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艺术随想录》有感
在今昔对比中追寻理想的教育——读李希贵《教育艺术随想录》
20年 前 ,李 希 贵 提 m 实 施 “无 过 失 计 划 ”,以 周 为 单 位 逐 步 杜 绝 学 生 过 失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学 习 习 惯 与生 活 习 惯 ,力 求 造 就 完 美 无 缺 的 学 生 。 20年 后 .’卜一 学 校 提 H{办 一 所 不 完 美 的 学 校 ,培 养 一 批 钉 缺 点 的 学 生 。给 予 学 生 更 大 的 包 容 与 理 解 。 不 求 完 美 的 教 育 ,实 质 L正 是 向 教 育 的 本 质 与 理 想 的 教 育 迈 了 坚 实 的 一 步 ,虽 然 学 生 的 犯 错 机 会 经 历 与成长
没 有 回避 当 初 的 青 涩 ,而 是 站 在更 高 的 角度 重 新 审 视 教 育 理 念 的 偏 差 ,以 更 理 性 的 态 度 对一 些 教 育 问 题 提 m 更 适 切 的 解 决 方 法 ,这 不 仅 是 对 20 年前 教 育的 【亓1应 ,更 是 对 当 下 教 育 的指 导 。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共5篇)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共5篇)第一篇:《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作者简介张晶帅哥,双娃超级奶爸,深圳某中学资深教师、亲子教育专家,曾在深圳中小学家长课堂主讲多场大型亲子教育讲座,深受好评。
———写在前面的话———今天推荐的书叫《教育艺术随想录》。
书中理念可概述为:尊重孩子的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体验。
当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有全新的视角,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20年教育方法转变对比本书写于20年前,20年后,李希贵校长又对每篇文章写了反思,反应了时代的变化趋势,也凸显了校长理念的转变。
理念概括如下:尊重孩子的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体验。
从本质上去分析问题,看最终的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当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有全新的视角,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20年前:让犯了错误的孩子给自己写信。
20年后:任何教育方式都不是万能的,也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更不适应所有的教育情境。
让学生给自己写信,可以是特定情境下的一种教育方式,万不可推而广之。
20年前:在做后进生的工作时,必须注重过程管理,循序渐进地让他们避免过失,逐步改变不良的习惯。
为此,我们在每个班推行“无过失计划”.20年后: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如果不去创设一种让学生安全犯错的环境,那么他或许今天在学校里看起来没有犯错,“无过失”“零缺陷”,但到了社会上就可能会犯更大的错。
20年前:批改作业的时候,用“?”代替“×”.20年后:从根本上说,什么样的符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师生关系。
老师对学生怀着一颗什么样的心,做出的事情便大不相同。
同样一个“×”,有的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严厉背后的高期待,有的则看到一种冷漠,甚至在有的学生那里,他已经体悟到老师的某种厌烦。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书手札
春日里的读书会——《教育艺术随想录》读书手札春日和煦,陌上花开,携李希贵校长之《教育艺术随想录》,凝神静读,谱写初春里一段有书香的舞曲。
好书!全书集李希贵校长对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先进思想的理解和运用,8个专题,142篇手札,每篇千字左右,没有枯燥的长篇大论,偏偏都是一个独立的话题,读来真觉每个字都会发光。
读罢这本《教育艺术随想录》,看了李希贵校长这些年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干了些什么。
联系他的治校和为人,浮想联翩——李校长真乃干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
学生第一!李希贵校长说:“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唤醒、自我发现,从而形成独立人格、独立思想,最终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才师教育的根本”。
十一学校有许多对一般“传统”学校来说耳目一新的事情:在每个班推行“无过失”计划,让犯了错误的孩子给自己写信,通过强制性训练养成习惯,设计“失望”让学生体验挫折等等等等。
二十年后,李校长又对每一篇文章都做了反思,他认为:任何教育方式都不是万能的,也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更不适应所有的教育情境,每一条措施都只是特定情境下的一种教育方式,万不可推而广之。
然而正是这种前后二十年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谨而慎之的严谨,才是真真正正地见证了前后二十年的历程中,教育对“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践行。
尊重学生的差异,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自我实现搭建平台。
当我们做到像李希贵校长一样,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思考问题的时候,那么学校的发展就会有全新的视角,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等方面都会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
别具一格的教师评价制度!李希贵校长放弃了传统的“管卡压”的管理模式,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为避免相互争抢,学校不单独评价老师,而是另辟蹊径采用了评价团队的方法。
为此,他采用了极具激活力的综合评价方式——以双向选择为特点的聘任制度。
将学校划分为以年级组和中层部分为基本单位的团队,校方规定每个团队的编制和薪酬标准,团队主管和全校教职工实行双向选择。
读《教育的艺术》心得体会8篇
读《教育的艺术》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教育的艺术》心得体会8篇大家将心得体会写好就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了,每次挑战都伴随着新的心得体会,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教育的艺术》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篇1李希贵校长,山东高密人,现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他提出了很多的教育理念,主持新学校行动研究,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在实践中构建了治理主体多元、课程多样可选择的生长性学校生态系统模型,让教育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唤醒发现自己,成为自己。
他之所以能在教育事业取得如此巨大成功,一切都缘于他前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这些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充分体现在《教育艺术随想录》这书里,这也是李希贵先生在教学和管理第一线的长期实践中,勤奋学习,大胆改革的智慧结晶。
书中用平实的语言,把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自然的表达出来,让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仁人志士共享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困难和自己最真切的感悟,同时将他对管理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以及在不同层面的深邃思考,一一呈现出来。
这本《教育艺术随想录》共8个专辑,142篇手记,每篇手记后都有一篇反思,篇篇都是一个独立的话题,随时可以拿得起放得下,读有所得。
细读此书,我不由地更加敬佩这位教育专家,敬佩他的耐心与细致,敬佩他的智慧与悟道,我们每天也都在经历着教学生涯中的种种,却没有停下脚步,去用心记录下来那些令我们或幸福,或迷惑的时刻,更没有做到时时反思。
这本书大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各种机制,创造公平的学校环境。
他说,作为校长,总想一碗水端平,可是,这碗水要端平,却常常不是靠愿望、靠感情,许多时候需要靠机制,靠机制创造公平,这是他最深的感受和最大的收获!比如他非常引以自豪的双向选择的聘任制和评选先进晋升职称的规定以及班主任职务聘任制------培养“导师”,这些措施的实施,做到了把公平当作学校工作的基础,激发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这种机制下,老师要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工作水平,既要做知识上的授业者,又要做学生心灵的保健医生,还要做带领学生走向积极人生的导师。
另外,这一部分有四个大的亮点,跟老师们一起分享。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及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及读书笔记好句摘抄.doc》写在前面的话:今天推荐的书叫《教育艺术随想录》。
书中理念可概述为:尊重孩子的差异,...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haocihaoju/679985.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教育哲学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哲学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哲学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哲学随想录》是一本让人思考和反思教育意义的书籍。
通过作者的深入探讨和独特观点,我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了更深
刻的理解。
本书首先探讨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自由。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
和批判思维。
作者提到了培养学生的精神和道德素养的重要性,这
与我对教育的认识完全一致。
其次,本书强调了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
每个学
生都有不同的天赋和兴趣,教育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是应该因材
施教。
作者提供了一些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更好地
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这对我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很多启示。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还特别关注了作者对教育中的道德问
题的讨论。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
品德和道德观念。
作者提到了教育中的公平和正义问题,以及教育
人的责任和担当。
这些问题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让我重新审视了
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总的来说,读完《教育哲学随想录》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
认识。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道德观念。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得到针对性的
教育。
同时,教育也是一个道德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学
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本书充满了思考和启示,对于教育从业者和对教育有兴趣的
人来说,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籍。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艺术随想录》是一本由书法家、教育家李振铎所撰写的教育艺术随笔集,书内以普通话、粤语和英文三语展现言语和意象,其中还配合了作者的书法作品。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艺术只是一种娱乐或休闲方式,然而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艺术的力量。
作者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教育经验,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艺术对于教育的帮助和价值。
通过阅读此书,我深深体会到艺术的拓展性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艺术不仅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可以开拓人们的思维,以独特的方式培养人们的创造力。
艺术还可以让人更加自我认知、灵活应对问题并提高自己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能力。
作者同时表达了他对当前中国教育的看法。
他认为国家将面临的工业化问题将会渐渐过去,未来更加关注的是人文素质的发展。
为不断提升未来人民的个人能力和创造性,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创新、实践和个体化的发展。
以此达到创造更加和谐、富有创造力以及有价值的社会。
这本书无论在艺术、教育或者是人生哲理方面都被我认为是一本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书籍。
它引导人们看到了艺术对于生活、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也是一本追寻个人价值的书。
总的说来,这本书极具价值,因为它不仅让我得到了有关艺术和教育的全新经验,同时也对我个人的人生和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日后我将更加关注艺术的推广,同时也会对于教育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任何形式艺术的推广,提高人们对于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更加努力地去推广以人为本、自由创作和实验的教育方式。
这样我们才可以获得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读《教育艺术随想录》随想
读《教育艺术随想录》随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艺术随想录》,看上去是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行为的琐碎记录,但其背后始终闪耀着先进教育思想的光辉,也是他的教育艺术的集中呈现。
正如他自己所言:“既有经年累月的费神劳心,又有心血来潮的标新立异,也有盲目自负的简单粗暴。
”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成就每一个孩子。
李希贵校长说:“如何面对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唤醒自我、发现自我,并最终成为自我,已渐成校园的主旋律”。
那么,教育,最终给学生留下什么呢?李希贵校长在本书第三辑135页中,谈到了阅读,《保证学生阅读的基本量》。
“阅读量不够,自然导致了学生课外知识单薄,视野狭窄,胸襟不开阔,提起写作,更是下笔艰涩,‘难于上青天’了”。
多年来,无论是教师还是校长,无论在农村小学还是在乡镇小学,我都把阅读摆在首位。
师范毕业后,我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那时,每天,我会早早到教室,和孩子们一起诵读古诗词;课前,参照师范的三分钟演讲,让孩子们轮流读报纸说新闻;每周,我必挤出一节语文课,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谈《水浒》,讲《隋唐》,聊诗词中的故事……这样的课被孩子们称为故事课,成了每周的期盼。
每天诵读一首经典,每节课一位同学讲演,每周一节的读书课,成了我语文教学的三部曲。
阅读是一种美丽的行走方式,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担任校长后,我更是大力倡导阅读。
每周开设1节爱阅读课程,研发课程内容,设计古诗词评价卡和阅读推荐书目,背诵积累不少于110首(篇)古诗文,推荐儿童经典阅读书目100本。
“怎样才能开辟一条有效、快捷的阅读之路呢”(李希贵)?当时,学校只有一间藏书室,20多平方。
孩子们希望有一个大大的图书馆,下课了,可以去图书馆,消除疲劳,放学了,可以去图书馆,增长见识,上完体育课,还可以一边看书一边乘凉。
如何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们就把楼梯廊道开辟出来,孩子们自主借阅,可以随时想读就读。
读书节,“八个一”行动:课外导读专题研讨、古诗积累考核、阅读达人评比、爱阅读征文比赛、儿童情景剧表演、毕业班名人名言推荐、爱阅读品书观影、好书推荐主题队会。
随想录读后感
随想录读后感《随想录》是一部由清朝末年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国维所著的随笔集。
这部书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见解和优美的文笔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书中,王国维以自己的学识和见解,对人生、社会、历史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给读者留下了许多值得反复品味的精彩观点和感悟。
读完《随想录》,我深受启发,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首先,我被书中对人生的思考所感动。
王国维在书中提到,“人生在世,千差万别,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苦恼。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人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接受人生的不完美,勇敢面对困难,坚定前行。
其次,我被书中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所震撼。
王国维在书中写道,“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各种不同的人在这里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受到着各种各样的影响。
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不同,才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最后,我被书中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所感染。
王国维在书中提到,“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风云变幻,可以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生选择和发展。
总的来说,读完《随想录》,我深受启发,对人生、社会、历史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这部书不仅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滋养,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启迪心灵:读《教育的艺术》有感
启迪心灵:读《教育的艺术》有感哎呀,说起《教育的艺术》这本书,那可真是让我开了眼界啊。
我这个人啊,从小就对教育这事儿感兴趣,可真没想到,这本书里头的学问,竟然比我想象的还深。
我就像一个在沙漠里跋涉的人,突然找到了一片绿洲,渴得要命,一下子就扑了上去。
书里头讲了不少事,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个叫陈老师的。
陈老师年轻时,也是个愣头青,对教育这事儿一头雾水。
可他愣是凭着一股子韧劲,一点点儿摸索,从失败中学到了成功。
我在想,陈老师那股子劲儿,是不是和咱年轻时有点儿像呢?那时候,我也傻愣愣地往前冲,也不懂什么成功不成功的,只觉得挺酷。
书里头还提到,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个说法,我当时看了就感觉特别对味儿。
咱们中国人讲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嘛,就应该教会人家怎么去捕鱼,而不是直接把鱼塞人家手里。
我当时就想到,像我这样儿的人,不也就在教会别人怎么去捕鱼吗?我记得书里头有个细节,讲的是陈老师给一个学习困难的孩子辅导数学。
那孩子一开始什么都不懂,陈老师就耐着性子,从最基础的开始教。
我当时就想,这陈老师可真是仁心仁术啊,一点都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读着读着,我就想起我教过的那些学生。
有个学生叫小明,那时候特别调皮,上课总是跑来跑去。
我那时候就纳闷儿,这孩子怎么就成这样了?后来啊,我慢慢发现,原来小明家里出了点儿事儿,他心理压力大。
我就从那时候开始,特别注意和学生的沟通,尽量多了解他们的生活。
书里头还说了,教育是一种灵魂的唤醒。
我那时候就笑了,原来我这么多年,都在做灵魂的唤醒者啊。
我教学生,不仅仅是教他们知识,更是教他们做人,教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心里头五味杂陈。
有时候觉得教育这事儿太苦了,有时候又觉得特别有意义。
但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放弃。
因为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唤醒更多的灵魂。
哎呀,说了这么多,我得去备课了。
我得把书里头学到的东西,都用在明天的课上。
读《教育艺术随想录》有感
“看得见”的成长——读《教育艺术随想录》有感如果说教育是一场修行,那么唯有阅读才能够让修行变得更圆满。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我们的寒假再次延长。
在区教育局的精心安排下开启阅读之旅,再次与书有个亲密接触。
本次阅读的书目是李希贵校长的《教育艺术随想录》,我从管理、研究、思考三方面来阐述对本书的所思与所悟。
一、管理——让园所发展“看得见”李校长说作为一名校长,总想一碗水端平,可是这碗水要端平却常常不是靠愿望、靠感情,许多时候需要靠机制。
靠机制创作公平,公平,是必须存在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中的责任与使命,作为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5000多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私人订制课表,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其中过程的艰辛,每一个没有亲历的人是无法体会的,只能从这本书的分享中去体会李校长的治校思想和行动。
文章第一辑“公平”这个词深深吸引我,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当然期待有这样一种状态:公平的氛围、公平的制度、公平的机会、公平的竞争……在这样的一个理想环境中,教师的创造激情勃发,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在公平光芒笼罩下的校园,一派和平景象又生机勃勃。
作为园长需要规划落到实处,需要公平的制度管理来保障,或许心中会有疑虑“能否精益求精地执行?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等等......”其实管理需要扔掉心浮气躁、浅尝辄止,我们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
比如书中的“开一条服务热线”、“避免拖延”、“少开会的一个办法”等多个细微案例,这让我启发到细节的处理更能彰显公平性。
记得李校长书中提到的“从要我怎么办到我要怎么办”——改变行政会议思路做了大举措,各部门负责人责任担当,多元联动,学校的各项活动更有生机了。
这让我联想我们的管理团队,这时候的我更多的是一位倾听者,鼓励她们敢说,敢说才会说,才会精彩地说,让大家都愿意贡献自己的想法。
比如我们的园务计划就是都先从倾听开始,我曾经研究过许多学校的工作计划,我发现大多领导都是自己在所谓的结合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的观念下尽脑汁地思考着计划的框架和块面的标题,每学期都要写园务计划,还要注意框架标题都要有创新,这项工作比较烦恼。
读《教育的艺术》有感范文
读《教育的艺术》有感范文第1篇:读《教育的艺术》有感范文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
对于严师、严父,没有人会想到那是应该指责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感动:有位母亲,她有一个不太机灵又有点调皮的儿子。
儿子上幼儿园时,老师对孩子的母亲说,你的孩子坐不下来,又常常打架,要好好批评教育。
母亲回家拉着孩子的手回家时,儿子问妈妈老师跟你说了什么,妈妈笑着说,老师说了,你在学校表现很好,如果能安静地坐下来上课就更不错。
上小学时,老师在家长会对这位母亲说,你的孩子也许智力有点问题,建议找医生测测。
母亲听了心里很难过,当天晚上,儿子问母亲,老师说了些什么时,母亲说,这次你考试52名,只要稍努力,下次你的进步一定是全班最大的……最后,这位母亲培养出一个清华大学生。
我常常在想,为人师和为人母若能拥有这样的心,教育能不成功吗?我们常常呼唤素质教育,但评价的标准却几乎只有分数,对一个班如此,对一个学校如此。
这让我们的学生自然以分数衡量自己。
我们的家长以分数衡量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无疑是每个家长的殷切希望。
可往往家长只看重学习,而不去重视孩子的素质与能力。
在我们身边,“好”“坏”倒置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个品行低劣、素质低下、自私自利而拥有优异成绩的孩子,在许多家长眼中,他就是榜样,就是美谈,就是“名副其实”的“好孩子”。
而品行端正,乐于助人,却没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教育的艺术》读后感范文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是一个艺术家,学生就是我们教师的精心雕刻的艺术品,这是我读了《教育的艺术》之后的想法。
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教育案例,感触颇深。
这100个浸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勤汗水,闪耀着其智慧光芒的教育案例,不仅让我们能从中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独到的教育理念,而且使我们能和苏霍姆林斯基一起去思考如何培养孩子,如何爱他们而又严格要求他们,如何在他们当中寻求优秀的、独到的东西并展示他们的才能。
教育艺术随想录_记录
《教育艺术随想录》阅读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对《教育艺术随想录》的概述 (3)2. 阅读《教育艺术随想录》的意义和目的 (4)二、教育艺术的内涵与价值 (6)1. 教育艺术的定义 (7)2. 教育艺术的特征 (8)3. 教育艺术的价值体现 (10)三、教育艺术的实践原则 (11)1.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12)2.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13)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4)4. 倡导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15)四、教育艺术的教学方法 (17)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8)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9)3. 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4.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21)五、教育艺术的评估与反馈 (22)1. 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3)2.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4)3.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6)六、《教育艺术随想录》中的教育理念与启示 (27)1.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29)2.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理念 (30)3. 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 (31)七、对未来教育艺术的展望 (32)1. 科技发展对教育艺术的影响 (34)2.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艺术创新 (35)3. 教育艺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36)八、结语 (37)1. 对《教育艺术随想录》的总结与反思 (38)2. 对未来教育艺术发展的期许与展望 (40)一、内容概览《教育艺术随想录》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教育艺术的基本问题、教育艺术的理论探讨、教育艺术的方法实践、教育艺术的评价与反思以及教育艺术的未来展望。
在这部著作中,陈鹤琴先生从教育艺术的基本问题出发,深入探讨了教育艺术的理论体系、实践方法和评价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指导。
陈鹤琴先生在第一部分中明确了教育艺术的基本问题,指出教育艺术是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要求教育者具备高度的艺术素养和教育智慧,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佳效果。
读书随笔 读《教育的艺术》有感
读书随笔读《教育的艺术》有感一直很崇敬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大师,在阅读《教育的艺术》时,自己的心灵在不断地被这位“完全展现了自己天才又没有因为伪造个人经历而沽污了天才的人”更新着自己的教育浅见,也无时无刻不在更加清晰着自己的教育信仰,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打动着我的心,引起我一遍又一遍的阅读、思考。
我将自己觉得受益最深的地方主要分成了三部分:第一,教师是什么样的人小学教育哲学课上,金生鈜教授曾经跟我们讲过,教师要成为一个有灵性的人,这里的“灵性”包括爱学生、真诚、同理心、智慧、勇敢等多种良好品质,为什么教师要成为一个“有灵性的人”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答案:“只有当长辈个人榜样的力量产生影响时,当所有其他的教育手段充分体现出道德的纯洁和崇高时,教师的话才具有教育的力量。
”也就是会所,教师作为一个榜样,首先要自己是一个精神上卓越的人,才能够从正面影响儿童,使他们产生“想成为一个好人”的意愿,这才真正称得上是教育。
教师的“灵性”还体现在教师具有“预见性”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缺乏科学的预见性,如果不具备今天就把几十年后才萌发的种子储存在人体内的能力,教育便会成为简陋地看管,教育者便会成为愚钝的保姆,教育学便会成为一种巫术。
教育过程的文明实质就在于科学的预见。
预见愈周密细致,偶发的不幸便愈少。
”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孩子的健康,他说:“一半的操心花在孩子的健康上面”,无论是对于孩子的健康还是实施教育的过程,预见性都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不仅是防患于未然,更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所做的功课。
“同理心”是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第一章中着重强调的一点。
同理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核心思想是“无条件积极关注”;苏霍姆林斯基的同理心教育观提出同理心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要求教师不要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同理心教育观包括对儿童认知特性的同理、对“差生”行为的同理、培育孩子的同理心三部分。
同理心教育的最终意义是促进思维和情感的统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文化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文化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文化随想录读后感
读完《教育文化随想录》这本书,让我对教育以及文化有了更
深刻的思考。
本书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以及互相影响。
在这本书中,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观点和理念,以下是我对其
中几个重要观点的感悟。
首先,书中提到了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
识和技能,更是一个传承和塑造文化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
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而
文化则为教育提供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教育,我们能够传承
和保护我们的文化,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书中谈到了教育的多元性。
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方式和目标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使
得教育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
在推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我
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以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社会责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通过教育的力量,我们才能够改变社会状况,解决社会问题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读完《教育文化随想录》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理解了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教育的多元性和社会责任。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才能够推动教育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做教育艺术家读《教育的艺术》感想
做教育艺术家——读(教育的艺术)有感谈到教育,尤其是作为教师,我们都了解一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不仅关系着一个人,一个家庭,更关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兴替荣辱。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日渐熟悉了教师这个工作,也日渐产生了职业倦怠,就有可能只把它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
暑假期间,我参考学校的教师暑期成长规划中的推举书目,买回了(教育的艺术)一书。
闲暇之余,读上几页,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采撷一些可以为我所用的金玉良言,写下几行笔记,两个月下来,真的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至此,我也更加深切的了解,人,需要读书,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更快的成长,也必须读书。
本书搜集了10题,为教育问题树立了特别而重要的观念。
读完此书,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是一个艺术家,学生就是我们教师的精心雕刻的艺术品。
读到杜威的(教育哲学)真的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他认为,教育包含三局部:第—是社会,就是教育的目的;第二是学校和学科,就是中间一座过渡的桥;第三是儿童的生活和本能,就是教育的起点。
这三局部也是他演讲的主线。
他剧烈抨击当时教育将这三局部本末倒置的社会现状,儿童应该通过合理的学校和学科教育来适应社会生活的,而当时教育现状是人们把学科看的很重,而无视了主体和目的,造成学校教育迂腐,学生所学无用,厌学,因为教材陈旧,学生缺少思考能力,进而整个社会无法进步,这是整个社会的悲伤。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很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使得自己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成绩也不见大的起色。
杜威教给我们几种教学的方法,我想大家可以借鉴,把它适当的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信任会改变我们的教学现状。
第—种方法是:“游戏〞。
我最初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受以往教育理念的影响,总认为上课认真听讲,听老师的话,遵规守矩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就是我们以前常说的填鸭式教学。
《教育发展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美学随想录》读后感教育美学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美学随想录》是一本关于教育和美学的综合性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本质和美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而美学则是我们对美的欣赏和理解。
这本书通过探讨教育和美学的关系,为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美感和艺术的意义。
书中强调了一个重要观点:教育应该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美感的开发。
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还要培养他们的情感、审美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完整地塑造出一个真正有内涵的个体。
在我看来,这本书强调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和教育者的责任。
教育应该是一种艺术,教育者应该是艺术家。
他们应该通过教育唤醒
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发现美的存在,让他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美学的力量。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学问和技巧,更是为了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美学则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的美,提升我们的审美素养。
总之,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美感的发展,教育者应该具备艺术家的眼光和情怀。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获得教育和美学的启迪。
《教育美学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美学随想录》读后感教育美学随想录读后感
《教育美学随想录》是一本关于教育和美学的综合性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本质和美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而美学则是我们对美的欣赏和理解。
这本书通过探讨教育和美学的关系,为我们揭示了教育中的美感和艺术的意义。
书中强调了一个重要观点:教育应该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美感的开发。
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还要培养他们的情感、审美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完整地塑造出一个真正有内涵的个体。
在我看来,这本书强调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和教育者的责任。
教育应该是一种艺术,教育者应该是艺术家。
他们应该通过教育唤醒
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发现美的存在,让他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美学的力量。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学问和技巧,更是为了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美学则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的美,提升我们的审美素养。
总之,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美感的发展,教育者应该具备艺术家的眼光和情怀。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获得教育和美学的启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育艺术随想录》有感
初拿到这本书,随意翻阅一下,第一感觉是厚重,这是一本跨越2019教育对话,对往事的梳理,加之以今日的反思,使得该书是多么的珍贵,用“思想成长史”来概括此书,真的一点儿也不夸张,该书讲述的是一位老校长在教育道路上的探索与总结,他的那份初心不改与对教育的坚持精神,真的令人非常震撼。
今天,我也非常有幸能够在此跟大家一起分享这本教育艺术随想录。
该书分为8个专辑,共142个教育案例。
在每一个教育案例的背后都会附有相应的教育反思。
于我看来,他所列的每一个案例都使走近了我的心里,并引起我深深的共鸣。
而其后的反思,又从更高的精神思想层角度给我正面的鞭策。
书中写到这样一句话,我把它摘录下来,并想跟老师们一起分享:如果你的学生讨厌你,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你在学校里的地位就有多重。
我也时常在自己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结合这句话进行自我激励与反思。
老师们的日常工作往往是繁琐的,和学生之间也会发生不少的摩擦,尤其是年轻好动的学生们由于违纪或者因为老师掌握的事实不全面、批评不恰当而产生对立的情绪,处理不好的话就会使老师对学生产生意见,而学生也会受到压抑处于顶牛的状态,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此书中有这样一章:化干戈为玉帛。
学校将每周五定为道歉日,师生可以就一周来的过失进行反省,通过书写致歉信的方式谈谈自己的感想,化消极情
绪为积极情感。
人有一时过错,马也有失蹄之时,学生犯错误也是难免的。
通过道歉日、致歉卡,等到双方事后冷静时再处理,多检查自己的不足,少指责对方,从而为调解矛盾制造了和谐的氛围。
在此基础上,往往会“化干戈为玉帛”。
但是文章中也特别的指出:道歉必须先从教师做起,从而影响学生。
俗话说:用心灵沟通心灵的教育才是最高级的教育,在李校长的书里,心灵教育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成人仪式前的十件实事,毕业典礼的那一天,饮水思源尊师日,十节日方案等等。
这些都是我需要时日好好学习的,这里面有太多的智慧需要我,慢慢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