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王佐袁文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文才王佐错杀原因

毛泽东是这样向斯诺谈到袁文才、王佐的:“两个以前盘椐井冈山附近的盗魁加入了红军,这使我们的力量增加到三团左右。”无疑,他肯定了袁、王部队的革命作用。

袁文才,又名袁选三,1898年生于江西宁冈县茅坪马源坑村一个客籍农民家庭,在永新县一中读了中学。因出面维护当地农民的利益,受到土豪恶霸迫害,故被逼上山,成为“绿林”性质的“马刀队”的头头,啸聚山林,劫富济贫。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他受到鼓舞,将其所部改编为宁冈县农民自卫军。同时于1926年经中共宁冈县党支部负责人龙超清做介绍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后,他领着拥有六十支枪的农民自卫军,又重上了井冈山。

王佐,又名王云辉,绰号王南斗,井冈山上的下庄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只读过三个月的私塾,后学做裁缝为生,还略通武术。有次他领人杀了四个税警,并独自拉起队伍,也打着“劫富济贫”旗号,成为井冈山上的又一股“绿林”势力,并与袁文才结拜兄弟、组成互助军事同盟。第一次国内革命时,王佐也投入革命洪流,将自已的队伍改编为农民自卫军。大革命失败后,他带着他的队伍便又重新活跃于山林。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上到井冈山后,经中共宁冈县委联系,毛泽东先后分别会见了袁文才、王佐,并派何长工、徐彦刚等人到袁、王部任职。继于1928年2 月中旬正式将袁、王两支队伍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二团”(1928年5月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十二团”),袁文才任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何长工任党代表,徐彦刚为参谋长。同时,王佐在井冈山茅坪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5月下旬,湘赣边界工农民主政府在宁冈县茅坪的仓边村成立,毛泽东兼任主席,袁文才任副主席。同年成立的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一、二届特委,袁文才都在其中担任特委委员。毛泽东与贺子珍的恋爱与婚姻,也是由已是井冈山的红军团长的袁文才起始介绍的。毛与贺于1928年5月下旬,在江西井冈山的茅坪附近的象山庵正式结婚。成婚时,袁文才、王佐等,与中共宁冈县委的龙超清以及朱德当时的夫人伍若兰(朱德那时正在前线)等,都来庆贺了。并留下吃了中饭,也是由袁文才带了水酒,并亲自做了几道菜而表示庆贺的。

1929年1 月4日,以毛泽为书记的中共井冈山“前委”在宁冈的柏路村,召集湘赣边界党政军负责人联席会议,传达“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文件。当时“六大”文件里有一个《苏维埃政权组织决议案》,其中规定:“对那些即便已参加革命的土匪团体,也都要清除出去;对其首领,则更应视其为反革命,要予以镇压歼除。” 因袁文才、王佐都是与会者,毛泽东便在传达文件时,没有传达这部份内容。会后,毛泽东又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党政军首脑特别会议,讨论对待袁、王的问题。有的红军将领认为袁、王就属于原来的土匪首领,应该执行“六大”决议,杀掉袁、王;尤其是与袁文才在当地土籍客籍住民政策等问题上有着很大矛盾的边界党委的负责人,更是极力赞同杀袁、王,说:“不杀袁、王,恐难向中央交待。” 对此,毛泽东认为,“六大”决议原则是对的,但在袁、王的问题上要具体分析,认为袁、王“是两个好同志,倘若真按中央决议执行,后果不堪设想”,故力争说服要执行“六大”决议同志。朱德也说:“袁、王与我们相处年余,其所为可谓忠心耿耿,这份决议,我们断不可接受。”毛泽东最后终于说服会议作出了正确对待袁、王的决定。毛泽东为了缓和袁文才与边界地方党委的矛盾,保护袁文才,同时以利于对袁、王的改造与前途,在红四军出击赣南、闽西时,让袁文才离开井冈山,随大军一道出征,而留下王佐带领其红三十二团协助彭德怀的红五军防守井冈山。

可惜,袁文才没有体会到毛泽东那不好明言的苦心。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参谋长的袁文才,随大军出击赣南时,一则他挂记井冈山的旧部与自已的家人,二则他偶然在军政治部看到了“六大”的那份指示要镇压土匪首领的决议案全文,因而,当部队到达吉安的东固镇时,袁文才却擅自离开红四军,独自返回了井冈山,并向在井冈山的王佐说了“六大”决议案一事。后经中共宁冈中心县委书记何长工的批评与说服,袁文才也深觉有愧于信任自已、并与自已友好相处共事年余的毛泽东等人,承认了自已擅自开小差回来一事的错误。考虑到袁文才的特殊情况,后只由宁冈县委给袁一个党内警告处分,

同时仍让他参加宁冈县委任常委,统率红三十二团。袁文才回井冈山后工作的一年时间内,原由土、客籍住民问题开始、后加之袁、王俩人确存在有的“山大王”残余作风而导致的与地方党组织的矛盾,不仅没能得到化解,反而愈来愈激烈。而对袁、王了解、信任并能处置恰当的毛泽东等人又离开了井冈山。因此,最终造成了袁、王俩人被错杀的悲剧。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出击赣南后,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及管辖的永新、宁冈等县委领导,指挥留守井冈山的少量红军及地方武装,继续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在此艰难时期,永新县委妇女部长龙家衡却被边界特委副书记宛希先的手下枪杀了。

龙家衡被枪杀的罪名是“通敌”、“充当保安团的奸细”。龙家衡惨遭不幸在湘赣边界特委和永新、宁冈县委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边界特委书记朱昌偕为首的一些特委领导成员及永新县委、宁冈县委不少同志对宛希先杀害龙家衡大为不满。

为了避免矛盾进一步恶化,朱昌偕决定让宛希先暂时离开九陇山,去兼任中共茶陵县委书记(原茶陵县委书记谭思聪因病离职)。

1929年11月,边界特委决定永新、宁冈、茶陵等县红军警卫营和赤卫大队攻占永新县城。正在做准备的宛希先接到情报,敌人在茶陵通向永新的道路上布下了重兵。宛希先决定:茶陵武装不参加攻打永新县城的行动。攻打永新的战斗胜利后,朱昌偕立即在大湾村召开会议,要宛希先说清原因。

会上,朱昌偕、刘天干、龙超清严厉质问宛希先为什么不执行特委决议,茶陵的革命武装为什么不参加战斗。但无论宛希先怎样解释,众人都置若罔闻。袁文才、王佐又因故未到会,宛希先实在孤掌难鸣。会议最后决定解除其职务,并关押审查。

被关押在一间茅屋子里的宛希先感到事态很严重,弄不好性命难保,欲赶快离开去向上级汇报。见看守人员正抱着枪打瞌睡,宛就撬窗逃了出来。大湾村一带四面高山,加上夜黑,根本看不清山路。宛希先只好躲在山里,计划天亮再走。特委很快得知宛希先逃跑了,朱昌偕等人断定,他是畏罪潜逃。于是连夜动员2000余人打着火把,上山搜捕。在一个小山洞里,宛希先被赤卫队员搜出。朱昌偕、刘天干、王怀等特委几位主要负责人决定将宛希先处决了。

消息传到袁文才、王佐所在的宁冈茅坪,二人随即率一拨人马赶到大湾村要讨个说法。之后,朱昌偕对袁、王二人既恼恨,又怵惕。1930年1月间,中央派特派员彭清泉来到永新县了解湘赣边界革命斗争情况,朱昌偕向彭汇报了袁、王的情况,特别提到了自己对袁、王的担心。

1930年1月18日,在彭清泉主持下,在江西遂川县于田村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赣西特委、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会议决议的第五条就是:“必须坚决解决袁、王问题。”

1个月不到,发生了“罗克绍事件”,形势急转直下。罗克绍身任茶陵、宁冈、永新等5县联防团团总,是红军的死对头。他有个30多人的兵工厂,能生产步枪、子弹、手榴弹。袁文才、王佐一直想把这个兵工厂缴获过来,为自己所用。1930年2月21日,罗克绍带着随身警卫20余人到茶陵县猎狗垅姘妇家过夜,被袁、王活捉。为了让罗克绍交出兵工厂,二人对罗十分礼遇,等罗答应交出兵工厂即放了罗。朱昌偕得知这一情况,连夜召集会议研究对策。朱昌偕认为,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袁、王勾结罗克绍反水是真是假,但袁、王不请示特委擅自释放罗克绍已是不争的事实。再说,倘若袁、王反水是真,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为了革命不遭损失,应先下手为强,除掉袁、王。对于朱昌偕的意见,与会者均表赞同。但要诛杀袁、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袁、王队伍有700多人,队员强悍,硬对硬难以对付,只能智取。朱昌偕提出:以中共湘赣边特委的名义给袁、王去一信,声称上级决定,边界各县红军警卫营、连拟编入红六军,袁、王部为六军三纵队,袁为司令,王为副司令,即日开赴永新县城集合,配合红五军攻打吉安。俟袁、王到永新后,将他们与部队分开安排住宿,晚上即可行事。

几十年以后,《彭德怀自述》一书披露了当时的情况:“某晚深夜,边区特委书记朱昌偕(似乎还有王怀或其他人,记不清楚了),来我军部,向军委报告情况。他们谈袁文才、王佐要叛变,袁、王有将参加边区县以上联席会议的同志一网打尽的可能。事情万分危险,请求红五军立即出动挽救这一危局。”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袁文才和王佐接到特委来信后,不知是计,除留少数人在宁冈外,率大部于2月22日抵达永新县城。朱昌偕、刘天干事先已派人安排了袁、王和部队的住宿地点。部队分住几个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