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张志沛第四版) 第七章 内燃机特性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原理》读书笔记6

《汽车发动机原理》读书笔记6

《汽车发动机原理》读书笔记6第六讲:内燃机特性第⼀讲中我们介绍了表⽰内燃机主要性能指标,前⾯各讲中还分别阐述了内燃机各个过程的特性参数。

内燃机的⼯况时变化的,内燃机可以在不同转速、不同负荷下⼯作。

当内燃机⼯况(转速和负荷)发⽣变化时,其相应的各项参数和指标也要发⽣变化。

这种变化与内燃机以及其与之配套的⼯作机械(如汽车、拖拉机、发电机、风扇、⽔泵、耕作机械、船舶、牵引机、⼯程机械等)是否相适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燃机主要性能指标,如功率、转矩、耗油量、耗油率及噪声和各种效率随内燃机转速或负荷变化的关系,称为内燃机特性。

内燃机特性以图线形式表⽰的称为内燃机特性曲线。

特性曲线由实验测定,经整理后绘制成表和图。

内燃机特性分为性能特性和调整特性。

性能特性有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特性、调速特性等。

调速特性有柴油机供油提前⾓调整特性、汽油机点⽕提前⾓调整特性和混合⽓调整特性等。

调整特性前⾯⼏讲已经讲述了调整特性,本讲着重讲述性能特性。

内燃机的特性和设计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与其配套机械之间的纽带,也是内燃机改进的依据和⽅向。

内燃机的⼯作范围,转速在最⾼许⽤转速和最低稳定转速之间,功率在0与最⼤功率Pe的范围内,如下图所⽰:与内燃机配套的机械不同,内燃机的⼯作范围也不同。

如⽤于驱动⽔泵的内燃机,其符合。

转速时不变的(上图Ⅰ点)。

驱动发电机的内燃机,负荷经常变化,但是转速要维持不变(上图Ⅱ曲线)。

驱动螺旋桨的内燃机则按螺旋桨所吸收的功率曲线(上图线Ⅲ)⼯作,螺旋桨说吸收的功率与转速三次⽅成正⽐。

与测量配套的内燃机则可能在任⼀负荷、任⼀转速下⼯作,在曲线1-2-3范围内任何⼀个⼯况都需要⼯作。

⼀般来说,与汽车相配套⼯作的内燃机随汽车的种类和⾏驶范围不同⽽不同。

在城市道路⾏驶的汽车,起动、刹车频繁、车速⼜不⾼,内燃机经常在中、⼩负荷和怠速下⼯作。

在城市间公路或⾼速公路上⾏驶的汽车,车速较⾼且要求经济车速负荷公路的⾏驶有求,内燃机的负荷和转速都较⾼,偶尔超车要求能迅速超越,以接近满负荷的最⾼车速⾏驶。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特性课件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特性课件
发动机工况:
发动机的运行情况,是以其发出的功率Ne和转速n来表 示。常见的发动机工况有面工况、点工况、线工况等。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特性课件
发动机特性:
发动机性能指标随调整情况及运转工况而变化的 关系。 其中随调整情况而变化的关系称为调整特性 如:柴油机供油提前角调整特性
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
随运转情况而变化的关系称性能特性(或使用特性) 发动机主要特性包括:负荷特性、速度特性、调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特性课件
2、找出提高汽车经济性的途径
提高汽车的负荷率。
在动力性足够时,尽量提高发动机工作时的 负荷率,选用功率较小的发动机。
3、柴油机功率标定
对车用柴油机,其功率标定应在冒烟界限 点2;
对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其功率标定在最低 油耗点1。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特性课件
第二节 速度特性
定义:
柴油机排放万有特性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特性课件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特性课件
图6-17 燃油的喷射过程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特性课件
性 能 指 标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特性课件
(二)曲线特性:
(1)主要工作参数的变化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特性课件
(2)ge=f(Ne)曲线的变化
怠速时:
m=0, ge=;
(m=1-Nm/Ni)
负荷↑:
↓,燃速↑-ηi↑ 机械损失相对↓-ηm↑ →ge↓直至gemin。
负荷再增加, α↓-ηi↓ ge又上升。
3、做法:柴油机通常通过负荷特性法做出万有特 性图,而汽油机通常用速度特性法做出万有特性 图。
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特性课件
4、意义:
(1)根据万有特性图,可以看出发动机在各 种工况下的经济性。最内层的等油耗曲线相 当于最经济的区域,曲线越向外,经济性越 差。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体构造及性能指标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体构造及性能指标

三、内燃机的工况、负荷概念
工况:发动机工作状况,用功率和转速表示(点工况、线工 况、面工况) 负荷:发动机在某一转速下,发出的功率与同一转速下所可 能发出的最大功率之比。
§1-5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国家标准(GB725-91): 1.内燃机产品名称按所采用的燃料命名 2.内燃机型号由阿拉伯数字和汉语拼音字母组成。 3.型号由部分组成: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总体构造及性能指标
§ 1.1 内燃机的基本名词术语
一、内燃机简介
1、概念 是将燃料在其燃烧室中燃烧所产生的热能直接转 化为机械能的一种动力机械 2、分类
内燃机(柴油机、汽油机等)
热力发动机
(热机) 外燃机(蒸汽机、汽轮机)
旋转式(燃气轮机) 内燃机 活塞式 往复活塞式 旋转活塞式
图4-1 涡轮工作原理图
1-隔板 2-静叶片 3-动叶片 4-叶轮 5-轴
二、内燃机的基本名词定义
1)上止点(TDC ,Top Dead Center) 2)下止点(BDC,Bottom Dead Center) 3)曲柄半径(mm):R 4)活塞行程(mm):S=2R 2 Vh D S 5)气缸工作容积(L) :
汽油机:质量小,噪声小,起动容易等,轿车、小型 货车等用。 柴油机:质量大,载货车用。但目前欧洲轿车中柴油 机车占40%左右。
§1-3 内燃机总体构造
内燃机通常由下列机构和系统组成:
1.机体与气缸盖: 机体:是内燃机的骨架,由气缸体、曲轴箱及油底壳组成 气缸盖:与活塞顶共同组成燃烧室。气门、气道等零件安排其中。 2.曲柄连杆机构:内燃机的主要运动件,由活塞、连杆、曲轴、飞轮等组 成。活塞的往复运动——曲轴的旋转运动。 3.供给系:包括燃油供给系,进、排气系统。燃油供给系主要部件化油器 (汽油机)及喷油泵、喷油器(柴油机)。进、排气系统主要部件:空 气滤清器、进排气管和消声器等。 4.配气机构:定时开启、关闭气门。由气门组、传动组、驱动组等组成。 5.点火系:混合气由火花塞来点燃。由火花塞、点火线圈、断电器、分电 器等组成。 6.冷却系:对高温零部件进行冷却。由水泵、风扇、散热器等组成。 7.润滑系:向高速运动的摩擦副供给润滑油,以减轻磨损。 8.起动装置:内燃机借助于外力,使之着火达到自行运转状态。

内燃机构造与原理(2)

内燃机构造与原理(2)

pmiVs in 2n Pi W i i 10 3 60 30
式中: τ——冲程数;四冲程τ=4;二冲程 τ=2;
pmi——平均指示压力(kPa); Vs——气缸工作容积(L); n——曲轴转速(r/min)。
第四章 内燃机的性能指标
1、指示指标


指示燃油消耗率bi与指示热效率ηit
2、有效指标


有效燃油消耗率be和有效热效率ηet 有效燃油消耗率是指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千瓦时的耗油量表示):
B be 1000 Pe
式中:Pe——有效功率(kW) B——每小时耗油量(kg/h)
单位:g/kW· h

有效热效率是内燃机有效功We与所消耗的热量Q之比值。
et
指示燃油消耗率是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指示千瓦小时功 的耗油量表示。
bi

B 10 3 Pi
式中:Pi——内燃机指示功率(kW) B——每小时耗油量(kg/h)
单位:g/kW· h
指示热效率是内燃机实际循环的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值。
i
Wi Q
式中: Q——为得到指示功Wi所消耗的热量;
PL /kWL-1
9~15 11~25.8 15~40 3.7~7.35 51.8~70 40~70 22~26 18.4~73.5
第四章 内燃机的性能指标
2、有效指标


平均有效压力pme和升功率PL 在标定工况下,内燃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称为升功率PL:
Pe pmeVs in pme n 3 PL 10 10 3 iVS 30iVs 30
机 型 农用柴油机 汽车用柴油机 强化高速柴油机 固定船用中速柴油机 四冲程摩托车用汽油机 四冲程小客车用汽油机 四冲程载货汽车用汽油机 二冲程小型风冷汽油机

内燃机工作原理

内燃机工作原理
9
第二节 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1. 进气过程
进入气缸的是纯空气。 进气系统中没有节气门,进气 阻力小,且残余废气温度较低, 故同汽油机相比,进气终了时的 缸内压力略高,约为0.08~ 0.095MPa,温度略低,约300~ 340K。 。
10
第二节 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7
第二节 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
一、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8
第二节 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四冲程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的工作过程 一样,也是由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 过程组成。但由于柴油的粘度比汽油大, 不易蒸发,而其自燃温度却比汽油低, 因此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着火方 式、燃烧过程以及气体温度压力的变化 都和汽油机不同。
由喷油器喷入燃烧室,并与运动着
的受活塞压缩的空气迅速混合,形
成可燃混合气 。
缸内温度高于柴油的自燃温度,
柴油自行着火燃烧 。
燃气的最高燃烧压力可达6~
9MPa,最高燃烧温度达1800~
2200K。
作功终了时气体压力约为
0.3MPa,温度约为1000~1200K。
12
第二节 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燃混合气爆燃,并产生爆震,一般
在6~12之间。
5
第二节 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
一、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3. 作功过程
压缩至上止点前10º~15ºCA时,
火花塞点火,混合气剧烈燃烧 ,气
缸内的温度、压力急剧上升。
活塞运动到上止点之后,气缸内
气体达到最高燃烧压力,约为3~
5MPa,最高燃烧温度约为2200~

汽车内燃机教案:深入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汽车内燃机教案:深入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汽车内燃机教案:深入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深入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导语:汽车是现代社会中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之一,而汽车内燃机则是汽车最基本的动力装置。

深入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不仅能够更好地维护汽车,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还能够更好地进行驾驶,提高驾驶安全性。

因此,对于每一位汽车使用者或者准使用者来说,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汽车发动机的定义汽车发动机是指一种热机,可以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的设备。

二、汽车发动机的分类(一)按照工作原理分类1.四冲程发动机:也叫四冲程往复式内燃机,这种发动机主要由汽缸、活塞、气门、气门杆、曲轴、连杆及其他附件等构成,工作时先进行吸气、压缩、爆发和排气四步操作。

例如:汽油机、柴油机等。

2.两冲程发动机:也叫两冲程往复式内燃机,这种发动机只有吸气、压缩和爆发三个步骤,火花塞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相当于两冲程发动机的曲轴。

例如:摩托车发动机、小型船舶或者飞机的发动机等。

(二)按照压燃方式分类1.汽油发动机:也称为汽油机,是指利用汽油混合空气爆炸以获得能量的一种内燃机。

2.柴油发动机:也称为柴油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压缩空气本身来点燃喷入燃料的混合物,然后释放出能量,驱动汽车行驶的设备。

三、汽车发动机主要构成汽车发动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气缸体:汽缸体是内燃机的主要构成部件之一,它一般是由铸铁或铝合金等材料制成。

(二)活塞:也称缸活塞,是汽缸内来回运动的部件,它在内燃机循环中负责完成吸气、压缩、爆炸和排气等工作。

(三)曲轴:是发动机的主轴,承受所有工作行程的重要部件,主要的作用是将活塞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并且将转化后的动能输出。

(四)连杆:也称为曲柄连杆,是连接活塞和曲轴的部件,作用是将汽缸内气体的压力转化为传动轴旋转的动能。

(五)燃烧室:是发动机附属件中非常重要的部件,是燃烧过程的主要场所,要保持燃烧室内的燃料混合气体比例正确,配合适宜的点火时间,才能使内燃机的输出功率和经济性最大。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七章内燃机特性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七章内燃机特性

2. 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25Y-6100Q型车用汽油机的速度特性
二、柴油机速度特性
喷油泵的油量调节机构(油门拉杆或齿条)位置固定 不动,柴油机性能指标随转速n变化的关系称为柴油 机速度特性。
当油量调节机构固定在标定功率循环供油量位置 时,测得速度特性为标定功率速度特性。
当油量调节机构固定在小于标定功率循环供油量 各个位置时,所测得的速度特性称为部分速度特性。
第八节 内燃机特种特性
一、空转特性
空转特性是发动机的小时燃油消耗量和其他参数 与发动机在空负荷时转速的变化关系曲线。
如果每小时燃油消耗量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则可以认为空转特性是令人满意的。
空转特性与发动机的热状态有关。
二、爆震特性
为了了解发动机是否可以使用低辛烷值燃料, 应当制取附加特性,以估计转速和点火提前角对 爆震的影响。 这些特性可以说明使用低辛烷值燃 料时,发动机功率损失和性能恶化情况。
转速nT 之比称转速适应系数。
3. 理想功率特性系数Kp
反映车用内燃机动力储备性能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从而引出了一个新的衡量指标———理想功率特性系 数。
4. 内燃机的理想外特性及Kp 理想功率特性系数KP,用来综合考察车用内燃机的
动力储备性能。
内燃机的理想外特性
二、柴油机转矩校正
油量校正装置的作用是:当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工 作时,若外界阻力矩再增大,则迫使柴油机转速下降。 随着转速的下降,喷油泵能自动增加循环供油量,以增 大低速时的转矩,提高转矩储备系数。 油量校正通常有两种方法: (1)出油阀式校正机构, (2)设置在调速器上的弹簧校正机构。
1. 标定功率速度特性曲线 6120Q型柴油机外特性
2. 部分负荷特性 6135型柴油机部分速度特性

内燃机原理和构造.完整版PPT资料

内燃机原理和构造.完整版PPT资料
四冲程循环.swf
7
二冲程柴油工作原理
如果在两个冲程里完成进气、压缩、做功 、排气这些循环动作,就叫二冲程,相应 的内燃机叫二冲程内燃机.
8
柴油机工作原理
第一冲程——进气,它的任务是使气缸内充满新鲜空气。 当进气冲程开始时,活塞位于上止点,气缸内的燃烧室中 还留有一些废气。 当曲轴旋转时,连杆使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同时 ,利用与曲轴相联的传动机构使进气阀打开。 随着活塞的向下运动,气缸内活塞上面的容积逐渐增大: 造成气缸内的空气压力低于进气管内的压力,因此外面空 气就不断地充入气缸。 当活塞向下运动接近下止点时,冲进气缸的气流仍具有很 高的速度,惯性很大,为了利用气流的惯性来提高充气量 ,进气阀在活塞过了下止点以后才关闭。虽然此时活塞上 行,但由于气流的惯性,气体仍能充人气缸。
11
柴油机工作原理
四. 排气冲程 第四冲程——排气。排气冲程的功用是把膨胀后的废气排 出去,以便充填新鲜空气,为下一个循环的进气作准备。 当工作冲程活塞运动到下止点附近时,排气阀开起,活塞 在曲轴和连杆的带动下,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并把废 气排出气缸外。由于排气系统存在着阻力,所以在排气冲 程开始时,气缸内的气体压力比大气压力高0.025— 0.035MPa,其温度Tb=725~925K。为了减少排气时活 塞运动的阻力,排气阀在下止点前就打开了。排气阀一打 开,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就立即冲出缸外,缸内压力迅速 下降,这样当活塞向上运动时,气缸内的废气依靠活塞上 行排出去。为了利用排气时的气流惯性使废气排出得干净 ,排气阀在上止点以后才关闭。
影响:喷油提前角的大小对柴油机影响极大,若 其过大,将导致发动机工作粗暴;过小,最高压 力和热效率下降,排气管冒白烟。最佳喷油提前 角:即在转速和供油量一定的条件下,能获得最 大功率及最小燃油消耗率的喷油提前角。供油量 越大,转速越高,则最佳喷油提前角越大;最佳 喷油提前角还与发动机的结构有关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
本章主要内容:
有关汽车发动机的名词术语 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二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汽车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第一节 汽车发动机的类型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迄今为止除为数不多的电动汽车外,汽 车发动机都是热能动力装置,或简称热机。在热机中借助工质的
热机有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种。
机排量和转速相同的前提下, 二冲程发动机的功率理论上
2、换气时减少了有效工作
是四冲程发动机的2倍。
行程。
2、由于二冲程发动机的做功频 率比较高,所以发动机运转 比较平稳。
3、无专门的换气机构,所以结 构简单,质量小。
3、部分新鲜可燃混合气随 废气排出,使能源浪费, 经济性下降。
4、同时造成环境污染。
汽车发动机的类型-根据所用燃料种类
汽车发动机的类型-按冷却方式的不同
汽车发动机的类型 -按其在一个工作循环期间活塞往复运动的行程数
汽车发动机的类型-按照气缸数目分类
汽车发动机的类型-按照气缸排列方式
汽车发动机的类型-按进气状态不同
第二节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基本结构及基本术语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腔称作气缸 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的活塞通过活塞销与
4、由于附属机构少,所以使用、 维护很方便。
所以摩托车上多用。
第四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汽油机由以下两大机构和五大 系统组成,即由曲柄连杆机构、 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 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 组成;
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爆燃: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点燃中 心较远处的末端可燃混合气自燃而造成的一种不正 常燃烧。
后果:轻微爆燃,发动机功率有所升高;但过度,则会 使发动机过热,功率下降,经济性变差,零件寿命 下降等。

内燃机原理4h讲解

内燃机原理4h讲解
如加热量相同,实际循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较理想循环的为
低,? t 小些。
③ 工质高温分解? ? t ? 在1300k以上,燃烧产物发生高温分解,分解会吸收热量,
使循环的最高燃烧温度下降,? ? t ? ④ 工质分子数发生变化→ ? t ?
燃料燃烧后气体的千摩值会增大,当工质 V、T相同时, P 会增大,这有利于循环作功。
而η t只下降0.4%。 在实际发动机中,对空气进行冷却,提高进缸空气密度是
提高内燃机强化程度的有效措施,并对发动机的经济性有益处。
实际的发动机带中冷的比不带中冷的油耗率要低 。
(2)废气能量利用的影响 在压缩比和加热量一定的情况下,废气能量的利用有三种
情况: ①当 ? T / ? K 达到最大时,导致 η t 达最大。此时
图2-6′ 非增压柴油机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 p-V图的比较
(3)涡流与节流损失 ? ? t ? 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缸内产生涡流,对分开式燃烧室,
工质流入流出副室时,会在通道中产生节流损失。使 ? t ? (4) 传热损失 ? ? t ? 理想循环时假设气缸壁与工质无热交换,实际循环中,
工质与气缸盖,活塞顶,气缸壁,进、排气门有热交换,使 ? t ? (5) 燃烧不及时,后燃及不完全燃烧损失
(5)当ε : 相同时 > ? t,v ? t,vp ? ? t, p
(6)当pz相同,Q1相同, ε 不相同时, ? t, p ? ? t,vp ? ? t,v
这是因pz不变时,等压循环的ε 最大,而等容循环的ε
最小之故。
2.2 涡轮增压内燃机的理想循环 在非增压的内燃机中,工质只膨胀到 b点,然后由b点等容
① 燃烧不及时? ? t ? 理想循环假定定容加热是瞬间完成的,实际循环时,燃烧 需要一定时间。

内燃机工作原理

内燃机工作原理

内燃机工作特点是,燃料在气缸内燃烧,所产生的燃气直接推动活塞作功。

下面,以图示的汽油机为例加以说明。

开始,活塞向下移动,进气阀开启,排气阀关闭,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进入气缸。

当活塞到达最低位置后,改变运动方向而向上移动,这时进排气阀关闭,缸内气体受到压缩。

压缩终了,电火花塞将燃料气点燃。

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燃气在缸内膨胀,向下推动活塞而作功。

当活塞再次上行时,进气阀关闭,排气阀打开,作功后的烟气排向大气。

重复上述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等过程,周期循环,不断地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进而转换为机械能。

内燃机工作原理简述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是一种热机,它将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机器内部燃烧产生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具有体积小、质量小、便于移动、热效率高、起动性能好的特点。

但是内燃机一般使用石油燃料,同时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害气体的成分较高。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腔称作气缸,气缸内表面为圆柱形。

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的活塞通过活塞销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则与曲轴相连,构成曲柄连杆机构。

因此,当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时,连杆便推动曲轴旋转,或者相反。

同时,工作腔的容积也在不断的由最小变到最大,再由最大变到最小,如此循环不已。

气缸的顶端用气缸盖封闭。

在气缸盖上装有进气门和排气门,进、排气门是头朝下尾朝上倒挂在气缸顶端的。

通过进、排气门的开闭实现向气缸内充气和向气缸外排气。

进、排气门的开闭由凸轮轴控制。

凸轮轴由曲轴通过齿形带或齿轮或链条驱动。

进、排气门和凸轮轴以及其他一些零件共同组成配气机构。

通常称这种结构形式的配气机构为顶置气门配气机构。

现代汽车内燃机无一例外地都采用顶置气门配气机构。

构成气缸的零件称作气缸体,支承曲轴的零件称作曲轴箱,气缸体与曲轴箱的连铸体称作机体。

甲,基本术语1. 工作循环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循环是由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等四个工作过程组成的封闭过程。

【课件】发动机原理 第七次

【课件】发动机原理 第七次

一、 工质变的影响
• 1.在理想循环中,假定工质——空气, • 在实际循环中: • 燃烧前——新鲜空气与残余废气的混合物; • 燃烧后——燃烧产物即燃气。 • 2.在理想循环中,假定工质的比热为定值 2. • 在实际循环中:空气和燃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多原子燃气(CO2 、H2O、SO2等)比热>双原子(空气 O2 、N2) • 同样的加热量→温度和压力升高值下降→ηt pt下降→如 P—V图上的虚线。
四、 时间损失
• 1. 理论: • 假定活塞以无限缓慢的速度运动→气缸内工质始终处于平 衡状态; • 假定由热源向工质等容加热速度极快→瞬间完成; • 等压加热时,加热的速度与活塞的速度密切配合→等压加 热。 • 2. 实际: • 活塞具有相当高的运动速度; • 着火至完全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 • 燃油提前喷入气缸→增加压缩消耗功; • 燃烧期间存在着传热损失; • 不完全燃烧。 • 使Pz、ρ减少→减少有用功。
• 定义:平均指示压力pmi是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指 定义:平均指示压力p 示功。 示功。
pmi =Wi/Vs (KPa) Wi= pmi Vs=Pmi A S ×10 –3 (J) • 3. 物理意义: 物理意义: • 若以一个假想的、大小不变的 压力pmi作用在活塞上,使活塞 移动一个行程所做的功等于循 环指示功,那么pmi就是平均指 示压力。但pmi的准确物理意义 还是: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指 示功。 • 4. pmi的范围: 的范围: • 非: pmi =60~1100KPa; • 增: pmi =900~2500KPa。
bi=B/Pi×103 (g/kwh) • 按热功当量1kwh=3.6×103 KJ • 而 1kwh的功要消耗的热量 bi hµ/1000(KJ) ηi=3.6×103/(bihµ/1000)= 3.6×106/ bihµ • ηi=0.4-0.5;bi=170-205(g/kwh) • 重点:1. 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差别; • 2. 指示指标。

汽车发动机原理

汽车发动机原理

《汽车发动机原理》目录主要符号表第1章动力、经济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1.1工质对活塞作功及示功图1.1.工质1对活塞作功1.1自.然2吸气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1.1.增压3四冲程发动机的示功图泵气过程功-实际泵气功、理论泵气功和泵气损失功1.1.二冲5程发动机的示功图与曲轴箱换气功1泵2动力、经济性能指标1泵2指泵示1性能指标与有效性能指标1泵2主泵要2指示指标与有效指标的定义与换算1泵2动泵力3性能速度指标1泵3影响动力、经济性能指标的环节与因素1泵3决泵定1动力输出的“量”与“质”两大环节1泵3燃泵料2及可燃混合气的热值1泵3泵整机3燃料消耗率与可燃混合气流量燃料的能量转换总效率-有效效率1泵3整泵机5有效输出功率及燃料消耗率的综合表达式思考与练习题15第2章燃料、工质与热化学2泵1燃料及其理化特性2泵1车泵用1燃料的要求及分类2泵1泵车用2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及评定2泵1泵烃燃3料的成分与结构2.1单.烃4的理化特性及其变化规律2.1含.5氧燃料的结构与理化特性2.2汽油、柴油的质量标准2.2对.汽1油质量的要求2.2.对柴2油质量的要求2.2中.国3汽油质量标准2.2中.国4柴油质量标准2.3燃料特性对汽、柴油机工作模式的影响2.3对.混1合气形成方式的影响2.3对.着2火、燃烧模式的影响2.3.对负3荷调节方式的影响2.4工质的主要热力参数2.4.气体1常数与摩尔质量单位2.4比.热2容与等熵指数2.5燃烧热化学2.5燃.料1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2.5.残余2废气系数与废气再循环2.5燃.料3燃烧的分子变化系数2.5.化学4反应的热效应与燃料热值2.5可.燃5混合气热值2.5绝.热6燃烧温度2.5.化学7平衡与燃烧平衡产物思考与练习题第3章工作循环与能量利用3.1发动机的热力过程与热机循环3.1热.力1系统的简化3.1热.机2循环与热效率3.1热.力3过程的简化3.2理想工质的理想循环3.2模.型1的基本假设3.2.理2论循环的类型及参数表达式3.2.循环3参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3.3.理论4循环对改善动力、经济性的指导意义3.4真实工质的理想循环3.3.模型1的构成、特点与意义3.3.工质2特性及其对热效率的影响3.3理.想3循环条件下汽、柴油机热效率的对比3.5真实工质的真实循环3.4.工质1向外传热的损失3.4.燃烧2提前的时间损失及后燃损失3.4.换气3损失3.4不.完4全燃烧损失3.4.缸内5流动损失3.4.工质6泄漏损失3.5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3.5机.械1损失的组成3.5机.械2损失各部分所占份额3.5机.械3损失的测量方法3.5.影响4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3.6发动机的能量分配与合理利用3.6.发动1机的能量平衡3.6发.动2机的能量合理利用思考与练习题第4章换气过程与进气充量4.1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换气过程4.1.换气1过程与换气系统4.1.换气2过程的分期4.1.进、3排气相位角及其对性能的影响2充量系数及其影响因素2.充量1系数的解析式4.2影.响2充量系数的主要因素4.2稳.态3条件下充量系数随转速的变化规律4.3进、排气系统的动态效应4.3.管道1中压力波传播的基础知识4.3.单缸2机进气管中动态效应的利用4.3单.缸3机排气管中动态效应的利用4.3多.缸4机的动态效应与各缸进气不均匀4.4发动机增压4.4增.压1度与增压比4.4.增压2方式与增压系统简介4.4涡.轮3增压系统的两种基本形式4.4.涡轮4增压柴油机性能分析4.4汽.油5机涡轮增压技术的难点及解决措施4.5二冲程发动机的换气问题4.5.换气1过程与性能特点4.5.扫气2基本形式4.5换.气3质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思考与练习题第5章运行特性与整车匹配5.1工况、工况平面与功率标定5.1.发动1机运行工况5.1工.况2平面与发动机的工作区域5.1发.动3机的功率标定5.2发动机运行特性及其分析方法5.2发.动1机特性的分类5.2.运行2特性及其分析方法5.3速度特性与配套汽车的动力性5.3汽.油1机的速度特性5.3柴.油2机的速度特性5.3汽.、3柴油机速度特性曲线的对比5.3.发4动机外特性曲线对汽车动力性影响5.3外.5特性曲线的运行稳定性与柴油机的调速特性5.3.提6高汽车动力性的措施5.4负荷特性、全特性与配套汽车的燃油经济性5.4.汽油1机的负荷特性5.4.柴油2机的负荷特性5.4.汽、3柴油机负荷特性曲线的对比5.4.发动4机的全特性5.4提.高5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措施5.5混合动力系统及其运行特性5.5.车用1混合动力系统概述5.5不.同2构型分类及能量流动分析5.5按.混3合比例分类5.5.典型4的混合动力系统思考与练习题第6章燃烧的基础知识6.1燃烧现象及其分类6.1燃.烧1现象6.1.燃烧2分类及其特征6.2可燃混合气的着火与着火理论6.2热.着1火理论6.2.链式2着火理论6.3湍流及其在内燃机燃烧中的作用6.4均质混合气中的火焰传播6.4层.流1火焰传播6.4湍.流2火焰传播6.5液体燃料的雾化与喷雾特性6.5液.体1燃料的喷射雾化6.5喷.雾2特性6.6油滴的蒸发与燃烧6.6单.个1油滴的蒸发与燃烧6.6油.束2及油滴群的蒸发与燃烧6.7示功图与燃烧放热率6.7示.功1图6.7燃.烧2放热速率6.7累.计3放热率思考与练习题第7章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7.1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及其特性分析7.1柴.油1机燃烧过程7.1合.理2的燃烧放热规律7.2柴油机燃油喷射及混合气形成7.2.喷油1系统与喷油特性7.2缸.内2气流运动7.2.柴油3机的混合气形成方式7.3柴油机的燃烧室及其特性7.3直.喷1式燃烧室7.3.非直2喷式燃烧室7.3.不同3柴油机燃烧室的对比及选型7.4柴油机的燃烧噪声7.5柴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7.5燃.油1喷射系统类型与特点7.5柴.油2机综合管理系统思考与练习题第8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及燃烧过程8.1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及其特点8.1汽.油1机燃烧过程分析8.1汽.油2机与柴油机燃烧特性的比较8.2汽油机的爆燃与循环波动8.2.爆燃18.2表.面2点火8.2.循环3波动8.2.各缸4工作不均匀性8.3汽油机混合气形成8.3对.汽1油机混合气形成的基本要求8.3.汽油2机燃油雾化方式分类8.3进.气3道喷射及混合气形成8.4汽油机燃烧室及其特性8.4汽.油1机燃烧室设计的基本原则8.4.典型2燃烧室及其性能对比8.5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与控制技术8.5汽.油1机电子控制系统结构及原理8.5.管理2系统主要控制功能8.5故.障3诊断系统8.6稀薄燃烧与缸内直喷式汽油机8.6.稀薄1燃烧的基本概念8.6非.直2喷稀燃8.6.缸内3直喷稀燃均质当量比汽油机对汽油机稀燃与技术的总结思考与练习题第9章有害排放物的生成与控制1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机理1有.害1排放物的种类及危害1有.害2排放物的评价指标1有.害3排放物的生成机理1有.害4排放物生成的影响因素2排放法规及测试方法2排.放1法规分类2轻.型2车排放法规2.重型3车排放法规2.采样4系统及方法2有.害5排放物的测试方法3汽油机排放的机内净化技术4柴油机的机内净化技术4柴.油1机排放控制技术分类4柴.油2机低排放燃烧过程基本控制思路4改.善3燃烧以降低柴油机排放的主要技术4改.善4燃料以及含氧燃料设计4对.应5不同排放法规的技术路线5汽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5汽.油1机排气后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5汽.油2机冷起动排放及其技术对策吸附还原催化剂6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6氧.化1催化器6微.粒2捕集器还原催化器6四.效4催化剂6重.型5柴油机后处理技术路线9.7非排气污染物控制技术9.7.曲1轴箱强制通风装置9.7.燃2油蒸发控制系统思考与练习题第10章新燃烧方法及替代燃料发动机10.均1质混合气压缩着火10.1内.燃1机可能的燃烧模式汽油机柴油机的燃烧10.均2质混合气引燃10.2基.本1思路10.2燃.烧2特性10.2主.要3性能对比10.气3体代用燃料发动机10.3燃.气1发动机分类10.3天.然2气发动机10.3氢.燃3料发动机10.3二.甲4醚发动机10.液4体代用燃料发动机10.4生.物1柴油发动机10.4甲.醇2发动机10.4乙.醇3发动机10.4合.成4柴油发动机思考与练习题。

汽车构造复习题目

汽车构造复习题目

第一章1.内燃机的上止点(TDC)、下止点(BDC)、行程(S)、燃烧室容积(Vc)、气缸工作容积(Vs)、气缸总容积(Va)和压缩比(ε)的含义是什么?答:活塞顶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远处为上止点;活塞顶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近处为下止点。

上、下止点间的距离S称为活塞行程。

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面以上气缸盖底面以下所形成的空间称为燃烧室,其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也叫压缩容积。

上、下止点间所包容的气缸容积称为气缸工作容积。

气缸工作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和为气缸总容积。

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比 e 。

2.内燃机工作时由哪几个工作过程组成?分别简述四行程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循环是由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等四个工作过程组成的封闭过程。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1.进气行程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

此时排气门关闭,进气门开启。

在活塞移动过程中,气缸容积逐渐增大,气缸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

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并在气缸内进一步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2.压缩行程进气行程结束后,曲轴继续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这时,进、排气门均关闭。

随着活塞移动,气缸容积不断减小,气缸内的混合气被压缩,其压力和温度同时升高。

3.作功行程压缩行程结束时,安装在气缸盖上的火花塞产生电火花,将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点燃,火焰迅速传遍整个燃烧室,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

燃烧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压力和温度迅速升高。

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活塞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并通过连杆推动曲轴旋转作功。

这时,进、排气门仍旧关闭。

4.排气行程排气行程开始,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此时膨胀过后的燃烧气体(或称废气)在其自身剩余压力和在活塞的推动下,经排气门排出气缸之外。

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排气行程结束,排气门关闭。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1.进气行程在柴油机进气行程中,被吸入气缸的只是纯净的空气。

汽车发动机原理及各个系统间怎么相互配合

汽车发动机原理及各个系统间怎么相互配合

发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一、基本理论汽油发动机将汽油的能量转化为动能來驱动汽车,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在发动机内部燃烧汽油來获得动能。

因此,汽车发动机是内燃机•…燃烧在发动机内部发生。

有两点需注意:1. 扁燃机缶有其他种类,比如柴油机,燃气轮机,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2. 同样也有外燃机。

在早期的火车和轮船上用的蒸汽机就是典型的外燃机。

燃料(煤、木头、油)在发动机外部燃烧产生蒸气,然后蒸气进入发动机内部來产生动力。

内燃机的效率比外燃机高不少,也比相同动力的外燃机小很多。

所以,现代汽车不用蒸汽机。

相比之下,内燃机比外燃机的效率高,比燃气轮机的价格便宜,比电动汽车容易添加燃料。

这些优点使得大部分现代汽车都使用往复式的内燃机。

二、燃烧是关键汽车的发动机一般都釆用4冲程。

4冲程分别是:进气、压缩、燃烧、排气。

完成这4个过程,发动机完成一个周期(2圈)。

理解4冲程活塞,它由一个活塞杆和曲轴相联,过程如下:1. 活塞在顶部开始,进气阀打开,活塞往下运动,吸入油气混合气2. 活塞往顶部运动來压缩油气混合气,使得爆炸更有威力。

3. 当活塞到达顶部时,火花塞放出火花來点燃油气混合气,爆炸使得活塞再次向下运动。

4. 活塞到达底部,排气阀打开,活塞往上运动,尾气从汽缸由排气管排出。

注意:内燃机最终产生的运动是转动的,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最终由曲轴转化为转动,这样才能驱动汽车轮胎。

三、汽缸数另廟机的核心部件是汽缸,活塞在汽缸内进行往复运动,上面所描述的是单汽缸的运动过程,而实际应用中的发动机都是有多个汽缸的(4缸、6缸、8缸比较常见)。

我们通常通过汽缸的排列方式对发动机分类:直列、V或水平对置(当然现在还有大众集团的W型,实际上是两个V组成)。

见下图直列4缸V6水平对置4缸不同的排列方式使得发动机在顺滑性、制造费用和外型上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配备在相应的汽车上。

四、排量混合气的压缩和燃烧在燃烧室里进行,活塞往复运动,你可以看到燃烧室容积的变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就是排量,用升(L)或毫升(CC)來度量。

汽车发动机原理4章(1)

汽车发动机原理4章(1)

汽车发动机原理4章(1)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 汽车发动机原理清华⼤学汽车⼯程系王志Email: wangzhi@/doc/3cc9900b76c66137ee06193b.html Phone: 010-********点燃式和压燃式内燃机的⼯作过程、燃烧理论、性能分析以及参数调控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1. 四冲程发动机换⽓过程2. 配⽓相位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3. 充量系数的定义及影响因素4. 进排⽓动态效应讲课内容第⼀篇动⼒输出与能量利⽤第1章动⼒经济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第2章燃料与⼯质第3章循环分析与能量利⽤第4章换⽓过程与循环充量第⼆篇燃烧与排放第5章燃烧的基础知识第6章燃烧过程及混合⽓形成第7章特殊燃烧问题的机理与对策第8章有害排放物的⽣成与控制第9章燃烧室与调节参数的优化第三篇运⾏特性与性能调控第10章发动机运⾏特性与整车匹配第11章柴油机调速特性Tsinghua University 回顾四冲程发动机⼯作过程换⽓过程类⽐⼈体⾎液循环1、⽓缸-⼼脏2、进⽓系统-静脉3、排⽓系统-动脉换⽓过程:发动机⼯作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决定发动机动⼒性(换⽓过程)、经济性(配⽓相位)*Tsinghua University 什么叫配⽓相位?720oCA发动机控制,发动机性能研究Tsinghua University进⽓提前⾓α=0~30°;进⽓迟后⾓β=30~80 °排⽓提前⾓γ=40~80°;排⽓迟后⾓δ=0~30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换⽓过程:充⼊新⽓和排出废⽓的全过程,影响动⼒性和经济性)τin2)(T R p (V )l H (ηηηH G ηP s s s s c 0a u m t c um m et e φφ==换⽓(Gas exchange)过程换⽓过程的⽬的:z 最⼤限度地吸⼊新鲜充量(φc )z 保证各缸进⽓均匀z 减⼩换⽓损失(ηm )z 在缸内形成合理的流场,以控制混合⽓形成和燃烧(第⼆篇)um t c e H ηηη1=bTsinghua University1. 四冲程发动机换⽓过程2. 配⽓相位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3. 充量系数的定义及影响因素4. 进排⽓动态效应1) 换⽓过程与换⽓系统z换⽓过程: 从膨胀冲程末期排⽓门开启时算起,直到进⽓门关闭时为⽌,⼤约为:410oCA~480oCA2EVO41pTDC BDC V3Tsinghua University1. 四冲程发动机换⽓过程2. 配⽓相位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3. 充量系数的定义及影响因素4. 进排⽓动态效应1) 换⽓过程与换⽓系统z换⽓系统:(进⽓+燃烧室+排⽓)系统;开式热⼒系统(增压机和有排⽓后处理装置时更复杂)Tsinghua University1. 四冲程发动机换⽓过程2. 配⽓相位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3. 充量系数的定义及影响因素4. 进排⽓动态效应2) 换⽓过程分期排⽓过程(Δ?=240~260°)z⾃由排⽓阶段(超、亚临界): 1/3z强制排⽓阶段: 2/383.121'1=+≥?κκκeeppkRTa=*临界状态:具有当地状态的⽓体质点,沿绝热、等熵流管变化到速度等于当地⾳速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柴油机调速特性
一、全程式调速器的调速特性
1. 速度特性形式的调速特性 当调速手柄固定在转速限制 位置时,由于调速器的作用,柴 油机的转矩随转速而急剧变化, 可由标定值变到零或由零变到标 定值,转速却变化很小,从而保
证了柴油机的工作稳定。
6120柴油机调速特性
2. 负荷特性形式的调速特性
驾驶员通过调速手柄可 改变调速弹簧的预紧力,则 改变调速器起作用的转速,
三、调速器的工作指标
1. 调速率
调速器的工作好坏,通常用调速率来评定,调速率
可通过柴油机突变负荷试验测定。 1)瞬时调速率δ1
2)稳定调速率δ2
2. 不灵敏度
两个起作用的极限转速之差对柴油机平均平衡
转速之比就称为调速器的不灵敏度。
第六节 内燃机万有特性
1、为了能在一张图上全面表示内燃机性能,经常应用多参数 特性,即万有特性。
第七章 内燃机特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内燃机工况 内燃机负荷特性 内燃机速度特性 内燃机转矩特性 柴油机调速特性 内燃机万有特性 内燃机排污特性 内燃机特种特性 内燃机的功率标定及大气修正
本章要求:
1. 熟悉内燃机工况; 2. 掌握内燃机负荷特性、速度特性、万有
特性、排污特性;
3. 了解内燃机转矩特性,柴油机调速特性, 内燃机特种特性;
第一节 内燃机工况
一、内燃机的三类典型工况
1、恒速工况: Pe 变化,n不变
2、螺旋浆工况
Pe=kn
3
3、面工况 Pe、n各自变化
二、内燃机有效性能指标与工作过程 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第二节 内燃机负荷特性
一、汽油机负荷特性
2. 转速适应系数Kn 标定工况(或最大功率)时的转速nH 与最大转矩的 转速nT 之比称转速适应系数。 3. 理想功率特性系数Kp 反映车用内燃机动力储备性能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从而引出了一个新的衡量指标———理想功率特性系
数。
4. 内燃机的理想外特性及Kp 理想功率特性系数KP,用来综合考察车用内燃机的动 力储备性能。
油机还要分析炭烟(黑烟)的含量。每种有害气体 含量可由负荷和转速坐标系表示的有害气体成分 的多参数特性进行分析。
第八节 内燃机特种特性
一、空转特性
空转特性是发动机的小时燃油消耗量和其他参 数与发动机在空负荷时转速的变化关系曲线。 如果每小时燃油消耗量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则可以认为空转特性是令人满意的。
从而得到不同转速下的调速
特性。
6100柴油机的调速特性
二、两级式调速器的调速特性
由于两极式调速器只有在调试好的最低转速范 围及最高转速范围时起作用,故柴油机的转矩曲线 在上述转速范围内,才能在调速器的作用下。而在 最低转速范围及最高转速范围两者之间的中间转速, 调速器将不起作用,故转矩曲线按速度特性曲线变 化。
当汽油机保持某一转速不
变,而逐渐改变节气门开度 (同时调节测功器负荷,以保 持转速不变),每小时耗油量B 和耗油率be 随功率Pe(或pme、 Ttq)变化的关系称为汽油机负 荷特性。
二、柴油机负荷特性
当柴油机保持某 一转速不变,而移动 喷油泵齿条或拉杆位
置,改变每循环供油
量Δ b时,B和be随 Pe(pme,Ttq)变化的关 系即柴油机负荷特性。
(2)试验时发动机带全
套附件时所输出的校正有效 功率称净功率。
2. 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25Y-6100Q型车用汽油机的速度特性
二、柴油机速度特性
喷油泵的油量调节机构(油门拉杆或齿条)位置固定 不动,柴油机性能指标随转速n变化的关系称为柴油
机速度特性。
当油量调节机构固定在标定功率循环供油量位置 时,测得速度特性为标定功率速度特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油量调节机构固定在小于标定功率循环供油量
各个位置时,所测得的速度特性称为部分速度特性。
1. 标定功率速度特性曲线
6120Q型柴油机外特性
2. 部分负荷特性
6135型柴油机部分速度特性
第四节 内燃机转矩特性
一、衡量内燃机转矩特性的参数
1. 转矩储备系数μ 及转矩适应系数KM 要充分表明内燃机的动力性能,除给出标定功率及 其相应转速外,还要同时考虑内燃机的转矩特性。
第三节 内燃机速度特性
一、汽油机速度特性
发动机的燃油供给调节机构位置一定时,发动机的 性能指标(Me、Ne、ge)随转速而变化的关系。 节气门开度最大或喷油泵齿条位置处于最大供油位 置时,发动机的速度特性称为全负荷速度特性,或外特 性,其它称为部分负荷速度特性。
1. 外特性曲线
因试验条件不同而有两种: (1)发动机仅带维持运 转所必需的附件时所输出的 校正有效功率称总功率。
标定转速(额定转速)下所规定的有效功率。
标定功率种类有: (1)15min功率; (2)1h 功率; (3)12h 功率;
(4)持续功率。
二、内燃机有效功率和燃油消耗率的修正
1. 标准环境状况 大气压p0 =100kPa(750mmHg) 相对湿度ϕ0 =30% 环境温度T0 =298K 或25℃ 中冷器冷却介质进口温度Tc0 =298K 或25℃
空转特性与发动机的热状态有关。
二、爆震特性
为了了解发动机是否可以使用低辛烷值燃料, 应当制取附加特性,以估计转速和点火提前角对
爆震的影响。 这些特性可以说明使用低辛烷值燃
料时,发动机功率损失和性能恶化情况。
第九节 内燃机的功率标定及大气修正
一、内燃机的标定功率(额定功率)
标准环境状况下,制造厂根据内燃机的用途和特点在
2 、应用最广的万有特性是用转速为横坐标,平均有效压力
( 或转矩 ) 为纵坐标,在图上画出许多等燃油消耗率曲线和 等功率曲线,其他根据需要还可以画出等过量空气系数曲 线、等进气管真空度曲线、冒烟极限等。
万有特性曲线的作法
第七节 内燃机排污特性
内燃机试验中,排气中有害气体含量首先需
要分析的通常是CO、HC 和NOx 等,对于柴
内燃机的理想外特性
二、柴油机转矩校正
油量校正装置的作用是:当柴油机在标定工况下工 作时,若外界阻力矩再增大,则迫使柴油机转速下降。 随着转速的下降,喷油泵能自动增加循环供油量,以增 大低速时的转矩,提高转矩储备系数。 油量校正通常有两种方法: (1)出油阀式校正机构,
(2)设置在调速器上的弹簧校正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