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绿色教育生态课堂模式
绿色教育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课程思想与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的前沿思维,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意味着教学效益的确定,良好模式的推广即是效益的放大。
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认识的不断追寻和探究的深层化,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也随之从传统走向现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此,我们积极进行“绿色教育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探讨,积极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一、第一课堂:以教室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课堂。
创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1)执行“三三制活动课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三三制”,即一节课上教师引导讲授的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展示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学生反馈拓展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
(2)实施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流程:①课程预习,激活经验。
预习不仅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也是连接课堂内外的桥梁和纽带。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在呈现知识上发生巨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教学环境,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上获取知识、得到发展。
这就要有效的利用好课程预习,激活已有的知识生活等经验,让学生带着准备而来,带着胸有成竹而来,带着验证的渴望而来。
②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能激发小学生愉悦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语言描绘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电脑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歌曲渲染情境等多种途径。
情境的创设离不开离不开已有的生活经验。
③目标导向,明确基点。
教师紧扣课标,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方向性明确,课堂目标达成度就会大大增强,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点整体把握,让学生对内容整体感知;引发疑问,突破重难点。
“六步”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学生快乐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与和谐校园构建,我们提出了“六步”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六步”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根据生态课堂的根本要求,将课堂教学环节分为“情境导入———揭示目标———整体感知———精学细品———互动交流———总结作业”等六个基本步骤组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的一种导入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导入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对社会和生活中具有积极典型意义的事物作进一步的提炼和加工,从而影响于学生的学习。
它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真实的、具体的情境。
诸如故事、典型人事、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能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对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或深入学习都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新课程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问题情境。
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情境导入要符合下列要求:1.情境创设要有思想性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接受和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并把所学习的观点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2.情境创设要有实践性教学情境创设必须寓教学内容于情境,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情境并能自我实践。
3.情境创设要有典型性教学情境创设必须典型性,既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条件,又能准确、生动、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
“55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南川区木凉乡中心校55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前新课程标准下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成长着的生命,是发展的主体,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才能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平台。
生态课堂正是以创设充满“生机”的课堂生态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努力实现每个生命健康、舒适、自主地“生长”的课堂。
一、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从理论上看,构成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生态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系统论等,但对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影响最大的理论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感教学理论、生态学理论。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情感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将学习看作是学习者自己建构认知结构或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基本观点有:强调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者带着一定的知识经验进入新的学习,新概念的形成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注重已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并注重合作学习和互动的学习方式,尊重个人的意见和最初的想法,强调学习是在对话、沟通的方式中进行的。
情感教学理论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积极因素的作用,通过对“激发注意,创意思考,适当行动” 的正向行为进行历练,使学习者成为伦理上和知识上完善的人。
在生态课堂上将建构主义与情感教学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伦理道德,也有利于学习者的知识学习。
2.教育生态学理论。
生态理论是以整体论与系统论的观点,对教育生态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以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在宏观与微观上的失误;以教育生态系统和教育生态平衡的视角考察课堂教学生态的结构和功能,主动地调控课堂教学外部和内部的生态平衡,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运用教育生态的原理和规律,深入洞察教学得本质及其运行机制,更好的发挥课堂教学的多维效益;将生态意识整合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促使课堂与社会以及课堂内部的关系转变。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实际经验和互动交流构建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建构式生态课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进行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构建生态课堂至关重要。
在生态课堂中,教室布置需要体现出秩序、活力和创造力。
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文字和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还应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比如图书、报纸、电子设备等,以方便学生查阅和研究。
二、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学习目标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到学习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讨论、研究、实践、创造等。
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此外,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或行业人士到课堂上进行讲座,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视野。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是成功学习的重要保障。
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讲述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五、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建构式生态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开展一些课堂汇报和展示活动,如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
六、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教师应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详细和深入的学习指导。
生态课堂“三四五”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三四五”教学模式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詹智梅一、生态课堂的理念与内涵“生态”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生态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
“生态课堂”就是在课堂领域研究课程、师生、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追求更有效度的自然和谐、互动生成、生命发展。
因此,教师应把握住生态课堂回归自然、崇尚自主、整体和谐、交往互动,开放发展这根主线,来创设一种充满关爱的教育环境和人际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态观,找到一种适应生态教育的教学模式。
正如诗人特奥多尔·冯塔内所描述的那样,“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
”生态课堂正是要“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因而,它具有鲜明的特征:它是一种崇尚自主的课堂,是一种互为互动的课堂,是一种整体和谐的课堂,是一种持续发展的课堂。
新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精神财富的过程,离开了学生自身这个积极的、主动的内化过程,教师任何主观的注入或灌输都是徒劳的。
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综上所述:生态课堂是以生命为教育的起点,以发展生命为教育的终点,充分发掘和调动生命个体应有的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多元智慧,构建一种自然、和谐、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模式。
“363生态课堂”模式及流程
“363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培训材料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更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平台。
推行课堂教学新模式不是限制教师教学的个性与创造性,其关键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提升!一、“363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简介按照“以生为本,师生合作,交流共享、展示达标”的要求,我校将实施“363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即“三阶段,六环节,三课型”。
这是对我校近几年实施的“三层次八环节”课堂模式的继承和发展。
1、“三阶段”指“预习阶段、展示阶段、反馈阶段”(1)课前预习。
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
课前延伸的预习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基础性。
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
②适度性。
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
③适量性。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2)课内展示。
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找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针对学生在前两个学习环节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解难答疑,升华提高;教师精心设计随堂检测题进行当堂达标检测,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
(3)课后反馈。
精选习题,或布置实践性作业,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2、“六环节”为“启发、自学、合作、展示、点拨、反馈”启发:提前下发导学案,布置自学目标和任务,创设情景,为引入新课做准备并适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新课程下生态课堂模式建构
新课程下生态课堂模式建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更新,新课程已经逐渐引入到了各个学校。
在这个背景下,生态课堂模式也逐渐受到关注。
生态课堂模式是以生态思维为核心,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
下面将分别从什么是生态课堂模式、建构生态课堂模式有哪些好处和如何建构生态课堂模式这三个方面来讲述。
一、什么是生态课堂模式?生态课堂模式是一种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生态思维为核心,打破传统课堂的桎梏,构建一个开放的、民主的、自由的课堂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是自主地学习、探究和实践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同时,生态课堂模式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更强调跨学科、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
二、建构生态课堂模式有哪些好处?1、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生态课堂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开放的课堂环境和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更有动力地主动学习。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态课堂模式中,不同学科的学习相互渗透,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提升学生跨学科综合素养生态课堂模式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学生能够在跨学科的环境下学习,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生态课堂模式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更好的锻炼。
三、如何建构生态课堂模式?1、为教学活动定位要建构生态课堂模式,首先需要为教学活动定位,明确教学目标以及用哪些方法来达成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生态课堂模式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引路人,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
3、创造宽松的环境生态课堂模式中要求创造一个开放的、民主的、自由的课堂环境,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信任,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4、利用多种资源生态课堂模式中,教学资源不限于课本或PPT等硬性资源,可以利用社会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多种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生态课堂的理念
生态课堂的理念
生态课堂的理念
一、生态课堂的概念
生态课堂是一种以自然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创新和实践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生态课堂的特点
1.注重实践:生态课堂不仅仅是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体验和感受。
2.关注环境:生态课堂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3.强调互动:生态课堂倡导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合作共赢,激发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4.培养创新:生态课堂鼓励学生成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在实践中不断
探索、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实施方法
1.采用“项目制”教学法:根据不同主题制定项目计划,并组织全班或小组进行研究、设计和实践。
2.开展“生态体验”活动:通过户外探险、生态观察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3.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学生参与社区环保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环保咨询和技术支持。
4.开展“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实施效果
1.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培养创新能力:生态课堂注重培养学生成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促进师生互动:生态课堂倡导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合作共赢,激发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4.加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2000字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生态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多方位的互动,以培养学生生态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
下面将从课堂环境、教师和学生角色、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首先,生态课堂的环境是一个充满生命气息,尊重自然的环境。
课堂中应当有植物、动物、水等自然元素,让学生与自然更亲密地接触,深刻体验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自然生命的神奇。
同时,课堂中的教学设备应当是环保、可持续的,以体现课堂的生态环保理念。
其次,教师在生态课堂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指导者”。
但在生态课堂中,教师更像是一位“引路人”,他们将学生带入自然环境,引导他们发现和探索自然之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启发学生思考和提问,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索与学习。
第三,学生在生态课堂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他们通过观察自然、探索生态环境、实践操作等方式,发掘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态意识。
最后,教学方式也是生态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教学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讲授和听讲,而是体现多元化和互动性原则。
比如,“小组讨论”、“自主学习”、“项目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多方位交流和互相合作完成某些生态课题等。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用技能和实践经验,以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总之,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实务化、 experiential、成人教育原则和实践性、能动性、终身学习三个主要特点。
在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多元化、互动性教学方式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生态意识,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精选五篇)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生态课堂考查与评估一、生态化课堂教学背景 1.现实依据课程改革深层次推进遭遇困难,基础教育面临新的发展要求,推进统筹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担负着更为艰巨和复杂的历史使命。
中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高要求不相适应。
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依然存在围绕单纯的分数提高,满堂灌、满堂练、课后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的辍学、失学现象。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等,仍然是中小学教学研究的疑难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中小学教学研究需要找到新视角、新思路;提高教学效益需要探索新策略,新方法。
因此,“中小学生态化教学实践研究”适应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可以另辟蹊径,找到新的生长点。
2.理论依据(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本课题研究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以人为本,把关注教学生态,关注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重点,以期通过对中小学生态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国教学史中曾经有发达的“自然之教”的传统,这个传统缘自老子的“道法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尔后由孟子、柳宗元、陆九渊、王阳明、龚自珍等发扬光大。
孟子以“揠苗助长”影射“人为之教”的弊病,柳宗元主张教育要“顺天致性”;龚自珍则对“病梅”之举大加挞伐。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三、管理与评价
• 第一层——小组长管理。常务小组长对全组进行全面管 • 第二层——值日班长管理。值日班长由各组常务小组 • 第三层——常务班长管理。常务班长对全班进行整体
长担任,每天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对各组进行检查管理、考核评价, 根据各小组长反馈上来的记录表第二天早读课前五分钟,将小组积分 公布在教室评价栏内,并评出一个优秀小组。 管理,履行副班主任的职责。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1、导入展标(提示课堂教学目标)。 (约1分钟)
• 操作:课前做好目标课件,课上展
示给学生看。突出目标的具体、恰 当、科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 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2、指导自学。(约2分钟)
• 操作:课前做好自学内容课件,课
上展示给学生看。 • 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 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 求小,分成4—6组。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 为参考。 3、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 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 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
5、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 运用)。(约8~10分钟)
• 操作:①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
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②学生自由更正, 让他们各抒己见。③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 更正的道理。④指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 导以后的运用。 目的: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 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②通 过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 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55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55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程标准下的重要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成长着的生命,是发展的主体。
只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活记忆,开启心智,放飞情愫。
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创设充满“生机”的课堂生态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努力实现每个生命健康、舒适、自主地“生长”的课堂。
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研究理论、教学理论、生态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和系统论。
其中,建构主义研究理论和情感教学理论对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影响最大。
建构主义将研究看作是研究者自己建构认知结构或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注重研究者的主动参与和合作研究。
情感教学理论则强调发挥情感积极因素的作用,使研究者成为伦理和知识上完善的人。
在生态课堂上,将建构主义和情感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研究者的合作精神、伦理道德和知识研究。
教育生态学理论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生态学理论以整体论和系统论的观点,对教育生态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以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在宏观和微观上的失误。
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课堂内也存在各种社会关系,要促使课堂内部的关系发生转变,必须通过自我努力开拓,反观性对话,非对抗性讨论,合作调查,协同开展问题探讨,改变知识传授的单向授受关系,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究者、平等的对话者,课程研究的重点是学生主动的研究和自我发现。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将生态意识整合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促使课堂与社会以及课堂内部的关系转变。
五步”是指课堂教学的五个步骤,包括激趣导入、自主研究、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和达标检测。
而“一反思”则是指每堂课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以形成技能。
下面将具体解析“551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
第一步是激趣导入,展示目标,一般需要约5分钟的时间。
在这一步中,教师的设计理念非常重要。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需要吃透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教学之中。
绿色教育生态课堂模式
绿色教育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课程思想与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的前沿思维,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意味着教学效益的确定,良好模式的推广即是效益的放大。
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认识的不断追寻和探究的深层化,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也随之从传统走向现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为此,我们积极进行“绿色教育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探讨,积极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一、第一课堂:以教室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课堂。
创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1)执行“三三制活动课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三三制”,即一节课上教师引导讲授的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展示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学生反馈拓展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
(2)实施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流程:①课程预习,激活经验。
预习不仅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也是连接课堂内外的桥梁和纽带。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在呈现知识上发生巨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教学环境,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上获取知识、得到发展。
这就要有效的利用好课程预习,激活已有的知识生活等经验,让学生带着准备而来,带着胸有成竹而来,带着验证的渴望而来。
②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能激发小学生愉悦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语言描绘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电脑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歌曲渲染情境等多种途径。
情境的创设离不开离不开已有的生活经验。
③目标导向,明确基点。
教师紧扣课标,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方向性明确,课堂目标达成度就会大大增强,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点整体把握,让学生对内容整体感知;引发疑问,突破重难点。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构建共生共荣教学模式江汉区华中里小学一、模式构建背景1学校特色视角:因为学校是国际湿地教育实验学校、国际生态学校、国家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示范学校,所以,学校应用了生态学,发现了“教育生态学”,为此,学校汲取“教育生态学”之内涵,化作“教育生态化”之办学理念,全面贯彻于教育教学每个方面,由此思考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构建共生共荣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2教学改进视角:我们解决了“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问题,但还没有达到“乐教、乐学”的境界,教师还没有真切地感受到从教的幸福、为师的快乐,师生关系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的音符等;课堂和外部生态系统割裂,直接造就了一个极为封闭“花盆环境”的课堂,因为封闭,维系课堂生态的纽带—信息被阻断,信息之间的交流缺失了活力,课堂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要么直接形成了看似自主却是自流,看似热闹却是吵闹,看似课改却是改课的课堂。
这些都在制约着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引起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深入思考。
3教学创新视角:用教育生态学视角看待教学生态,打开了观察教学、思考教学、改进教学新思路。
我们期待,在承认多样性、珍惜独特性、强调关系性、构成和谐性的教学生态中,让师生各展风采,各显魅力,呈现生机勃勃、美轮美奂教育美景。
4传承优秀文化视角: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老庄的关于人性的自然和自由的主张、孔子的“游于艺”、“和为贵”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思想等,给我们有益启示。
二、模式理论依据1.人本教育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强调: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接受教育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人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与内驱力的调动。
2.生命教育观: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
生命教育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
绿色生态课堂三部曲
绿色生态课堂三部曲绿色生态课堂三部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与力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这一课堂模式以生态学为基础,将生态知识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也能深入了解和体验自然环境,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
下面将分三部分介绍绿色生态课堂三部曲的内容和特点。
第一部分:生态知识教学生态知识教学是绿色生态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自然界的各种生态现象、生物多样性、资源循环利用等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神奇。
在生态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文并茂的生态知识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到自然界的奥秘和美丽,从而树立起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理念。
生态知识教学也要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在语文课上讲解自然诗词时,可以和生态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了解了自然界的美好。
第二部分: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是绿色生态课堂的另一重要部分,通过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实地考察可以包括郊游、户外拓展、环保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爱护环境,珍爱生命。
比如在郊游中,可以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观察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让他们了解植物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环保志愿者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清洁环境等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第三部分:生态文化教育生态文化教育是绿色生态课堂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生态文明等内容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和谐共处的优秀品质。
生态文化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价值观念,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品质,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行动。
通过生态文化教育,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然美、人文美、科技美三美并举的良好品质,发展绿色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规范。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尊重、唤醒、激励生命生态课堂的追求:有序、有情、有效、有趣生态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学生感兴趣的,想知道的,想做的,都可以在生态课堂里畅所欲言,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有效解决;●生态课堂的特点:1.民主平等;这包括生生平等,师生平等2.自然和谐3.自主与合作;生态课堂并不是传统课堂的满堂灌,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方案;做到先交后学,能学不教,以学促教;4.探究与生成5.开放与选择6.多元的评价方式与个性发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树立信心,勇于表现自己;●如何构建生态课堂1.改变观念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着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培训、专题会议和学习理念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涵养,提高教师对生态课堂理念的认识;2.转变教案的设计思路教案设计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传统的教案设计基本依据课本从头讲到尾,贯穿始终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参与的练习较少;生态课堂强调学生全程参与课堂学习,决不能把学生排除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同时了解学情,认知备课,设计学案;让学案、探究、谈论等活动贯穿始终,学生全程参与;3.改革教学评价标准,改变课堂教学行为4.建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构建小组文化、帮扶模式5.设定缓冲期,允许教师适当介入、适应;6.适当改变教学时间的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学习成果。
生态课堂五步四学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五步四学教学模式生态课堂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
其中,五步四学是生态课堂的核心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生态课堂五步四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五步四学教学模式的概念五步四学教学模式是生态课堂的教学方法,通过五个步骤和四个学习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二、五步四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1. 五个步骤(1)感知阶段:通过提问、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调查阶段:学生根据感知阶段的启发,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3)分析阶段:学生根据调查材料,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行动阶段: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环境保护计划,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5)评价阶段:学生对环境保护活动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2. 四个学习环节(1)主题学习:以特定的环境问题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亲身体验和探究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共同解决环境问题。
(4)评价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进行评价和反思,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三、五步四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1. 教师准备阶段(1)确定教学主题和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主题和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
(2)准备教学材料和资源:收集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为学生的调查和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
(3)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主题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2. 学生参与阶段(1)感知阶段:教师通过提问、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人们对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和教育界广泛研究并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凭借其自然、科学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一家致力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提升的科技创新型教育机构,旨在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以优秀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方式帮助学生全方位地发展自己,同时也助推整个教育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其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生本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从教学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创建一个有机、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1. 自由与开放生态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自由灵活,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参加的活动,教师则提供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全面的解决方案,保证学生的自由交流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 经验与实践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和经验积累,推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依托自学社区平台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与合作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倡导互动和合作,通过互联网的多媒体手段倡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4. 综合素质和能力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总结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其特点与实践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性、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完全符合这样的特点,其先进的理念和实践模式不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还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
中国著名数学家杨乐也曾提到:“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
一、生态课堂的理念(一)生态课堂的定义是完全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课堂教学活动主体的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的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二)生态课堂的构成以学习为中心,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而不被课本和教参所奴役;以尊重为基础,能当好“学习共同体”内“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主宰一切;以问题为纽带,能组织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仅会灌输和表演;以需要为准则,能珍视并灵活地利用好一切生成性教学资源,而不是机械地程序化运作;以发展为主旨,能实施多维度、多元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而不是用批评和埋怨制造压抑。
机械重复的课堂不是生态课堂,要做出灵气来;墨守成规的课堂不是生态课堂,要做出思想来;人云亦云的课堂不是生态课堂,要做出个性来;浮光掠影的课堂不是生态课堂,要做出实效来。
二、生态课堂的原则:(一)需求性原则: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那么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整合教学资源。
学生的需求:1、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会对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产生需求2、与学生已有认知相冲突相矛盾的问题,学生会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释方法产生需求将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就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主动思考,学习知识,更加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开放性原则1、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学内容要丰富并且可选择,即在完成教材所规定内容的同时,要适当延伸拓展,能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多方面需要。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
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
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
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还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教学时空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
生态课堂的教学流程可以在一课时完成,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用几节课来完成。
例如对一些探究性问题的解决,就需要较多的时间来组成一个“领受—领悟—提升”的教学过程。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
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
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就必须依据这一宗旨来安排。
因此,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就可以按“领受—领悟—提升”三阶段来进行。
(一)领受领受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要适合儿童当前心理年龄的最新特点。
学习任务要相对确定,提出的问题要简明扼要。
教师要融入课堂生活,表情动作和言语能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深切的期望。
因而当一次新课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对讨论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对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构建共生共荣教学模式江汉区华中里小学一、模式构建背景1学校特色视角:因为学校是国际湿地教育实验学校、国际生态学校、国家未成年人生态道德示范学校,所以,学校应用了生态学,发现了“教育生态学”,为此,学校汲取“教育生态学”之内涵,化作“教育生态化”之办学理念,全面贯彻于教育教学每个方面,由此思考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构建共生共荣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2教学改进视角:我们解决了“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问题,但还没有达到“乐教、乐学”的境界,教师还没有真切地感受到从教的幸福、为师的快乐,师生关系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的音符等;课堂和外部生态系统割裂,直接造就了一个极为封闭“花盆环境”的课堂,因为封闭,维系课堂生态的纽带—信息被阻断,信息之间的交流缺失了活力,课堂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要么直接形成了看似自主却是自流,看似热闹却是吵闹,看似课改却是改课的课堂。
这些都在制约着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引起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深入思考。
3教学创新视角:用教育生态学视角看待教学生态,打开了观察教学、思考教学、改进教学新思路。
我们期待,在承认多样性、珍惜独特性、强调关系性、构成和谐性的教学生态中,让师生各展风采,各显魅力,呈现生机勃勃、美轮美奂教育美景。
4传承优秀文化视角: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老庄的关于人性的自然和自由的主张、孔子的“游于艺”、“和为贵”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思想等,给我们有益启示。
二、模式理论依据1.人本教育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强调: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接受教育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个人终身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与内驱力的调动。
2.生命教育观: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
生命教育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
而教育,则是生命发展逐渐显现的过程,课堂是重要渠道之一。
3、教育生态观:教育生态学是由自然环境学的生态理论衍化而来。
环境生态学里“自然生态、类生态、内生态”的生态系统划分分别对应着教育生态学的“社会生态系统、教育生态系统(学校生态系统)、课堂生态环境”的系统划分(详见《教育生态学》,范国睿著,人民教育出版社,31页)。
生态课堂的系统划分里演变成为“社会生态系统、课堂生态系统(课程观、课程资源)、课堂生态环境”,三个系统“圆融互摄”的动态发展,给教学带来的开放性影响,通过物质流、人员流、信息流、智慧流等构成课堂生态场。
4.新课程理念观:新课标提出,要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核心,以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和手段,创建新的课堂模式,这就给课堂模式创新指明了方向。
三、模式构建界定生态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生态环境(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构成,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主要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其与教学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态课堂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生命性、生成性和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它不否定传统的课堂,而是重构课程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新型课堂。
因此,生态课堂不是“生态加课堂”,而是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关照课堂,是课堂教学中人与环境之间动态平衡的良性发展的课堂。
生态课堂的本质是联系、发展、和谐与共生,内涵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积极的有利于学生动态生成的课堂生态情境与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将课外的资源引入课内,以理解、交往、动态生成等为教学方法,协调课堂生态内部生态主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合作者,学生与学生成为协同的自主学习者、竞争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师在专业上得到成长。
共生共荣课堂教学模式:“共生”是相互依存,“共荣”是互惠互利。
共生共荣教学模式是把学习看作课堂的核心,在由教师、学生、课程、环境与技术等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各个因子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各自实现个性化的发展,通过便利流畅的能量流动来共同推动课堂学习的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成就别人、快乐自己、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教学境界。
四、模式实施流程模式以师生发展为宗旨,以学生需要为准则,以课内外联接为切入点,以问题解决为纽带,以“顺应天性,呵护个性,舒展灵性,植养品性”为教学原则,营造宽松、愉悦“生命共生场”,创设独立学习、感受领悟“自主体验场”,组建交流讨论、充分表达的“实践演练场”,搭建展示成功、张扬个性的“成果展示场”,建构深思改进、生发智慧的“知识探究场”,建立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技能提升场”、形成消化吸收、重组内化的“灵魂升华场”。
学校倡导各学科在教育生态学教学思想引领下,基于学科特点,基于学情,运用“道”的方式,“道”的规律,积极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形成合而不同的课堂教学范式,构建能促进学校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堂文化,模式流程: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师生共同享受教育的美好,形成师生共生共荣亮丽的教育风景线,即:成就学生,提高自己,快乐自己,互惠双赢,教学相长。
五、模式实施策略“共生共荣的课堂生态”是全景,是关联,是动态,是演进,是辨证,是和谐,我们只有采用有效的方法,才能将课堂引入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合理运用学习资源、恰当协调相互关系、师生共生荣、有效促进师生均衡发展的新境界。
为促使教师应用模式时有良好教学效果,我们建议:1、打破花盆环境,让课堂内外圆融互摄空间学习中花盆环境的存在,主要是受教材以及学习时空的限制。
因此,生态课堂的实施,首先要在生态环境建设上着力,努力打破制约课堂学习的“花盆环境”。
首先,改变教室空间,让教室成为“生态园区”,成为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态空间,有生活的气息,是“润泽的”,学生可以借助这样的空间看到学习的广泛用途,重建学习空间,获得焕发自己的时间,借助焕发自己的时间唤醒自己的身心,借助身心的唤醒编织自己的话语,借助自己的话语获得自己的人际纽带。
这样的空间书香浓浓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形成课外读物的生态群落。
这样的空间,让学习的外部生态系统永远如一泓活水,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将视野投向更为广阔的世界,整个世界都是教材。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善于抓住联系,进行探究,拓宽教学内容。
把课教活,除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外,还要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把课内外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拓宽教学内容,激活内外两个生态系统。
将课堂置于学生成长的生态链上开发课程资源;在观照课堂教学内涵与社会发展契合的关系中,不断地矫正课堂教学的方向,让生态课堂和社会生态文明共同进退。
2、应用南风效应,让课堂成为心灵成长空间教师“眼中有差异,心中无差生”,通过情感互动而构成的一种让学生感觉安全、温馨的心理氛围,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有利于学生心灵成长。
这样氛围的创设,首先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尊重,其次是教师的心理换位能力和角色的转换能力,教师要学会用“童眼”来看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怀“童心”来想学生的问题,以“童趣”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高度尊重每一位学生个体,全方位地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去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去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和成功之路。
在这样的课堂,学生耳闻目染,有阳光的照耀,有雨露的滋润,有春风的吹拂,心灵成长水到渠成。
3采用鲶鱼效应,让课堂成为师生成长空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两个生态要素,只有这两个要素相互平衡,有序互动,和谐共处,课堂才能闪现智慧的火花,才能成为师生与文本对话乐园。
师生虽然是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关系,但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关系是教育的特性,如果教师如鲶鱼启动、带动,学生才会起动、运动,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带领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天地。
我们身边的教学情境是流淌不息的“信息流”,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所以对教学时空必须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
4、瞄准生态位,让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出彩空间生态位,使不同物种都能获得比较生存优势,这是自然界各种生物欣欣向荣、共同发展的原因所在。
在课堂教学生态中,我们遵循学生的天赋,设定不一样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
而在找到这样的方法之前,让学生充分摸索,自然引导;千方百计地构筑基于差异的学习“共同体”,它不是“珊瑚礁”的共同体,而是“交响乐”般的共同体。
构筑这样和谐的共同体,教师注重学生情感经历的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习的过程,成为生活的过程,情感经历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
六、模式实施评价共生共荣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班级:科目:执教人:课题:时间:总分:把通用模式变成各个学科的模式,并且不断丰富教学策略,让模式的变式符合学科特点,这里面有许多研究的空间,为此,学校推出模式研修流程:自主探究——同伴研讨——专题打磨——专家引领——反思提升。
以此引导教师同伴相助,集体备课;围绕“中心议题”,激智启慧,解决教学问题,共同研究中共同提高,形成“共生共荣”的教研风景线。
我们深知我们的优质生态课堂的探索才开始,还有许多思考需要用课堂检验、用质量印证、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去诠释,“华小”人将不懈追求“优质”,让优质的教育造福于千千万万个学生,千千万万个家庭。
能否“踏雪无痕”,真实、自然、和谐,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生态情境?如何构建生态课堂,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境界,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超越?我们在追求着,探索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