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以下提供几个关于书法家练书法的故事:
1. 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

他从7岁开始练习书法,炼字用的是清洗笔砚的池水,池水因此变成墨色。

据说他小时候走路时,也不忘练字,时常在衣襟上比划。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练出了一手好字。

2. 钟繇为练字买纸的故事。

他曾用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并把清水池变成了墨池,之后,他买了大量的纸张,在上面练习写字,终于成为书法家。

3. 孙过庭的故事。

孙过庭出身寒门,通过刻苦练习,他终成著名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和诗人。

他的《书谱》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4. 柳公权刻苦练字的故事。

他经常在堂屋里练字,笔用秃了许多,后来发现脚下的地都被磨出一个大坑。

5. 颜真卿的故事。

他小时候家里贫穷,买不起纸笔,就用笔蘸黄土在墙上练习写字,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需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1、 李邕重义爱士 李邕重义气爱人才,作文 擅长碑颂,并且大多亲自书写。

人们奉上金银财物请他写碑文,前前后后收 到的财物加起来数目极大。

但是他却能够拯救孤苦,接济穷人,家里没有很多积 蓄。

故事来源:宋""""""朱长文《续书断》 2、 徐浩八体皆备 徐浩的父亲徐峤之擅长书法, 把笔法传给了徐浩, 后来徐浩的书法比父亲更 好。

徐浩曾经写了 42 幅屏风,八种书体都有,其中草书和隶书尤其好。

世人形 容他的书法说:“像愤怒的狮子挖掘巨石,口温饱的骏马急奔泉水。

” 故事来源:《新唐书》 3、 郑虔红叶学书 郑虔在广文馆博士, 学习书法却苦于贫穷买不起纸, 得知慈恩寺贮存了好几 间屋子的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庙里,每天拿红叶写字,天长土久几乎写遍了这些 叶子。

他后来写了自己做的诗, 和画一起并成一卷, 献给皇帝。

唐玄宗亲笔题跋: “郑虔三绝。

”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 4、 李阳冰观《碧落碑》 绛州有块碑,碑上的篆字和古代的不同,很奇特。

李阳冰看到了,睡在碑下 观赏,好几天不离开。

鉴定碑书是初唐所作,但没有记上书家的姓名。

因碑上有 “碧落”两个字,当时人就称它为《碧落碑》。

故事来源:唐""""""李肇《国史补》 5、 钟绍京破产求王书 钟绍京因为喜好书法, 不惜花大价钱倾其所有去收求名家书迹, 总计用去几 百万贯钱,却只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不能求到楷书一个字。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估》 6、 卢弘宣临小王帖 李德裕做宰相时,有人献上书法名迹,他不断把玩,很喜爱那书法。

关于练字的名人故事

关于练字的名人故事

关于练字的名人故事篇一:练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有许多名人热爱练字,并且通过练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以下是几个有趣的练字名人故事:1. 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据说,王羲之在幼年时就开始练习写字,每天坐在池塘边练习毛笔字,最后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

2. 柳公权: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被称为“柳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据说,柳公权小时候非常喜欢玩,但他每次看到墙壁或纸张时,都会认真练习写字。

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

3. 董其昌:董其昌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被誉为“董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据说,董其昌小时候家庭并不富裕,但他非常喜欢写字,每天都会认真练习。

后来,他的字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

4. 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据说,鲁迅小时候非常喜欢写字,每天都会认真练习。

后来,他的字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并且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以上是几个有趣的练字名人故事,他们的成功都来自于坚持不懈的练习和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

练字不仅可以提高书法家的技艺,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在今天,练字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篇二:练字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方法。

在历史上,许多名人都非常注重练字,并且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成为了书法界的大师。

以下是几个关于练字的名人故事。

1. 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在练字方面非常认真,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书法,特别是楷书和行书。

据说,王羲之曾经因为在池塘边练字而忘记了时间,墨水染黑了池塘的水。

由此可见,王羲之对于练字是非常痴迷的。

2. 颜真卿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雄浑有力,被誉为“颜体”。

颜真卿在练字方面也是非常认真的,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书法。

书法名人小故事

书法名人小故事

书法名人小故事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书法名人小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书法名人小故事篇一:酷爱书法,苦练成才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

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

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

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

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

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

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

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导与王敦十分器重羲之。

当时陈留人阮裕名声很大,做王敦的主簿。

王敦曾对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优秀的子弟,你的成就应当不比阮主簿差。

”阮裕也对王羲之有美誉,将其与王承、王悦并称为“王氏三少”。

周顗是当时人物品鉴的专家,经他品评给予肯定的人物,身价倍增。

十三岁那年,王羲之去拜见名士周顗。

王羲之位次在众人之末。

周顗观察王羲之后,觉得他是个奇异的人物。

当时以牛心为贵,众客人都还没吃呢,周顗先割下一块牛心,给王羲之先吃。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

书法家的一些故事包括:
1. 王羲之的故事。

有一次,王羲之在深夜练字时,遇到了一个在云端上的鹤发银髯的老人。

老人给了他一个笔诀,让他领悟写字的奥秘。

之后,王羲之的字更快进步,墨池也因此得名。

2. 郑板桥学书法的故事。

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他临摹各种书体,经过一番苦练,能够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

但大家并不欣赏他的字,他自己也很着急。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

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他却说:“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
3. 王献之的故事。

有一次,王献之偷偷地把父亲题在墙上的字擦掉,然后题上自己的字。

王羲之回家后,看到墙上的字,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非常不满意。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

以上是几个书法家故事的例子,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努力,还体现了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和智慧。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

书法家名人小故事1、李邕重义爱士李邕重义气爱人才,擅长碑颂,并且大多亲自书写。

人们奉上金银财物请他写碑文,前前后后收到的财物加起来数目极大。

但是他却能够拯救孤苦,接济穷人,家里没有很多积蓄。

故事来源:宋""""""朱长文《续书断》2、徐浩八体皆备徐浩的父亲徐峤之擅长书法,把笔法传给了徐浩,后来徐浩的书法比父亲更好。

徐浩曾经写了42幅屏风,八种书体都有,其中草书和隶书尤其好。

世人形容他的'书法说:“像愤怒的狮子挖掘巨石,口温饱的骏马急奔泉水。

”故事来源:《新唐书》3、郑虔红叶学书郑虔在广文馆博士,学习书法却苦于贫穷买不起纸,得知慈恩寺贮存了好几间屋子的柿叶,于是就借住在庙里,每天拿红叶写字,天长土久几乎写遍了这些叶子。

他后来写了自己做的诗,和画一起并成一卷,献给皇帝。

唐玄宗亲笔题跋:“郑虔三绝。

”故事来源:唐""""""李绰《尚书故实》4、李阳冰观《碧落碑》绛州有块碑,碑上的篆字和古代的不同,很奇特。

李阳冰看到了,睡在碑下观赏,好几天不离开。

鉴定碑书是初唐所作,但没有记上书家的姓名。

因碑上有“碧落”两个字,当时人就称它为《碧落碑》。

故事来源:唐""""""李肇《国史补》5、钟绍京破产求王书钟绍京因为喜好书法,不惜花大价钱倾其所有去收求名家书迹,总计用去几百万贯钱,却只买到王羲之行书五张,不能求到楷书一个字。

故事来源:唐""""""张怀瑾《书估》6、卢弘宣临小王帖李德裕做宰相时,有人献上书法名迹,他不断把玩,很喜爱那书法。

卢弘宣当时做度支郎中的官,有擅长书法的名声。

李德裕把他请来,出示自己得到的这件书迹,请他观看。

卢弘宣拿着帖,好久不作声。

李德裕问:“怎么样?”卢弘宣惊恐地说:“这是我近年临的王献之帖”。

十大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十大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十大著名书法家的故事1王羲之天台山拜师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天台山的美景吸引,便在山顶住了下来。

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同时不停地练字,不停的洗笔洗砚,竟然把一个澄澈青碧的水池都染黑了。

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练字到深夜,他逐个字逐个字地看着、思考着,对自己的字还是不甚满意,他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

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

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己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

”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

”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

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

”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

”说罢去了。

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

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

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庭经》,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

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王羲之《兰亭集序》2唐太宗练字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练习书法。

当时,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宫中任职,由于他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通过书法陶冶情操的名人故事

通过书法陶冶情操的名人故事

通过书法陶冶情操的名人故事名人故事一:王羲之与王献之的传世之作王羲之与他的侄子王献之都是中国古代楷书大师。

王羲之字仲宣,他在晋朝任职为秘书监,享有很高的声望。

他的书法被称为“王体”,被誉为草书之祖。

他善于运用勾、捺、折、抹等技巧,使得字体变得简约而有力。

王羲之的侄子王献之,在书法上也非常有天赋。

父亲去世后,王献之由叔父王羲之抚养长大。

王献之早年继承了叔父的书法传统,后来发展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被誉为“小王体”。

王献之的代表作之一是《兰亭集序》,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作品在风格上完全继承了叔父王羲之的“王体”,但又加入了一些个人独创的元素,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这篇作品不仅在书法上非常出色,而且在内容上也非常充实,是一篇长篇散文。

这篇作品被广泛地传颂和研究,成为了后世书法家学习和模仿的经典之作。

名人故事二:曾子与书法的修炼曾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备受称赞的书法家。

他注重修身养性,并通过书法来陶冶情操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曾子曾经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他认为学习和修行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而书法是一种可以体现一个人品性的方式之一。

他自己也是一位非常好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曾体”。

曾子的书法作品非常有个性和特色。

他的作品字形饱满,线条流畅优美,给人一种平和而儒雅的感觉。

他的书法作品注重用笔稳定,追求笔势饱满,注重墨色的变化和层次感。

同时,他的书法也注重运用结构和布局,使得整个作品具有和谐和统一感。

曾子通过书法的修炼,不仅在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修身养性方面也收获了很多。

他的书法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所喜爱和推崇。

著名书法家故事简短

著名书法家故事简短

以下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版:
1.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据说
他曾经在江边练习书法,写完后就将笔和砚台投入江中,以示自己的笔法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2.颜真卿: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刚健有力,被誉为“颜
体”。

传说他曾经在狱中写下了《祭侄文稿》,表达了对侄儿的思念之情。

3.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严谨工整,被誉为“柳
体”。

据说他曾经在写字时被一只蜜蜂蛰了手,但他仍然坚持写完了字,以示自己的笔法稳定。

4.欧阳询: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险峻峭拔,被誉为“欧
体”。

据说他曾经在路上看到一块石碑,觉得上面的字写得很好,于是就停下来临摹,直到天黑了才回家。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都反映了这些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他们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对后世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书法名人的经典故事

古代书法名人的经典故事

古代书法名人的经典故事
古代书法名人有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与品德,也传承了千年来的艺术精神。

下面是一些古代书法名人的经典故事:1.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被誉为书法魂魄,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兰亭
序》。

相传,王羲之曾在宴会上饮酒作乐,借着酒兴在石壁上挥毫泼墨,写下了《兰亭序》。

字迹流畅潇洒,仿佛行云流水,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2.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大家,传说他在流放岭南时,用
竹签写下了《祭侄文稿》。

由于墨汁稀少,他用非常节约的方式书写,最终完成了一篇字迹清丽、神采飞扬的佳作。

3.柳公权的水书法:柳公权被称为“书圣”,据说他有“水书法”之称。

传说
有一次他在冰上写下“遗世独立”四字,虽然墨汁很少,但柳公权妙笔生花,字迹流畅自然,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4.怀素的草书:怀素是唐代著名的草书大家。

相传他常常心无旁骛,在一气呵
成之下写就了一幅幅挥洒自如的草书作品,给人以奔放豪迈之感。

这些书法名人以其卓越的技艺和独特的风采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他们的故事传颂至今,成为中国书法艺术永恒的传奇。

每一个故事都展现了他们对书法的热爱、专注和才华。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及故事(精编版)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及故事(精编版)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及故事1、王羲之:(303年一361年,一作321年一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成语“入木三分”就是王羲之的故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

他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创立“颜体”。

代表作:“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靠亲友接济。

虽家道中落,但颜家仍礼孝传家。

儿时,颜真卿用黄土掺水后,和成稀泥涂于墙,待黄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面上写字。

行人惊讶地问他:“何不以笔墨习字?”他答:“家贫,不忍母亲烦忧。

”4、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

创立“柳体”。

柳公权曾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文宗说:“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

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

”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5、苏轼:(1037年—1101年),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嘉佑二年,苏轼应试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试官欧阳修赞赏。

论文中写道:“皋陶日杀之三,尧日有之三”,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

苏轼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古代书法名人的故事

古代书法名人的故事

古代书法名人的故事一、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誉为“兰亭集序”的代表作品。

王羲之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通过勤奋练习和不断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在晋代,王羲之已经名声在外,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争相收藏。

然而,王羲之的书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经因为得罪了权贵而被贬谪到边疆地区。

在那个时期,他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他仍然坚持每天练习书法。

他用毛笔蘸水在地上写字,不断地磨练自己的书法技巧。

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的书法作品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颜真卿的故事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作品被誉为“颜体”。

他的书法风格豪放、气势磅礴,给人一种雄浑、厚重的感觉。

颜真卿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他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通过勤奋练习和不断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在唐代,颜真卿已经名声在外,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争相收藏。

然而,颜真卿的书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经因为得罪了权贵而被贬谪到边疆地区。

在那个时期,他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他仍然坚持每天练习书法。

他用毛笔蘸水在地上写字,不断地磨练自己的书法技巧。

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的书法作品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

三、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作品被誉为“柳体”。

他的书法风格清秀、端庄,给人一种雅致、优美的感觉。

柳公权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他从小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通过勤奋练习和不断学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在唐代,柳公权已经名声在外,他的书法作品被人们争相收藏。

然而,柳公权的书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经因为得罪了权贵而被贬谪到边疆地区。

在那个时期,他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他仍然坚持每天练习书法。

他用毛笔蘸水在地上写字,不断地磨练自己的书法技巧。

最终,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的书法作品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一、程邈创隶书(秦)传说,隶书是由秦朝的一个名叫程邈的人创造出来的。

程邈起初在一个县里做个小官,专门负责办理有关文件的抄写。

后来,因为犯了罪,被秦始皇关在云阳县(在今天陕西省淳化县西北方向)的一个监狱里。

在监狱里,整天没有事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写文件时,秦朝的文字小篆体字比较繁杂难写,就萌生了一种改变小篆体字写法的念头。

在监狱里想了几年,出狱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几年,整整十年过去了,程邈在篆书的基础上,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来篆书比较回转的的笔画变成方折形,在字的结构上,把原来的像画画一样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一来,汉字就比原来更好书写了。

程邈研究成功后,就把自己历经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个隶书字写成一个奏本,并送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后,对程邈十分赞赏,就任命他为御史。

当时,各种上报给皇帝的公文很多,篆体字又很难写,所以使用隶书的人就多了起来。

因为这种字体常被地位低微的小官员使用,写起来又很方便,所以称作隶书。

二、萧何深思题匾(西汉)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因为他的功绩大,刘邦就封他为赞问候,后来又升他做相国。

萧何的字写得非常好,尤其擅长用秃笔在牌匾上写字。

有一次,有人请萧何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萧何苦思冥想了三个月后,才动笔写。

写的那天,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动笔写,都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看。

只见萧何如同带兵打仗一样,手腕的变动好像是在指挥千军万马,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每一个字都那么有气势,在场的人无不为他精彩的挥毫泼墨所深深折服。

三、偶创飞白(东汉)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

“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

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

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

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书法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短以下是几个关于著名书法家的小故事:1.王羲之刻苦求精: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开始练习书法,十分刻苦。

他在兰亭“临池学书”,久而久之,池水尽墨,他每次写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竟然变成墨黑色的了。

2.颜真卿黄泥习字:颜真卿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由母亲殷夫人教育。

后来殷夫人带他南下,寄居在外祖父家中。

外祖父是一位书画家,颜真卿聪敏伶俐,很得他的喜爱,于是就教他读书写字。

殷夫人一边欣慰孩子勤学苦练,另一边又为银钱发愁。

家中困难,难以供他买纸墨笔砚练字。

可又不愿耽搁了孩子的教育,一天,她见颜真卿练字时撅起嘴巴,便问:“惜儿,你有心事?”颜真卿说:“母亲,我想买纸和笔,可家里没钱。

”殷夫人沉思片刻说:“孩子,你父亲生前给你留下了不少宝贝,你为何不写一封信到洛阳亲戚家去,请求他们帮助你。

”听到母亲提起父亲生前给他留下的“宝贝”,颜真卿眼睛一亮,立即回到父亲的书房,找了好一会才找到父亲留下的一个带盖的铜制方盒。

他打开一看,里面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锭锭方方正正或圆或扁的小东西,由黄泥捏成,有的颜色和泥土一样,有的则烧成砖瓦似的红黄色。

颜真卿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捧着去问母亲:“母亲,这是什么?它不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贝吗?”“正是啊!”殷夫人笑着回答,“不信你把它磨碎试试。

”颜真卿在母亲的指点下,他端来一碟清水,将扁圆的黄泥磨成粉,蘸着水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了起来。

殷夫人一边让他磨粉吸水写字,一边深情地对他说:“惜儿呀,你可知道这些黄泥的来历?它们都是你父亲在练字之后留下的!”她接着说道,“你父亲练了一辈子的字,穷其一生才练出这一手好字。

”3.柳公权谦虚拜师: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在少年时候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纸笔,便在壁土上练写,以碗盛满水写字,写了再用湿布抹干后重写。

后来由于他刻苦认真地学习书法,才成为一代书法家。

在柳公权博取众长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对他影响最大。

著名书法家古代的故事

著名书法家古代的故事

著名书法家古代的故事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往往体现了他们的艺术成就、人格魅力和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

以下是一些著名书法家的古代故事。

1.王羲之与《兰亭序》: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相传在一次春日游宴中,王羲之酒后挥毫,书写了《兰亭序》,其字迹飘逸自然,如行云流水,成为后世书法的典范。

2.王献之与《黄庭经》: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曾经为了得到一位高僧的指点,亲自前往寺庙,用三天时间书写了《黄庭经》,其书法深得父亲真传,同样备受后世推崇。

3.颜真卿与“颜体”: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刚劲有力,创立了“颜体”。

颜真卿在书法上追求“力透纸背”,他的作品《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等都是书法艺术的杰作。

4.柳公权与“柳体”:柳公权是唐代另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清秀瘦劲,创立了“柳体”。

柳公权的书法深受皇室喜爱,他曾为唐穆宗书写《玄秘塔碑》,其字迹遒劲有力,被誉为“柳骨”。

5.张旭与草书:张旭是唐代著名草书书法家,他的草书
奔放自如,极富个性和表现力。

张旭擅长在酒后挥毫,他的作品《自叙帖》被认为是草书的巅峰之作。

6.怀素与《千字文》:怀素是唐代著名的狂草书法家,他的书法如同狂风暴雨,极具动感。

怀素曾在一夜之间书写了千字的《千字文》,其速度之快、书法之美令人惊叹。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书法家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书法家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

书法家的故事60个

书法家的故事60个

书法家的故事60个展开全文书法家的故事(1):掘墓偷艺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

据说他以前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十分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

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

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书法家的故事(2):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

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明白是怎样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书法名人故事

书法名人故事

书法名人故事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许多书法名人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卓越的成就,更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书法名人的故事。

王羲之,字子美,号多宝,晋朝时期的书法家。

他擅长行草楷隶四体,尤以行书为最。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其遒劲有力、笔势遒美而著称。

据传说,王羲之在写字时,常常神游物外,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颜真卿,唐代书法家,擅长楷书。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以其刚劲有力、气韵生动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颜勤礼碑》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颜真卿一生清廉正直,深受唐玄宗赏识。

他曾任宰相,后因忠言直谏而被贬谪。

颜真卿的一生坎坷,但他对书法的执着追求和高尚品德,使他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米芾,宋代书法家,擅长草书。

米芾的书法作品以其潇洒豪放、别具一格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书谱》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

米芾一生豪放不羁,不拘一格,被誉为“书圣”。

他对书法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为后世书法家树立了典范。

除了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这些书法名人外,还有许多其他书法家的故事同样令人感慨万分。

他们或清高孤傲,或豪放不羁,但无一不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非凡的成就。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书法史上的佳话,更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通过了解这些书法名人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够领略他们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更能够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追求和坚持,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同时,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当今社会,书法艺术虽然已不再是主流,但依然有许多书法爱好者对其情有独钟。

通过了解书法名人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更能够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愿我们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写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简写

我国书法源远流长,历史上出现了众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传世千古,影响深远。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

一、王羲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摩诘居士,晋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

他工于隶、行、草、楷,尤以行书、楷书为佳。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清秀俊逸,构图丰富,其用笔遒劲有力,使得他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二、王献之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安,晋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理论家。

他擅长行草书,尤以行书见长。

王献之在书法创作中追求临摹古人的风骨和神韵,善于吸收前人的长处,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书圣”。

三、颜真卿颜真卿(709年-785年),字元章,唐代著名书法家和政治家。

他工隶、行、草书,尤以行书见长。

颜真卿的行书气势雄伟,刚劲有力,被誉为“颜体”。

他的书法作品大多为碑刻,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传世甚广,在后世影响深远。

四、柳公权柳公权(778年-865年),字希言,唐代著名书法家。

他擅长草书,尤以草书见长。

柳公权的草书遒劲有力,气韵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他在书法创作中追求自然与神韵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唐代书坛的一颗明星。

五、米芾米芾(1051年-1107年),字子昂,宋代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擅长隶、行、草书,尤以草书见长。

米芾的书法作品极富个性,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在书法理论上追求自由,强调“意在笔先”,提倡“行状为体”,开创了宋代书法的新局面。

六、赵孟頫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

他擅长行、草、隶书,尤以行书见长。

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洗练大方,气韵生动,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他注重笔墨的变化和节奏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对后世书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七、文征明文征明(1470年-1559年),字子华,明代著名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擅长草书,尤以草书见长。

文征明的书法作品富有创新精神,独具个性,深受后人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一】
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如果一个人心里如果承载着太多消极、琐碎、卑鄙、肮脏的想法,自身也会变得阴暗,从而失去致富的基础,而感恩能够将这些想法从内心驱除。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

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受到老师的表扬。

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

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

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

但几十
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

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

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

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

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

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

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只
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写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

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一点成绩真算不得什么。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那位无臂老人面前,诚恳地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老人解释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

我用脚写字,已经练了50多个年头。

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

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

他搜集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

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

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

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

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名人故事二】
王羲之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

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叔父王导为司徒,伯父王敦为扬州刺史,叔祖父王澄为荆州刺史。

他父亲这一辈人都是当时着名的书法家,所以他有很好的学习条件。

王羲之小时候少言寡语,谁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但他热爱学习,喜欢钻研,遇事机智有心计。

他7岁开始临池学书,到10岁时,字写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十分喜欢他。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

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

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

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

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

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王羲之到了11岁,很想学一点关于书法方面的理论着作,用来指导自己。

有一天,他在父亲王旷的枕头里发现了
一本叫做《笔谈》的书,讲的都是有关写字的方法。

他高兴得如获至宝,便如醉如痴地学起来。

正当他兴趣正浓时,被父亲发现了,问他:“为什么偷读我枕中秘本?”王羲之只是望着父亲傻笑。

母亲从旁插话道:“他恐怕是在揣摩用笔的方法吧!”父亲说:“你现在年龄太小,等长大了,我自然会教给你读。

”王羲之急不可待,不高兴地说:“如果等我长大了才讲究笔法,那不成了日暮之学,青春年华不就白白浪费了吗?”王旷十分惊奇儿子的这番议论,认为儿子少有大志,应该从小好好培养,于是便将《笔谈》的内容认认真真向王羲之作了讲解。

羲之有了扎实的临摹功夫,又有了《笔谈》的理论指导,几个月的功夫,书法便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以后,他又拜当时的女书法家卫夫人为老师,在卫夫人的悉心指导之下,练习书法,有了更长足的进步。

王羲之跟卫夫人学了一个时期,书法已十分圆转成熟。

连卫夫人也不得不惊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孩子将来一定要超过我了!”
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同他转益多师,刻苦磨砺分不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