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人教版
一、第一单元:认识生活中的物体
1.1 观察周围的物体
1.2 比较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材质等特征
1.3 分辨物体的用途、功能
1.4 探究物体的来源、生产过程
二、第二单元:人与物的关系
2.1 了解人类的基本需求
2.2 谈论物质对人类的影响
2.3 探究物品的用途和产生的背景
2.4 表述对物质的正确使用态度
三、第三单元:认识天体
3.1 探究日、月、星的形态、运行轨迹
3.2 认识日出、日落、月相的变化规律
3.3 谈论日出、日落、月相的变化过程
3.4 了解星座及其传说
四、第四单元:认知身体
4.1 认识人类五官的作用
4.2 探究人类肢体的运动方式
4.3 了解人类的感官、神经、内分泌系统
4.4 认知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五、第五单元:认知植物和动物
5.1 探究常见植物的种类和特点
5.2 认识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5.3 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
5.4 探究动物的运动方式和特点
以上就是一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人教版的内容列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形象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发现科学的奥秘。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 认识周围的物体和材料2. 探究物体的形状和空间第二章:植物的世界1.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变化2. 探究植物的生存环境第三章:人体的奥秘1. 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2. 探究人体生理功能第四章:地球与天气1. 认识地球的基本面貌2. 探究天气的变化规律第五章:科学探究方法1.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结合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实验操作。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操作、探究报告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学习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七章:简单的机械1. 认识简单的机械装置2. 探究机械原理及其应用第八章:声音与音乐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探索音乐与科学的联系第九章:能源与环保1. 认识常见的能源类型2. 探究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第十章:科学实验技能1. 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2. 实践实验操作,培养实验素养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掌握简单的机械原理,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能源类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完美版第一章:地球和天空1.1 地球的形状学习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是圆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1.2 地球的运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地球自转产生昼夜变化,公转产生季节变化。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现象。

第二章:水2.1 水的性质学习水的性质,理解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水的性质。

2.2 水的循环学习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从地面蒸发,形成云,降落到地面。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到水的循环过程。

第三章:天气和季节3.1 天气的变化学习天气的变化,理解天气是无常的,可以突然变化。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天气的变化。

3.2 季节的变化学习季节的变化,理解季节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季节的变化。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和变化4.1 植物的生长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从种子发芽,逐渐长大。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4.2 植物的变化学习植物的变化,理解植物会开花、结果,凋落。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观察到植物的变化过程。

第五章:动物和环境5.1 动物的生活环境学习动物的生活环境,理解动物根据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生活的地点。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生活环境。

5.2 动物的特征学习动物的特征,理解动物有四肢、身体覆盖有毛发,需要食物和休息。

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特征。

第六章:声音和音乐6.1 声音的产生学习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产生。

6.2 音乐的基本元素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节奏和旋律。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基本元素。

第七章:光和颜色7.1 光的传播学习光的传播,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

7.2 颜色的形成学习颜色的形成,理解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小学科学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小学科学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

小学科学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案(全册)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索等科学思维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科学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作为一本优秀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

本教案将根据该教材的内容,分为不同的章节,为同学们提供详细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实践,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

1. 单元一:树木与植物a. 学习目标:了解树木和植物的特点b. 学习内容:形容树木和植物的特点,认识不同的树木和植物c. 学习活动:观察身边的树木和植物,并进行记录和形容d. 拓展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的树木和植物,并编写观察报告2. 单元二:昆虫a. 学习目标:了解昆虫的特点b. 学习内容: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c. 学习活动:利用图片、实物等展示常见的昆虫,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d. 拓展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公园进行昆虫捕捉和观察,学生可以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捕捉到的昆虫3. 单元三:身体a. 学习目标:认识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功能b. 学习内容:学习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功能,并了解如何保持身体健康c. 学习活动:通过游戏和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功能d. 拓展活动:组织体育活动,如晨练、游戏、健身操等,让学生实践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4. 单元四:水和空气a. 学习目标:认识水和空气的特点b. 学习内容:了解水和空气的形态、性质和重要性c. 学习活动: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展示水和空气的性质和变化过程d. 拓展活动:组织小组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和操作一些与水和空气有关的实验5. 单元五:季节变化a. 学习目标:认识季节变化的特点b. 学习内容: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认识季节的周期性c. 学习活动: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和自然景观d. 拓展活动:安排户外活动,在不同季节进行实地观察和体验,了解季节变化的特点通过以上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理解科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天气的变化
教学目标:
-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 分辨晴天、阴天、多云、下雨、下雪等不同天气的特征;
- 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通过观察实际天气情况,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的能力,分辨不同天气的特征。

3. 讨论天气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问答、展示图片等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兴趣,激发
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2. 概念讲解:给学生介绍晴天、阴天、多云、下雨、下雪等不
同的天气现象,并让学生观察实际天气情况,认识不同天气的特征。

3. 情境设置:讨论不同天气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4. 拓展延伸:通过玩游戏、制作天气图表等活动,巩固学生对天气的理解。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并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了学生观察天气的能力和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

>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如动植物的特点、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2)运用图片、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动物园里的动物2.植物园里的植物3.天气的变化4.光与影5.水的奥秘6.空气的力量7.声音的传播8.电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

(2)让学生掌握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动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变化,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探究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动植物的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记录数据,分析原因。

3.课堂讲解(1)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讲解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2)开展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5.总结评价(1)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科学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标题:小学科学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在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中,科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老师们提供一套小学科学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的全套教案,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I. 中心课题:植物生长与变化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征。

2. 能够观察、比较和描述不同类型的植物。

3. 能够了解植物对光线、水和土壤的需求。

重点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

2. 观察不同类型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需求。

3. 探索植物对光线、水和土壤的需求。

II. 课堂教学设计1. 第一课: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表达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a.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出植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b. 观察活动:分组观察一盆盆栽植物,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c. 讨论与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特征。

d.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并了解阳光、水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第二课:观察不同类型的植物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比较和描述不同类型的植物。

2. 能够通过观察来了解植物的特点和需求。

教学步骤:a.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今天要观察的是不同类型的植物。

b.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植物,并记录植物的特点和需求。

c. 分享与总结: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并与他人进行比较和讨论。

d.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并了解植物的适应性与生长环境的关系。

3. 第三课:植物对光线的需求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植物对光线的需求。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验证植物对光线的需求。

a.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出植物对光线的需求,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b.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空气单元教学目标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海绵、毛巾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1找空气教学过程一、猜谜1、让学生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2、引出课题:空气在哪里?是什么样呢?2、找空气1、要研究空气.先要找到空气.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XXX汇报2、组织学生收集氛围.XXX到小组想去的地方用保鲜袋收集空气.通过在不同的地方找空气.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周围有空气.三、观察空气1、提出问题:空气找到了.小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法.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它?2、分组观察.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用眼、耳、舌头等感官非常自然轻松地来了解空气的特点.1 / 13XXX没有味道.没有气味.小结:氛围没有颜色、透明的、3、感触感染氛围的活动性:观察氛围并报告观察结果.学生活动.先将气球吹涨.再对着自己的手或脸放气.你有什么感觉?说出自己的感触感染.4、归纳: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能够流动的一种气体.四、到处有空气1、空气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空气的存在呢?个别回答并演示方法.开拓学生思维.例如你如何证实这个气球里有氛围呢?观察实验现象.2、演示实验:将气球放进水中.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个别回答4、出示实验材料.你猜它们里面有氛围吗?如何证实?学生填写猜测.引导学生研究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放手让学生探究.物体里有无氛围.4、小组讨论并回答.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判断结果.汇报实验结果.有不同结果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惯.可以重做一次.五、小结今天你研究了什么?2、回家之后.将今天的海绵或别的物体里面有空气的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回答让学生对所学东西做个回顾.使学生将科学带回生活中.也引起家长对科学的注意和重视.3纸风车教学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装可以滚动的风车.2、知道风是流动的空气.它可以推动物体.2 / 1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教学难点:感知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教学材料筹办:剪刀、折纸、大头针、铅笔(带橡皮擦)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出谜面2、谈话:你知道风的什么知识?3、提出问题: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二、风的形成1、出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提出问题:气球里有什么?学生回答2、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学生将气球嘴对动手或脸举行慢慢放气.注意手或脸的感触感染.通过触觉亲身感触感染风的形成.3、你有什么感触感染.你以为风是如何是形成的?学生交流实验小结:氛围活动形成风感触感染并讨论风形成的.三、做风车1、出示一个风车:你能使它转动起来吗?学生个别上来发散学生思维小结:风可以使风车滚动.2、想不想做一个风车?会不会做?学生学会做风车.并演示方法.XXX老师提醒要注意的地方:用剪刀、大头针的安全;剪的位置;学生说做风车的方法.3、发大头针.做风车.巡视.个别指导.4、组织学生玩风车四、各种各样的风车1、出示各种各样的风车图片3 / 13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在玩中调试风.体会风有力量.2、提出问题:这些风车有什么用途?学生回答3、你知道我们人类利用风的例子吗?学生讨论交流五、巩固与拓展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主回让学生学会提问.2、关于风.你还有什么问题想知道的?学生思考.回答第二单元马尾长.兔尾短.松鼠尾巴像把伞.蜂采蜜.羊吃草.动物特征仔细找.4常见的动物教学目的: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3、促进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教学重点:辨认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教学难点:会依据特定标准对分歧动物举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举行科学研讨.先要选择并确定研讨的题目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出示动物图片.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今天就带大家走进动物的王国.2、你们认识哪些动物呢?3、我们又认识哪些常见的动物呢?4、导入新课.板书题目.二、教学新课活动一:认识常见的动物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强调"常见".2、学生汇报.3、你想知道把你知道常见的动物的哪些知识呢?(小组讨论报告)4 / 13三、回顾总结: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研究.你们学到了什么?活动二:猜动物.1、想想.如何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3、老师描述学生集体猜.再由一个人猜.最后小组说其别人猜.看看那个小组猜得对猜的多.4、拓展延伸它们有哪些不同?(出示课后图片.学生交流)5动物的反应教学方针1.知识目标(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殖的意义.(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本性行为和后本性行为及其特点.(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讨动物行为的意义.2.能力方针(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研究.培养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2)通过“探究金鱼的寻食行为”探究活动.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材料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2.探究金鱼的觅食行为.难点:探究金鱼的觅食行为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几种方法在一节课中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一.自主研究——初识动物的行为.1.要求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预课本.2.提出问题:(1)什么是动物的反应?(2)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你知道动物的反应有哪些类型?带着问题自主研究课本:动物的反应这一节.并思考.二.预反馈.研究动物的行为.区分动物行为的类型.1.倾听同学们对预题的解答.2.通过图片和视频补充、强调、介绍动物的行为和类型.3.表格总结动物行为的类型.举例.感化.学生:1.交流预成果.回答上述两个问题.2.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动物的行为.区分动物行为的类型.三、探究金鱼的寻食行为1.提问: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2.根据实验步骤:提出问题.3.要求学生做出假设.把全班分为四人一小组.举行讨论.合作实验.4、交流展示——金鱼的寻食行为.学会分析、思考、评价.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恰当的描述.拓展活动5 / 13要下雨了.观察动物有什么反应.(出示课后图片.学生交流)6动物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2.通过对运动系统构成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3.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二、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三、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4、教具筹办搜集一些各种动作运动的画片.五、教学过程1、[观看录像、直接导课]教师首先播放有关猎豹、狮子等捕食斑马、羚羊、仙鹤起舞、鸟儿高飞、鱼翔浅底、运动员的竞技表演等内容的录相材料.最后将画面指向运动员凸起的肌肉和猎豹奔跑时强劲缩短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师出示人体运动模子或直接用自身作标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示屈肘的动作.让学生注意观看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办理问题的能力.2、教师:……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胳膊上的肌肉鼓起来了.学生:发生了一种动作.3、教师:是的.但这种动作是怎么发生的呢?再请大家来看看这个模型(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我现在用手牵引着它的手骨.结果.大家看.它怎么了.学生:胳膊绕着肩关节(或肘关节)发生了运动.教师:很好.大家答得完全正确.那么.我要不牵引它呢?能动吗?6 / 13教师的这几个设问答案是很明显的.但答案本身不是设问的目的.设问的目的是要引出“运动的结构”.最终使学生认识: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是由关节、骨和骨骼肌组成的.其中.关节是运动的支点;骨是运动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为了强化这一认识.教师可用劳动工地上的大吊车、挖掘机等画片或影像资料.与人的运动的画片或影像资料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学生充分理解:关节是运动中的支点、骨是运动中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中的动力.最后.让学生结合讲义的讨论问题举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和以上知识让学生用自备的硬纸板、松紧带、图钉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简易模子.从而巩固了以上所学知识.也使学生在认识运动的结构的根蒂根基上.尝试模拟制作实验的操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办理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善于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理论活动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发散、创新的思维能力.[模子展示.体态语言.引申新课内容]首先.教师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装在实验仪器上.让学生注意观察针刺激肌肉时.指针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停止刺激.指针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理出: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因为骨骼肌具有一个收缩的特性.然后.结合学生观察自备猪、羊的关节(带些肌肉能示关节组成).进一步理解关节的组成并观察骨骼肌的组成.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连在不同的骨上.从而认识:当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就牵引着附着的骨发生运动.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动作.这样做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织好课堂纪律4、[亲身体验.发生联想.提高认识]接着上面的活动.教师接着让学生做一个屈肘动作.维持一段时间.学生会给出一个结果:老师.我胳膊上的肌肉酸胀;支撑不住了;累了.此时教师恰好抓住酸、累这一感觉引出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的联系.进而引出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如下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噢!你累了.怎么就知道困了、累了?学生:我感觉到的.7 / 13教师:哦.是感觉到的.那你知道感觉由哪个系统完成?假如我们今天一上午都是体育课.那你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可能会答出:饿了、出汗、脸红、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疲劳等等.教师应及时抓住各系统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教师:饿了.你要干什么?学生:吃饭.教师:与哪个系统有关?这个系统出现什么生理变化?学生:消化系统.这个系统将会……如此.引导学生联系各大系统.让学生能够阐明各类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除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配合.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并使学生确立全面综合.辩证统一看待事物的人生态度.5、[观看录像.小结训练.结束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正在猎食的狮、豹等动物的奔跑画面、正在亡命逃奔的斑马、瞪羚的画面和其他动物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过程的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并总结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时内容.突出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六、探究技能1、通过动物运动会.理解排序.2、想想.它们在做什么.7小动物找妈妈一、教学目标:1、体验动物离开妈妈后难过的心情.2、喜欢小动物.愿意保护小动物.二、教学重点:理解小鸡和妈妈故事情节内容.萌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三、教学筹办:搜集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的图四、教学过程:1、教师讲述故事《小鸟和妈妈》.引出讨论的话题.①老师有感情地讲述《小鸟和妈妈》的故事.8 / 13②老师:小鸟为什么不吃不喝.总是低着头?③老师:妈妈为什么在大树上不飞走?小鸟为什么看着妈妈哭?引导幼儿体验小鸟和妈妈不能相聚的悲伤.教师:小心把小鸟放出来后.小鸟和妈妈怎么样了?引导幼儿体验小鸟和妈妈相聚后的快乐的心情.2、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①老师:你离开过妈妈吗?找不到妈妈时.你心里有什么感觉?②老师:妈妈找不到你.妈妈会怎样?(3)幼儿看图片.举“心情卡”感触感染图片中人物的心情.小结:小朋友离开妈妈会特别伤心.妈妈丢了孩子也非常难过.小鸟也像小朋友一样和妈妈在一起最快乐.所以.小朋友应该爱护小动物.不要让它们和妈妈分开.五、拓展活动动物妈妈和它们的孩子.1、老师将剪好的一些小动物和它们妈妈的图片分别贴黑板上.让学生找.2、帮助小动物找妈妈.引导幼儿将动物宝宝贴在和妈妈比较近一些的地方.第三单元和植物握个手XXX.XXX.春天一来百花开.页有形.茎多态.要把植物辨明白.8我们周围的植物教学目标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2、外能知形说道等出植内XXX 物容. 围的常特见征见植包植物括物的XXX.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会名色字、.气味、依据分歧标准对分歧动物举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3、教学准备: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教学过程:一、认识周围的植物1.任务的安置阶段不克不及简单的理解为教师直接说出活动名称.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情境设计下明白活动是要干什么、怎么干.只有准备充分了.接下来的活动才有意义.“树皮很粗糙”、“桂花真香啊”、“辣椒的果实有红的、青的”说明要9 / 13观察植物的哪些特征.其中“粗糙”是手的感觉、眼睛获得的信息;“香”是鼻子感觉到的信息;“红青”等颜色信息则是眼睛获得.手、眼、鼻都是感觉器官.这里是教学生研究用感觉器官认识物体.教师操作时不需要拘泥于教材给予的是哪一种植物.反倒要主动把本地的常见植物结合到教学中.如:没有桂花.可用其他有气的植物.2.活动是以实验组为单位举行还是自由组合.教师要有规定.建议以实验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有利于组内同学的感情交流.还能促进组内学生之间形成合作认识.当学生组内没法得到答案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把发言权留给其他组的同学.3.教材提供的学生的活动记录表只是一个记录方式的案例.表格这样设计是考虑到学生的写字速度和识字量.让学生直接记录在书上的方式能避免这样的麻烦.使教学环节更紧凑.这个记录表的设计是开放式的.下面的空间是特意留给需要的学生和老师的.只要你认为需要纪录的都可以补充在下面.二、学生自由活动.交流认识的植物三、拓展活动到野外里看一看.认识更多的动物.9看花认动物一、教学方针1、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植物花的异同.了解认识某些植物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致比较的能力、表达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二、活动准备:观察周围植物的花.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花是一株植物最美丽的部分.它是植物发育成熟的标志.关于花.你想知道什么问题?生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板书课题:看花认动物.(二)、研究新课1、认一认植物的花出示几种花学生观察.交流是什么动物的花.2、这些花有什么不同/师将各组的研究结果投影出来.同时加以补充说明.10 / 133、师:自然界中花的种类是不一样的.你们认识哪些植物的花?。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倾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问题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提出你想研究的关于身边各种声音的问题。

能够和其他同学交流你对声音问题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周围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

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按组准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教学过程一、引入在我们的生活中,风、雨、读书声,处处充斥着各种声音。

二、活动一:寻找声音1、观察书中的四幅插图。

2、倾听声音: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是由谁发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体和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什么?三、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1、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学生实验。

经过讨论和交流,全班同学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记录表。

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2、提问: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四、小结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一、学生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共有x个平行班,每班学生均为xx名左右。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科学知识极其匮乏,科学探究能力薄弱。

家长和部分老师把重点放在数字的教学上,使学生很少有时间和机会接触自然,更没有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无法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身边的动植物1. 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其特征。

2. 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其特征。

第2课:植物的生长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习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第3课:动物的多样性1. 认识不同的动物,了解其特征。

2.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第4课:动物的生存环境1.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5课:简单的实验1. 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质量。

3. 学生对自然界中动植物的认识和关爱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科学下册。

2.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3. 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安排第1周:我们身边的动植物第2周:植物的生长第3周:动物的多样性第4周:动物的生存环境第5周:简单的实验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爱动植物和生态环境。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案
分离方法
介绍过滤、蒸发等分离物质的方法,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
溶解与分离的应用
探讨溶解与分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海水 淡化、污水处理等。
物质的加热与冷却
加热与冷却现象
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热胀冷缩现 象。
加热与冷却的应用
介绍加热与冷却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烹饪、制冷等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科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 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 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并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
教学内容与重点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套教材 ,包括生命科学、球与宇宙、 物质与能量等方面的知识点。
,如制药、冶金等。
安全注意事项
强调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如避免有毒气体泄漏、
防止爆炸等。
05 第四单元:地球 与宇宙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形状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的形状, 表面有陆地和海洋。
地球的运动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等现象。
教学重点
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注重实验操作和观察,加强科 学思维的培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 究活动。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 型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 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全面评价学 生的学习情况。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案一共包含一年级科学下册的全册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科学知识,并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案结构教案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以下内容:1. 单元名称:介绍本单元的主题或话题。

单元名称:介绍本单元的主题或话题。

2. 教学目标:明确本单元教学的目标和研究要求。

教学目标:明确本单元教学的目标和学习要求。

3. 教学重点:指明本单元中需要重点讲解和强调的知识点或技能。

教学重点:指明本单元中需要重点讲解和强调的知识点或技能。

4. 教学难点:指明本单元中可能会遇到的研究难点,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教学难点:指明本单元中可能会遇到的学习难点,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 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的章节划分,列出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的章节划分,列出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6. 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7. 教学评价:明确本单元教学结束后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明确本单元教学结束后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使用说明教案适用于一年级科学下册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教学目标。

教案中提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相关建议,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注意事项教师在使用教案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教案仅供参考和借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 教案中所提供的知识点和教学方法需与教材保持一致,不得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课程目标此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下册学生研究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本教案共包含以下几个科学知识单元:1. 天气变化与季节2. 生长与变化的规律3. 鸟类、昆虫和鱼类4. 植物的生长与需求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天气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根据天气变化了解不同季节的特征。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生长与变化的规律,了解动植物的生命周期。

3. 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鸟类、昆虫和鱼类,并且了解它们的生活性和特征。

4. 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培养对自然界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1. 手把手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和探索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 活动导向教学法:开展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教育软件、幻灯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记忆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天气变化与季节1. 导入:与学生分享近期的天气变化,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天气的特征。

2. 探究:介绍不同季节的特征和变化,与学生一起分析季节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3. 实验:进行简单的天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不同季节的天气模拟效果。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季节与天气变化的规律。

第二课:生长与变化的规律1. 导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过程,与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变化。

2. 研究:介绍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让学生了解生长与变化的规律。

3. 观察:分发若干幼苗,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4. 分享:学生展示观察结果,互相交流和研究。

第三课:鸟类、昆虫和鱼类1. 导入:展示一些鸟类、昆虫和鱼类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辨认:让学生辨认不同鸟类、昆虫和鱼类,并了解它们的生活性和特征。

3. 探索:进行简单的昆虫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捕捉并观察昆虫的特点。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计划(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计划(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计划(全册)第一单元:春天的花和小草课时1:花的种子- 研究目标:了解花的种子- 教学内容:观察花的种子、讨论花的种子的形态、颜色和大小-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绘画- 教学步骤:1. 带领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花的种子,询问学生对种子的认识2. 向学生提问,讨论花的种子的形态、颜色和大小3. 让学生用彩色纸和颜料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花的种子4.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拓展活动:观察家庭中的花卉种子,记录形态和颜色的变化课时2:小草的成长- 研究目标: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 教学内容:观察小草的生长、讨论小草的生长条件-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实地考察- 教学步骤:1. 带领学生观察小草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描述小草的变化2. 讨论小草的生长条件,如阳光、水和土壤3. 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校园中的小草,观察不同环境下小草的生长状况- 拓展活动:观察家庭中的花盆中的小草,记录生长的变化和需要的条件第二单元:小动物的家课时1:鱼和水生动物- 研究目标:了解水生动物的生活性- 教学内容:观察鱼和水生动物、探讨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图片展示- 教学步骤:1. 带领学生观察水族箱中的鱼和水生动物,询问学生对它们的认识2. 引导学生讨论鱼和水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如水和氧气3. 使用图片展示不同水生动物的种类和生活环境- 拓展活动:参观水族馆,了解更多水生动物的生活性课时2:鸟和树上的动物- 研究目标:了解树上的动物及鸟的性- 教学内容:观察树上的动物及鸟、讨论它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图片展示- 教学步骤:1. 带领学生观察树上的动物,询问学生对它们的认识2.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动物的生活方式,如栖息、觅食等3. 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鸟和树上的动物- 拓展活动:观察家庭周围的树上动物和鸟类,了解它们的性和生活方式第三单元:日常生活用品课时1:衣物- 研究目标:了解不同季节的衣物- 教学内容:观察不同季节的衣物、了解它们的用途-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游戏- 教学步骤:1. 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衣物,询问学生对它们的认识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季节所需的衣物种类,并解释它们的用途3. 进行穿衣游戏,让学生根据季节选择合适的衣物- 拓展活动:观察家庭成员在不同季节的穿衣惯,了解不同地区的特点课时2:食物- 研究目标:了解常见食物的来源- 教学内容:观察常见食物、讨论它们的来源和加工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实物展示- 教学步骤:1. 带领学生观察常见食物,询问学生对它们的来源的了解程度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食物的来源和加工过程3. 使用实物展示不同食物的原材料和加工方式- 拓展活动:参观家庭附近的菜市场或农田,了解食物的种类和生产过程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计划的简要内容概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版
教师:那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方案?
生:点燃蚊香,我们观察烟飘动的方向,就可以知道空气是怎样流动的了。
教师:这个方法好。我们虽然用眼睛看不到空气,但可以借助烟的飘动来观察空气的流动,体会空气的流动情况。可以通过吹蜡烛的火焰,观察空气的流动。
教师:各组选择你们喜欢的实验去研究,把你们观察的现象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教师:原来,熊二今天要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去旅游呢。我们赶紧跟上吧!
(熊二开着飞机到达荷兰,欣赏荷兰的风车。)
二、活动过程?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好多大风车,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纸风车!
(课题:纸风车)
1.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风车作风,让学生观察风车由哪些部分构成。
生:风车有4个风叶,每个风叶都一样大,偏转方向也相同?
教师:对,是空气。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那么,你们对空气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同学们对空气的了解还真不少。空气对我们非常重要,这节
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空气,来认识空气。(板书课题:认识空气)
二、活动过程?
(一)空气有什么特点?
1.认识空气没有颜色
教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喝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生:白色
(二)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空气能流动。想不想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生:想
教师:可是,我们看得见空气吗生:看不见
教师:我,们可以借助什么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呢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生:可以看烟的飘动。
教师:你的方法不错,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蚊香、蜡烛。想一想:你们怎样用这些物品观察空气的流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组内谈论交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找空气
年级

学科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 了解和认识环境中的不同物体和现象;- 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全册共包括以下单元:1. 科学实验2. 动物和植物3. 自然界的变化4. 运动和风筝5. 声音和光线6. 饮食和健康7. 四季和天气8. 磁铁和电池9. 人的生长和变化三、教学安排本课程按照每周一课时的安排,共分为九个单元。

每个单元的课程安排如下:单元一:科学实验- 第一课:科学实验的意义和基本步骤- 第二课:身边的物体实验- 第三课: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课:小动物观察实验单元二:动物和植物- 第一课:认识不同的动物- 第二课:认识不同的植物- 第三课: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生活性- 第四课:观察小动物和小植物单元三:自然界的变化- 第一课:季节的变化- 第二课:天气的变化- 第三课:水的变化- 第四课:观察河流与湖泊的变化单元四:运动和风筝- 第一课:各种运动的特点- 第二课:风筝的制作与飞行- 第三课:通过各种运动了解物体的特性- 第四课:观察运动物体的轨迹单元五:声音和光线- 第一课:声音的产生和特点- 第二课:声音的传播和响度- 第三课:光的产生和特点- 第四课:光的传播和遮挡单元六:饮食和健康- 第一课:健康与饮食的关系- 第二课:健康饮食的选择- 第三课:饮食滋味的感觉- 第四课:观察食物的变化单元七:四季和天气- 第一课:认识四季的变化- 第二课:认识不同天气的特点- 第三课:观察四季变化的风景- 第四课:观察不同天气的现象单元八:磁铁和电池- 第一课:磁铁的特点和用途- 第二课: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第三课:电池的产生和用途- 第四课:观察磁铁和电池的效果单元九:人的生长和变化- 第一课:人的生长过程- 第二课:人的外貌变化- 第三课:观察人体不同部位的功用- 第四课:观察人的变化和成长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验和环境中的物体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思维;- 讨论法:倡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故事法:通过寓教于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新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3最新编辑)

新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3最新编辑)

新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3最新编辑)第一节:标题-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践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科学的定义、科学实践的过程、科学的应用领域。

- 研究重点:理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实践的过程。

- 研究难点:认识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节:科学的定义-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内容: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 研究重点:理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研究难点:理解科学实践的过程。

第三节:科学实践的过程-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节课,学生将能够掌握科学实践的步骤和重要性。

- 教学内容:科学实践的步骤和重要性。

- 研究重点:掌握科学实践的步骤和重要性。

- 研究难点:理解科学实践的重要性。

第四节:科学的应用领域-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节课,学生将能够了解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教学内容:科学在生活、工作和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 研究重点:了解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研究难点:认识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五节:课堂练-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练,巩固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

- 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景,运用科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 研究重点:运用科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 研究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六节:总结与作业-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总结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

-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完成相关作业。

- 研究重点:巩固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

- 研究难点: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以上是《新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的教学内容和安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的定义、科学实践的过程以及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通过课堂练习和总结作业,学生将能够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希望本教案能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并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同学们想到了很多能证明我们的周围有空气的方法。

谁有简单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自己想到的方法:用手在脸旁扇一扇,用塑料袋上下抖动装空气等。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明确如何操作
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活动的结果和发现,明确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存在。

在学生交流过重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明确:用手在脸旁扇一扇,用塑料袋装空气等在教室内外很多地方能够实现;让学生明白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教师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感受到了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二)找一找物体中存在的空气
教师:刚才我们感受到周围到处有空气。

那么,我们周围的物体里有没有空气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检验一下小游戏:找一找物体里存在的空气实验材料:塑料盆、矿泉水瓶、玻璃杯、石头、土块、粉笔、海绵、砖头、木块等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论、交流找空气的方法学生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卫生;同学之间要相互配合进行试验,完成下表
学生汇报找空气的情况,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找空气知道了我们周围的物体里也有空气
三、拓展活动
教师:我们的衣服里也有空气,你们能想办法检验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吗?
学生讨论,交流检验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衣服充满空气时的大小,用力挤压衣服,把衣服里的空气尽量挤出来。

对比衣服压缩前后体积的变化来分析衣服里空气的多少四、活动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努力学好科学教师提出课下思考问题:水中有空气吗?哪些现象能说明水中有空气?你们能找到水中的空气吗?
3.纸风车
3.纸风车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