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名人】书法大师黄自元简介

合集下载

【黄氏名人】书法大师黄自元简介

【黄氏名人】书法大师黄自元简介

【黄氏名人】书法大师黄自元简介家史简介黄自元,字敬舆,号澹叟,清代著名书法家,1836年(道光17年)生于安化县龙塘乡一望族。

左宗棠曾说:“安化之黄,自元以来,多闻人,所居龙潭里,齐木蔚然,为邑巨姓。

”仅晚清时期,龙塘黄氏一门,就出了三位进士——黄德濂、黄自元、黄凤岐。

黄自元的曾祖父黄崇赞,字襄皋。

生前致力于古文辞、经史子集的研究外,还旁通数学、中医、天文、舆地之术,晚年录《春秋》三传24卷,先儒《四书讲义》6卷以课子传家。

祖父黄德濂(1786—1849),字劭怀,号惺溪。

嘉庆十八年(1813)举于乡,二十二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

与同乡陶澍过从甚密,俱致力于经世之学。

道光二年(1822)任御史。

后又历任山西朔平府知府,云南开化知府,云南顺宁永昌知府等。

其父黄渥田,道光年间举人,曾任陕西监司等职,精诗文,擅书画。

黄自元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风所影响,好学多思,勤勉上进。

同治六年(1867年)即举于乡,次年,参加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

郑沅在《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记述说:“典试江南,被议镌级。

或云可以入资捐复,而卒不可为。

终被朝廷昭雪,起用检讨。

” 光绪年间,黄自元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

在任期间,他了解民间疾苦,重视水利建设,努力发展农业生产,为百姓谋福祉。

长沙郑沅在《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这样记述道,他常“跨马出巡,考察河工,征求民隐;进而精修暗洞,以泄黄河之卤,宁夏人至今利之”。

至中年,母故。

黄丁忧回籍。

1894年,即光绪二十年春天,朝鲜发生大规模的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国王李熙请求清廷出兵镇压。

清廷派淮军将领叶志超率领一千五百多人的部队赶赴朝鲜,协助政府镇压农民起义。

与此同时,倭国以保护本国使馆和侨民为借口,也向朝鲜派遣军队达两万多人,占据了从仁川到汉城一带战略要地,包围了叶志超的清军。

日军开战了。

光绪对李鸿章下达命令,要其迅速备战。

黄自元家风家训

黄自元家风家训

黄自元家风家训
黄自元(1837--1918),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实业家、清末书法家。

他自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初仿颜体,又摩柳体、欧体,博采众家之长,卓然自成一家。

其家风家训部分内容如下:
《朱子家训》的作者是朱用纯(1617-1688),他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清入关明亡后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

《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家风家训是家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并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黄自元

黄自元

黄自元(1837-1918)清末书法家,实业家。

清安化县人。

字敬舆,晚年自号澹叟。

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

同治六年(1867)举人,明年殿试中榜眼,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九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十二年任江南乡试副主考。

以事被议削级,旋授翰林院检讨。

光绪间,黄自元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

以丁母忧回籍。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起,时湖南巡抚吴大澂率湘军赴山海关一带参战,他随军参赞。

及兵败牛庄,遂从海上逃归。

从此居住长沙,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德书院。

并与王先谦等创设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制造机械及电汽灯等件。

民国七年(1918)病死于长沙。

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

初仿颜体,又摩柳体、欧体。

虽书法屡为更变,不能自辟蹊径,未受书林见赏,但博采众家之长,也卓然自成一家。

同治帝之母病逝,黄自元被诏撰写神位,跪地悬手写来,工整匀称,受到赞赏,赐以“字圣”名号。

晚年所仿《玄秘塔》、《醴泉铭》、《正气歌》等,经周墨香木刻拓印发售,作为当时蒙学习字教材,流传颇广。

从左自右:王先谦、黄自元、王闿运黄自元(1836~1916)字号敬舆,号瞻叟,一都龙塘人。

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七年,获殿试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曾任庚午顺天乡试同考官、癸酉江南乡试副主考。

秉性耿介。

“典试江南,被议镌级,或云可入资捐复,而卒不为(长沙郑沉《敬舆公七十寿序)。

不久,起用为翰林院检讨。

光绪年间,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

在任“跨马出巡,考察河工。

与耆民李槐等俯仰晋接,借求民隐。

精修暗洞,以泄黄河之卤。

宁夏人至今利之”(同上)。

他注意了解民间疾苦,重视水利灌溉工程,以发展农业生产。

旋丁母忧,中年弃官,不复出仕。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起用湘军。

黄自元被强诏北上,兵败从海上逃归。

因而赋诗有“鸿爪偶然留远戍,鲎帆依旧返重洋”之句。

以后定居长沙,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德书院,为诸生析疑解难,勤诲不倦。

不可不知的馆阁体书法家,太厉害了

不可不知的馆阁体书法家,太厉害了

不可不知的馆阁体书法家,太厉害了令人敬佩的馆阁体书法大家---黄自元黄自元(1837~1916),字善长,号敬舆,湖南安化人。

黄自元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风所影响,好学多思,勤勉上进。

1867年(同治六年)中举人,清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洪钧榜中进士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赐奉议大夫,供职翰林院。

后又任各省乡试考官。

官至记名御史,翰林检讨,曾任武英殿总纂。

1870年(同治九年),黄自元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1873年(同治十二年),任江南乡试副考官。

累迁官至出任陕西道监察御史。

光绪间,迁河南道监察御史,宁夏府知府。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随军参赞,兵败后回长沙。

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德书院。

湖南新政时期,支持巡抚陈宝箴兴办近代工矿业,联合王先谦等自筹资金在长沙创办了湘省第一家商办机械工业企业——湖南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

黄自元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有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有良师的循循善诱,加上他本人自幼天资颖慧,勤勉上进,在苦读经史子集之余,尤其倾心于书法。

六岁始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

初仿颜体,又摹柳体、欧体,博采诸体所长,卓然自成一家。

黄自元尤其善长楷书,逼近魏晋,结构严谨、字形端庄、笔势舒展、参差有致,用意绵密,小楷、大草俱佳。

几次科考得中得益于书文俱佳。

据传,同治母亲病逝时,黄自元奉诏进宫书写《神道碑》,跪地悬腕,其字秀雅美观,工整亭匀,深得同治皇帝的赏识,当即赐以“字圣”称号。

自此名声大振,人得一字,如获至宝。

效仿者无以数计,蔚然成风,渐成社会通用字范,有如当今刘炳森的隶书。

黄自元继承与发展了欧体楷书,自成体系,终成一代楷书大师。

他的楷书是典型欧体赵面的馆阁体,点、横、竖、撇、捺等字型结构清晰均匀,刚健舒展,工整美观。

一生书法创作颇丰,尤以楷书名世。

楷书之外,黄自元的行楷和草书也有很深的造诣。

他的行楷不同于他的馆阁体楷书,而是一种略带欧柳精神的书法体式。

这种体式是清朝近三百年间,楷书几经演化后,又回归到效法晋唐人的成熟时期的一种书法新体。

黄自元楷书字帖

黄自元楷书字帖

黄自元楷书字帖
黄自元先生是中国近代的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教育家,被誉为“楷书一代宗师”。

其楷书作品,气势恢宏、骨力雄健、遒劲有力,
尤以“九成宫醴泉铭”与“王羲之兰亭序”的复刻最为著名。

黄自元
楷书字帖集其作品于一身,是书法爱好者学习其书法艺术的必备经典。

黄自元楷书在艺术风格上,多采用直笔结构、横平竖直、遒劲有力,并强调笔画“中有意、意在中”。

这种书法风格,不仅牢固厚重,而且气势磅礴,构图严密而不失流畅。

例如“九成宫醴泉铭”内的每
个字,都给人以极强的震撼力,令人感受到文字所蕴含的力量与韵味,深深地感染了人们。

黄自元先生所创作的楷书,无不呈现出他在书法艺术上的过人才
华和独到创意。

他的楷书字帖精选了他的代表作,通过描绘每个字的
笔画结构、造型美感和艺术韵味,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他的书法
技法,也为后人传承黄自元先生的书法艺术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总之,黄自元楷书字帖是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珍品之一。

它不仅保存了黄自元先生的书法艺术成果,而且为我们赏析和学习其
书法技巧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希望广大书法爱好者都能积极学习、传
承并发扬中国书法艺术的优秀传统文化。

黄自元壶字楷书写法

黄自元壶字楷书写法

黄自元壶字楷书写法黄自元壶字楷书写法黄自元壶(1903年-1931年),是中国书法家,以楷书著名。

其中他的楷书字体“自元壶”尤其著名,其书风古拙、端庄大方、气势雄浑、刚健有力,既有古人力透纸背的气概,又不失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因此,黄自元壶的书法成为很多书法爱好者的参考和学习的对象。

一、黄自元壶与楷书的缘分黄自元壶自小就展示了卓绝的绘画和书法天赋。

13岁时上师范学校,16岁考进河南省立高级师范学校,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和书法。

黄自元壶的书法造诣越来越高,终当上了师范学校的书法教师,被誉为“藏书法森林,教书法巨匠”。

二、黄自元壶的自元壶楷书之道黄自元壶的书法风格多样,其中以自元壶楷书为最有代表性。

自元壶字由其大军朗体所演化而来。

自元壶字风格豪迈雄壮,回腕优美,笔势刚健有力。

黄自元壶在其自传中曾谈到:“余以子英、云间为师,后更求诸颜鲁之阳硕,重看齐白石,务求平和中无尘劳,故为点画之间,若有灵犀一触,便难以自拔。

”三、学黄自元壶自元壶楷书的方法学习黄自元壶自元壶楷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学会欣赏楷书的美,从而掌握好楷书的一般规律和变化;2.认真看书,明确自己的书写风格,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3.要注重模仿,通过模仿黄自元壶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写法技巧;4.在练习黄自元壶的自元壶楷书时,要掌握好节奏和力度,这有助于书写出雄浑有力、豪气干云的字体;5.在书写时,要按照毛笔文字的基本规则,例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转折处及险要处用力等。

总之,学习黄自元壶自元壶楷书需要有耐心与恒心,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才能更好地领悟其书写的精髓与奥义。

四、黄自元壶字推荐作品如果想要欣赏和学习黄自元壶的自元壶楷书,以下几部作品不可错过:1.《自元壶字帖》:黄自元壶自己的字帖,包含30张自元壶楷书的字帖,让人们了解更多黄自元壶的书法风格;2.《黄自元壶书法全集》:收录了黄自元壶全部书法作品,包括其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的作品;3.《黄自元壶字画选》:是黄自元壶的精选作品集,包括其书法和绘画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书法技艺。

“字圣”名帖|黄自元精品楷书集锦!

“字圣”名帖|黄自元精品楷书集锦!

“字圣”名帖|黄自元精品楷书集锦!
关注头条号:良师艺友,私信回复“教
程”,即可免费获得高清书画教程和本期高清
图!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

清朝同治七年殿试列第二,被授于翰林院编修。

黄自元自幼开始学习书法,先学习颜真卿的楷书,后来有学习柳公权和欧阳询的楷书,尤其对于欧阳询的楷书,他下过很大的功夫,他博采众名家楷书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楷书风格。

清代同治皇帝的母亲病逝的时候,命他书写灵位,他跪地悬肘,下笔有神,笔笔精到,受到赞赏,被赐以“字圣”名号。

他晚年写的楷书《玄秘塔》、《醴泉铭》、《正气歌》等作品,被拓印发售,他的楷书成为当时启蒙教材,广为流传。

清代黄自元楷书《文天祥正气歌》高清拓本

清代黄自元楷书《文天祥正气歌》高清拓本

清代黄自元楷书《文天祥正气歌》高清拓本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

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

民国7年(1918)病逝。

黄自元楷书欣赏《文天祥正气歌》残本
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

初仿颜体,又摹柳体、欧体。

楷字结构严谨、字形端庄、笔势舒展、参差有致,然失之板滞,不能自辟蹊径,未受书林见赏,但博采众家之长,自成“黄”体。

端庄静雅:清代黄自元楷书《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书法欣赏

端庄静雅:清代黄自元楷书《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书法欣赏

端庄静雅:清代黄自元楷书《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书法欣赏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

清同治六年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

曾临摹《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书帖,为该书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自元出身名门望族,家里不仅有良田万顷,更藏得四壁图书。

他从小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有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有良师的循循善诱,加上他本人自幼天资颖慧,勤勉上进,在苦读经史子集之余,尤其倾心于书法。

黄自元自六岁始,从祖父德濂习字。

初学颜真卿、柳公权,接着又学欧阳询、王羲之、王献之等历代帖学大家。

为锻炼臂力,求得其笔下的精气神,他一直悬腕书写,常年坚持,每日一练几个时辰。

其字学谁像谁,学一家成一家。

少小就名满乡里。

后来,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其书法上的成就也为其荣登皇榜立下了汗马功劳。

遗憾的是,虽其书法屡有变更,却不能独辟蹊径,难得当代书林见赏。

黄自元一生书法创作颇丰,尤以楷书名世。

其传世代表作品有《柳公权玄秘塔碑》(临本)、《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临本),临摹作品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张茂先励志诗》、《楷书千字文》、《文天祥正气歌》等,除此以外,他还有大量行、草书墨迹行世,这些写成了中堂、立轴、条屏、楹联、斗方、尺牍的书法精品或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或散轶于民间,或流传至海外。

不仅如此,他还写得有不少书论,还有其他碑帖流传。

他收集整理了明代李东阳、张弼、祝允明、王守仁等四十三人的诗计书作五十六件(幅),不惜花重金刊刻上石,编印成《明贤诗册》出版。

朱用纯(1627 ~ 1698 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

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

清末字圣黄自元楷书

清末字圣黄自元楷书

清末字圣黄自元楷书黄自元是清朝末年书法家,也是一位实业家,其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家财万贯,从小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有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有良师的循循善诱,加上他本人自幼天资颖慧,勤勉上进,在苦读经史子集之余,尤其倾心于书法,对欧体楷书专研极深。

同治帝之母病逝,黄自元被诏撰写神位,跪地悬手写来,工整匀称,受到赞赏,赐以“字圣”名号。

晚年所仿《玄秘塔》、《醴泉铭》、《正气歌》等,经周墨香木刻拓印发售,作为当时蒙学习字教材,流传颇广。

黄自元的楷书基本上脱胎于唐楷,虽然他以欧楷最为知名,但他的取法又不仅限于欧楷。

在结构和笔法上有很浓厚的柳公权的韵味。

较之于欧阳询的含蓄,黄自元的楷书更飞扬,并且他糅合了柳公权用笔棱角分明的特点。

在用笔上取法欧阳修,锋起笔,锋芒外露,但在横、竖、撇等笔画的起始处又多加顿挫,形成了柳体最有特色的方头,峻峭中隐含端正。

在收笔时,他强调楷书用笔的连贯性,回锋和出锋对比明显,尤其在笔画的末尾放笔处更是极尽放纵之能事,潇洒自如。

在结体上,他取法欧楷的瘦硬挺劲,甚至夸张了欧字的峭拔,但他同时舍弃了欧体的险峻,吸收了柳体的稳健,又略微提高字的重心,整个体势挺峭飞动而又端庄秀雅!遍临了诸位书法大家,形成了自我风格,刚劲有力,榜眼出身的他既有经济头脑,又擅长书法,书法以楷书最为称道,其中小楷水平也是非常之精湛的,《朱子治家格言》就是他小楷的代表作。

用笔上十分考究,点画既纤细又痩硬,似乎有一种筋骨在作为支撑,从这一点上看,是得柳公权之精髓,尤其是横笔,粗细比较均匀,并且很细,但是不失力量感,这是其他书法家所不具有的特点,而竖笔均采用露锋的笔法,有一种险峻之感,竖笔由粗到细,多使用垂露竖的方法,很少见悬针竖,而捺笔别具特色,一个字中有多个捺笔的,为了避免重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使用反捺进行替代,即避免了重复,又不显得突兀。

《黄自元楷书千字文》欣赏

《黄自元楷书千字文》欣赏

《黄自元楷书千字文》欣赏
《黄自元楷书千字文》欣赏!“法度森严、端庄秀劲”一代馆阁体巨匠!【难得稀有】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

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

光绪年间,黄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

在任期间,常跨马出巡,考察河工,征求民隐;进而精修暗洞,以泄黄河之卤,宁夏人至今利之。

至中年,因丁忧回籍,不复出仕。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起用湘军。

黄被调北上,兵败后,只身自海上逃归。

此后定居长沙,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得书院,与诸生析疑释难,勤诲不倦。

民国7年(1918)病逝。

黄善书法,著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已收入《中国书法大辞典》)。

后经湖南美术出版社重印和出版的,尚有《黄自元临九成宫》和《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书法研究】不可不知的馆阁体书法家,太厉害了!

【书法研究】不可不知的馆阁体书法家,太厉害了!

【书法研究】不可不知的馆阁体书法家,太厉害了!令人敬佩的馆阁体书法大家---黄自元黄自元(1837~1916),字善长,号敬舆,湖南安化人。

黄自元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风所影响,好学多思,勤勉上进。

1867年(同治六年)中举人,清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洪钧榜中进士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赐奉议大夫,供职翰林院。

后又任各省乡试考官。

官至记名御史,翰林检讨,曾任武英殿总纂。

1870年(同治九年),黄自元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1873年(同治十二年),任江南乡试副考官。

累迁官至出任陕西道监察御史。

光绪间,迁河南道监察御史,宁夏府知府。

黄自元的书法艺术寻求雅俗共赏,他的字端庄秀蕴,静雅内敛,文气蔚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兼及很强的实用功能,其风格特点和审美取向秉承的是晋人钟繇,羲、献父子所开创的帖学传统。

其行草书表现得尤为明显,看得出其书法艺术的取法渊源和传承脉络。

这便是黄自元的书法深受公众欢迎,历经百年而不衰的原因。

倒是金石碑版派闹哄几十年,终不成气候,没有一个人的“新体”能够经受住时间冶炼。

他们的“新体”没有几个“衣钵传人”,终成过眼云烟,昙花一现。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不可不知的馆阁体书法家(三)末科状元馆阁体书法大家 --- 刘春霖刘春霖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第一,他是中国科举制度最后一名状元;第二,他出身贫寒,正所谓“寒门出卿相”;第三,他有尊严有气节,不事权贵与敌寇;第四,他忧国忧民,懂得回报社会;第四,他博学多才,但他的及第与婚姻却与他的“名”与“字”有关。

他生于晚清,卒于民国,相去时间不长,关于他的生平记述、逸闻趣事很多。

刘春霖出身贫寒,自幼勤奋好学,有“神童”之称。

四岁始临字帖,六岁时字已写的横平竖直,匀称周正。

七八岁即能写一手好字,十来岁就在庙会上卖自己写的对联和诗文了。

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练就成一手工整秀丽的“馆阁体”。

他“馆阁体”书法,至今仍令人见之怦然心动。

刘春霖的书法以雍容和秀美著称,时人有“大字学颜(唐代颜真卿),小字学刘(刘春霖)”之说。

黄自元楷书字帖诗词楷书

黄自元楷书字帖诗词楷书

黄自元楷书字帖诗词楷书一. 介绍黄自元楷书字帖1.1 背景介绍黄自元(1904年-1976年),字伯云,江西九江人。

他是近现代中国著名书法家,被誉为“北师楷法第一”。

黄自元擅长楷书,尤其在书法艺术中融汇了诗词的表现力,创造了独特的楷书风格。

1.2 黄自元楷书风格特点黄自元楷书以骨法雄浑、气韵生动著称。

他的作品富有力量感,笔画刚劲有力,整体结构匀称严谨。

他对于字形的把握也非常精准,使得每个字都显得工整有力,端庄大气。

他的楷书作品多用于书法教材和字帖,被广泛传承和学习。

二. 黄自元楷书字帖中的诗词2.1 古代诗词与楷书的结合黄自元楷书字帖中常常选取古代名家的诗词作为题材,将其以楷书的形式呈现出来。

他将诗词的意境融入到字形之中,使得字体与诗句的氛围相得益彰。

通过楷书的艺术表现力,更好地诠释了诗词的内涵。

2.2 字帖中的楷书经典诗词黄自元楷书字帖中收录了许多经典诗词,如杜甫的《登高》、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这些诗词被黄自元用楷书的方式书写,使得书法与文学相结合,凸显了诗词的美学魅力。

三. 黄自元楷书字帖的学习方法3.1 学习楷书基础知识学习黄自元楷书字帖之前,需要了解楷书的基本知识,如笔画的横竖撇捺、字形的结构等。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学习楷书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准确地书写黄自元的楷书字帖。

3.2 逐字学习在学习黄自元楷书字帖时,可以选择一首诗词或者一个字作为学习的对象,逐字进行学习。

观察字帖中每个字的结构、笔画的运用等等,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楷书书写水平。

3.3 了解楷书的艺术特点黄自元楷书字帖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学习时需要仔细观察并理解这些特点。

例如,他的字体结构严谨,笔画刚劲有力,这些特点在学习时需要有意识地加以把握和运用。

3.4 多样化的练习方法学习黄自元楷书字帖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方法。

除了逐字学习,还可以尝试整篇书写、模仿黄自元的字体特点进行创作等。

通过不同的练习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楷书的技巧和表现力。

黄自元楷书欣赏:杨君墓志铭

黄自元楷书欣赏:杨君墓志铭

黄自元楷书欣赏:杨君墓志铭
黄自元楷书欣赏:杨君墓志铭
黄自元(1837-1916)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

清代楷书家。

1867年(同治六年)举人,1868年(同治七年)中进士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

1870任顺天乡试同考官、1873年任江南乡试副考官,光绪间,迁河南道监察御史,宁夏府知府。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随军参赞,兵败后回长沙。

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德书院。

湖南新政时期,支持巡抚陈宝箴兴办近代工矿业,联合王先谦等自筹资金在长沙创办了湘省第一家商办机械工业企业——湖南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

一生勤于书法,博采颜、柳、欧各家之长,自成“黄”体。

曾为同治帝生母录写神道碑,被誉为“字圣”。

黄自元32岁起被誉为永久字帖,几百年来对楷书的影响为何越来越大?

黄自元32岁起被誉为永久字帖,几百年来对楷书的影响为何越来越大?

黄自元32岁起被誉为永久字帖,几百年来对楷书的影响为何越
来越大?

黄自元的大楷华林园集诗对后世的书法艺
术传承所起到的作用举世无人可比。

黄自元的楷书,尤其是大楷的地位,几百年来再无人能够超越。

32岁起,他的楷书,尤其是中楷大楷,可以说就成了永久牌字帖中的字帖。

清朝就作为书法普及字帖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他的书法兼具艺术和实用的双重价值。

黄自元的书法符合大众的口味
黄自元楷书,特别是大楷中楷是馆阁体的表率,所以实用性超乎寻常,另外他的字艺术风格更为适合大众的口味。

书法史上,以楷书成名于世的非常少,大家耳熟能详的楷书大家也就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虞世南等。

黄自元的大楷独领风骚几百年无人可比
尽管黄自元的楷书,被有些人说成是“馆阁体”,有个人但他凭借其举世无双的大楷笔法功底,做到了取法古人,而又自创一派,在书法艺术上独领风骚几百年,无人可以比肩。

黄自元楷书对后世的影响
其《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以及《楷书华林园集诗》等被誉为永久字帖,更是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书法。

选黄自元的字作法帖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附:《黄自元楷书华林园集诗》,供欣赏临摹。

欢迎赞赏留言,转发点赞@大嘴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氏名人】书法大师黄自元简介家史简介黄自元,字敬舆,号澹叟,清代著名书法家,1836年(道光17年)生于安化县龙塘乡一望族。

左宗棠曾说:“安化之黄,自元以来,多闻人,所居龙潭里,齐木蔚然,为邑巨姓。

”仅晚清时期,龙塘黄氏一门,就出了三位进士——黄德濂、黄自元、黄凤岐。

黄自元的曾祖父黄崇赞,字襄皋。

生前致力于古文辞、经史子集的研究外,还旁通数学、中医、天文、舆地之术,晚年录《春秋》三传24卷,先儒《四书讲义》6卷以课子传家。

祖父黄德濂(1786—1849),字劭怀,号惺溪。

嘉庆十八年(1813)举于乡,二十二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

与同乡陶澍过从甚密,俱致力于经世之学。

道光二年(1822)任御史。

后又历任山西朔平府知府,云南开化知府,云南顺宁永昌知府等。

其父黄渥田,道光年间举人,曾任陕西监司等职,精诗文,擅书画。

黄自元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风所影响,好学多思,勤勉上进。

同治六年(1867年)即举于乡,次年,参加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曾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和江南乡试副考官。

郑沅在《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记述说:“典试江南,被议镌级。

或云可以入资捐复,而卒不可为。

终被朝廷昭雪,起用检讨。

”光绪年间,黄自元历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简放甘肃宁夏知府。

在任期间,他了解民间疾苦,重视水利建设,努力发展农业生产,为百姓谋福祉。

长沙郑沅在《敬舆公七十寿序》中曾这样记述道,他常“跨马出巡,考察河工,征求民隐;进而精修暗洞,以泄黄河之卤,宁夏人至今利之”。

至中年,母故。

黄丁忧回籍。

1894年,即光绪二十年春天,朝鲜发生大规模的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国王李熙请求清廷出兵镇压。

清廷派淮军将领叶志超率领一千五百多人的部队赶赴朝鲜,协助政府镇压农民起义。

与此同时,倭国以保护本国使馆和侨民为借口,也向朝鲜派遣军队达两万多人,占据了从仁川到汉城一带战略要地,包围了叶志超的清军。

日军开战了。

光绪对李鸿章下达命令,要其迅速备战。

在倭国步步紧逼和国内舆论的压力下,清廷不得不派兵增援叶志超。

倭国联合舰队在朝鲜牙山口外丰岛附近,对中国不宣而战,袭击了中国的运兵船和护航舰,中国士兵七百多人殉难。

8月1日,中日宣战,中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湘军宿将唐仁廉奉召进京,条陈方略。

他自请募兵二十营,以当前敌。

光绪皇帝嘉允,于是他返回湖南。

8月15日,湖南巡抚吴大瀓奏请湘军赴朝参战,光绪帝甚感欣慰。

28日,战事紧急,清廷急催吴大瀓率部赶赴威海,与李鸿章筹商。

湖南巡抚暂由王廉护理。

吴大瀓起用湘军旧将魏光焘、陈湜、李光久、余虎恩和方友升等人,添募兵勇,率领三万湘军北上抗日。

9月13日,清廷令候补道左孝同(左宗棠次子)和甘肃宁夏知府黄自元驰援吴大瀓部参战。

不久兵败牛庄,黄自元从海上逃归故里,后再不出仕。

其诗作“鸿爪偶然留远戌,鲎帆依旧返重洋”正是这一段战事的印证。

兵败回乡后,黄自元定居长沙,他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德书院。

还受胡林翼之邀担任过《箴言书院》山长。

湖南新政时期,他支持巡府陈宝箴兴办近代工矿业,联合王先谦等自筹资金在长沙创办了湖南第一家商办机械工业企业——湖南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

晚年与王益吾、汪镜清、孔静皆诸先生诗酒唱和,谈经论道,过从甚密。

1916年病故于长沙富雅里寓所,终年80岁。

不久,其后嗣迁居浏阳。

从艺经历黄自元出身名门望族,家里不仅有良田万顷,更藏得四壁图书。

他从小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有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有良师的循循善诱,加上他本人自幼天资颖慧,勤勉上进,在苦读经史子集之余,尤其倾心于书法。

黄自元自六岁始,从祖父德濂习字。

初学颜真卿、柳公权,接着又学欧阳询、王羲之、王献之等历代帖学大家。

为锻炼臂力,求得其笔下的精气神,他一直悬腕书写,常年坚持,每日一练几个时辰。

其字学谁像谁,学一家成一家。

少小就名满乡里。

后来,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其书法上的成就也为其荣登皇榜立下了汗马功劳。

遗憾的是,虽其书法屡有变更,却不能独辟蹊径,难得当代书林见赏。

不久,同治帝母亲病逝,经人推荐,黄自元奉诏进宫为同治帝生母书写《神道碑》,他跪地悬腕写来,其字秀雅美观,工整亭匀,深得同治皇帝的赏识,当即赐以“字圣”称号。

自此名声大振,他的字,效仿者不计其数,一时蔚然成风,渐至成为了社会上的通用字范,成为了书生们考取功名的书法标准。

他临写的柳公权《玄秘塔》、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以及他书写的《正气歌》、《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字帖,经由长沙墨香簃书画店刻版印行,也变得洛阳纸贵,成了人们竞相追捧的书法学习最佳蒙本。

尤其是其总结自己几十年书法心得撰写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竟达到了家喻户晓,人手一册,学书之人案头必备的程度。

史书记载,黄自元“书名满天下,妇孺皆得知”。

“黄敬舆先生以书名海内,推何子贞先生后第一。

”“数十年来,碑碣之文,祝颂之作,皆得以先生书为荣,零缣片纸,人争藏弃,或诡冒模龚以弋厚利,虽穷荒鲰孺,无不知有黄先生书者。

然而其内行之纯笃,蹈履之谨严,识量之超明,天怀之元定,所以越流俗二资矜式者,世顾罕称之。

盖世人徒震于先生之艺术,至含章隐曜而卓然有自立之道,非平日默窥潜视未易而得名也。

”黄自元一生书法创作颇丰,尤以楷书名世。

其传世代表作品有《柳公权玄秘塔碑》(临本)、《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临本),创作作品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张茂先励志诗》、《楷书千字文》、《文天祥正气歌》等,除此以外,他还有大量行、草书墨迹行世,这些写成了中堂、立轴、条屏、楹联、斗方、尺牍的书法精品或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或散轶于民间,或流传至海外。

不仅如此,他还写得有不少书论,还有其他碑帖流传。

他收集整理了明代李东阳、张弼、祝允明、王守仁等四十三人的诗计书作五十六件(幅),不惜花重金刊刻上石,编印成《明贤诗册》出版。

《楷书千字文》创作于咸丰戊午(1858)年,是年22岁,此帖系早期作品,明显带有颜真卿和柳公权的风格和特点,虽略显青涩,但观此帖或可探询黄自元书法的艺术脉络。

《柳公权玄秘塔碑》(临本),书写年代不详,其风貌特点与上帖趋同,也可视其为早期作品。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书于光绪甲申(1884)年,是年42岁。

该帖是黄自元影响后世最为深远的代表之作。

在研究书法结构方面,自古有历代书法名家总结出了不少法则和经验以流传启示后学,其最著名者有唐人欧阳询三十六法,明人李淳八十四法,其后便是黄自元的九十二法。

该帖承接了欧字用笔和风格,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构架结字的法则编成通俗易懂的九十二条口诀,再附以字例说明,由此而成为书法入门的最佳蒙本。

《九成宫醴泉铭》(临本),书于光绪壬午(1882)年秋,是年46岁。

《张茂先励志诗》,创作年代与上帖接近,是年49岁,这本字帖是黄自元在宁夏任知府时给子侄们所作的习字范本,字为欧楷,与《九成宫醴泉铭》、《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是同样面貌的字体。

另外,还有《正气歌》(楷书),创作年代不详,字体与上述三帖同,所录为文天祥所作《正气歌》。

此帖为新近发现。

艺术评价黄自元的书法诸体皆能,各种体式的作品都有流传,存世最多影响最广的当属行书和楷书。

黄自元的书法艺术寻求雅俗共赏,他的字端庄秀蕴,静雅内敛,文气蔚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兼及很强的实用功能,其风格特点和审美取向秉承的是晋人钟繇,羲、献父子所开创的帖学传统。

其行草书表现得尤为明显,看得出其书法艺术的取法渊源和传承脉络。

他学王羲之的《圣教序》、《兰亭序》,学王献之的《十七帖》、《鸭头丸帖》等,在结字上中宫紧缩,不偏不倚,较之前人更为整肃,在用笔上虽缺少变化,但讲究笔笔中锋,神完气足,用墨则体现出清代人普遍存在的笔酣墨饱的遗风。

黄自元一生致力研究且成就最高的,还是他那被人贬为“馆阁体”的黄氏楷书。

在中国书法史上,历朝历代,书法大家层出不穷,然而在楷书一途能成大气者并不多。

屈指数来,晋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唐是楷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颜真卿、柳公权、李邕等大师;宋代有苏东坡;元有赵孟頫;明代往后,擅小楷的高人不少,诸如王宠、文征明等,然而以中楷、大楷名世者确乎仅黄自元一人而已。

在书法一途,楷书法度森严,其规整的结字和用笔缺少随意性和流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书家个性的表现和感情的抒发,缩小了书法家创造自我的空间。

所以,写楷书最难突破前人窠臼,最难成就一家面目。

正因为上述原因,很多书家仅把楷书作为入门的基础,因为畏难而不再深究,及至当今整个书坛,在篆、隶、行、草各种书体齐头并进的情况下,唯独楷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几百年里再没有出现一个大家。

在这个前提和背景下,我以为,与开一代风气之先的那些大师们相比,黄自元的楷书尽管有个人风格和面目不鲜明,得整肃而失灵动,多法度而少情趣的种种问题,但其能自成一派,受皇家垂爱,得大众欢迎,同化一朝一代的审美趣味,引领一代书风,那也绝对是功德千秋的事。

哪怕有人贬其为“馆阁体”,然而“馆阁体”也是独立一体,在书法史上自当有其重要的位置。

就此一项,就当是一代大家。

在清代,康南海因为在政治上不得志,于是转而作起了书学研究,他摆出一种批判传统的架势,与包世臣等人一起领头崇碑贬帖,对二王开创的帖学,特别是唐代书法不屑一顾。

在他们的鼓动下,世人一致放弃优良的帖学传统,改弦易辙转而取法金石碑版,取法民间书法。

清光绪几十年,效法金石碑版之风正是甚嚣尘上的时候。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黄自元帖学一路的书法不被那些写金石碑版者看好是很自然的事,这些人贬损其书,将其斥之为“馆阁体”也就顺理成章了。

看一个人的成就不能离开时代这个大前提,更不能离开做人这个原则,在这两个大前提下,再来观察评判一个人的艺术成就,才能得出较为公允的结论。

历史的评价黄自元的书法,在艺术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实用,这当然是时代的要求所致,甚至是政治的要求所致,所以说,“馆阁体”和“八股文”都是时代的产物,与时代的要求和政治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然而他的实用书法,并非是“匠气”的写字,因为其艺术的审美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

黄自元所处的时期正好是金石碑版书法泛滥,正统书法与民间书法抗争的历史时期。

所谓金石碑版书法也就是舍弃经典、崇尚民间碑版的书法。

就书法而言,当时这种书法体式一但形成风气,必然走向极端,贻误后学。

黄自元的意义,或许就在于他认识到了这一层,并且在为扭转当时所谓金石碑版书法泛滥的社会局势,引导社会回归到规范尚法的帖学传统书路上来下足了功夫,他为此而编著《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可谓是呕心沥血。

当然,黄自元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让人评头品足的几本楷书字帖,原本就是字范,是课徒的蒙本,是写字教材。

说白了,他当时并非把它当作艺术作品在写,其实用价值在前,艺术价值自然退而居其次了。

说其艺术性不强虽然千真万确,但就此以偏概全认定他的书法全貌也就如此的话,那自然有失公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