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秦州杂诗(十二)》阅读答案附赏析
《秦州杂诗》杜甫唐诗鉴赏
《秦州杂诗》杜甫唐诗鉴赏
《秦州杂诗》杜甫唐诗鉴赏
秦州杂诗
杜甫
其一
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
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杜甫诗鉴赏
杂诗,古代诗人常用的题目,内容多半是随感而作。
杜甫在秦州的诗很多,但独独把这二十首编在一起,称为《秦州杂诗》,这组诗大约是为了回答关内同僚们的询问,用以代替书信。
这组诗从西入秦州开始,到打算离开秦州结束。
宋朝林亦之说:“杜陵诗卷是图经”。
南宋刘克庄则称这二十首诗记秦州“山川城郭之异,土地风气所宜,开卷一览,尽在是矣。
”
首联大致介绍到秦州的原因:公元755年开始的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李唐王朝的国势,因为战乱,诗人离开华州到秦州,路上看到满目疮痍,所谓“满目悲生事”,到秦州则是为了投奔在秦州的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
此即“因人作远游”。
次联以下叙述进入秦州后所见。
“迟回度陇怯”一联表现诗人在接近秦州时犹豫不决不敢进入的.心情,“水落”一联描写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秦州的景象:落水的河道,空旷的山谷都笼罩在萧瑟,凋蔽的气氛中,龙即鱼龙河,发源于陇县西北,鸟鼠即鸟鼠山,在渭源县西,诗人在此以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
州的山水。
尾联是写诗人一边向西跋涉,一边不断打听前方有无战事,最后以“此地亦不可久留”的心情结束全诗。
心折指心惊,淹留指停留。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译文关中大旱,满眼饥荒令人悲伤,为了投奔他人我才远游异乡。
怀着畏惧的心情翻越盘屈的陇坂,携着浩荡的愁思抵达陇关。
夜晚的鱼龙川河水浅落,秋天的鸟鼠山一片空荡冷寂。
西行途中不断询问秦州有无战事,留居此处内心伤痛已极。
注释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
“满目”句:史载关中大旱,斗米七千钱,人相食。
陇:陇山,又名陇坂陇坂九回,不知者七日乃得越。
”关:陇关,又名大震关,形势险峻。
鱼龙:川名,在秦州附近。
鸟鼠:山名,在秦州附近。
“西征”句:时秦州一带受吐蕃威胁。
赏析: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秦州杂诗二十首》是杜甫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所作的大型组诗。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
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
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
据末首末二语,可知这组诗是以诗歌来代替书札的,大概是寄给朝廷旧日同僚。
此时是“安史之乱”的第五年,李唐王朝虽已收复,但河之南北仍在安史叛军的铁蹄下呻吟,中原战火正炽,西北边境烽烟迭起,关辅又饥,确实是国不堪国民不聊生。
在此时,仅以左拾遗身份任过京官的杜甫,离职携眷西行,流寓秦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秦州杂诗二十首》就是其中的优秀篇章。
《杂诗》原文及翻译赏析2原文:杂诗明代:王夫之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译文: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悲凉的北风在半夜里呼啸,边地的战马被惊起而嘶鸣。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壮士的宝刀在匣中发出风雨般的鸣叫声。
杜甫在南郭寺的诗美景
杜甫在南郭寺的诗美景
杜甫在南郭寺留下的诗是《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二》,描述了南郭寺的美景。
诗中写道:“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
这首诗中,杜甫以南郭寺的山头和水泉为背景,描绘了寺庙的古老树木和清澈的溪流,以及秋天花朵在险峻的石头下绽放,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寺庙的钟楼上。
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宁静的画面,使人感到宁静和庄重。
此外,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身世的感慨,以及对自然风光的欣赏和敬畏之情。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南郭寺的美景,也反映了杜甫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世界。
多年之后,天水电视台的电视片《风雪南郭寺》对杜甫的南郭寺之行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将南郭寺的美景和杜甫的诗歌相结合,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南郭寺的魅力。
如今,南郭寺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其美景和历史文化。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 - 17题。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①杜甫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薛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②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注】①公元759年秋,杜甫举家迁往秦州。
诗人来到秦州城北的崇宁寺,写下本诗。
传说这里曾是汉代割据一方的隗嚣的旧宫。
②渭,指流经秦州的渭水。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城北寺的位置与历史,令人想象昔日的繁华,为下文描写作铺垫。
氏诗人看到山寺破败」日宫萧条,苔薛和丹青的点缀却为之增添了一丝亮色。
C.颈联描写月光使露珠更晶莹,云随风飘动侧面烘托寺院周围的凄清坏境。
D.本诗登临怀古、以古寄情、触景伤时,而《登高》则登临远眺、悲秋伤己。
17•请从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对诗歌尾联逬行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1)《劝学》中告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2 )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两句阐释了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逬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
(3 )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用傍晩时分,雨打树叶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O16.B诗歌颔联中,长满苔??,表明山门之古;丹青之色,是因野殿荒芜才体现岀来的。
诗中苔薛和丹青并不能产生点缀崇宁寺的效果。
17•①内容上,尾联描写了清澈的渭水无情到了极点,在诗人愁苦之时独自向东流去。
(3分)②情感上,表达了诗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漂泊异乡的伤感,对故乡的怀念。
(3分) 18.(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秦州杂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秦州杂诗①(其七)杜甫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②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
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
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
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
B. 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
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
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的景象。
C. 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
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
D. 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象。
15. 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请指出其不同。
【答案】14. C 15. ①杜诗“楼兰斩未还” 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寓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②王诗“不破楼兰终不还” 化用了楼兰的典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作者也借此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平》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3)《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十二赏析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十二赏析《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杜甫其九“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来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九的原诗:“今日明人眼,临池好驿亭。
”字词典故“驿亭”:【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
古时驿传有亭,故称。
】赏析杜甫说,哇,今天的太阳让人眼睛明亮啊,坐在这临近水池的驿亭真好。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字词典故“丛篁”:【竹丛。
】赏析杜甫说,旁边的低地里,这几丛竹子特别碧绿。
抬头是高高的垂柳,映衬着半边的青天。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字词典故“稠叠”:【稠密重叠。
】“幽事”:【幽景,幽静的大自然之事。
(在《北征》里出现过这个词。
)】“喧呼”:【喧闹,呼叫。
】“使星”:【古时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
】赏析杜甫说,在稠密而重叠的大自然中有许多幽静的趣事。
可以和喧闹欢呼的孩子们一起阅览天上的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字词典故“坰jiong1”:【离城远的郊野。
】赏析杜甫说,老夫我如果能一直有这样的生活,那真的无异于住在“郊坰”之处了。
那么什么是“郊坰”呢,除了前面解释的“离城远的郊野”以外,杜甫事实还有深意。
东晋“葛洪”写的《抱朴子·崇教》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或建翠翳之青葱,或射勇禽於郊垧,驰轻足於崄峻之上,暴僚隶於盛日之下,举火而往,乘星而返,机事废而不修,赏罚弃而不治。
如此,既弥年而不厌,历载而无已矣。
”】大概意思是:【“或者在青葱的林间盖翠绿的棚子,或者在郊野射杀鸟兽。
轻快地爬上峻岭,暴露官员和奴仆于烈日之下,举着火往天上去,坐着星星返回,机要的事让它荒废而不去修缮,赏罚的事放弃了,不治理了。
”】(有点无为而治的意思)中间部分我省略掉,最后还两句做结【“如果能这样,不仅一整年都不会厌恶,而且经历多年也不会厌倦”。
】所以说,杜甫这里的“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恰恰是说的这种境界,尤其注意这里提到的“暴僚隶於盛日之下”,杜甫恰恰是这样的身份。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秦州杂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秦州杂诗①(其七)杜甫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②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
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
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
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
这里指唐朝使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莽莽万重山”与“孤城”对比鲜明,概写秦州险要,透露出严峻紧张的气氛。
B.云无风而动,月不夜而临,用语奇警,又景中含情,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C.尾联“一”“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衰飒局势正在继续发展,忧伤的心情未有尽期。
D.全诗沉郁顿挫,境界雄奇阔大,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
15.“属国归何晚?楼栏斩未还”两句,引用汉王朝强盛时代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栏王首还阙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以借助车马、舟楫可“致千里”“绝江河”为喻,来说明“,”的道理。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表明皇帝派驻蜀地的将领一定要是亲信,否则就会变成叛乱者。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两句描绘海上的昼夜变化和自然的冬春交替,蕴含着生活哲理。
二)古代诗歌阅读14.【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从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方面综合考查考生对作品的理解、赏析。
其中A项着重考查了首联手法与形象的理解。
显然,首联“孤城”点题,照应标题的“秦州”,故“孤城”是首联的主体意象。
山与峡谷是“秦州城”的背景,起衬托作用。
“对比鲜明”错。
15.【参考答案】①句意是,唐王朝已经趋于衰落,像汉王朝强盛时代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栏王首还阙的故事已经不可能有了。
94唐诗解读——杜甫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
94唐诗解读——杜甫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二)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注:隗嚣:东汉初期,天水成纪人,后据陇西独立,自称西州上将军。
后被汉军所败,忧愤而死。
丹青:指殿中绘画。
解读:这一首主要描写诗人遥望秦州城北,只有荒凉的宫殿和无情的河水,一片衰败凄凉景象。
诗人独寻古迹,对景伤怀,更产生了异地羁旅、俯仰身世之悲。
隗嚣宫故址在秦州城郊北山上,俗称“皇城”,是东汉末年隗嚣割据陇上所建宫殿。
杜甫来游时已经荒凉清寂,沧桑感慨中联想到唐帝国遭逢安史之乱的巨变,不禁愁绪萦怀。
视穿城东流的糟河(渭水支流)为无情之水,迳自向长安流去,长安之东的洛阳,有自己的故里和亲人。
南郭寺在秦州南郊山上,诗人黄昏漫步寺院空庭,虽老树犹在、清泉自流,但游人不见,寺钟空悬,秋花无主,凄清孤寂中身世飘零之感即景而发,似乎飒飒秋风也为自己坎坷的命运而叹息。
但是,作为一位心系家国的伟大诗人,杜甫能超越一己之愁苦,将创作视野投向民生忧乐、时局安危。
第五句化用梁朝诗人张率《白芝歌》中“秋风萧条露垂叶”之句,第六句化用陈朝诗人阴铿《开善寺》诗中“花逐下山风”之句,都能根据当时所见景物,创造性地运用了它们。
杨伦曾在《杜诗镜铨》点评五、六句时说:“写古寺凄寂,造句尤隽”这是对的。
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说:“露方垂叶,月照则明;云之度溪,随风而逐。
明字、逐字,眼在腰中。
”足见诗人炼字的功夫。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
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
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
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
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词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有答案。
每一套题目序号都是从“1”开始,便于对照答案。
答案附在每一套的后面,以减少翻检查找之苦。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
第一套古诗词试题汇编答案【一】(2024年·北京卷)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1~2题。
(共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诗人描述自己的遭际,将自然环境与生活情景的描写相结合。
远看,风卷屋茅,四散飘落;近看,①,穿竹林而去;屋内是破旧的“布衾”、睡相不好的“娇儿”和连绵的②。
2.诗人写被秋风卷走的屋茅用了“三重”,写自己期待的“广厦”用了“千万间”。
其中的“三”和“千万”都不是确定的数量,而是言其多。
说说这样的用词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二】(202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
(7分)发渝州却寄韦判官司空曙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3.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
(3分)4.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
(4分)【三】(2024年·甘肃白银卷)古诗阅读(5分)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老人七十仍沽①酒,千壶百瓮花门②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注释】①沽:买或卖。
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杜甫《秦州杂诗》全诗赏析
杜甫《秦州杂诗》全诗赏析杜甫《秦州杂诗》全诗赏析秦州杂诗杜甫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工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赏:《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是一首忧愁战乱、渴望安定的诗。
前四句写汉代的历史。
寻源使:汉武帝派张等人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因此后人称张等人为“寻源使”。
牵牛:晋朝人张华著《博物志》中记着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个人发现每年八月都有一只浮(现在叫筏子)按时飘到海边来。
有一年当浮再飘来时,他登了上去。
行到一个地方,看见对岸有华丽的殿堂,便问河边一个牵牛人这是何处,那人告诉他回去问蜀郡的严君平就可知道。
第二年八月,浮送他回到海边,于是他去找严君平。
经过严君平推算,这人见到牵牛人的那天,正好有一颗客星,到了天上牵牛星的'跟前。
意思是说这个人实际上是到了天上,见到的是牵牛星。
古人认为海与天相通,这个故事就反映了这种认识。
后来,人们又把这个传说同张寻找河源的事拉在了一起。
这首诗中第二句说“从天此路回”。
正是说张寻找河源寻到了天上,又从天上下来顺黄河回到内地。
作者借用了传说,讴歌了张与他的同伴们仅仅靠一只筏子就由黄河上溯入天,从而奠定了东西各国之间几百年友好往来基础的伟大功绩,同时对东海通黄河、黄河通天海这样四通八达,毫无阻隔的境界表示深深的向往。
第二句中的“此路回”,还透露出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秦州诗中屡用“寻河源”故事的原因。
后四句写唐朝的现实。
当时幽燕一带已被安、史军队占据,郡国之间的通道也很难在短期内打通。
关内兵力不足,从西部抽调去东征的“健儿”们又不堪往来奔波,在战斗中伤亡殆尽。
击退叛军,使“郡国开”的希望更渺茫了。
此时此地,诗人心里悲痛酸楚,当听到传来的羌笛声,感觉就像一片悲哀的泣诉了。
从全诗的布局来看,前后两部分采用了对比手法。
前四句追昔,缅怀汉代的强盛;后四句伤今,感叹国力的衰落。
前四句盛赞张沟通东西方关系的功绩,笔调是夸张、昂扬的;后四句写唐朝倾全国之力与各国结和而不可得,语调是悲凉、凝重的。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秦州杂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杂诗(其一)①杜甫满目悲生事②,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③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④此淹留。
[注]①此诗是作者携家前往秦州(甘肃天水一带)投奔从侄杜佐和旧友赞公所作。
②生事,即生计。
③鱼龙、鸟鼠,即鱼龙河、鸟鼠山,代指秦州的山水。
④心折,即心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满”字传神,极写悲况之广,“远游”交代路途遥远,绾涉后面的陇山、关隘、鱼龙与鸟鼠。
B.颔联“迟回”“浩荡”一语双关,既写出了秦州山关的地势特征,也流露出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C.颈联对仗工整,借山水写出了秦州一带的空旷宁静,以此衬托诗人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
D.“心折”二字呼应开篇“悲”字,结构上首尾呼应,情感上引出思虑,战事不断,秦州还能淹留?15.有人评价诗中“悲”字乃一篇之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悲”的原因。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述自己吟诵《诗经·陈风·月出》中诗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诗人千呼万唤后,通过动作神态来表现琵琶女难言之痛的诗句是“_______”;琵琶女最后一次弹奏时,体现众人被感染的诗句是“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军营中分享牛肉、奏响军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4.C项,“宁静”不准确,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
15.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
“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
②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
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
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
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
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
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月夜忆舍弟》《秦州杂诗》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月夜忆舍弟》《秦州杂诗》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月夜忆舍弟【乙】秦州杂诗①(其一)杜甫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水落鱼龙②夜,山空鸟鼠③秋。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注释】①秦州:甘肃天水古称。
安史之乱后,杜甫弃职携眷西行,客居秦州三个月,写下著名的《秦州杂诗二十首》。
【甲】诗也写于秦州。
②鱼龙:指鱼龙川,今名北河。
③鸟鼠:指鸟鼠山,位于今甘肃渭源县。
与“鱼龙”指代秦州境内山水。
1.安史之乱使杜甫弟兄分散,【甲】诗从两个感官角度描写了笼罩着悲凉气氛的边地秋夜之景,【乙】诗则借两个地名来表现秋的肃杀凄凉,暗示秦州也不是乐土。
2.两首诗创作背景相同,请简要说说抒发了杜甫怎样的情感。
【答案】1.视觉、听觉鱼龙、鸟鼠2.两首诗都抒发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饱受艰难困苦的忧虑关怀之情,对身处战乱、兄弟离散的忧虑、牵挂和思亲之情,对自身辗转漂泊、老病无成的伤感之情,以及渴望安宁、向往和平的愿望。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第①空:根据“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可知,“戍鼓”即边塞驻军的鼓声,其声悲壮而沉重。
“边秋一雁声”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进一步增强了悲凉的气氛。
诗人选取了一只孤雁在秋空中悲鸣的意象,与“戍鼓”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荒凉而悲戚的画面。
由此可知感官角度是:视觉和听觉。
第②空:根据“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可知,借“鱼龙”和“鸟鼠”两个地名来表现秋的肃杀凄凉。
这里的“鱼龙”和“鸟鼠”都是秦州地区的地名,诗人通过这两个地名,以及“水落”和“山空”的描绘,展现了秦州秋季的荒凉和萧条。
这样的景象与“秋”的季节特点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悲凉氛围,暗示秦州也不是乐土。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新语文诗歌鉴赏 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新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秣陵(清)屈大均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秣陵怀古(清)纳兰性德②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注释】①秣陵:今南京市,秦朝称为秣陵。
牛首、龙岗均为南京山名。
②纳兰性德,曾任清圣祖侍卫,《秣陵怀古》为他护驾清圣祖祭明陵后所作。
(1)《秣陵》的颈联,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典故,形象地表现了当日金陵人事之凋零。
(2)有人说,纳兰性德既是站在本朝立场贬抑明王朝,又是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价明朝的兴替变化,其所持观点远在许多秣陵怀古诗之上。
请联系这两首诗谈谈你的理解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
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
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开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
②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箱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错缠结。
⑥王徽之(公元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杜甫《秦州杂诗(十二)》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秦州杂诗(十二)》阅读答案附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杜甫《秦州杂诗(十二)》阅读答案附赏析秦州杂诗(十二)杜甫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唐]杜甫《秦州杂诗》原文、注释、赏析
[唐]杜甫《秦州杂诗》原文、注释、赏析[唐]杜甫《秦州杂诗》原文、注释、赏析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唐]杜甫《秦州杂诗》原文、注释、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唐]杜甫《秦州杂诗》原文、注释、赏析篇1原文: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释:1、《秦州杂诗》: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从长安出发,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
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20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
本篇是第七首。
2、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万重山:即层层叠叠的山。
因为陇南是山区,峰峦密布。
3 、孤城:指秦州城。
山谷间:秦州坐落于两山之间的河谷地带。
4 、“属国”两句:诗人连用了两个典故,表明了希望扫除障碍,使唐朝同周围各少数民族友好交往。
诗人在这里所要表现的,是希望和平安宁的生活。
属国:汉代官职名称,在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后才得以返回,汉昭帝任命他为典属国。
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希望各族人民重新和好,使节顺利往来。
5 、独:一作“一”。
长:一作“怅”。
长望:向西眺望。
6、衰飒:即衰落萧索的景象。
摧:一作“催”。
摧颜:催人衰老。
赏析:“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首联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
“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绵延和雄奇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山岭的深广。
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写的是陇南山区特有的自然现象。
山区多风,因为有山峰阻隔,所以感觉山谷无风。
河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训练(附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①戴复古茶山②衣钵放翁诗,南渡百年无此奇。
入妙文章本平澹,等闲言语变瑰琦。
三春花柳天裁剪,历代兴衰世转移。
李杜陈黄③题不尽,先生模写一无遗。
【注】①“放翁”是陆游(1125年—1210年)的号,曾在川、陕一代为官生活,其间的诗歌创作结果为《剑南诗稿》。
①茶山:指南宋大诗人曾几(1084-1166),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
陆游曾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①李杜陈黄,指李白、杜甫、陈师道、黄庭坚,前二位是唐朝大诗人,后两位是北宋大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题目交代了写诗的墙由,“先生”理解为“老师”或是“尊称”,饱含对陆游的崇敬之情。
B.“衣钵”一词交代了曾几师承陆游,暗示了陆游诗文水平很高。
C.“三春花柳天裁剪”化用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D.诗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二句暗含对比,尾联明确对比,两处角度不同。
2.本诗对放翁诗文作了哪些方面的高度评价?试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重题郑氏东亭①杜甫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②。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注]①此诗咏洛阳郑驸马园亭,作于天宝三年(744年)。
杜甫身处洛阳,刚刚成家,诗才渐为人知。
②水衣:此处指水生苔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全诗可知,东亭建于山水之间,景美野旷,规模很大,衬托出主人身份不凡。
B.首联写亭子周围景色,融情入景,以“秋日乱”三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烦忧。
C.颈联写动景,一“跃”一“归”,勾勒点染出鱼的跳脱活泼和苍鹰回巢的急切。
D.尾联写诗人游罢山亭后,于黄昏策马奔驰,写意般描绘出马逐云飞的意境。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论此诗时说“此诗得力,全在诗腰数实字”。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赏析及翻译
杜甫《秦州杂诗⼆⼗⾸》赏析及翻译《秦州杂诗⼆⼗⾸》年代: 唐作者: 杜甫满⽬悲⽣事,因⼈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落鱼龙夜,⼭空鸟⿏秋。
西征问烽⽕,⼼折此淹留。
秦州⼭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门古,丹青野殿空。
⽉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蹄斜。
年少临洮⼦,西来亦⾃夸。
⿎⾓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声⼀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骕骦。
哀鸣思战⽃,迥⽴向苍苍。
城上胡笳奏,⼭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微。
⼠苦形骸⿊,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莽莽万重⼭,孤城⼭⾕间。
⽆风云出塞,不夜⽉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去⼏许,宛马⾄今来。
⼀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尽,羌笛暮吹哀。
今⽇明⼈眼,临池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坰。
云⽓接昆仑,涔涔塞⾬繁。
羌童看渭⽔,使客向河源。
烟⽕军中幕,⽜⽺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蓬门。
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
黄鹄翅垂⾬,苍鹰饥啄泥。
蓟门谁⾃北,汉将独征西。
不意书⽣⽿,临衰厌⿎鼙。
⼭头南郭寺,⽔号北流泉。
⽼树空庭得,清渠⼀⾢传。
秋花危⽯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世,溪风为飒然。
传道东柯⾕,深藏数⼗家。
对门藤盖⽡,映⽵⽔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
船⼈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万古仇池⽳,潜通⼩有天。
神鱼⼈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九泉。
何时⼀茅屋,送⽼⽩云边。
未暇泛沧海,悠悠兵马间。
塞门风落⽊,客舍⾬连⼭。
阮籍⾏多兴,庞公隐不还。
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斑。
东柯好崖⾕,不与众峰群。
落⽇邀双鸟,晴天养⽚云。
野⼈矜险绝,⽔⽵会平分。
采药吾将⽼,⼉童未遣闻。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高三语文考前模拟预测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除架①
(唐)杜甫
束薪已零落,弧叶转箫疏。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除架
(清)沈德潜
豆架高于屋,垂藤满院阴。
清霜欺太早,弱蔓力难禁。
自识荣衰理,元无爱恶心。
呼童执斤斧,斫取一沉吟。
【注】①除架:指瓜收后拆除瓜架的农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首联“已零落”“转萧疏”,以精辟的语言呈现时节变换的景象,“零落”与尾联“牢落”相呼应,结构谨严。
B.杜诗颔联代瓜架传达心声:架子上开过花,结过果,见证了成长的历程,而此时藤蔓尚青,除架并不是好时机。
C.沈诗尾联以动作和神态描写收束全诗,含蓄而悠远,与颈联通达的认知形成反差,体现了诗歌跌宕起伏的美感。
D.两首诗均选择了典型意象,杜诗用“秋虫”“暮雀”,其悲可见;而沈诗用“清霜”并着一“欺”字,其怨自显。
2.两首诗均见除架而有感,你认为二者所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宁”表示反问, 意思是“不辞青蔓除”。
)
2.同:两首诗都写出了昔盛今衰之慨。
(2分)异:①杜诗写花开,除蔓何辞,有功成身退之义;人生短暂,活出价值,有回味过往的宽慰。
(2分)②沈诗中明知荣衰之理,仍有除架的不舍。
(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
《秦州杂诗其七》阅读答案
《秦州杂诗其七》阅读答案《秦州杂诗其七》阅读答案秦州杂诗其七杜甫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①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
期间,他先后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
本篇是第七首。
①属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
属国即典属国,指唐朝使节。
(1)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说诗的三、四句是:三、四警绝。
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两句,诗人引用汉王朝强盛时代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同意。
因为诗人生活在那充满战争烽火气息的边城中,心系边防形势,在他的感觉中,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近,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孤城的月,也好像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险要的雄关。
(2)当时的唐王朝,已经从繁荣昌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趋于衰落,像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有了。
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今昔盛衰的深沉慨叹,和对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阅读练习二:1.本诗首联颇受古人青睐,清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集》),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2.有人说这首诗三、四警绝。
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请概述颔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高峻绵延和雄奇苍莽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孤城于莽莽万重山中,衬托其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这一联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
(意对即可)2.颔联寓情于景,景中含情,作者从孤城着笔,以月云与关塞等意象,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看图识唐诗(604)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二
看图识唐诗(604)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二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二
山头南郭寺,山头上有著名的南郭寺,
水号北流泉。
寺旁的溪水叫做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空虚的庭院里几株老树在怡然自得,
清渠一邑传。
清澈泉水进入渠道在整个秦州流传。
秋花危石底,烂漫的秋花绽放在高危的岩石下面,
晚景卧钟边。
迷人的晚霞洒落在倒卧的巨钟旁边。
俯仰悲身世,俯仰观赏之际为人与寺同遭沦落而悲伤,
溪风为飒然。
溪畔秋风也似同情我们而飒飒吹个不断。
人寺同悲沦落运。
首联给往游的南郭寺定位,它在秦州某个山头,寺旁有溪水流淌着。
次联从大处描述到寺所见,空虚庭院唯有老树生机勃勃,清澈泉水尚在整个秦州流传。
三联从小处继续描述眼前之景,秋花开在危石底、晚霞洒落卧钟边。
尾联说,在观赏过程中,念及自身与古寺同遭沦落而悲,溪风也似相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秦州杂诗(十二)》阅读答案附赏析
秦州杂诗
杜甫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1.前人认为这首诗颔联中的得传:字用得新奇,请作简要赏析。
(5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此时为什么会产生俯仰悲身世的感触。
、
参考答案
1.得字表现了南郭寺空旷冷清的庭院,因为得到古树的点缀而有了生机和色彩;传字形象地写出了北流泉好像是有意惠及百姓,主动将清澈的泉水接力传送到全城。
得传二字朴中见奇,新颖别致,准确传神。
2.①诗人将复杂的情感融入到精心选择的景物之中,化景语为情思,通过写景来巧妙抒情。
②在前四句写景的基础上,作者将视线转向秋花危石,夕阳卧钟。
他看到秋花在危石下绽开,夕阳映照着废弃在地的古钟;古寺荒凉破败的场景,引发了诗人的伤己之感。
③诗人联想到自己饱经离乱,一生坎坷,而今老之将至,心中顿生悲凉忧伤之情,不由得发出俯仰悲身世的感叹。
杜甫《秦州杂诗》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旅夜书怀》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漫成一首》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九日登梓州城》阅读答案附赏析《绝句两首(其二)》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野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绝句二首》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杜甫《登岳阳楼》《登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杜甫《有叹》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蜀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杜甫《曲江对酒》阅读答案及赏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阅读答案附赏析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杜甫,字子美,京兆人阅读答案附翻译江汉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放船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后游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去蜀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春日忆李白阅读答案附赏析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旅宿阅读答案附赏析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络狂欢阅读答案旧唐书杜甫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杜甫:望岳赠卫八处士(杜甫)佳人(杜甫)梦李白·其一(杜甫)杜甫:梦李白·其二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