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化改新》导学案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日本的大化改新》(历史河北人民九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日本的大化改新》(历史河北人民九年级上册)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的第三节课。

本节课就开启了中古时代亚洲的学习。

本课主要介绍日本的大化改新,本课分为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介绍大化改新前的日本,593年圣德太子进行了改革。

第二个子目介绍了日本的大化改新。

从大化改新的时间、改革人和大化改新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呈现。

第三个子目介绍的是大化改新后日本封建社会的发展。

武士阶层和幕府统治的兴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大和统一日本。

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体会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3.了解日本的庄园经济和武士阶层的形成,知道幕府统治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多元史观时采用先小组讨论再进行总结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历史的进程,感受历史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

2.圣德太子改革【教学难点】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打开ppt,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进行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加深学生对上节课的理解和记忆。

打开PPT,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对整节课有宏观把握,进行更加有目的的学习。

学习效果和课堂参与度会大大提升。

二、讲授新课(一)大化改新前的日本展示图片,老师提问,图片上的内容与哪个国家有关?学生回答:日本【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的活跃度。

老师介绍日本崇尚的是太阳神。

神武天皇,是日本的第一任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活动一: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的小字部分,再加以补充课件内容了解古代日本大和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统一的?【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堂的主人翁精神,贯彻新课标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2.3日本的大化改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2.3日本的大化改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2.3日本的大化改新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日本的大化改新”,属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六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的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日本的大化改新,使学生了解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它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影响。

同时,通过分析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

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使其能够对日本大化改新进行客观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的背景:理解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

- 大化改新的内容:掌握大化改新的主要措施,如实行土地制度改革、推行汉字文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 大化改新的意义:认识到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包括推动社会结构的转变、促进文化的发展等。

2. 教学难点- 大化改新的原因: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日本会进行大化改新,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数据来说明。

- 大化改新的具体措施:学生可能对大化改新的具体措施理解不清晰,需要通过图表、案例等方式进行解释。

- 大化改新的影响: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和其他国家的封建社会变革进行联系。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电脑、白板、历史地图、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软件。

- 课程平台:学校学习管理系统、历史教学论坛、在线历史学习资源库。

- 信息化资源:大化改新的相关视频资料、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电子版本。

-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历史地图绘制、电子问卷调查。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2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2
九.板书设计
①《日本的大化改新》背景:
- 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
- 646年,日本朝廷颁布《改新之诏》
②《日本的大化改新》过程:
- 改新的主要内容:废除一切豪族的私有领地和部民,实行公地公民制度
- 改新的主要措施:实行班田收授法,建立户籍和租庸调制度
③《日本的大化改新》意义:
- 改新使日本社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前两课的相关知识,如古代日本的社会制度、日本与中国古代文化的交流等。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背景,如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风格方面,八年级学生大多喜欢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最后,我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可以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我也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八、课堂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本节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评价: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互动探究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小组讨论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显得有些沉闷。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设计讨论问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和能力,导致他们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理解大化改新前日本的阶级矛盾;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人物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大化改新的内容的学习基础上,通过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比,来培养学生分析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到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流血牺牲的,培养学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思想;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发。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史料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及影响,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难点:日本的大化改新与唐朝的联系;通过学习大化改新,了解改革并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用多幅日本的图片配以樱花飘落的动画,引出“日本”这个国家。

教师追问:今天我们所熟悉日本这个名字是从大化改新以后才改的,那么改革前的日本叫什么呢?它又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早期日本历史发展年代尺。

师:大家知道古代日本最高统治者是谁吗?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象征了什么?(设计意图:图片导入,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展示学习目标:(1)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内容及其影响(重点);(2)武士集团与幕府统治形成的背景及发展历程(3)日本大化改新后还效仿学习了中国哪些方面?第一篇大和兴起,一统日本(1)出示地图,日本自古以来就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

(2)出示资料:大化改新前的日本资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学生通过上述材料,体会到日本的落后和唐朝的先进。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学生通过上述材料,体会到日本的落后和唐朝的先进。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2-1-8 描述欧亚古代历史进程中的几个区域文明,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与交融的概况。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知道天皇的由来。

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日文字、服饰、唐长安和平城京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了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进而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效仿隋唐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进步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3.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4.教学难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国庆刚过,——;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庆节,庆贺方式各不相同。

比如日本,它是以当今明仁天皇的生日,12月23日,作为国家的节日。

日本皇室庆祝天皇生日的传统做法是,当天天皇和皇后在皇宫接受国民进宫朝贺。

多媒体展示:国民朝贺日本天皇(09年76岁生日时)。

师:中国皇帝称“天子”,上天的儿子;日本天皇又是谁的子孙?(天照大神)师:日本人特别崇拜太阳神,古代日本是神道国家。

(神道类似政教合一)设计意图:以国庆节的庆贺方式导入,应景、直接;对日本神道,天皇和神社都是好的切入点,但靖国神社过于敏感,容易偏题。

环节一:大化改新的背景在神社里负责祭祀的叫神官,在日本的历史上,有一位神官,投身政治,成为最高级别的官员,并得到天皇的赐姓,这就是中臣镰足。

我们将从藤原家族的发迹史来了解大化改新。

藤原氏的始祖——中臣镰足(大化改新的背景)结合P40第2-4段,思考大化改新的背景:(从经济、政治、外部环境等方面考虑)经济上: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奴隶及部民(书上简单写劳动者,无法说清其奴隶的身份)(部民是被征服的部落成员或外来移民。

地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地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案

第10课《日本的大化改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培养结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实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正是因为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擅长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升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进入课堂,用眼睛环视全场师问: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导入新课:师:上课,请同学们看屏幕师问:有谁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文字吗?生:日本师再问:又有谁知道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生:师承:看看日本的文字与中国的汉字很相似。

没错,日本就是学习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平假字、片假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理解日本是如何向先进国家学习的。

首先,我们理解一下日本的兴起。

教学过程:一,日本的兴起(板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0,自主完成导学案任务一。

个别学生回答师:从学习中,我们理解到中国比日本先进了整整2千多年的文明史。

那么,中日之间最初的交往是何时开始的?师:对。

从秦汉开始,日本就踏上了漫长的学习中国文化的历程。

那这种学习在什么时期达到了顶峰?出示:遣唐使航海路线图。

温故而知新:观察以下列图,结合七年级知识,谈谈日本的地理特点?让学生想象一下以当时的社会条件,日本来中国学习的艰难情况。

师:为何那时的日本要排除万难,远隔重洋来到中国学习?引导学生从资料三得出目的师:这些人回国后对日本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引导学生从材料或资料三得出。

师:在日本疯狂吸收隋唐文化的过程中,最为典型的历史事件就是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板书)师:学习一个历史事件,需要我们掌握三要素:背景、经过、结果、(板书)。

刚刚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这场改革的外在要素,即隋唐先进的文化刺激了当时的日本要发愤图强。

〖2021年整理〗《日本的大化改新》参考优秀教案2

〖2021年整理〗《日本的大化改新》参考优秀教案2

《日本的大化改新》参考教案2【课标要求】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伊斯兰教创立者的名字,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汉文与日文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接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汉字和日文两种文字共性的归纳,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效仿隋唐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进步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重点难点】重点: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备课(包括读课标、习教材、研教参、了解学情,收集信息,编写教案),制作教具;学生预习,收集有关日本的有关信息。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问题探究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小黑板、地图册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引导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古亚非文明,知道了产生于亚洲和非洲大河流域的几个神奇辉煌的古代文明,今天我们将和同学们一道,继续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中古日本,也就是封建时代的日本。

学习新课:一、日本大化改新(教师引导过渡)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一次成功改革。

当时的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有哪些具体内容?改革收到了什么效果?我们下面逐一探究,先看背景。

(教师板书第一个小标题)㈠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教师出示《古代日本》地图,帮助学生弄清日本的特殊地理位置,并结合P15小字对改革前的日本情况做概略介绍)日本位于亚洲东北部,是西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国,其领土同我国大陆最近处仅相隔400余海里,同台湾岛更仅相隔100多海里,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

日本列岛很早就有居民活动。

公元前1世纪前后,日本出现奴隶制国家。

5世纪初,大和国统一日本,国王最初称“大王”,以后称“天皇”。

日本的大化改新 (教案)教案导学案

日本的大化改新 (教案)教案导学案

历社八上2-3日本的大化改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②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认识到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

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

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日本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这次改革叫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新课学习一、日本发展历程1.日本概况观察古代日本地图概括“日本”与中国的地理关系。

一衣带水、一苇可航>>> 多媒体课件播放古代日本地图民族:大和民族国花:樱花国旗:日出之国国徽:圆形,绘有16瓣黄色的菊花瓣图案国服:和服国名:东瀛、东洋、扶桑>>>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本国旗国徽2.古代日本历程:前21世纪夏朝建立→前3世纪秦朝统一中国→1世纪日本出现早期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落后于中国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

日本史书记载第一任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明治维新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在当今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本平成天皇明仁3.中日交往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

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1~2世纪时,日本列岛上已有100多个小国,同中国交往的就有30余国。

《日本的大化改新》学案

《日本的大化改新》学案

《日本的大化改新》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

2、 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3、 了解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实,知道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学教过程】1、日本2070BC 221BC 1世纪 5世纪 。

中国 朝 朝 朝 朝(国家出现) (统一)2、 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学会概括、梳理)(在书本划出即可)3、 全面学习 证据(文献或实物资料)政治:经济:文化:4、思考:我们该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巩固拓展】1、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来改称为( )A .皇帝B .哈里发C .天皇D .总统2、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日本这一特色的是( )A .《汉谟拉比法典》B .大化改新C .奴隶制民主政治D .种姓制度3、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A .中央集权的国家机B .民主政治C .奴隶制共和国D .资本主义制度4、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日本正规的国家军队 ②是日本庄园主蓄养的私人武装力量③是日本社会一个特殊的阶层 ④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阅读下面中日关系演变的相关信息1、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进行的重大改革是什么?2、你认为未来中日两国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资料卡】天皇: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

日本史书记载第一任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明治维新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在当今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

绝对服从主君,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

曾被日本军国主义利用。

八年级上册《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

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

把握改革过程中与唐朝的联系。

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成为依靠“律令”进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同时让学生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形成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样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2.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唐朝的相关制度和大化改新中代表人物的补充资料。

4.学生准备:预习本,通过网络等途径查询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

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把日本带入了一个新时期,引出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的背景首先出示古代日本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特征:它是个岛国,自然灾害频发,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引出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使得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另外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自身的改革极其必要。

接着用比例尺帮助学生理清教材:古代日本的发展史,立即引到日本为什么要进行大化改新?引用两则材料: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强,不但占领“国县山海林野池田”,平民百姓无立足之地,大批劳动力成为王族、豪族等有势之家的私有民。

初中教案大化改新

初中教案大化改新

初中教案大化改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掌握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形成历史概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的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 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

教学难点:1. 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意义。

2.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准备:1. 教材《日本历史》。

2. 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介绍日本古代的历史。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大化改新。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大化改新的背景:政治混乱、社会矛盾加剧、人民生活困苦等。

2. 讲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废除私地、私民,实行“班田收授法”,改革租税制度,实行“租庸调制”等。

3. 讲解大化改新的意义:促进了日本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使日本逐渐走向封建社会。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请学生总结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 让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化改新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提醒学生关注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提高历史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形成历史概念。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大化改新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川教版(2018)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川教版(2018)九年级历史上第10课《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知道日本的由来;了解古代中日文化的交流;知道6世纪日本奴隶制危机及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中央集权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日友好交流由来已久,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理解借鉴与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动力。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及大化改新的内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一组风土人情图片,让学生猜是哪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教师指问:日本在哪里?以此引入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教学环节一:一衣带水的邻邦目的:通过观察古代日本的地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特征。

学生观察图片:1.说一说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2.概括中国与日本位置关系特点。

教师总结:一衣带水的邻邦教学环节二:互动交流的历史目的:对比古代中国与日本的历史,认识日本要落后于中国;列举古代中国与日本交流交往的史实,感知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及交往历史的源远流长。

对比如下日本和中国发展历程示意图,通过对比,你获得了怎样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材料所述史实说明了什么?材料一《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带贡物来朝见)云。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

今使译所通三十国。

”公元57年,倭奴国遣使来汉通好,光武帝“赐以印绶。

”材料二在女王卑弥呼统治时期,邪马台与曹魏、新罗(朝鲜)建立友好关系,与曹魏的使节往来不断。

从239年(魏明帝景初三年)起的8年里,双方互相遣使7次,在古代中日关系史上是少见的。

239年,日本使节到洛阳,魏明帝授予卑弥呼“新魏倭王”称号。

材料三5世纪末,倭王(大和国王)给刘宋皇帝上表:“自昔祖弥,躬擐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

”材料四607年,圣德太子和女王派小野妹子使隋,在国书中自称“天子”。

608年,小野妹子以陪送使身分再次来隋,并有高向玄理和南渊请安等留学生同行。

第11课日本大化改学生案

第11课日本大化改学生案

嵩县江苏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案课题:第11课日本大化改新(总11 课时)班级姓名主备人赵俊芳审核【自主学习】一:6世纪前的日本1.与中国关系:与汉朝发生过“通使”关系,经朝鲜半岛来到中国。

2.兴起:1世纪——2世纪出现奴隶制国家。

3.统一:5世纪时本州兴起的政权统一了日本。

4.大和的统治: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与贵族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分从事海洋捕捞的“海部”和从事农业生产的“田部”;部民地位近似奴隶。

二:大化改新1.背景:6世纪-9世纪,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

2.时间:年,上台执政,年号大化,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政治上,建立以为中心制度,地方设国、郡、县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把土地分给公民,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4.意义: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1.背景:大化改新后,庄园盛行,大庄园有“”的特权,中央对地方丧失了控制力。

2.目的: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3.状况: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从中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大的首领形成武士团;代表庄园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政府号召征战。

4.发展:12 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濑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开始了幕府统治时期,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5.影响:形成了精神,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效忠的不是国家而是其;实质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奴仆。

【当堂达标】1.中国古书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A.琉球B.高丽C.大和D.本州2.5世纪时,大和国最高统治者称为()A.大王B.天皇C.皇帝D.法老3.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3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旧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2.3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旧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日本的大化改新1教学目标1、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

把握改革过程中与唐朝的联系。

2、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3、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

2学情分析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日本历史有所了解,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兴趣。

教师利用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加强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重点难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从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世博会遣唐使船播放视频《世博会遣唐使船》。

2010年5月中国某某世博会期间,由日本在中国某某建造1:1的“遣唐使船”亮相在日本馆。

看了这段视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感概?活动2【讲授】中大兄皇子与大化改新(二)、讲授(1)、日出之国——日本的发展历程在讲日本大化改新之前,和学生一起了解下中大兄皇子生活国度——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

给大家时间阅读书本资料,找出重要的时间点。

1、出现国家的时间;大和统一日本的时间?师:在公元3世纪中叶,日本兴起了一个叫大和的国家,那么这个大和什么时候统一日本的?现在的日本是什么民族(大和民族)2、自主探究:再给大家时间,阅读书本资料,回答这个问题。

你了解日本天皇吗?请阅读课本和资料,了解天皇的由来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7世纪初,日本首次使用“天皇”称号。

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大和国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2)、逆天改命——大化改新的背景1、内部压力: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动荡不安。

材料一:统治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

贵族们之间连年征战不断(其原因当然还是为了兼并土地),对朝廷的上供也日益怠慢。

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最突出表现在朝臣贵族和皇室成员的斗争上。

材料二:626年,日本发生大灾荒,饿莩遍野,人民群众群起而反抗统治阶级。

日本的大化改新

日本的大化改新
法典,作为的基础。
4.大化改新的影响
标志:日本从社会向社会过渡。
二:合作探究,质疑解难
1.课内问题P40日本天皇的由来。
2.课内问题P42日本民族的特点?比较平城京与长安城在城市布局方面相似地方
知识梳理
当堂检测
1.7世纪中期,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是()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地主阶级的利益
①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国家,本州中部的国家最为强大。
②大和不断征服,统一了日本国土,最高统治者称为,后来改
称。
2.大化改新的背景
⑴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经济上;经济实力强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政治上:
⑵仿效王朝,因为这个王朝在当时高度繁荣。
八年级社会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时间:学生姓名班级审核人评价小组编号:12
课题:第二单元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
课型
新知预展
学习目标: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
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大化改新
问题导学:
一:预习全文、梳理质疑
1.大和统一日本
C农民阶级的利益D资产阶级的利益
2日本大化改新的作用()
A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文化B使日本确立起封建制度
C加强了日本中央集权D加强了奴隶主的统治
教学随笔
⑶曾经留学到中国的留学生,希望学习中国在日本建立“”新国家。⑷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铲除了势力,强化。
3大化改新:开始时间,人物。
内容:①政治上:改革制度,实行。
②经济上:土地收归,国家定期按把土地分给耕种,
向他们收取,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化为国家的。

【K12学习】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K12学习】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日本的大化改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日本早期国家的创立过程,了解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掌握大化改新主要内容等史实,理解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的研读、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概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大化改新的整体史实,感受改革创新精神,培育危机意识。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教学难点: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历史影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七年级上册《耕海牧渔》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日本的一些基本情况,请你向同学介绍一下。

教师归纳,并展示相应的多媒体图片教师过渡:那同学们是否知道7世纪的日本是怎么样的呢?其中又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环节二:早期日本知多少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开头部分,结合教师展示的相关材料,在教师的带领下,简单叙说日本国家形成的大致内容,初步了解日本天皇的来,了解日本的多神信仰环节三:合作探究,了解背景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研究,谈谈当时日本社会的主要情况各小组分派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归纳:政治上:豪强贵族相争,皇权旁落经济上:世袭贵族经济强大周边环境:邻国强盛,蒸蒸日上与本国形成鲜明的对比社会呼声:统治者以及日本留学生希望仿照隋唐制度实行变革教师扩展有关古代中日交流的内容,知道唐朝是中日交流的一个高峰。

环节三:我是改革智囊团一员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为政治改革组、经济改革组、思想文化改革组,并结合课本内容与教师展示的相关史料,以组为单位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教师出示表格大化改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编订律令法典,仿唐朝的教育制度,积极汲取中国文化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建立中央集权的地分给农民耕种,向天皇制国家,以才他们收取赋税。

贵族选官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环节四: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

初中九年级历史学案-日本大化改新-“黄冈杯”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历史学案-日本大化改新-“黄冈杯”一等奖

日本大化改新【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化改新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对于大化改新的内容的学习上,通过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比,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孝德天皇和中臣镰足不畏艰辛,坚持改革的决心。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流血牺牲生命的。

培养学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思想。

【学习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

【学习难点】大化改新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学习引入东亚岛国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当中国唐朝繁荣昌盛之时,日本还处在落后的奴隶制时代。

7世纪中叶,一批留学中国的日本人吸收唐朝先进文化,推动大化改新,使日本摆脱了社会危机,跨入了封建时代。

日本是怎样实现落后岛国的大跨越的中国先进文化是怎样影响其文明发展的二、自主预习(一)知识点一:大化改新新日本,意为“日出之国”,地处_____东部,由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大岛及几千个小岛组成,古代中国称之为_____。

大约在公元3世纪前期,日本形成了早期_____国家邪马台国。

_____是日本的革新派在遣唐_____影响和支持下进行的_____,改革为_____和_____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改变了_____的国家性质,使日本由_____过渡到_____,此后,日本的国名正式更名为_____。

(二)知识点二:武士与武士集团8—10世纪中叶,随着_____的破坏,_____在日本逐步确立起来。

贵族豪强为争夺土地,保护庄园,建立起私家武装,其部分族人和仆从便脱离农业生产而以武为业,逐渐形成_____古代社会的_____阶层。

13世纪末,_____日趋衰落,此后,日本相继经历了_____幕府、_____幕府时期。

德川幕府的统治在1867年_____前夕结束。

幕府武士专权在日本延续了近700年。

(三)知识点三: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吸收_____交流源远流长,7世纪至9世纪末达到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_____组名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古代发展历史,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

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3、了解中日两国古代交流的史实,知道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自主学习】
1、前后,日本开始出现早期奴隶制国家。

时,日本统一,国家名称是,最高统治者称,后改为。

2、公元,日本使者来中国向汉朝朝贡。

7世纪时日本周边,中国(618—907)高度繁荣,日本派遣来中国学习先进的典章制度。

18世纪日本出土
金印。

3、646年,天皇颁布诏书,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名称),使日本成为制中央集权国家。

4、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一举铲除了势力,强化了,随后即位,年号。

5、年,日本参照《唐律疏议》的律令制度,编订了日本律令法典,作为治国的基础。

6、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为。

710年,日本仿照的式样,建立了新都。

到10世纪,日本社会中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
1、说说日本天皇的由来及其对日本社会的重要影响。

2、古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结合图册和书本及相关资料,了解古代中日之间的交流。

3、横向对比日本与唐朝的社会发展状况,说说7世纪中期日本的状况。

4、“大化改新”内容。

5、第42页资料1,说说中国文化对日本教育、宗教、文学等方面对日本的影响。

6、读第42页资料2说说中国都城长安城市布局对日本都城平城京的影响?通过本课你
觉得日本民族具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

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请完成:
1、上述材料是哪国何年的改革内容?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为什么?
2、这次改革除作以上规定外,还有哪些内容?
3、这次改革效仿的是哪一国家的制度?当时这一国家出现了一个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4、日本民族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大化改新给日本政治、经济带来怎样的变化?对我们有何启示?
(1)图2中的日本钱币和图1
中的唐朝钱币有何相同之
处?
(2)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
化影响的一些例子吗?
【知识梳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点?(请你用知识树的形式展示) 【作业布置】见作业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