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优秀10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优秀10篇)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一统计教学是数学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是因为统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
《折线统计图》是北师大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统计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对统计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画折线统计图,并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得信息,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学会画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线和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并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呢?围绕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凸显以下几点:一、注重迁移和对比有效落实学习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迁移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
在这节课中,我十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和迁移。
比如,在导入阶段,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各部分名称,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把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
通过这一手段的运用,学习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二、注重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的,思维也是由浅如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了解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教学难点是能根据分析的需要,正确选择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效能,将书本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内容,为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本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在看线段升降的几种不同情况变化看出统计图的变化情况,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将升降中的5种不同情况突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折线越陡,变化越大”,突出了教学难点,化解了教学重点,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机渗透思想教育为了让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业,必须让学生运用真实的材料,从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思数学教案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思數學教案設計
《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思数学教案设计
在教授《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主题时,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以下是我对这次教案设计的反思:
1. 教学目标明确性:我认为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做得不够清晰。
虽然我列出了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目标,但我没有具体说明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水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为了改善这一点,我打算在未来的教案中更明确地指出期望的学习成果。
2. 学生参与度:尽管我在课堂上使用了互动的教学方法,但我觉得学生们的参与度仍然不高。
我可能需要寻找更多的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例如,我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或者角色扮演等游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
3. 评价方式: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赖于他们的考试成绩,而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计划引入更多的形成性评价,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收集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等。
4. 教材选择:我发现目前使用的教材内容有些过于理论化,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因此,我考虑找一些更加实用和生动的教材,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5. 课后反馈:我发现在课程结束后,我没有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为了改善这一点,我决定在以后的课程中,尽可能快地向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的来说,通过反思这次的教案设计,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找到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能够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
《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思数学教案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思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以《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思数学教案设计一、引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主题,对数学教案的设计进行深入反思。
二、教学目标设定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复式折线统计图》这节课中,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理解这种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如何运用它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组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们应该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
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然后再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四、教学方法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方式上,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而不仅仅是结果性评价。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而不仅仅是他们最后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我们应该及时进行反思,看看我们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七、结语总的来说,《复式折线统计图》这节课的教学,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一一、教学小结。
首先利用人们对疫情的高关注度,由当前疫情热点导入,由疫情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引入本课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然后通过大量的疫情相关应用题,让学生在注意力集中、充满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听讲、做练习,提升了学习效果,在数学课中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生命健康意识。
最后结合课件实例和课堂总结,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懂得学习数学,服务生活的道理。
二、今后打算。
讲过本节课后,我感受到了网络课程与与传统课程巨大差异。
网络课程突破了空间、时间的许多限制,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点。
但也有备课费时费神,和学生互动、检查方面的不便,以及对学生视力的的影响等不利条件等。
如今后还有网络教学需要,我会尽量课前多思考、多准备,尽量优化教学环节,结合生活特点设计应用题,同时增强语音亲和力,尽量吸引学生听课兴趣,提高网络教学效果。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多培养学生的数学感悟能力,多渗生命健康意识及无私奉献意识。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二今天,我与学生共同学习了折线统计图。
这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学生已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而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与其大同小异。
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小组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
通过学生的预测、观察,发现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以及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
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方面:一、精选素材,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
因此,我在设计的时候特别注重统计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选取学生身边的、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感受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
备课中我发现教材中的例1是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考虑到与我们学生的实际不相符,于是我尝试进行了改变,用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来代替例1,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一」这节课主要是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在教学这节课之前,我了解了他们以前对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把握的进行备课。
这节课的安排是先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的回忆,引出折线统计图。
先出示条形统计图,向孩子们提问“这份统计图记录的是什么?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统计图?”提这一问题目的,为了让学生在分析统计图时要先注意统计图所记录的内容是什么?再让孩子们交流从统计图上所了解的数学信息。
边说边演示(只演示了一个),假如我将每个月的平均温度不用直线表示,用点表示,再依次连接,也就成了一种统计图,告诉学生们这叫折线统计图。
然后让同学们讨论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们答的不是很好,回答的过程当中又穿插重复了好多的内容。
这一内容弄完后,接着问学生“这个地区20xx年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和问题“让学生指出1月到2月间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是哪段?2月到3月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是哪段?”。
这些问题处理完后解决“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学生自己想,交流重点是交流找的方法。
还按排着一个内容是“在生活中哪些情况适用折线统计图?”这一问题只是轻微的处理了一下处理的并不深入,时间不够第二个草莓题没有处理。
这节课是顺利的上下来了,孩子们在课堂上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能跟着老师的问题积极的思考,思维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如提问“哪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升得最快?说说你怎么看出来的?”有个学生说“我从这两个月之间线段的幅度看出来的”孩子回答说的不严密,但我能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给予了及时的纠正。
还有一个孩子说“我拿尺子比出来的。
”他解释不清楚,就让这个学生进行了演示。
可见孩子们各有各得法,都动脑筋了。
在这个地方我要是加上一句,“我们看、量都会有误差的。
最准确的是算一算,只有算才会让我们得到准却的答案。
五年级下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
五年级下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1统计图是统计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终身受益,而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单式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
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单式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一)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
书中提供了某市中小学生几年来参观科技展的人数,经过课前调研发现,学生没有集体去过科技馆,对此不太感兴趣。
如此看来,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
《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全国刚刚放映完毕,自2009年1月16日首映以来,首周末票房就突破3000万元,成为有史以来最“牛”的国产动画影片,这是非常好的素材。
我就抓住这一点,把观看本片的近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作为素材,把工作人员统计的人数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呈现,进而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
听到此话题,果然一下子便把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非常强烈。
(二)注重在对比中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环节,自认为较成功的一点是动画演示由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又整体上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1古语常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
”这样,即使在没有人给他鱼的情况下,他也会有鱼吃,而不再依靠别人。
拜师学艺,师傅传授给徒弟的是方法、步骤和技巧,学徒学到的是师傅的本领。
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怎样去做,如何去做,最终能摆脱师傅独立去支撑门户。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就是老渔翁,传授技艺的老师傅,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神产品。
因此,我校进行了“共备学导”的教学改革(即课前老师与学生一起备课),下面是我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案例:一、学生交流(时间约5分钟)在备课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内交流本组内能解决的问题)二、师生共同解决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
(时间约15分钟)生1:复式折线统计图能不能画成两个单式的折线统计图?生2:我认为能,因为我们已经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图方法,没必要把画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生3:我认为不能,画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太麻烦,画起来很浪费时间。
生4:我认为不能,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种量间的变化情况,而画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不利于进行比较。
师:你们同意哪位同学的看法?随后一起打开课本看例题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得出复式折线统计图比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更便于比较,继续下一个问题。
生5:为什么横轴上间隔不相同呢?生6:我认为横轴上的时间不是连续的,中间有空年,所以间隔不一样。
生7:1992年到1995年中间还有1993年、1994年,所以要占3个间隔……三、根据学生备课情况,学生代表讲解例题,怎样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师适时点拨)四、强调:你认为在画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五、练习,制作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六、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反思:本节课最大的成功就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及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及反思我说课的内容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了:1、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106-107页的例题,练习二十六和课件上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及会对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
我把这些内容分成了这样几个层次来教学:(1)合并。
为了方便比较死亡人口数和出生人口数,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画在同一个图上,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
(2)区别。
让学生比较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引入和克服教学重难点。
(3)读图。
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两条折线的升降的分析,对数据进行合理的预测。
这也是课标的要求,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更多其他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一、引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可视化能力,我选择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深刻意识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并从教学中获得了一些反思和启示。
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是一种用于展示两个或多个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它将数据以折线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观察变量的变化趋势和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复式折线统计图通常用于显示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或对比不同组别之间的数据。
三、教学反思1. 导入引发兴趣在教学一门新的概念时,导入环节至关重要。
为了让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兴趣,我提出一个问题:“在下雨的季节,人们购买雨伞的数量和购买雨靴的数量是否呈现出相似的趋势?”通过这个问题,我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并激发了他们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2. 理论结合实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场景,我选择了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实例。
我以学校的午餐时间为例,通过统计每天不同食品的销售量,展示了午餐时间每个食品的销售趋势。
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3. 分组合作学习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和讨论。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互相协助、相互学习,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了一份关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报告,不仅加深了理论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反思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我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并进行了教学反思与评价。
学生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通过这个反思与评价的过程,我发现了我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了改进。
同时,学生们也对我的教学给予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启示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从中获得了一些教学启示:1.导入环节至关重要,要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统计图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数据的重要工具。
而复式折线统计图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统计图,对于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思维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本次教学中,我设定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正确读取和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
通过课堂上的讲解、练习和互动,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标题、横轴、纵轴、图例等,并能准确解读数据所反映的趋势和关系。
其次,我希望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示范和学生的实践操作,不少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绘图工具,按照正确的步骤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出现一些细节问题,如坐标轴刻度的划分不够合理、折线的连接不够平滑等,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让他们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实用性。
例如,通过对比两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合理的出行建议。
总体来说,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数据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回顾1、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导入环节展示了一组关于两个班级学生体育成绩的统计数据,并让学生思考如何更直观地比较两个班级的成绩情况。
通过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从而顺利地引入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这个导入环节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新授环节在新授环节,我首先介绍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构成和特点,通过对比单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展示两组或多组数据的变化趋势,便于进行比较和分析。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课改的十年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中安排的内容有的是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是让学生在已经确定的了纵轴、横轴并画好格线的图中画两种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数据,淡化了不必要的制图操作过程,突出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感知和对折线统计图特点和作用的体验。
一、本节课较为满意的方面:1、建起数学和生活的桥梁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
教材上先出示了两个地区各月降水的情况统计图,我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幅统计图,分析表中的数据。
为了让学生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思考为什么两个城市7、8月份降水量都比较多。
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发现7、8月份是夏天,所以降水就多。
教材上的还有几幅统计图也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看这些统计图,分析其中的`数据,得出一些合理的结论。
2、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
我先出示中国地图,引出两地区的降水量统计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观察完统计图之后,我鼓励学生自己根据统计图提一些问题,然后由其他的同学解答这些问题,这样就有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注重倾听倾听是学习的好习惯,我会提醒学生仔细倾听别人的回答,如果回答的不好,可以举手补充;回答的好可以鼓掌示意。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6篇)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5月22日张小彩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这节课,小彩老师是以2003年发生在我国部分地区的“非典”这一令世人关注的事件来引入的。
她从网上下载的统计表和电视短片的统计图都记录了4月26日至5月31日每5天新增病人人数的统计数据,在比较中说明了条形统计图更能形象、直观地看出某一时段新增病人的人数,但“非典”病人人数在未来的时间究竟呈增加还是减少的趋势从条形统计图上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了折线统计图,她这样安排不但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还使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有了需求,成了必然。
进而她引导学生知道横向和纵向的数据代表什么,横向和纵向数据的单位长度各表示多少,将各个日期与对应人数的相交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折线统计图。
特别是她出示课堂活动一:①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叶数量的变化。
②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估计,用手势比划出题目涉及的数量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在这些学生十分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中,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形象描述数量的上升、下降以及变化的平缓程度,其意图在于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进一步形象地感知折线统计图能够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和程度,并且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会很有兴趣来参与。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与亮点。
本节课小彩处理教材的成功点是课堂活动二的内容,某商场7月—12月毛衣和衬衣销售情况统计图,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折线统计图上升或下降趋势判断哪一件是毛衣销售统计图,哪一张是衬衣销售统计图。
在描述两种衣服销售量的变化时,重点要对最高点、最低点以及折线变化过程中倾斜度大的部分、最平缓的部分进行认识,并结合天气变化分析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优秀4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优秀4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4篇《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一统计问题是最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是新课改的目标。
如何真正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这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
针对本节课我反思如下: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因此,我在课前的谈话利用学生熟悉的旅游景点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走进这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现实、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折线统计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在探索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的手段,有意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让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动态表象”,呈现过程,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清楚地感知和经历由条形统计图演变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现知识迁移的过程。
加之学生刚刚认识折线统计图,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绘成折线统计图的疑问,所以设计一个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旅游人数和不同时间同一地点旅游人数两组数据,带领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特点,激发学生体验两种统计图的对比。
让学生明白统计图的选择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来确定哪种更合理。
3、注重在分析与预测中体会统计意义和作用课标中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本课中的例题预测20xx年来陕西旅游人数的预测,练习中预测病人体温,天气情况等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复式折线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教学中学生从单式走向双式子、多式,也就是复式的学习内容。
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学生是有经验的,它是基于单式折线统计图后的学习发展,也是学生在感受和研究了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后的统计发展,拥有一定的经验迁移和创造可能。
本课教学从目标来看,学生能依据统计数据信息和数据分析需要,进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构图和读图,能依图整体判析事件变化的趋势和相互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有效形成和发展统计意识、观念、技能和思维,获得问题解决分析、决策和预测的能力。
本课教学,朱红伟老师准确把握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抓住了统计核心知识和素养,有效设计了基于学生“学”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有血有肉”的教学内容设计及“有扶有放”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学生学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思有想”“有学有创”,发展了统计素养。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景创设走进“当下”教学的开始,教师通过谈话的方式,把学生带进对近阶段世界各国爆发的新冠疫情的关注,启示着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率与自身的免疫力的关系”,从而感悟着“良好的体质与人体的免疫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让学生对本觉得“无意”的日常国家定期检测并发布的青少年各项体质指标数据变得富有“意思”,产生对我国青少年体质统计指数的研究分析兴趣。
这样的导入,让教学情境走进了“当下”,富有了问题解决更多的现实意义。
二、统计方式走进“选择”教学的问题导入,教师通过提供一组2014年全国7~19岁男女青少年各项体质指标平均数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相关体质数据信息,组织学生对照比较自己11岁时身高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相关情况,发现12岁全国男生平均体重信息等,让学生感受自我体质情况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的关系,获得自我“改变”的内心需求。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自己女儿甜甜小学阶段身高的记录单,把学生带进有序的观察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发现研究中,组织学生以统计图的方式进行制图分析,让学生根据“我有”,展示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获得对图形的信息解读和统计优势分析,明晰条形统计图的条形高低直观、折线统计图的线状升降动态,发现数量变化多少关系和发展变状态趋势。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7篇】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7篇】《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一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课教学因为有上一节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在统计图的情境里,学生在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统计观念。
在第一环节观察统计图说信息时,学生观察的很认真、思考很认真。
小组讨论中也很积极,把看到的,想到的,是不是数学信息都一股脑都说了,加上教师的适当补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画统计图时,学生有了第一环节观察的基础,在小组的认真激烈讨论中,学生逐渐由了怎么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思路,确定坐标、先画点、再连线的方法。
总的来说,本课教学基本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在学习的知识的过程中,即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经历了独立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并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后进行的教学,学好这部分知识为后面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将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中,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一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的所学知识进行回忆,进一步明确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为新知作好铺垫。
在新知的学习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次分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异同从而掌握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并会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有关题。
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并进行评价,这样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三>教学反思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已有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观察、对比、分析中,认识到了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晰地比较,激发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反思《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是教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统计的知识。
本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所以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并不困难。
本教案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强调的是用折线统计图比统计表来统计方法要优越,这对于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十分重要。
同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独立动手画图,并进行适当的计解和点评,不仅可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篇二借用北师大版教材的“三个读懂”来做今天的教学反思。
一、“读懂教材”初读教材,我认为这一节课有三个教学价值。
另外,起初我觉得教材里的条形统计图不必让学童画出来。
当时我想,一节课四十分钟,画条形统计图就要用到十分钟,多耽误时间,这节课是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在作业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并不会画折线统计图的纵轴和横轴。
设计统计图的纵轴和横轴是一个旧知识,但是教材以条形统计图引入,兼具复习的作用,同时又引导孩子注意到这两种统计图制横轴和纵轴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材这样设计真是独具匠心。
即便不画,书中有一个问题,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如果这个问题追问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也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
比如,看横轴,我们知道了年份;看纵轴,我们知道了人数。
把这个过程说一说,就加深了孩子对横轴和纵轴的理解。
因为制图时制横轴和纵轴实在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读图它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让学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这是一个重点。
孩子怎么能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呢?我觉得有两个策略。
一个策略就是比较。
横轴,一样;纵轴,一样;每一年份的具体数量,条形统计图是用竖条,折线统计图使用点;接下来还有一个比较很关键———条形统计图的每一个数量是单独的,而折线统计图的各个具体的数量连在一起了,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折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教科书P106~107例2,完成教科书P109“练习二十六”中第4、5题。
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能结合实例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3.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单式折线统计图,请看这两个折线统计图,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例2部分信息。
生: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都是呈上升趋势。
师:如果我们要比较上海每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谁多谁少,要从统计图中直观反映每年人口数实际是增长还是减少,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便于比较吗?师:能否将统计图改进一下,使其便于比较呢?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互相交流。
师:既然前面我们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用来表示两组数据,同样也应该有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两组数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折线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复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直接呈现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简要读图,激活学生大脑中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为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提供认知准备。
同时,通过提问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多组数据的局限,引发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并由复式条形统计图联想到复式折线统计图,沟通两种统计图的联系。
二、绘图分析,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一)想象图形,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将这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并起来会是什么样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猜想一下合并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形象,为下一步探索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作铺垫。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网页版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在比较中感悟复式统计图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图表解读中体会统计的工具性,体会数据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在问题解决中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统计在决策中价值。
教学重、难点: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练习纸、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统计表,引入。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明山区踢毽跳绳比赛就要举行了,我们学校也开始了运动员的选拔工作。
我班的郝听与马玮泽同学也在被选之列,体育田老师将郝听和马玮泽两位同学最近两星期踢毽的测试成绩记录如下:(课件)你从表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出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图、表对照感受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板书:折线统计图数量增减变化)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对比感受,发现问题两人哪天的成绩相同?哪天两人成绩相差最多?你能一下子就看出来吗?(学生回答:不能或不容易)那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呢?(引导学生说出将两个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要合并成一个统计图,简单(课件演示两个统计图合并在一起的过程)。
现在可以了吗?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合并在一起的统计图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①、统计图的标题。
(改为:郝听、马玮泽两名学生近两周踢毽测试成绩统计图)②、统计图的图例。
(统计图中的折线全都是实线,很难进行区分,所以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同一支笔可以用虚线和实线做区分。
为了告诉看图人每一条折线所表示的对象我们需要事先确定谁用什么线表示,我们把它叫做图例,写在统计图标题的下面。
)2、完善课题、区别比较。
好了经过大家一翻周密的思考,我们已经把这两个统计图合并好了,谁来给这种新的折线统计图取一个恰当的名字?(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组织学生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比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具有的新的优点3、分析预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东山小学李媚清【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准备】投影仪及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
(见课本图形)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学生回答后,教师解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
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
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新课讲授】1.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
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
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
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两条折线变化的趋势。
【课堂作业】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
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后反思
《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后反思关于《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后反思(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同学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笼统和升华。
让同学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
依据同学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
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
怎样激发同学情感呢?新课开始就出示中国地图,并欣赏同一时间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别,体会我国地大物博,感受祖国的神奇,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感;紧接着说:“下面,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睛再次感受祖国的神奇。
你们愿意吗?” 并适时出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在“分析应用”时出示某商场一季度冰箱、取暖器情况统计图,并请同学根据第一季度销售情况对今后销售工作提出有效建议。
由于接近同学生活,同学是畅所欲言,说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教学效果证明这样处置真正激发了同学的爱国情感,有效地调动了同学学习的兴趣。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同学主动探索。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出息。
”古人也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可见,“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疑”是同学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
例题教学时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同学是踊跃发言);再提出悬念:“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同学一下子就恬静了)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干找到答案。
在同学感觉这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对比着看较烦,有没有好方法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呢?”同学们先深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然后我改变教学计划(原先准备直接出示画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同学自身分四人小组讨论该怎样修改?课堂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同学说的各种修改意见真的既合理有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
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
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
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
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
1.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
教师用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
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
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
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两条折线变化的趋势。
三、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
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教学反思】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中的复式统计表,将过去学过的知识分别绘制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接着为了便于比较信息,教师让学生将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二为一,由师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最后,教师让学生充分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点。
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图例的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