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优质说课教案:《酸的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初中酸的性质教案

初中酸的性质教案

初中酸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酸的定义和常见酸的名称。

2. 掌握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能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重点:1. 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酸的化学性质的实验观察和归纳。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pH试纸等。

2.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硝酸、石灰水、铁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酸?常见的酸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酸的定义和常见酸的名称。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酸的物理性质:a. 酸的颜色、气味、味道。

b. 酸的溶解性。

c. 酸的密度和熔点。

2. 酸的化学性质:a. 酸与金属的反应。

b. 酸与碱的反应(中和反应)。

c. 酸与盐的反应。

d. 酸与氧化物的反应。

3. 教师讲解酸的化学性质时,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并提示学生注意实验操作和安全。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 实验一:酸与金属的反应。

实验步骤:1)取少量盐酸放入试管中。

2)将铁片放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二:酸与碱的反应(中和反应)。

实验步骤:1)取少量石灰水放入试管中。

2)逐滴加入盐酸,观察现象。

3)记录实验现象。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思考:酸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在总结与拓展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确保实验安全。

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酸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指示剂的变色、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3. 能够运用酸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酸的化学性质;2. 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3. 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4. 酸与碱的反应。

教学难点:1. 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理解;2. 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条件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酸的知识,如酸的定义、酸的物理性质等;2. 提问:酸有哪些化学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酸的化学性质。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10分钟)1. 讲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2.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不同酸碱溶液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3.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酸碱溶液对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三、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15分钟)1. 讲解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原理;2.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现象;3.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实验。

四、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5分钟)1. 讲解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原理;2.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现象;3.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实验。

五、酸与碱的反应(10分钟)1. 讲解酸与碱的反应原理;2.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酸与碱的反应现象;3. 学生分组实验,进行酸与碱的反应实验。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酸的化学性质;2. 提问:酸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3.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酸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指示剂的变色、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一、实验目的:探究不同酸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具有刺激性味道,可以中和碱的物质。

在此实验中我们会测试不同酸的性质,包括酸的酸碱指示剂反应、金属活动性和与碱的中和反应。

三、实验材料:1. 硫酸2. 盐酸3. 醋酸4. 氨水5. 酚酞指示剂6. 煤气灯7. 镁带或锌带8. 蓝色石蕊试纸四、实验步骤:1. 将小量的硫酸、盐酸和醋酸分别倒入三个试管中。

2. 分别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到三个试管中。

3.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硫酸和盐酸中的H+离子会与酚酞指示剂反应,溶液会变成红色。

2. 醋酸中的H+离子无法与酚酞指示剂反应,溶液保持原来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六、实验步骤(金属活动性):1. 将硫酸、盐酸和醋酸分别倒入三个试管中。

2. 将一小块镁带或锌带分别放入三个试管中。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镁带放入盐酸中会产生气泡,并且溶液温度升高。

2. 镁带放入硫酸中同样会产生气泡,并且溶液温度升高,反应更加剧烈。

3. 镁带放入醋酸中没有明显反应。

八、实验步骤(与碱的中和反应):1. 将小量的氨水倒入一个试管中。

2. 用蓝色石蕊试纸蘸取少量酸(硫酸或盐酸)。

3. 将蓝色石蕊试纸放入装有氨水的试管中。

九、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与碱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2. 当酸(硫酸或盐酸)与氨水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后,溶液会呈现中性,颜色保持不变(石蕊试纸仍然是蓝色)。

十、实验小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酸的化学性质有所差异,如酸碱指示剂反应、金属活动性和与碱的中和反应等。

2. 硫酸和盐酸都属于强酸,可以与酚酞指示剂反应并产生颜色变化。

3. 醋酸属于弱酸,无法与酚酞指示剂反应,溶液保持原来的颜色。

4. 盐酸和硫酸在与镁带或锌带反应时产生气泡,并且溶液的温度升高。

5. 酸与碱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完全中和。

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理解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3、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水平。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比较、归纳水平。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使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发展学生擅长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三.实验准备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 a C l溶液、N a2S 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过程设计一、酸与指示剂作用提问: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 a C l溶液(中性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提出实验方案:……)你提出的这些方案的依据什么?讲述: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设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提问:(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个问题?设问: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总结:(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即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准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

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理解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 a2S 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初三《酸的化学性质》一等奖说课稿

初三《酸的化学性质》一等奖说课稿

初三《酸的化学性质》一等奖说课稿《初三《酸的化学性质》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初三《酸的化学性质》一等奖说课稿一、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年级的学生,我校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三个班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二)教材所处地位: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在酸的化学性质中,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放在本单元课题2学习,与盐的反应放在第十一单元,但是已经弱化。

《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三)《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目标:
1. 理解酸的化学性质
2. 掌握酸的一般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能够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验证
二、教学内容:
1. 酸的一般性质
2. 酸的物理性质
3. 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酸的物理性质
2. 酸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
2. 实验观察
3. 实验验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入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学习酸的一般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讲解和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酸的一般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学习酸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验证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酸的化学性质,加深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4. 总结:通过小结和激发学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
2. 思考酸的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板书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
1. 一般性质
2. 物理性质
3. 化学性质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需要继续巩固和拓展知识。

在教学中加强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教案
主题:酸的化学性质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酸的定义和性质。

2. 了解酸对金属、碱性氧化物和碳酸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根据酸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预测。

2. 能够实验观察酸与碳酸反应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实验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酸的一般性质并了解其定义,引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2. 学习(30分钟)
a. 讲解酸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b. 讲解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

c. 讲解酸对碳酸的化学性质,进行相关实验。

3. 实践(2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归纳出实验规律。

4. 总结(10分钟)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讨论碳酸酸性出现的原因,以及酸与碳酸反应的化学特点。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酸的定义和一般性质,了解了酸对金属、碱性氧化物和碳酸的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加深了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下节课将继续讲解酸碱中和反应及相关实验。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 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巩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但对于一些化学性质的理论知识仍需加强。

在下次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操作来加深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

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2课时酸的化学性质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酸的分类与命名,从电离的观点了解酸的通性。

(2)了解并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用它来判断某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3)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了解中和反应以及它在生产、科研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盐酸、稀盐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概括出酸的通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对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酸的通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过程,建立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教学重点】酸的通性。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归纳酸的通性。

【教具准备】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白色点滴板、试管(若干)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次妈妈在做饭,小丽在帮妈妈做凉拌紫萝卜丝时,倒入食醋后,发现紫萝卜丝变成了红色,这是怎么回事呢?【交流回答】紫萝卜中含有一种植物色素,它遇到酸性溶液能变成红色。

【复习回顾】酸碱指示剂【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P“探究”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54【展示交流】各组展示实验现象【提出问题】稀盐酸中存在什么微粒?请大家猜想一下并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是哪种微粒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活动与探究2】有四种金属分别是镁、铜、铁、锌,现将它们置于稀盐酸中,反应现象如图,请说出A、B、C、D各代表的是哪种金属。

【归纳总结】【结论】酸能与比较活泼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过渡】酸能与金属铁反应,能否与铁锈反应?【活动与探究3】分别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和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温馨提示】1.稀盐酸、稀硫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取1~2mL为宜。

【交流讨论】刚才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归纳起来有两种:1.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2.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的教案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的教案

初中化学酸的性质的教案学科:化学年级:初中课题:酸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酸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酸的常见特征,如酸呈酸味、电解、与金属和碱反应等3. 能够进行酸的实验并观察其性质。

教学重点:1. 酸的定义和性质。

2. 酸与金属、碱的反应。

教学难点:1. 酸呈酸味的性质。

2. 酸与金属、碱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试管、试管架、燃烧氧气的试管、碱性溶液、金属样品。

2. 实验药品:盐酸、硫酸、醋酸等酸性物质。

3. 课件:酸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酸的性质,并引入本课的主题。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酸的定义和性质:酸是一种含有氢离子的化合物,具有酸味、可电解、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等性质。

2. 详细讲解酸呈酸味、电解、金属和碱的反应等主要性质。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一:观察酸的性质让学生分别用盐酸、硫酸、醋酸等酸性物质进行实验,观察其味道、电解和与金属、碱的反应情况。

2. 实验二:观察酸与金属的反应将不同金属锌、铁等放入盐酸溶液中,观察金属与酸的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和溶液变化。

3. 实验三:观察酸与碱的反应将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等碱性溶液加入到盐酸、硫酸溶液中,观察反应产物的性质。

四、总结与归纳(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酸的性质,强调酸呈酸味、电解、与金属和碱反应等主要特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复习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酸的性质,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实践中理解、实践中巩固。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酸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酸的化学性质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3.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实验、讨论等方式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我将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酸的化学性质。同时,我将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与酸相关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以“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的化学性质》”为主题。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的概念、分类以及常见的酸,如盐酸、硫酸和硝酸等。同时,学生也掌握了酸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的反应、与碱的反应以及与盐的反应。在本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深入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成就感。同时,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三化学组曹建华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继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和碱,酸的一些物理性质之后安排的一节认识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的一节常规课。

目的是通过对酸的有关化学性质知识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体会化学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新课程改革要求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必须改变理念,将被动的探究方式改为学生主动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从心里愿意合作探究,达到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境界。

鉴于我对教材的理解,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认识酸的一些化学性质2、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提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目标重点:酸的相似的化学性质目标难点: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实验准备: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镊子、玻璃片、短玻璃管等。

药品:食醋、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食盐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生锈的铁钉、铜铁镁锌、变黑的铜丝/蒸馏水等。

有了教学目标做纲领,就不难确立教学方法,下面我将从说教学方法上谈谈我是怎样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的。

二、说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是一节课成功的必然因素,为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的理性之路,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1情景创设2慧眼识酸3猜它是谁4除锈专家5盘点收获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由认识知识到认识方法,由书本知识拓展到课外知识,三个活动层次逐步深化,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最佳兴奋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的主动的参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人教版初三《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初三《酸的化学性质》说课稿《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一、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年级的学生,我校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三个班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设计意图: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做所谓的“无用功”,急急忙忙地抛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做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求和就想到相加,这是合乎逻辑顺理成章的事,教师为什么不相加而马上相减呢?在整个教学关键处学生难以转过弯来,因而在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营造知识形成过程的氛围,突破学生学习的障碍.同时,形成繁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3)、组织讨论法:鉴赏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可越俎代包。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提出疑问,经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问。

强调学生的自主研讨,从而使学生完成对本课的学习。

(二)教材所处地位: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化学《酸的化学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酸的化学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的知识的讨论、归纳与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应用化学知识使生活更美好的意识。

重点:酸的性质及应用,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难点: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归纳鉴别物质的方法,以及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的方法。

教学设计《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添新鲜感,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思想,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本人设计了这节以“小明的化学随笔”为教学主线的专题复习课,涉及了常见酸的性质综合复习,通过精心创设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温故知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展示了化学学习的多样性。

教学活动环节1引入:视频播放小明的化学随笔——《生活中的化学》,生活场景引入:小明妈妈熬制的排骨汤,用小明的疑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环节2探究活动1、“醋”进健康,用生活中的食醋引入酸的性质复习探究一“醋”进健康…(2017 临沂)食醋中一般含有3%~5%的醋酸,醋酸又叫乙酸(CH3COOH),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

⑴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人教版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酸的化学性质教案1. 了解酸的定义及常见的化学性质;2. 掌握酸和金属的反应特点;3. 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4. 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描述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1. 酸的定义;2. 酸和金属的反应;3.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1. 熟练掌握酸和金属的反应特点;2. 熟练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酸的定义:酸是指能够放出氢离子(H+)的化合物;2.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酸的化学性质。

二、学习酸和金属的反应1. 展示实验现象:向盛有酸的容器中加入锌带,观察反应过程;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氢气气泡生成,锌带逐渐消失;3. 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2HCl + Zn → ZnCl2 + H2。

三、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 展示实验现象:向盛有酸溶液的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过程;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气味消失,溶液中产生沉淀;3. 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HCl + NaOH → NaCl + H2O。

四、练习1.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于酸的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2. 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酸的定义及常见的化学性质;2. 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定义- 酸和金属的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酸的化学性质展开教学,通过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酸和金属、酸和碱的反应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初中化学参考教案:《酸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参考教案:《酸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参考教案酸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2、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以及口头表述的能力;2、在进行科学探究的同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验操作的技能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尊重科学认真大胆实验的教育;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重难点:书写酸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课前准备:实验用品:试管、紫色石蕊试剂、各种待测液:稀盐酸、稀硫酸、锌粒、铁片、铜片、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带锈的铁钉、石灰石教学过程:稀硫酸、稀盐酸与指示剂的作用稀硫酸、盐酸与活泼金属作用稀硫酸、盐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创设情景:1、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2、稀硫酸和盐酸分别与石蕊和无色酚酞试剂作用创设情景:1、锌、铁、镁、铜都能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吗?2、如果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取少量的氢气,应选哪种金属与稀酸反应?为什么?创设情景:展示一根带锈的铁钉设疑:如何将铁锈除去?用化学方法如何除去?演示实验:分别用稀硫酸和盐酸与带锈铁钉作用设疑:稀硫酸、盐酸的该性质有什么用途?分组讨论、交流动手实验生思考、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分组讨论回答。

思考并回答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回答实验现象。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是否显酸性。

学生在讨论交流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实验操作的技能、分析问题的思路、表达交流的技能等,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会认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使学生建立起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板书设计:一、酸的化学性质1、酸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A.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溶液变红色;B.无色酚酞试剂遇到酸溶液不变色。

2、酸溶液与某些金属反应酸溶液+ (氢前)金属→ 盐溶液+ 氢气如:Zn + 2HCl == ZnCl2 + H2↑;Fe + H2SO4 == FeSO4 + H2↑3、酸溶液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溶液+ 金属氧化物→ 盐溶液+ 水如:CuO + 2HCl == CuCl2 + H2O;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4、酸溶液与某些盐反应酸溶液+ 盐→ 新酸+ 新盐如: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总结:酸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酸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因此酸溶液会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一、内容分析与处理1.地位与价值分析《酸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盐酸和硫酸的三大化学性质,并通过学生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常见酸的相似化学性质。

其中,酸与指示剂的作用是应用性知识,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是复习性知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新知识。

酸的化学性质是中考的重点,且本节课涉及的方程式较多,因此方程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采用了探究式的方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加深认识,还能掌握一类物质的学习方法,为后面碱和盐化学性质的学习铺垫,对于生成性学习和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因此,《酸的化学性质》既承接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又启发着碱和盐性质的学习,并为以后无机物性质的学习提供思维和方法指导。

2.问题分析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按照课本内容编排,只介绍酸的三大化学性质,并在课本内容4个任务和2个讨论的基础上增加、改造任务和拓展问题,具体设计如下:问题(课本分析作用与改进原有)任务一:在点稀酸与指示剂作用作设计小组实验,分别进行盐酸、稀硫酸滴板上进行为应用性知识,学生必和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的显色盐酸和稀硫须很好掌握其变色情反应。

简短的时间里,学生亲自动手,酸与指示剂况才能灵活运用。

而在对该内容会有更加形象直观的认识,对显色的实验。

本课题第一课时的学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加得心应手。

且习中仅是教师进行演神奇的变色情况会降低学生的心理负示实验,并且重点是强担,对于后面难点的突破也更加有利。

调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提问:点滴板的作用?任务二:回忆金属与稀酸的反应既增加铝和两酸反应的方程式书写,设计写出镁、铝和是金属也是稀酸的重小组实验,分别做镁铝铁和两酸的实验。

铁分别与盐要化学性质,在第八单由于第八单元在第一学期已完成学习,酸、稀硫酸的元是针对金属性质进因此操作时间不长。

10.1.3 酸的化学性质 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10.1.3 酸的化学性质 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10.1.3 酸的化学性质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的定义和化学性质;2.掌握酸与金属的反应和酸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3.掌握酸与碱中和反应。

二、教学重点1.酸与金属的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2.酸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3.酸与碱中和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介绍酸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酸的定义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即质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呈酸性。

2. 酸与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反应会产生相应的盐和氢气。

例如:2HCl + Zn → ZnCl2 + H2其中,HCl是盐酸,Zn是锌。

3. 酸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会产生相应的含氧酸。

例如:2HCl + O2 → 2Cl2O + H2O其中,HCl是盐酸,O2是氧气。

4. 酸与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会产生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其中,H2SO4是硫酸,NaOH是氢氧化钠。

四、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步骤一: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酸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常见的酸。

步骤二:引入新知识通过实验和示意图,引入酸与金属的反应和酸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步骤三: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酸与金属的反应和酸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

步骤四:讲解反应机理根据实验结果,讲解酸与金属的反应和酸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的机理。

步骤五:讲解酸与碱中和反应通过实例和示意图,讲解酸与碱中和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步骤六: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验他们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

步骤七: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酸的化学性质的重要性,并展示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来加深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师生互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的化学性质》说课教案板块顺序流程图一、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初三年级53、64、65班的学生,我校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三个班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操作能力、协作能力较强,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4、酸碱指示剂5、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一)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二)教材所处地位:本节课内容处于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在酸的化学性质中,酸与指示剂作用——应用性知识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复习性知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新知识而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放在本单元课题2学习,与盐的反应放在第十一单元,但是已经弱化。

《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三)《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1)重点的确定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的确定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五)课型:新授课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4.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与态度:1、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

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一)教学模式(二)流程设计:教学流程教法学法教学说明环节1 探究活动1: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探究活动2:稀醋酸、稀硝酸、硫酸钠与指示剂作用对比实验评价实验方案分组探究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掌握酸使指示剂变色的情况及本质原因。

环节2 1、游戏2、分析本质3、实际应用金属拟人化学生表演学生判断、总结、分析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展示学生的才艺、张扬个性;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掌握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性质环节3活动1:教师演示(生锈铁钉和稀盐酸反应)探究活动2: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做对比实验探究活动3: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学生分析(用化学用语)对比实验(证明除锈的反应本质)分析原因深化知识,迁移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展示学生的才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性质分组探究实验归纳酸的化学性质分析变化的本质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回忆已学知识练习、家庭实验酸的化学性质一、酸与指示剂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二、酸与活泼金属作用Mg + 2HCl = MgCl2 + H2↑Zn + 2HCl = ZnCl2 + H2↑Fe + H2SO4 = FeSO4 + H2↑结论: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三、酸与金属氧化物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CuO+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用途: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板书设计五、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4、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与态度:1、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三)实验准备学生分组:每张实验桌上摆放试管若干、滴管、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稀硝酸、NaCl溶液、Na2SO4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镁、锌、铁、铜、生锈严重的铁钉、粗铜丝、试管夹、酒精灯。

(四)教学设计环节一:慧眼识酸提问: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性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提出实验方案)讲述:我们按“安全、科学、简便、明显”的原则,来评价同学们的方案。

方案①最优,方案③次之,方案②第三。

设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别?提问:(将矛盾交给其他同学)哪些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设问:结合探究活动1和探究活动2的体会,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总结:(教师从知识的角度及时提升方法)同学们分析正确,而且我们做出这些结论时用到的就是推理方法。

请同学们再用我们已经探索出来的方法去认识我们所知道的其他酸是否也具有这些性质。

学生:(学生探究活动3)用稀醋酸、稀硝酸做正面证明;用Na2SO4溶液等非酸溶液做反面证明。

讲解:(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

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各组学生的表演形式不一样。

现举一组学生表演例子:排名次的理由是:镁反应最快,在酸中呆的时间最短,名次最后;铜不反应,应得冠军。

讲述:请同学们总结酸的化学性质,还要小结原因。

设问: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条性质,能不能将它提升成为我们的技能?(学生举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环节三:除锈专家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用到过哪些除锈的方法?总结、引入:这都是物理方法除锈。

在化工生产中人们用什么化学原理除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提问:铁锈溶解,是稀盐酸、稀硫酸中哪一种粒子使它溶解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学生: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观察反应现象学生总结:锈铁钉放在NaCl溶液、Na2SO4溶液、水中不反应,这些实验也反证化学方法除锈只能用酸,而且是酸中的H+在起作用。

讲述:有些金属仪器抛光前、电焊前都要用酸除锈。

是不是金属氧化物都能和酸反应?教师:为了进一步证明酸是“除锈专家”,请你们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探究活动:(学生自主实验中出现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一些组的学生展示了造氧化铜的实验)学生代表上台演示:将粗铜丝的一端缠绕在试管夹上,把另一端在酒精灯上灼烧,形成约3 cm长的黑色氧化铜薄层,趁热插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里,20 s后取出:黑色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漂亮的淡蓝色,反应原理:CuO+H2SO4=CuSO4+H2O。

环节四:盘点收获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①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②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③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

方法类:类比迁移方法──盐酸、硫酸使石蕊溶液变红,则硝酸、醋酸、苹果汁、桔子汁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等。

归纳推理方法──已知:2HCl+CaCO3=CaCl2+H2O+CO2↑、2HCl+Na2CO3=2NaCl+H2O+CO2↑则可归纳推理出:含有CO32-的化合物能与酸反应生成H2O、CO2与另一种化合物。

实验对比鉴定方法──应用酸的化学性质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等。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道理类:在学习中只有科学的态度,才能保证形成科学的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大脑真正聪明起来。

1、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Cu(OH)2 B.NaOH C.CO2D.NaCl2、下列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Fe>Al>Mg>Zn B.Mg>Al>Zn>Fe C.Mg>Fe>Al>Zn D.Zn>Fe>Mg>Al3、小明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他用大小、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和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