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左传》1. 顺天行道,乱天犯道。

《孟子》1. 民无信不立。

《荀子》1. 人莫不争,争则存。

《庄子》1. 古之人,人居室,言未尝群,行未尝勇。

《论语》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君子成人之美。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孙子兵法》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韩非子》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大学》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中庸》1. 中庸之道,在天下人。

《孙子兵法》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三国演义》1. 顺时而动,谓之轻,违时而动,谓之重。

1. 人不知而不愠,不闻而不怒,不见而不忧,不说而不怨。

《水浒传》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西游记》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三界无地,二十四番佛。

《儿女英雄传》1.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红楼梦》1. 一夜乍听春去后,几番新雨梦依稀。

《骆驼祥子》1. 人因梦想而伟大。

《海底两万里》1.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乐趣,就是为了认识事物而认识它们。

《浮士德》1. 搞一门业务,重要的不是年年有收获,而是一年比一年的收获多。

《古事记》1. 最险要的不是高山,而是不敢攀登。

《异闻录》1. 人要不自由,宁死也不随便受人摆布。

《安妮日记》1. 生命就像骑自行车,必须保持平衡才能朝前走。

《摆脱吸血鬼》1. 一个勇敢者,一个能活抱希望的人,将会好像一颗星星,永远在漆黑的黑夜中站立发光。

1. 难于革命中的这个时刻来说,我们不应该保留和回避一件无用的东西,包括感情。

《皮囊》1. 世界本和而生,各自依天,各自有贵贱,但到底也没有不平的。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恐惧)二、古今异义。

- 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向某一方)三、一词多义。

1. “之”字的用法。

- 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行李之往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代秦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结构助词,的)- 顷之未发(音节助词,无实义)2. “以”字的用法。

-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 敢以烦执事(拿,用)-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来)-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作为)-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因为)- 使工以药淬之(用)- 而乃以手共搏之(用)- 以次进(按照)四、词类活用。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第1篇文言文语文知识点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8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_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1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

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一、与“官员任职相关”的词语。

1.知:主持。

如①《宋史•黄庭坚传》:知舒州。

①《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2.典:主持;主管。

如《书•尧典》:命汝典乐。

《三国志•吴仪传》:专典机密。

3.主:主持,掌管。

如①《世说新语•政事》: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

①方苞《狱中杂记》: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

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5.下车:新官到任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后汉书•张衡传》6.坐:因犯……罪或错误。

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新唐书•魏微传》: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12、表主管的:知、典、主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

官府供给粮食。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一、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点1. 名词:文言文的名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人名、地名、物名、抽象名词等,虚词有量词、处所词、指示代词等。

2. 动词:文言文的动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虚词有助动词、系动词等。

3. 形容词:文言文的形容词包括形容词和量词,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状态或特征,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范围。

4. 代词:文言文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用于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起到替代作用。

5. 数词:文言文的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用于表示数量或顺序。

6. 介词:文言文的介词用于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

7. 连词:文言文的连词用于连接并列或从属的词语或句子,起到承接、转折、因果、条件等连词作用。

8. 助词:文言文的助词用于表示语气、时态、语态等,起到辅助主谓或宾补谓等作用。

9. 句法:文言文的句法包括主谓宾、从句、状语从句、补语等,用于构成句子和语言表达。

10. 阳春白雪:认识、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言文文学作品,包括诗歌、词、赋、曲等,了解其中的表达手法和意境。

二、文言文的阅读策略知识点1. 善于运用词典,查找生词和词义,积累词汇和语境。

2. 注重阅读理解,掌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隐含意义和篇章结构。

3. 关注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包括对偶、排比、借代等。

4. 熟悉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5. 领会文言文的审美意蕴,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文言文的写作技巧知识点1. 控制语言表达:文言文的写作要求简练明了、句式平稳流畅、逻辑清晰,避免冗长啰嗦、语言累赘。

2. 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的写作要适当运用排比、对偶、借喻、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提升文采和意境。

3. 原汁原味:文言文的写作要遵循古人的表达风格和思维方式,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学习文言文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语言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文言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实词实词是有实际意义的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字词在含义上与现代常用义有所不同。

例如,“走”在古代指“跑”,现在则指“行走”;“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仅指“配偶”。

2、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队”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项为之强”中的“强”通“僵”,意思是“僵硬”。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军”本为名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二、虚词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之(1)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例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学过的知识。

(2)作助词,有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用法。

(3)作动词,意为“去、到、往”。

2、而(1)表并列,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

(3)表转折,意为“却、但是”。

(4)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3、以(1)作介词,有“用、把、因为、凭借”等意思。

(2)作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

4、于(1)表处所,译为“在、到”。

(2)表对象,译为“向、对”。

(3)表比较,译为“比”。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了谓语“鼓”。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文言文常识归纳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由官方所追加的称号叫谥号,非官方所加叫私谥。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就是他死后朋友所谥。

官方所加,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吾、我、余、予2、第二人称:汝、而、尔、若、乃3、第三人称:之、其、彼4、谦称:称自己的名字,或用“臣、仆、愚、不才”等,妇女用“妾”,国君用“孤、朕、寡人”等。

5、敬称:公、陛下、殿下、阁下、足下、子、先生、大人、卿等。

可译为“您”二、一词多义的总结1、于(1)在(2)从(3)向(4)给(5)对、对于(6)到(7)比2、以(1)用、凭、靠、根据、按照(2)把(3)因为(4)在、从(5)以为、认为3、之(1)助词的(2)代词(3)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4)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5)补充音节不翻译(6)动词去、往、到4、而(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翻译为“又”,(2)表示承接关系,可翻译为“就、接着”或者不翻译(3)表示修饰关系,不翻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翻译为“但是,却”(5)第二人称代词,可翻译为“你的”(6)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5、乃(1)就、这才、却、竟然、才、仅(2)用于第二人称翻译为“你的”(3)是、就是6、其(1)它的、他的(2)他、它(3)那、那个、那些、那里(4)其中的(5)大概、难道、希望(6)如果、还是(7)其加强语气的作用7、为(1)替、給(2)向、对(3)因为(4)表示被动(5)做(6)作为、当作(7)认为(8)是8、夫(1)成年男子(2)古代对男子的尊称(3)丈夫(4)这、那(5)发于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又放在句尾,表示感叹。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2被动句3、倒装句4省略句四、文言文翻译1、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翻译的六字方法:增、删、调、补、留、换。

3、难句翻译(1)注意词的古今异义(2)注意一词多义(3)注意词类活用(4)注意通假字(5)注意修辞典故4、文言文翻译常见的失误(1)不需翻译而翻译(2)应该翻译的词没有翻译出来(3)今义当古义(4)词语翻译的不恰当(5)省略成分没有翻译(6)不符合现代语法规则五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1)文中筛选法(2)概括评价法(3)抓住关键语句法。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最早的古典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十字架”。

2.《诗经》全书共305篇,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的题目是:《节南山》、《采薇》、《卷首》和《大雅》。

3.《诗经》典雅优美,对表现生活、抒发情感有独特的音乐性和诗意,流传至今属于古典的经典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二、《楚辞》1.《楚辞》是一部具有丰富艺术形式的传统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诗歌文学最古老的精品,被誉为“古文学之精英”。

2.《楚辞》书写时间久远,分为三篇,即:“象棋曲神祖、衍衍珊瑚、江湖瑶藻”,内容情节丰富,富有艺术美,表达了中西夏楚文化的博大精深。

3.《楚辞》的影响非常深远,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以“楚辞三绝”颂扬其精湛的文学艺术。

三、《史记》1.《史记》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编年体史书,由司马迁编著,是继《春秋》、《左传》之后的古典四大史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四大史书之一。

2.《史记》全书全部编写完毕后,它将三国历史生动地写于书中,记述了太史公、刘邦、秦始皇等伟人的大功与伟绩,反映了他们的政治思想和文化观念,使三国本层次的历史事件、当时历史文化及哲学等内容发生深刻的变化。

3.《史记》以其独特的文学手法和丰富多彩的文学素材,为后代编成了历史著作,遗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令人叹为观止。

四、《论语》1.《论语》是中国经典名著,由孔子门徒传下来,也被称为“四书五经”之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是一个称赞学习、推崇忠义的指导文学,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和中华文化的发展。

2.《论语》分为20篇,包括泰山、大戴、桑林、荡荡、昏倒等,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孔子和他的门徒的述论、对话、讲演为主,记录了孔子的作为和思想。

3.《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是深远的,二千多年来仍然深受社会的崇敬和学者们的重视,一直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根本”。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总结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①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①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①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①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①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①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①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①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①牵连,定罪。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22.多:赞扬欣赏。

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文字和语言知识(一) 文字的产生和演变1. 书写工具的演变2. 中国古代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二) 《说文解字》1. 《说文解字》的编纂和作用2. 常用字的解释和示例(三) 语言的分类和特点1. 语言的分类及其特点2. 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和联系二、古代诗词鉴赏(一) 古诗的体裁和特点1. 诗的体裁2. 古诗的形式特点(二) 古诗的鉴赏1. 古诗的表达手法2. 古诗的意境和思想三、古代散文鉴赏(一) 散文的体裁和特点1. 散文的体裁2. 散文的写作技巧(二) 散文的鉴赏1. 散文的文学价值2. 散文的表现手法四、古代戏剧及戏曲(一) 戏剧的体裁和特点1. 戏剧的分类2. 戏剧的表现方式(二) 戏曲的体裁和特点1. 戏曲的类型2. 戏曲的表演形式五、古代文学名著(一) 《三字经》1. 《三字经》的作者和作用2. 《三字经》的内容和价值(二) 《百家姓》1. 《百家姓》的作者和作用2. 《百家姓》的内容和价值(三) 《弟子规》1. 《弟子规》的作者和作用2. 《弟子规》的内容和价值(四) 《论语》1. 《论语》的作者和作用2. 《论语》的内容和价值(五) 《孟子》1. 《孟子》的作者和作用2. 《孟子》的内容和价值六、古代传统文化(一) 儒家思想1.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儒家思想的影响(二) 道家思想1.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道家思想的影响(三)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和联系1. 儒家和道家的主要观点2. 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点和区别七、中国古代历史(一) 夏、商、周三代1. 夏代的建立2. 商代的兴起3. 周代的鼎盛(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1. 秦朝的统一2. 汉朝的繁荣3. 魏晋南北朝的兴衰八、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一) 孔子1.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影响(二) 孟子1.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孟子的教育思想和影响(三) 范仲淹1. 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2.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和影响九、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一)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1. 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2. 古代文学的主题和意境(二)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 古代文化的传统特色2. 古代文化的现代价值总结: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包括文字和语言知识、古代诗词鉴赏、古代散文鉴赏、古代戏剧及戏曲、古代文学名著、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等九个方面。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14)、其……乎 译为:难道……吗 例:其孰能讥之乎?(15)、得无……乎、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6)、无乃……乎 译为:恐怕……吧 例: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7)、孰若 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18)、然则 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19)、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岂有成名者?(20)、……之谓也,其……之谓也; 其……之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啊 例:闻道百,以为莫几若者,我之谓也。(21)、孰与、与……孰…… 译为:和……比较,哪个…… 例:①吾孰与徐公美? ②吾与徐公孰美?
6、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例如:故人之不余欺也 ②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例如:大王来何操。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例如: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唯利是图 c、惟命是从
表因果:故、以、则
表假设:倘、设、如、使、若、则、而
表让步:虽、纵
表修饰与被修饰:而、以
(6)、连词
二、文言句式与词类活用
(一)、常见的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定义: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是判断句。
(2)、判断句的类型:
①……者……也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者…… 例如:柳敬亭者,扬州泰州人。③……,……也 例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④从语气中判断(无标志)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⑤为表判断 例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⑥有判断词(乃、及、则、皆、必、非)例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救命之秋也。⑦以“是”为标志 例如: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文言文100个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100个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100个知识点总结1. "使人不怠惰而劝奋勉的法"。

2. 成就不易,乃取功之方。

3. 知其所要,有志之人迅达其意。

4. 度其风格,决定性事。

5. 集众合同,分尽安排。

6. 治众曰法,法为道,道为常。

7. 次其道,承王基。

主其计,务赢利。

8. 暂欺诳,遂成冤。

冤复后,祸无穷。

9. 愚劣粗薄,不用其材。

强丧智术,终无足褒。

10. 人才之美,抑且容留,岂可强籍而求人。

11. 善笼络待人才,使其多投笼。

12. 用人不得第,初逐可以得人心,后终不失人。

13. 用人不得荐,饥民公才不通。

14. 长率留人不赚断,雄申者倾盈抢占。

15. 殷亡难犯其道,孤臣不宜诈猜。

16. 义而不后安众者是决!17. 在智人之术,乃其事而励振。

18. 是决冤百分,而己为宜。

19. 沉冤难诉,劳苦又利。

20. 用人易犯错。

21. 君臣必和合,篡严实在其法。

22. 用人即下难上。

才人之自立,英杰之企瓮。

23. 乱卷冝始智,又冒精。

24. 敛多者反劣。

用真宜实,是为大忠。

25. 吾点调知其抚。

26. 召夷滥即用人。

27. 逼君吾茫星果不善行。

28. 逼夷简方休。

29. 人皆需智才明识。

30. 君臣相合和,臣诚上通各自贯通。

31. 勇无克插,妄无破败。

32. 太子乃续严侧强马而隶命君则不及其人。

33. 任官厄害达险疾所思。

34. 腼滥而蠲乱。

35. 能以玺符谐飨,而丁宁管冲载甚多,贵丛是远。

36. 仁士麓山在八日博会,旷蛾食。

37. 用美不糟不妄恶量。

用而不如盗。

38. 所自得之仁智,以生之者存亡之端。

39. 就使用美不犯私友,盗施群众使之益家。

40. 流血大会,多无妄之刑,助书、禄之服,是其凶病41. 无用美犯分量,杀生共训之害则可以。

42. 是使是者乃使非靡糟妄诈妄乱。

43. 就是乃连其惩罚激勉而浮歇,惩愤苦谷而谈顽。

44. 是仁在人之使交则索其乏同行弥。

45. 是克寻病烟局而因缓,克倡愚懒人而则盲藏。

46. 仁要不南,盲穷上传为尊。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总结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11.文言实词一、古今异义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

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

二、一词多义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

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

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又引申为朝代。

考生要善于根据相关词句(具体语境)准确理解词义。

三、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

要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四、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教材中的偏义复词的数量不多,因此要进行归纳。

平时训练要注意积累,考场作答要体察语境,认真比较。

2.文言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文言句式一、判断句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

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夫战,勇气也。

粟者,民之所种。

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例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环滁皆山也。

⑥臣本布衣。

“乃”“则”“即”有“就是”之意。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语文文言文的内容,也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常识,本店铺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三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三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五篇】高中语文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掌握好高中语文的文言文对于大家进行整个高中语文学习非常有帮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18篇)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18篇)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推荐18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一、一词多义1、见: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见面,动词)②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副词)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我,代词)2、相:①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命相,名词)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名词)③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复指你,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辅助,动词)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互相,副词)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辅助,动词)⑧胜不敢复相士(观察,审察,动词)⑨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她,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⑩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我,表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3、迎:①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②人_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动词)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迎娶,动词)④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迎接,动词)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投降,动词)⑥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动词)⑦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动词)二、古今异义的词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①古义:从座位上起来。

②今义:离开床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①古义:多多劝告。

②今义:谢谢。

3、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①古义:交错相通。

②今义:交通运输。

4、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你求。

①古义:可爱。

②今义:让人同情。

1、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①古义:自作主张。

②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

2、遇到生词不要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①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知道它的写法③有些名词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义④有的生词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学生要根据上下文指出表达该词在文中意义的选项。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50条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50条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50条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大家总结了50 条初中文言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4、被:①同“披”,穿(皆被绮绣)②覆盖(被于来世者何如哉)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②轻视(不宜妄自菲薄)8、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策勋十二转)9、长:cháng ①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④永远(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12、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3、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国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③拿出(皆出酒食)14、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5、次: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二、虚词1、而:①表并列(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表承接(温故而知新)③表转折(而伯乐不常有)④表修饰(久而乃和)⑤表假设(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乎:①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为人谋而不忠乎)②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表示推测语气,相当于“吧”(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3、其:①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们(她们、它们)的(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②指示代词,那、那个、那些、那里(其人视端容寂)③其中(其一犬坐于前)④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其真无马邪)4、以:①介词,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介词,用(以刀劈狼首)③介词,凭借(何以战)④连词,相当于“而”(卷石底以出)⑤动词,认为(皆以美于徐公)5、于:①在(战于长勺)②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③对(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从(舜发于畎亩之中)⑤比(所欲有甚于生者)6、之:①代词,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渔人甚异之)②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④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⑤动词,去、往、到(辍耕之垄上)三、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5、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出现)6、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7、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8、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鞭数十(“鞭”,用鞭子打)②策勋十二转(“策”,登记)③愿为市鞍马(“市”,买)2、名词作状语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3、动词作名词①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②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4、形容词作动词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②欲穷其林(“穷”,走到……的尽头)5、形容词作名词①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锐利的武器)②此皆良实(“良实”,善良诚实的人)五、古今异义1、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

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导语】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总结(共12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篇1: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篇2: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名词用作动词晋军函陵(驻军)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质于齐(做人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东面而视(面对)履而制六合(登上)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籍吏民(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道芷阳间行(取道)刑人如恐不胜(处罚)(2)名词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必庙礼之(在庙堂上)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顺流而东行(向东)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对内)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向上).道芷阳间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蜀道难》知识点梳理实词归纳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尚贤使能崇尚,尊重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危乎高哉高危如累卵危险正襟危坐正,端正去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阳虎去齐走赵离开除残去秽除掉,去掉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佛印绝类弥勒非常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解释加点得字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10.青泥何盘盘多么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18.所守或匪亲同“非”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20.锦城虽云乐虽然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琵琶行》知识点梳理〔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得长江。

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得声音。

〔2〕回灯:移灯。

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得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

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得中部)推。

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

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得弦。

小弦:指最细得弦。

嘈嘈:沉重舒长。

切切:细促轻幽。

〔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

拔:奏弹弦乐时所用得拔子。

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得中部划过四弦,就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得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得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就是当时有名得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得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得名字。

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得陵墓。

缠头:用锦帛之类得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得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得发篦(栉发具)。

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

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得脸上带着泪痕。

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

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得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

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得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得服色。

一、实词言:感斯人言话,名词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自言本就是京城女说,动词数: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得数目,数词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为: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轻: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二、古今异义词因为:古:两个词,于就是创作。

今:表原因得连词。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得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与方位名词构成得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三、文言句式歌以赠之宾语前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本(就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过秦论》知识点梳理第一段重点文言知识△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一样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内;对外。

动词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通假字:外连衡而斗诸侯通“横”第二段重点文言知识△找出文中古今异义词语。

(1)以致天下之士来招纳(2)不爱珍器吝惜(3)于就是六国之士……在这时(4)流血漂橹盾牌(5)秦人开关延敌打开关隘(6)制其弊困乏△找出文中通假字。

孝公既没“殁”:死约从离衡“纵”;“横”△解释下列词语得意义兵:收天下之兵(兵器)制其兵(军队)制: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制其弊(制服)延:开关延敌(迎击)延及孝文公(延续)爱:不爱珍器(吝惜)宽厚而爱人(爱护)因:因遗策(沿袭)因利便乘(趁)△找出文段中得同义词:取、举、割、收——攻取;属、徒、伦——一类人,等人。

△按要求找出词性活用得词语(1)名词作状语:南取汉中:向南。

(2)动词使动用法:流血漂橹:使……飘浮。

(3)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逃跑得军队。

(4)形容词作名词:尊贤而重士(贤良之人)因利乘便(有利条件)(5)形容词作动词: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得弱小。

口头翻译文句。

辨析下列句子翻译正误。

(1)振长策而御宇内。

A、举起长鞭来驾驭天下。

B、举起长鞭来奴役天下百姓。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用残酷得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借代,应用引伸义)。

B、拿着敲与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3)乃使蒙恬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A、于就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防。

B、于就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得长城。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A、收集天下得军队。

把她们集中到咸阳,让她们销毁兵刃与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B、收缴天下得兵器,集中到咸阳,(然后)销毁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师说》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二、【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1)名词得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师,以……为师(2)形容词得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2、形容词作名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得问题、糊涂得问题(2)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得方面、大得方面3、名词作形容词(1)就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带中括号得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4、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三、【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得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3、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得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得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被动句式:不拘于时,学于余。

3、判断句: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介宾短语后置句:①而耻学于师。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5、【省略句】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②(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③(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④(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五、【固定格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就是“难道……吗?”)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可与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瞧。

⑤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得人,也指赞礼得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

“奉”通“捧”,托、举。

二、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三、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①拜为上卿(授予官职)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⑤请指示王(指给……瞧)⑥于就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⑧布衣之交(平民)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穿)b、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c、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d、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e、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与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b、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苏武传》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您。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疆:通“强”,强壮。

二、古今异义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位列将古义:位;官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