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内部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详解
电脑硬盘的内部结构原理
电脑硬盘的內部结构原理
电脑硬盘的内部结构原理是由多个组件组成的,包括盘片、磁头、磁臂、电机等。
1. 盘片(Platters):硬盘通常具有多个盘片,它们是圆形的金属或玻璃碟片,涂有磁性物质。
每个盘片都可以存储数据,数据通过将磁性物质置于不同的磁极方向来编码。
2. 磁头(Read/Write Head):磁头是一种小型设备,负责读取和写入数据。
每个盘片都有一对磁头(读头和写头),位于盘片上方和下方。
3. 磁臂(Actuator Arm):磁臂是一个可移动的机械臂,支持磁头的轨迹定位。
它通过一个电机控制,可以在盘片的不同位置移动磁头。
4. 电机(Spindle Motor):电机负责旋转硬盘的盘片。
盘片通常以高速旋转,以便快速读取和写入数据。
电机根据主板发送的信号来控制盘片的旋转速度。
5. 控制电路板(PCB):控制电路板是连接硬盘中所有组件的主要电路板。
它包含处理器、内存和控制芯片,负责管理数据的读取、写入和处理。
硬盘的工作原理是,当计算机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时,控制电路板将通过电缆信号发送给磁头,磁头会在盘片上的特定位置找到需要的数据并执行操作。
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是通过改变磁片上的磁场来实现的。
总结起来,硬盘的内部结构包括盘片、磁头、磁臂、电机和控制电路板。
这些组件共同工作,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硬盘结构与工作原理
硬盘结构与工作原理
硬盘是一种辅助存储设备,用于存储计算机中的数据。
它由多个硬盘盘片组成,每个盘片都有两面,上下盘面被涂覆了磁性材料。
盘片上围绕中心轴线分布着多个同心圆磁道,每个磁道又被划分成若干个扇区。
盘片通过主轴和电机驱动,旋转在硬盘驱动器的盘片马达上。
硬盘的读写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寻道和旋转定位。
首先,磁头(读写头)通过电动机控制的臂移动到指定的磁道上,这个过程称为"寻道"。
一旦磁头到达目标磁道,盘片开始旋转,将需
要读写的扇区旋转到磁头下面。
当磁头置于目标扇区上时,通过产生电磁感应原理,磁头可以将数据从磁盘读取到电脑或写入到磁盘。
硬盘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磁性材料在磁盘盘片上存储数据。
当要将数据写入硬盘时,计算机将信号转换为电流传送到磁头上,磁头经过一系列工作后,在磁盘盘片上创建或改变磁域的方向,将数据存储下来。
而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通过通过感应磁域的变化将其信号转换为电流,并传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
硬盘的读写速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寻道时间、旋转延迟和数据密度等。
寻道时间指的是磁头从一个磁道移动到另一个磁道的时间,旋转延迟则是盘片旋转到需要访问的扇区的时间。
数据密度指的是一个磁道上可以存储的数据量,数据密度越高,每个磁道上存储的数据越多,读写速度也会更快。
总的来说,硬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是通过磁性材料在磁盘盘片
上进行数据存储和读写。
通过磁头的寻道和旋转定位,可以在盘片上定位并读写指定的数据。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硬盘已经成为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主要设备之一。
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对于我们理解计算机存储机制和维护硬盘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
二、硬盘的组成电脑硬盘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硬盘盘片、读写磁头、马达、控制器等。
其中,硬盘盘片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由磁性材料制成,在硬盘内部以旋转的方式存储数据。
读写磁头则负责在硬盘盘片上读取和写入数据。
马达则用于控制盘片的旋转速度。
控制器则是整个硬盘的核心,负责控制读写磁头的移动以及数据的传输。
三、数据的存储和检索当计算机需要读取硬盘上的数据时,控制器将指令发送给读写磁头,指示其移动到特定的磁道上。
一旦读写磁头到达目标磁道,它就会开始读取盘片上的数据。
读写磁头通过改变自身电流来改变磁场的极性,以此在盘片上读取和写入数据。
读写磁头通过感应磁场的变化来读取数据,并将读取的数据发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四、磁道和扇区硬盘盘片上的数据存储在多个圆形磁道和扇区中。
每个磁道都代表盘片的一个圆环,而每个扇区则是一个磁道上的一小块区域。
读写磁头通过移动到不同的磁道和扇区来读取和写入需要的数据。
五、寻道和旋转延迟在硬盘的工作过程中,读写磁头需要移动到目标磁道上才能读取或写入数据。
这个移动的过程被称为寻道。
由于硬盘的物理结构限制,寻道是一个相对耗时的操作,会导致一定的延迟。
除了寻道延迟外,硬盘的旋转也会引入延迟。
盘片的旋转速度决定了数据位于盘片上的位置,读写磁头需要等待合适的位置才能读取或写入数据。
六、缓存和缓存策略为了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硬盘使用了缓存技术。
硬盘内部有一块内存区域,用于存储即将被读取或写入的数据。
通过使用缓存,硬盘可以提前将数据存储到内部的内存中,以减少读写操作对盘片的访问次数。
此外,硬盘还使用了一些缓存策略,如预读和写入缓存,来进一步提高读写效率。
七、RAID技术与数据安全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硬盘常常会使用RAID(磁盘阵列)技术。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硬盘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重要组件,它的工作原理是如何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呢?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部的运作过程。
一、磁盘结构电脑硬盘通常由多个磁盘片(也称为盘片)组成,每个磁盘片都由两面均有磁性涂层的金属盘构成。
盘片通过主轴垂直地叠放在一起,固定在硬盘驱动器的主轴上。
每个磁盘片都被划分为很多同心圆轨道,每个轨道又被划分为几个扇区。
二、磁头与磁道在硬盘的工作中,读写操作是由磁头完成的。
磁头是位于盘片上方和下方的物理部件,用于读取和写入数据。
每个盘片表面的同心圆轨道上都有一对磁头,分别被称为上磁头和下磁头。
同一半径上的所有磁道组成了一个柱面,柱面是硬盘读写的最小单位。
三、数据的读取与写入过程1. 读取数据过程当计算机需要读取硬盘中的数据时,操作系统发送指令给硬盘控制器,控制器将指令传递给磁头。
磁头定位到指定的磁道上,开始旋转盘片。
当磁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过程中,通过感应被读取的盘面上涂层的磁性变化,将数据转换为电信号。
磁头将这些信号传输到硬盘控制器,再传送给计算机的内存。
2. 写入数据过程硬盘写入数据的过程与读取过程类似,只是数据的传输方向相反。
操作系统发送写入指令给硬盘控制器,控制器将指令传递给磁头。
磁头定位到指定的磁道上,开始旋转盘片。
控制器将要写入的数据转换为磁信号,并将其传输给磁头。
磁头通过改变涂层上的磁性,将数据写入相应的位置。
四、磁道密度与容量磁道密度是指单位长度上的磁道数目,而容量则是指硬盘能够存储的数据量。
随着技术的进步,硬盘的磁道密度和容量也在不断增加。
通过提高磁头的精度和减小磁头间距,可以实现更高的磁道密度,从而提高硬盘的数据存储容量。
五、硬盘的缓存机制为了提高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速度,硬盘通常配备有一块内部的高速缓存。
缓存是将磁盘上常用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当系统需要读取或写入这些数据时,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进行操作,而不必每次都访问磁盘。
这样可以大幅提高数据的响应速度和读写效率。
深入了解计算机硬盘的工作原理
深入了解计算机硬盘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盘是电子设备中重要的存储介质,它的工作原理是如何实现数据的读写和存储的呢?本文将深入探讨计算机硬盘的工作原理,带你进入硬盘的内部世界。
(正文开始)1. 硬盘的组成和结构计算机硬盘主要由机械部分和电子部分组成。
机械部分是指硬盘的外壳、电机、磁头等。
电子部分是指控制硬盘读写操作的电路板、接口等。
硬盘的结构多层叠放,紧凑而坚固。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盘片(platter),它们由铝或玻璃材料制成,表面采用磁性材料进行涂覆。
盘片的数量取决于硬盘的规格和容量。
2. 磁存储原理计算机硬盘采用了磁存储原理,即利用磁性材料在盘片表面形成磁场来表示数据的0和1。
磁性材料可以被磁化,即存储数据时磁指针的方向指向1或0。
在读取和写入数据时,硬盘上的磁头会感测和改变磁场的方向。
当磁头位于盘片的上方时,它可以感测到盘片上的磁场,从而读取数据。
而当磁头位于盘片表面时,它会改变磁场的方向,从而写入数据。
3. 寻道和旋转实现数据读写的过程中,硬盘需要进行寻道和旋转的操作。
寻道是指硬盘磁头的移动过程,磁头需要准确地定位到盘片上的特定轨道,从而读取或写入数据。
硬盘的寻道速度越快,读写操作的效率就越高。
旋转是指盘片的旋转速度。
硬盘中的盘片通常以每分钟数千转的速度旋转,旋转速度的快慢也会影响读写效率。
旋转速度越快,读写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4. 缓存计算机硬盘通常会内置一定容量的缓存(Cache),用于临时存储即将读取或写入的数据。
通过使用缓存,在硬盘和主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提高效率。
缓存可以减少硬盘的寻道次数,将相邻的数据集中读取或写入。
同时,它也可以缓解硬盘与主机之间的速度差异,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5. 接口和主板计算机硬盘通过接口和主板连接到主机。
常见的硬盘接口有IDE、SATA和SCSI等。
接口不同,硬盘的传输速度和连接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主板上的控制芯片可以控制硬盘的读写操作和缓存管理。
它负责将主机传输的指令翻译成硬盘可以理解的格式,并将读取或写入的数据传递给硬盘。
硬盘内部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详解
一般硬盘正面贴有产品标签,主要包括厂家信息和产品信息,如商标、型号、序列号、生产日期、容量、参数和主从设置方法等。
这些信息是正确使用硬盘的基本依据,下面将逐步介绍它们的含义。
硬盘主要由盘体、控制电路板和接口部件等组成。
盘体是一个密封的腔体。
硬盘的内部结构通常是指盘体的内部结构;控制电路板上主要有硬盘BIOS、硬盘缓存(即CACHE)和主控制芯片等单元;硬盘接口包括电源插座、数据接口和主、从跳线。
硬盘主引导记录(MBR)及其结构详解:
硬盘的0柱面、0磁头、1扇区称为主引导扇区,FDISK程序写到该扇区的内容称为主引导记录(MBR)。
该记录占用512个字节,它用于硬盘启动时将系统控制权交给用户指定的,并在分区表中登记了的某个操作系统区。
MBR 永远占用了第一个扇区,通常为512bytes大小。
在这512bytes中被MBR本身的程序用去了446bytes。
于是,真正描述分区信息的就只有64 bytes,最后2bytes表示结束。
而根据4个主分区的设计,每一个分区能用到的只有16bytes。
硬盘内部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详解概论
图1-1 硬盘的外观图1-2 控制电路板图1-3 硬盘接口电源插座连接电源,为硬盘工作提供电力保证。
数据接口是硬盘与主板、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通道,使用一根40针40线(早期)或40针80线(当前)的IDE 接口电缆进行连接。
新增加的40线是信号屏蔽线,用于屏蔽高速高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串扰。
中间的主、从盘跳线插座,用以设置主、从硬盘,即设置硬盘驱动器的访问顺序。
其设置方法一般标注在盘体外的标签上,也有一些标注在接口处,早期的硬盘还可能印在电路板上。
此外,在硬盘表面有一个透气孔(见图1-1),它的作用是使硬盘内部气压与外部大气压保持一致。
由于盘体是密封的,所以,这个透气孔不直接和内部相通,而是经由一个高效过滤器和盘体相通,用以保证盘体内部的洁净无尘,使用中注意不要将它盖住。
1.2 硬盘的内部结构硬盘的内部结构通常专指盘体的内部结构。
盘体是一个密封的腔体,里面密封着磁头、盘片(磁片、碟片)等部件,如图1-4所示。
图1-4 硬盘内部结构硬盘的盘片是硬质磁性合金盘片,片厚一般在0.5mm左右,直径主要有1.8in(1in=25.4mm)、2.5in、3.5in和5.25in 4种,其中2.5in和3.5in盘片应用最广。
盘片的转速与盘片大小有关,考虑到惯性及盘片的稳定性,盘片越大转速越低。
一般来讲,2.5in硬盘的转速在5 400 r/min~7 200 r/ min之间;3.5in硬盘的转速在4 500 r/min~5 400 r/min之间;而5.25in硬盘转速则在3 600 r/min~4 500 r/min之间。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2.5in硬盘的转速最高已达15 000 r/min,3.5in硬盘的转速最高已达12 000 r/min。
有的硬盘只装一张盘片,有的硬盘则有多张盘片。
这些盘片安装在主轴电机的转轴上,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
每张盘片的容量称为单碟容量,而硬盘的容量就是所有盘片容量的总和。
硬盘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主轴组件
❖ 硬盘的主轴组件主要是轴承和马达,我们可以笼统地认为轴承 决分为三个阶段:1、滚珠轴承。2、油浸轴承。3、液 态轴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s)。目前液态 轴承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市场。
❖ 在整个轴承的发展阶段贯穿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Nonerepeatable runout,不可重复偏离,简称NRRO。它是描述 电机运转时轴承偏离主轴中心的随机偏移量的参数。为什么要 突出这个概念呢?
❖ 基板材料,目前大多2.5英寸HDD使用的是玻璃,3.5英寸使用的是铝 合金。虽然玻璃单就表面平整性而言,远比铝合金要好。但为何不在 3.5英寸上大规模使用玻璃基板呢?其实厂家主要是为了成本考虑,就 目前而言玻璃基板的成本比铝基板的成本要高。而在2.5英寸的硬盘上, 盘片较小较薄,需要较强的刚性,这种情况下如果铝合金做的较薄的话, 就无法满足要求。而且盘片体积较小,相对而言成本上升不大,所以硬 盘厂家在生产2.5英寸硬盘时,一般选用玻璃基板。
❖ 垂直磁化记录从微观上看,磁记录单元的排列方式有了变化,从原来的 “首尾相接”的水平排列,变为了“肩并肩”的垂直排列。磁头的构造 也有了改进,并且增加了软磁底层。这一改变直接解决了“超顺磁效 应”,并且可以将硬盘的单碟容量提高到500GB左右。
❖ 垂直记录的另一个好处是:相邻的磁单元磁路方向平行,磁极的两端都 挨在一起,虽然不像前述的夹层结构那样上下两层间形成反向耦合,但 与纵向记录相邻的磁单元只在磁极一端相接的情况比起来,互相稳定的 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
硬盘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原理
一、 硬盘的组成
❖ 硬盘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是我们电脑储存数据和信息的大仓库。一般 说来,无论哪种硬盘,都是由盘片、磁头、盘片主轴、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 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份组成。所有的盘片都固定在一个旋转轴上,这个轴即盘片主轴。 而所有盘片之间是绝对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都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 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所有的磁头连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 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动作,而盘片以每分钟数千转到上万转的速度在高速 旋转,这样磁头就能对盘片上的指定位置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电脑硬盘的读写原理探秘
电脑硬盘的读写原理探秘电脑硬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存储设备,它的读写速度直接影响了计算机的性能。
了解硬盘的读写原理对于优化计算机性能和解决故障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索电脑硬盘的读写原理,帮助大家深入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
一、硬盘的组成结构硬盘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设备。
它主要由碟片、读写头、电机、控制电路和接口等组成。
1. 碟片:硬盘内部通常有多个碟片,每个碟片都有两面,用以存储数据。
碟片通常在高速旋转,数据存储在碟片的表面。
2. 读写头:硬盘上有多个读写头,每个读写头位于碟片上方,负责读取或写入数据。
读写头非常精密,能够悬浮在碟片的表面,进行读写操作。
3. 电机:硬盘内部装有电机,主要驱动碟片的旋转。
电机通过电流驱动碟片高速旋转,为读写头提供快速访问存储数据的能力。
4. 控制电路:硬盘的控制电路位于硬盘内部,包括读写头的控制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控制电路协调硬盘的各个部分,确保数据的准确读写和传输。
5. 接口:硬盘通过接口与计算机主板连接。
常见的接口包括SATA、IDE等,它们提供了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的通道。
二、硬盘的读取过程硬盘读取数据的过程可以分为寻道、旋转定位和数据传输三个阶段。
1. 寻道:当计算机需要读取硬盘中的数据时,控制电路通过读写头定位到所需的碟片上。
这个过程称为寻道,控制电路会根据传输数据的位置发送信号,使得读写头移动到正确的磁道上。
2. 旋转定位:在寻道完成后,控制电路会控制电机旋转硬盘,使得目标扇区位于读写头的下方。
这个过程称为旋转定位,确保读写头准确读取或写入数据。
3. 数据传输:读写头处于正确的位置后,控制电路发送指令,读取或写入数据。
读写头通过感应磁道上的磁场变化,将数据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接口传输给计算机的内存或其他存储设备。
三、硬盘的写入过程硬盘的写入过程与读取过程类似,但有一些区别。
1. 寻道:写入数据前,控制电路需要先将读写头定位到正确的磁道上,这个过程称为寻道。
2. 旋转定位:控制电路在寻道完成后,旋转硬盘,使得读写头准确定位到目标扇区。
硬盘物理结构及工作原理
硬盘物理结构及工作原理硬盘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储存设备,它使用磁性材料将数据存储在一个或多个旋转的盘片上。
硬盘的物理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了解它的工作方式和性能影响非常重要。
硬盘的物理结构主要包括盘片、磁头和磁道。
盘片是一个圆形薄片,通常由铝或玻璃制成。
磁头是一种读写头,它位于盘片上方或下方,用于读取和写入数据。
磁道是盘片上的圆形轨道,由磁性物质构成,用于存储数据。
硬盘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读取和写入两个过程。
在读取数据时,磁头会定位到特定的磁道上,然后检测磁性材料的磁性状态。
根据磁性状态的变化,磁头可以读取出相应的数据。
在写入数据时,磁头会通过磁场改变磁性材料的状态,从而将数据写入到特定的磁道上。
为了提高硬盘的读取速度和存储容量,硬盘制造商采取了一些技术手段。
其中之一是增加盘片的数量。
通过增加盘片的数量,硬盘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读取/写入更多的数据,从而提高读取/写入速度。
另一个技术是增加磁头的数量。
通过增加磁头的数量,硬盘可以同时访问多个磁道,从而提高读取/写入速度。
硬盘还使用了缓存技术来提高性能。
缓存是一种临时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频繁访问的数据。
当需要读取一些数据时,硬盘首先检查缓存中是否有该数据。
如果有,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从而加快读取速度。
如果没有,则从磁盘上读取数据,并将其存储到缓存中,以便下次读取。
总的来说,硬盘的物理结构和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盘片、磁头和磁道。
硬盘通过控制磁头的位置和磁场来读取和写入数据。
硬盘的读取速度主要受到旋转速度、寻道时间和传输速率的影响。
硬盘制造商通过增加盘片、磁头的数量和使用缓存技术等手段来提高硬盘的读取速度和存储容量。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是什么?
电脑硬盘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是什么?摘要本文将介绍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基本组成。
电脑硬盘是存储设备中最重要的一种,它通过磁盘和磁头的工作原理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本文将从硬盘的结构、磁盘和磁头的工作原理以及硬盘的基本组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硬盘的结构电脑硬盘主要由一个或多个磁盘组成,这些磁盘通过一个电机连接在一起,并通过一个电机驱动旋转。
每个磁盘表面都分为一条或多条同心圆路径,称为磁道。
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
2. 磁盘和磁头的工作原理当硬盘旋转时,磁盘表面上的数据通过磁头读取或写入。
磁头负责将信息转换成磁信号并将其记录在磁盘上。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会感应磁盘上的磁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传输给计算机进行进一步处理。
3. 硬盘的基本组成电脑硬盘的基本组成包括:- 磁盘:磁盘是硬盘的主要部件,它由铝合金、塑料或玻璃等材料制成,并覆盖有磁性材料。
磁盘上的数据通过磁头进行读取和写入。
- 磁头:磁头是硬盘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它负责将数据转换成磁信号并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硬盘通常有多个磁头用于同时读写数据。
- 电机:电机负责驱动硬盘的旋转,确保磁头能够准确地读取或写入数据。
-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硬盘的运作,包括磁头的移动、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等操作。
控制电路还负责和计算机主机进行通信并传输数据。
4. 硬盘的工作原理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电机带动磁盘旋转,使得磁头能够准确地读取或写入数据。
2. 根据计算机主机的指令,控制电路将磁头定位到指定的扇区上。
3.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感应磁盘上的磁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随后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4. 当需要写入数据时,控制电路将电信号转换成磁信号并记录在磁盘上。
结论电脑硬盘是存储设备中最重要的一种,它通过磁盘和磁头的工作原理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据存储和读取的过程。
硬盘结构与工作原理
硬盘结构与工作原理
硬盘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重要设备。
它由多个不同的组件组成,以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下面将介绍硬盘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硬盘的主要结构包括:盘片、磁头、主轴马达、磁头臂、伺服系统和控制电路。
首先是盘片,它是硬盘中最关键的部分,通常由铝合金或玻璃材料制成。
硬盘中有多个盘片,每个盘片都有两个面用于数据的存储。
接下来是磁头,它位于盘片的上下两面,用于在盘片上读写数据。
磁头是由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组成的电磁头,通过磁性材料在盘片上记录和读取数据。
主轴马达是硬盘的主要驱动力,它通过旋转盘片来实现数据存取。
主轴马达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调整盘片的旋转速度。
磁头臂是连接磁头和主轴马达的部件,它可以在盘片上移动,使磁头能够访问不同的磁道。
伺服系统是硬盘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控制磁头的位置,使其能够准确定位到所需的磁道上进行数据读写操作。
控制电路是硬盘的控制中心,主要负责控制硬盘的整个工作过程,包括读写数据、寻道、控制磁头位置等。
在硬盘的工作过程中,当计算机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时,控制电路会发送指令给伺服系统,使磁头定位到目标磁道上。
然后,磁头会根据指令进行数据读取或写入操作。
读取数据时,磁头通过检测盘片上的磁性变化,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计算机。
写入数据时,磁头会在盘片上创建磁区,将数据的二进制信息转换成磁性信号,记录在盘片上。
总体而言,硬盘通过盘片、磁头、主轴马达、磁头臂、伺服系统和控制电路等组件的协同工作,实现数据存储和读写的功能。
这种结构和工作原理保证了硬盘的数据存取速度和稳定性,使其成为计算机中不可或缺的存储设备。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电脑硬盘是现代计算机中重要的存储设备之一。
它负责存储和读写数据,为我们提供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快速访问功能。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并解决一些硬盘相关的问题。
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磁性存储和磁性读写两个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脑硬盘内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硬盘的构造电脑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组件、马达、控制电路等组成。
1. 盘片:硬盘内部通常有多个盘片,为了增加存储容量。
盘片是一个非常薄的圆形盘片,由镀有磁性物质的表面组成。
2. 磁头组件:每个盘片上都有一个磁头组件,用于读写数据。
磁头组件包括读取磁头和写入磁头,它们位于盘片的两侧,负责对盘片表面的磁性颗粒进行读取和写入操作。
磁头是非常精密的装置,通过电磁感应的原理实现数据的读写。
3. 马达:硬盘内部有一个马达,用于使盘片旋转。
马达通过电流驱动,使盘片以高速旋转,通常速度在5000到15000转每分钟之间。
4. 控制电路:硬盘的读写和控制是由控制电路来完成的。
控制电路负责控制磁头的移动、马达的转速以及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等操作。
二、磁性存储和磁性读写硬盘的工作原理基于磁性存储和磁性读写技术。
当我们要存储数据时,计算机会通过控制电路将数据信号转化为磁性信号,并通过磁头组件写入盘片表面的磁性颗粒中。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组件将靠近盘片表面,通过感应磁性颗粒的磁场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控制电路传送到计算机中。
三、硬盘的读写过程硬盘的读写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寻道和定位:当计算机需要读取数据时,控制电路首先会指示磁头组件找到所需的数据所在的磁道。
这个过程称为寻道。
一旦磁头组件找到正确的磁道,就会进行定位,将磁头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2. 读取和写入:一旦磁头组件定位到正确的位置,接下来就是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
对于读取操作,磁头组件会感应磁性颗粒的磁场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对于写入操作,磁头组件会通过控制电流改变磁性颗粒的磁场状态,实现数据的写入。
硬盘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硬盘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硬盘是计算机中不可或缺的存储设备之一,它通过机械方式将数据存储在内部的盘片上。
本文将详细介绍硬盘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硬盘的基本结构硬盘主要由以下几个基本组件构成:1. 盘片(Platters):硬盘内部通常有多个盘片,每个盘片都由高速旋转的金属或玻璃材料制成。
数据被存储在盘片的磁道上,磁头可以在盘片上读取或写入数据。
2. 磁头(Read/Write Heads):每个盘片上都有两个磁头,一个用于读取数据,另一个用于写入数据。
磁头会在盘片上移动,通过磁力来读取或修改磁道上的数据。
3. 磁道(Tracks):盘片表面被划分为多个同心圆,每个圆称为一个磁道。
一个磁道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硬盘的容量取决于磁道的数量和密度。
4. 扇区(Sectors):每个磁道被分成多个扇区,每个扇区可以存储固定大小的数据块。
通常,一个扇区的大小为512字节或更多。
5. 主轴(Spindle):主轴是盘片旋转的中心轴,它通过电机的驱动下高速旋转,使得磁头能够准确地读取或写入数据。
6. 电机和控制电路(Motor and Controller):电机负责驱动盘片的旋转,而控制电路则负责控制磁头的移动和访问盘片上的数据。
二、硬盘的工作原理硬盘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读取和写入两个过程。
1. 读取数据:当计算机需要读取硬盘上的数据时,控制电路会发送指令使得正确的磁头移动到指定的磁道上。
一旦磁头到达目标磁道,主轴开始旋转,磁头就可以读取该磁道上的数据。
读取过程是通过磁头感应磁道上的磁场变化来实现的。
2. 写入数据:在写入数据时,同样需要将磁头移动到指定的磁道上。
主轴开始旋转后,磁头会根据指令将数据写入对应的扇区。
写入数据的过程是通过通电使得磁头改变磁道上的磁性来实现的。
硬盘通过以上的读取和写入过程来完成对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数据的读取速度和写入速度取决于盘片的转速、磁头的位置移动速度以及数据传输的接口速度。
三、硬盘容量和性能的影响因素硬盘的容量和性能受多个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盘片密度:盘片的密度决定了每个磁道上可存储的数据量,密度越大,硬盘的容量就越大。
硬盘的存储原理和内部架构
硬盘的存储原理和内部架构硬盘主要由盘体、控制电路板和接口部件组成。
盘体就是一个密封,封装了多个盘片的腔体;控制电路包含硬盘BIOS,主控芯片和硬盘缓存等单元;接口部件包含电源、数据接口主从跳线等。
硬盘的盘片一般采用合金材料,多数为铝合金(IBM曾经开发过玻璃材质的盘片,好像现在有些厂家也生产玻璃材质的盘片,但不多见),盘面上涂着磁性材料,厚度一般在0.5mm左右。
有些硬盘只装一张盘片,有些则有多张。
硬盘盘片安装在主轴电机的转轴上,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作高速旋转。
每张盘片的容量称为单碟容量,而一块硬盘的总容量就是所有盘片容量的总和。
早期硬盘由于单碟容量低,所以盘片较多。
现代的硬盘盘片一般只有少数几片。
盘片上的记录密度很大,而且盘片工作时会高速旋转,为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数据保存的长久,所以硬片都是密封在硬盘内部。
不可自行拆卸硬盘,在普通环境下空气中的灰尘、指纹、头发丝等细小杂质都会对硬盘造成永久损害。
一个被大卸八块的硬盘如下: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硬盘的盘面,柱面,磁道和扇区的概念。
盘面硬盘一般会有一个或多个盘片,每个盘片可以有两个面(Side),即第1个盘片的正面称为0面,反面称为1面;第2个盘片的正面称为2面,反面称为3面...依次类推。
每个盘面对应一个磁头(head)用于读写数据。
第一个盘面的正面的磁头称为0磁头,背面称为1磁头;第二个盘片正面的磁头称为2磁头,背面称为3磁头,以此类推。
盘面数和磁头数是相等的。
一张单面的盘片需要一个磁头,双面的盘片则需要两个磁头。
硬盘采用高精度、轻型磁头驱动和定位系统。
这种系统能使磁头在盘面上快速移动,读写硬盘时,磁头依靠磁盘的高速旋转引起的空气动力效应悬浮在盘面上,与盘面的距离不到1微米(约为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精确定位到计算机指令指定的磁道上。
早期由于定位系统限制,磁头传动臂只能在盘片的内外磁道之间移动。
因此,不管开机还是关机,磁头总在盘片上。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与选购建议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与选购建议电脑硬盘是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负责存储和读取数据。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以及选购建议对我们有效地使用电脑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和选购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购买适合自己的硬盘。
一、电脑硬盘工作原理电脑硬盘采用磁性存储技术,通过磁头读写器和磁性盘片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访问。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磁盘内部结构电脑硬盘由多个磁性盘片组成,每个盘片上都有两个面。
盘片在高速旋转的状态下,磁头读写器能够精确地在盘片上移动,从而读取或写入数据。
2. 数据读取当计算机需要读取硬盘上的数据时,磁头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数据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再将其转换为可识别的数据。
数据的读取速度取决于硬盘的转速和磁头的定位精度。
3. 数据写入当计算机需要将数据写入硬盘时,磁头会根据输入的数据信号将其转换为磁性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磁性盘片上的磁区,从而实现数据的写入。
二、电脑硬盘选购建议1. 存储容量在选购硬盘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存储容量。
用户应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容量,同时要考虑到硬盘的物理尺寸和价格。
2. 转速硬盘的转速决定了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速度。
一般来说,转速越高,硬盘的性能越好。
但高速硬盘的价格也更高。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实力进行选择。
3. 缓存大小硬盘的缓存大小会影响数据的读取速度。
较大的缓存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但价格也会相应提高。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做出选择。
4. 接口类型硬盘的接口类型决定了硬盘与计算机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接口类型有SATA、IDE和SCSI等。
用户在选择时要确保硬盘的接口类型与计算机的接口兼容。
5. 品牌和质量选择知名品牌的硬盘可以确保质量和售后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参考专业评测和用户评价来了解不同品牌的性能和可靠性。
6. 价格与性价比价格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用户应在考虑硬盘的性能和质量的同时,综合考虑价格与性价比,选择适合自己的硬盘。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电脑硬盘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存储和读取数据。
了解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功能和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
一、硬盘的组成结构电脑硬盘主要由磁盘、磁头、马达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磁盘是硬盘的核心部件,由一系列的盘片组成,每个盘片都具有两面可被磁化的表面。
磁头是与磁盘表面紧密接触的读写装置,用于记录和读取数据。
马达负责驱动盘片的旋转,而控制电路则负责控制硬盘的读写操作。
二、数据的存储原理电脑硬盘采用磁记录技术来存储数据。
当数据被写入硬盘时,磁头会在磁盘表面创建一系列的小区域,每个小区域称为一个磁区。
数据被转换为磁信号后,通过改变磁盘表面的磁化状态来进行存储。
磁化方向不同表示不同的数据值,例如“0”和“1”。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磁头会扫描磁盘表面,并将磁区的磁化状态转换为可识别的数据信号。
三、磁头的工作原理为了实现高速读写操作,电脑硬盘通常采用了多个磁头。
这些磁头安装在磁头臂上,可以快速移动到不同半径的磁区上。
当我们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时,磁头就会被定位到所需的磁区,然后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操作。
磁头的高精度定位和快速移动是电脑硬盘能够实现快速读写操作的重要因素。
四、盘片的旋转原理电脑硬盘的盘片通过马达来驱动旋转。
通常情况下,硬盘的旋转速度以每分钟转数(RPM)来衡量。
较高的RPM意味着更快的数据读写速度。
当磁头需要读取或写入数据时,马达会让盘片旋转到与磁头所需的磁区对齐的位置。
盘片的高速旋转为磁头提供了更快的数据访问速度。
五、控制电路的作用电脑硬盘的控制电路起着枢纽的作用。
它负责接收来自计算机的指令,并将其传递给相应的磁头和马达。
控制电路还负责监控硬盘的状态,并将读取到的数据传递给计算机供其使用。
同时,控制电路还可以处理一些错误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六、电脑硬盘的数据访问流程电脑硬盘的数据访问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命令传递、磁头定位、数据读写和结果返回。
电脑硬盘原理
电脑硬盘原理电脑硬盘是计算机中的重要存储设备之一,它采用磁记录原理,能够持久保存和读取大量的数据。
本文将从硬盘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数据读写过程等方面来解析电脑硬盘的原理。
一、硬盘的组成结构电脑硬盘由磁盘盒和主控板两部分组成。
磁盘盒利用高速旋转的磁盘和磁头积极配合,用来记录和读取数据。
而主控板则负责控制整个硬盘的操作,与计算机主机通过数据线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和指令控制。
磁盘盒内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磁盘片、磁臂、磁头和磁头臂等。
磁盘片是硬盘的核心部分,它通过主轴与电机相连,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存储和读取数据。
磁臂则是磁盘盒内部的一个移动臂,它通过电机的控制来实现在不同磁道之间的定位。
每个磁道上都有一个对应的磁头,磁头臂则是用来支撑磁头并使其可以在磁盘片上移动。
二、硬盘的工作原理电脑硬盘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磁记录原理。
具体来说,当计算机将数据写入硬盘时,硬盘通过读写头、磁道和扇区进行数据的存储。
而当计算机需要读取数据时,硬盘则通过读写头来读取对应磁道和扇区的数据。
具体来看,当计算机写入数据时,主控板会向磁盘盒发送指令,并指定数据写入的磁道和扇区位置。
硬盘首先通过磁臂和磁头臂的控制将磁头定位到指定的磁道上,并且确保磁头离磁盘片的距离恰当。
接下来,硬盘通过涂有磁性物质的磁头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磁信号,通过改变磁性物质的磁化方向来记录数据。
当计算机读取数据时,硬盘首先会根据主控板发出的读取指令,将磁头定位到对应的磁道和扇区位置。
然后,硬盘通过磁头感应到记录在磁盘片上的磁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流信号发送给主控板进行处理。
三、数据读写过程硬盘的数据读写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经历搜索、定位、传输和处理等步骤。
在数据写入过程中,硬盘首先会进行搜索操作,即通过移动磁头到指定磁道上。
然后,硬盘会根据扇区地址定位到具体的扇区位置,并将数据写入磁盘片。
而在数据读取过程中,硬盘同样需要进行搜索和定位操作。
通过磁头的移动,硬盘能够找到指定的磁道和扇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盘内部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详解一般硬盘正面贴有产品标签,主要包括厂家信息和产品信息,如商标、型号、序列号、生产日期、容量、参数和主从设置方法等。
这些信息是正确使用硬盘的基本依据,下面将逐步介绍它们的含义。
硬盘主要由盘体、控制电路板和接口部件等组成,如图1-1所示。
盘体是一个密封的腔体。
硬盘的内部结构通常是指盘体的内部结构;控制电路板上主要有硬盘BIOS、硬盘缓存(即CACHE)和主控制芯片等单元,如图1-2所示;硬盘接口包括电源插座、数据接口和主、从跳线,如图1-3所示。
图1-1 硬盘的外观图1-2 控制电路板图1-3 硬盘接口电源插座连接电源,为硬盘工作提供电力保证。
数据接口是硬盘与主板、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通道,使用一根40针40线(早期)或40针80线(当前)的IDE接口电缆进行连接。
新增加的40线是信号屏蔽线,用于屏蔽高速高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串扰。
中间的主、从盘跳线插座,用以设置主、从硬盘,即设置硬盘驱动器的访问顺序。
其设置方法一般标注在盘体外的标签上,也有一些标注在接口处,早期的硬盘还可能印在电路板上。
此外,在硬盘表面有一个透气孔(见图1-1),它的作用是使硬盘内部气压与外部大气压保持一致。
由于盘体是密封的,所以,这个透气孔不直接和内部相通,而是经由一个高效过滤器和盘体相通,用以保证盘体内部的洁净无尘,使用中注意不要将它盖住。
1.2 硬盘的内部结构硬盘的内部结构通常专指盘体的内部结构。
盘体是一个密封的腔体,里面密封着磁头、盘片(磁片、碟片)等部件,如图1-4所示。
图1-4 硬盘内部结构硬盘的盘片是硬质磁性合金盘片,片厚一般在0.5mm左右,直径主要有1.8in (1in=25.4mm)、2.5in、3.5in和5.25in 4种,其中2.5in和3.5in盘片应用最广。
盘片的转速与盘片大小有关,考虑到惯性及盘片的稳定性,盘片越大转速越低。
一般来讲,2.5in硬盘的转速在5 400 r/min~7 200 r/ min之间;3.5in 硬盘的转速在4 500 r/min~5 400 r/min之间;而5.25in硬盘转速则在3 600 r/min~4 500 r/min之间。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2.5in硬盘的转速最高已达15 000 r/min,3.5in硬盘的转速最高已达12 000 r/min。
有的硬盘只装一张盘片,有的硬盘则有多张盘片。
这些盘片安装在主轴电机的转轴上,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
每张盘片的容量称为单碟容量,而硬盘的容量就是所有盘片容量的总和。
早期硬盘由于单碟容量低,所以,盘片较多,有的甚至多达10余片,现代硬盘的盘片一般只有少数几片。
一块硬盘内的所有盘片都是完全一样的,不然控制部分就太复杂了。
一个牌子的一个系列一般都用同一种盘片,使用不同数量的盘片,就出现了一个系列不同容量的硬盘产品。
盘体的完整构造如图1-5所示。
图1-5 盘体的完整结构硬盘驱动器采用高精度、轻型磁头驱动/定位系统。
这种系统能使磁头在盘面上快速移动,可在极短的时间内精确地定位在由计算机指令指定的磁道上。
目前,磁道密度已高达5 400Tpi(每英寸磁道数)或更高;人们还在研究各种新方法,如在盘上挤压(或刻蚀)图形、凹槽和斑点等作为定位和跟踪标记,以提高到和光盘相等的道密度,从而在保持磁盘机高速度、高位密度和高可靠性的优势下,大幅度提高存储容量。
硬盘驱动器内的电机都是无刷电机,在高速轴承支持下机械磨损很小,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
高速旋转的盘体产生明显的陀螺效应,所以,在硬盘工作时不宜搬动,否则,将增加轴承的工作负荷。
为了高速存储和读取信息,硬盘驱动器的磁头质量小,惯性也小,所以,硬盘驱动器的寻道速度明显快于软驱和光驱。
硬盘驱动器磁头与磁头臂及伺服定位系统是一个整体。
伺服定位系统由磁头臂后的线圈和固定在底板上的电磁控制系统组成。
由于定位系统限制,磁头臂只能在盘片的内外磁道之间移动。
因此,不管开机还是关机,磁头总在盘片上;所不同的是,关机时磁头停留在盘片启停区,开机时磁头“飞行”在磁盘片上方。
1.3 硬盘的逻辑结构(1)硬盘上的数据是如何组织与管理的呢?硬盘首先在逻辑上被划分为磁道、柱面以及扇区,其结构关系如图1-6所示。
图1-6 磁头、柱面和扇区每个盘片的每个面都有一个读写磁头,磁盘盘面区域的划分如图1-7所示。
磁头靠近主轴接触的表面,即线速度最小的地方,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它不存放任何数据,称为启停区或着陆区(Landing Zone),启停区外就是数据区。
在最外圈,离主轴最远的地方是“0”磁道,硬盘数据的存放就是从最外圈开始的。
那么,磁头是如何找到“0”磁道的位置的呢?从图1-5中可以看到,有一个“0”磁道检测器,由它来完成硬盘的初始定位。
“0”磁道是如此的重要,以致很多硬盘仅仅因为“0”磁道损坏就报废,这是非常可惜的。
这种故障的修复技术在后面的章节中有详细的介绍。
图1-7 硬盘盘片的启停区和数据区早期的硬盘在每次关机之前需要运行一个被称为Parking的程序,其作用是让磁头回到启停区。
现代硬盘在设计上已摒弃了这个虽不复杂却很让人不愉快的小缺陷。
硬盘不工作时,磁头停留在启停区,当需要从硬盘读写数据时,磁盘开始旋转。
旋转速度达到额定的高速时,磁头就会因盘片旋转产生的气流而抬起,这时磁头才向盘片存放数据的区域移动。
盘片旋转产生的气流相当强,足以使磁头托起,并与盘面保持一个微小的距离。
这个距离越小,磁头读写数据的灵敏度就越高,当然对硬盘各部件的要求也越高。
早期设计的磁盘驱动器使磁头保持在盘面上方几微米处飞行。
稍后一些设计使磁头在盘面上的飞行高度降到约0.1μm~0.5μm,现在的水平已经达到0.005μm~0.01μm,这只是人类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
气流既能使磁头脱离开盘面,又能使它保持在离盘面足够近的地方,非常紧密地跟随着磁盘表面呈起伏运动,使磁头飞行处于严格受控状态。
磁头必须飞行在盘面上方,而不是接触盘面,这种位置可避免擦伤磁性涂层,而更重要的是不让磁性涂层损伤磁头。
但是,磁头也不能离盘面太远,否则,就不能使盘面达到足够强的磁化,难以读出盘上的磁化翻转(磁极转换形式,是磁盘上实际记录数据的方式)。
硬盘驱动器磁头的飞行悬浮高度低、速度快,一旦有小的尘埃进入硬盘密封腔内,或者一旦磁头与盘体发生碰撞,就可能造成数据丢失,形成坏块,甚至造成磁头和盘体的损坏。
所以,硬盘系统的密封一定要可靠,在非专业条件下绝对不能开启硬盘密封腔,否则,灰尘进入后会加速硬盘的损坏。
另外,硬盘驱动器磁头的寻道伺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伺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所以,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心轻放。
这种硬盘就是采用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制造的硬盘,所以也被称为温盘。
其结构特点如下。
①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在盘体内。
②磁头在启动、停止时与盘片接触,在工作时因盘片高速旋转,带动磁头“悬浮”在盘片上面呈飞行状态(空气动力学原理),“悬浮”的高度约为0.1μm~0.3μm,这个高度非常小,图1-8标出了这个高度与头发、烟尘和手指印的大小比较关系,从这里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个高度有多“高”。
图1-8 盘片结构及磁头高度示意图③磁头工作时与盘片不直接接触,所以,磁头的加载较小,磁头可以做得很精致,检测磁道的能力很强,可大大提高位密度。
④磁盘表面非常平整光滑,可以做镜面使用。
下面对“盘面”、“磁道”、“柱面”和“扇区”的含义逐一进行介绍。
1. 盘面号硬盘的盘片一般用铝合金材料做基片,高速硬盘也可能用玻璃做基片。
玻璃基片更容易达到所需的平面度和光洁度,且有很高的硬度。
磁头传动装置是使磁头部件作径向移动的部件,通常有两种类型的传动装置。
一种是齿条传动的步进电机传动装置;另一种是音圈电机传动装置。
前者是固定推算的传动定位器,而后者则采用伺服反馈返回到正确的位置上。
磁头传动装置以很小的等距离使磁头部件做径向移动,用以变换磁道。
硬盘的每一个盘片都有两个盘面(Side),即上、下盘面,一般每个盘面都会利用,都可以存储数据,成为有效盘片,也有极个别的硬盘盘面数为单数。
每一个这样的有效盘面都有一个盘面号,按顺序从上至下从“0”开始依次编号。
在硬盘系统中,盘面号又叫磁头号,因为每一个有效盘面都有一个对应的读写磁头。
硬盘的盘片组在2~14片不等,通常有2~3个盘片,故盘面号(磁头号)为0~3或0~5。
2. 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轨迹叫做磁道(Track)。
磁道从外向内从0开始顺序编号。
硬盘的每一个盘面有300~1 024个磁道,新式大容量硬盘每面的磁道数更多。
信息以脉冲串的形式记录在这些轨迹中,这些同心圆不是连续记录数据,而是被划分成一段段的圆弧,这些圆弧的角速度一样。
由于径向长度不一样,所以,线速度也不一样,外圈的线速度较内圈的线速度大,即同样的转速下,外圈在同样时间段里,划过的圆弧长度要比内圈划过的圆弧长度大。
每段圆弧叫做一个扇区,扇区从“1”开始编号,每个扇区中的数据作为一个单元同时读出或写入。
一个标准的3.5in硬盘盘面通常有几百到几千条磁道。
磁道是“看”不见的,只是盘面上以特殊形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在磁盘格式化时就已规划完毕。
1.3 硬盘的逻辑结构(2)3. 柱面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通常称做柱面(Cylinder),每个圆柱上的磁头由上而下从“0”开始编号。
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即磁头读/写数据时首先在同一柱面内从“0”磁头开始进行操作,依次向下在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即磁头上进行操作,只在同一柱面所有的磁头全部读/写完毕后磁头才转移到下一柱面,因为选取磁头只需通过电子切换即可,而选取柱面则必须通过机械切换。
电子切换相当快,比在机械上磁头向邻近磁道移动快得多,所以,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而不按盘面进行。
也就是说,一个磁道写满数据后,就在同一柱面的下一个盘面来写,一个柱面写满后,才移到下一个扇区开始写数据。
读数据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这样就提高了硬盘的读/写效率。
一块硬盘驱动器的圆柱数(或每个盘面的磁道数)既取决于每条磁道的宽窄(同样,也与磁头的大小有关),也取决于定位机构所决定的磁道间步距的大小。
更深层的内容请参考其他书籍,限于篇幅,这里不再深入介绍。
4. 扇区操作系统以扇区(Sector)形式将信息存储在硬盘上,每个扇区包括512个字节的数据和一些其他信息。
一个扇区有两个主要部分:存储数据地点的标识符和存储数据的数据段,如图1-9所示。
图1-9 硬盘扇区的构成标识符就是扇区头标,包括组成扇区三维地址的三个数字:扇区所在的磁头(或盘面)、磁道(或柱面号)以及扇区在磁道上的位置即扇区号。
头标中还包括一个字段,其中有显示扇区是否能可靠存储数据,或者是否已发现某个故障因而不宜使用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