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_园林植物病虫害绪言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概述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概述一、园林害虫概述(一)害虫危害植物方式和危害性1.食叶将园林植物叶片吃光、吃花,轻者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重者可造成园林植物生长势衰弱,甚至死亡。
2.刺吸以针状口器刺入植物体吸取植物汁液,有的造成植物叶片卷曲、黄叶、焦叶,有的引起枝条枯死,严重时使树势衰弱,可引发次生害虫侵入,造成植物死亡。
刺吸害虫还是某些病原物的传媒体。
1.蛀食以咀嚼方式钻入植物体内啃食植物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等,直接切断植物输导组织,造成园林植物枯枝干杈,严重的,甚至整株枯死。
2.咬根、茎3.以咀嚼方式在地下或贴近地表咬断糼嫩根茎或啃食根皮,影响植物生长,严重时可造成植物枯死。
4.产卵某些昆虫在产卵器插入树木枝条产下大量的卵,破坏树木的输导组织,造成枝条枯死。
6.排泄刺吸害虫在危害植物时的分泌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能引起某些植物发生煤污病。
(二)检查园林植物害虫的常用方法1.看虫粪、虫孔食叶害虫、蛀食害虫在危害植物时都要排粪便,如槐尺蠖、刺蛾、侧柏毒蛾等食叶害虫在吃叶子时排出一粒粒虫粪。
通过检查树下地面上有无虫粪就能知道树上是否有虫子。
一般情况下,虫粪粒小则虫体小,虫粪粒大说明虫体较大;虫粪粒数量少,虫子量少,虫粪粒数量多,虫子量多。
另外,蛀食害虫,如光肩星天牛、木蠹蛾等危害树木时,向树体外排出粪屑,并挂在树木被害处或落在树下,很容易发现。
通过检查树木有无虫粪或虫孔,可以发现有无害虫。
虫孔与虫粪多少能说明树上发生的虫量多少。
2.看排泄物刺吸害虫在危害树木的排泄物不是固体物而是呈液体状,如蚜虫、介壳虫、斑衣蜡蝉等在危害树木时排出大量“虫尿”落在地面或树木枝干、叶面上,甚至洒在停在树下的车上,像洒了废机油一样。
因此,通过检查地面、树叶、枝干上有无废机油样污染物可以及时发现树上有无刺吸害虫。
3.看被害状一般情况下,害虫危害园林植物,就会出现被害状。
如食叶害虫危害植物,受害叶就会出现被啃或被吃等症状;刺吸害虫会引起受害叶卷曲或小枝枯死,或部分枝叶发黄、生长不良等情况;蛀食害虫危害,被害处以上枝叶很快呈现生长萎蔫或叶片形成鲜明对比;同样,地下害虫危害植物后,其植株地上部也有明显表现。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绪论

体腔与内 部器官的 位置
背血管
消化 排泄 生殖
中枢神经
1.消化系统
前肠
口 咽喉 食道 素囊 前胃
中肠( 中肠(胃)
后肠
前后肠(回肠,大肠、 小肠) 后后肠(直肠) 肛门
消化系统与防治的关系
蚯 蚓 蚂蝗
2.
蜗 牛
动物: 动物:
、
(
虫)等 虫 等。
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
• 3. 线形动物:蛔虫等。 线形动物:蛔虫等。
蛔 虫
4. 棘皮动物:海星、海 棘皮动物:海星、 参等。 参等。
海 星
5.
小动物: 小动物:
等。 等。
海 参
常见昆虫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
• 体躯的分节 头部:头前叶和6个体节高度愈合 头部:头前叶和 个体节高度愈合 胸部: 个体节 胸部:3个体节 腹部: 节和1个尾节 腹部:9-11节和 个尾节 节和
第一章 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
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已知昆虫 的种类有100多万种,约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 多万种,约占所有动物种类的 % 的种类有 多万种 昆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昆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①成虫整个体躯分头、胸、腹三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 成虫整个体躯分头、 部分②胸部具有3对分节的足 通常还有2对翅 对分节的足, 对翅③ 部分②胸部具有 对分节的足,通常还有 对翅③昆虫在 生长发育过程中, 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 上的变化,即变态④用气管呼吸⑤具外骨骼。 上的变化,即变态④用气管呼吸⑤具外骨骼。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130页PPT文档

第一章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附器
一、昆虫的形态特征
④从卵、幼虫到成虫,需要经过一系列 的外部和内部变化,即变态。
综上所述,昆虫成虫期的形态特征是: 体分头、胸、腹,生有3对足,常具两对翅, 具有外骨骼。掌握昆虫以上特征,就能与其 他小型动物相区别。
第一章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附器
二、昆虫的附属器官及其主要功能 5、翅 昆虫是唯一具翅的无脊椎动物,翅是胸部背板 向两侧延伸成的背侧叶、或气管鳃演化而来。 翅的形成与虫体运动中枢即胸部,进化过程中 环境和昆虫的生活方式的演变,高大植物的出现, 胸部产生滑翔器后又产生关节等有关。 昆虫获得了翅,扩大了它们的活动范围,便利 了觅食、求偶和逃敌等,增强了生存的竞争能力。 所以,翅对昆虫的繁荣意义重大。
二、昆虫的附属器官及其主要功能
1、触角 触角位于额区两复眼间的一对触角窝内。最基
部的柄节常较粗短;第二节梗节略小;梗节以后各 节的统称鞭节,其形状变化最大。
触角是昆虫觅食、求偶、避敌等生命活动中的 主要感觉器官,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能感受分子 级的微小刺激。
雄虫的触角常比雌虫发达,触角是常用的分类 特征,其变异后主要依据鞭节的形状确定名称。
步行足
昆虫足的常见类型
跳跃足
第一章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附器
二、昆虫的附属器官及其主要功能 4、足
携粉足
游泳足
昆虫足的常见类型
挖掘足
第一章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附器
二、昆虫的附属器官及其主要功能 4、足
抱握足
昆虫足的常见类型
捕捉足
第一章 园林植物害虫基本知识 第一节 昆虫的外部形态和附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叶蝉类
蝗虫类
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措施
04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对引进和输出的园林植物进行严格的检疫,限制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建立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
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
加强病虫害监测网络建设
加强植物检疫与监测
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土壤情况,适时适量地灌溉,避免过度湿润或过分干燥。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措施
防止外来病原体入侵,对进口苗木进行严格的检验。
加强植物检疫
定期修剪植物,清除病枝、病叶等病原体,保持植物通风透光。
合理修剪
提供营养均衡的肥料,避免植物营养不足或过剩。
科学施肥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用药量和频率,避免产生药害。
化学防治
03
园林植物虫害识别与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定义
根据病原的不同,可分为侵染性病虫害(由真菌、细菌、病毒等引起)和非侵染性病虫害(由环境、栽培等因素引起);根据危害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叶部病虫害、枝干病虫害、根部病虫害等。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分类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
危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观赏价值下降、甚至死亡,给城市绿化和景观带来严重影响。
2023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目录
contents
园林植物病虫害概述园林植物病害识别与防治措施园林植物虫害识别与防治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交流
01
园林植物病虫害概述
指在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袭和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园林植物出现病态和虫害滋生的现象。
要点一
要点二
园林常见病虫害讲座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看法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看法园林植物病害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原因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生病的直接原因称为病原。
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大类。
2.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主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等。
3.侵染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为寄生性病害。
4.非生物性病原:指除生物以外的所有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天气、土壤和营养等因素。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够相互传染的,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
第三节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种类一、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二、症状的主要种类:1.拥有特点性病症的种类2. 坏死和腐化3.萎蔫4. 畸形5. 变色第二章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第一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很多,常有的出缺乏营养元素、水份供应失调、天气因素、有毒物质对大气、水及土壤的污染等。
一、营养缺乏:氮磷钾及钙镁铁锰锌硫二、土壤水分失调1.土壤干旱缺水,植物萎蔫2.土壤水份过多,根系腐化三、温度不合适1.高温使花木茎(干)、叶、果碰到伤害称为灼伤。
2.低温易出现冻害或寒害。
四、有毒物质的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有以下几类:1.氟化物2.硫化物3.臭氧4.氯化物5.不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对植物造成危害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对于营养缺乏症,采用增施缺乏的元素,改进土质或进行根外施肥,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2.植树防范采用地下坑,土壤水份过多时要及时排涝。
3.对越冬易产生皮裂的树木入冬前进行涂白等办理,早春易出现生理干旱的树种进行御寒办理,对小苗或耐寒性较差的树种入冬前进行冬灌及其他御寒办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绪论

吸取植物汁液,导致叶片黄
通过昆虫传播,导致植物叶
叶片和茎干的腐烂。
化、腐烂和凋谢。
片卷曲、坏死和变形。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1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捕食者和寄生性昆虫来控制
化学防治
2
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使用化学农药来杀灭或控制害虫和病原
体的生长。
3
物理防治
生负面影响。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1
保持植物健康
2
维护美观外观
3
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防治病虫害,可以确
有效预防病虫害,可使园
病虫害防治有助于维护园
保园林植物的健康和长
林植物保持良好的外观和
林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
寿。
装饰效果。
植物的生存环境。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分类与特点
真菌性病害
昆虫性害虫
利用物理手段如剪枝、热处理和喷水等
来抑制病虫害的传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综合防治
植物品种抗性
轮作法
结合生物、化学和物理防治方法,
选择和培育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
通过不同作物的交替种植,减少
制定综合性防治策略。
品种,降低患病风险。
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挑战
1
环境因素 ️
气候变化、土壤质量和水源供应等环境因素对防治措施产生影响。
择。
意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绪论
园林植物病虫害对植物的健康和美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了解病虫害防治的重
要性,分类与特点,以及防治方法是关键。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影响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pt

要点一
加强植物检疫
通过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外来物种入 侵和传播,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 蔓延。
要点二
科学防治技术的研究 与应用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种类,研究科学防 治技术,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 理防治等,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 危害。
要点三
完善园林管理措施
通过完善园林管理措施,提高植物的 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 重要组成部分,防治病虫害可 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
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维护植物多样性
园林植物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 性,防治病虫害可以保护植物 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防治病虫害可以促进园林植物 的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观赏
价值和使用价值。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研究现状
03
加强区域性协作
加强区域性协作,共同应对园林植物 病虫害的挑战,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 防治的效果和水平。
THANK YOU.
04
无公害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
01
02
03
保护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 性昆虫、食虫鸟类、蜘蛛 等,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 量。
引进天敌
引进外来天敌,如寄生蜂 、寄生蝇等,以控制害虫 的繁殖。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细菌、 真菌、病毒等,来防治害 虫。
物理防治技术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使用 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 害虫。
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寄生性昆虫等 来控制园林植物虫害的发生和
蔓延。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园林植物 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需要注意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安 全,不要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污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虫害篇)

第一节昆虫概述昆虫学: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出来以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和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够转变成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变化叫做变态。
腹足:长翅目、鳞翅目和部分膜翅目昆虫的幼虫腹部具有用于行走的附肢。
(一)昆虫的特征:(1) 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体段。
(2) 头部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是感觉和取食中心。
(3) 胸部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是运动中心。
(4) 腹部含有大部分的内脏和生殖系统,是代谢和生殖中心。
(5)外骨骼动物(6) 变态(二)昆虫的特点: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数量大第二节昆虫的外部形态一、昆虫的头部(一)昆虫的头部形式下口式(蝗虫):适合啃食植物叶片、茎干等前口式(步甲):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捕食性昆虫、钻蛀性昆虫。
后口式(蝉、叶蝉):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为在不取食时保护长喙而形成。
(二)触角昆虫头部的一对附肢,大多数有。
1 触角的基本构造:柄节、梗节、鞭节2 触角的类型A. 丝状(螽蟖、天牛)B. 念珠状(、褐蛉)C. 锯齿状(部分叩甲、芫菁雄虫)D. 双栉状/羽状()E. 膝状或肘状(、蜜蜂、象甲类)F. 棒状()G. 锤状(郭公甲)H. 鳃叶状(金龟子)I. 环毛状(雄蚊)J. 具芒状(蝇类)K. 刚毛状(蜻蜓、叶蝉)蝴蝶和蛾的区别:栉齿状与锯齿状的区别:栉齿状:鞭节各亚节向一侧显著突出,状如梳栉,如豆象雄虫; 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端部呈锯齿状向一边突出,如金针虫3 触角的功能在觅食、聚集、求偶和寻找适当产卵场所时起嗅觉、触觉和听觉作用。
蝗虫和蚂蚁的触角触觉作用;雄蚊的触角听觉作用(三)眼1. 复眼位于昆虫头部的侧上方,常圆形,由许多小眼集合而成,用来辨别物体,特别是运动的物体,是最重要的视觉器官。
2 单眼单眼只能感受光的强弱与方向(四)昆虫口器A 咀嚼式口器(蝗虫),B 刺吸式口器(蝉、蚊子),C 锉吸式口器(蓟马),D 虹吸式口器(蝶蛾类),E 嚼吸式口器(蜜蜂)和F 舐吸式口器(家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危害的原因
园林绿化格局的大调整改变了原有的病虫害结构。 园林植物的不合理配置加剧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城市生态恶化助长了园林植物病虫的危害。 花木的调运使一些国外的危险性病虫不断传入, 构成了对园林植物新的威胁。
什么叫外来生物入侵 ?
生物入侵,如果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那
么某个物种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原来没有这个物种,
(二)发展趋势
防治策略上,由追求短期行为向生态学为基础的 可持续方向发展。 防治手段上,由单一化学防治向综合治理方向发 展。 效果评价上,由单项指标评价向多指标综合评价 方向发展。
七、学习本课程的方法与任务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实践性,学习时必须按照辩证 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 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积极参
是通过人为有意或者无意的从其它生态系统中引入
到这个生态系统中,这就叫外来物种。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1.紫茎泽兰 2.薇甘菊 3.空心莲子草 4.豚草 5.毒麦 6.互花米草 7.飞机草 8.凤眼莲 9.假高梁 10.蔗扁蛾 11.湿地松粉蚧 12.强大小蠹 13.美国白蛾 14.非洲大蜗牛 15.福寿螺 16.牛蛙
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防治园林植
物病虫害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从生态学观点出发,采取科学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以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
本次作业习题
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2、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任务
椰心叶甲危害 的棕榈科植物
原产巴西,堵塞河 道、危害环境。
水葫芦
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任务
保护城市绿化面貌,保护园林植物不受外界自然 因素和有害生物的危害,使园林植物能正常生长、 发育,充分发挥应有的绿化功能,以及保证花、 果、叶等可以直接利用部分的高产丰收; 使花卉、盆景和其他园林植物能顺利出口,为国 家换取外汇; 在引种驯化和种子种苗的交流过程中,防止危险 性病虫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播、蔓延; 保护风景区、旅游点的固有特色和自然环境,促 进旅游事业的发展等。
重要花卉几乎都有几种病毒病。
松突圆蚧
大叶黄杨斑蛾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园林植物在城镇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建设中占有重 要地位,为保证这些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有效 地发挥其园林功能及绿化效益,病虫害防治是不可 缺少的环节。 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弄清病虫种类、进行科学防 治是保证城市绿地植物、风景园林植物正常发挥效 益的重要保证。
四、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特点
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必须本着“从城市环境的整 体观点出发,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 想,协调应用适合于不同城市、不同园林特点的 各种有效办法。 对园林有害生物的控制必须采取保护、利用天敌 的措施。 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必须采取高效、安全的措施。 对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防治,应选择对人体健康 无影响、低毒、无怪味,不污染环境的技术措施 和药物。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 轻者影响生长,降低观赏性;重者枯萎死亡,造成生态破 坏和重大经济损失。 园林植物病虫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给世界各 国的园林花卉业造成过巨大的损失。 20世纪20年代,由于茎线虫的危害,使英国当时的水仙 种植业几乎毁灭。 20世纪70年代以来,松材线虫病在日本盛行几乎席卷全 国,每年损失松材达200万m3以上。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 市中山陵首次发现该病以来,又先后在江苏、浙江、山东、 广东、安徽等省局部地区发现并流行成灾。
第一讲 园林植物病虫防治 绪 言
全书课程内容(园林植物)
昆虫基础知识 病害基础知识 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措施
– 主要害虫及防治 – 主要病害及防治
其它:
– 草坪病虫害及防治 – 外来入侵性病虫及防治
病虫害调查及预测预报
上课要求
做好笔记,重点部分必须记录 完成规定的作业,上次作业下次检查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松突圆蚧自1982年在珠海、深圳首次发现后,以
每年发生面积扩大6.7万hm2的速度向内地扩展,到
1998年全国发生面积约110.3万hm2,其中受害连
片枯死已更新砍伐超过13万hm2,损失木材3 000万
m3以上。
湿地松粉蚧也是新传入我国的一种危害性害虫。此
外,病毒病在花卉上发生也极普遍,我国12种(类)
1998年发生面积已达7.3万hm2,因病死亡的松树近1 500万株, 严重威胁着世界自然遗产——著名的黄山风景区。
松材线虫病
月季黑斑病、菊花褐斑病(斑枯病)、芍药和 牡丹的红斑病、香石竹叶斑病等发生普遍而严重。 被称为“植物杀手”的菊科绞杀植物——薇甘菊, 目前正在一些优美的园林城市肆虐。
薇甘菊学名小花假泽兰,原产热带美洲, 属藤本植物。薇甘菊喜欢阳光,只要一生 根就想尽办法攀着大树向上爬,爬到顶上 就迅速蔓延,以吸收更多的阳光,而下面 的植物就因长期缺少日照而枯萎。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农业部设立了园林植物保护 局,领导全国植保工作,在农业高校设立植保专 业或植病专业,农业科研机构中建立了植保所。 据1984-1986年由我国城乡建设环境部组织的 《全国园林植物病虫害、天敌资源普查及检疫对 象研究》课题的研究(调查了全国43个大中城 市),全国有园林植物病害5500种,虫害8260种。 估计到现在园林植物病虫害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据近年调查仅园林蚧虫一类就达1052种。
但是,园林植物在自然界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 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任何影响园林植物健康 生长的因素都有可能降低其产量和质量,从而影 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 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及水分供应、微生物区 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 害生物的侵袭和破坏等等,都可导致园林植物生 长和发育不正常,甚至导致园林植物死亡。
月季黑斑病
桃 缩 叶 病
侧柏叶枯病
草坪褐斑病枯草圈
在园林植物害虫中以蚧虫、蚜虫、蓟马、粉虱、 叶螨为典型代表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害螨,由于虫 体微小、繁殖力很强,扩散蔓延快,危害严重而防 治效果不稳定。此外,钻蛀害虫在园林紫荆、柿子、栾树等
相关的其他学科: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栽培
学、遗传育种;土壤学、气象学和数理统计。本 学科还与新兴学科和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如利用 黑光灯性外激素、激光等现代科学技术防治病虫 害。
六、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学科发展概况与 发展趋势
(一)现状 我国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研究起步较晚,大量系 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 初。 我国的园林植物病理学形成于20世纪初期。 京师大学堂农科1910年首次开设了园林植物病理 学这门课程。 1929年成立了中国园林植物病理学会,有了专门 的组织开展学术活动。 早期,为园林植物病理学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有 戴芳澜、邓淑群、俞大绂、朱风美等。
五、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研究对象、 性质、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一、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 生花卉、灌木和乔木树种。 性质:园林病虫害防治是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的一 个分支,是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 律及防治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园林植物昆虫学和园林植物病理 学两门学科,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如:病虫害 基础知识(包括昆虫基础知识、病害基础知识、 防治方法)、病虫害个论(病害、虫害、草害)、 病虫生态学及预测预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力的增强,人们对 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利用丰富的园 林植物资源对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为人类生活 创造优美的环境,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园林植物能够健康地生长、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 好的质量,取决于适宜的土壤营养和水分条件, 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大气环境等,也取决 于保护它们免遭寄生物危害的自然或人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