中学地理教学的课外拓展
初中地理拓展课计划与教案
初中地理拓展课计划与教案本拓展课计划以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讨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观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三、教学内容1. 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
2. 地理专题研究: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的研究。
3. 地理实践活动:实地考察、观测、实验、案例分析等。
4. 地理热点问题:全球变化、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理基础知识,阐述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理案例,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测、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5.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每学期共计16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地理基础知识讲解第5-8课时:地理专题研究第9-12课时:地理实践活动第13-16课时:地理热点问题讨论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地理必备拓展知识
高中地理必备拓展知识一、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1 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与活动规律的学科。
1.2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地理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方向。
1.2.1 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理气候、地貌、水文、植被以及动物等。
1.2.2 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各个方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1 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工业化、能源消耗、森林砍伐和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2.2 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有诸多影响,比如全球均温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影响海岸线和岛屿等地理要素。
三、地球的内部结构3.1 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底地壳。
地壳的厚度在陆地上一般为20-70公里,在海底则为5-10公里。
3.2 地幔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由岩石和熔融的矿物组成。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很高,达到数千摄氏度。
3.3 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四、地球板块运动与地震地带分布4.1 地球板块运动地球板块运动是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相对运动,包括板块的推动、碰撞、互相挤压等现象。
4.2 地震地带分布地震地带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处,包括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
五、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5.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和管理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可以进行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工作。
5.2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等领域,对地理空间信息的分析和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人口与城市化6.1 人口增长与分布全球人口增长快速,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初中地理课外拓展活动(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课外拓展活动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课外拓展活动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育在我国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地理课程不仅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对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认识,还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观念。
然而,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难以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广泛、深入探究的需求。
为此,开展初中地理课外拓展活动显得尤为必要。
二、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
2.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其地理素养。
3.强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三、活动内容1.地理知识讲座:邀请地理专家或优秀教师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动态,拓宽视野。
2.地理实践调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如城市规划、地形地貌、水资源利用等,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地理主题研讨:针对某一地理现象或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研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地理知识竞赛:举办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5.地理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创作地理相关作品,如地图、手抄报、摄影等,展示学生地理素养和创造力。
6.地理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公益活动,如环保宣传、扶贫助困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活动组织与实施1.活动筹备:成立活动筹备小组,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和地点,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活动宣传:通过校园广播、海报、班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本次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3.活动实施:按照活动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确保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4.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和改进。
地理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
地理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作者:刘淑美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35期摘要: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这门学科,以更好地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地理学科;课外活动;综合素质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开展好地理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以外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很多课堂上无法培养的能力。
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以外,在课外活动中,还能够给学生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从而大大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可以说,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是保证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提升的重要条件。
因此,对于地理教师来说,要充分重视地理课外活动的地位,要积极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地开展有效的地理课外活动,为地理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途径1. 开展地理科普宣传活动每年都有很多的重大纪念日,如“世界节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无烟日”等,结合着这些纪念日,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地理科普宣传活动。
例如,在3月22日“世界节水日”这一天,笔者就联系了当地的居委会,让学生义务担当“节水宣传员”。
在担任宣传员的过程中,学生奔走于各个小区散发宣传资料,向社区居民讲解节水的相关知识,并与社区居民一起交流节水的经验。
在活动中,通过宣传资料的讲解,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保护水资源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浪费水的现象,从而有效加强了自身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在互相交流节水心得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也学习到了很多节水的小诀窍,学生纷纷表示要把这些小诀窍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节约每一滴能够节约的水资源。
就这样,忙碌了半天之后,虽然学生身体上很疲惫,但是在精神上却异常饱满。
通过此次节水宣传活动,使得学生在践行课本知识的同时,也真正提高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有许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1.课堂讲授法:这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老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地理知识和概念,结合地图、图片、实物等教具,使学生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地理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采集和整理资料,互相交流合作,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后汇报研究成果。
4.多媒体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电子地图、地理软件和互联网资源等,将地理知识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模拟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概念和原理。
5.问题式学习法: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探索问题的答案,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6.视频教学法:通过播放地理教学视频,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地理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然后通过讨论和分析视频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和原理。
7.课外拓展法:通过组织地理相关的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和知识面。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理博物馆、观察地方特色景点等,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地理竞赛和地理社团等,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这些教学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运用。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使地理学科能够真正发挥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对地球家园的责任感、使命感的作用。
地理教学中的课外活动的实践
理 论依 据 1 . 培养 目 标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的需要 我们培养 的 目 标是 ;对学生进行德 、智 、体 、美诸方 面的教育 , 使他们成为有 良好思想品德素质, 文化科学素质 , 身体心理素质 和劳 动技能素质 , 个性得到健康 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 的公民 “ 四
一
老师商量同意而确定 , 小型活动人数一般 1 0到 2 0 人为宜, 大型活动 可视情况而定 ,分若干小组 ,选出组长 ,以后在活动中由各组长实际 负责工作。师生共 同配合有利活动开展。
3 . 活 动 过程 中督 促 与 指 导 地理课外活 动除实施方 法得当 以外 ,指导教师为 了达到活动 目 的,完成 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 ,如在调查我市环境污染 源时 ,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在参观调查时要做好笔记 ,要提 出疑问 ,在宣传 时提醒学生要 注意科学性 、严肃性 、不能信 口开河 ,
证。
内容的选择宜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相适应 。经过 老师的点拨 , 或 学生动脑后 , 只要稍为跳一跳就可做到。 其中老师的 自 身素质和能力 的示范作用,往往能起到吸引同学全心投入 ,勇于克服困难 的信心 。 这是组织好活动 、扩大地理课外活动影 响,使地理课外活动深深扎根 在 同学之中的关键。
、
地理课外活动应生动有趣 、丰富多彩、富有 吸引力 、这是搞好地 理课外活动成败 的关键 。 选择活动 内容时 , 要为求知识性 、 思想性 、 趣 味性三者很好结合 起来 , 活动 内容的思想性要寓于知识性之 中, 要用趣 味性带动知识性 ; 同时还应考虑 中学生年龄特征 、个性特征 ,以及 活动 内容与课 内知识
的课 外活动 ,并加 以启发引导 ,就是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 中学生具有好动 、好奇 、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经常为他们 开设他们 开设 丰富多彩的活动 ,正符合他们这一心理愿望 。 。 中学生还具有兴趣广泛 , 喜欢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 。 让他们参 加各种课外 活动,他们的兴趣 爱好得 以培养和发展 , 就能渐渐形成技 能和特长 ,为快 出人才 ,多 出人才打下基础 。 4 .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的需要 在课堂教 学中,无论教学内容 的选择和组织 , 还是教学方法的设 计和实施 , 都 只能 以中等水平的学生 为标准 。不能顾及学生客观存在 的能力差异 ,抑制 了学生个性发展。而地理课外活动的教 学则不然。 它可以根据学生不 同年龄 、 不同程度 , 不同智力等心理特征实行 因材 施教。选择适宜的课外活动方式 、 类型和内容, 分别组织他们参加不 同的活动。 二 、开 展 原 则 1 . 积极引导与坚持 自愿相结合 由于中学生年龄 、知识 、能力、经验等方 面的局限 , 完全 自发地 , 独立地开展 地理课外活动有许 多困难 ,因而 中学一般采取新学期 开 始 ,由学校领导动员 , 学生 自 愿报名参加 , 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 某项活动 ; 也可组织全校性或班级性 的地理课外活动。前者一般为长 时定期 ,后者为短期不定期 的活动 。前者为地理课外科技活动 ;后者 为地理课外教学活动 。一般前者为 1 O多人的小型活动;后者人数可 达数百人。因此 ,无论什么类型的课 外活动 ,应尊重学生选择 ,贯彻 自愿参加的原则。 这是搞好各类地理课外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 也是学 生 自己动手 , 调动积极性和 自主性 , 从而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的可靠 ,培养一代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 只有在活动中把德智体美统一起 来 , 才能造就大批德才兼备 的人才。 2 . 课 堂教学改革 的需要
拓展地理历史常识教案初中
拓展地理历史常识教案初中
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特点;
2. 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和主要经济活动;
3. 掌握世界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 世界大洲的位置和特点;
2. 世界人口分布和主要经济活动;
3. 世界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重点:
1. 世界大洲的位置和特点;
2. 世界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
教学难点:
1.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和主要经济活动;
2. 各个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介绍世界各大洲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2. 授课:讲解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和主要经济活动,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和分享各大洲的特点和经济活动。
4. 教学:讲解世界著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知识,并指导学生了解其背景和影响。
5. 巩固: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世界地理历史常识的掌握。
6. 拓展: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了解更多关于世界地理历史的信息,拓展认识。
教学资源:
1.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 相关课本和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评估方式:
1. 课堂参与表现;
2. 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
3. 小组讨论和分享成果。
教学反思:
1. 每位学生的反馈和表现;
2. 难点和重难点的讲解和引导;
3. 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
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内容和指导方法(一)中学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1.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生动、活泼、主动的气氛中学习,经常要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思维在活跃状态中迅速发展。
特别在科技活动的学习和实践中,需要独立思考处理问题,有时需要奇思妙想和“灵机一动”,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这些都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动手能力的增强,有的学生说“课内长知识,课外练本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2.激发兴趣,拓宽知识地理课外活动以其丰富多采的内容、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以及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自然或社会,非常适合学生的好动心理和追求新奇事物的特点,因而学生对地理课外活动怀着浓厚的兴趣。
同时由于在活动中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地理事物,了解更多的地理现象,深入社会,探索自然,了解乡土,甚至通过夏令营等活动有条件作地理旅游,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开阔胸襟,拓宽知识。
3.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可满足喜爱地理、渴求学到更多知识的学生的需要,促进其智力发展与才能的增长。
在参加地理科技活动时,学生可获取较新的科技信息,了解到一些新的科学发现和成就,在掌握比课堂学习更多的知识基础上,他们更有条件自己驾驭知识,参与设计活动和动手进行科技制做,充分发挥创造性。
教师可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分配任务,提出要求,使学生对参加活动的目的、态度、兴趣、方法等都十分明确,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的作用。
4.教学相长,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受到重视,得到发挥。
由于面对新的信息获取途径,他们有时可能会提出一些更新、更完美的主张,或向教师介绍一些他所听到、看到、学到的新知识,师生交流机会更多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被动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以促进他们能力的充分发展上。
教师不是无所不知的权威,更多地是顾问和向导,他也将从学生那里学到自己还不了解或未接触过的东西。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初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特点,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可以通过组织校外考察、举办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中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较为接受,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课件、地理模拟软件等工具来呈现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吸收知识的能力。
3.采用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课外拓展活动:5.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应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告诉学生课程的重点和要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6.合作学习:地理学科具有跨学科特点,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
8.周边地理教育:通过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和问题,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9.大课堂教学:大课堂是指教学环境中学生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系统地传授地理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学生参与度,加强学生的积极参与。
10.示例教学:通过示例教学,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选取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是多样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地理课堂教学拓展策略初探
此, 除了感性 的图例 , 要有理性 的思维 。 更
目 多数高考 的大题都 是用熟悉 的原理分 析相对陌生 的 前
区域 , 这就更凸显了原理和逻辑 的重要性 。 在我看来 , 掌握原 要 理就要善于归类 总结 , 举一反 三 ; 要培养逻 辑就要多做题 目并 与答案仔细比对。 一方面 , 做完题 目, 回归最本质的东西 。 要 如
教师通过分析学生 的 日常生活 , 如家庭生活 、 社会 现象 、 电
视报 刊信 息等 , 将地 理知识拓展到这些 日常生活 中, 帮助学生 学 习所学 内容 。如拓展案例 Ⅲ所示 。
案例 Ⅲ 环 境 污染 问题 的 拓展 教 师展 示环 境 污染 案例 材料 : 某地 区过 去 属 于一 个 农 村地 区 ,后 来发 展 了造 纸 工 业 , 造
地理教学拓 展一般分 为课 堂教学过程 中的拓展和课 外专 题性 的拓 展 , 本文仅指课堂教学 中的拓展 。 关 于课堂教学拓 展 , 昌全在其 “ 金 地理课 堂教学拓展 的研 究” , 中 将其定义 为“ 在地 理课堂教学 过程 中, 师生根据课 本教 学 内容 、 生经历和认知 能力 , 学 将书本知识 与课外有 内在联 系
图 1
成环境污染 , 给人 们的健康 带来很 大威胁 , 是 由于受制 于经 但 济技 术条件和生存发展的压力, 环境 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当地 政府、 企业负责人和老百姓 围绕这个问题展 开了激烈 的讨论 。
学 生 活动 : 色扮 演 当地 政 府 、 业 负责人 和 老 百 姓 。 角 企
情况 , 那么不妨深入阅读大洲分 区图。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
原理是一致的。
Ⅱ所 示 。
地理课外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包含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教育部提倡开展地理课外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地理课外教学实践的具体实施过程。
二、实践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让学生了解家乡地理环境,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三、实践内容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名胜古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1)活动准备:提前了解名胜古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准备相关资料。
(2)活动过程: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讲解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思考。
(3)活动总结:撰写参观心得,分享活动感受。
2. 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1)活动准备:设计竞赛题目,制定竞赛规则。
(2)活动过程: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选出优胜者。
(3)活动总结:颁发奖品,分享竞赛经验。
3.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
(1)活动准备:确定实践主题,准备实践工具。
(2)活动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观察、测量等实践活动。
(3)活动总结:撰写实践报告,分享实践成果。
4. 开展地理知识讲座,拓宽学生的地理视野。
(1)活动准备:邀请地理专家或教师进行讲座。
(2)活动过程:组织学生参加讲座,认真听讲、做笔记。
(3)活动总结:分享讲座心得,提高地理素养。
四、实践过程1. 确定实践主题,制定实践方案。
2. 活动宣传,组织学生报名参加。
3. 活动实施,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活动总结,评估实践效果。
五、实践成果1. 学生地理素养得到提高,对地理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
2.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得到增强。
3.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4.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得到提升。
六、实践反思1. 地理课外教学实践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探究_孟成伟
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探究s孟成伟(浙江丽水中等专业学校)地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应当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
课外活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有校内进行的课外活动,也有校外进行的课外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实效性。
地理教学课外实践课外活动任何一种教育都有一定的目标的,都是围绕学生知识的增长、技能的获得与提高、思维的训练、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而进行的。
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各方面素质的人。
高中地理新课标指出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0。
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它反映了中学地理教育新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体现出许多新的教学理念。
比如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师生教与学地位的转变等。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呢。
我认为地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从实践中来,也必将到实践中去。
要使学生经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得到终身的收益,必须强调实践的教学方法,只有经过实践的知识才是终身难忘的。
要体现出地理教育的实践性,必须重视地理课外活动这种教学方式。
一、应非常重视地理课外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地理教学工作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的老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地理课外活动教学,我认为是不正确的。
开展好地理课外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接触和观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这是一种最直观的体验,同时还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加以具体的应用,还可以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一些知识和能力以及实际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扩大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
“物影问题”的探讨——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设计
“物影问题”的探讨——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设计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教委颁发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话动。
物影问题,是高一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没有钟表的年代,人们借助太阳光照射在地面物体上的影子的长短来记录时间。
可见物影变化与人类生产与生活紧密相关。
由于物体影子随时间变化的复杂性,学生对此感性认识不多,特别是立体空间知识的不足,成为学生解题的难点。
于是我利用暑期学生空闲时间长的特点组织了一次课外实践活动。
1.工具准备GPS定位器,指南针,手表、木棍(长约1米)、粉笔、卷尺、记录本、量角器等。
2.活动过程①一个班分成六组,每组10位学生,每组又分别三个小组:第一小组负责测量,第二小组负责记录,第三小组负责后勤。
②将室外活动地点设在校园里的足球场上。
每组在操场上相隔十米插上一根木棍,一字排开,每个小组负责一根木棍的测量活动。
③教师利用指南针,确定南北方向,并以棍子和地面的接触点为原点,在操场上画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④在7点、8点,9点、10点、11点、12点、13点、14点、15点、16点、17点十全时间点,学生准时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记录的内容包括:竿影的长短是多少?方向如何?竿影长短的变化情况……并画出物影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⑤通过GPS定位器读出萍乡的经纬度3.活动成果在一天的实践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了物影日变化的一些规律:①一日内日出和日落时物体影子较长,地方时正午(北京时间11:34时)时最短,北京时间12时不是最大;②地方时正午时段,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大③地方时正午时物体的影子与日出和日落时的夹角相等④一日内物影的移动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4.活动提升活动完成后,全班师生共同讨论,将物影的日变化情况扩展到全球的范围,时间扩展到全年,特别是两分两至日,最终总结出物影问题的年变化规律如下:热带地区(以赤道为例,如图2所示):①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赤道上物体正午时刻被直射,无物影。
浅析初中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与设计
浅析初中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组织与设计高桥中学张刚摘要: 大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地理课外实践课开展的意义、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认识不足。
在组织与设计课外活动课方面还缺少经验。
本文对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重要性、目标、计划的设计和活动方式的组织及实践课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地理课外实践组织设计、课外实践、亲身体验、能力目标引言: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内容丰富,形式也具有多样性,课外实践课的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课应有目标,要有计划,实践课的设计与组织也应根据不同的主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方式。
1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开设的意义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进行调查、观察、测量等。
在中学各门课程中,地理学科实践内容最丰富。
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课外实践课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课外实践课具有生动、真实、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1.2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日常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环节,但是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例如:观察月相的变化,尤其是中秋节月亮,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只能在课外实践课中才能完成。
1.3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其重要性是显然的,由于它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因此实践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气候、地形、人口、资源等等。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要注重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拓展地理知识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知识不仅包括自然地理知识,还包括人文地理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拓展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拓展地理知识的途径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有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作为拓展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拓展地理知识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拓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当地的交通状况、环境问题等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拓展多媒体资源可以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各种地理现象和景观,例如世界各地的气候、地形、水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环境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一些重要的地理事件和现象,例如全球变暖、地震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现象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三、总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拓展和延伸地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拓展以及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拓展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激趣质疑 探究解惑 拓展延伸——奏响新课标下地理教学的三部曲
.U q
Ohia E oatOn n v I n n du i Ino at O Her d al
激趣质 疑 探 究解 惑 拓展 延伸
— —
科教论坛
奏响新课标下地理教学的三部曲
王 伟 ( 邹城市 尚河 中学 山东邹城 2 3 0 ) 7 5 9
摘 要: 著名的教 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说 : 让学生们把 你们教 的 学科 , “ 看作是 最感兴趣 的学科 , 让尽 可能 多的少年像 向往 幸福一样 幻想着 在你们教 的这 门学科领 域里有 所创遗 , 到这一 点是 您应 当引以为荣的事 。讲 究课 堂教 学艺术 , 做 ” 发挥 学科 趣味 点 的极 大魅 力, 强烈地吸 引学生的注意 力和情 感投 入 , 是每个 中学地理教 师需要 研究和 解决 的新课 题 。 结合 近几年 的教 学实践 , 我谈一 下地 理教 学中的三 部曲 。 关键词 : 地理教 学 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 : 3 5 G6 .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9 9 ( 0 0 () 1 4 0 1 7 — 7 5 2 1 ) 2a一0 - 1 2 5
明 : 日炎 炎 的正 午 , 塘边 的石 头 烫 得 让 夏 池
人不 敢久 坐 , 呆 在水 里洗 澡 会感 觉到 凉 爽 而 无 比 ; 了黄 昏时 分 外 界 已 变凉 时 , 在 水 到 呆 里 洗澡 就 会 觉 得 比光 着 身 子 在 外 边 暖和 。
球航行旅行后 , 回到 西 班 牙 , 员 们惊 奇 地 船 爱 因 斯 坦 认 为 : 学 创 造 的 道 路 首 先 3拓展延伸 科 发现 航 海 日记 明 明 写 着 这 一 天 是 1 2 年 9 是 直 觉 的 而 不 是 逻 辑 的 。 教 材 中增 加 了 2 5 新 叶 圣 陶 有 句 名 言 : 教 是 为 了不 教 ” 地 “ 。 月5日 , 西 班 牙 的 日 历上 却是 9 而 月6日, 这 大 量 的 景 观 图 、 描 图 、 意 图、 素 示 剖面 图 、 漫 理 教 学 不 能 仅 仅 拘 泥 于 教 材 中 的 冰 山 一 是 怎 么 回事 呢 ? 讲 到 这 儿 , 学 们 的 兴 奋 ” 同 点 自然 被 引到 这 节 难 点 内 容 上 来 , 师再 教 顺 水 推舟 , 学 生 思 维 推 向高 潮 。 将 ( ) 境设 疑 。 2情 通过 小品 、 诗歌 、 曲 、 象 和 实 地 考 歌 录 察 等 手 段 , 造 特定 的 环 境 氛 围 , 制 再提 出 问 题, 引导 学 生思 考 。 你 从 雪 山走 来 , 潮是 “ 春 你 的 风 采 ; 向 未 来 奔 去 , 涛 是 你 的 气 你 惊 概 … … ” Ⅸ 江 之歌 》 动 人 旋 律 的 回 荡 在 长 那 声 中 , 向学 生 提 问 长江 发 源 地 在 哪 里 ? 再 流 向何 方 ? 流 有 何 特 点? 源 () 题 设 疑 。 3辩 选 择 一 个 针 对 于 教 学 内 容 实 质 的 辩 题 , 仅 能 培养 学 生 的 观 察 与 思辩 能 力 , 不 而 且 还 能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 发 他 们 探 求 真 理 激 的豪 情 。 在讲 授 “ 如 地球 的运 动 ” , 紧密 时 可 结 合 语 文 课 上 学 的 《 小 儿辩 日》 问 : 两 提 ① 两 个 小 孩 在 路 边 争论 什 么 ? ②你 认 为 他 们 说 的 有 道 理 吗 ? 谁 能 来 替 孔 子 来 解 决 他 ③ 们 的分 歧 ? 些 问题 如一 石 激 起 千 层浪 , 这 教 师 因 势 利 导 将 本 节 课 的 探 究 活 动 引 入 正 画等 , 它们 都 是 对 地 理 事物 概 括 的 结 果 , 对 发展 学 生 的地 理 思 维 有 着 特殊 的功 效 : 如 用 中 国 地 形 图分 析 长 江 水 系 水 文 的 特 点 , 学 生 结 合 长 江 流 经 地 区 的 地 形 特 点 会 得 出 : 山 区水 流 湍 急 , 能丰 富 , 以发 电 ; 在 水 可 在平 原 地 区 则 水 流 平缓 , 以 航 行 、 溉 等 可 灌 结论。 ( ) 造 性 的 使 用 教 材 , 心 设计 组 织 2创 精 教学 活动 , 活 动 中 渗 透 教学 主 题 , 参 与 在 在 中 领 会 教 材 内容 。 传 统 的 地 理 教 学 大 都 是 八 股 式 的 知 识 灌输 , 师在课 堂 中舌耕 为业 、 教 自演 独 角 戏 , 生 的 自主 能 动 性 得 不到 发 挥 。 时 代 学 新 的 地 理 教 师 要 敢 于 打 破 陈 规 , 造 性 的 使 创 用 教 材 , 心设 计 组 织 教 学 活动 , 高 教学 精 提 效率 , 学生做学 习的主人 。 “ 球的 公 让 如 地 转 运 动 ” 节 , 容 比 较 复 杂 抽 象 , 加 上 一 内 再 学 生 的 空 间 想 象 力较 差 , 果 教 师 不 肯花 如 费一 番 心 思 来 设 计 教 学 , 只能 是 汗 然 无 那 功 。 是 这 样 设 计 安 排 的 : 织 学 生 ( 人 我 组 四 为 一 组 ) 用 四 个 小 地 球 仪 和 一 个 手 电 筒 利 题。 ( 模拟 光 源 ) 做地 球 公 转 演示 实 验 , 师 穿梭 教 () 4 图象 设疑 。 其 中 , 学 生共 同探 讨 研 究 , 他 们先 搞 清 与 让 利 用 课 本 插 图 、 表 和 各 种 图 片 中所 地 球 公 转 运 动 的 特 点 及 所 产 生 的 地 理 现 图 含 的 地 理信 息 进 行 设 疑 , 但 提 高 教 学 效 象 , 后 着 重 探 讨 研 究 太 阳 直 射 点 在 地 球 不 然 果 , 且 还 能 培 养 学 生 的 空 间思 维 能 力 。 而 表 面 发 生 位 移 的 原 因 , 后 再 填 写 实 验 报 最 ( ) 点 设疑 。 5热 告 。 然 , 学 活 动 不 仅 仅 局 限 于 课 堂 之 当 教 角 , 应 注 重 提 倡 对 学 生 独 立 学 习 地 理 能 而 力的 培 养 , 他 们 能 够 学 会 在 生 活 中 主 动 让 获 取 地 理 信 息 , 会 运 用 地 理 的 思 想 和 方 学 法 看 待 身边 的 问 题 , 学会 按 客 观 规律 办事 , 实现 知 识 的延 伸 。 () 1 开辟第二 课堂 , 出纸上谈 兵的 泥潭 。 走 如 成 立 课 外 活 动 小 组 ( 象 观 测 、 象 气 天 观 测 、 境 监 测 、 震 监 测 … … ) 展 地 理 环 地 开 知识 竞 赛 、 带领 学 生 参 观访 问 、 行 社 会调 进 查等 , 既培 养 了学 生 的 实践 能 力 , 让 他 们 又 感 受 到 了地 理 就 在 我 们 身 边 , 理 是 一 门 地 十分有用的科学 。 () 2 注重学 科 间的 知识迁移 , 善于 “ 白” 留 。 布 置 一 些 操 作 性 较 强 的 作 业 , 发 学 激 生 对 更 为高 深 的 地 理 知识 的 探求 及 到 课 外 读 物 中去 寻 找 答 案 的积 极 性 。 学完 “ 基 如 桑 鱼 塘 生 产 的 效 益 ” , 以 这样 留 白 : 合 时 可 结 当地 实 际并 联 系 有 关 生 物 学 知 识 , 计 一 设 个 与 桑 基 鱼塘 类似 的 生 态循 环利 用模 式 来 带 动 经 济 的 发 展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为
开拓视野中学地理教案
开拓视野中学地理教案经过前期对地理学科特点以及中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分析,我们设计了一堂开拓视野的地理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拓宽地理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学科认知能力。
以下是本节地理课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基本地理特点;- 掌握各洲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人口等基本情况;- 通过地理实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形式,加强学生的互动和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关心、热爱自然环境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呈现一张世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个洲?世界各大洲的特点有哪些?2. 学习任务:探索世界大洲(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研究探索其中一个洲的地理特点;- 每组通过使用电子设备或参考书籍,收集和整理该洲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人口等相关信息;-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并激发彼此的思维;- 学生可运用多种形式(策划PPT、海报、口头报告等),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3. 展示与分享(15分钟)- 小组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介绍洲的地理特点;-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交流。
4. 归纳与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各大洲的地理特点,进行简要归纳;-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记录或制作简单的小手册。
5. 拓展与延伸(10分钟)-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特殊地理现象,如南极洲、热带雨林等;-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和研究,扩展自己的地理知识。
6. 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成果;- 提醒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与总结。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拓展实验设计和教学策略--以上海版必修一为例
一、地理实验教学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地理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是其中之一。
这不仅是地理学科的特点所要求的,更重要的是因为地理实践力在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理教学中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地理实验教学是一个很重要方面。
在地理课堂上进行地理实验教学,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须达成的要求。
在上海版必修一教材中的地理实验有四个:主题3“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的“地层是如何沉积的”实验;主题5“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中的“模拟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实验;主题10“主要地貌类型”中的“流水作用的过程”实验;主题11“土壤与植被”中的“土壤里有什么”实验等。
这些地理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原理和现象,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社会责任感等。
但笔者认为,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编入教材的实验数量偏少,因此需要教师开发拓展型的地理实验,以期课后让学生有选择地、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
地理实验的分类一般有四种:一是按照地理学科属性分为自然地理实验和人文地理实验;二是按照实验地点分为课堂地理实验和课外地理实验;三是按照实验主体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四是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分类。
[1]如夏志芳教授按照实验目的将地理实验分为析因实验与重现实验:前者指在知道某些地理事物之“果”的基础上,由“果”析“因”的实验,后者指为验证某一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而做的实验。
[2]在设计拓展型的地理实验过程中,应充分关注不同类型的地理实验的组合,以体现出不同性质的实验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作用。
二、高中地理拓展型实验的设计原则地理实验教学实施的关键是要有科学可行、操作简便的地理实验方案。
下面以探究山体滑坡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为例,阐述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注重地理实验原理分析,体现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对实验原理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初中地理拓展课教案
初中地理拓展课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探索地球上的神秘之地,主要包括极地、沙漠、雨林等特殊地理环境。
通过了解这些地区的特点、生物、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极地、沙漠、雨林等特殊地理环境的特点;2. 掌握这些地区的气候、生物等方面的知识;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观察和分析这些特殊地理环境的特点;2. 分组讨论,探讨这些地区的气候、生物等问题;3.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分享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极地、沙漠、雨林等特殊地理环境的特点;2. 这些地区的气候、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 学生对气候、生物等知识的掌握。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汇报法。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资料,分组讨论的教室环境。
【课时安排】两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极地、沙漠、雨林等特殊地理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方有哪些特点?我们如何了解它们?二、观察与分析1.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已有知识,分析这些特殊地理环境的特点;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地区的气候、生物等问题。
三、分组讨论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研究;2. 讨论这些地区的气候、生物等方面的知识;3.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研究成果。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总结极地、沙漠、雨林等特殊地理环境的特点;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
二、拓展与深化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2. 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这些特殊地理环境,提出建议和措施。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意义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意义摘要:地理是一门科学,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对于学习地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夯实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教师要运用好它,更要很好地重视它,让自己的地理课堂教学大放异彩。
关键词:地理;课外实践教学;激发兴趣;创造性思维;重视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79-01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是介于文科和理科之间的一门特殊学科,高中的时候是文科生学习,而大学的时候又偏重于理科,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地理老师既要将一些很抽象的东西用形象思维讲出来,又要用文史知识将其解读出来,这样,就会给中学地理教师一个更高更强的挑战,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摆在老师面前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怎样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又怎样让学生全方位地学好地理呢?课外实践课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一大突破口。
那么,中学地理外实践课有哪些意义呢?首先,课外实践课可以让学生产生新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传统的地理课堂还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课堂,无一例外地都表现在教学形式的单一,知识性强这一共同特点,而这一特点对于既想教授明白知识又想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去学习的老师来说,一般很难兼顾,而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和精力高度成熟和发展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有意识地注意一件事物,所以,很多学生自然也将地理看成是“副科”,一方面没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不努力学习这一科找到了合适的借口,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整体来说并不理想。
地理实践课是指教师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或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学习到新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室之外的另一个场所或户外进行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学生的参与度更高,而相应的会让学生激发出内在强大的热情,去感受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型,在学生强烈的兴趣的引导下,他们自主学习的要求更加强烈,于是在形同游戏的体验过程中找到学习的最佳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中学地理课外拓展的策略与方法
山丹县育才中学刘义
中学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以教材为载体,借助语言、文字和图表给学生传授相关书本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地理教学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高度出发,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和教学观,变单纯传授知识为提高智能为总体目标,打破课堂封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冒险、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为创新型社会造就一代新人。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调整后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话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从这里我们不难理解地理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我们应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看成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惠互利。
可以说,课堂教学是课外活动的基础,而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升华,只不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活动罢了。
如果教师适当增加学生的地理课外活动,一定会收获知识与能力双丰收的效果。
地理课外活动的开展,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本地地理特征来确定。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与实践。
一、组织野外观察
地理观察从内容上来看,通常分为自然地理观察和人文地理观察。
自然地理观察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及天象等观察。
人文地理观察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文化设施、风土民情、旅游场所等观察。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当地实际情况,组织、指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
野外观察,尽量以学生能够扑
捉到的事物或现象为对象。
例如:流星与星座的观察,动植物观察,云、晕与天气变化的观察,还有农业水利观察,旅游场所观察,交通运输等观察。
不论是自然地理观察,还是人文地理观察,不仅对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掌握相关地理感性知识,发展学生地理智能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在学生体魄锻炼,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所以,在进行野外观察时,教师一定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记录,决不能让辛辛苦苦的观察流于形式,空手而归。
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通过亲身经历获取大量地理知识的,对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环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发展学生地理智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他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地理调查
开展地理调查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走访和实地勘察,所用时间一般很长,可安排在节假日或假期进行。
地理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人类的行为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地理调查的内容十分广泛。
可让学生调查当地的环境质量,找出影响环境质量的诸多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让学生对当地的水资源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找出污染源,提出治理措施,做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地理调查既费时又费力,教师鼓要励学生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有始有终完成自己的目标。
三、进行实践操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适应中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我针对地理教学实际,在教完《地图》一课后,给学生布置了内容相同而形式不同的作业,家在农村的孩子为自己的村庄或自家的院落绘制一幅平面图,家在城镇的孩子为校园绘制一幅平面图。
所用数据靠目测、步测或使用卷尺实地测量而来。
作业完成后在课堂中进行了互看、互学、互评活动,我发现学生不仅巩固了有关地图的知识,而且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同伴之间的默契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鼓励探索发现
从发现到探索,再到创新和创造,这不仅仅是地理学科的终极目标,可以说这是整个教育学的终极目标。
大自然中要发现的秘密其实很多,只要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做一个有心的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就会感受到处处留心见学问的快乐,增强发现与探索的信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次,我在上课时问学生有没有什么地理发现。
一个学生说他在离村子不远的丘陵上发现了海贝的贝壳,他不明白海贝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为什么会在丘陵上发现它的外壳呢。
另一个学生说他发现马营河西岸的半山腰有一条不太清晰的水纹线,那条线是不是教材中所说的等高线,他也不明白河里的水位那么低,水纹线怎么会跑到半山腰呢。
发现是探索的动力,没有发现就没有探索。
我虽然没法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但他们的发现却引发了自己深深的思考。
假如他们能寻根问底,也可能会揭开大自然的秘密,造福人类。
五、指导整理记录
感性观察所获得的成果,很容易淡忘,教师应当随时指导学生随手做观察记录并整理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非常宝贵,它虽然是理论的来源和依据,但如果不加以整理是不能作为结论来应用的。
整理资料的过程就是将感性知识变成理性知识的过程,也是将实践变成理论的过程。
所以,整理资料时一定要做到数据准确无误,事实确凿,真实可信。
对有些模糊不清的东西要经过集体讨论或查阅资料得到证实后方可记载。
开展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并不比课堂教学轻松,但在增长知识,锻炼体魄,增强劳动观念,磨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勇于探索精神、集体主义思想和乐于助人的品质等方面的收获,会远远超过课堂教学。
因此,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大量的地理课外活动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