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和企业
一图看懂天然气全产业链(2018版)
![一图看懂天然气全产业链(2018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225cf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d.png)
一图看懂天然气全产业链(2018版)201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重回两位数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天然气进口量高速增长,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
2017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4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较2016年高8.2个百分点。
页岩气产量90亿立方米、煤制气产量22亿立方米、煤层气产量与上一年持平。
截至2016年底,我国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5.44万亿立方米,2017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5000亿立方米以上。
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前5位的盆地分别是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松辽和东海盆地。
页岩气和煤层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分别为1224.13亿立方米和3344亿立方米。
2017年我国进口天然气9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4.4%,对外依存度升至39.4%。
其中,管道气进口42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LNG进口量约4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9%。
自2012年以来,LNG 进口量重新超过管道气进口量,占比54%。
进口管道气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缅甸、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截至2017年12月15日,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累计输气2013亿立方米。
LNG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卡塔尔、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截至2017年底,全国天然气长输管网总里程近7.4万公里,总输气能力约2900亿立方米/年,形成了由西气东输系统、陕京系统、川气东送系统、西南管道系统为骨架的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全国性供气网络。
2017年,两项国家重点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建设:一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试验段二期;二是潜江—韶关输气管道工程。
未来10年,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将迎来新的建设高峰期。
预计到2020年和2025 年,我国天然气主干管道将分别达到10.4万公里和16.3 万公里。
天然气的存储有地下储气库和LNG接收站两种形式。
目前,我国有12座地下储气库群,工作气量达100亿立方米,调峰能力约80亿立方米,其中,中国石油77亿立方米。
天然气行业简单分析
![天然气行业简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ee8314650e52ea551898bd.png)
天然气行业简单分析一、国内天然气供应二、中国天然气消费情况三、天然气产业链介绍四、天然气发展得到国家政策支持一、国内天然气供应1、国内天然气生产情况我国天然气的生产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从1949 年到1995 年天然气产量由0.112 亿立方米增至174 亿立方米,年均增长 3.8 亿立方米,产量增长缓慢。
第二阶段从 1995 年至今,为快速增长阶段,产量从174 亿立方米增加到2009 年的841 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12%。
2、天然气进口情况中国市场也已经成为天然气出口国非常看好的阵地。
目前,国内LNG 进口才刚刚起步,进口量还很小,但发展迅速,2008 年LNG 的进口量为333.6 万吨(折合45 亿立方米),占同期天然气消费的比重仅为 5.7%,2 年 LNG 的进口量为 553 万吨(约合 77.4 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总量比重为 8.7%。
二、中国天然气消费情况1、天然气消费量2010 年,据国家发改委公布行业统计显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072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73%,消费总量居世界第四位。
2011年,中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为1313立方米。
2012年全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0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天然气进口量(含液化天然气)425亿立方米,增长31.1%;表观消费量1471亿立方米,增长13.0%。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天然气的消费量有望达到3000亿~4000亿立方米,届时天然气占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例可能将提升至10%~15%。
天然气‘十二五’规划将提高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占比。
预计到2015年,我国天然气供应结构为国产气1700亿立方米,净进口900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6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则将从目前的4%上升至7%~8%。
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天然气将承担起调整中国能源结构的重任。
国家为了鼓励“少用煤、多用气”,在“十一五”期间,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总消费的70%,在“十二五”期间这个占比要下降至65%,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很大程度上就需要靠多使用天然气来解决。
天然气产业链
![天然气产业链](https://img.taocdn.com/s3/m/cec761691711cc7931b716e4.png)
天然气产业链:
上游的天然气勘探生产、中游的管道运输及地下储存和下游的城市配送,是组成天然气工业的基本业务单元。
随着LNG国际贸易的发展,天然气工业的业务构成又增添了新内容,即天然气液化、液化天然气(LNG)远洋运输及LNG的接收、储存和再气化,它们构成了LNG 业务链。
图示:
天然气勘探开发业:
地质勘查→物理勘探→钻井(包括辅助专业地质录井、测井、固井)→试油(气)→油田建设→采油采气(含井下作业)→净化→储存运输
★输油气管道制造业:
我国的输油气管道主要有SSAW(螺旋缝埋弧焊钢管)和LSAW(直缝埋弧焊钢管)两种。
SSAW占输油气管道主干线的70%,将是管道建设加速的主力军;LSAW应用范围广,且其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宽,受地方城市管线以及深海输油管线铺设加快的影响,应该也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天然气运、储、用等相关设备生产制造业:
天然气贮槽、半挂车、牵引车、列车系列;天然气运输车安全装置;LNG储罐
运输业:
运输车出租出售,天然气配送。
天然气产业链介绍
![天然气产业链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f90c83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3.png)
天然气产业链介绍天然气产业链是指从天然气的开采、加工、运输到最终利用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产业。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将从天然气的开采、加工、运输和利用四个方面介绍天然气产业链。
1. 天然气开采天然气的开采是天然气产业链的第一步。
天然气主要存在于地下的油气田中,通过钻探和开采技术将其开采出来。
开采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勘探、钻井和提取等工艺。
地质勘探是通过采集地质样本和地质勘探技术,确定天然气的分布和储量。
钻井是使用钻机将钻头钻入地下,通过旋转和冲击力将地下的岩石打碎,形成井筒,使天然气能够顺利流出。
提取是通过提高井口压力或使用泵将天然气提取到地面。
2. 天然气加工天然气开采后,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市场需求和运输要求。
加工主要包括除杂、脱硫、脱水、脱碳等过程。
除杂是指去除天然气中的杂质,如油、水和固体颗粒等。
脱硫是将天然气中的硫化物去除,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设备的腐蚀。
脱水是除去天然气中的水分,以防止水分在运输过程中结冰或对设备产生腐蚀。
脱碳是去除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提高天然气的热值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天然气运输天然气加工后,需要进行运输到各个消费地。
天然气运输主要有管道运输和液化天然气(LNG)运输两种方式。
管道运输是将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消费地,它具有输送量大、损耗小的优势,但受限于管道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LNG运输是将天然气液化后,通过特殊的船舶运输到各个消费地,然后再恢复为气体进行利用。
LNG 运输具有灵活性高、适用范围广的优势,但液化和再气化过程会带来一定的能源损失。
4. 天然气利用天然气的利用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发电、供热、化工、交通等。
天然气发电是利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天然气发电具有高效、清洁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发电方式。
天然气供热是利用天然气进行燃烧,产生热能用于供暖和热水供应。
化工领域中,天然气可以用作原料制取化学品,如合成氨、甲醇等。
石油天然气产业链
![石油天然气产业链](https://img.taocdn.com/s3/m/23485dd949649b6648d747d2.png)
石油天然气产业链我国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未来气价改革、LNG及非常规天然气的发展将将带来包括石化、汽车、机械、公用事业等多行业的投资机会,主要受益公司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富瑞特装、杰瑞股份、惠博普、深圳燃气、领先科技、宇通客车、新天科技等。
1.我国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较快。
200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272.0亿立方米,消费量245.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有少量出口;从2007年开始,我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到201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025.3亿立方米,消费量1307.1亿立方米。
从2000年至2011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6.44%。
在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进口量也不断提高。
2007年我国天然气净进口量为12.83亿立方米,到2011年这一数值就增长到281.8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也从2007年的1.82%增长到2011年的21.56%。
虽然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增长迅速,但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目前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仍较低,仅在4~5%左右,未来天然气的消费量仍将保持高增速。
我们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供应结构为国产气1700亿立方米,净进口900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6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则将从目前的4%上升至7~8%。
2.气价、管网改革越来越紧迫2.1 气价改革越来越紧迫进口气价较高、国产气价偏低。
目前我国的进口天然气,主要包括从中亚地区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和从东南沿海地区进口的液化天然气(LNG)。
随着我国进口天然气量的不断提高,进口天然气价格也不断上涨。
以LNG为例,其进口价格已从2006年的0.97元/立方米上涨到2012年的2.56元/立方米;2012年相对于2011年的进口均价涨幅在15%以上。
中亚地区进口的管道天然气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的边境完税价为2.02元/立方米。
而目前国产天然气井口价格在1.0~1.5元/立方米左右。
天然气产业链趋势
![天然气产业链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bf9b71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4.png)
天然气产业链趋势天然气被广泛认为是最为清洁的化石燃料之一,具有资源丰富、价格相对稳定、供应安全等优势,被视为替代煤炭和石油的重要能源之一。
天然气产业链涵盖了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
本文将探讨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包括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天然气资源的多样化开发、LNG市场的扩大、管道输气和储气技术的创新等方面。
一、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然气资源的发现率和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传统的天然气勘探主要依靠地质勘探和钻探技术,但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随着测井技术、地震勘探技术和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勘探成本和风险都得到了明显降低。
此外,还出现了新的勘探技术,如重力法、电磁法和地层气指示器等,这些技术在现场作业中能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可开采的天然气储层。
二、天然气资源的多样化开发天然气资源的多样化开发是天然气产业链的重要趋势之一。
除了传统的天然气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如页岩气、煤层气和海洋天然气等。
这些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虽然开采成本较高,但储量巨大,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页岩气和煤层气的开发已经在美国取得了巨大成功,海洋天然气的开采也在欧洲和中国等地得到了重视。
多样化的天然气资源开发不仅能够提高天然气产量,还能够增加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LNG市场的扩大液化天然气(LNG)是天然气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LNG具有高能量密度、储运方便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已经成为天然气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LNG的需求不断增加,LNG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目前,LNG市场主要由几个大型LNG生产国主导,如卡塔尔、澳大利亚和美国等。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涉足LNG生产和贸易,LNG市场竞争将加剧。
新兴的LNG生产国如新加坡、尼日利亚和加拿大等,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有望在LNG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a00d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6.png)
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一、概述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环保的能源,具有优质的燃烧特性和广泛的用途。
近年来,中国天然气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发展状况1.供需情况:中国天然气供需总体平衡,但区域之间供需情况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的供需矛盾较为明显,而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丰富但供应不足。
2.市场体系:中国天然气市场逐渐开放,市场主体多元化。
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3.产业链完善:天然气上游产业链较为成熟,中下游产业链发展相对滞后。
天然气勘探开发、运输、储存等环节存在一定的瓶颈。
4.政策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推动天然气行业的发展。
加大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能源使用的支持力度。
5.技术创新:天然气行业技术创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特别是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的丰富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三、问题与挑战1.基础设施不足:天然气管网建设仍存在短板。
尤其是西部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不足,限制了该地区天然气的推广和应用。
2.价格体系不完善:中国天然气价格仍由政府主导,市场化程度有限。
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亟待加强,以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安全管控不到位:天然气管道事故频发,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加强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管是当前天然气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4.环保压力增大:中国天然气行业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环保压力日益增大。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天然气的清洁利用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发展趋势1.多元化供应渠道:加大天然气进口和开发非常规天然气。
增加LNG进口和管道天然气进口,提高天然气供应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2.促进消费转型:推动天然气在工业、交通和家庭领域的应用。
加大替代煤炭和柴油的力度,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3.完善市场机制:推动价格市场化,建立健全的价格形成机制。
简析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及企业
![简析中国天然气产业链及企业](https://img.taocdn.com/s3/m/f0305a303169a4517723a38e.png)
2017受益于经济发展、城市化推进和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得到了较快的增长。
能源安全角度出发,本土非常规气尚处于起步阶段,页岩气和煤层气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天然气供应由本土常规气、本土非常规气、进口气三部分构成。
本土常规气经过数十年开发后进入瓶颈期,产量后续增长潜力有限,本土非常规气尚处于起步阶段,体量偏小,因此大幅增加进口气成为支撑下游消费放量的关键,LNG接收站优先受益。
数据来源:Wind、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注:2017年全年天然气销量和消费量增速依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17年1月-10月外推得到;2020年天然气产量依据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得到,2020年天然气消费依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测算得到,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要低于50亿吨标煤,如果假设2020年能源实际消费量约为49亿吨,叠加天然气消费占比达到10%的规划目标,按照标煤与天然气之间的折算系数为13.3吨标煤/万方天然气,则可测算出2020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约为3684亿方。
天然气产业链一览天然气产业链是指以天然气及其副产品的产出、输送或投入作纽带所形成的上下关联衔接的产业集合。
根据盈利模式和主要产出的不同,天然气产业链可作如下划分:上游勘探生产:主要指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相关资源集中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
此外,还包括LNG海外进口部分。
中游运输:包括通过长输管网、省级运输管道、LNG运输船和运输车等。
我国的天然气中游也呈现垄断性,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居于主导地位。
下游分销:常规的燃气分销公司主要涵盖三块业务:燃气接驳、燃气运营和燃气设备代销。
城镇化率、燃气覆盖人口、煤改气等环保政策落地进度是促进上述三块业务发展的核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相关企业中石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
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
![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60c97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0.png)
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清洁、高效、环保等特点,在能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意识的提升,天然气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对天然气行业的市场规模、产业链、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分析天然气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天然气占全球能源消耗的22%,并且在未来几十年仍将保持增长。
尤其是在工业和电力行业,天然气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总体而言,天然气市场规模庞大,给天然气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产业链分析勘探与生产是天然气行业的起始环节,包括对潜在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寻找天然气的储量,并进行开采。
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天然气资源被发现并开发利用。
加工与储运是将天然气从生产地运输到消费地的过程。
天然气需要经过清洗和脱硫等处理才能达到使用标准,然后通过管道、LNG船等方式进行储运。
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加工技术和储运设施的建设与运营。
销售与应用是将天然气交付给最终用户的过程,包括天然气的销售、供应和利用。
天然气可以用于工业、电力、热力、民用等多个领域,供应方式包括长期合同和现货交易等。
三、发展趋势分析1.清洁能源转型:由于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较少,相比于传统的煤炭和石油能源更为环保。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2.市场化运营:天然气行业将逐渐走向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加强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化运营将促进天然气价格的形成,优化供需结构。
3.LNG市场发展:天然气液化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液化天然气(LNG)市场的快速发展。
LNG具有便于运输、灵活性强等优势,成为国际天然气贸易的重要形式。
4.区域合作与国际交流:天然气行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
各国通过互联互通的天然气管网和LNG出口设施的建设,实现了跨国天然气供应和交易,促进了能源安全和合作发展。
了解天然气市场
![了解天然气市场](https://img.taocdn.com/s3/m/b960575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3.png)
了解天然气市场目前,天然气已成为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清洁能源,被认为是未来能源的主要方向之一。
然而,在天然气市场中,我们需要了解很多相关知识,以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及行情,实现投资理财的效益最大化。
本文将从产业链、市场状况、投资方向等多个方面来深入解析天然气市场,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
一、天然气产业链天然气产业链从开采、加工、运输、储存到使用等多个环节组成。
开采环节主要包括油田天然气开采和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如页岩气、页岩油气和煤层气等。
加工环节主要将原天然气经过气体处理、液化等过程得到市场所需的天然气产品。
运输环节主要包括管道输送、液化天然气运输等方式,使天然气能够到达市场。
储存环节则将天然气进行压缩、液化等方式储存,以备市场需要。
使用环节则是天然气能源进入市场后被用于热电联产、城市燃气、工厂燃料、车用燃料等领域。
二、天然气市场状况天然气市场的状况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市场气象条件、全球经济和政治环境、供需状况及价格等。
其中,市场气象条件直接影响供应量、储存量和消费量,特别是冬季旺季和夏季淡季对天然气价格影响较大。
全球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影响天然气需求与供应的稳定性,特别是一些政治局势紧张的国家的天然气供应状况容易受到影响。
在中国市场方面,目前国内天然气市场供需状况保持着整体稳定的趋势。
近几年天然气供应不断增加,并逐渐形成以西气东输、中俄天然气管道、新疆-江苏管道等为主的多条天然气管道输送网络,实现了国内的地区平衡。
然而,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严重影响了国内化工、燃气、电力等领域。
三、投资方向对于投资天然气市场的人来说,需要对市场状况有足够了解,并利用行业、政策及市场等信息作出准确的投资决策。
首先,需要关注产业链上游,特别是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关注有潜力的油田天然气及非常规气资源。
其次,需要了解天然气加工、运输企业的技术、设备及产品的特点,关注相关的优秀企业股票价值。
同时,还需要重视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特别是那些区域管道运输领域和国际天然气管道领域的龙头企业。
天然气产业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天然气需求
![天然气产业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天然气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de54c080360cba1aa811da7e.png)
图 7:中国天然气增速与 GDP 增速
20% 15% 10%
5% 0% - 5%
- 10%
天然气需求增速
GDP增速
图 8:中国天然气增速与 LNG 价格(元/吨)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天然气需求增速
图 17:城市燃气中天然气占比逐步提升
9
201
201
2
1
16
35%
100%
14 12
30%
90% 80%
25%
70%
10 8
20%
60% 50%
6 4
15%
40%
10%
30% 20%
2
5%
10%
0
0%
0%
201 0
200 9
200
200
200
2014-03 2014-07 2014-11 2015-03 2015-07 2015-11 2016-03 2016-07 2016-11 2017-03 2017-07 2017-11 2018-03 2018-07 2018-11 2019-03 2019-07 2019-11 2020-03 2014-03 2014-08 2015-01 2015-06 2015-11 2016-04 2016-09 2017-02 2017-07 2017-12 2018-05 2018-10 2019-03 2019-08 2020-01
1,800.00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中国天然气行业产业链、供应端、需求端及行业壁垒分析
![中国天然气行业产业链、供应端、需求端及行业壁垒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009b0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e.png)
1-8月中国天然气行业产业链、供应端、需求端及行业壁垒分析一、天然气行业产业链国家能源局向各省及九家央企下发了《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请编制生物天然气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通知》。
在对各地城乡废弃物资源、天然气市场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发展趋勢,制定面向2030年的生物天然气发展中长期规划。
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之大,而此次发布的生物天然气支持政策可谓天然气行业重大利好,生物天然气产业前景一片广阔。
二、需求端:增速有所放缓,但未来三年有望维持10%以上的高增长全球天然气需求也将持续增长,是未来唯一增长的化石能源;2035年超过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2050年前我国保持增长,短期内持续高增长。
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仅为7%VS世界平均23%;《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提出“2020年天然气消费比重争达10%”的目标,预计未来三年年均复合增速约10-15%。
随着煤改气接近尾声、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增速将有所放缓。
三、供给端:整体增加,供需紧平衡有望缓解我国主要的三大气源是国产气、进口管道气和进口LNG。
1)国产气开发力度加大,快速增长;2)进口管道气2019年底中俄东线将开始向黑龙江供气;3)进口LNG接收站将在2-3年后进入密集投运期。
2019年1-8月天然气累计产量113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9%,2019年以来天然气产量增速始终维持10%左右(显著高于近年来的均值),说明上游自2017年以来加大天然气开采的效果已经显现。
进口管道气:2019年底中俄东线将开始向黑龙江供气,未来价格成为我国管道气的主要增量。
进口LNG接收站将在2-3年后进入密集投运期,接收能力逐步增强。
LNG接收站为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接收站主要还是集中在“三桶油”。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4200亿立方米,建成2-3个煤层气产业化基地。
我国燃气产业分析
![我国燃气产业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7d378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8.png)
我国燃气产业分析我国燃气产业是一个重要的能源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燃气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燃气产业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国燃气产业在供应能力上仍有一定的不足。
尽管我国燃气产量逐年增加,但与国内市场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供应缺口。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供暖季节,供气压力常常面临较大的挑战。
而且,由于我国燃气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燃气的现代化设施和技术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我国燃气价格调整机制亟待改革。
由于燃气价格受政府控制,供应商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进行灵活调整。
这导致燃气价格过低,不仅影响了供应商的盈利能力,也制约了燃气行业的发展潜力。
另外,燃气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渣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国燃气产业需要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尽管我国燃气产业面临一些挑战,但也存在一些发展机遇。
首先,我国燃气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良好。
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煤炭资源,这为燃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燃气的市场需求将继续增加,带动燃气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政府对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也为燃气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综上所述,我国燃气产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也存在着发展机遇。
为了推动燃气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加大对燃气供应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改善,同时也需要改革燃气价格调整机制,提高燃气的市场化程度。
此外,应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燃气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燃气产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我国燃气产业是一个重要的能源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燃气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燃气产业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国燃气产业在供应能力上仍有一定的不足。
重磅干货丨天然气全产业链分析
![重磅干货丨天然气全产业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16a3b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f.png)
重磅干货丨天然气全产业链分析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中国天然气全产业链包括上游气源、中游储运和下游分销,涉及了天然气的产、贸、运、储、销各个环节。
根据产业链上产品形态的差异可将天然气产业链分为气态和液态天然气链条,其中气态链条的气源主要为自采天然气、进口管道气两种气源,气源经过骨干管道和省级管道进入消费省,而后通过城市管道运送至用户端,运输过程中需要设置储气库进行淡旺季调峰。
整体看,产业链相对清晰、简单。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债资信” 作者:中债资信石油天然气研究团队)气源环节中:开采环节参与企业少,垄断性强,经营模式简单,但资金及技术需求很高,该环节涉及的天然气出厂价由主要监管价格转变为间接调控价格;中国目前形成的四条天然气进口通道中,气态天然气以进口管道气为主,进口项目周期长、投资规模大,通常需要签订长协,因此进口管道气价格主要受前期签订的长协影响。
储运环节中:运输管道审批繁杂且投资回收期长,地下储气库发展较为滞后,运输管道及地下储库资源过于集中,未来将实现独立运营,管输费实行严格的政府定价,储气费定价方式仍不明朗。
分销环节中:城市管网为气态天然气的重要分销渠道,主要由三桶油下设的地方销售公司、政府控股的燃气公司以及极少数民营上市公司运营,定价方式为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
政府通过指导基准门站价、严格管控运输费及配送费、放开天然气出厂价及用户终端价格来管控整个天然气产业链上管道天然气的价格,门站价通过运输费向上游传导影响天然气出厂价,向下叠加配送费传导至消费终端形成用户价。
从盈利看,管输费、配送费盈利空间较为固定,不同气源盈利能力排序为:自采气>进口LNG>进口管道气。
2017年,各行业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加大,部分区域推行“煤改气”,叠加城镇化不断推进、替代能源价格随原油上涨等因素导致工业用气及居民采暖用气量超预期增长,然而中国天然气供给明显不足,导致天然气价格在2017年四季度波动很大,天然气行业关注度快速提升。
天然气产业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天然气需求
![天然气产业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天然气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de54c080360cba1aa811da7e.png)
4%
10
3%
2%
8
2%
0%
1% 0%
- 2%
6 4
- 1%
- 4%
- 2%
- 6%
2
- 3%
- 8%
0
196 9 197 2 197 5 197 8 198 1 198 4 198 7 199 0 199 3 199 6 199 9 200 2 200 5 200 8 201 1 201 4 201 7
40
1. 天然气管网
40
2. 储气设施
41
5. 投资观点和重点公司
43
1. 投资观点
43
2. 重点公司
43
1. 新奥股份:重组后将成为天然气一体化稀缺标的
43
2. 深圳燃气:受益天然气发电快速增长和 LNG 接收站投产
44
3. 广汇能源:涉足煤、气、油的民营上游巨头
45
4. 中油工程:中国石油集团旗下工程公司,受益管网建设提速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3:美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4:能源“不可能三角”
可再生 水电 核能 煤炭 天然气 石油
资料来源:新能源网,天风证券研究所
1.2. 天然气需求增长呈现较强刚性
内容目录
1. 天然气需求:从替代能源走向主体能源,增长潜力大
6
1. 从替代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6
2. 天然气需求增长呈现较强刚性
7
3. 具体下游领域分析
8
1. 工业领域:低气价有望发挥替代性
8
2. 居民领域:城镇化拉动长期增长
2024年天然气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4年天然气行业深度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9948f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6.png)
一、行业概况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4年,我国天然气行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量持续增长。
2024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18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5%,创历史新高。
2.进口量增长迅猛。
2024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9052万吨,同比增长30%,创历史新高。
主要进口国家为澳大利亚、卡塔尔和马来西亚。
3.市场需求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气需求量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
2024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8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1%。
4.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为了推动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提高天然气价格储备、加大对天然气开发的扶持力度等。
二、产业链分析天然气行业的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开采与生产、中游储运与分销以及下游利用与消费三个环节。
1.上游开采与生产上游开采与生产环节主要是指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和生产过程。
2024年,我国天然气勘探、开采和生产经验了较大的增长,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主要开采地区为西南地区和东海沿海地区。
2.中游储运与分销3.下游利用与消费下游利用与消费环节主要是指天然气的利用和消费过程。
2024年,我国天然气下游利用与消费的领域包括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化工原料等。
城市燃气是天然气下游消费的主要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燃气消费量逐年增长。
三、市场竞争分析天然气行业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国内天然气行业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国内外的石油公司、天然气生产商和天然气供应商。
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竞争由于天然气资源的有限性,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较大。
天然气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因此天然气供应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价格竞争,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利润率。
2.服务与品质竞争在天然气市场中,供应商的服务和品质竞争对消费者选择供应商具有重要的影响。
供应商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份额。
燃气行业产业链
![燃气行业产业链](https://img.taocdn.com/s3/m/0c9210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3.png)
燃气行业产业链燃气行业产业链是指涉及燃气资源的开采、加工、运输、分销以及终端利用的一系列环节。
燃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人类视角出发,为您描绘燃气行业产业链。
1. 燃气资源开采:燃气资源主要包括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LPG)。
天然气是一种由地下深处的岩层中形成的气体燃料,开采过程需要进行勘探、钻井和采收。
而LPG则是通过提炼石油时产生的副产品,需要经过精炼和分离才能得到。
燃气资源的开采过程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同时也需要合理规划和环保措施,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2. 燃气加工与储运:燃气资源开采后,需要进行加工和处理,以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燃气加工包括脱硫、脱水、脱硅等工艺,旨在提高燃气的纯度和热值,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工后的燃气需要进行储存和运输,通常采用管道输送或液化储运的方式。
燃气储运过程需要建设大型储气库和管道网络,以确保燃气的安全和稳定供应。
3. 燃气分销与供应:燃气分销环节主要包括城市燃气公司和燃气供应商。
城市燃气公司负责将燃气输送到用户家中,通常通过管道和计量设备进行供应。
燃气供应商则负责将燃气提供给工业和商业用户,通常采用液化石油气罐装或燃气储罐供应。
燃气分销与供应环节需要建设完善的设施和网络,以确保燃气的安全和可靠供应。
4. 终端利用与应用:燃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交通等领域。
在家庭中,燃气被用于供暖、烹饪和热水等方面。
在工业中,燃气被用于发电、加热和生产等方面。
在交通中,燃气被用于汽车和船舶等载具的动力驱动。
燃气的终端利用需要建设安全可靠的设备和系统,以确保燃气的高效利用和环保减排。
总体而言,燃气行业产业链涵盖了燃气资源的开采、加工、运输、分销和终端利用等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燃气产业链。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燃气行业能够为社会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并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LNG产业链概况以及部分企业优势分析
![中国LNG产业链概况以及部分企业优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85122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5.png)
中国LNG产业链概况以及部分企业优势分
析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简称LNG),主要成分是甲烷,被公认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
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25,液化天然气的质量仅为同体积水的45%左右。
显示,从上游市场来看,LNG产业链上游有天然气开采、天然气液化等;从下游应用行业来看,LNG应用较多的为交通运输、工业燃气、城市燃气等行业。
产业链
产业链上游市场
LNG产业链上游有天然气开采、天然气液化等,其中天然气开采代表企业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天然气液化代表企业有昆仑能源、新奥股份、广汇能源等。
国内上游市场重点企业优势分析
产业链中游市场
目前中国LNG市场上有中泰股份、君正集团、中天能源、申能股份、九丰能源等一批优秀企业。
中国LNG市场重点企业优势分析
产业链下游市场
交通运输是LNG行业的主要下游产业之一,该领域优秀的企业有中国燃气、新天绿能、百川能源、惠博普、致远新能等。
中国LNG应用市场重点企业优势分析。
天然气行业分析
![天然气行业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4784e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7.png)
天然气行业分析天然气行业分析1.全球天然气贸易活跃,中国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全球天然气储量分布较为集中,中东地区和独联体国家储量占比较大。
从全球角度看,2020年全球天然气已探明储量为188.1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独联体国家、亚太地区、北美洲和非洲,分别占比40.3%、30.1%、8.8%、8.1%和6.9%,中南美洲和欧洲天然气储量占比较少,分别占比4.2%、1.7%。
从各国产量方面来看,2021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居世界第一,占比达23.1%,俄罗斯位列第二位,占比为17.4%,伊朗、中国和卡塔尔紧随其后,分别占比6.4%、5.2%和4.4%,五国合计占比约为56.4%,全球天然气供给较为集中。
北美和亚太天然气消费量较大,产销地域分布不均促使全球天然气贸易活跃。
从各地区消费量来看,北美和亚太消费量较大,2021年北美洲和亚太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1034.11、918.30亿立方米,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例为25.6%、22.7%,独立联合体国家及中东地区消费量分别为610.83亿立方米、575.43亿立方米,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15.1%、14.3%。
受全球天然气供需地域分布错配影响,全球天然气贸易持续活跃。
全球天然气主要的贸易区域为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
美洲内部主要接收的是管道运输天然气,并大量出口LNG(液化天然气);东亚地区接收的包括管道天然气和LNG,以LNG为主;欧洲为全球第二大天然气进口地区,几乎无出口量,主要依赖从俄罗斯、中东等周边地区进口管道天然气,并从世界各地进口部分LNG。
管道天然气可大规模输气,LNG辅助调峰。
LNG是将天然气去除杂质后冷却至-162°C使其变成液体,经液化后LNG体积可减少600倍,液态时,LNG不会燃烧,增强了运输和储存的安全性。
在消费终端处,LNG经气化变成气体。
运输方面,LNG多采用气船运输和气车运输方式,管道气经管网进行运输,受管网建设条件限制。
燃气产业链发展趋势
![燃气产业链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304437f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14.png)
燃气产业链发展趋势燃气产业链是指由燃气资源采掘、生产、储运、销售、利用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
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燃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发展迅速。
本文将重点探讨燃气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一、燃气资源采掘发展趋势1. 外国投资进入中国市场随着燃气产业的发展,外国燃气公司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
外国公司在技术、设备和管理方面具有先进经验,能够提供更高效、环保的采掘方法。
此外,它们还可以带来更多的资金和市场资源,推动中国燃气产业的发展。
2. 加强可持续开发燃气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保证燃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深层、非常规燃气资源来增加储量和产能;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更高效、环保的开采技术,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二、燃气生产发展趋势1. 提高燃气生产效率随着燃气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生产效率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可以采取集约化经营的方式,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2. 发展燃气化工产业燃气化工产业是在燃气基础上开展衍生产业的重要领域。
通过转化和加工燃气,可以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包括甲醇、丙烯、乙烯等。
这些产品在化工、塑料、涂料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燃气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三、燃气储运发展趋势1. 建设燃气储备基地为了保证供应的安全和稳定,建设燃气储备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建设大型的储气罐和储气库,可以储存大量的燃气资源,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还可以利用储气库的储气压力进行调峰,平衡供需关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发展燃气管道网络燃气管道是燃气储运的重要环节,管道的建设与完善直接关系到燃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效益。
未来,燃气管道网络将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形成覆盖国内各地的燃气运输通道,实现燃气资源的全面流通和利用。
四、燃气销售发展趋势1. 发展多元化销售渠道燃气的销售渠道从过去的集中式向多元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 格式可编辑2017
受益于经济发展、城市化推进和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得到了较快的增长。
能源安全角度出发,本土非常规气尚处于起步阶段,页岩气和煤层气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天然气供应由本土常规气、本土非常规气、进口气三部分构成。
本土常规气经过数十年开发后进入瓶颈期,产量后续增长潜力有限,本土非常规气尚处于起步阶段,体量偏小,因此大幅增加进口气成为支撑下游消费放量的关键,LNG 接收站优先受益。
数据来源:Wind、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注:2017年全年天然气销量和消费量增速依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17年1月-10月外推得到;2020年天然气产量依据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得到,2020年天然气消费依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测算得到,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要低于50亿吨标煤,如果假设2020年能源实际消费量约为49亿吨,叠加天然气消费占比达到10%的规划目标,按照标煤与天然气之间的折算系数为13.3吨标煤/万方天然气,则可测算出2020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约为3684亿方。
天然气产业链一览
天然气产业链是指以天然气及其副产品的产出、输送或投入作纽带所形成的上下关联衔接的产业集合。
根据盈利模式和主要产出的不同,天然气产业链可作如下划分:上游勘探生产:主要指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相关资源集中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
此外,还包括LNG海外进口部分。
中游运输:包括通过长输管网、省级运输管道、LNG运输船和运输车等。
我国的天然气中游也呈现垄断性,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居于主导地位。
下游分销:常规的燃气分销公司主要涵盖三块业务:燃气接驳、燃气运营和燃气设备代销。
城镇化率、燃气覆盖人口、煤改气等环保政策落地进度是促进上述三块业务发展的核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相关企业
中石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
最新消息显示:2017年6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荣获中国商标金奖的商标创新奖。
2017年7月1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国资委2016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
中石化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2316亿元,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总部设在北京。
公司对其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的权力,对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和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
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煤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炼制;成品油储存、运输、批发和零售;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新能源、地热等能源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
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咨询、施工、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研发、制造与销售;电力、蒸汽、水务和工业气体的生产销售;技术、电子商务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有关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对外工程承包、招标采购、劳务输出;国际化仓储与物流业务等。
中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是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总部设在北京,现有98750名员工,有天津,湛江,上海,深圳四个上游分公司。
自1982年成立以来,中国海油通过成功实施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重大举措,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国际能源公司,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销售及化肥、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新能源等六大业务板块。
国新能源
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1年,2006年划归省国资委监管,经过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已发展为以燃气为核心主业,含中药材、贸易等产业板块的现代化国有大型能源集团,是我省12户转型综改试点企业之一,是气化山西主力军。
2013年燃气板块成功实现上市。
截至2016年底,公司总资产388亿元,在岗员工17419人,下设包括1个上市公司在内的48个子公司,燃气板块
拥有山西天然气公司、山西压缩气公司、山西煤层气公司、太原燃气集团、山西燃气产业集团等5大燃气公司。
近年来,国新能源大力实施气化山西战略,已建成长输管线6300公里、城市管网6000公里、总长超12000余公里、CNG/LNG加气站210座、液化调峰设施12座、燃气热电联产项目1座和碳四深加工项目1座,年管输设计能力超过316
亿立方米,气化覆盖全省104县(市、区)600万户居民1950万人,供气村镇2250个、工业用户550家、商业公福用户10252家,各类CNG/LNG车辆12万辆,全省气化率超过5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
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
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中商行业研究方法
中商拥有10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Askci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SCP分析模型、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
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
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
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先探讨该数据源的合法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
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中国海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发布的各类数据、年度报告、行业年鉴等资料信息。
中商的影响力
国家政府部门及权威媒体广泛报道与引用中商产业研究院专业研究结论
国内外主流财经媒体及国家政府部门大量引用中商数据及研究结论,如央视财经、凤凰财经新浪财经、中国经济信息网、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