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报模板:4751-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2023年中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2023年中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一、方案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逐渐受到重视。
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和打造优秀班集体形象。
本方案旨在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目标1.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培养阳光、积极、向上的学生精神风貌。
2.构建和谐、团结的班级氛围,促进同学之间的友爱和合作。
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
4.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具体措施1.制定班级特色文化口号每个班级都应制定自己的特色文化口号,通过班级会议、班训、班会等形式进行讨论,确定最具代表性和激励力的口号。
口号可以蕴含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提醒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
2.组织班级文化活动(1)主题活动:每个学期安排一到两次主题活动,如班级拓展训练、户外郊游、文化节等,通过集体参与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创意比赛:定期组织创意比赛,如班级才艺展示、班级文化墙设计、班级歌曲创作等。
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班级主题日:每个月安排班级主题日,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展示自己的特长或独特的爱好,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3.营造优良班风(1)班级文化墙:每个班级设立班级文化墙,同学们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优秀作品和班级荣誉等,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2)班级公约:制定班级公约,明确班级成员的行为规范和义务。
班级公约应经过班级成员的共同讨论和签署,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估和修改。
4.班级精神文化活动(1)班级心理辅导:每个学期安排班级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班级成员的心理健康。
(2)班级团队建设:定期组织班级团队建设活动,培养同学们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组织班级拓展训练、团队游戏等活动,让同学们在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倾听和合作。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篇一:《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实施方案凉州区新华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方案202年十一月新华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不同的“文化”去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它已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重要文化环境。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班级德育工作对课程改革的支撑略显滞后,班级德育工作的改进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
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级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教育从“人生”出发,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出发。
这对现阶段中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在班级中建设班级文化,既发挥其对班级成员的导向、陶冶等教育功能,又能使班级成员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里的系列集体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产生幸福感,最终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个人研究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个人研究报告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导者和设计者。
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班级文化内涵的理解,对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
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首先,班主任必须明确把班级培养成为怎样的班级,把学生培养成为怎样的学生?其次必须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及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了解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积极效应,从而自觉把班级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怎样建设班级文化?(一)确立新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真正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漂亮整洁的环境,热闹繁多的学生活动,最重要的还应当是在班风、班训等熏陶出来的人的素质的提高。
如何发挥这些隐性的教育力量,来促使学生的发展,帮助孩子走出误区,改变习惯,完善自己,铸造人格精神。
在确立班级文化的目标时,教师要注意两点:1、综合素质的人才等于人文修养加科学知识。
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意志、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引导。
2、把营造热爱学习的风气放在班级文化建设的首位。
(二)确立新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
1、班级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原则。
班级文化建设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科引领的学科文化建设。
它应该包括很多方面如制度文化建设、情感文化建设班级环境布置等。
2、班级文化建设的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以教师为主体,新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开放性原则,要积极听取家长、学生的建议,让家长、学生成为班级文化的共建者。
3、班级文化建设的人文性原则。
爱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让学生在一个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的沐浴下成长。
4、班级文化建设的互动性原则。
班级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师生不断的磨合中逐渐形成的。
5、班级文化建设的个性化教学原则。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既要把握好整体性方向,又要给学生的个性化留有余地。
(三)建设新班级精神文化的策略。
马卡连柯“前景教育”思想认为:要激励一个集体,首先必须形成大家共同拥有的希望和追求,正是这种追求和希望,能团结大家、激励大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究课题评审书
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究课题评审书
我们的课题是关于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究的研究。
在此,我们向各位评审委员会成员介绍我们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理念。
班级文化是班级组织的灵魂和核心,它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发展方向。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研究将围绕班级文化建设展开,旨在探究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法和策略。
我们的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了解班级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们将结合文献资料研究和专家咨询,探究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
我们研究的重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班级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和策略、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估和反馈等。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形成科学、有效、可操作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法和策略,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后,我们衷心感谢各位评审委员会成员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我们的研究进行评审。
我们将认真对待各位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我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力争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谢谢!
- 1 -。
班级文化建设申报
班级文化建设申报尊敬的评审委员会:大家好!我是XX班的班主任,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向各位评委们展示我班级的文化建设情况,并申请评审我们班级的文化建设项目。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班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首先,我们注重班级的组织管理和班风班纪的建设。
我们经常组织班级会议,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意识。
同时,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班规班纪,培养学生的自律和遵守纪律的意识。
我们通过班级纪律的执行和执行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班级的整体管理水平。
其次,我们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
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来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例如,我们组织了班级集体拓展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们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团结精神。
我们还举办了班级文化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第三,我们注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在每周的班级会议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和烦恼。
我们还邀请心理专家来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班级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最后,我们注重班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让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我们定期评选优秀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以激励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还建立了一套班级文化档案,记录了班级的发展历程和学生的成长轨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总结起来,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
通过组织管理、班级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努力,我们班级文化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希望各位评委能够认真审议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申报,为我们的努力给予认可和肯定。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
04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评 估与改进
班级文化建设评估的意义与原则
意义
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文化建设提供依 据。
原则
评估应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可靠。
班级文化建设评估的指标体系
指标一
班级文化认知度
指标二
班级文化参与度
案例三
某小学六年级班主任通过定期组织 班级团队建设活动,增进学生之间 的友谊与合作精神。
案例分析与启示
分析
以上案例均体现了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 设的重视,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 集体荣誉感、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
VS
启示
班级文化建设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班 主任应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 况,制定适合本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挖掘和提炼班级特色文化,通过特色活动 和课程等形式展现出来。
加强与外部的交流和合作,扩大班级文化 的影响力。
05
案例分析
优秀班级文化建设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小学三年级班主任通过组织 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培养
班级凝聚力和规则意识。
案例二
某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利用教室墙面 、走廊等空间展示学生作品和活动 照片,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班级归 属感。
通过研究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深入了解班级文化建设 的现状和问题,为改进教育提供参考。
研究结果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提供指导和支 持,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2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理 论基础
班级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共同创造形成的一种集体文化,它涵盖了班级环境、制度、人际关系、 舆论等方面的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
《班级文化建设研宄》课题研究报告孙玉珍工作五年,三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回顾这几年的班级管理历程,有进步也有不足,有喜悦也有烦恼。
在这三年中我始终坚持以制度管理班级、不断优化学习环境、改善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措施管理班级,不仅使班级卫生、纪律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在班级管理中也有很多烦恼,比如仍有个别同学班级意识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意识差,上课迟到、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班级任务等。
我曾试图去改变他们,但成效甚微,为此苦恼于寻找解决的办法。
当我看到班级文化建设研宄这个课题的时候,感觉很熟悉也很有必要尝试一下。
和其他同事交流一下,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有很多的意义。
比如可以规范学生行为、引领班级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等。
所以我们决定选择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这个课题,以期解决自己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确立基于学校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确立学校教育哲学,在学校教育哲学引领下确立班级文化建设走向。
通过一年半的研究,基木实现预期研究目标,摸索出基于学校阳光教育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班级意识不断增强,学校文化更加突出。
一、班级文化的重构研究什么是班级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被班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木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 [1]也有人把班级文化解释为“班级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班级形象、班级行为规范和意识等文化诸因素,他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基础。
”[2]综合所查资料,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建设过程中的一切文化要素。
括班级物质文化,如班级环境卫生、黑板报、班级绿化等;班级精神文化,如班歌、班风、班训、班旗等;班级活动文化,如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班级制度文化,如班级公约、班级值日牛.制度、操行评分细则等。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情况汇报材料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谨代表柔远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向各位做课题实施情况汇报。
首先,我就对本课题的认识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班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主要环境。
新课程就明确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
”无数教育教学事实证明,班级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刻,学生只有在文化浓郁的、团结上进的集体里,才能较快地养成社会所期望的道德品质。
1、理论价值: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构建育人平台,调动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究,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作指导,运用艺术性的语言,进行情感沟通指导,帮助学生个体成长,进而达到促进班级整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2、实践价值:通过进一步挖掘我校的传统文化;新建并改进具有育人寓意的设施和项目;加强校风、学风、师风、班风的建设;创建、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班级环境以及高品味的人文环境,形成“育人”合力,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主人翁精神,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各项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实践意义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基地。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文化氛围,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支点和抓手,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加重了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对学生意识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缘由及研究现状述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座谈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指出:新形势下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中心任务,重点抓好德育主渠道、德育教化和德育督导评估三方面工作,突出抓好德育环境的全面教化。
德育教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其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创新发展德育,提出了生活德育、生态德育、文化德育、协同德育等不同的模式,可以允许有各种不同的提法和大胆创新的探索,但是,一定要立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全面教化,立足于社会环境的教化力量整合。
《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立个性的学生。
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
什么样的班级就塑造什么样的学生,他们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经历,体验感悟,将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鲜明的痕迹。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培养出赋有创造性的特色学生,必须构建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无条件,无时不刻地进行班级文化熏陶。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早以成为一项迫切的重点工程,不容忽视。
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首先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对课程文化的一种颠覆和重新建构。
学校文化、班级文化事实上都是课程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个性化班级文化就是一种全新的文化。
因此,在新课改情境下,进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
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单个学生个体的成长,也最终促成学校的长期发展。
设计班级文化建设申报
设计班级文化建设申报一、指导思想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载体。
本学期,为了大力宣传和贯彻我校“学会做人、学有所成”的办学目标和“文明、礼让、惜时、守信”的校风,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逐步营造具有我校特点的校园文化精神和校园文化氛围,为同学们营造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我校决定开展“树优良学风,展班级风采”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二、领导小组组长:黄志辉副组长:刘月娣、成文玺成员:刘世杨、卢元康、曹月娇、李启纯、包良志三、内容(一)、班容班貌:1、存有张贴资料的专栏;2、黑板报(定期出版);3、自学园地、荣誉角等;4、卫生角(讲台的摆置、扫把和垃圾桶的摆放等);5、学生整体仪表、仪容;6、学生课桌;7、班级活动;8、宿舍的布置、宿舍的卫生(二)、规章制度:1、班规、值日表、课程表等资料;2、存有完善的班委(班长、副班长、自学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劳动委员、女生负责人等)和团支部(支部书记、非政府委员、宣传委员等)。
(三)、班级精神:1、班训、班风;2、班歌;3、班级的奋斗目标;4、学生的奋斗目标;5、学生的人生座右铭;6、宿舍的口号、舍员的目标。
我校就是一所具备百年历史的由中师学校改组为中学的学校,就是一座文化底蕴浓厚、书香荡漾的'校园。
为全面落实龙岩市中小学“校园书香工程”实施方案,建立书香校园,可观龙高文化内涵,全面提高师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特制订如下方案。
本方案分成两部分,即为读书工程体系构筑和书香校园建设方案与考核奖励方案。
一、体系构建体系构筑就是以青年教师为先导,逐步助推全体师生,提倡全员读书,底蕴文化,营造书香氛围,构成学校的文化特色。
通过全员读书活动交流,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文化底蕴和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龙高建设沦为一所文化气息和研究型氛围浓郁的书香校园,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迈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方案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我国,幼儿园教育被视为儿童成长的基石,而班级文化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班级文化建设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1)分析现有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为改进班级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探索适应新时代幼儿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质量。
(3)构建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2.研究内容(1)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新时代幼儿发展的需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
(3)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4)特色班级文化的构建与推广。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与分析。
(2)实证研究法: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发现问题,验证研究成果。
(3)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班级文化建设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为研究提供借鉴。
2.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收集与分析国内外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确定研究方向与内容。
(2)第二阶段:开展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3)第三阶段: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进行实践与推广。
四、预期成果与研究价值1.预期成果(1)形成一套系统的班级文化建设理论体系。
(2)提出有针对性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质量。
(3)构建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2.研究价值(1)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2)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3)丰富我国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推动幼儿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报告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基于我国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
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
基于此,我校力求通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我校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
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小学班级: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孩子们成长的沃土,实现梦想的乐园,是他们个性的发源地,也是孩子们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环境。
(二)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班级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一个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凝结起来的共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三)特色班级文化:所谓特色班级,具体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夺之不走、移之不像”的班级特性和优势。
其内涵主要体现在:1独特的指导思想;2独特的知识切入点;3独特的文化视角;4独特的文化载体;5独特的感染途径;6独特的感悟方式;7独特的情感体验;8独特的行动实践;9独特的管理手段;10独特的评价制度。
关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关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的界定与表述(一)班级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单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的组织。
(二)班级文化本课题重点班级文化是指以班级为空间环境,以社会和学校为背景,以班主任和学生为主体,在集体学习、生活和管理中所形成的、大家认可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行为规范和班级内部环境的整合。
它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手段,并以物质和精神为其外部表现形式,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发展。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是指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获得自由,共同去探讨、共同去创造,由此而形成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操作模式、具体实施办法等。
并在此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使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一)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关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关的理论中大概有这样几种理论: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建设就是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操作。
纵观国内外以及我们地区的班级文化方面的研究,很多缺乏具有鲜明的主题、区域的特点,且学生缺乏能动性,没有自己的特色。
因此,此次研究,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使班级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班级个性魅力和特色的班级文化。
国内外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们的研究理论成果,对本次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突破点:本课题提出的“班级文化建设”,旨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激发学生的兴趣,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积极开发创生的资源,寻找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营造健康,自由,和谐的班级生态。
创新班级管理的手段及方法,并且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提高小学教学的效益。
(二)目的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班级生态。
2、通过研究,建设特色班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个性潜能在和谐的班级生态中获得充分发展,进一步转变教师育人观,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一、前言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涉及到学校的育人目标、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等多个方面。
发展中小学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形象建设。
因此,本文将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教育质量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可以加强教育理念的引导和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才能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2. 提高学校竞争力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一个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生,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使学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认可和口碑。
3.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还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具有共同价值观和认同感的学生和教师更容易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热情洋溢、气氛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这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校内部形成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三、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在探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断改进和优化。
但总体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定位明确,理念先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是明确定位、确立理念。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信息素养、生存与发展素养等,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人才。
2. 打造活跃、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营造一个活跃、多元化的文化环境,让学生体验到校园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
班级文化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培养班级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共处的班级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班级文化建设的课题涉及以下方面:
1. 班级目标:明确班级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共同目标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班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明确班级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班级的行为规范,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班级环境。
3. 班级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班级活动,如文艺演出、社会实践、集体游戏等,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班级形象塑造:注重培养班级成员的良好品德和优秀素质,塑造班级的良好形象,使之成为学校和社会的楷模。
5. 老师的引领: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引领学生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6. 情感沟通:培养班级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
7. 班级评价与奖惩机制:建立合理的班级评价机制,及时表扬和奖励班级成员的优秀表现,同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形成正面激励和负面约束。
8. 班级团队建设:鼓励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合作、共同进步,通过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等方式,增强班级的团队凝聚力。
以上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课题,通过不断地开展相关活动和实践,可以逐渐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实践与策略研究
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实践与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课程文化策略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实践与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基于学校所面临的文化使命文化建设历来是学校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且富有全局性的工作。
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任务,从个人角度来看,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使人成为能提高生命质量和把握人生的人;从社会角度看,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青少年一代文化培根的导引,树立21世纪中国新一代的民族自尊、自信,使他们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平等对话者、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从时间维度看,是将个人、社会的文化关系,层层综合到具体的、历史的、关联的、交互的时空之中,旨在明晰指向发展与未来的今日学校的文化创建使命,形成当代新型学校的文化自觉。
在十二五期间,我校着重于学校“善”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对其中的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策略再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
2、从课程自身的角度来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运行模式。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博采善学”、“明理善思”这一课题,就是将课程自身视为一种文化,即课程文化。
使课程不再是单纯的社会文化的传承工具。
课程与文化不再是工具与实体的关系,而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将课程视为文化,是赋予课程一种文化主体地位,使其具有自律性的、内在性的、独特性的文化属性与品质。
3、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的文化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放任自流的产物,更不是社会化和社会教化、塑造的产物与结果。
从严格意义上讲,它是教育的结果。
学生是课程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必须满足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必须关注学生的完整人生、完整的心理世界。
以学生为本,这是学校课程的根本性使命。
4、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著名的文化教育学大师斯普朗格强烈反对“教育是知识获得过程”,强调“教育是文化过程”,教育要对文化创造有所作为。
小学教育课题申报书: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预期研究成果:专著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的提出在新课程文化视野下,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
”由些可见,班级文化以其特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对班集体、群体行为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
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班级文化建设是影响班集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代呼唤有个性的新人,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就是要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特长得到良好的、健康的、最优化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班集体是给学生创造机会、开发潜能的重要场所。
一方面,学生个体的独特个性拓展了班集体的外延,这一张张班集体“名片”深深烙上了班级的精神印记;另一方面,班集体的特色又因其不可动摇的精神内涵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体和班集体是相辅相成的。
从内涵和外延的辩证关系来看,班集体个性化创新研究的一个突破口就是班集体“特色创新”的研究。
可是我们很难在农村小学的班级中找到“个性文化”,除了当地教育部门对这项工作的忽视外,也由于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造成教师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学生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价值提升和素质锻炼,造成班级文化的“营养不良”。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活动经费的支出不足,大大缩减了教师的创新意愿和为此思索的空间和时间,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了纸上谈兵。
这是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二、课题的界定新时代:新与旧是相对的,时代是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的时期。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小班化优势下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小班化优势下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小班化班级文化策略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核心概念界定1.小班: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学生数的教学班。
班额学生数量,是一个动态变量,一般为25——35人。
2.小班化优势:随班级人数减少后,生均占有教育资源的增加而带来的一系列具有“小班”特征的教育模式:管理从外控走向激活;环境由物质化走向儿童化;课程开发从校本走向生本;教学从粗放走向精细等。
3.班级文化: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领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
它是开发学生潜能的软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1、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谈到: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第四章“义务教育”第八条中指出: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
我们认为,在小班化优势下研究班级文化建设,是让每个孩子在班级内部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理想、作风和行为准则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使得集体和个体得到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
武汉市教育局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出台了武教基[2011]35号文件,其精神为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试点;硚口区教育局拟定了10所试点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工作,我校成为试点校之一。
其目的均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促进区域小学教育优质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
3、有效德育研究的需要。
《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中第二点“主要任务”中,将班级建设育人项目作为“六大育人项目”之一,其中强调: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研究一、研究的目的近期班级内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事件,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有矛盾发生;部分学生搞小团体,不尊重任课老师。
影响了班级活动及教学活动的开展。
如何解决班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是作为班主任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
经过对班级近期典型事件的分析,决定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和团队精神,建成一个具有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班集体。
二、目标假设1、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管理有效模式,建成一个有凝聚力、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班级集体。
3、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在班集体中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会合作、会创造,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研究步骤与思路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收集分析近期典型事件,确定实施的设计方案,形成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1)、进行班级环境布置,班级命名,制订本班的各阶段奋斗目标、班徽、班级名言、班歌、班训、班级文学社等。
(2)、坚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学生,犹如春雨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之妙。
可以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抄些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同时还在黑板一角开辟“名言园地”,定期摘抄名言警句。
(3)、建立班级文化专栏,可以结合节日文化、集体活动,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如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诸如此类的活动作品展示,给学生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氛围。
(4)、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制度文化的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文明习惯、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娱乐活动方式、学习风气等,是班级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在新课程文化视野下,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
”由些可见,班级文化以其特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对班集体、群体行为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
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班级文化建设是影响班集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代呼唤有个性的新人,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就是要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特长得到良好的、健康的、最优化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班集体是给学生创造机会、开发潜能的重要场所。
一方面,学生个体的独特个性拓展了班集体的外延,这一张张班集体“名片”深深烙上了班级的精神印记;另一方面,班集体的特色又因其不可动摇的精神内涵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体和班集体是相辅相成的。
从内涵和外延的辩证关系来看,班集体个性化创新研究的一个突破口就是班集体“特色创新”的研究。
可是我们很难在农村小学的班级中找到“个性文化”,除了当地教育部门对这项工作的忽视外,也由于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造成教师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学生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价值提升和素质锻炼,造成班级文化的“营养不良”。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活动经费的支出不足,大大缩减了教师的创新意愿和为此思索的空间和时间,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了纸上谈兵。
这是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二、课题的界定新时代:新与旧是相对的,时代是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的时期。
简而言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起来的时代。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班级文化”就是班级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在班级发展和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淀、凝聚的,班级成员普遍认同的一整套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思想模式、情感态度、审美情操、行为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共同心理趋向及其物化表现形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早已出现。
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及如何形成班级合身的规范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问题》中写道:“学校作为拥有高度教养和文化的基地,缺乏集体的多样的精神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个性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也是不可思议的”。
可见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港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比较注重这个问题的研究,更多从班级经营之处着手。
如台湾吴清山著的《班级经营》一书,提出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问题。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班主任要“努力营造互助友爱、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形成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班级和团(队)文化”。
班级文化应该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全体同学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一切言行。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优化班级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的育人作用,促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成长成才,同时可以探索发现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最大限度减少班主任的无效劳动,造就新时期优秀的教师队伍。
我们提出:“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四、选题意义《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学生从小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是千篇一律,千“班”一面,给学生严重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因此培育有特色的班级精神,构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五、研究价值1.理论价值:①通过优化班级环境,提高班级物质文化,实现在环境中熏陶人、培养人。
②通过开展特色活动,提升班级精神文化,在活动中形成凝聚力、向心力。
③通过尝试自主管理,提升班级制度文化,营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
④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创建特色班级,翻开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2.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班级文化建设的导向性、驱动性、规范性、渗透性、凝聚性和激励性。
六、课题理论依据1.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
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因此,建设一块文化阵地,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
2.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因而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选用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展。
我们要加强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构建、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内及班级人文环境与自然物质环境,挖掘蕴涵在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德育影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中有重要地位。
班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成功的关键,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美学理论依据:创造一个优美的班级环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并以此自觉的维护美、创造美。
从而在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道德美。
七、研究目标1.学生个体: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唤醒并激活学生的潜能与本性,从而培育学生自觉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班级方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集体,形成有独特性和优异性的班级文化。
3.年段之间:通过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交汇、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年段文化。
4.学校方面:通过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形成德育特色,推进学校自觉文化生成,促进学校文化底蕴的积淀。
八、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研究的主要内容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班级名称、口号、标志的确定;教室的图书角、黑板报、班级活动展示栏等布置和使用,在这些感性认识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由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班级成员精细分工,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形成民主的、有效的、便于实施的特色制度文化。
3.班级思想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增长见识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教育。
4.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探索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研究的重点:1.创设充满激励的班级环境。
2.构建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
3.开展富有意义的班级活动。
研究的难点:如何提高班主任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避免千班一色,形式走过场。
研究的创新点:1.研究观念的创新性。
2.注重心理学与德育的关系。
3.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为学校积累高品位的资源库,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储备后劲,追求学校的持续成功。
九、研究思路从相关理论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新的课程的理念以及新时代对德育工作的要求,改进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紧扣“班级文化”这个关键词,通过学术引领,以精准的目标设计、专家的论证指导来制定研究方案,通过行政推进,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务实的工作作风来落实研究计划。
十、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摸索个性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的实施策略,并恰当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调查学习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统计、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3.行动研究法:强调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4.个案研究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师生典型个案追踪与分析,观察记录在课题研究实验中师生的发展和成长情况。
5.经验研究法:通过对“个性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总结,探求建立适合本班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塑造班级精神、创造具有普遍满足感的文化氛围、创造合理的个性班级文化生态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
十一、技术路线1.开题(研究前期工作)制定研究方案、查阅资料,找有关的专家进行论证课题研究内容、修订研究方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专题研究计划。
2.研究中期工作集中课题组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力量,充分运用云平台、录播室、网络等优质人力与物力资源,扎实开展案例研究、课例研究,搜索、整理、归纳研究(实践)中所获的资料,积累过程性资料,形成阶段研究成果。
3.研究中后期工作撰写相关论文、课题、结题报告阶段性成果,提交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鉴定工作。
十二、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8年6月—2018年9月)1.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向省思想政治教育处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2.选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根据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的具体情况选好子课题,并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3.收集本课题相关的资料,组织好实验教师的动员、培训工作。
4.拟定各子课题研究计划,做好总课题的开题工作。
(二)实验阶段(2018年9月—2019年12月)1.每个实验教师可根据各子课题的研究计划作好相关的工作:①布置教室。
②设计班级标志。
③健全班级制度。
④营造良好氛围。
2.做好好过程性的指导、评价和反馈。
3.做好阶段性的研讨工作。
(阶段研讨会,经验交流、问题探讨、现场观摩、典型表彰)4.班级文化进行区级展示,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有关专家的中期评估。
(三)总结阶段(2019年12月—2020年6月)1.收集、整理各子课题的过程性研究资料,拟写好子课题结题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