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历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7-23
20
四是卫生总费用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
200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比重高达60%, 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分别仅占16%和24%。 2010年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下降到35.5%,政府预算和社会 卫生支出的比重分别提高到28.6%和35.9%。这一重大结构性 变化说明我国卫生筹资结构趋向合理,居民负担相对减轻,公 平性显著改善。 此外,近年来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业务量接近饱和的情 况下,努力挖掘内部潜力,开展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这既是 医务人员对医改的奉献,也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提高了服务 对象的满意度。据调查,2011年与2008年比,城市住院病人 不满意率下降7个百分点,农村下降13个百分点。
迁改革的争议,是两派观点的又一次交锋,最后以搁置告终。
2014-7-23
12
本阶段其实是各种趋势交叉最多的一个时期,随 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在发挥了很大作用的 同时也显露出了一些弊端,尤其是非典暴发以后, 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的争论也逐渐深入,这为下 一个阶段的到来埋下了伏笔。三改并举(医疗保 险、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也在这 一阶段确立并开始大规模实施。医院产权改革是 本阶段最为明晰的脉络。从中央文件的印发到地 方政府的尝试,改革的领域和层次在不断提高的 同时,操作的方法和手段也日益纯熟。
2014-7-23 21
第七阶段:2012年至今
切实抓好五项改革重点
一是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十二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要由扩大范围转向提 升质量。各地医疗卫生部门要适应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发 展的要求,主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控制成本,主动加强 部门间沟通、配合、协作,使已经初步构建起来、覆盖城乡 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实现持续稳 定发展。要把新农合制度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着力提 高参合农民实际受益水平,着力推动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着力改善新农合管理和服务,让群众更方便地享受保障制度。
2014-7-23
17
改革结果: 三年医改取得重大进展
2012年1月5日,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做 了题为《突出重点 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任务》的工作报告。
一是人民群众通过医改得到更多实惠。
三年来,“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设施落 后、服务能力薄弱的状况显著改变,城市大医院“三长一短”(排队挂号、交费和拿 药的时间长,但医生问诊和检查时间较短)问题逐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有了较 大改善。 三年来,城乡居民开始享受到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看病贵”问 题有所缓解。参合农民自付医药费用比例从2008年的73.4%下降到2011年的49.5%, 看病就医经济负担大大减轻。 三年来,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据对十省(区)考核,群 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三年来,国民健康指标继续改善。 2008—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从34.2/10万下降到2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14.9‰ 下降到12.1‰。 随着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我国居民健康指标已进入较快改善时期,这是老百姓 得到的最大实惠。
2014-7-23 9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00年,我 国的卫生事业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 下仍然在高速发展。据卫生部卫生经 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介绍,1980年, 我国卫生机构的数量是18万家,到 2000年时已经达到32万家。
2014-7-23
10
第四阶段:2000~2004年
• 2000年 产权改革的号角:改革指导意见确 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在江苏的 宿迁掀开了一个在以后被冠以完全“市场 化”的医院改制:卖医院
2014-7-23 13
第五阶段:2005~2008年
2005年:医改风云突变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称“市场化非医改方向” 2005年1月,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吴仪做出批示:解决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 出了要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随着这一问 题的逐渐凸现,卫生部开始尝试制定《关于深化城市医疗 体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其中关注较多的是2005年的 “3月28日稿”和“7月13日稿”,虽然这两稿都没有对外 公布,只是在内部征求意见,但是参与意见征求的专家普 遍认为,后者明确规定了卫生事业的性质,即更加强调公 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
11
2014-7-23
2003年SARS事件又是对卫生体系的一次 严峻的考验,这一事件直接暴露出了公共 卫生领域的问题,促使人们反思现行卫生 政策,客观上影响和推动了卫生体制的改 革。
2003年,SARS疫情在全国蔓延,中国开始反思公共卫生体系
“政府主导派” 与“市场派”的意见不相上下。对于宿
的漏洞,进而开始检讨整个卫生事业。
这一举动的源头来自于当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数易其稿的 《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五年下来,除 两家公立医院,宿迁其他133家公立医院均被拍卖,宿迁政 府自我评介“医疗事业基本实现政府资本完全退出”。而这 一切的主要根源是财政投入出现不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丁宁宁分析:“卫生费用主要来自地方 财政,地方财政卸包袱的冲动,是医改市场化方向的重要动 力之一。”
2014-7-23
19
三是卫生事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发生较明显变化,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 预防、重高端轻基本、重西医轻中医的问题正在扭转,基层卫生人 才队伍的数量、学历、知识结构也出现向好趋势。2011年乡镇卫生 院人员数达到120万人,比2005年增长18.7%,其中大专以上学历 人员比重从23%提高到40%。过去5年,中医师占医师队伍的比重 从10.3%提高到12.2%。人民群众卫生服务利用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2011年比2005年诊疗人次增加11.9亿, 增长了45.7%;出院人数增加了2022万,增长1.2倍。城乡和地区 间卫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调查显示,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享有医 疗保障的比例分别为55%和21%,城镇显著高于农村,2011年这个 比例分别增至89%和97%,农村反超城镇。城乡居民孕产妇死亡率 城乡之比由2005年的1:2.15缩小为2010年的1:1.01。农村住院 分娩率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异由2003年的34个百分点下降到 2010年的2个百分点。
第一阶段:1978至1984年 第二阶段:1985至1991年 第三阶段:1992至1999年 第四阶段:2000至2004年 第五阶段:2005至2008年 第六阶段:2009至2011年 第七阶段:2012年至今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我国医药卫生体 制的改革从初期的酝酿,到改革思路的确 定和调整,和众多领域的改革一样,经历 了艰辛的探索过程。 对于医改的时间界定,一般从1985年改 革算起。但追本溯源,中国医改的时间还 要早些,大概始于30年前时任卫生部部长 钱信忠的一句话: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 卫生事业”。
2014-7-23 6
第二阶段:1985~1991年
• 1985年是医改元年
• 在这一年我国正式启动医改,核心思想是放权让利,扩大 医院自主权。 • 标志:一、1985年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局厅长会 议,贯彻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 制改革的决定》精神,部署全面开展城市卫 生改革工作; 二、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 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 “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 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 作搞好”。
2014-7-23
22
二是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深化基层深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改革, 建立有保障、有效率、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模 式。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使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尽快进入保公益、转机制、重服务、增效率、可持 续的健康发 展轨道;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 力。继续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以城乡基层 为重点,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全科医生 队伍建设,建立特岗医师制度。整合服务资源,推进乡村 一体化管理。各地要千方百计巩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 伍,明确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作为农村公共服务机构和人 员的定位,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
第三阶段:1992~2000年
• 1992年向“医疗市场化”进军 • 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 医疗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卫生部贯 彻文件提出的“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 己”的精神,卫生部门工作会议中要求 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 面取得新成绩。 • 优点:刺激了医院创收;弥补收入不足。 • 缺点:影响了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发挥; 酿成“看病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 的后患。
2014-7-23 7
• 阶段特点: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关注管理 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政府的主导 思想在于“给政策不给钱”。政府直接投 入逐步减少,市场化逐步进入到医疗机构。 本阶段的改革更多是模仿了其他领域的改 革,对卫生事业发展自身特性了解和认识 不足,此时改革处在初级阶段。
医改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1.由于实行“放权让利”的财政包 干制,政府财政收支占GDP比重急剧下降,公共卫生支出占 GDP的比重也一路下滑,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2. 基层、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防疫网加速破败,严重影响到广大 农民的健康保障;3.由于过分强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疗 机构开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卫生医疗部门的行业作风开始 变坏,名医生走穴、药方里开出电饭煲等一系列医疗乱象随即 出现 , 2014-7-23 8
2014-7-2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8
二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已达95%以上。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用不到 十年时间取得如此成就,被国际社会誉为创造了世界奇迹。基本药物制度取得阶 段性进展。重新构建调整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与二三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功能互补、上下联动,中西医机构并举并重, 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合作并存、协调发展的服务格局,成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组成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使我国长期坚持的“预 防为主”方针有了制度安排,这是医改的一个突出亮点。 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并成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将长久地造福国民健康,也为医改这一世界性 难题探索了中国式解决办法。
2014-7-23
15
• 2007年至2008 医改进入冲刺:2007年,陈 竺表示,“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 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2008年10月14日,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 意见稿)》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
2014-7-23
16
第六阶段:2009~2011
•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 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1978~1984年
• 本阶段的改革主要针对十年浩劫对卫生系统的严 重损害进行调整、建设,是恢复与改革之间的过 渡时期 • 1979年:医疗改革“初露端倪” • 1979年元旦,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 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 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 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 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中国 医 疗改 革历 程
小组成员:尤旭 林可可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 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被披露,其中明确指出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 功的”。此报告被广泛解读为失败由市场化改 革所致,激起强烈社会情绪,“看病难、看病 贵”从此成为社会焦点议题。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014-7-23 14
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完整提出中国特色卫生 医疗体制的制度框架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 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 供应保障体系四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在 新时期对卫生医疗体系构成的全面概括。 本阶段主要是从反思争论中不断地总结经 验和教训的同时让医改又上了新的台阶, 尤其是2006年医改协调小组成立以后,各 方积极分析准备,医改的具体方案也在一 次次协调和调研中得到了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