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选择紫砂壶泥料.

合集下载

[紫砂泥料]如何辨别紫砂泥

[紫砂泥料]如何辨别紫砂泥

[紫砂泥料]如何辨别紫砂泥好的泥料基本上离不开光彩柔和,质感强烈,层次分明,泡养温润这些特点。

分辨泥料只有个窍门多看多学习。

绿泥,黑泥,光彩鲜艳的泥料,这些大多都是化料泥。

必需说明的两点是:捂灰壶略看上去也是玄色的,但它不是化料泥,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工艺。

第二点:一厂早期的墨绿泥加了氧化钴,但却长短常好的泥料,具有很高的赏识性,同时价格也非常的昂贵。

题目一:段泥就是团泥。

题目二:朱泥有良多花哨的名字,梨皮朱泥、水纹朱泥、大红袍、小红袍、黄朱泥、黑朱泥、红芯朱泥等等。

这些对朱泥的称谓以前根本就没有。

这些朱泥都是现代对朱泥调配或加工后的产物,有的是纯朱泥加入石黄,有的是加铁红粉,有的是加化学原料,有的在壶表制作效果,而每一种效果就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也许是为了区别,但这样很轻易让壶友搅浑对朱泥的概念,把简朴的事情复杂化。

假如要把事情简朴化,仅仅需要把朱泥分为几种: 第一种:原矿朱泥。

产于黄龙山的原矿朱泥,不添加任何化料,也不掺合其它泥料进行调配。

(本人推荐这种朱泥,首先是健康,其次是泥料特性显著,较为不乱) 第二种:老朱泥。

老朱泥就是经由一段陈腐时间的朱泥,具有原矿朱泥具有的一切特征,区别仅仅在于成壶的观感略有不同,而不是泡茶会更醇香。

关于陈腐的时间有一个公道的期限,并不是越久越好。

第三种:赵庄小红泥。

赵庄小红泥是以前练泥人对产于赵庄的朱泥的一种称谓。

其特性和原矿朱泥略有区别,区别在于它的收缩率小于原矿朱泥。

第四种:调配朱泥。

把一切花哨名字的朱泥归于此类,等将来对前三种泥料有一定的了解,再来研究这些有这好听名字的朱泥,这样会简朴得多。

朱泥的盲区: 1.明清朱泥与现代朱泥的区别古代的朱泥与现代的朱泥所开采的矿源是一样的,它们在地壳几千年才形成,因此一百多年前的朱泥没理由优于现在开采出来的朱泥。

明清朱泥优于现代朱泥的仅是它更具有历史意义而已。

(这个观点有待本人继承考证~) 2.无朱不皱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看过明清朱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如何选择适合泡茶的紫砂壶(如何选择适合泡茶的紫砂壶?)

如何选择适合泡茶的紫砂壶(如何选择适合泡茶的紫砂壶?)

如何选择适合泡茶的紫砂壶导语: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紫砂壶被誉为是最适合泡制茶叶的器具之一。

由于紫砂壶内壁含铁、锰、锌等微量元素,能够改善茶水的口感和质地。

然而,在市场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紫砂壶琳琅满目,如何选择适合泡茶的紫砂壶成为茶爱好者们的难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选择适合泡茶的紫砂壶,以帮助大家在茶道上探索更高境界。

一、了解紫砂壶的特点紫砂壶是使用特殊黏土制作而成的茶具,历史悠久,制作复杂而独特。

紫砂壶通常以泥料的色泽、质地、手感、声音等特点进行鉴别。

优质的紫砂壶泥料色泽纯正,质地细腻,手感光滑,烧制过程中有清脆的声音。

此外,紫砂壶还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能。

细腻的壶身和壶盖能够保存茶香和茶汤的温度,保证茶叶的原汁原味。

二、选择合适的壶型和容量选择紫砂壶的壶型和容量需要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考虑。

壶型对于茶叶的冲泡效果和茶汤的口感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壶身较矮胖的紫砂壶适合冲泡乌龙茶、普洱茶等大叶茶,壶身较高瘦的紫砂壶适合冲泡绿茶、红茶等小叶茶。

此外,选择容量适中的紫砂壶能够对茶叶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避免稀释茶汤或者浸泡茶叶过长时间。

三、考虑壶嘴和滤网设计壶嘴和滤网是紫砂壶冲泡的关键部分。

壶嘴的设计一般分为直口和弯口两种,直口设计更加适合快速冲泡,弯口设计则适合慢慢冲泡。

选择紫砂壶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冲泡习惯,选择合适的壶嘴设计。

滤网的设计则能够帮助过滤掉茶叶渣滓,保证茶汤的清澈。

一般来说,滤网较密的紫砂壶能够过滤得更精准,滤网较疏松的紫砂壶则能够保持茶汤的浓郁口感。

四、尝试不同的矿物质含量紫砂壶制作时所用的泥料中含有不同的矿物质成分,这些成分能够对茶汤的味道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含铁较高的紫砂壶能够增添茶汤的滋味和口感,口感更加醇厚;而含锌、锰等元素较多的紫砂壶能够使茶汤更具香气和口感。

选择紫砂壶时可以尝试不同的矿物质含量,感受不同的茶汤风味。

五、注意壶身的修饰和纹理优质的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会对壶身进行一定的修饰和雕刻,以增加壶的美观性和触觉感受。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是一种把茶叶装入其中品茶的传统工艺器具,它需要搭配
不同性质的泥料才能烧出所需的质地和外形。

常用的紫砂壶泥料有:
1、徐州紫砂壶,主要由碳酸钙、珊瑚砂、黑泥煤等材料制成,泥
料呈灰色,质地细腻,并且具有少量蠕变的特性。

2、眉山紫砂壶,由碳酸钙、花瓣等材料组成,具有淡灰色的泥料,使用它可以烧制出更加柔软和弹性的质感。

3、浙江紫砂壶,泥料以黑泥煤,浙江火炉石和珊瑚砂组成,是一
种古老的泥料,它具有密度大、延展性强的特点,可以烧制出更加漂
亮的外形。

4、湖南紫砂壶,它的主要原料是砂岩、珊瑚砂、浙江火炉石等,
泥料呈现深灰色,质地细腻,具有落重的特点,可以烧制出华丽的纹理。

5、陕西紫砂壶,由碳酸钠、浙江火炉石等材料制成,泥料色泽偏黑,口感较干,具有抗蠕变、抗温性好的特点,可以烧制出坚实细腻
的壶体。

6、江西紫砂壶,以萤石、珊瑚砂、浙江火炉石等原料组成,外表
呈黑、红两色相间的泥料,可以烧制出更加光滑的外观,延展性亦更高。

7、大山紫砂壶,主要由碳酸钙、珊瑚砂、浙江火炉石等原料组成,包裹在壶体外表上呈淡灰色,可以烧制出更加强硬的质地和更加精致
的外形。

这7种泥料都是常用的紫砂壶泥料,由于每种泥料性质不同,可
以烧制出不同的效果,因此紫砂壶雕刻艺术家会根据不同作品的表现
要求选用不同泥料,以追求完美的创作效果。

紫沙泥料及其适茶性

紫沙泥料及其适茶性

紫沙泥料及其适茶性1.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本山绿泥【泥料简介】本山绿泥,所制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

壶品光彩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

产于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

产量未几,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

原矿光彩为青灰泛绿,成片岩状或粉末状,以手拿之即会沾染上原矿粉末颜色。

也常作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4%【冲泡建议】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红茶,绿茶等2.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底槽青【泥料简介】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

因为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200度/ 收缩比:约11%【冲泡建议】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3.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紫泥【泥料简介】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松散器身显著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泡茶好喝,评价好!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建议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等。

4.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朱泥【泥料简介】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

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

本原矿因为泥性较重,故较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艳,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复全手工的练制程序后,始能成陶!窑温:约1065~1100度C。

教您选择紫砂壶泥料全解

教您选择紫砂壶泥料全解

教您正确选择紫砂壶泥料1《细黑星紫砂》细黑星,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浅棕色含细黑色颗粒、色泽温润讨喜,矿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浅棕色,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2、《铁星泥》铁星泥,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深紫茄色、色泽温润讨喜,矿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深茄紫胎骨坚润,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1200度C /收缩比:约13%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3、《底糟青》底糟青,为原矿紫砂,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4、《甲子年紫砂》甲子年紫砂,为1984年在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非常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矿物含量丰富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紫砂泥料——精选推荐

紫砂泥料——精选推荐

紫砂泥料紫砂泥料⼀,当地⼀般把陶⼟分为⽩泥、甲泥、和嫩泥三⼤类。

1)⽩泥是⼀种灰⽩⾊为主颜⾊单存的粉砂质铝⼟质粘⼟;⽩泥:呈⽩⾊,微泛绿,成陶后呈⽩⾊,出产于宜兴⼤潮⼭(伏东),原为⽇⽤陶所⽤原料,取其精细之泥为基料,加⼊⾦属氧化物后制成各种⾊泥。

2)甲泥是⼀种以紫⾊为主的杂⾊粉砂质粘⼟(通称页岩),未经风化,⼜叫⽯⾻,材质硬、脆、精;3)嫩泥则是⼀种以⼟黄⾊、灰⽩⾊为主的杂⾊粘⼟,材质软、嫩、细。

《阳羡茗壶系》记述:“嫩坭出赵庄⼭,以和⼀切⾊⼟乃粘埴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

嫩泥呈砖红⾊,原为⽇⽤陶所⽤原料,掺⼊紫砂泥中增加可塑性和降低烧结温度,如取其精细之泥可作辅助原料。

宜兴陶都所产的各种天然陶⼟,不论是甲泥或嫩泥,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铁。

含量多的约在百分之⼋以上,含量少的也在百分之⼆左右。

⼜因各种甲泥和嫩泥含铁量多寡不同,泥料经过适当⽐率调配,再⽤不同性质的⽕焰烧可以呈现颜⾊深浅不⼀的⿊、褐、⾚、紫、黄、绿等多种颜⾊。

这就是紫砂壶呈现各种瑰丽⾊泽的原因。

⼆,宜兴紫砂陶所⽤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

紫砂矿⼟产于宜兴丁蜀镇黄龙⼭,任墅西⾹⼭附近和伏东⼀带,呈结晶状,⽽被玻璃相少,具有教⾼的强度、抗热震性和透⽓性。

良好的结合性和稳定的可塑性,因此赋予了紫砂茗壶⼿⼯成型、拍、压、塑、镂、刻等多种⼯艺⼿法。

紫砂矿⼟俗称"⽣泥",形似块状岩⽯,矿⼟开采后须经数年露天堆放,风霜⾬雪,待其风化,松散成⼩颗粒⽅可开始加⼯使⽤。

紫砂矿⼟⼤约要开采千吨陶⼟⽅能得1吨左右紫砂泥,须经⼈⼯精选,剔除矿⼟中的⽼块、夹⽯、废⼟和较明显的含硫、含铁物质,然后由矿⼟机械粉碎呈粉末状,并视产品的⼤⼩再选⽤适当的筛孔过筛(筛孔有60⽬、40⽬、32⽬和24⽬),加⽔练成块状,经⼈⼯锤炼或真空炼泥机压炼,排除泥中空⽓,放置数⽉⽅可成为供制坯⽤的熟泥。

1)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般在⼏⼗公分到⼀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呈紫⾊、紫红⾊,并带有浅绿⾊斑点,烧后外观颜⾊则呈紫⾊、紫棕⾊、紫⿊⾊。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分为三大类:高岭土、珍珠泥和矿物土。

高岭土是以苏州市泰州市的澄泥作为原材料,经过大量的烧制,再
用传统的技术和工艺进行过滤,选取出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表里平衡的
适合陶瓷制作的高岭土.高岭土具有极好的导水性、透气性和回弹性,
能够让做陶件时体质轻盈,器形保持完整。

珍珠泥是以高岭土为原材料,结合白灰粉、风化石粉、红灰粉等,经过精心搅拌、慢火烧制而成,具有良好的烧成性以及烧后细腻结构
特点,上色时颜色也特别鲜艳明亮,形成一种“珍珠质感”。

矿物土是以各地的陶土经过淬火烧制而成,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
和抗渗性,是制作紫砂壶的重要泥料,也是现代紫砂壶制作的主要材料,闻名天下。

矿物土的烧后质地较细腻,表面光滑,有效地抑制了
传统的釉面的流失,因此紫砂壶烧制出来的外观特别美观,且烧制后
的紫砂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磨性,极受欢迎。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紫砂壶泥料是制作传统紫砂壶的重要材料,其种类多样,每一种都有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紫砂壶泥料。

1. 青紫泥:青紫泥,色泽呈深紫色,质地与细腻,具有较高的收缩率。

此种壶泥烧成后,具有光洁度高、不吸水的特点,因此适用于制作装饰性较强的紫砂壶。

青紫泥的产地主要是江苏省宜兴市。

2. 红泥:红泥色泽鲜艳,随着烧制时间的增长,颜色会变深。

红泥的特点是含有较高的铁氧化物,因此烧成后具有一定的质地和韧性。

红泥的产地包括江苏、安徽和湖南等地,其中安徽歙县的红泥较为著名。

3. 朱泥:朱泥是一种较为珍贵的紫砂壶泥料,色泽鲜艳红亮,质地细腻。

制作朱泥壶需要炼制数十种不同比例的泥料,烧成后的朱泥壶具有光亮的表面和较高的密度,令人爱不释手。

朱泥主要产于江苏宜兴的阳羡镇。

4. 紫泥:紫泥是紫砂壶泥料中最常见的一类,颜色呈深紫或棕紫色,富含铁、锰等矿物质,因此烧制后的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透气性。

紫泥被广泛应用于茶艺场合中,因其能与茶液相互交融,使茶汤更加香醇。

5. 黄泥:黄泥,顾名思义,色泽呈黄色,是一种比较软化合态的壶泥。

黄泥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需要进行多次炼制、干燥等繁琐的过程。

烧制后的黄泥壶具有较高的密度和柔软的手感,广受紫砂壶爱好者的喜爱。

以上所介绍的只是紫砂壶泥料的几种常见类型,实际上还存在其他种类的泥料,如黑紫泥、绿泥等。

每一种泥料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取决于制作壶的需求和个人喜好。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其制作过程需要借助优质的泥料,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紫砂壶。

因此,在选择紫砂壶时,了解不同泥料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各种泥料的紫砂壶

各种泥料的紫砂壶

各种泥料的紫砂壶(非常详细)紫茄泥:紫茄泥产于宜兴丁山台西(紫糟青、本色紫茄泥)。

此泥雍容华贵,气质高雅,藏紫轻红,清秀温润,为泥中极品。

泥性:紫茄泥黏性佳,磁性较高,含铁量高,提炼不易,乾湿控制不易。

烧制时易起皱,易变形,窑温烧足易呈养化铁熔点。

烧成后色泽神秘高贵,散发特殊紫砂质感,光洁而气蕴;充分表现砂壶表面肌理,及光线折射变化,动人心弦。

淋变色率高,逼热恰当合理,适茶性佳,传神而率真,不败茶、不矫揉,平实亲和,品茗佳友,壶中之君子也。

适合泡绿茶、红茶、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青灰泥藏青灰泥,为明末清初广为流传之泥料;近年来开採量少,故成品甚稀;呈深紫灰色调,因满佈颗粒,触感特殊,玩家喜呼“鲨鱼皮”,是甚为难觅之特优级泥矿。

泥性:泥性疏松不结,含铁量高,力特大,不易变型、塌陷,惟黏性不足,烧制中易现氧化铁熔点,石灰、跳砂、杂质较多挑泥须严格谨慎,烧窑温度特高。

烧成后双气孔结构明显,空气对流顺畅,简朴古雅,老味十足,别具明代紫砂原料气韵。

砂感重而不刮毛,色泽如紫似灰,沉重扎实不妥协,似硬汉风格,十分易于辨识。

适合泡红茶、绿茶、乌龙茶等。

底清底糟青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近年黄龙山四号井,因故塴蹋而封井,矿源日益短缺,残留堆积风化之“底糟青”因而愈显珍贵;宜兴紫砂举世闻名,本泥功不可没。

此泥做壶泡茶,温和典雅,茶汤韵味悠扬、沉着持久,养泡日久,泥色由棕变幻为古黯肝色,愈显古朴素雅,明润光和也!适合泡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

大红袍大红袍产于宜兴丁山庄山、黄岩心。

此泥红艳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为濒临绝灭之极品朱泥。

大红袍泥料低力,收缩比几乎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于增添红泥艳润调色之用,为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极品朱泥之一。

烧制时易起节皱、开裂、塌陷、变型、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重者变形起泡,成品率不及二成。

紫砂泥料大全

紫砂泥料大全

紫砂泥料大全紫砂泥料是制作紫砂壶的重要原料,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紫砂壶的品质。

紫砂泥料主要分布在中国江苏宜兴市,而且每一种紫砂泥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紫砂泥料种类及其特点。

一、紫砂泥料的种类。

1. 青紫砂泥,青紫砂泥是一种颜色呈青灰色的紫砂泥料,质地细腻,具有很高的透气性和吸水性。

制作出来的紫砂壶色泽淡雅,质地坚实,适合制作茶具。

2. 朱泥,朱泥是一种颜色呈朱红色的紫砂泥料,质地细腻,具有很高的韧性和抗压性。

制作出来的紫砂壶色泽鲜艳,质地坚硬,适合制作工艺品。

3. 紫泥,紫泥是一种颜色呈紫色的紫砂泥料,质地细腻,具有很高的抗温性和抗腐蚀性。

制作出来的紫砂壶色泽深沉,质地坚实,适合制作茶具。

二、紫砂泥料的特点。

1. 质地细腻,紫砂泥料的颗粒细小,质地均匀,手感细腻。

2. 吸水性强,紫砂泥料具有很高的吸水性,可以使制作出来的紫砂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3. 抗温性好,紫砂泥料具有很高的抗温性,可以承受高温的冲击而不破裂。

4. 耐腐蚀,紫砂泥料具有很高的抗腐蚀性,可以长时间保存茶汤的原味。

5. 色泽鲜艳,不同种类的紫砂泥料制作出来的紫砂壶色泽各异,但都具有鲜艳的特点。

三、紫砂泥料的选购。

1. 了解品种,在选购紫砂泥料时,首先要了解各种不同品种的特点,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紫砂泥料。

2. 观察质地,选购紫砂泥料时,可以用手触摸其质地,质地细腻、均匀的紫砂泥料质量较好。

3. 选择正规渠道,在选购紫砂泥料时,最好选择正规的商家或者工艺品店,避免购买劣质产品。

四、紫砂泥料的保养。

1. 防潮防晒,紫砂泥料制作的紫砂壶要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2. 定期清洁,使用后的紫砂壶要及时清洗干净,避免茶渍残留。

3. 注意防摔,紫砂泥料制作的紫砂壶质地较脆,使用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摔碰。

以上就是关于紫砂泥料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紫砂泥料是制作紫砂壶的重要原料,选择合适的紫砂泥料对于制作高质量的紫砂壶至关重要。

紫砂泥料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

紫砂泥料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

紫砂泥料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如下:
•天青泥。

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

•底槽青泥。

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

•红棕泥。

位于矿层中部,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

•大红泥。

位于矿层中,少量出现。

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鲜艳明丽。

•本山绿泥类。

俗称“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

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

•百麻子泥。

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

位于紫泥上层,且杂质较多,须精拣方可合用,成陶后现淡墨色。

•红麻子泥。

色似紫泥,质地粗。

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

•红泥类。

俗称“朱泥”、“朱砂泥”、“石黄泥”。

紫砂壶泥料

紫砂壶泥料

1.本山绿:【泥料特性】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

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

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判断标准本山绿泥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对偏多,在挥发过程中造成坯体的收缩大,也就是说泥料“爆”,烧制中容易开裂。

所以本山绿泥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

但现在市场做小件产品的本山绿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烧制后可以看到颗粒,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绿泥不含“砂”,这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标准。

“团泥”,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

本山绿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矿。

共生的意义是自然形成,而且两种泥性质一致,特别是可塑性和烧成温度不会有很明显的差异。

本山绿泥梨皮泥壶团泥原矿毕竟数量少,现在宜兴制壶人大部分都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团泥”,也就是现在说的段泥。

人工调配的段泥是可以使用的,其实它要比原矿要难掌握和控制,美中不足是紫泥颗粒明显,感觉杂了一些。

新的段泥,也许是因为处理的问题,确实不如老的段泥,目视没有象老段泥那么玉润的质感。

段泥是烧不出本山绿泥颜色的,本山绿泥烧出来是很娇嫩的一种纯纯的黄颜色。

段泥也是最难烧的,烧不到位就吐黑,而且容易惊开。

段泥的烧成温度在1170度左右,烧成温度比较高,如温度没有烧到位段泥比较容易“吐黑”,所以一般原矿段泥都要烧到有点发青才好。

有人云:“金黄段泥,此泥产于黄龙山龙身骨处,原矿色泽油亮,截断面细腻呈青色,烧成后黄色:1170℃呈金黄色,1200℃呈青黄色,1250℃呈青色(原矿原色)。

”配比附录另附:(1)本山绿泥与紫泥相拼,制成团泥,也就是现在说的段泥。

(2)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并适量加入氧化钴,制成墨绿泥。

(3)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并适量加入铬锡黄,制成枇杷黄色。

(4)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并适量加入铬绿,制成菜茄泥。

紫砂壶选购时的三种基本方法

紫砂壶选购时的三种基本方法

紫砂壶选购时的三种基本方法选购紫砂壶时,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

以下是选购紫砂壶时的三种基本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考虑壶的材质。

紫砂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具,它以独特的材质和工艺而闻名于世。

选择高质量的紫砂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紫砂土本身的品质。

紫砂土是一种罕见的陶瓷原料,具有独特的矿物质成分和特殊的呈色性质。

好的紫砂土质地均匀、细腻,不掉渣,色泽鲜亮。

其次,要考虑壶的形状和设计。

紫砂壶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和设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

壶的形状和设计应该符合个人的使用需求和审美观。

最后,要考虑壶的工艺和装饰。

好的紫砂壶工艺精湛,细节处理得当,装饰简洁而富有艺术感。

选购时可以仔细观察壶的细节,如壶盖和壶身的贴合度,手柄和壶身的连接处是否结实等。

第二种方法是考虑壶的容量和形状。

紫砂壶的容量和形状对泡茶有一定的影响。

壶的容量应该根据个人的饮茶量和泡茶方式来选择。

一般来说,单人饮茶时选择容量在100-200毫升之间的壶比较适合,以满足个人的需求。

而形状方面,不同形状的壶适合泡不同的茶。

如平底圆壶适合泡红茶和乌龙茶,高壶适合泡绿茶和白茶,沙壶适合泡普洱茶等。

选购时可以根据自己喜爱的茶品种来选择合适的壶形。

第三种方法是考虑壶的使用感受。

紫砂壶的使用感受包括壶的手感、壶壁厚度和壶嘴的设计等。

首先,要选择手感舒适的壶。

好的紫砂壶手感细腻、圆润,握在手里能够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其次,要考虑壶壁的厚度。

壶壁的厚度直接影响茶水的温度保持和壶的保温性能。

一般来说,壶壁较厚的壶保温性能较好,适合泡茶时间较长的茶。

最后,要考虑壶嘴的设计。

壶嘴的设计应该方便倒水,水流应该稳定而均匀,不会滴漏。

选购时可以亲自试用壶,了解壶的使用感受。

以上就是选购紫砂壶时的三种基本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在古老的传统手工制作技术上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它有各种不同的种类,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一、自然泥料:指的是从自然界中收集的陶土或金属矿石,比如黏土、米白土、陶土、粗粒泥及水泥等。

这些自然泥料具有良好的烧制特性,是制作紫砂壶所必需的原料。

二、人造泥料:指调配成形的陶瓷原料,如高岭土、琉璃土、硼砂陶土、碳酸钙陶土、硅酸钙陶土等。

这些泥料以挤压成形,烧制将形成独特的紫砂壶,具有极强的延时真空性能,能够使用者感受到深沉的力量和温暖的触感。

三、垫料:紫砂壶的制作中需要用到的垫料有三种:补钙垫料、抗碱垫料和增益垫料。

四、异型料:指与紫砂壶泥料不同质地的陶瓷体,如烧窑砂泥、印染泥、珐玻料等。

它们有助于紫砂壶的美观效果,使壶身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和花纹特征。

五、附加料:指的是与紫砂壶泥料混合,以提高壶的烧制特性,如猪油料、糊料、块状料等。

以上就是紫砂壶泥料的主要种类。

紫砂壶的制作需要精湛的技艺和多种不同的泥料,只有恰到好处的搭配才能诠释出紫砂壶的完美审美。

各类紫砂泥的特点和用途

各类紫砂泥的特点和用途

各类紫砂泥的特点和用途紫砂泥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一种珍贵材料,因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而受到人们的追捧。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类紫砂泥的特点和用途。

1. 赤泥:赤泥也被称为"淡红泥",其色调呈现出温暖的红色。

赤泥的特点是质地细腻,质感柔滑。

赤泥有很强的吸水性,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适合制作茶壶和杯具。

赤泥茶壶有很好的保温性能,能够保持茶水的温度,使茶的口感更香浓。

2. 紫泥:紫泥是紫砂泥中最贵、最稀有的一种,因其呈现出深紫色而得名。

紫泥的特点是细腻柔滑,质感温润,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能。

紫泥适合制作茶叶存储罐、茶宠等茶具,它们不仅可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还能提升茶叶的醇香味道。

3. 墨泥:墨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紫砂泥料,它以其独特的黑色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墨泥因其高含铁量而呈现出深黑色,质地致密,光泽度高。

墨泥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能,适合制作茶壶和茶杯。

墨泥茶具不仅富有艺术感,而且易于清洗,能够有效去除茶水中的沉淀物,保持茶的风味。

4. 蛤白泥:蛤白泥又称为“像蛤泥”,因其质地细腻,明暗相间的质感类似于蛤蜊肉质而得名。

蛤白泥的特点是颗粒细腻,柔软透气,质感清爽。

蛤白泥适合制作茶盘、茶板等茶具,它们能够有效地吸收茶水的挥发物和残渣,保持茶具的干燥和清洁。

5. 砂泥:砂泥是一种质地较粗糙的紫砂泥料,以其橙红色的颜色而备受关注。

砂泥的特点是颗粒粗糙,含砂颗粒较多,质感独特。

砂泥适合制作壶身大而厚重的茶壶,因其纹理清晰、质地坚固可靠,能够长时间保存茶水的温度和香味。

总的来说,紫砂泥具有吸水性好、透气性佳、保温性能良好等特点,适合制作茶壶、杯具、茶宠、茶盘等各类茶具。

紫砂泥茶具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增添茶文化的内涵。

同时,紫砂泥茶具富有收藏价值,因为每一件紫砂泥茶具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代表着独特的制作者技艺和文化内涵。

因此,紫砂泥茶具被广泛应用于茶文化推广、艺术收藏、礼仪用品等领域,成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瑰宝。

紫砂泥料分类排名是怎样的?紫砂泥料特性介绍

紫砂泥料分类排名是怎样的?紫砂泥料特性介绍

紫砂泥料分类排名是怎样的?紫砂泥料特性介绍如今随着大家对紫砂壶的喜爱程度加深,大家也都更愿意去学习紫砂泥料的相关知识。

紫砂泥料是紫砂壶的原料,可以分成很多种类,这些种类中有好有坏。

那么,你知道紫砂泥料分类排名是怎样的吗?你了解过紫砂泥料特性都有哪些吗?今天,爱藏网的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紫砂泥料分类排名是怎样的,一起来详细了解紫砂泥料特性都有哪些吧。

紫砂泥料分类排名是怎样的?1、紫泥(青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产地是黄龙山。

特点:①原料:紫色、紫红色、或带有浅绿色斑点②烧制成陶:紫色、紫棕色、紫黑色③产量大,在三大泥料当中占绝大多数,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

2、绿泥(本山绿泥):是紫泥层中的夹脂,产地是黄龙山。

特点:①原料:浅绿色②烧制成陶:米黄色、奶油黄③泥质嫩,耐火低,产量少、多作“化妆土”,即是作为装饰着色料材料。

单独成陶极少。

3、红泥(石黄):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产地是黄龙山。

特点:①原料:黄色、红色、含少量白色云母碎片②烧制成陶:晴白色、朱红色③产量少,多作“化妆土”。

紫砂泥料特性:1、紫砂泥料可塑性强,可以随意徒手捏作,凭空加工成型。

制作时泥料粘合力强,又不粘手粘工具。

2、紫砂泥料收缩率小,成品率高,从生坯成型到烧成收缩率约8%左右。

3、紫砂泥料能单独成陶,可以不需加配其它原料。

4、紫砂泥料是双重气孔结构,开口和闭口气孔,所以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即贮香功能,又不会渗漏。

5、在冷热急变的情况下,紫砂泥料不炸不裂。

6、紫砂泥料砂质传热缓慢,不易烫手,保温性能好。

7、紫砂泥壶成品外表平整光滑富有色泽,不需要施釉。

8、紫砂泥壶泡茶时,开水淋茶身,静观外表,皆有一定轻微程度,若隐若现的紫光游离在胎土内,质朴典雅。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选购紫砂壶的三种基本方法

选购紫砂壶的三种基本方法

选购紫砂壶的三种基本方法选购紫砂壶的三种基本方法:
一、评价壶身材质。

首先要看壶身的材质,一般质地软糯的高品级紫砂坯料湿手感觉比较滑,矿物包少,壶型制作比较完整细密,光滑处无棱角;而质地硬烂、棱角明显、矿物包多,以及部分件未完成制作的都属于低品级壶。

二、看壶年代。

有了年代号可以大致知道壶的时代,而不同钧号紫砂壶的价值也有很大差别。

三、查看造型设计。

在仔细观察壶型形状和图案修饰之外,还要看器具是否雕琢有三维釉口、有无窑口枪芯等细节,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壶的质量和价值。

紫砂陶泥料标准

紫砂陶泥料标准

紫砂陶泥料标准
《紫砂陶泥料标准》
一、规格要求
1、型号要求,有普通型、精品型、特种型的陶泥;
2、紫砂陶坯的厚度要求:普通型陶坯厚度不小于7-8mm,精品型陶坯厚度不小于9-10mm,特种型陶坯厚度不小于11-12mm;
3、紫砂陶饰的质地要求:陶坯烧制好后,外观呈暗紫色,壳料温湿性小,不容易变形,表面润滑有光泽,易于雕刻。

二、耐火性能要求
1、耐火温度要求:紫砂陶坯烧制好后,耐火温度越高越好,普通型陶坯耐火温度不低于1020℃,精品型陶坯耐火温度不低于1200℃,特种型陶坯耐火温度不低于1300℃。

2、耐候性能:紫砂陶坯烧制好后,具有良好的耐候性,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能承受大风、暴雨、日晒的环境,保持光洁度。

三、耐久性能要求
紫砂陶坯烧制好后,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能承受大风、暴雨、日晒等环境的影响,保持光洁度。

并且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可以长期保持原有颜色及光泽不变。

- 1 -。

紫砂壶什么泥料好

紫砂壶什么泥料好

紫砂壶什么泥料好
泡茶用什么壶?当然是紫砂壶。

紫砂壶用泥经高温烧制而成,那么一般紫砂壶都是用什么泥料的呢?而用什么泥料制作的紫砂壶比较好呢?一起去看看。

目前紫砂比较常见的几种泥:紫泥、红泥、绿泥。

任何一种纯净单一的泥料都可以称为清水泥。

实际上清水泥很少,很多都掺杂了其它的泥料。

紫砂壶的各种泥料:
1、段泥,就是绿泥掺杂了紫泥,这种泥有原本开采矿的时候就是绿泥紫泥杂生矿,有的是后期调配的。

现在段泥壶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需要烧到温度,要不然就吐黑,就是壶用来用去变得不干净不透亮。

2、朱泥是红泥中的极品,因为泥料本身的性质,做壶过程中成品率低,所以相对较贵,朱泥因为透气性相对不及其它泥,所以比较适合泡铁观音,因为聚热,聚香。

2、紫泥,无论是底槽清还是什么的,是很适合各种茶。

所以这些泥料呢,无所谓好坏之分,只要是真正的紫砂就可,真正的紫砂,是没有掺入各种氧化物(为了外观漂亮),这样对身体无害,而且可以把玩。

/doc/201202/1036.shtml。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紫砂壶泥料的种类有很多,比如高岭土、雪花石英、紫砂山油、涤纶灰、三芝土、苏里古土、太原泥、宽泥、钙质膨润土、黑土、五彩砂,等等。

高岭土是日本最负盛名的泥料之一,表面呈现出一种类似玉石般的淡金色,由于其松散结构,使整体熔炉容易达到高温,耐窑性强,质感柔软,质地致密且脆而不脆,因此在紫砂陶器中多被使用。

雪花石英,也叫做流石,是一种带有白色、灰色和浅黑色斑点的淡黄色泥料,具有高度的熔点和质地细腻,可以抗压至1500度以上,能抗划痕,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质地,可以制作出精美细致的紫砂壶。

紫砂山油,这是一种淡黄色的砂土,具有极强的耐热性,在1600度以上仍不会凝固,质地细腻,抗划痕性强,因此常被用于制作精美的紫砂壶。

涤纶灰,也叫涤纶粉状灰尘,这是一种来自天然矿物沉积的灰尘,来自天然化石,具有抗震性能和耐热性,由于其质地细腻,因此可以制作出精美紫砂壶。

三芝土,三芝土是台湾的一种优秀的泥料,主要由水质高的泥土组成,具有耐热性、耐冲击性和抗氧化性,因此可以制作出精致耐用的紫砂壶。

苏里古土,一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优质粗粒泥料,具有耐热性和高熔点,熔点可以达到1400度,它有可能制作出密度高、质感良好的紫砂壶。

太原泥,太原泥是一种来自中国山西的泥料,质地细腻,具有抗划痕性,可以达到1200度的熔点,制作出的紫砂壶具有良好的手感,耐热性和强韧性也非常不错。

宽泥,宽泥是一种常见的泥料,主要由粘土、黏石和砂砾组成,其抗划痕性强,且可以达到1400℃的熔点,可以制作出精致耐用的紫砂壶。

钙质膨润土是由于海水淡化的作用而形成的,其松软结构可以使紫砂壶有较好的质地,耐窑性可达到1350度,而且质感柔软,因此常被用于制作精美的紫砂壶。

黑土,一种常见的火山岩沉积物,具有抗震、耐热、抗划痕等特性,其最高可以达到1200度,可用于制作精美紫砂壶。

五彩砂,这是一种色彩明亮丰富的砂土,来自森林土壤,由于其高熔点,强度大,因此常被用于制作精美紫砂壶,耐热性可达到1000度,具有良好的抗张力和抗拉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您正确选择紫砂壶泥料1《细黑星紫砂》细黑星,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浅棕色含细黑色颗粒、色泽温润讨喜,矿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浅棕色,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 -2、《铁星泥》铁星泥,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深紫茄色、色泽温润讨喜,矿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深茄紫胎骨坚润,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1200度C /收缩比:约13%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3、《底糟青》底糟青,为原矿紫砂,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4、《甲子年紫砂》甲子年紫砂,为1984年在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非常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矿物含量丰富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泡茶好喝,评价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5、《黄龙山石黄》黄龙山石黄,开产于黄龙山的嫩泥矿,近代用来做朱泥壶的原料,嫩泥矿中含砂量重,坊间常用来做仿古朱泥壶,颇受欢迎。

-窑温:约1100度C /收缩比:约18%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6、《紫皂青》紫皂青,为原矿紫砂,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娇艳,呈紫红色,为稀有泥料,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7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7、《清水泥》清水泥,为原矿紫砂,赤铁矿、云母多早期较常见的泥料,被广泛使用,俗称"红紫砂"成色温和高 2雅玩家倍赏。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泥性:容易掌握,稳定性高,成型容易,泡茶好喝。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8、《墨绿泥》紫砂泥色配比之一。

将着色金属氧化物氧化钴、氧化锰,加入本山绿泥中配制而成的一种紫砂色泥。

经烧成后,呈深绿色至墨绿色,是人工配制为数不多的紫砂色泥之一。

墨绿泥呈色的深浅,随氧化钴、氧化锰加入量的多少而定。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5%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9、《赵庄山朱泥》(学名):石黄嫩泥石黄嫩泥是从宜兴市丁山赵庄山石黄嫩泥矿中精选出来的嫩泥原料,内含二氧化硅、石英等多种特殊天然矿物成份. -10、紫砂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泡茶好喝,评价好!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 -11、《红泥》红泥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渐露锋,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

养壶者之最 3爱。

新壶初用,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朱红,泡茶鋉数日则如朱泥,赞不绝口!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00度C /收缩比:约13%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12、《缎泥》缎泥,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本山绿泥原矿提练而成;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器材。

泡茶好喝,赞不绝口!早期泥料调配跟早期窑炉所升温度较低温,在一般缎泥产品会"吐黑";近期来所用窑炉为高温窑,所烧成之缎泥壶,可轻易提升至所须温度,而真正达到较高的结晶,绝不吐黑!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3%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13、《紫茄泥》紫茄泥,紫茄色泽温润讨喜,泥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铁量高,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茄紫胎骨坚润,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

-窑温:约1150-1200度C /收缩比:约12%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14、《拼紫泥》拼紫泥,是用不同泥调配而成,简称"拼紫泥"也称调和泥为较常用的紫砂泥料,烧成呈棕色,在市场接受接受度很高的泥料,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泥性:稳定性特佳,容易掌控,结构紧密,可广泛利用,成型容易。

-窑温:约1150~120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15、《兰山朱泥又称小红泥》由宜兴市洑东乡东面的矿区所开采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铁经过窑烧会变成朱红色(又称小红泥),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跟一般红泥含矿量不同泥质较多,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市洑东乡 -窑温:约1080度C /收缩比:约20-28%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16、《大红袍》 -由宜兴市洑东乡西面,在任途村与红卫村交介处小煤窑矿区,所开采的夹层嫩泥。

含氧化铁,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泡茶柔顺好喝,经过泡茶养成色泽艳红非常讨喜,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宜兴市洑东乡西面 -窑温:约1040度C /收缩比:约45-55%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紫砂壶泥料的好坏紫砂壶鉴别中泥料的鉴别,只是一种习惯说法,其本意是指对壶胎颜色和质地进行评价。

大部分紫砂器都是不施釉的,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壶胎的颜色和质地,根据壶胎颜色的质地的特点是,也可以间接地判断了制坯时所用泥料的特点。

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其所有泥料并不相同,这在各时 5期的紫砂器中有明显特点。

《阳羡紫砂壶图考》对此有详明的记述,可资参考,现摘录于下:历考所睹诸传器,宜兴土以紫色者最夥,朱色次之,白者又次之,盖自大彬而后,嬗递至道光间,潘壶、伍壶凡紫砂壶名家紫白泥、黄泥胎骨之坚硬与紫砂无异,唯温透明则不如也。

雍乾之世砂传器,无不质美色佳者。

朱泥壶则自明季以迄乾嘉均甚质美,道光而后虽制作极工,泥质已不如前,非淡则微黄,且欠坚润,白泥则色桔而黝,佳者更为罕见,是故后之作者,纵有精工亦为土质所限矣。

"由明以迄清初,凡紫砂制者,胎骨硬而坚,色润而光和。

红泥所制者,胎骨虽不如紫砂之坚,温润透明则一也。

至紫砂制者,胎骨仍属坚硬,而温润透明已逊。

至朱泥所制者,胎骨松而不结,色枯而不泽,每以釉作皮,使其光腻,已非本质之美矣。

降及嘉道,紫砂壶胎骨之坚仍可比美清初,唯透明温润殊为逊色。

白泥亦腹如是。

独朱泥制作者胎骨坚硬胜于雍乾制器,而略逊于明,且与清初相较,色仍温润,仅透明不如耳。

递至咸同光宣,紫砂制器胎骨之坚与嘉道制器相伯仲,惟色泽枯燥未脱砂土之气。

白泥所制者亦同。

朱泥壶则胎骨乾而色寡。

这些记载,对我们了解不同时代紫砂壶的胎骨,肌理效果、颜色很有帮助。

大体上说,明代紫砂壶普遍泥料质感较粗,且多含砂,触摸壶体手感皆平滑整齐,硬朗温润,轻叩之发出沉闷的木击声音,壶表面有自发的黯然之光,色泽多为紫褐色。

清代紫砂泥料的质地普遍很好,原因是对紫砂料的加工远较明代精细。

清初泥料有含砂与不含砂之分,含砂者有粗犷之感,不含砂者显得细腻,烧成之后似若玉石,抚摸壶表细滑坚润,紫砂色泽深紫,品质优良。

清代嘉庆道光朝以后,泥料加工仍然很精细,但制品色泽有干枯之感。

紫砂矿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云母和赤铁矿组成,其制成紫砂成品泥具有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烧成收缩率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而成为举世名陶。

其良好的结合性和稳定的可塑性,也赋予了紫砂茗壶手工成型、拍、压、括、塑、镂、刻等多种工艺手法。

紫砂矿土包括紫泥、本山 6绿泥、红泥等几大类。

紫泥类:底槽清泥:位于矿层下部,色偏紫,十分稀少,泥质细腻纯正。

烧结后呈紫红色,烧成范围宽,在1200摄氏度左右,质坚细腻光润、收缩率为10%左右。

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矿层较厚,色紫微泛红,泥质纯正,产量较多。

烧结后呈棕红色,烧成范围广,在1180摄氏度左右,质坚细腻光润、收缩率为10%左右。

段泥,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

本山绿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矿。

共生的意义是自然形成,而且两种泥性质一致,段泥原矿目前非常稀贵,现在宜兴制壶人开始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段泥料。

段泥料优质的特征是紫泥颗粒不是很明显。

在本山绿泥里似乎只起了改变其颜色的作用。

有层次,象玉石。

段泥烧不出本山绿色,本山绿泥烧出是很娇嫩的一种纯纯的黄颜色。

段泥用于烧制陶罐行业。

朱泥是属于紫砂红泥中的一种泥,朱泥是红泥中之精品、因主要成份为红泥、又产在嫩泥矿之下层、又称"未触风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风化的土块,质坚如顽石,但遇水则自行溃散。

目前朱泥矿是明显减少了。

但有一原则不变,只要有红泥,朱泥则不灭。

朱泥一般来说分三种: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红、红中略带紫.至于优劣问题就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了。

养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浆"的速度以及"润"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