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合集下载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概述 •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 • (一)定义: •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
的整个成长过程。它是儿童心理学中的一 个核心概念。
2
• (二)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 1.心理活动从不分化到逐渐分化。 • 2.心理活动从无意性为主到有意性为主。 • 3.从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到反映事物的本
8
• (二)发展的定向性 • 心理发展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
复杂,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 势是向上的。
9
• (三)发展的不平衡 • 1.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
的速度。 • 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10
• (四)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 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发展的水平
13
• (二)环境因素 • 环境指个人身体之外的客观现实,分不
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 1.物质环境为儿童生存提供必备的物质条
件。社会环境是指儿童直接所处的社会地 位、家庭情况、全部的人际关系和周围的 社会风气等社会生活条件。在社会环境中, 教育是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14
• 2.社会环境的作用:第一,使心理发展的 可能性变为现实。第二,决定着心理发展 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5
• (1)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 ①新生儿期(出生至1个月);②婴儿期
(1个月至1岁);③幼儿早期(1至3岁); ④幼儿期((学龄前,3至6岁);⑤童年期 (学龄初期,6至11、12岁);⑥少年期 (学龄中期(11、12至14、15岁);⑦青年 期(学龄晚期,14、15至17岁)。
6
• (2)年龄特征:在儿童心理发展的每一 年龄阶段都具有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 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知觉学习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知觉学习理论
活动。 任何对象、事件、空间排列都是在一定的 环境中出现的,儿童只有在这种自然环境 中才能准确地抽取出刺激所包含的信息。 这种自然环境中的知觉,是儿童适应环境 的基础。吉布森曾不无自豪地宣称她的工 作是“室外天空下的知觉,代替了那种暗 室中光点的知觉。吉布森把自己的学术注 意力集中到儿童——环境层面,研究儿童 如何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主动地寻求 有生态意义的信息。
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夫妇,是知觉学习差异说的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大量精湛的研究
成果,提出了一套相对新颖的知觉理论知。觉学习理论
02
格赛尔略传
知觉学习理论
“视觉悬崖”实验:E.吉布森(Eleanor J. Gibson, 1910—2002)。
吉布森1931年毕业于史密斯学院并留校任教心理学,1938年,在著名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赫尔 (C. Hull)指导下获博士学位。以后,她转到耶鲁大学,专攻动物行为的研究。在那儿,她渐渐地不 满足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的倾向。二战期间,她的研究工作由于丈夫J.J.吉布森的工作调动而中 断,当时,J.J.吉布森还全力为军事研究服务。二战以后夫妇俩都到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系任教,双双 成为知觉领域著名的实验和理论工作者。
• 在儿童的知觉行为中,包含着一般的和特殊的动机。人 类,作为一个物种,天生就具有探索和学习的动机,藉
例: 视崖实验 验台以中间为分界,一边表面画有棋盘 格,另一边空白。把婴儿放在中间,婴 儿的母亲站在空白的一边喊她过来。 抓握反应 在3个月左右的婴儿面前放一个大球和 一个小球。在婴儿还不会用手拿东西的 时候,就能根据球的大小及距离用不同 的姿势去抓。对小球用手掌抓,对大球 用两只手抱。 回避反应 婴儿对物体轮廓迅速放大的信息能作出 回避的反应。
强调知觉、行为和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儿童的目标和环境中分离出的信息之间有一个理 想的匹配关系。因此,吉布森认为,企图离开生态学的条件孤立地研究知觉,是注定要误入歧 途的。心理学只有研究儿童知觉行为、儿童的目标和作用于他的信息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懂 得知觉的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1)发展是一种变化。

2)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

3)发展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

发展方向的原则: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即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致动作发展。

可知度:是吉布森知觉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消极强化:是斯金纳操作性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观察学习:也称代替学习,班杜拉把它定义为:即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

神经病焦虑:是对于表现冲动的欲望感受到可能被惩罚的担心,即对本我占优势的行为可能受到威胁而害怕。

这是一种病态的焦虑形式。

离众:就是表现为既不归属于谁,也不想与他人抗争,总是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如特定的空间、玩具、书籍等)同化:皮亚杰把个体认知结构中连接所有已被组织的成分与环境中现存的成分之间的联系,称之为同化。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的介于“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水平”之间的心理区间。

关键期: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

同一性混乱:是指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典型的同一性混乱表现为“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结果是退学、离开工作。

整夜在外逗留或孤独陷入古怪而难以接近的心境之中。

埃里克森还用同一性混乱理论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

(简答题:简述同一性混乱的危害)1、简述发展理论的任务?第一,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第二,描述几个心理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第三,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2、发展的原则1)发展方向的原则。

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2)相互交织的原则。

人类的身体结构是建立在左右两侧均等的基础之上的。

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第二节 生物取向的发展理论

这种取向的理论以格塞尔的成熟实力说为代表。
一、遗传的重要性


成熟: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 成熟。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所进行的早期训练对儿 童最终的学习结果没有显著作用。
二、发展的原则
1.
2.
3.
4.
发展方向的原则:由上到下,由中心向边缘, 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相互交织的原则:人类的身体结构左右两侧 均等,左右交替,相互交织,互相补充。 (但存在机能不对称的例外) 机能不对称的原则:优势肢体的发展和心理 活动优势的形成。(如颈强反射) 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四、对成熟势力说的评析

格塞尔从生物学的起点研究儿童行为的发展, 强调成熟机制的作用,是有道理的。尤其对年 幼儿童来说,这种观点显得尤为重要。它超越 了养育和教育的范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 社会意义。
第三节 相互作用取向的发展理论

皮亚杰: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主体(即大脑) 也不是来自客体(即环境),二是来自主客体 的相互作用。

(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 注意:对行为的定向 保持:对所观察到行为信息的储存和保持 运动复现:对观察到的行为动作的尝试 强化和动机:习得的行为,是否表现出来取决 于强化所引起的动机作用。强化分替代强化和 自我强化。
1. 2.
3.
4.
(二)观察学习的模式 行为模式:范型动作演示 言语模式:言语指导传达榜样或范型的行为 模式 象征模式:通过媒介象征性的传递榜样的动 作模式。象征模式具有广泛性、可重复性的 特点 抽象模式:使用从榜样的行为中总结出来的 原理和规则来指导行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一、名词解释:(5题)1.发展: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换组成的过程。

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

而且,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

2.可知度:(吉布森)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3.操作性行为:(斯金纳)操作行为是自发的而决不是由刺激引发的;有机体可以受到控制变量的影响;操作性行为不是一个单独的反应,而是一类反应。

4.积极强化:(斯金纳)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5.消极强化:(斯金纳)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个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6.观察学习:(班杜拉)亦称为替代学习,即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的结果的观察。

也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这种学习不需要学习者直接地作出反应,也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观察他人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

7.替代强化:即榜样行为的强化对观察者也是有效果的。

8.真实性焦虑:是对于外界危险或意料中伤害的知觉的反应,它与逃避反射相结合,可被看做自我本能用以保存自我的一种表现。

9.神经病焦虑:是对于表现冲动的欲望感受到可能被惩罚的担心,即对本我占优势的行为可能受到威胁而害怕。

10.道德的焦虑:是由于对良心的畏惧而产生的焦虑,当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所体验的羞耻和罪过。

11.趋众:就是承认自己无能,尽管他也疏远自我,心存恐惧,他依然要努力赢取别人的感情,并依靠上他们,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时才感到安全。

12.逆众:是儿童坦然地承受周围的敌意,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决心抗争,并企图成为击败对手的强者。

13.离众:是表现为既不归属谁,也不想与他人抗争,总是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14.同一性:(埃里克森)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及较为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整合和协调一致。

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学校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儿童的个性差 异和需求,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 境和教学方法。
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 体现在儿童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 社会适应等方面。
05
儿童心理发展干预与教育策略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干预与教育策略
0-1岁
建立安全感与信任感。提供稳定、 关爱和刺激的环境,如亲密的亲 子互动、温暖的拥抱和适宜的玩 具刺激。
该理论认为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文化 环境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都有 重要影响。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和语言交流在 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与他人的 交流和互动可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根据这一理论,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丰 富的社会文化环境,鼓励儿童与他人互动 、交流和学习,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存在差异。
环境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环境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它能够影响和塑造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 式。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它们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儿童的价值观、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 方面。
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感官敏感期
0-8岁,儿童的感知能力发展迅 速,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刺激和 体验。
细微事物敏感期
1.5-4岁,儿童对小事物特别感 兴趣,需要提供丰富的视觉刺
激和探索机会。
03
儿童心理发展机制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儿童行为的影 响,认为通过奖励和惩罚可以塑造儿童的行为。
04
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因素理论
遗传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它决定了儿童的智力、性格、兴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心理学科的发展历程表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变化的。你认为心理学是怎样的学科?请设想一下,它的研究对象将来还会有什么变化?
1
思考
2
3
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实验法是研究的主流方法,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充实心理学方法论。你怎么认识心理学与学科方法论之间的依存关系?
关于发展理论:什么是发展理论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组织信息
指导研究
发展理论的作用
发展理论的作用
组织信息相当于用砖瓦搭建房子:首先,理论具有系统性其次,研究者以自己的观点解释事实时,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指导研究表现在理论还能启发思考、指导观察和产生新信息。理论不仅能促进研究者新的观察,而且还能促进我们重新考察那些早已司空见惯却反遭忽视的变量,如游戏。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02
关于发展理论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句法观点句法观点认为理论是公理化的句子的组合。
关于发展理论:什么是理论
科学不是事实的单纯积累;事实只有当整理成概念体系时才变成知识。——贝塔朗菲
科学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当的理论抽象和符号体系的发展——贝塔朗菲
定义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灵魂论
亚里士多德
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冯特
华生
弗洛伊德
皮亚杰
心理学生物化
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
认知心理学
心理发展与社会文化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发展理论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代表人物
理论内涵
研究方法
亚里士多德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低级心理机能:指感知、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动作思维等。

2、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新行为。

3、机能不对称原则:对于人类而言,从一个角度面对世界可能更为有效,因而导致一只手、一只眼、一条腿笔另一只手、另一只眼、另一条腿占优势的结果。

4、可知度: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停滞:在里必多的发展过程中,由一部分心理机能由于在某一阶段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再继续发展到下一阶段。

6、依恋:儿童与养育者之间的一种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7、同化:指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

8、退化:发展到下一阶段的里必多又回到先前的阶段。

9、本我:原始的我,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

10、行为模式:神经运动系统对特定情景的特定反应。

1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新行为。

12、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13、顺化: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14、自我中心:儿童以自己的观点来看到问题,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15、发展: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班杜拉)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快乐原则)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斯金纳)4、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基本焦虑)5、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成熟)6、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越少)7、霍妮认为,造成女性心理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文化)8、班杜拉的理论注意到认知的作用,其实质属于那一流派?(行为主义)9、斯金纳认为,机体的行为更多的是属于哪一类?(操作行为)10、皮亚杰把认知结构的不断变化称为什么?(适应)11、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主动过程)12、埃里克森认为3-6岁儿童开始以什么来替代以前的自我中心?(同一性)13、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14、华生认为,情绪是一种:(内隐行为)15、斯金纳认为改变行为的关键是:(改变强化)16、习性学的依恋理论是谁创立的?(鲍尔毕)17、斯金纳认为,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对反应的概率都能:(增强)18、托马斯认为,难以照看型气质的儿童人数较少,大约占:(10%)19、班杜拉认为,人、环境是与哪一因素相互作用的?(交往)20.皮亚杰认为,动作是思维的:(起点)21.班杜拉认为,榜样行为的强化对观察者的效果称为:(替代强化)22.斯金纳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了(程序教学法)23.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焦虑其根源是由于什么得不到发泄?(里必多)24.霍妮认为,形成儿童基本焦虑的原因是什么?(人际关系困扰)25.埃里克森把个体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生,称为(发展周期)26.皮亚杰认为,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动作上的现象,是一种什么表现?(自我中心)27.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所使用的工具是:(语言)28.习性学的依恋理论认为依恋发展包含几个阶段?(8个)29、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8个)30、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怎样?(保持距离)31、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称为什么?(运算)32、华生认为,婴儿的喜、惧、怒是三种什么情绪反应?(非习得的)33、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周期性)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根据行为的发生,华生将人的行为分为哪两类? (非习得行为)(习得行为)2、皮亚杰认为,平衡是哪两方面形成的适应状态? (同化)(顺化)3、弗洛伊德的两本代表性著作是什么? (《释梦》)(《精神分析引论》)4、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哪两个大纲之间的转变?(自己的大纲)(教师的大纲)5、安思沃斯认为,安全依恋儿童的母亲除了反应敏感性得分高外,还有哪两项得分也高?(积极的情绪表达)(社会性刺激)6、下列人物中,哪两位属于同一学派 (班杜拉)(华生)7、皮亚杰认为知识的本原来自哪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主体)(客体)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中除本我外,还有哪两部分? (自我)(超我)9、下列哪两个概念属于同一流派? (观察学习)(强化)10、安思沃斯认为,回避性依恋儿童的母亲,往往具有哪两个特点?(拒绝的) (不敏感的)四、判断改错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呈阶段突然地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

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过程中,其心 理活动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定义 阶段性、连续性、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的重要性
有助于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为解 决儿童成长中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建立 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指导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心理发 展的规律,为儿童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法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总结词
实验法是一种控制条件下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通过操纵某些变量 来观察儿童行为的变化。
详细描述
实验法通常在实验室中进行,通过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来控制变量,并观察儿 童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实验法可以对变量进行精确控制,排除其他无关 变量的干扰,从而更准确地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儿童在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感, 克服不信任感。
自主对羞怯和怀疑
在第二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自主性,并学 习自我控制和自我肯定。
主动对内疚
在第三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主动性和创造 力,并学习目标设定和计划。
勤奋对自卑
在第四阶段,儿童开始关注自己的学习和工 作,并努力获得成就感。
遗传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它决定了儿童的智力、性格、气质 等心理特征。
遗传因素会影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 力、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从而影响 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环境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学校和社会环境也会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 影响,良好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可以促进儿 童的智力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环境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它 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 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发展,而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导致儿童 出现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日内瓦学派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日内瓦学派认知发展理论
日内瓦学派认知发展理论
支持认知结构存在的证据:同化和顺应需要在结构中完成
当我们说一个主体对一个刺激敏感了,能对它作出反应了,也就是说他已具备了能同化这个刺激的一 个格式或结构,表明这个格式正好具备对这一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这是皮亚杰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大 相径庭之处。
与行为主义不同:行为主义的S—R公式,是一种无结构的发生,事实上,应该是S
智力活动的自我中心
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中,儿童在大多数场 合下都认为对象就是直接知觉的那个样 子,而不懂得从事物的内部关系中来观 察事物 。
一方面他们与直接观察相连,另一方面,他 们比成人远离客观世界。概而言之,实在主 义使儿童徘徊在世界的现象之中,而又使他 们远离了世界的客观本质
概而言之,实在主义使儿童徘徊在世界的现象之中,而又使他们远离了世界的客观本质。
严密而首尾一贯的科学”。
皮亚杰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为我们留下了“几乎可以装满整整一个书橱”的丰富著作,为人类思想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由于他的杰出 学术贡献,1968年,皮亚杰荣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贡献奖;1972年,荣获荷兰伊拉斯姆士奖。此外,他还荣获哈佛、巴黎、布鲁塞尔等世 界著名大学的荣誉称号。国际学术界推崇皮亚杰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发展理论学者,认为他对心理学的贡献,可以与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 献相提并论;可以与弗洛伊德和巴甫洛夫媲美。
皮亚杰把连接所有已被组织的成分与环境中现存的成分之间的联系,称之为同化。
同化作用保证有机体组织在循环中的稳定。
日内瓦学派认知发展理论
顺应过程
如果环境发生了特殊的变化 (例如,环境变化导致食物链 改变),x变成x′,那么,有 机体就会不适应,致使循环破 裂。这时,有机体必须作适度 调整,以达到重新组织循环的 目的。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第一章发展理论概述在讲发展理论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才可称为发展,发展理论研究些什么东西;学发展理论又有什么用。

抓住了这些,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本章将详细为您介绍这些内容。

一、发展的含义: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发展包括三个要素:1.发展是一个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变化;2.这种变化是连续的、稳定的;当你从明处走入暗处,视网膜上的光化学物质会发生变化,使视觉感受性大大提高,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暗适应。

反之,从暗处走入明处,又会发生过程相反的明适应。

这种内部变化是为了重建机体的正常平衡,其最终结果是回复到原先的状态。

这不能称为发展。

思考:具有可逆性的周期变化可称为发展吗?(否)所有内部变化都是发展吗?(否)3.发展最终导致结构性改变(如获得一个新结构或由一个旧结构演变为一个新结构)心理发展理论,简称"发展理论",是关于论述心理发展的全过程和探索心理发展机制的理论。

发展理论的任务:1.描述一个或几个心理领域的发展过程;2.描述几个心理领域的变化关系;3.解释发展的因素(动力)和机制。

提示:尽管教材阐述了发展理论肩负着三方面的任务,但由于人的心理发展的高度复杂性,迄今为止,各种发展理论都还没有也不可能达到包容心理本质的水平。

我们在学习发展理论时,不要忘记它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理论适应性,全面认识发展理论的思想体系、把握它的发展沿革,还要认识各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不要把发展理论看作是孤立的、绝对的、僵化的和万能的。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对发展理论产生误解和误用。

二、发展理论的作用人类的科学史已经证明,科学不是事实的单纯积累。

只有当事实被整理成一个概念体系时,才能变成有用的知识。

这个概念体系就是理论。

那你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理论吗?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有什么作用吗?1.组织信息我们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每天工作在第一线,与幼儿生活在一起,对学前儿童的行为特征、兴趣、游戏内容、生活规律都有丰富的经验。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习性学的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习性学的发展理论
习性学与心理学。引起发展心理家注目的习性学理论,来自英国的精神病学家鲍尔贝
(J.Bowlby),他在20世纪50年代关于依恋的研究使他从一位弗洛伊德的追随者变为一 位习性学家。后来,带有习性学倾向的发展心理学家用习性学研究方法扩展到婴儿其他行为方面的研 究,如面部表情、视觉偏好、同伴作用等。
习性学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创始人。
习性学的发展理论
第一,模式性。 第二,先天性。
第三,稳定性。
例如,对于一种鸟来说,所有的
遗传行为的特性
个体到了性成熟期,都会发出同 样的鸣叫声,尽管它们事先从未
听到过其他鸟的鸣叫声。所谓
“物种特有的”指的是这种行为
存在于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至
少存在于某一特定的亚群中。如
果在其他物种中也具有同样的行
习性学的发展理论
胚胎学的关键期,一个孕妇服用一种药物对胎儿有无破坏性后果,取决于胎儿
当时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也与时间关系密切。
婴幼儿早期的关键期:弗洛伊徳及许多早期发展心理学家都认为,早期经验对
于成人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说法与关键期是相互支持的。所有主张发 展阶段理论的学者,也都认为在某一个特定阶段中,儿童对某一种经验特别敏感。
支配规律: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当一个习性学家研究一个特定
行为时,他的真正目的是想了解这种行为如何促进这一物种对环境的适应, 如何使物种适于生存。这是发展心理学家难以解答的难题。
习性学的发展理论
生物因素对行为的控制不仅表现在进化过程中获得先天的遗传行为中,而且也表 现在某种类型的学习倾向中。
例如,习性学研究哪些行为可以改变,哪种学习最容易在哪一阶段发生,学习的 机制是什么,以及物种与物种之间学习的差异是什么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概念 就是关键期,我们将在下文中专题论述。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4、评析
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其独特性,只有经过长期的发展,才能达到成熟水平。皮亚杰的理论使我们相信儿童是积极的、有成效的探索者,儿童本人在自身发展中有重要地位。其贡献还在于不再满足于探索思维的发展,而是努力探索思维的机制,大大推动了心理学的理论建设。
(四)社会文化历史取向的发展理论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一、学习要求
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主要观点;学会应用有关理论分析儿童行为的特点和成因,确定有效教育内容和方法;学会分析学前敬爱噢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逐步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
二、学习重难点
(一)环境取向的发展理论
(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从一个角度面对世界可能更有效,所以出现了一只眼、一只手一条腿更占优势的结果。
(4)个体成熟的原则: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
(5)自我调节的原则:婴儿能自我调节吃、睡等的周期。这种现象还能加强成长天性的不平衡和波动,"进二步,退一步,然后再进二步"。这种进退的策略也表现在儿童的情感和性格特征的发展中。格塞尔称为"行为周期"。这种行为周期为父母和教师客观理解儿童行为的极端特征和采取争取正确的对待方法提出了要求。
2、教学发展观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为了正确解决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在确定发展过程与教学的可能性的实际关系时,应该确定两种水平:现有的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即最近发展区。这是个动态的概念。学前儿童的教学课程为自发-反应型教学。学前儿童的态度应该就是这样确定的:他做他要做的事情,但他要做的事情恰恰也是他的领导要他做的。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如何帮助儿童从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变成按教师的大纲学习,通过学前教育,实现学习的转变,发展儿童的心理。他提出了学习的最佳期限这一概念。建立在开始但尚未形成的心理机能基础上的教学,就是所谓的"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维果茨基十分重视心理的整体发展。

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二)儿童行为的变化
1.操作性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逐渐习得, 斯金纳把这个过程称为“塑造”。
2.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用于儿童新行 为的塑造,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的。 (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 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关于论述儿童心理发展 的整体过程和探讨发展机制的系统理论。
发展理论是多元的。
第一节 环境取向的发展理论
以行为主义为代表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行为
的基本成分是反应,而反应是由环境中的刺激引起 的。因此,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 (一)行为主义的思维 华生认为思维是全身肌肉的运动。 (二)行为主义的习惯 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三、育儿观念
1.格塞尔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对于他们自己的需要, 什么事在什么时候准备去做,而什么事在什么时候 不做是明确的,成人应根据儿童自身的规律去养育 他们,即不要强行将儿童嵌入成人预想的模式之中。
2.对父母提出的忠告 (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
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
2.自我中心是由思维缺乏可逆性造成的。
3.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 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 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皮亚杰称为去中心化。 但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讲,解除自我中心并 不是必然的、必胜的,在一些心理发展水平低下 的人身上,自我中心状态会纠缠终身。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扩展资料:一、皮亚杰理论概述在心理学上、特别是发展心理学上,由于各种不同的观点,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发展理论,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对此做了详细的论述。

他列举了五种重要的发展理论: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罗素的早期观点。

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卡尔·彪勒的早期观点。

3、只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学派。

4、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如联想心理学派。

5、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而皮亚杰则认为他和这五种发展理论不同,他自己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发展观,即他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二、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的要点上: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交叉。

4、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1. 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每个阶段,儿童会经历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和转变,从而实现认知的发展。

2. Erik 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Erikson的理论关注儿童的个体身份和社会身份的发展。

他认为,儿童在不同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和挑战。

成功地解决这些任务和挑战可以促进健康的心理社会发展,否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3. Lev Vygotsky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Vygotsky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和学习是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工具的使用来实现的。

他强调社会环境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语言和符号系统的使用。

4. John Bowlby的依恋理论:Bowlby的依恋理论认为,早期的亲子依恋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良好亲子依恋关系来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促进心理和情感的发展。

5. Lawrence 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他将道德发展分为前传统、传统和后传统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阶段。

儿童会随着经历道德困境和争议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更成熟的道德判断能力。

这些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解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社会文化等。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综合各种理论,并结合具体情境来理解和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第二版)》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

假概念是学龄前儿童最广泛、比一切其余形式都占 优势的、经常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复合思维的形式 。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
概念思维时期的第一阶段,十分接近假概 念。儿童以各成分之间最大限度的类同为 基础,将具体物品加以概括。
复合思维时期
儿童的思维便进入了第三阶段———概 念思维时期。形成真正概念的决定性作 用是词语,儿童借助于词语将抽象的特 征符号化。
社会文化历史的心理发展理论
与反射学派的斗争:另一个以别赫捷列夫(В.М.Бехтерев,1857—1927)
为首的反射学派,标榜自己是最彻底的唯物主义,1920—1926年间在苏联十分流行。这一 学派主张把意识、心理都归结为各种反射,即声带、喉头、舌、唇等生理反射,把情绪归结为脏腑 及肌肉的活动。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这不过是俄国式的经典行为主义,与华生的观点一脉相承。 其结果也是在尖锐的意识形态的斗争中遭到了批判。
和发展路线
定性的特殊意意义。
到了大约2岁左右,以前一 外部言语—自我中
直分开发展的思维和言语的 心言语—内部言语。
发展路线开始交叉、重合, 并且成为人所特有的全新的 行为形式的起点,思维和言 语就是这样遵循各自的发展
自我中心言语,除了单纯地表达 功能和类别功能外,除了单纯地 伴随儿童的积极活动外,很容易 成为真正的思维,也就是说,它
当时,在苏俄心理学界,以切尔班诺夫(Г.Ц.Челпанов,1863—1936)为代表的 唯心主义心理学势力影响很大。切尔班诺夫是冯特的学生,他完全继承了冯特的心身平行论的心理 学观点,在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内省法,把内省法看作是认识心理机能,特别是高级心理机能的唯 一手段。十月革命以后,他继续认为心理学是一种经验科学,不应该依赖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一 个发展的理论,其体系有三个支点,即逻辑学、相对论和辩证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 _ 学号:_ _ 成绩:_ _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发展方向的原则: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即由上到下,由中心到边缘,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发展。

2、可知度: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停滞(固结):在里必多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心理机能由于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在继续发展到下个阶段。

4、运算:内化的可逆的动作。

5、关键期: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a.班杜拉b.埃里克森c. 铁钦纳d.华生2、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c )a.节约原则b.经济原则c.快乐原则d.压抑原则3、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c )a.华生b.格塞尔c.斯金纳d.埃里克森4、霍妮认为当儿童的人际关系出现困扰后,就会出现什么?( d )a.神经症b.退缩c.社交恐惧感d.基本焦虑5、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a )a.现实原则b.经济原则c.节约原则d.幵放原则6、、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 b )a.冲突性b.周期性c.矛盾性d 方向性7、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a )a J 3个b.6个 c.5个 d.4个8、、班杜拉认为当一个人达到自设的标准时: ,他会对自己实行什么?( ca.自我封闭b.自我控制c.自我强化d.自我体验9、皮亚杰认为,在一些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的人身上,始终保持着什么状态:aa.自我中心b. 思维混乱c. 不守恒d. 迷信鬼神10 、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 b)a. 量变b.个别差异c.质变d. 相互作用11 、埃里克森把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称为什么?( c)a. 生命循环b.生物圈c.生命周期d. 生物链12 、霍妮理论中的“ 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怎样?( a)a. 保持距离b.不交往c.不理睬d. 不加入活动13 、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称为什么?( b)a. 适应b.运算c.平衡d. 认知结构14 、格塞尔把儿童机能一侧占优势的现象称为什么?( c)a. 单侧原则b.偏好原则c.不对称原则d. 主导性原则15 、斯金纳把人想要消退一个已习得行为的过程称为什么?( b)a. 退化b.矫正c.消亡d. 遗忘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 分)1、根据行为的发生,华生将人的行为分为哪两类?(B ,C )A、习惯行为B 、非习得行为C 、习得行为D 、非习惯行为E 、去习惯行为2、皮亚杰认为,平衡是哪两方面形成的适应状态?(A ,B )A、同化B、顺化C、主体D、客体E 、相互作用3、弗洛伊德的两本代表性着作是什么?(A ,E )A、《释梦》B、《精神分析新论》C、《同一性发展》D、《女性心理学》E、《精神分析引论》(,)4、维果茨基认为,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哪两个大纲之间的转变?( B ,D )A、先天的大纲B 、自己的大纲C 、后天的大纲D 、教师的大纲E 、社会的大纲5、安思沃斯认为,安里依恋儿童的母亲除了反应敏感性得分高外,还有哪两项得分也高?(BD )A、积极的情绪体验 B 、积极的情绪表达C、积极的情绪类型 D 、社会刺激E、身体接触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维果茨基提出高级心理机能有哪些特性?1)这些机能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二自觉引起的。

2 )就反应水平而言是概括的、抽象的,都有思维的参与。

3 )就其实现过程而言是间接的,必须经由符号或词作为中介的工具。

4 )就其起源而言,他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所制约。

5 )从个体发展来看,它们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2、依恋行为系统与其它行为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确定,可以再问问辅导老师)依恋行为系统和其它三种行为系统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是相互作用的,而且它们各自的直接目的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

警觉性探究可能激活依恋系统;当儿童依恋某个人或对某个人产生恐惧和警觉时,就不能激活交往行为系统或探究行为系统;依恋对象的情绪影响儿童的探究行为。

3、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有哪些原则?1 )小步子前进原则。

2 )主动参加原则。

3 )及时反馈原则。

(作简单解释)4、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哪些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了人格结构。

(作简单解释)5、试举两例说明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的现象。

(自己举例(如:儿童不能从别人的角度看事物))五、论述题(共2 5分)1、皮亚杰关于知识的本原来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对学前教育有什么启示?(12 分)1)每一个认知结构都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向内协调主体的侗族,通过反省抽象形成逻辑数理化经验;其二是向外组织外部世界,以产生认知的内容,即形成物理经验。

2)论述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2、请你运用所学的发展理论的有关观点,分析一、两个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不利于儿童发展的问题?(13分)这是幵放题,答题时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对理论的解释2)理论的实际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二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行为模式(A.Gesell ):使行为变成一个有组织的过程,是儿童外显的活动变成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活动方式。

2、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新行为。

3、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4、关键期: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更明显。

5、机能不对称原则:就人类而言,从一个角度面对世界可能更有效,因此在各种器官的机能一侧占优势。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 分)1 .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A )A 、突然转变B 、阶段连续C 、逐渐过渡D 、线性连续2.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D )A 、认识过程B、理解过程C、被动过程D 、主动过程3.华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B )A 、实用性的B、实验性的C、实例性的D 、实质性的4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D )A 、主观意识B 、客观的社会环境C 、主客体相互作用D 、社会学习5.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C )A 、递增B 、适量C 、越少D 、越多6.弗洛伊德认为就本质而言,防御机制是(C )A 、本能冲动B、行为系统C、精神动作 D 、里必多7 .斯金纳认为改变行为的关键是(B )A 、改变习惯B、改变强化C、改变刺激 D 、改变环境8、弗洛伊德认为,梦是(B )A 、性欲的表现B 、愿望的达成C 、本能的冲动D 、要求的反映9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是在于同化与顺化的:(D )A 、失调B 、对抗C 、解除D 、平衡10 、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是学习者在环境中的:(A )A 、定向过程B 、选择过程C 、观察过程D 、学习过程11 、班杜拉认为,人、环境是与哪一因素相互作用的?(C )A 、教育B 、交往C 、行为D 、个性12 、 弗 洛 里 德 认 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A )A 、现实原则B 、 经济原则C 、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13 、 习 性 学的依恋理论是谁创立的?( A ) A 、鲍尔毕 B 、劳伦兹 C 、安思沃斯 D 、达尔文 14 、 斯 金 纳 把 我 们 想 要 的 操 作 性 行 为 逐 渐 习 得 的 过 程 称 为 : ( C ) A 、强化 B 15 、 霍 妮 ( A )A 、保持距离 三、多项选择题 、习惯 C 、 理论中的塑造 D 、改造离众”指的 是患者总 是与 人:B 、不交往 每小题 2分,共 10 分)C 、不理睬、不参加活动1.下列哪两个概念属于同一学派? c ) a. 强化 b. 同化 c. 平衡化 2.弗洛依德的两本代表性的着作是什么? ) 释梦》 b. 《精神分析新论》 女性心理学》 e.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 d. 自我同一性e.e a. d. 3. b a. 埃森克 b. d. 班杜拉 e. 4.根据行为的发生, c ) a.习惯行为 b. d. 非习惯行为 e. 5.皮亚杰认为,知识的本原来自哪两个方面的相互活动? d ) a. 主观世界 b. d. 客体 e. 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共 35分) 1、观察学习有哪几种模式?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2、霍妮看来,环境中的哪些不利因素会使儿童产生不安全感和无助感? 环境中存在的下列因素使儿童产生焦虑:过于受支配,难以发挥主动性; 到重视和关心;缺乏真诚的爱;父母的冲突使儿童受到情感创伤;过早或过晚地承 c. 同一性发展》c. 弗洛依德 成熟a ,埃里克森 霍夫曼 华生将人的行为分为哪两类?非习得行为 c. 习得行为 去习惯行为主体 c. 意识 客观世界 ( 作简单解释 ) 担责任;在同伴中被孤立;环境中充满排斥,难以适应。

3、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制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得不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概括机能增强;机能间的组合性增强;心理活动个别化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具有哪有性质?阶段的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阶段的整合性、阶段的双重性、阶段的滞差。

(简单解释。

)5、根据鲍尔毕的研究,儿童依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无分化阶段。

第二阶段是低分化阶段。

第三阶段是依恋形成阶段。

第四阶段是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五、论述题(共25分)1、华生对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原则?在你的工作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12分)1)教育和训练的目标和标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教育不应该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计划,要因地制宜。

2 )反对体罚儿童。

3 )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

4 )重视家庭护理,身心教育。

结合实例说明阐述。

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在你的教学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13分)1)观察学习理论的解释。

2 )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模拟试卷三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个体成熟的原则一个体的成熟取决于成熟,而成熟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