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殖列传序

合集下载

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

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老子说:古代太平之世达到极盛时期的时候,虽然邻国的百姓彼此望得见,鸡犬之声彼此听得见,但人们各自以为自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习俗最安适,职业最快乐。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译文|赏析《史记·货殖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作者:司马迁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文言文货殖列传序

文言文货殖列传序

货殖列传序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

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

《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

《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作品介绍】
《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

在序文中,作者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

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人的道德行为又是受他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的,从而谴责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垄断政策,抨击了当时以神意解释社会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文】
货殖列传序
出处:《史记》
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注释】
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原文】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货殖列传序】

【货殖列传序】

中心思想
司马迁通过驳斥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 史倒退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 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 会意识问题,谴责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垄 断政策,抨击了当时以神意解释社会问题 的唯心主义观点。
文章意义
《货殖列传序》是司马迁《货殖列传》的 序文。此文与司马迁的另一篇文章《平准 书》,一起开创了在正史中记载社会经济 活动的先例,为后世了解、研究前人的经 济活动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它做到了书写 历史学著作题材上的创新,把社会经济史 纳入其中。文中司马迁对汉武帝直截了当 的批评,体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史学家的骨 气。全文夹叙夹议,文笔流畅,比喻恰当, 尤其对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
古代商业与重农抑商
商业在上古时期就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尚书〃洪范篇》中明确记述, “一曰食,二曰货”,在《周礼》“以九职任万民”中,商业排行第六, “六曰商贾,阜通货贿”,足以证明商业的重要地位。商朝灭亡后,殷 商遗民四处奔走贩卖货物,统称“商人”,西周因统治需要,由政府统 一管理商人,官商占据了统治地位,但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 发展和天下的分裂,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在中国封建社会,商业一直作为自然经济的附庸而存在,一方面是由于 生产力不发达,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贸易分为国 内贸易与国外贸易,国外贸易一直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并且是以宣扬 国威和文化交流为目的的,利润反而被放在次要的地位。在重农抑商的 政策下,国内贸易受到极大地限制,但是,中国商业仍然获得一定程度 的发展,城市兴起,集市繁荣,特别是到中唐时期,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并且实行了官商分利政策,重农抑商有一定的松动。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对商业限制最小的王朝,出现了交子、会子等纸币, 元朝承袭这种趋势,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纸币。但明清两朝,商业的 地位急转直下,政府对工商业的限制比历朝都严厉,并实行闭关锁国政 策,重农抑商在此时达到了顶峰,这也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因素。 直到鸦片战争后,重农抑商才逐步废弃,商业在外国资本的刺激下蓬勃 发展起来。

《货殖列传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货殖列传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货殖列传序》原文、译文及赏析《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

在序文中,作者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货殖列传序》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货殖列传序两汉:司马迁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

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货殖,就是靠贸易来生财求富的意思。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详细介绍了有关货殖的各种情况,以及各地货物、人民生活和社会风气等,是关于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文献。

以下关于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是小编为各位读者们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作品介绍】《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

在序文中,作者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

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人的道德行为又是受他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的,从而谴责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垄断政策,抨击了当时以神意解释社会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文】货殖列传序出处:《史记》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注释】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原文】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注释】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中考文言文《货殖列传序》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货殖列传序》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货殖列传序》全文详细翻译导读:货殖列传序作者:司马迁《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认为:说到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知道。

至于象《诗经》与《书经》上所描述的虞舜以及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总是要使自己的耳目尽情地得到音乐和女色的享受,使口中尽多地品尝牲畜肉类的美味,身躯尽量安处于舒适而快乐的环境,而精神上还要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才能的荣耀,使这种风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已经很悠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样微妙的言辞逐家逐户地去劝说他们,终究也不能使他们的精神淳化。

所以,(掌权者对于人民),最高明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诱导他们,再其次是教育他们,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来)束缚他们,最愚蠢的办法是与百姓争利。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太行山以西饶有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和玉石,太行山以东多出鱼、盐、漆、丝和音乐、女色,江南盛产楠木、梓木、生姜、木犀、金、锡、铅矿石、丹砂、犀牛角、玳瑁、珠玑、兽角、皮革,龙门山、碣石山以北广产马、牛、羊、毛毡、毛皮和兽筋、兽角,铜、铁则往往在千里山峦中布满,如同摆满棋子的棋盘一般。

这还仅仅是物产分布的大概情况。

这些物品都是中原人民所喜爱的,是百姓们衣着饮食与养生送死所必备的东西。

《货殖列传序》里的经典智慧

《货殖列传序》里的经典智慧

《货殖列传序》里的经典智慧
《货殖列传序》中的经典智慧有:
1.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在物价高的时候就像是抛洒粪土一样,把手中的
货物都倾卖出去;在物价低的时候,就像是购买珠宝一样,通过精挑细选,把物
美价廉的物品都买进来。

2. 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货有余:如果经商的人过多的话,这样农民便会减少,
所产生的粮食便会不足,而货物则会有剩余。

这句话点名了,要使得农、商平衡
发展。

3.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的人们,熙熙攘攘都是为
了利益在奔忙。

4.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在钱财匮乏的时候,就应当
用体力去创造财富。

等稍微富裕一点之后,就需要用智慧来赚取钱财。

等钱财多了一些,就需要去生钱的时机,这才是赚取钱财的方法。

5. 知人善用:商人需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人才,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诚信为本:商人经商过程中必须要保持诚信,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7. 善于交际:商人需要善于交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在经商过程中得
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以上是根据《货殖列传序》整理的智慧名言,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价值,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事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货殖列传序》赏析

《货殖列传序》赏析

绝:断绝,不流通。

匮:缺乏。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而:用法同“则”。

辟:开辟。

〇引经据典,收农、工、商、虞之作用并举,意在言明货殖之事不可少。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通“源”。

〇承上而言,货殖亦为“衣食之原”之一。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xiǎn)。

饶:(财富)多。

鲜:(财富)少。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富:用于使动,使……富。

〇“大”与“小”,“饶”与“鲜”,两两对比,鲜明强烈;“富国”、“富家”,更见货殖之事的重要。

此四字,为通篇文眼之所在。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莫:没有谁,代词。

夺予:夺走或赐与。

之:代词,指代人们,是“夺予”的宾语,前置。

而巧者有余,拙(zhuō)者不足。

拙:笨,不灵巧。

〇“巧者”与“拙者”,“有余”与“不足”,亦对比强烈。

反宕上文,言货殖亦非易事,而在于人。

下引史实说明。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太公望:即姜尚,因其先祖封于吕,从其封地为姓,也称吕尚,名望。

因辅佐武王伐纣灭商有功,封于齐。

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

营丘:在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

地澙(xì)卤(l?),澙卤:土地含有过多的盐碱成分,不适宜耕种。

澙、卤:都是咸卤地的意思。

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劝:鼓励。

女功:即女工,旧指妇女所作的纺绩、刺绣、缝纫等事。

这里用作动词,指纺织。

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通:指贩运。

人物:人和货物。

繈(qiǎng)至而辐凑。

繈至:象绳子穿着的钱似地接连而来。

繈,本指穿钱的绳子,引申为穿好的钱。

辐凑:指四方人物来归,象辐之集中于毂(g?;车轮中心的圆木)一般。

辐,车辐,车轮中间的直木,一头集中插在车毂上,一头分布插在车辋(wǎng;车轮的外周)上。

凑,集聚。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dai)之间敛(liǎn)袂(mèi)而往朝焉。

冠带衣履:(齐国制造的)帽子、带子、衣服、鞋子。

天下:用作谓语,指遍销全国。

海岱之间:指东海和泰山中间的诸侯国。

岱,泰山的别称。

敛袂:整敛衣袖(表示肃敬)。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所有内容均是通过网络方式获得,经本人手动编辑发布的。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我QQ:253169161,我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货殖列传序》史记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泻卤,人民寡。

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繈纑至而辐奏。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

货殖列传序

货殖列传序

货殖列传序两汉:司马迁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

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闲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译文老子说:“古代太平之世达到极盛时期的时候,虽然邻国的百姓彼此望得见,鸡犬之声彼此听得见,但人们各自以为自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习俗最安适,职业最快乐。

《货殖列传序》古文赏析

《货殖列传序》古文赏析

《货殖列传序》古文赏析【作品介绍】《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

在序文中,作者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

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人的道德行为又是受他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的,从而谴责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垄断政策,抨击了当时以神意解释社会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文】货殖列传序出处:《史记》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注释】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 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通挽, “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原文】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注释】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③极: 尽头、极点。

此处意为“享尽”。

声:音乐。

色:女色。

④穷:穷尽。

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

刍:吃草的牲畜,如牛羊。

豢:吃粮食的牲畜,如猪狗。

⑤夸矜(jl n,今):夸耀。

矜:骄傲、夸耀。

势能:权势和才能。

文言文《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文言文《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专章。

在序文中,作者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

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人的道德行为又是受他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的,从而谴责了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垄断政策,抨击了当时以神意解释社会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文】货殖列传序出处:《史记》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注释】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原文】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注释】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③极:尽头、极点。

此处意为“享尽”。

声:音乐。

色:女色。

④穷:穷尽。

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

刍:吃草的牲畜,如牛羊。

豢:吃粮食的牲畜,如猪狗。

⑤夸矜(jīn,今):夸耀。

矜:骄傲、夸耀。

势能:权势和才能。

《史记》之《货殖列传序》资料

《史记》之《货殖列传序》资料
《货殖列传》序
题解
目录
《史记·货殖列传》是我国史 籍中第一篇经济史专作。“货”, 指财富,“殖”,言增长。“货 殖”即指增长财富。因司马迁为 商人列传,专记其言行事迹,故 名“货殖列传”。其实,《货殖 列传》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内 容不仅限于为商人立传。
首先,它较全面地记述了春秋战国至
西汉中叶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 展;
巨富的工商业者越来越多,反映在 《货殖列传》中,战国秦汉时期的工商 业巨头越来越多。战国250余年,有传者 5人。秦统一至《史记》成书约130年, 有传者16人,未立传仅举名者10人。最 能表明庶人能够致富的是“素封”称号 的出现。
到了汉景帝、武帝之时,许多富商 大贾已不仅“乐比封君”而是“乐胜 封君”了。《史记·平准书》说汉武 帝之时,富商大贾“转毂(gǔ,车轮 中心的圆木,泛指车)百数”“封君 皆低首仰给”。富商大贾的富有程度 令人吃惊。
《货殖列传》所载的都会有邯郸、燕、 临淄、陶、睢阳、吴、寿春、番禺、宛等。 此外,虽未称为都会,但也是大市场,有名 城长安和洛阳。还有转运枢纽、商品集散地 的市场,如杨、平杨、陈、温、轵(zhǐ) 等。
(四)平民走上历史舞台,创造
历史
《货殖列传》的最大特点是平民性,平
民是主人公。《史记·太史公自序》说:“
1、工商业者归官府管理; 2、工商业者没有择业和迁徙的自由; 3、工商业者社会地位很低,几乎与奴
隶相同。这样的庶人,当然也不可能 富。
总之,《货殖列传》时代以前的古代, 庶人不富。
(二)今也,庶人富矣
春秋时期,旧的统治秩序逐渐动摇 直至趋于崩溃,等级界限出现许多缝隙 。一些庶人冲出了包围,积极发展农、 工、商业。一些商人已占有大量财富, 逐渐形成一个阶层。到战国时代,富商 大贾已随处可见,如范蠡(陶朱公)就 活跃于战国初年。

3《货殖列传序》

3《货殖列传序》

❖ 4.《周书》曰[1]:“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 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2],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3]。原大则饶,原小则鲜xiǎn 。上则富国,下则 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 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4],地澙xì卤lǔ[5],人 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6],极技巧,通鱼盐, 则人物归之,繈qiǎng至而辐凑[7]。故齐冠带衣 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8]。
庶人等级中,除农夫外,还包括手工 业者和商人,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于农夫。直 至春秋之时,鲁、齐、晋这些中原诸侯国仍 保留着如下的传统制度:
1、工商业者归官府管理; 2、工商业者没有择业和迁徙的自由; 3、工商业者社会地位很低,几乎与奴 隶相同。 这样的庶人,当然也不可能富。
(二)今也,庶人富矣
春秋时期,旧的统治秩序逐渐动摇 直至趋于崩溃,等级界限出现许多缝隙 。一些庶人冲出了包围,积极发展农、 工、商业。一些商人已占有大量财富, 逐渐形成一个阶层。到战国时代,富商 大贾已随处可见,如范蠡(陶朱公)就 活跃于战国初年。
为,不应加以压抑。(1—3自然段) 1、讽刺老子所谓的“理想国”; 2、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人们对待物质
文明的态度; 3、论述人们的诸种经济活动无一不是出于追
求物质文明的自然行为。
二、阐述发展经济对维护国家政权及社会历史 健康发展的重要性(4自然段)。举齐国强盛 之例。
三、论述经济因素对于人们的道德பைடு நூலகம்态和社会 地位的决定作用。(5自然段)(引《管子》 之语生发开去)
最早见于《货殖列传》中的似乎是齐 国的太公望(西周开国功臣吕尚的尊 称,封于齐),《货殖列传》是不是 始于西周之初呢?不是,因为选取人 物的标准和范围是“布衣匹夫之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殖列传序古代文化1215 0948货殖列传序《史记》【原文】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注释】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原文】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注释】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③极:尽头、极点。

此处意为“享尽”。

声:音乐。

色:女色。

④穷:穷尽。

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

刍:吃草的牲畜,如牛羊。

豢:吃粮食的牲畜,如猪狗。

⑤夸矜(jīn,今):夸耀。

矜:骄傲、夸耀。

势能:权势和才能。

⑥渐:浸,浸染。

⑦户说:挨家挨户地劝说。

眇论:微妙的理论。

眇,通“妙”。

美,好。

⑧善者:好的办法。

因:循,依照,顺着。

⑨利道之:以利引导它。

道,同“导”。

⑩整齐之:用规章制度约束他们的行动,使之规规矩矩。

(11)与之争:与民争利。

【原文】夫山西饶材①、竹、穀②、、旄④、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⑤、声色⑥;江南出楠⑦、梓⑧、姜、桂⑨、金、锡、连⑩、丹沙(11)、犀(12)、玳瑁(13)、珠玑(14)、齿革(15);龙门、碣石北多马(16)、牛、羊、旃裘(17)、筋角(18);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19):此其大较也(20)。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21)。

故待农而食之(22),虞而出之(23),工而成之(24),商而通之(25)。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26)?人各任其能(27),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之征贵(28),贵之征*(29),各劝其业(30),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31),而自然之验邪(32)?【注释】①饶:富有。

材:木材。

②穀(gǔ,谷):木名,即楮木,树皮可以造纸。

(lú,卢):野麻,可以织布。

④旄:牦牛尾。

尾上的长毛可作舞蹈道具和旌旗的装饰。

⑤丝:蚕丝。

⑥声色:音乐和女色。

当时统治者将此看做供享乐用的商品,故也列入货物中。

⑦楠:楠木,是贵重的建筑和造船材料。

⑧梓:梓树,木材可以制作器具。

⑨桂:也叫木犀,是珍贵的芳香植物。

⑩连:通“链”,铅矿石。

(11)丹沙:矿物名。

即丹砂,俗称朱砂。

(12)犀:指犀牛角。

(13)玳瑁:爬行动物,跟龟相似。

甲壳可作珍贵的装饰品。

(14)珠玑:泛指珠子。

珠:珍珠。

玑:不圆的珠子。

(15)齿革:指某些兽类的牙齿和皮革,如象牙、虎皮。

(16)龙门:即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县东北。

碣石:即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县北。

(17)旃裘:毡子和皮衣。

旃,通“毡”。

(18)筋角:兽筋、兽角,用作制造弓弩。

(19)棋置:好像棋子那样密布。

(20)大较:大略、大概。

(21)谣俗:民间习俗。

因歌谣能反映民间习俗,故以谣俗代指。

奉生:养生。

奉:供养。

具:器具、用品。

(22)待:依*。

(23)虞:掌管山林水泽的官员,包括开发山泽资源的人。

(24)工:工匠,手工业者。

成之:制造出来。

(25)商:商人。

通之:流通货物。

(26)宁(nìng,佞):难道。

政教:政令。

发征:征发。

征:求取。

期会:约期会集。

(27)任其能:尽其所能。

指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技能。

(28)物*之征贵:意思是物*极必贵,所以*是贵的征兆。

征,征兆。

(29)贵之征*:意思是物贵极必*,所以贵是*的征兆。

(30)劝:劝勉、努力。

(31)道:客观规律。

此处指经济法则。

符:符合。

(32)自然:指自然法则。

验:证明。

【原文】《周书》①曰:“农不出则乏其食②,工不出则乏其事③,商不出则三宝绝④,虞不出则财匮少⑤。

”匮少而山泽不辟矣⑥。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⑦。

原大则饶⑧,原小则鲜⑨。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⑩,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11)。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12),人民寡(13),于是太公劝其女功(14),极技巧(15),通鱼盐(16),则人物归之(17),繦至而辐凑(18)。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19),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20)。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21),设轻重九府(23),则桓公以霸(24),九合诸侯(24),一匡天下(25);而管氏亦有三归(26),位在陪臣(27),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28)。

【注释】①《周书》:《尚书》组成部分之一。

相传是记载周代史事之书。

②出:生产、种田。

③事:事物、器物。

④三宝:指粮食、器物、财富。

绝:断绝,无。

⑤匮:缺乏。

⑥辟:开辟。

⑦原:本源、源泉。

⑧饶:富足,东西多。

⑨鲜:贫困,东西少。

⑩莫:无人,没有谁。

予:通“与”,给与。

(11)拙者:愚笨的人。

不足:不富裕,穷困。

(12)潟(xì,戏)卤(lǔ,鲁):不适宜耕种的盐碱地。

(13)寡:少。

(14)女功:亦作“女工”、“女红”。

指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

(15)极技巧:极尽其技巧。

即使其技巧达到极高的水平。

(16)通:交流、贬运。

(17)人物:指人和物。

归:归附,归聚。

(18)繦至:像绳索相连一样接连而来。

繦,用绳索穿好的钱串。

辐凑:形容四方人物来归,象辐之集中于毂一般。

辐:车轮中间的直木。

凑,聚集。

(19)冠带衣履天下:以冠带衣履供给天下。

意为天下的冠带衣履多为齐所制作。

(20)海岱之间:今山东半岛。

海:指今渤海。

岱:指泰山。

敛袂:整理衣袖。

袂:衣袖。

朝:朝见,朝拜。

(21):修治、整顿。

(22)轻重:中国历史上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

以《管子·轻重》论述最为详细。

此处意为调节物价,掌管财政。

九府:周代掌管财政的九个官府。

(23)霸:称霸。

(24)九合:多次会合。

(25)匡:正,纠正。

(26)三归:台观名。

相传为管仲修筑,作游赏用。

说明其财势超过一般大臣。

(27)陪臣:春秋时期诸侯的大夫对周天子自称陪臣。

(28)威:指齐威王田因齐。

宣:指齐宣王田辟疆。

【原文】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①。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②。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③。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④。

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⑤,以而不乐⑥,夷狄益甚⑦。

谚曰:“千金之子⑧,不死于市⑨。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⑩,皆为利来;天下壤壤(11),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12),万家之侯(13),百室之君(14),尚犹患贫(15),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16)!【注释】①“仓廪实……知荣辱”:此二句引文见《管子·牧民》篇。

廪:粮仓。

②礼: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礼节仪式。

有:富有。

无:匮乏,贫穷。

③适其力:适当地用自己的劳力。

适:适宜、适当。

④附:附着,增益。

⑤客:门客,食客。

无所之:无处去,无处容身。

⑥以而:因而。

⑦夷狄:泛指少数民族。

益甚:更为严重,更加厉害。

⑧千金之子:千金之家的子弟。

指富家子弟。

⑨不死于市:不会因犯法而在市上处死。

古代常在闹市处决犯人,并暴尸街头。

⑩熙熙:形容拥挤、热闹的样子。

(11)壤壤:通“攘攘”,纷乱的样子,与“熙熙”同义。

(12)千乘之王: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

(13)万家之侯:享有食邑万户的封侯。

指诸侯。

(14)百室之君:享有食邑几百户的封君。

指大夫。

(15)尚犹:尚且还。

患:忧虑,担心。

(16)编户之民:编入户口册的老百姓。

【译文】老子说:“太平盛世到了极盛时期,虽然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互相听得到,而各国人民却都以自家的饮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装最漂亮,习惯于本地的习俗,喜爱自己所事行业,以至于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到了近世,如果还要按这一套去办事,那就等于堵塞人民的耳目,几乎是无法行得通。

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

至于像《诗》、《书》所述虞舜、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耳目总要听到最好听,看到最好看的,口胃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的环境,心中又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

统治者让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的这些妙论挨门逐户地去劝说开导,终不能感化谁。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其次是加以教诲,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

这是关于各地物产分布的大致情况。

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所喜好的,习用的穿着、饮食、养生、送死之物。

所以,人们要靠农民耕种,取得食物,要靠虞人进山开采、渔夫下水捕捉,获得物品,要靠工匠制造,取得器具,要靠商人贸易,流通货物。

这难道还需要官府发布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吗?人们都凭自己的才能,竭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所以,低价的货物能够高价出售,高价的货物能够低价购进。

人们各自努力经营自己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那样,日日夜夜没有休止的时候,不用招唤便会自动前来,不用请求便会生产出来。

这难道不是符合规律而得以自然发展的证明吗?《周书》里说:“农民不种田,粮食就会缺乏;工匠不做工生产,器具就会缺少;商人不做买卖,吃的、用的和钱财这三种宝物就会断绝来路;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短缺,资源匮乏了,山泽就不能进一步开发。

”农、工、商、虞这四个方面,是人民衣食的来源。

来源大则富裕,来源小则贫困;来源大了,上可以富国,下可以富家。

或贫或富,没有谁能剥夺或施予,但机敏的人总是财富有余,而愚笨的人却往往衣食不足。

所以,姜太公被封在营丘时,那里本来多是盐碱地,人烟稀少,于是姜太公便鼓励妇女致力于纺织刺绣,极力提倡工艺技巧,又让人们把鱼类、海盐返运到其他地区去,结果别国的人和财物纷纷流归于齐国,就像钱串那样,络绎不绝,就像车辐那样,聚集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