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研究
思维导图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分的学生在这一次的考试选择写命题作文。
表 2 小四实验班与控制班的作文平均成绩
班级
单元测验 1 ( Pre- test)
单元测验 2
年中作文成绩 Post- test
4F( 实验班)
61.0%
67.5%
71.5%
4W( 控制班)
49.5%
五实验班与控制班的作文平均成绩
班级 5J( 实验班)
用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前的“实验前”测验( Pre-
test) 。单元测验 2、作文 2 和期中考试( 作文和语文试
卷) 则是“实验后”测验 ( Post- test) 。
整个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逐步落实, 包括
计划, 行动, 观察和方式, 详见表 1。
表 1 行动研究环节
程序
活动
从 2006 年初开始计划整个实验过程, 包括遴选参与实验的 老 师 和 班 级 、制 作 电 子 课 件 和 其 它 相 关 的 思 维 导 图 材 料 。 同 计划 时还有两位帮忙制作思维导图课件的老师参与。在一个月 内完成了思维导图教学只读光盘的实验版
师。两个实验班中有 50%的华文课是用思维导图进 行教学的, 而控制班只是一般的课堂教学。以下论 述, 班级名分别简称为 4F、5J、4W、5P。
2. 工具 (1)利用微软办公系列软件中的 PowerPoint2000 电子讲稿开发教学用的思维导图 PPT。 (2)课后测验试卷。 (3)有关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调查表 ( 用于学生填写) 。 (4)分析工具: MS EXCEL2000。 3. 教师制作的部分 PPT 案例 实验光盘集合了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部分教
表 4 小四实验班与控制班的语文测验成绩
参 与 实 验 计 划 的 两 位 老 师 、华 语 部 主 任 和 制 作 课 件 的 老 师 等 反思 都召开月会议, 商讨在教学上所遇到的困难, 针对学生提出
新加坡新编华文教材的语言特点与选材分析
、
新 加 坡新 编华 文 教 材 的基 本 情 况
教材按照年级 分为上下两册共 3 , 9课 一年级上册课程设置与其他分册 有所不同的是 , 除了正式课程外 , 还特别设计 了入学 教育和汉语拼音两部分 的内容作为语言学 习的前提和基础。教材中每一课 的编写均 围绕一个 主题 , 包含导入 、 核心和深广三个 单元 : 导人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学 习核心单元之前 , 先学习听说技能以及理解核心单元的部分内容 , 而减轻 学 习核心单元时 从 的负担 ; 核心单元是所有学生必修内容 , 包含 “ 课文” “ 、 我爱阅读” 语文园地” 和“ 三项 ; 深广单元是为对华文感兴趣、 语言能力较 强的学生设计 的, 目的是让学生透过阅读扩展词汇量 , 提高语言能力。配套教材包括课本 、 活动本 、 教师用书、 图片、 字卡 、 字宝 宝、 数码教学资源 等。各类教材 必须配合使用 , 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二 、 加 坡 新 编华 文 教 材 的 语言 教 学 特 点 新
在语言教学 中, 新加坡新编华文教材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 接受能 力和兴趣 爱好 , 由浅到深 、 由易到难 , 'N类、 出 分I - J 突 重点 , 使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效 果。
( ) 字教 学 一 汉
汉字教学是华语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与语素相对应的特点 , 决定了汉字教学对于华 文的词汇教学具有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这也是国内外华文教学对其特别 予以重视的原 因之一。 …我们主要对“ 文” “ 课 和 我爱阅读” 这 两个部分为学生必 ( 修内容 , 故以此为计量对象 , 同) 下 两个部分进行计量 , 得出总字数 6 0 个 , 5 1 扣除重复的字数 , 实际使用汉字 7 3个。另外 , 8 在课 后生字表中列出识读字和识 写字 98个 , 8 扣除重复的字数 , 实有生字 6 5个 ; 6 实际生字 占实际使 用汉 字的比例 为 8 .% 。从教 46 材的汉字教学情况来看 , 主要有以下 几个特点 : 1 .复现率较高。教材使用汉字的复现率较 高 , 平均每个字复现率约为 83 , .% 字频在前 2 名的汉字分别是“ 、 一、 、 O 小 了、 的 我、 、 、 、 说 、 、 、 、 到、 、 、 、 、 ( 出现频率从高到低 , 妈 来 大 上、 们 好 个 不、 在 有 子 你 天” 按 详见下表) 都是最常 用的汉字 , , 适应了 儿童 学 习汉字的规律和认知的特点。
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_刘永兵
刘永兵 吴福焕 张东波: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新加坡华语课堂教学初探3刘永兵 吴福焕 张东波提要 本文采用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教学与实践研究中心”研制的“课堂观察系统”和“母语课堂观察辅助系统”,对新加坡中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部分华语课堂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观察记录,本文即是对观察结果的分析与描述。
在分析描述中,本文特别侧重讨论课堂的组织形式、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知识与语言技能教学要点等。
在结论部分,本文在简要归纳了新加坡中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部分华语课堂教学主要特点之后,结合国际语文教学研究成果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新加坡华语教学研究与课堂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华语教学 课堂观察 观察系统 新加坡○ 引言双语政策是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石(梁荣基,2001;周清海,1998)。
同许多国家一样,新加坡的双语政策在文化、社会及政治上也是颇为敏感的话题(Kaplan&Baldauf,1997)。
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英语是新加坡学校教学主要的媒介语。
同时作为多元种族和国际通用语(lingua f ranca),英语在新加坡社会也是行政、司法、商务用语,在社会诸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
虽然华语(包括马来语、淡米尔语)被定义为母语,也是官方语言,但是在新加坡学校教育中只是一门主干课程;在新加坡社会中,也多限于华族之间非正式场合使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华人社会语言使用逐渐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原来家庭主要使用华语到逐渐使用英语。
依据国家教育部的数据,前总理吴作栋(G oh,2004)曾指出,小学一年级华族学生在家庭中使用英语交流的频率要高于任何其他语言,其比例从1980年的10%增长到了2004年的50%,他还预言这一比例将进一步增长。
实际上,许多对新加坡华人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也从不同方面证明和预见了这样的语言使用变化趋势(如梁荣基,2001;Xu,et al.,1998)。
63期《语文建设通讯》
新加坡华文用字量与教学研究王惠*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下,英语是学校里最主要的教学语言,华语作为第二语言,只在华语课上使用。
华语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平均每周5小时),决定了汉字教学量不可能太大。
应根据什么来制定新加坡的汉字教学量呢?我们认为,“够用(enough)、实用(useful)”是最佳标准。
心理学阅读测验显示,识字量和阅读流畅性相关显著(孟祥芝等,2002)。
所谓“够用、实用”,指的是学生掌握了这些字,能在不查阅字典的情况下,流畅地阅读、写作。
1. 新加坡华文用字量调查在新加坡,华文出版物的最大来源是报纸。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章。
1995年建立“联合早报网”()。
日平均页览量达到800万-1000万次,每月的平均读者人数超过400万人。
除此之外,新加坡还有两份专门面向中小学生的华文报纸:《星期五周报》的读者对象是中学生,《大拇指》的读者对象是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学生。
学校里往往要求学生订阅,作为华文课外阅读的主要材料。
我们对这三份报纸2004年度的全部内容进行了统计,以调查新加坡不同年龄层的华文用字量。
表1显示,《联合早报》容量最大,超过4千万字符(包括汉字、数字、字母、标点符号等),汉字总数超过3千万(34,571,264)。
去除重复后,共包含字种6,649个(简体字为主,同时包括少量的繁体字、异体字)。
相比之下,两份学生报纸规模小得多,《星期五周报》包含的字种共计4,071个,《大拇指》中只有3,528字。
表1新加坡华文报纸(2004年度)用字量进一步考察这些汉字的使用频率(见图1),我们发现,虽然三份报纸的用字量差别很大,但常用字非常集中,最高频的130多个汉字,可以覆盖《星期五周报》与《大拇指》的50%内容,《联合早报》的50%内容也只用171个字组成。
当覆盖率达到80%的时候,三份报纸都仅用500多字;覆盖率达到90%的时候,使用900多字;覆盖率达到*王惠女士,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1987-2011的发展与演变研究
主要使用传统的华文教 材,以文学作品为主。
开始引入新加坡本地的 华文教材,以适应社会 发展需要。
开始采用多元化的教材 ,包括文学作品和实用 教材等。
进一步采用多元化的教 材,包括在线教材和多 媒体教材等。
开始使用自制的教材和 多元化的教材,以满足 学生的不同需求。
04 发展与演变的原 因分析
社会文化背景变化的影响
进一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 方法,包括互动游戏、在 线学习等,同时继续使用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开始使用反转课堂等新颖 的教学方法,同时继续采 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现 代化的教学技术。
华文教材的变革
1987-1990年 1991-1995年 1996-2000年 2001-2005年 2006-2011年
《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 1987-2011的发展与演变 研究》
2023-11-01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的历史与发展 • 华文课程演变研究 • 发展与演变的原因分析 • 结论与启示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要人口的国家,华文作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
01
02
03
04
05
1987-1990年 1991-1995年 1996-2000年 2001-2005年 2006-2011年
以传统的讲授为主,辅助 以小组讨论和个人练习。
开始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 术,如多媒体教学和网络 教学,同时继续以传统的 讲授为主。
开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 法,包括角色扮演、讨论 、写作等,同时继续使用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新加坡政府对华文教育一直非常重视,不断对华文课程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 要。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新加坡小学华文教育自新加坡1965年独立至今,经历了近50年的变迁。
这期间.新加坡政府发布5份意义重大的报告书。
至2007年.新加坡教育部合计颁布6套《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发行11套小学华文教材。
2010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乐学善用》报告,在2015年颁布最新《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发行小学华文一年级教材上下册《欢乐伙伴》。
随着新一轮教改的展开,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阐释了新加坡21世纪的教育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全人教育,即以价值观和品德教育为核心,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群育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论文针对新加坡建国50年来作为全人教育教学策略之一的教育戏剧,在11套小学华文教材中的发展状况展开研究。
本论文共分5章,包括引论、结语和建议两部分。
第一章:引论。
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学术史回顾包括关于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关于教育戏剧与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关于全人教育及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以及关于本文的研究等。
其中在学术史回顾里,针对《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教育戏剧》论题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对教育戏剧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中的沿革进行分析,分别在第一节至第六节针对播种期、培植期、萌芽期、成长期、嫁接期、反思期中的华文教材选文标准进行回顾,比较不同时期的教育戏剧体裁分布、选文编排及主题内容。
第三章:针对小学华文教材中教育戏剧之德、智、美育的构建进行探究。
第一节分析价值取向下的教育戏剧之德育构建,主要包括价值取向下的7套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审视、11套小学华文教材的揭示、教育戏剧的开展;第二节分析戏剧主题和情节下的教育戏剧之智育构建。
包括72篇教育戏剧之戏剧主题的流变、戏剧情节的诠释和智育构建时的尴尬处境的分析;第三节分析审美视野下的教育戏剧之美育构建,包括从7套小学华文课程阅读标准看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从语感看低年级审美感受力地培育、从戏剧情境和戏剧人物看中年级阅读鉴赏力的打造、从戏剧文本的修订看高年级阅读创造力的提升。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意义与构想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1年第1期(总第29期)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意义与构想陈琪新加坡科思达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一、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简介新加坡华文课程是新加坡中小学华族学生的必修课,很早就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新加坡教育部定期邀请海内外专家研制系统和专业的华文课程标准,并且秉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每10年进行一次大幅度的调整和更新。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均登载在新加坡教育部网站上,《小学华文课程标准2015》和《中学华文课程标准2011》是公开发布的最新的课程标准。
我们预计中学华文课程标准将于2021年进行更新。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的总目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语言能力、通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总目标是以“语言能力”或“语言交际能力”为核心目标或主要目标的,而所谓的“通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传承优秀的华族文化等内容。
新加坡的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是以语言能力等级为基础来建造课程体系的,其语言能力共分为7个等级。
长期以来,新加坡政府对新加坡中小学生的华文学习可谓是“用心良苦”,秉持着“华文学习一个不能少”的目标,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教学。
新加坡教育部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中小学设置了不同的平行课程:小学阶段有基础华文、华文和高级华文三种课程;中学阶段有基础华文、华文B(强调听说)、普通学术华文、快捷华文、高级华文(基本等同于第一语言能力的要求)五种课程。
每种课程有不同语言能力的要求。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每个等级能力都有细致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描述。
我们从中学口语能力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能力标准中口语7级的能力是能够发表简短的演讲。
而《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8级标准中也提到了“能够进行演讲”。
表1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各种课程掌握汉字数量一览表学校课程级别识读汉字/个书写汉字/个小学基础华文2级1200~1300700~750华文3级1600~17001000~1100高级华文3~4级1800~19001400~1500中学基础华文3~4级1500~16001000~1100华文B4级1600~17001100~1200普通学术华文5级2200~23001800~1900快捷华文6级2400~25002000~2100高级华文7级2700~28002700~280022陈 琪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意义与构想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列出了各种课程或者说各个能力等级所需掌握的汉字的数量(见表1)。
新加坡与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汉字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
以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夏日绝句》为例,该课文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中属 于较高难度的内容,因为它包含了多个成语和生字,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积 累和阅读理解能力。而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夏日绝句》则被归类为较简单 的课文,重在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朗诵技巧。
内容摘要
在写作练习方面,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和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也有所不同。新 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写作练习更加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的培养。经 常会给出一些开放性的主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 作。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写作练习则更加注重基础写作能力的训练,例如记叙文、 议论文、应用文等文体的写作技巧。
四、解决方法
1、新加坡小学语文教材汉字教 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新加坡小学语文教材汉字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新加坡小学语文教材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首 先,制定明确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标准,使教师和学生有明确 的教学方向。其次,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汉字教学能力和水平,确保学生 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汉字教育。
2、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汉字教 学特点
2、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汉字教学特点
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的汉字教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视 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从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打好汉字 基础。其次,注重汉字教学的趣味性,通过生动的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 学习汉字的兴趣。此外,教材还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汉字教学与阅读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所学的汉字。
二、教学特点
1、新加坡小学语文教材汉字教 学特点
1、新加坡小学语文教材汉字教学特点
新加坡的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其特 点在于将识字教学与语言学习相结合,注重汉字的实用性和情境性。例如,教材 中的生字往往出现在具体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含义和用法。此外,新 加坡十分注重汉字的书写规范,从笔画、笔顺到间架结构都有明确的要求。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探讨其设计理念、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和理念;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特点;分析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工作计划。
【关键词】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教材、设计理念、存在问题、改进建议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新加坡经济和文化的rapid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华文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新加坡教育局于1993年开始启动一项重要的改革——“振兴华文运动”。
该运动试图通过改变华文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以改变学生对华文教育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最终改善华文教育的质量。
从此,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此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的探讨,分析其设计理念、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的发展。
二、文献综述目前,关于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和理念该领域的研究着重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制定的历史背景、政策法规、参与方以及制定标准的理念等方面。
2.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特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和特点,包括教材的组织结构、内容体系、评价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
3.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分析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如语言难度、文化包容性、内容适应性等方面。
4.提出改进建议在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问题和方法1.研究问题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的制定背景和理念;(2)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设计方式和特点;(3)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存在的问题;(4)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的发展。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研究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研究本文旨在探讨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的特色和价值,分析其如何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期为我国小学语文课文编写提供借鉴与启示。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以传承中华文化为重要使命,选用富有教育意义和代表性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同时,课文在内容组织上兼顾创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课文通过呈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充分展现了新加坡多文化背景下的华文教育特色。
例如,六年级下册的《中国的传统节日》一文,详细介绍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四个中国传统节日,但在内容上并非简单重复,而是突出了不同节日的特点。
课文还广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科学等多方面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创新方面,《小学华文》课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价值。
以四年级下册的《中国的茶文化》为例,文章在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同时,引入了现代茶艺和茶道精神,使学生既了解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又能体会其现实意义。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的编写注重以学生为本,通过设置情境、引入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于理解和接受。
我国小学语文课文编写可借鉴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的特色。
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选用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内容。
要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课文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理解能力。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文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典范。
未来,我国小学语文课文编写应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华文教育在新加坡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新加坡的华文教育中,汉字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小学华文》基础阶段,汉字教学更是显得至关重要。
新加坡小学语文教材介绍
以新加坡⼩学四年级英语教材(相当于我国语⽂教材)为例,探讨其经验和特点。
第⼀,该教材的特点也是它最吸引⼊的地⽅,就是它的形象性、⽣动性和趣味性。
⾸先,该教材插图⼗分丰富。
⼏乎每⼀页都有插图⽽且所占篇幅极⼤,有些单元甚⾄完全以插图内容为主,插图篇幅多过⽂字,⽽且有些插画本⾝就是教学内容,起主要作⽤⽽不仅仅是辅助作⽤。
插图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适合⼩学⽣年龄特点。
其次,该教材⼗分贴近⼉童的现实⽣活,重视反映⼉童切⾝体验和熟悉的⼉童世界中多彩缤纷的⽣活。
但教材并不是完全局限于⼉童⽣活范围内,或消极地适应⼉童的兴趣,⽽是在此基础上带领⼉童⾛进社会,迈向世界,以增长见闻,扩⼤视野,增加兴趣、爱好,并使⼉童的兴趣具有社会性。
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该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学性,以及对现代科技知识的介绍。
⾸先,该教材内容丰富,知识性强。
从整册教材来看,给⼈⼀种百科全书的感觉。
如“户外活动”单元,⾸先罗列了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共⼆⼗⼀种),然后以宿营为例,具体说明宿营过程中应做些什么事情。
在该单元的后⾯⼜选择了七种户外活动作简略介绍。
这样,学⽣对各种户外活动都有了⼀个⼤致的印象,既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其他单元也都是如此。
其次,该教材注意从丰富的⽂学宝库中汲取营养,使⼉童从⼩就受到⽂学作品的熏陶。
如第⼀单元有根据安徒⽣童话改编的“丑⼩鸭”,第⼗四单元有“匹诺曹的选择”(改编⾃“⼩⽊偶奇遇记”),等等。
各个单元的课⽂⼤多都是根据的童话、神话、古代传说、民间故事以及诗歌等节选、改编⽽成。
这样使⼉童较早地接受⽂艺作品的熏陶,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艺作品的爱好及审美能⼒。
再次该教材注意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介绍,在教学上也运⽤了现代教育技术⼿段。
如第七单元“科学和科学家”,⽐较详细地介绍了⼀些常⽤的现代科学仪器和现代科学知识;第⼗单元“探险家”介绍了各种现优化的交通⼯具;第⼗⼆单元“有什么节⽬?”介绍了电视演播室的各种摄像设备。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汉语拼音注音的历史演变
第l I卷第5期2010年l O月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B EI H U A U N IV ER S I TY(Soci al Sci ence s)V01.I l N o.50c t.2010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汉语拼音注音的历史演变王燕燕1,罗庆铭2(1.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新加坡138675;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中文系,新加坡637616)摘要:以新加坡4套统编小学华文教材的汉语拼音注音为对象,回顾汉语拼音的引进与推广情况;考察并分析4套统编教材汉语拼音注音的历史演变及其演变特点;就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汉语拼音注音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汉语拼音;历史演变中图分类号:H125。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01(2010)05—0045—07小学华文教材中的注音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在汉语教育方面,有些学者针对注音方式与汉字学习的关系展开研究,舒华等人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利用拼音学习生字生词进行了实验研究…埽~,伍新春等人对拼音在儿童课外阅读中的作用以及注音方式与教学形式在儿童课堂汉字学习中的作用展开研究。
2朋。
孔"儿””o。
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母语学习者的角度进行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界,有学者注意到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拼音注音与拼写规范问题。
陈亚川比较分析了对外汉语教材习惯拼法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主要差异,对推行正词法基本规则、制订实施细则、统一汉语教材注音拼写法提出了意见。
H h"1杨德峰和邢红兵通过对对外汉语教材的调查研究,分析了造成注音和拼写问题的原因,杨德峰还提出了解决途径。
旧h…吴思娜等人则针对注音方式对留学生汉字字形学习的影响展开实验研究。
¨1这些相关研究对教材中汉语拼音注音问题的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1979年至今,新加坡教育部先后出版了4套统编小学华文教材。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
教材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如 调查、观察、实验等,让学生
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通过问题和情境的设置,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与创造力
教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创造力。
04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 评价与反思
借鉴和启示。
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整理相 关历史资料,对新加坡小学华文
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
02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的 历史演变
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总结词
这一阶段是新加坡华文教材的起步阶段,教材内容主要是以 儒家经典和文学名著为主,教材形式主要是文言文。
详细描述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加坡开始出现华文教育。当时的 华文教材主要是从中国引入的儒家经典和文学名著,内容主 要是以文言文为主。这些教材在当时主要是为了满足华人的 教育需求,传承中华文化。
稳定发展阶段(1965年至今)
总结词
这一阶段是新加坡华文教材的稳定发展阶段,教材内 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同时也不断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详细描述
自1965年以来,新加坡的华文教育逐渐走向稳定发展 阶段。华文教材的内容也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现代化, 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中也增加了许多有关中华文化的 内容。这些教材在当今主要是为了满足新加坡华人对 于华语教育的需求,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 时也为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
总结词
这一阶段是新加坡华文教材的初步发展阶段,教材内容逐渐丰富,包括华语入门、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方面 ,教材形式也开始多样化。
新加坡华文教育发展史
新加坡华文教育发展史新加坡是地处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岛国,位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之间。
这个只有不到200年历史,人口只有300来万的国家,不仅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最引人的还有其多种族和多元文化的特点。
新加坡社会一直以华族、巫族(马来族)、印度族三大民族为主。
在约300万的人口中,华族占77%、巫族占14%、印度人占7%、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约占2%。
新加坡是除中国以外华人最集中的地方。
一个国家的官方行政语言通常是国内主要民族的语言,但是在新加坡,首要的官方行政语言却是英语,代表三大民族的华文、马来文和泰米尔文虽然也是官方语言,但是却只是沟通民族内部的“第二语文”。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历史,来探讨造成这种局面的影响因素,并对今后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设想。
一、新加坡华文教育发展史1.殖民地时期这一时期,殖民地宗主国对新加坡采取“分而治之”的统治策略,新加坡教育沿着华、马、印、英四种语言并存的方向发展,这实际上有助于华文教育的发展,涌现出了不少的华文学校;中国的“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也促进了新加坡一批华校地诞生,但当时的一切都是中国式的,教师和教材都来自中国。
当时新加坡华文教育就是中国教育体制的翻版。
2.“二战”前“二战”前殖民地政府推行“英语至上”的政策,对华文教育采取歧视、限制的政策。
华文教育靠华侨自身的力量得到长足发展。
日本占领期间,华文教育遭遇劫难,华校纷纷关闭。
3.“二战”后,1946年—1954年这一时期新加坡华文教育处于复兴和斗争之中,一方面华校纷纷复办,一方面是恢复殖民地位的英国对华文教育采取打压、蚕食的政策。
但是在这一时期,华文教育还是得到较大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4.1955年—1965年这一时期是新加坡自治期,华文教育从政策上取得了平等。
但是却并没有出现华文教育繁荣发展的局面,相反,早从1950年开始,华校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就开始逐年下降,到1964年,差距已非常悬殊,英校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55.58%,华校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36.91%。
阅读文献(10)杨延宁:从课堂实际情况看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英语的使用
从课堂实际情况看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英语的使用1.研究背景和目的新加坡的华文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新加坡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9: 8),当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华族新生中,超过六成以英语为主要家庭用语。
这一比例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换言之,新加坡的华文教师必须开始面对一个现实,即他们的大多数学生以英语为母语。
这种学生家庭语言背景的改变解释了新加坡华语教学何以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来自讲英语家庭的学生很难适应服务于母语使用者的现行华文教学体系,他们中的很多人经过多年努力,依然无法取得好的华文成绩,最终影响自己的升学之路。
一些英语家庭为了孩子的前途,甚至举家移民。
华文教学所面对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新加坡政府高层的重视。
李光耀更是极其罕见地在公开场合批评现有华文教学体系,要求教育部对其进行改革(联合早报, 2009)。
新加坡华文教学的问题出在决策层不顾实际情况的改变,长期漠视英语家庭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学习华语时所面对的实际困难。
当来自英语家庭的学生所占比例不高时,这一问题显得并不突出。
时过境迁,越来越多的新加坡华族学生将华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加以学习。
继续要求他们按学习母语的方式学习华语,势必危及新加坡视之为教育基石的双语政策的执行。
新加坡的华文教学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做出一系列调整,发展出一套对英语家庭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何处理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历来都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英语家庭学生学习华文的整个过程中处处闪现着英语的影子。
可以说,如何在华文教学中理性地面对英语的存在是帮助这些学生突破华语学习障碍的关键。
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探讨英语在新加坡华文教学中的使用。
要对该课题进行深入讨论,势必回答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华文教学中是否真的有必要使用英语?2)如果有必要,应该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回答第一个问题是为了明确新加坡华文课堂上使用英语的必要性。
教师课程转化现象初探——新加坡小学华文课堂教学观察分析
2020年第2期(总第109期)No.22920General Serial No.109海外华文教育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教师课程转化现象初探-新加坡小学华文课堂教学观察分析胡月宝童琪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新加坡637610)摘要:在教育改革中,课程、教材、教师乃三大关键。
其中,教师在课程教材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衔接传递作用最大,教师课程转化与教材应用因此成为教育改革中引人关注的课题。
本研究基于新加坡教育部对2010年小学华文教材“自上而下”0的推行,通过对课堂观察的话语分析与教学设计两方面进行分析,检查教师课程转化现象。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正式课程与教师知觉课程、运作课程、学生经验课程之间因为教师中心教学习惯的影响而存在课程递减现象,主要反映在言语技能学习与自主学习这两方面。
关键词:课程转化;教材应用;课堂观察;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图分类号:H1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221-9256(2020)22-0242-10DOI编码:12.14095/ki.oce.2222.22.023一、引言新加坡华文教学应21世纪与国家人才素养新指标之需,近年来华文教学改革动作频繁,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2024年的《华文课程与教学法委员会报告书》与《乐学善用一一2010年母语检讨委员会报告书》o几次改革的目的都以确保华文作为母语的定位,让学生能掌握听说读写与沟通技能、培养人文素养与21世纪通用能力为方向。
2210年新加坡教育部修订了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推出新版小学华文新教材。
新教材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兼顾人文素养和通用能力的培养,以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为目标,真正做到“乐学善用”。
众所周知,在教育改革中,课程、教材、教师乃三大关键;其中,教师在课程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衔接传递作用最大,教师信念(teachers'belief)是否转变直接影响收稿日期:2222-02-20作者简介:胡月宝,新加(理工+学育学1234567化学副教授/;主任,博士,研CDEFG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师专业成长。
印尼巴淡国际学校使用的新加坡华语教材调查报告
印尼巴淡国际学校使用的新加坡华语教材调查报告华语教学作为世界汉语教学的一部分,由于教学对象——华人群体的特殊性,其反映教学内容的教材也有着特殊性,但海外华人地区的华语教材编写和使用情况并不容乐观,本研究选取使用广泛的新加坡华语系列教材《小学华文》、《中学华文》作为研究对象,以世界华人最多的国家印尼的一所国际学校为例,对华语教材进行评估,采用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的教材评估理论和模式,即把对教材本身进行的客观对象分析与对教材使用者进行的自身需求分析相结合,两相对照做出评估。
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原因、意义和价值,并对相关研究做了综述,最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小学华文》《中学华文》评估体系:对本研究的教材评估体系做出了说明。
先简单介绍研究对象——新加坡《小学华文》、《中学华文》,然后阐述了评估标准和模式的确立,主要包括理论依据、评估要素(课文选材的生字、词、语法、体裁、题材、中华文化元素)的评估标准,并确立了评估方案。
第三章《小学华文》《中学华文》教材选材评估:对新加坡华语教材进行客观分析评估,包括教材选材的语言要素(字、词、语法)评估、教材选材的形式内容(体裁、题材)评估,以及中华文化元素评估。
第四章关于教材反馈的问卷调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材使用者——印尼巴淡国际学校的华人学生做了自身需求分析,即对教材的反馈情况调查,包括问卷的制作、发放实施、回收和统计结果及数据分析。
第五章结语:将对教材的客观评估与使用者的反馈情况结合起来对教材进行了综合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历时研究
从1979年至2012年的33年间,新加坡的华文课程历经数次重大改革。
作为华文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华文教材,则根据不同时期的政策报告书而不断改变着,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
在这期间,由教育部主导编写了四套全国通用的小学华文教材,发行到全国一百八十所小学使用,数十万华族子弟从中受益。
这四套教材分别为:1979年版;1994年版;2001年版和2007年版。
三十多年间,四套教材的主题、编写与设计有哪些嬗变?教材的华语拼音、汉字、词汇、语法教导和呈现各有什么不同?课程考核评鉴都有哪些进步?教学手段又是怎样逐步提升的?教材编写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又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这理当引起华文教育工作者进行回顾、总结、归纳、分析。
然而,至今没有人做过全面地、系统地探讨。
如果有机会静心梳理、研究四套教材的演变,不仅可以回顾往昔走过的路,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借鉴!正是这种责任感使然,笔者斗胆冒昧地选择了这个课题做研究。
本博士论文从新加坡小学华文四套教材的社会背景出发,探讨四套教材内容的变迁、文字应用的消长、词汇和语法的变化、彼此间的异同、各自的优缺点,最关键的是,通过新加坡小学教材的历时变化研究,可以更好地观察教材存在的问题与因由,找出解决之法,并积极地找寻编制有效教材的方法。
全文共分七章:绪论部分介绍新加坡的社会结构与语言政策,简介教育改革与社会趋势,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综述相关研究的文献,以确立研究的理论依据、重点和方法。
第二章阐释了小学华文教材框架设计与体系的总特
征,说明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制的影响。
第三章是针对课文的用字变化
探讨汉字数量的嬗变,选字标准的差异和字的复现率;通过实际调查
的量化统计材料找出四套教材共有字和每一套教材独有字在课文中
的出现率和难易度,藉以帮助不同年级的学生有效识字。
第四章探讨
词汇数量的嬗变,比较不重复的词,量化统计四套教材共有词与独有
词在3000常用词表中出现的比例,以及在各年级教材中的分析,从词
的复现率分析遗忘率高的词。
第五章针对四套教材编写者背景和指导思想的差异,找出适合的篇章主题与解析,通过调查问卷与学生对理
解篇章的测试,藉以评估学生对不同教材的理解能力与喜好。
第六章
从教材中汉语拼音的变化,口语互动教学的演变发现教材的特征越来
越明显。
从教师对历来教材的综合评价可以看出教材编写的内容重点、字词的难易度与编写有效的教师用书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
教材编者应积极进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七章是
对四套教材综合分析的总结,笔者提出建议与期许,希望本论文能较
好地配合新加坡教育部在以后推行的教育改革,并希望论文中的各种
分析不仅对其他小学华文教材的研究者有时间层面的意义,同时对教
学工作者也有参考价值。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创获如下:1.本文属首次全面地、综合地检讨33年来新加坡全国统编小学华文教材编写的方
方面面,不仅重视新加坡华文教学背景的分析,提出多元语言特殊背
景下如何提高小学华文教材水平,而且着重分析、反思了华文教材的
定位、编写原则、具体编写等事宜。
2.新加坡小学普通华文教材,必
须定位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不能用第一语文的理念、原则与操作来教
导学生。
3.在主导思想方面,四套教材都不同程度地有偏颇之处。
1979教材以句型和语法为主线,主导思想较模糊;1994版本取材较广,难度较高,虽以主题为纲,但主导思想较难集中;2001教材减少内容,降低难度,逐渐明确主导思想;2007版本采用单元模式,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主导思想渐趋明晰。
本文认为教材的主题、编写与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益,因此教材的编排要有特色,教材的呈现方式要多样化,对学生有启发的作用,才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本论文把焦点放在教材的实用性、灵活性上,从目前小学华文教学制度与社会环境来探讨华文工具性方面的有效性、例如拼音、汉字、词汇、语法方面,通过实地调查、测查和量化,发现小学华文教材上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实际的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参考。
5.在华文考评方面,配合2010年的母语检讨报告书提出母语教育强调“乐学善用”,调整教学与考试方式,让考试形式更贴近真实生活。
教材应加入会话形式的编写,加强学生的母语沟通能力,考查学生的口语互动能力,我手写我口,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能力。
6.面对二十一世纪技能的挑战,资讯教学已经达到E时代。
在未来的课室里,华文教材也要配合科技时代编写,提供不同的资源和活动,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几所小学的校本阅读理解教学与口语教学行动研究作为例子,分析教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文也通过教师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教师对四套教材的看法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