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总结: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情感哲思”为主题,选取了一些表现人物情感和人生感悟的文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和深邃的哲思。

二、重点篇目
1. 《<孟子>二章》:选取了《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展示了孟子的思想和论辩艺术。

2. 《愚公移山》:通过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传达了坚持不懈、不畏困难的精神。

3. 《周亚夫军细柳》:描述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故事,展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形象。

三、单元重点
1. 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

2.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方法。

3. 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学习方法
1. 注重文言词汇的积累和语法的学习,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现实生活,思考文章中的哲理对自己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在阅读中领悟到一些人生智慧,培养自己的情感素养和道德意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学语文,要多读、多背、多记。

对于学校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我整理了相关资料,盼望能关心到您。

第21课《孟子》两章《富贵不能淫》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闻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高校》《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提倡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字音衍(yǎn)丈夫之冠(gun)淫(yn)通假字(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的确:今义:诚恳)(2)父命之(古义:教育,训诲;今义:命令)(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词类活用(1)威猛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苦痛;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4.重点内容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抱负(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

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转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大丈夫。

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转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日,更应时刻留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见你有怎样的熟悉?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案:CA:苦:使……痛苦,形容词使动用法;B:饿:使……迷乱,使……动摇;使……屈服,形容词使动用法;C:畔:通”叛“,背叛。

D:动:使……惊动;使……忍受。

形容词使动用法。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词类活用现象的种类,然后结合句意进行分析。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D.军中/闻将军令答案:DA.应为:其将/固可袭而虏也;C.应为: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河曲智叟亡以应答案:CA项“惠”同“慧”,聪明;B项“衡”同“横”,梗塞、不顺;D项“亡”同“无”,没有。

故答案为:C。

【点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C.折戟.(q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mó)洗认前朝。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答案:CC.折戟(qǐ)——(jǐ)。

故答案为:C。

【点睛】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

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材料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材料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材料梳理第六单元(一)《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理解性默写(1)诗人为什么能有超然脱俗的思想境界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表现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的诗句是:(叙事、写景相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表现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决心重返自然,回归自然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叙事、写景结合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问君何能尔”一句中“尔”指代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居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悠然);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闲适、恬淡)特点。

3、诗中“车马”是(达官贵族)的代名词。

“南山”指庐山。

4、“无”字体现了作者在“人境”中怎样的生活?没有人世间纷繁杂尘,为蝇头小利而奔走的丑态,为功名利禄而勾心斗角的龌龊等。

5、“问君何能尔”中“君” 是谁?作者回答了什么问题?作者的境界是“境随心转”还是“心随境迁”?作者自己;人在尘世都如此清净的原因。

“境随心转”6、“飞鸟相与还”仅指傍晚时分飞鸟归林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借飞鸟归林象征自己摆脱官场的羁绊,重返自然,回归自然。

7、“此中有真意”中“此”是指(上面描述的自然景物);“真意”是指(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

)8、全诗的诗眼是:(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尘俗才能感受到的。

文中指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 知识点整理

22.《礼记》二则知识点整理《虽有嘉肴》1.文学常识《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字词解释虽(虽然)有嘉(好)肴(鱼、肉之类的熟食),弗(不)食(吃),不知其(它的)旨(味美)也;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好,美妙)也。

是故(因此)学然后(之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省)也;知困,然后能自强(勉力,努力)也。

故(因此)曰:教学相长(促进)也。

《兑(同“说”)命》曰“学(教导)学(学习)半”,其(表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乎!3.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能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迷惑不懂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5)《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学相长5.文章论述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为什么开头从“虽有嘉肴”谈起?类比推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说明实践才能得到真知,学习才能懂得道理。

6.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试理清论证的思路)首先类比推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讨论其效果,最后得出结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2121 《庄子》二则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北冥有鱼》需背诵。

二、全文展示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主题概述《北冥有鱼》:文章描写了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表达了庄子追求精神世界绝对自由的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写庄子与惠子围绕人能否知“鱼之乐”展开的一场辩论,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机敏以及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二)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

2.是鸟也古义:这;今义:表示判断的词。

3.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休息,消息。

4.野马也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未经驯服的马。

5.其正色邪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态度严肃,神色严厉。

6.鲦鱼出游从容古义:悠闲自得;今义:镇静沉着。

7.安知鱼之乐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三)一词多义1.固不知子矣(固然,自然)子固非鱼也(本来)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鲦鱼出游从容(游水)(四)词类活用1.志怪者也(名词作动词,记载)2.其视下也(名词作状语,往下)(五)重要虚词1.之①鹏之背(助词,的)②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③《谐》之言曰(助词,的)④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⑤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天之苍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⑦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的)⑧鱼之乐(助词,的)⑨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⑩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代指鱼的快乐)2.而①化而为鸟(连词,表承接)②怒而飞(连词,表修饰)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连词,表转折)3.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南冥者,天池也。

八上语文第6单元知识点

八上语文第6单元知识点

八上语文第6单元知识点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第23课 《孟子》三章一、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二、故事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

他极力主张“行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二、字词、译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释】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包围。

之:代这座城而:连词表转折。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而:连词表递进。

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是:这。

也:表判断语气,“是”。

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非:不是。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坚利:坚固精良。

利:精良。

米粟(sù):粮食。

多:充足。

委:抛弃。

而:然后去:离开。

之:代词,代“城”。

是:代词,这故:所以。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以:凭借。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封,划定。

封疆:疆界、边境。

固:使巩固。

国:国防。

山溪:山河。

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威:威服。

以:凭借,依靠之意。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得真不错,我总是爱看书。

因为我从书本里明白了很多很多的道理。

常常会为了一个故事情节而陷入深深的沉思。

好像一个学者,一个哲学家在领悟一道人生真谛。

所以每读完一本书,心情便豁然开朗。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文内容梳理《北冥有鱼》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

其题虽小,其旨甚大。

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

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

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中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此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

《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精学笔记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精学笔记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你说出它的深刻含义?
两层意思:
知识点三:《观潮》
例题精讲:阅读《观潮》全文,回答问题。
整体感知
1,《观潮》第一句就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一段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样的顺序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采用怎样的修辞方法来表现?
3、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至塞上》
1、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谈谈本文的情感变化。
《渡荆门送别》
1,诗人出了三峡后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广阔的江面,而在荆门以西作者见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用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回答。
2,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3,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登岳阳楼(其一)》
诗文赏析
1、本诗的中心思想: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精学笔记
姓名班级学队.
精学要求
1、认真听老师讲解的每一句话,你才能像老师一样讲解。
2、以最认真的态度学习才能彰显你的聪明和智慧;
3、只有勤于动手、动脑,你才能领会到课文的精髓。
精学要点
知识点一:《三峡》
例题精讲:一: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整体把握
1.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
6、“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记承天寺夜游》
1、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尊称为“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后人把孟子和孔子并称为“孔孟”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体裁:语录体散文。

3.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4.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

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

寡助之至⒃,亲戚畔(叛)⒄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⒅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委]放弃;[去]离开。

⑽[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20)[是]这(2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文言文知识点1. 《三峡》作者与出处:选自 《水经注疏》,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重点字词:略无、阙、亭午、夜分、曦、襄、沿、溯、奔、疾、素湍、回清、绝巘、飞漱、晴初、霜旦、属引等。

重点句子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默写:描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及四季景色的句子。

2. 《答谢中书书》作者信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重点字词:交辉、四时、歇、颓、沉鳞、竞跃、与、念、相与、空明、但、闲人等。

原文填空: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

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

翻译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信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重点字词:参照上文 《答谢中书书》中的字词部分,需注意“念”、“相与”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原文填空: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

4. 《愚公移山》作者与出处:选自 《列子·汤问》,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重点字词:年且九十、惩、塞、迂、室、汝、毕力、平险、杂然相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等。

通假字:惠通慧、反通返、亡通无、厝通措、陇通垄等。

理解文章主旨: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毅力。

5. 《周亚夫军细柳》作者信息: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史记》的作者。

重点字词:棘门、彀弓弩、按辔、被通披、式通轼、邪通耶等。

词类活用:如 “军”作动词,“驻军”;“介胄”作动词,“穿戴盔甲”等。

理解文章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汉文帝到细柳营劳军的故事,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凛然不可犯的 “真将军”形象。

二、古诗词知识点1. 《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

课文主旨: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2. 《春望》作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单元知识点汇总及练习 第六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单元知识点汇总及练习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重难点攻略一、文学常识1.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而成为先秦诸子作品之中的经典,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其中一些篇章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3.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他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得到柳宗元的密切配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他推动了文学的发展,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能独辟蹊径,“以文为诗”,力求新奇,形成宏伟奇崛的艺术风格。

其散文尤其著名,对当时和后来的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昌黎先生集》传世。

4.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工部。

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他被称为“诗圣”,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

5.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文言知识积累(一)《北冥有鱼》1.一词多义①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徒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②其其.名为鲲(代词,它的)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示选择)2.古今异义①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②是.鸟也(古义:指示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③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珍稀动物)④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3.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4.文言句式①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②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一词多义①之是鱼之.乐也(助词,的)子之.不知鱼之乐(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我知之.濠上也(代词,指鱼之乐)2.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古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今义:安定)3.文言句式①判断句:是鱼之乐也(“……也”,表示判断)②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三)《虽有佳肴》1.一词多义①学学.学半(同“敩”,教导)学学.半(学习)2.古今异义①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②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疲乏)③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3.文言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4.通假字学.学半(“学”同“敩”,教导)5.词类活用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四)《大道之行也》1.一词多义①独故人不独.亲其亲(只是)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②为天下为.公(读wéi,表示判断,相当于“是”)不必为.己(读wèi,为了)2.古今异义①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大路)②不独子其子.(古义:指子女;今义: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③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归还)④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财物;今义:货物)⑤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作乱;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3.文言句式倒装句:不必藏于己(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不必于己藏”)判断句:天下为公(为”,表示判断)4.通假字①选贤与.能 (“与”同“举”)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五)《马说》1.一词多义①常千里马常.有(常常,经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凡庸的)②以不以.千里称也(介词,凭借)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③而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表示修饰)④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指代千里马)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⑤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马之.千里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指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2.古今异义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古义:这,这样;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③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今义:平安,安全)3.文言句式倒装句: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②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千里之马”)判断句:其真不知马也 (“……也”,表判断)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也”前省略了宾语“之”)4.通假字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袛(只)”,只、仅)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③才美不外见.(同“现”)5.词类活用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②才美.不外见 (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素质)③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④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竭尽)三、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赏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郑州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第1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周亚夫戍边将领的身份摆出,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

B.周亚夫是文章的主人公,可课文并没有过多描写他,而是通过对比和衬托来突出他的性格特点。

C.皇帝赞周亚夫为“真将军”的含义是: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治军有方,是值得信赖的守边大将军。

D.皇帝最后迫于周亚夫的军威,不得已“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D项中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的原因是皇帝被周亚夫治军严谨和不媚上感动了,并非迫于他的军威。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辨析判断。

2、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池.非不深也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所以..动心忍性D.富贵不能淫.答案:BA.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B.古今都是“所以”之意;C.古义: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D.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过多、放纵;故答案为:B。

【点睛】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另外,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做好积累。

3、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答案:D过:犯错误。

因此D是不正确的。

【点睛】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4、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

B.在三者的比较中,强调“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因素。

C.点明了本文的主题思想,明示了本文写作的目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复习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复习知识点总结整理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尊称为“亚圣”,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后人把孟子和孔子并称为“孔孟”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体裁:语录体散文。

3.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4.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

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

寡助之至⒃,亲戚畔(叛)⒄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⒅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委]放弃;[去]离开。

⑽[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⒆[故]所以。

(20)[是]这(2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通假字畔,通:"叛",背叛。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2011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梳理整理者:张静审阅者:赵红芳(一)小石潭记:1、字词:水尤清冽:尤,格外;清冽,清凉。

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怡然:呆呆的样子。

坻:水中的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遮掩缠绕。

可百许头:可,大约俶尔:突然,忽然。

犬牙:像狗牙一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悄怆:忧伤的样子。

2、翻译:(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译: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石底上,(2)佁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因为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呆下去。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交错着,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⑺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问答题:8.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答: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9.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10.选文写景但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

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寄情山水感受到自然的乐趣,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统一的吗?请谈谈原因。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万仞(rèn)冀州(jì)B.荷担(hè)箕畚(qí)C.朔东(shuò)雍南(yōng)D.河曲(qū)魁父(kuí)答案:B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判断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B项“箕畚”应读“jī”。

故答案为:B【点睛】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答案:B解答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事件、人物来分析,本文通过愚公移走门前两座大山的故事,结合备选答案,应是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点睛】用排除法,分析备选答案,找出符合本文的主题思想。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D.军中/闻将军令答案:DA.应为:其将/固可袭而虏也;B.应为: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回;C.应为: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河曲智叟亡以应答案:CA项“惠”同“慧”,聪明;B项“衡”同“横”,梗塞、不顺;D项“亡”同“无”,没有。

故答案为:C。

【点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薄(bó)雾吮(shǔn)吸泅(qiú)水菱(líng)角横(hèng)样子血肉横(héng)飞梭(suō)鱼打点(dian)撅(juē)嘴惦(diàn)记头昏脑涨(zhàng)落(luò)后落(là)在后面围剿(jiǎo)凫
(fú)水
埋(mái)伏埋(mán)怨涨(zhǎng)满
二、字形
苇眉子缠绞惦记脱缰梭鱼穿梭摇橹手榴弹精致撅嘴警戒围剿
三、近义词
1、精致:精巧细致。

如: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细致:精细周密。

如:工作细致。

2、嘱咐: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可以重叠使用。

如: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叮咛:强调反复地嘱咐。

不能重叠使用。

如:他娘千叮咛万嘱咐,叫他一路上多加小心。

四、四字词语
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铜墙铁壁: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

也比喻团结一致。

一钱不值:一个铜钱都不值。

比喻毫无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