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礼节简介

合集下载

满族见面礼节

满族见面礼节

满族见面礼节满族是中国的五大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作为一个具有礼仪意识的民族,满族人在见面时都有一套独特的礼节。

下面介绍一些满族见面礼节的相关内容。

一、行礼动作1. 揖礼:两手合十微微下拱,行身礼,同时低头行礼,表示尊敬他人。

2. 手牵手礼:双方同时伸出手掌,轻轻握住对方手掌,没有过多的力道和摇晃动作。

3. 作揖礼:两手合十,同时低头躬身,表示恭敬和谦逊。

4. 接盏礼:同盏端起,嘱咐对方「慢用」;敬盏时轻轻提起,捧在掌心;背盏时只能扳着盏底,不可用手托底。

二、言辞礼节1. 称谓礼节:满族人注重称呼的准确和礼貌,尤其是对长辈和上级。

一般称呼男子为"阿哥"、"老哥",女子为"姐姐"或"老姐"。

2. 问候礼节:满族人见面时会互相问候,例如:"你好吗?"、"近来可好?"等,表达关心和友善之意。

3. 辞别礼节:在辞别时,满族人会说"路上小心"、"一路顺风"等祝福的话语,表达关心和祝福之意。

三、礼物的选择在满族的传统文化中,礼物是人们表示尊重和感谢的一种方式。

对于满族的见面礼节来说,送礼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常见的礼物:如传统的绸缎、花布、锦缎、丝巾、茶叶等,这些礼物代表着对对方的尊敬和祝福。

2. 收礼礼节:满族人在收到礼物时都是非常谦虚和谦逊的,一般都会说"哪里哪里"、"怎么好意思"等话语,表示对对方的感谢和谦逊之意。

四、注意事项1. 注意仪态举止:满族人重视仪态举止,要保持优雅、自信的姿态,姿势要端正,言谈要文雅,动作要得体。

2. 注意礼节仪式:满族人对礼节仪式非常重视,在满族的传统场合中,需要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例如婚礼、葬礼等。

3. 注意言辞选择:满族人在见面时要注意言辞的选择,要文明、客气,尊重别人的感受,避免说一些伤害他人的话语。

满清礼仪

满清礼仪

四、满族礼仪的核心
满族的人际礼仪习俗,既有 尊老、敬上、好客等美好的礼节, 也有受汉族影响,吸收一些儒教 的“三纲五常”封建道德,当然 还保存着某些氏族部落制度的残 留。
(一)“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
入关后康熙、乾隆皇帝数次举行“千叟宴”,身体力行提倡 尊老敬上。因此,满族人无论是官宦士绅,还是平民百姓,都把 尊老敬上视为美德,成为家规族法的重要内容。 平日,同居的晚辈人每天早、晚都要给老人请安。长辈的教 诲要洗耳恭听,不能顶撞。与长辈同行,要随从其后。进出门时, 要先行几步为长辈开门,并请长辈先行。在屋中,要长辈先坐。 长辈说话,非得允许,不得插言。长辈外出远行,要送出大门外, 归来要迎至大门。年轻人外出归来,要先向父母请安,然后再回 到自己房里。
三、满族之间的行礼
满族人见面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 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 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主要为男人 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尊上敬老是满族的 传统美德。路遇老者必鞠躬垂手而问“赛 音”(满语的“好”之意)。平日里对老人三天 请小安,五天请大安。
请大安又称“打 千儿”,满语称 “埃拉搭拉米”。 动作是:先掸箭 袖,袖头伏下, 左膝前屈,右腿 后弯,头与上身 稍向前倾,左手 贴身,右手下垂。
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便 称之为“礼仪之邦”。 人与人之间互相尊敬, 谨遵礼教。而现在社会 生活节奏快,人们便渐 渐忽略了这些礼节。希 望在我们进一步了解了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之后, 可以在此方面加以改进。
பைடு நூலகம்
谢 谢 观 赏
拉拉礼是满族妇女 的常礼。一般两个 平辈妇女相见时, 互拉双手问好,称 “拉拉礼”。
1、见面礼。见面的礼节主要有叩头礼、顶头礼、抱见礼、执手礼、鞠躬礼、 擦肩大礼等。 叩头礼:是小辈见长辈,过去平民见王公贵族,奴仆见主人时所行的见面大 礼。叩头礼有四种。一种是“一跪三叩”,一般对父母、主人或尊长;另一 种是“二跪六叩”,一般也对父母、爷爷、奶奶和尊长;再一种是“三跪九 叩”,主要在祭神、祭祖、见皇帝时用;还有一种是“一跪四叩”,一般是 在过年小孩见尊长时用。 顶头礼:是久别重逢的老夫妻相见时的礼节。女方把头顶到男方的胸脯上, 男方用左手扶着老伴,右手抚摸老伴的后脑勺。 执手礼:应用较广,长幼之间、平辈之间、朋友之间、亲属之间均可使用。 古称满人“无作揖打恭之礼,想见帏执手”。见面的双方各自伸出右手相执, 虚拢但不握紧,如同现在的握手。 鞠躬礼:这是平日亲朋之间相见的礼节。若是长幼之间,小辈要给长辈行鞠 躬礼,或是平辈之间,对行此礼。

满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满族风俗的简短介绍

满族风俗的简短介绍满族风俗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种传统文化,也是满族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建立了封建王朝的民族,其文化底蕴深厚,风俗习惯独特。

满族风俗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传统婚俗。

满族人民重视婚姻家庭,婚礼仪式庄重而庄重。

在满族传统婚礼中,主要包括红头绳、拜堂、敬茶、披红等环节。

红头绳是满族婚礼的象征,新郎新娘分别戴上红头绳,象征着两人的联姻。

拜堂是满族婚礼的主要环节,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敬茶,表示对双方父母的敬重和感恩之情。

披红则是满族新娘在婚礼之后的一个仪式,新娘将红头绳解下,并将红头绳上的金银饰品赠予女方家人,表示对女方家人的感激之情。

除了婚俗外,满族人民还有许多其他的风俗习惯。

比如,满族人民非常重视祭祀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满族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祭祀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庭平安。

在祭祀仪式中,满族人民会摆放各种食品、酒水和祭品,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满族人民还有许多独特的节日和习俗。

例如,满族春节期间会举行“瑞雪迎春”活动,用糕点制作各种形状的雪花,象征着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吉祥。

此外,在满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中,还有许多歌舞表演和传统游戏,如马拉松、踩高跷等,这些活动都体现了满族人民的勇敢和豪迈。

满族人民的服饰也是满族风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满族服饰多以蓝色、红色和白色为主,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头巾和长裤,女性则穿着长袍、长裙和头饰。

满族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用金银丝绣、锦缎和珠子等做装饰,使服饰更加华丽和富有民族特色。

总的来说,满族风俗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种独特文化,它体现了满族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满族人民用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满族民族精神,使满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通过了解和学习满族风俗,我们不仅可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能更好地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2024年满族节日风俗习惯

2024年满族节日风俗习惯
15、颁金节:农历十月十三日
公元 1635 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发布一道谕旨,就是用满洲这个新族名代替诸申(女真)的旧族名,所以,人们便将这一天视为满族族称的诞生日。而颁金一词是满语音译,为诞生、出生之意。满族人愿意接受它是因为这两个汉字有吉祥尊贵之意。因此约定俗成,各地满族同胞就都称这一盛大节日为颁金节。
17、腊八节:十二月初八
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18、小年:农历二十三
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Leabharlann 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一、添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是日煮一盆粘高梁米饭上插用高粱秸扎的马或犁丈放入粮仓内,后来简化为用高梁秸扎成的犁丈直接插在粮仓上,以祈丰年。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满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西炕为贵,北炕为大,南炕为小,来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
忌讳: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9、药香节:五月初五
新宾满族农家,有许多人将五月初五称为药香节。妇女们唠起家常都说:五月节天不亮采来的草药可灵了。还有的说这天露水就好像灵丹妙药,若是用这天早晨的露水洗眼睛,保你一年眼睛明亮,真是圣水一般。五月节采的艾蒿荫干后,用来灸艾子(针灸学),肚子里有食水都能灸化了,风寒腿秋天用艾蒿灸,七天就能治得不大离儿。还有的说这天刨的八股牛(药学名白藓皮)药劲大,治病效果好。五月节这天人们都起大早,到河里去洗眼睛、洗脸。满族农家妇女起得最早,她们先到小河里洗脸、梳头,还用铜盆端回水给公婆洗脸。

满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盘点

满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盘点

满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盘点满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盘点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满族人的风俗习惯就有很多。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满族人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满族人的风俗习惯:服饰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

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

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

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

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

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

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

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

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

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

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

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

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

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

当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

满族礼仪特点

满族礼仪特点
禁忌与习俗
- 不吃狗肉:满族人认为狗是忠诚的象征,忌杀狗、吃狗肉。- 西炕不坐人:西炕被视为尊贵之地,通常用于供奉祖宗,不随意坐人或堆放杂物。- 敬老尊上:青年人见到长者要垂手站立,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体现了满族人的敬老传统。
请安礼
- 男人多施问安礼或打千礼,待长辈回话后方可动身。- 女子则施蹲安礼,或行抚鬓礼(以右手抚其额,点头为拜)。
特殊礼节
- 顶头礼:老年夫妻久别重逢时的礼节,妻子用头顶住丈夫的胸脯,丈夫则轻抚妻子的头或背,表达深厚的感情。- 抱腰礼:子女向长辈或久别重逢的亲友行此礼,表示亲近和尊敬。
节日礼仪
- 辞岁礼:除夕之夜,全家老少到祖宗牌位前三拜九叩,然后逐家叩拜,以示对祖先的崇敬。- 拜年礼:正月初一早上,有选择地到本家长辈家施叩拜大礼,以示新年的祝福和尊敬。
满族礼仪特点
礼仪类别
特点描述
见面礼
- 打千:男人见面时常用的礼节,也称“请大安”尊敬。- 蹲安礼:满族妇女的礼节,双脚平行站立,两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状,俗称“半蹲儿”。
问安礼
- 问安:垂手站问好,是请小安。- 三拜六叩:晚辈向长辈请安时常用的礼节,表达深深的敬意。

关于清朝历史之满族礼仪介绍

关于清朝历史之满族礼仪介绍

关于清朝历史之满族礼仪介绍满族的人际礼仪习俗,既有尊老、敬上、好客等美好的礼节,也有受汉族影响,吸收一些儒教的“三纲五常”封建道德,当然还保存着某些氏族部落制度的残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入关后康熙、乾隆皇帝数次举行“千叟宴”,身体力行提倡尊老敬上。

因此,满族人无论是官宦士绅,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尊老敬上视为美德,成为家规族法的重要内容。

平日,同居的晚辈人每天早、晚都要给老人请安。

长辈的教诲要洗耳恭听,不能顶撞。

长辈同行,要随从其后。

进出门时,要先行几步为长辈开门,并请长辈先行。

在屋中,要长辈先坐。

长辈说话,非得允许,不得插言。

长辈外出远行,要送出大门外,归来要迎至大门。

年轻人外出归来,要先向父母请安,然后再回到自己房里。

路途相遇,小辈须垂立路旁,让长辈先走。

吃饭时,要长辈先坐、先吃,自己才能坐,才能动筷子。

食毕,长者先放下筷子,晚辈才能够离席。

过去满族是“父子不同席”,现已改变。

媳妇对公、婆礼节最多,也最恭谨。

如每天要早起做饭,还要装烟、打洗漱用水、问安等。

一日三餐要站立侍奉,不能与公婆同席。

而未出嫁的姑娘则有特殊地位,“可就食于翁姑之侧”。

满族人非常“重客守信”满族人好宾客,信朋友,重感情。

入关后的满族仍沿此习。

家里来了宾客,必设炕桌,置酒款待。

宴客的菜肴均是双数,饮酒必以大盅,尽欢而止。

满族人守信用,答应朋友的事情,一定会千方百计去做。

山区里的满族人家,难得有客人来到,更为好客。

主人外出或下地干活,房门也不锁,路人或来客可随意入门、喝水、吃饭,只是临走时将门前箱内木棍指向自己去的方向即可,这个放木棍的小箱叫“客铭箱”。

满族人主要的和最常见的礼仪形式有:见面礼、请安礼、告别礼等几类:1、见面礼见面礼主要有叩头礼、顶头礼、抱见礼、执手礼、鞠躬礼、擦肩大礼等;叩头礼是小辈见长辈,过去平民见王公贵族,奴仆见主人时所行的见面大礼。

叩头礼有四种。

满族民俗礼仪

满族民俗礼仪

满族民俗礼仪
满族民俗礼仪是满族人民的传统文化,是满族人民的精神财富。

满族民俗礼仪包括婚礼、葬礼、节日等方面,是满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婚礼是满族民俗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满族传统文化中,婚姻是一种神圣的事情,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和礼仪。

在满族婚礼中,新郎要先到新娘家中拜访,然后由新娘的父亲领着新娘出门,新郎要在门口等候,然后由新娘的父亲将新娘交给新郎。

在婚礼仪式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仪式,如拜堂、敬茶、献花等。

葬礼是满族民俗礼仪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

在满族传统文化中,葬礼是一种非常严肃的仪式,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

在满族葬礼中,首先要进行“请魂”仪式,然后进行“送魂”仪式,最后进行“安葬”仪式。

在葬礼仪式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仪式,如烧纸、献花等。

节日是满族民俗礼仪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

在满族传统文化中,节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动,是满族人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满族节日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满族人民会进行一些特殊的仪式和活动,如祭祖、赛龙舟、吃粽子等。

满族民俗礼仪是满族人民的传统文化,是满族人民的精神财富。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满族民俗礼仪,让这种传统文化
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满族礼仪

满族礼仪

满族礼仪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

满族常见的礼节是请安和打千。

过去小辈对长辈,三天一请安,五天得打千。

这“打千“的礼节非常奇特。

男人打千时要哈腰,右手同时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的样子;女人打千时要双手扶膝下蹲。

请安为小礼,打千为大礼,满族请安有“定省”。

满族人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

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

抱腰接面礼是满族表示最亲密的大礼。

叩头礼常见于下级对上级、少辈对长辈。

表示恭敬、侍奉、恳求之意,或春节拜年,均行叩头礼。

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

亲友相见,不分男女,都行抱腰接面的大礼。

儿媳妇对公婆要端庄恭谨,每日给公婆装烟三次,一日三餐要站着侍候,早晚还要送上洗脸水和洗脚水。

新媳妇头一年不能上炕吃饭。

在公婆面前不许穿短衣服,不许大声责骂孩子。

来了客人,儿媳妇要扎上围裙听婆母在炕上吩咐。

满族有重小姑习俗。

满族未结婚的姑娘地位很高,公婆上坐,小姑侧坐,媳妇则侍立于旁谨慎侍候。

满族的传统礼节

满族的传统礼节

满族的传统礼节
礼节(1)
满族是一个十分重视礼节的民族,尤其对长辈都极其尊重。

过去,无论官宦家庭和平民百姓家庭,都有“晨昏定省”的规矩。

每曰晨起,先到长辈老人屋内清安和打千,晚上临睡也必须去长辈屋中问候並施卧安礼。

小辈到长辈家,虽然为客人,也只能坐在旁边,晚辈不可与长辈人同坐,而是垂手站立,若路遇长者,无论自己是骑马或乘轿,都要下马落轿恭候在侧並请安问候,待长者过后方可行走。

外出归家,必先到老人屋内禀告以求长辈欣慰。

晚上回家,也必须先到长辈屋内看望,方可回自正屋内休息。

过年时,无论男女晚辈,都要给长辈行磕头大礼,起身后还要请安礼。

满族中行大礼多集中在春节时期。

“礼节”(2)
姑娘(格格)外出回家后也要到家中长辈屋中行礼问安,日常也要“晨昏定省”。

旗人妇女曰常所用之礼均称请安。

请安的动作是:稍微低下头,手空拳,顺腿两侧自然下滑,双膝微曲。

格格给祖母、母亲、外祖或其它女性近亲长辈要行“顶胸礼”,即头顶胸部,以示亲昵。

平辈不分男女相见时用“抱肩礼”,相互抱肩。

近兄弟姐妹相见用“贴面礼”。

即抱肩后贴面。

朋友见面“擦肩礼”,即相互碰肩。

平辈近亲久未谋面,见面用“长跪礼”,相互长跪。

长期未见近亲长辈时,用“单跪报腰礼”,平辈对长兄也有用这种见面礼节。

“抱腰礼”只适用男性。

满族的特色风俗习惯

满族的特色风俗习惯

满族的特色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

1635年农历10月31日,太宗皇帝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而后,把每年的阳历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

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

一般在正月十六日。

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

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

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

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

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上插“佛朵”。

“佛朵”是满语,译为汉语为“柳”或“柳枝”。

根据满族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孙,为表明后继有人,要在坟上插柳。

端午节:满族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其风俗与汉族相同。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

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

中秋节:满族人家过中秋节也吃“团圆饭”。

此外,月亮初升之际,还要供月。

即在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

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

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

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

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

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风俗满族妇女是脚穿旗鞋,身着旗袍,头带旗头;满族男子一般也是穿长袍,只是长袍外面常罩上一件坎肩(马甲)。

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

满族节日介绍_满族节日有哪些

满族节日介绍_满族节日有哪些

满族节日介绍_满族节日有哪些满族的文化相当丰富,相应的节日也比较多。

都有哪些呢?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满族节日介绍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满族节日介绍1.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

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

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2.春龙节满族人非常崇拜龙,随着八旗的旗子中的图案是龙,在满族人的生活中,各种变形的龙的图案应用十分普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红山文化龙的形象地出现,考古学家在5000多年前辽河流域的历史源头上,找到了这一地区文明时代的考古依据。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龙的形象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这件龙形玉雕形体酷似甲骨文中象形的“龙”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定形的龙。

自三星他拉发现后,考古工作者又先后在辽宁和内蒙古等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十几件玉雕龙。

同时还在辽河流域比红山文化时代更早的赵宝沟文化和查海文化中,相继发现了刻画龙和摆塑龙的实料。

此外,辽河流域考古发现和早期龙还有浮雕形、木雕形、彩陶形、泥塑形和彩绘形,发现数量总数为21件。

(丁铭:红山文化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实物依据,2007年10月9日《参考消息》)在满族生息之地发现这样多的考古资料,说明满族人以“龙”为自己旗帜是有其历史文化渊源的。

但是,古代满族人所用的龙的形象与中原地区有区别,无论在北京出土的金陵文物,还是辽宁清远祖的永陵,其龙的形象均是坐龙,身形似狗,而不是蛇。

自皇太极称帝之后,其所用龙的形象才与中原相似。

3.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

一般在正月二十日。

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4.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

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5.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满族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1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

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

满族的服饰,男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

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

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

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流行。

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

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

满族的饮食,过去喜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必吃手扒肉。

满族的具有独特风味的“萨其玛”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爱吃的点心。

满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由父母包办。

结婚时,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日,称为“坐福”。

满族居民过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人死入棺后由窗户抬出;一般行土葬。

满族重视礼节。

过去,平时见长辈行“打干”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

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

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

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

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习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

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满族的特点和风俗

满族的特点和风俗

满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那么满族到底有怎样的风俗和特点呢?实际上,满族的风俗和特点是比较有特色的。

1、风俗:满族是比较注重礼节的,对于老辈是三天行一次小礼,五天行一大礼。

在路上即使是遇到不认识的老人,也要鞠躬问好。

在婚嫁方面,比较流行早婚、迎娶大龄女子。

2、特点:满族人的眼睛大多数颜色偏黄或者是褐色,鼻梁也是比较直挺的,少数人的头发和胡须颜色都是发黄的。

以上就是满族的风俗和特点,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的。

满族的礼貌礼节

满族的礼貌礼节

• 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 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 的历史。其中的满族菜肴无论在选料、制 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制作菜肴 的山珍如猴头菌、人参、鹿茸等大都还是 来自满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满 族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 萨其玛"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种。
• 祭祀中的禁忌 满族家祭中的禁忌有:不许怀孕者、衣狗皮者、疯癫者、 僧丐、衣孝者入祭,祭祀吃剩的骨头和肉必须送到高岗上, 或撒到江河中。满族院内的索伦杆不得污秽,不许在神杆 下拴马和喂家禽。祭祀前要进行斋戒,包括沐浴更衣,不 能喝醉酒,不能食肉动荤,不能参加吊丧等等。此外祭祀 之日还有十二禁忌:意不诚笃、仪度错乱、器物不洁、生 气口角、衣冠不整、闲谈外事、喜笑无度、长幼无序、投 犬顿器、刀勺声响、内祭未毕不洁出屋、外祭未毕不洁入 屋。 • 喜鹊是许多民族都喜爱的鸟类,常言说:喜鹊叫,喜来 到。所以满族人对喜鹊也十分喜爱,并把喜鹊视为神鸟, 从不伤害,并在自己庭院竖立长杆,备以食物,供喜鹊食 用。所以,我们到满族家里作客时,不要戴狗皮帽子,不 要穿狗皮大衣,以免引起他们的不高兴。
• 帽饰 满族女人无帽,男人有帽,分礼帽、便帽、风帽、毡 帽、坤秋帽(女子冬季御寒); 服饰 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袍(即长袍)、马褂、坎肩、套 裤。旗袍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马褂则为有身份地位 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时穿着。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 套裤是无裤腰的棉裤筒,以两条背带固定,多为老年妇女 冷天的穿着。满族人穿长裤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 的腿带,以便出行。 鞋饰 男人的鞋为布底纳绑,鞋脸镶嵌双皮条。冬天穿猪皮 或牛皮靴,年迈老人多数穿高腰毡鞋。女人穿鞋下窄上宽、 鞋脸尖端突出上翅、两侧绿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 具体有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头鞋、尖头鞋; 佩饰 满族人佩带的饰品分骨饰、石饰、珠饰、金银饰等。 选戴哪一种首饰要根据地位身份,一般说首饰的好坏可以 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贫富。

满族风俗简介

满族风俗简介

满族风俗简介
满族的传统节日,最有特色的是“祭天”和“祭祖”。

在每年的冬至前后,满族人都要举行祭天、祭祖的仪式。

满族人对“天”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认为“天”是万物之主,主宰着大自然及人的命运。

满族人认为“天”是万物之神,是主宰人间万事万物的最高主宰。

届时,全家老小都要去祖先坟上祭奠,还要用“祭肉”供奉祖先。

祭祖完毕后,全家人还要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祭天宴”。

满族人都喜欢听满族唱戏,在东北各地有很多民间戏班。

每逢过年过节或婚嫁喜庆之日,他们便会走家串户唱几出大戏,以表达他们对新年和喜庆的热烈情感。

满族人很喜欢喝酒,喝酒前要先敬神祭祖。

有的地方也称为“祭天酒”或“祭祖酒”。

在祭祀活动中,他们喜欢用粮食酿出各种不同味道的美酒来祭祀祖先。

满族人也喜欢吃饺子、面条等食品。

满族人习惯于在春节期间吃饺子、年糕和面条。

每逢过节、喜庆之日,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蒸馒头、炒鸡蛋等食品。

—— 1 —1 —。

满族注重的礼仪有哪些

满族注重的礼仪有哪些

满族注重的礼仪有哪些满族注重的礼仪有哪些导读: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

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等。

满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

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有各种礼节,其中有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抚胸礼等。

其中,打千礼、抱见礼、磕头礼、抚胸礼主要为男人所用,其他则用于妇女。

打千礼用于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形式为弹下箭袖,左膝前屈,右腿微弯,左手放在左膝上,右手下垂,并问安。

抱见礼是平辈之间用,晚辈对长辈也可用,不过晚辈要抱长辈的.腰,长辈抚晚辈的背,等等。

现在,有些繁琐的礼节已被简化。

抚胸礼是满人受蒙古人影响,在晚辈对长辈、下属对长官时,右手五指并拢抚左胸,弯腰行礼。

在下属对长官领命时,右腿单膝跪地,右手抚胸,头稍敌弯腰。

皇太极改制称帝后,抚胸礼不再出现。

满族尊老敬上的传统更为明显。

晚辈每日早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人要让路,吃饭时长辈先坐先吃。

满族重感情讲信义,对宾朋真诚相待,有客人必设宴招待,所允诺之事必全力去做。

满族传统的婚姻仪式较为复杂,大致经过通媒、放定、纳彩、过箱、迎亲、拜堂、拜祖、分大小、回门等程序。

通媒即由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求婚,两家都同意后便放小定,即男方家赠如意或钗钏诸物为定礼。

然后是定婚,即选择吉日,男方家及其亲戚往女家问名,女家设宴款待,男方家长致辞求婚,女方家则推谢再三,男方家坚持求婚,女方家同意后,才算定下婚事。

此时男方要拜女方家神位及其长辈。

定婚后要过礼,也是选择吉日,男方家送衣服、绸缎、羊、鹅等礼物。

男方家还要赠银两钱财。

此时要议定婚期。

进入迎亲阶段,女方家在婚期前一天陪送嫁妆,俗称“过箱”,新郎要往女家致谢。

迎亲时,新郎在迎亲队伍的陪伴下赶着彩车迎亲,在途中两车相错时,新娘的哥哥将新娘抱上新郎家的彩车,俗称“插车”(由于各地区满族风俗不同,也有新郎与迎新队伍直接到新娘家迎亲的。

满族礼节

满族礼节

满族礼节叩头礼。

常见于下级对上级、少辈对长辈。

表示恭敬、侍奉、恳求之意,或春节拜年,均行叩头礼。

行礼时,先脱帽,跪左膝,后跪右膝,马蹄袖一弹,双手着地,连叩三下头,以头触地有声为好。

孙子对爷奶是一跪三叩礼。

祭祖是一跪三叩礼,祝寿、婚礼时、丧礼时行一跪三叩礼。

如果遇见皇帝则行三跪九叩礼。

请安礼。

请安时屈右膝,同时手臂向地伸直,伸手臂时握拳,身体呈半蹲状,头稍仰起,眼看对方,这样速蹲速起,并且同时称呼对方,称呼加上您好。

如:二伯您好! 满族人幼辈每天早晚向长辈问安,三天请一小安,五天请一大安。

侧立礼。

是在路上或遇见长者,男子请安后,立正站在一侧,双腿并拢站直,双臂下垂,身体向右侧稍斜,待长者走过再走。

抱见礼。

至亲相见,贵宾来,重要交际场合行此礼。

右腿迈前一步,两手张开,左膝着地,双手报住受礼者腰部,头轻轻顶在受礼者的胸下,受礼者略弯腰,双手轻摸施礼者的头部,立规距。

新媳妇头一年不能上炕吃饭,对公婆恭而敬之,百依百顺,每天早晨为公婆送洗脸水,装烟,然后做饭,吃饭时媳妇在地下伺候,给公婆盛饭要八分满,吃完一碗马上盛饭,公婆吃完,马上送温水漱口,装烟给公婆点着,然后撤到外屋媳妇再吃饭。

晚上给公婆送洗脚水,装烟,立在一边,公婆让休息再回自己屋内去。

打千礼。

一般男子多用。

左腿向前迈半步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于左膝的大腿上。

右手握拳下垂于右脚上边,身体略前倾,抬头,面向被请安的人,口中亲切地说:“给您请安”、“爷爷吉祥”、“叔叔好”。

半蹲礼。

一般女子多用。

双腿分行站立,左手放于右膝上,右手放于右膝上,腰略屈,上身向前一弓身,行状象半蹲状,口中轻声而亲切地说“大爷好’’、“大叔好”、“给您请安”。

打横礼。

这是告辞的礼节,若客人要走,主人送客,送大门外时,客人返回身,再后退两步,两手贴于身体两侧,眼看主人,表示向主人辞行致敬。

口中说些感谢、请回之类的话,然后客走主回。

擦肩礼。

客人与主人互擦肩膀头,此礼一般用于陌生客人,不必说很多感谢的客气话,行此礼方可。

满族的民风民俗

满族的民风民俗

满族的民风民俗满族是中国的一支民族,分布在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他们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习俗。

本文将介绍满族的一些典型民风民俗,包括传统节日、婚礼习俗、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

一、传统节日1. 清明节:满族人在清明节期间会祭扫祖先墓地,烧纸、供品,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

此外,还有踏青、赏花等活动,用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2. 端午节:满族人在端午节会包粽子、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满族人会欢聚一堂,品尝美食、参与民间传统竞技活动,弘扬民族传统。

3. 重阳节:满族人在重阳节会登高、饮菊花酒、佩花杏叶,以求健康长寿和祈福。

此外,也会载歌载舞,展示传统技艺。

二、婚礼习俗满族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以下为一些典型的习俗:1. 婚庆活动:满族人通常会邀请亲友参与婚礼庆典,举办盛大的婚礼宴会。

2. 婚车队伍:新郎的家族会派遣庞大的车队接新娘,车队由一辆鸣锣开道的花轿引领。

3. 迎亲仪式:新娘到达新郎的家时,新郎会放鞭炮、敬茶,以示欢迎。

4. 喜宴:新婚夫妇会主持一场盛大的喜宴,邀请亲友分享他们的幸福。

三、传统服饰满族的传统服饰以马褂、袍子、长裙为主,色彩鲜艳、图案独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满族传统服饰:1. 女士服饰:传统的满族女士服饰通常包括上衣、裙子和披肩。

上衣常为交领长袖的短装,裙子则为长裙,常用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

2. 男士服饰:满族男士常穿马褂,马褂通常是长袖、立领的,可使用丝绸等材料。

四、饮食文化满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满族食品:1. 豆瓣酱炒兔肉:满族传统美食之一,以酱香味浓,肉质鲜嫩而闻名。

2. 锅包肉:锅包肉是满族的传统名菜,以糖醋味道独特,口感酥脆为特点。

3. 包子:满族包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特色小吃,口感软糯,馅料种类丰富。

总结:满族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反映着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通过了解满族的传统节日、婚礼习俗、传统服饰和饮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民族的独特魅力。

满族见面礼节

满族见面礼节

满族见面礼节
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肃慎人。

他们的后代居住在长白山北部、黑龙江中上游和乌苏里江流域。

1644年,清军进入中原统一中国后,形成了满族和汉族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局面。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满族形成了丰富的礼仪传统。

满族人见面或拜见客人时,有许多特定的礼节。

其中,打千礼、抚鬓礼、拉手礼、抱见礼、半蹲礼、磕头礼和抚胸礼是比较常见的礼仪形式。

打千礼和抱见礼主要是男人所用,而其他则主要用于妇女。

例如,男人之间的见面礼称为“打谦”,这是一种屈膝礼,满语称为“埃拉搭拉米”,俗称“扛肩膀头”。

平时上街见面,男人之间会施问安礼或打千礼,待长辈回话后才能动身。

而女人则会施蹲安礼,即侧身半躬身,双手抉膝微微下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叩头礼在满族中非常常见,主要行于下级对上级、少辈对长辈,表示恭敬、侍奉、恳求之意。

行礼时,先脱帽,跪左膝,再跪右膝,马蹄袖一弹。

总的来说,满族非常重视礼仪,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特殊场合,都有一套完整的礼节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显示尊重和谦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爷”这一名称,是对年龄较大的尊称。同时,在亲属中对父亲的哥哥也称作大爷,对父亲的嫂嫂则称作“大妈”,对一般已婚年纪较大的女性亦尊称为大妈。
广东满族妇女不缠足(“天足”),她们在娘家时,是站在“姑娘”的地位,尊称为“姑奶奶”,权力很大。在娘家遇到红白二事时,必须请姑奶奶回来主持。凡迎亲举行的认亲礼仪时,要等姑奶奶回来才能举行,认亲时第一个受叩拜礼的是姑奶奶。姑娘出嫁时要由父亲或兄长背上花娇。每逢娘家有喜庆和除夕辞岁,众人都要向长辈叩贺,而姑娘则可免礼。满族妇女在夫家时,地位则完全不同了。每逢节日,要跟着新婚的妯娌向长辈叩鞑子头,平时归宁娘家时,先向长辈装烟、叩鞑子头后,才能离开。她从娘家回来后,也要向长辈敬烟茶,日常早晚还要向翁姑请安问好等。若遇到翁姑死亡时,要亲自请姑奶奶回来主持丧事,否则是不准开丧的。
族内成员的互相称谓,随着时代的变化,也随之变化,初到广州时子女称父亲叫“阿玛”,称母亲为“额娘”,辛亥革命后则逐渐改为对父母则称为阿爸、阿妈,对祖父母称作爷爷、太太。称呼祖父母的兄弟及妻子,则近按排行冠以数字,叫二爷爷、二太太等。对外祖父母是称老爷、阿姥。兄弟姐妹之间按排行次序叫几哥、几姐,兄姐对弟妹则叫名字,弟妹对嫂嫂的称呼则按哥排行的次序称大姐、二姐等,嫂嫂称丈夫的兄弟,是按次序称老二、老三等。对丈夫的姐姐称为姑娘,按排行次序称二姑娘、三姑娘等。妯娌之间是按丈夫的排行次序称大姐、二姐等。翁姑与媳妇之间的称谓是:媳妇对丈夫的父母的称为阿爷、阿奶,翁姑对媳妇则叫她在娘家的名字。
满族讲究礼节,家族内外、男女长幼辈份很严格,各有所别。通常使用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叩头”:这是卑辈对至亲长辈,如父母、老师等使用的礼节。春节前夕的辞岁,结婚时的礼。是男性对长辈(除祖父母及父母外)所使用的礼节。同时下级对上级行礼也是使用这“打扦”的形式。
“作揖”:即拱手礼。是同辈见面时互相使用的礼节。对亲朋送别时也有用这种礼节的。行作揖礼,限于男性。
“鞑子礼”:是满族妇女对长辈行叩鞑子头礼节专用的,俗称“道万福”。新媳妇到长房去拜祖宗袋时也用鞑子礼。对先人与神佛的拜祭或在丧事中,女性向亲朋答礼则行“叩头”礼。
满族人有着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家长的地位相当高,女性在娘家仍有一定的地位,有时是超越兄长之上,这是广东满族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