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常考病证汇总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A1型题 2)
主治医师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A1型题 2)1、最早提出腹痛病名的是A.《千金方》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内经》E.《景岳全书》2、最早强调腹痛”痛则不通”病理学说的是A.张仲景B.巢元方C.孙思邈D.李东垣E.刘河间3、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者为A.气痛B.虚痛C.寒痛D.虫痛E.热痛4、以腹痛的部位辨证,胁痛、少腹疼痛者,多属A.肝胆病B.肠痈C.虫积D.胃痛E.膀胱病5、肾阳不足,寒邪内侵的腹痛特点是A.少腹拘急冷痛B.腹中冷痛C.脐中痛不可忍D.腹中雷鸣切痛E.脘腹胀满疼痛6、腹痛虚证常见何证A.脾胃虚弱B.中虚脏寒C.脾胃阳虚D.脾肾阳虚E.阴虚津亏7、与腹痛有关的脏腑一般不包括A.肝B.大肠C.小肠D.膀胱E.肾8、腹痛胀满,按之痛甚,烦热口渴,大便秘结,中医辨证为A.实热证B.虚寒证C.食滞证D.气滞证E.寒实证9、腹痛,以少腹拘急疼痛为主,得温可减,其中医病机为A.寒邪直中少阴B.寒邪直中太阴C.厥阴经受寒D.寒凝气滞E.寒凝血瘀10、下列哪项为寒性腹痛的疼痛特点A.腹部胀痛,攻窜不定B.腹痛绵绵,时作时止C.腹部胀满,疼痛拒按D.腹痛急暴,得温痛减E.饥则痛甚,得食稍减11、中虚脏寒型腹痛宜选何方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B.大承气汤C.小建中汤D.少腹逐瘀汤E.柴胡疏肝散12、腹痛急暴,得温则减,畏寒,手足不温,其病机为A.寒邪入侵,阳气不运B.气机壅滞,湿热内结C.中虚脏寒,经脉失养D.气机郁滞E.瘀血内停,脉络不通13、肝郁气滞型腹痛宜选方A.柴胡疏肝散C.大四七汤D.金铃子散E.香连丸14、脘腹疼痛,痛处不移,痛如针刺,此证候属于A.血瘀腹痛B.虚寒腹痛C.热结腹痛D.气滞腹痛E.寒凝腹痛15、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烦渴引饮,其治法是A.温中健脾,散寒止痛B.通腑泄热C.温中补虚,和里缓急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E.活血化瘀止痛16、瘀血内停型腹痛宜选方A.血府逐瘀汤B.少腹逐瘀汤D.失笑散E.桃红四物汤17、泄泻在《内经》中称为A.下利B.下痢C.泄D.泻E.滞下18、治泄有九法出自何书A.《医宗必读》B.《景岳全书》C.《脾胃论》D.《医学必悟》E.《伤寒杂病论》19、泄泻主要是由哪个脏器功能失调造成的A.肺B.肝C.脾D.肾E.心20、下列哪项不是泄泻的病因A.感受外邪B.饮食所伤C.情志失调D.体虚久病E.房劳过度21、泄泻与痢疾的鉴别,哪项是错误的A.泄泻没有里急后重,痢疾有里急后重B.泄泻病情轻,痢疾病情重C.泄泻为水谷不化,痢疾为脂血伤败D.泄泻病在脾胃,痢疾病在大肠E.泄泻大便无赤白脓血,痢疾有赤白脓血22、稍有饮食不慎或稍进油腻食物引起的泄泻,属下列哪项A.寒湿泄泻B.湿热泄泻C.食滞胃肠D.脾胃虚弱E.肾阳虚衰23、痢疾与泄泻的鉴别点,下列哪项无鉴别意义A.泻下稀薄或赤白黏胨B.泻下爽利与否C.里急后重之有无D.泻下次数之多少E.泻下有无脓血24、从下列泻下粪便中辨出何为湿热泄泻的特点A.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B.泄下粪色黄褐而臭C.泄泻如水D.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之物E.时溏时泄,水谷不化25、肾阳虚衰泄泻的临床主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泄泻多在黎明之前B.肠鸣即泻,泻后痛减C.形寒肢冷D.粪便黄褐而臭E.腰膝酸软26、腹痛病因病机与下列哪项无关A.外感时邪B.饮食不节C.情志失调D.阳气素虚E.年高体虚27、湿热泄泻的代表方是A.葛根芩连汤B.清中汤C.保和丸D.藿香正气散E.桃花汤28、脾胃虚弱,泄泻不止而脱肛者,治疗首选方为A.人参养营汤B.补中益气汤C.理中汤D.香砂六君子汤E.右归丸29、寒湿泄泻选用下列何方最佳A.葛根苓连汤B.理中汤C.保和丸D.藿香正气散E.六君子汤30、泄泻调护不正确的是A.多吃瓜果以补充体液B.注意饮食调养C.大便后温水清洗肛门D.痊愈后体育锻炼E.精神调养31、”大瘕泄”是哪部著作提出的A.《内经》B.《外台秘要》C.《丹溪心法》D.《千金要方》E.《难经》32、哪个时期开始称痢疾为”痢”A.秦汉B.宋元C.明清D.晋唐E.战国33、在治疗痢疾上,提出通因通用的治痢原则的医家是A.刘河间B.张子和C.朱丹溪D.张景岳E.吴道琼34、痢疾在《千金要方》称为A.下利B.滞下C.肠澼D.大瘕泄E.重下35、下列哪项不是痢疾的必有症状A.里急后重B.下痢赤白脓血C.痢下白冻D.腹痛E.肛门下坠感36、一般说来,初痢实则A.通之B.补之C.濡之D.燥之E.温之37、寒湿痢的表现是A.痢下赤白脓血,不甚臭秽B.痢下鲜紫脓血C.痢下纯为白冻D.痢下赤多白少E.痢下脓血黏稠38、暴痢多属于A.实证B.虚证C.热证D.寒证E.湿证39、下痢赤白脓血,赤多重用A.补药B.气药C.理气药D.血药E.利尿药40、痢下白多赤少,一般多重用A.温药B.寒药C.气药D.血药E.补药41、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湿热痢的主症A.腹痛,里急后重B.下痢赤白相兼C.肛门灼热D.小便短赤E.苔白腻,脉濡缓42、症见痢下赤白黏胨,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有腹痛,里急后重,饮食乏味,胃脘饱闷,头身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中医脾胃系病证
脾胃系病证胃痛·胃痛的概念胃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痛的病机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胃痛的诊断要点(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胃痛的鉴别·胃痛的辨证要点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胃痛的治疗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总以开其郁滞、调其升降为目的·胃痛的辨证论治(1/2)·胃痛的辨证论治(2/2)·胃痛的转归胃痛还可以衍生变证。
大量出血,可致气随血脱,危及生命。
若胃痛日久,痰瘀互结,壅塞胃脘,可形成噎膈。
·胃痛的预防调护患者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
慎用水杨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
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
患者胃部隐痛反复发作,口干咽燥,似饥而不欲食,五心烦热,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化肝煎合保和丸B.清中汤合黄芪建中汤C.香苏散合良附丸D.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E.失笑散合丹参饮『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胃痛胃阴亏耗证: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患者,男,26岁。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口和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应首选:A.藿朴夏苓汤B.理中汤C.小建中汤D.黄芪建中汤E.香苏散合良附丸『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胃痛寒邪客胃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代表方: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A.健脾化湿B.温中健脾C.温中补肾D.散寒止痛E.散寒除湿1.胃痛暴作,畏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口和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腹中冷痛,手足厥冷,身体疼痛,内外皆寒,治疗宜用( )(2007年第55题)A.乌头桂枝汤B.桂枝汤C.通脉四逆汤D.济川煎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辨证论治,属于识记型考题。
内外皆寒之腹痛治宜乌头桂枝汤温里散寒,表里兼顾,故选A。
桂枝汤只解表寒,通脉四逆汤只祛里寒。
2.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治疗宜用( )(2006年第71;1995年第65题)A.理中汤B.通脉四逆汤C.暖肝煎D.桂附地黄丸E.乌头桂枝汤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乃肾阳不足,寒邪内侵之腹痛。
治当以通脉四逆汤温通肾阳。
故选B。
3.一老叟于沐浴时,突发少腹拘急冷痛,喜暖喜按,得温痛减,舌苔白,脉沉紧,治宜选用( )(2005年第64;2001年第64;1994年第68题) A.乌头桂枝汤B.附子理中丸C.附子粳米汤D.通脉四逆汤E.暖肝煎正确答案:E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少腹乃厥阴经的循行部位,故少腹拘急冷痛是由于下焦受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所致,治当暖肝散寒,方用暖肝煎,故选E。
乌头桂枝汤用于内外皆寒之腹痛,附子理中丸用于阴寒腹痛,附子粳米汤用于寒邪上逆之腹痛,通脉四逆汤用于肾阳不足,寒邪内侵之腹痛。
4.患者腹中雷鸣彻痛,胸胁逆满,呕吐,舌苔白,脉沉紧。
治疗宜选( )(2004年第54题:2000年第60题)A.乌头桂枝汤B.金匮肾气丸C.附子粳米汤D.通脉四逆汤E.暖肝煎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
腹中雷鸣彻痛,胸胁逆满,呕吐是寒邪上逆所致,当以附子粳米汤温中降逆,故选C。
5.少腹拘急冷痛,苔白,脉沉紧,其病理为( )(1991年第52题)A.下焦受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B.肾阳不足,寒邪内侵C.脾阳不振,寒邪内侵D.寒邪内侵,阳气不运E.阴寒内盛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病因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练习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练习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3型题 2. A1型题 3. A3型题 4. A3型题 5. A3型题某女,28岁,胃脘部灼热疼痛而痞闷,口苦,渴不思饮,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其辨证为A.痰饮内阻B.饮食伤胃C.湿热中阻D.肝气犯胃E.胃阴不足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脾胃系病证2.宜选何方A.平胃散加减B.二陈汤加减C.清中汤加减D.枳实导滞丸加减E.茵陈蒿汤加减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脾胃系病证某女,41岁,大便干结不通,3~4日1次,伴口臭,面红心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3.若津液已伤,渴甚,苔干,应A.改用增液汤B.改用润肠丸C.加用增液汤D.加用润肠丸E.加花粉、玉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脾胃系病证4.若病人兼肺热咳喘,应加A.麻黄、杏仁B.冬花、紫菀C.黄芩、贝母D.瓜蒌仁、苏子、黄芩E.以上皆非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脾胃系病证5.何人将痞满分为实痞和虚痞两大类B.巢元方C.朱丹溪D.李东垣E.张介宾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脾胃系病证6.“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是何书对嘈杂证的描述A.《内经》B.《兰室秘藏》C.《丹溪心法》D.《证治》E.《岳全书》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脾胃系病证7.胃脘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针刺是何证特点A.实证B.气滞C.瘀血D.实寒E.寒证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脾胃系病证8.某男,51岁,平素嗜食辛辣。
近因操劳过度,出现脘腹痞塞不舒,按之不痛,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应用何方A.益胃汤加大黄、芒硝B.益胃汤加火麻仁、元参C.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D.麦门冬汤加减E.半夏泻心汤加减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脾胃系病证9.瘀血停胃胃痛,体倦乏力,舌淡,脉弱,常加何药A.桃仁、红花B.茯苓、白术C.青皮、郁金D.人参、黄芪E.以上皆非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脾胃系病证10.呃逆相当于西医何病A.膈肌痉挛B.胃炎D.脑血管病E.尿毒症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脾胃系病证11.《诸病源候论》中”诸否者”、”赃腑否塞而不宣”的”否”是指何病证A.胃脘痛B.痞满C.结胸D.噎膈E.呃逆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脾胃系病证12.引起呕吐,一般以感受何邪居多A.风B.寒C.暑D.湿E.火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脾胃系病证13.何人提出呃逆与膈相关A.孙思邈B.葛洪C.陈无择D.张景岳E.李中梓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脾胃系病证14.某男,38岁,腹泻而泻下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腹痛阵作,诊见:烦热口渴,尿黄,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1、单选一男性患者,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满痛,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宜用()A.消食化滞,和胃降逆B.燥湿祛痰,健脾和胃C.舒肝和胃,降逆吐呕D.温养脾胃(江南博哥),降逆止呕E.清肝泻热,降逆止呕正确答案:C2、单选虚寒腹痛的证候特点是()A.遇寒痛甚,得温痛减B.腹痛拒按,胀满不舒C.腹痛畏寒,喜温喜按D.腹痛胀满,攻窜不定E.t腹部刺痛,固定不移正确答案:C3、单选以下不是虚秘治疗大法的是()A.益气B.温阳C.滋阴D.养血E.健脾正确答案:E4、单选以下各项中不是胃痛的病理因素是()A.阳虚B.寒凝C.热郁D.湿阻E.血瘀正确答案:A5、单选胃痛肝胃郁热证,理气应选用()A.大腹皮、枳实B.香橼、佛手C.檀香、乌药D.郁金、延胡索E.青皮、薤白正确答案:B6、单选李某,男,36岁。
因天寒受风诱发腹痛,腹冷痛,得热稍减,小便清利,大便自可,舌苔白,脉沉紧。
该类型腹痛,如见脐中痛不可忍,喜温喜按,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方可选()A.通脉四逆汤B.附子理中丸C.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D.乌头桂枝汤E.当归四逆汤正确答案:A7、单选李某,女性,55岁。
反复脘闷不舒5年,脘腹满闷,时轻时重,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此病证的证机概要是()A.胃阴亏虚,胃失濡养,和降失司B.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C.痰浊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和D.脾虚胃寒,失于温养E.饮食停滞,胃腑失和,气机壅塞正确答案:B8、单选患者陈某,男,50岁。
平素喜食辛辣香燥之品,近十天出现吞咽梗涩而痛,固体食物难入,汤水可下,形体逐渐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质红干,有裂纹,脉弦细数。
若用五汁安中饮治疗后效果不佳,可加用何种药物,以增加疗效()A.清热化湿药B.淡渗利湿药C.健脾益气药D.温中助阳药E.滋补胃肾药正确答案:E9、单选陈某,女性,50岁。
平素心情抑郁,近1个月来反复腹痛胀闷,痛无定处,时作时止,得嗳气则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脾胃病证胃痛腹痛痞满泄泻呕吐痢疾噎膈便秘呃逆脾胃病证胃痛胃痛的概念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痛的病因病机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
病机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病理因素——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病理变化比较复杂。
1.胃痛日久不愈,脾胃受损,可由实证转为虚证。
2.若因寒而痛者,寒邪伤阳,脾阳不足,可成脾胃虚寒证。
3.若因热而痛,邪热伤阴,胃阴不足,则致阴虚胃痛。
4.虚证胃痛又易受邪,如脾胃虚寒者易受寒邪。
5.脾胃气虚又可饮食停滞,出现虚实夹杂证。
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
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1.胃痛与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绞痛、闷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
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证候。
2.胃痛与胁痛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吞腐。
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3.胃痛与腹痛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胃痛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虚实寒热2.辨在气在血实——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主治中医内科-脾胃系病证(A1_A2型题2)
脾胃系病证(A1_A2型题2)1.湿热中阻之胃痛,伴恶心呕吐者,常加何药A.陈皮、半夏B.吴茱萸、干姜C.竹茹、陈皮D.生姜、丁香E.以上皆非答案:C2."膈"之病名首见于A.《内经》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证治准绳》E.《景岳全书》答案:A3.何人最早认识到,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反应A.张仲景B.葛洪C.华佗D.孙思邈E.刘完素答案:A4.何人将噎膈分为"五噎""五膈"A.张仲景B.巢元方C.济生方D.刘完素E.张介宾答案:B5.患者,女,48岁,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大便微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宜用何方A.保和丸加减B.二陈平胃散加减C.补中益气汤加减D.益胃汤加减E.香砂养胃汤加减答案:C6.腹痛常见病因一般不包括A.外感时邪B.饮食不节C.情志失调D.劳逸失度E.阳气素虚答案:D7.呕吐病名最早见于A.《内经》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备急千金要方》E.《丹溪心法》答案:A8.噎膈有大便干结,坚如羊矢者,宜加用何药A.火麻仁、全瓜蒌B.大黄、芒硝C.麻子仁丸D.济川煎E.半硫丸答案:A9.腹痛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冲作痛,伴胸肋不舒腹胀,矢气则痛减是何证特点A.实痛B.虚痛C.伤食痛D.气滞痛E.血瘀痛答案:D10.中医之痢疾主要是指西医的A.溃疡性结肠炎B.细菌性食物中毒C.直肠癌D.各种腹泻E.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答案:E11."呃逆"呃声沉缓有力,得寒则甚,得热则减多属于A.寒证B.热证C.虚证D.实证E.以上皆非答案:A12.何书提出用诸泻心汤治疗痞满A.《伤寒论》B.《金匮要略》C.《兰室秘藏》D.《丹溪心法》E.《医林改错》答案:A13.腹痛拘急,疼痛暴作,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为A.热痛B.寒痛C.虚痛D.实痛E.气滞痛答案:B14.呃逆证与何脏无关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A15.止呕的主药为A.生姜B.竹茹C.半夏D.干姜E.旋覆花答案:C16.开始将腹痛独立辨证,并对其病因、证候进行详细表述的是A.《内经》B.《伤寒杂病论》C.《诸病源候论》D.《千金翼方》E.《古今医鉴》答案:C17.某男,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潮热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宜用何方A.清中汤加减B.大承气汤加减C.枳实导滞丸加减D.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E.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答案:B18.最早强调腹痛"痛则不通"病理学说的是A.张仲景B.巢元方C.孙思邈D.李东垣E.刘河间答案:D19.与情志因素关系最密切的胃脘痛是何证型A.饮食伤胃B.寒邪客胃C.湿热中阻D.瘀血停胃E.肝气犯胃答案:E20.何书提出吐酸与肝气有关A.《金匮要略》B.《诸病源候论》C.《证治准绳》D.《景岳全书》E.《寿世保元》答案:E21.呃逆连声,常由情志不遂诱发,伴胸胁胀满,辨证为A.肝气乘脾B.肝脾不调C.痰气交阻D.气机阻滞证E.脾胃虚弱答案:D22.饮食伤胃之胃痛,若脘部胀痛而便闭者,可用A.大承气汤B.枳实导滞丸C.麻子仁丸D.润肠丸E.济川煎答案:B23.何者不是《景岳全书)关于痞满的认识A.有邪有滞而痞满者,实痞也B.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C.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D.满而不痛者,此为痞E.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答案:D24.气虚便秘的特点是A.大便不干硬,排便困难B.大便干结,面色无华C.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D.大便干结,伴潮热盗汗E.以上皆非答案:C25.某女,25岁,呕吐日久,反复发作,多为干呕,时有嘈杂,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而无津,脉细数,应辨证为A.湿热中阻B.胃热证C.肝热犯胃D.胆热犯胃E.胃阴不足答案:E26.痞满病名首见于A.《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诸病源候论》E.《丹溪心法》答案:A27.何人提出呃逆"治当降气化痰和胃为主,随其所感而用药"的治疗法则A.孙思邈B.陈无择C.张景岳D.秦景明E.李中梓答案:E28.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痛"为A.胃痛B.心痛C.真心痛D.卒心痛E.厥心痛答案:B29.嘈杂伴恶心吞酸,口臭心烦,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应辨为何证A.气虚B.胃热证C.胃虚证D.湿热中阻E.肝火犯胃答案:B30.某女,25岁,产后大便秘结难下,诊见心悸气短,唇舌色淡,苔白,脉细,治宜A.益气润肠B.养血润肠C.滋阴通便D.泻热导滞,润肠通便E.顺气导滞答案:B31.呕吐病变的脏腑主要在A.脾B.肝C.肾D.胃E.大肠答案:D32.吐酸常与何病证兼见A.嘈杂B.呕吐C.呃逆D.痞满E.胃脘痛答案:E33.呃逆,时断时续,气怯声低乏力,多属A.阴虚B.血虚C.虚证D.寒证E.热证答案:C34.胃脘痛的多发年龄为A.少年B.青年C.中青年D.中老年E.老年答案:C35.何书最早认识到外感六淫之邪均可引起呕吐A.《内经》B.《金匮要略》C.《千金翼方》D.《兰室秘藏》E.《证治准绳》答案:A36.与饮食不节关系最密切的胃脘痛是何证A.饮食伤胃B.寒邪客胃C.瘀血停胃D.胃阴亏耗E.脾胃虚寒答案:A37.以下观点何项是巢元方提出的A."诸呕吐酸……皆属于热"B."胃受邪,气逆则呕"C.生姜"是呕家圣药"D."凡呕吐者,火性上炎也"E.以上皆非答案:B38.某男,65岁,患者每于睡醒后即觉腹部疼痛、肠鸣,随即泄泻,泻后则安。
脾胃系病证
脾胃系病证一、痞满辨证要点实痞为痞满能食,食后尤甚,饥时可缓,伴便秘,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虚痞饥饱均满,食少纳呆,大便清利,脉虚无力者。
寒证:痞满绵绵,得热则减,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饮,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涩者属寒。
热证:痞满势急,口渴喜冷,舌红苔黄,脉数者为热。
1、实痞(1)饮食内停证---保和丸加减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尤甚,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不调,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
加减:A、食积化热,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或用枳实导滞丸。
B、兼脾虚便溏者,加白术、扁豆,或用枳实消痞丸。
C、还可选用大安丸、平胃散、枳术丸等。
(2)痰湿中阻证---平陈汤(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1)症状: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2)常用药:制半夏、茯苓、陈皮、苍术、厚朴、藿香、甘草。
3)加减:A、若痰湿盛而胀满甚者,可合用半夏厚朴汤以加强化痰理气。
B、痰湿郁久化热而见口苦、舌苔黄者,改用黄连温胆汤。
C、若胃气虚弱,痰浊中阻,气逆不降,而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可用旋覆代赭汤。
D、还可辨证选用二陈汤、甘遂半夏汤、三仁汤等。
(3)湿热阻胃证---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1)症状: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常用药:大黄、黄连、黄芩、厚朴、石菖蒲、半夏、芦根、栀子、豆豉。
3)加减:A、嘈杂不舒者,可合用左金丸。
B、如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苦辛通降。
(4)邪热内陷---大黄黄连泻心汤1)症状:胃脘痞满,灼热急迫,按之满甚,心中烦热,咽干口燥,渴喜饮冷,身热汗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2)常用药:大黄、黄连、枳实、厚朴、木香。
(5)肝胃不和证---越鞠丸合枳术丸四逆散加减。
1)症状: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或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中医内科学》考试常考知识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课程考试常考知识点第一篇肺系病证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第二篇心系病证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惊悸和怔忡的鉴别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痴呆和癫证的鉴别癫狂的基本病机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第三篇脾胃系病证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胃痛寒邪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胃阴不足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肝失疏泄犯胃乘脾可导致胃痛呕吐泄泻,其病机治法和主方有何异同呕吐病位病因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原则:和胃降逆止呕呕吐治疗的证型治法和主方口壹膈的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辨证论治证型主方呃逆的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呃逆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泄泻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密切相关泄泻基本病机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泄泻治疗原则:健脾化湿暴泻:湿盛为主重用化湿;久泻:脾虚为主当以健脾泄泻湿热伤中证肝气乘脾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衰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痢疾的临床特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粘冻痢疾的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雍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辨证要点:辨虚实;辨气血湿热痢疫毒痢阴虚痢休息痢的治法和主方刘和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有关便秘肠胃积热证阴寒积滞证阳虚寒凝证的治法和主方第四篇肝胆系病证胁痛的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及肾有关基本病机:肝气郁滞,络脉失和胁痛的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实多虚少(实证——虚证——)胁痛辨证要点:辨在气在血,辨属虚属实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胁痛肝气郁结证肝络失养证的治法和主方黄疸的临床特征病位:脾胃肝胆基本病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病理性质:阳黄:湿热阴黄:寒湿辨证以阴阳为纲阳黄热重于湿湿重于热疫毒炽盛证的主方阴黄寒湿阻遏证的主方阳黄阴黄急黄的鉴别积聚的病位:肝脾基本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积证的治疗原则:初期消散中期消补兼施后期养正除积鼓胀与水肿的鉴别鼓胀的病位:在肝脾,久则及肾基本病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鼓胀证治的证型和主方关于逐水法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头痛辨证要点:辨外感与内伤;辨头痛的部位:(——)头痛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肝阳证瘀血证痰浊证的主方眩晕病理性质:虚实夹杂,以虚者居多眩晕痰浊中阻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素问》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主治中医内科-脾胃系病证(A1_A2型题1)
脾胃系病证(A1_A2型题1)1.胃痛属寒邪客胃者,治法是A.散寒止痛B.消食导滞C.疏肝理气D.活血化瘀E.温中健脾答案:A2.胃痛的治疗,以下何者为主A.疏肝和胃止痛B.调和脾胃止痛C.理气和胃止痛D.理气活血止痛E.益气健脾止痛答案:C3.胃痛的病理特点是A.肝胃不和,胃气郁滞B.胃气上逆,失于和降C.胃气郁滞,失于和降D.肝郁化火,胃气郁滞E.脾胃不和,气机郁滞答案:C4.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疼痛特点为A.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温熨脘部可使减轻B.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C.胃脘灼痛,痛势急迫D.胃痛隐隐,喜暖喜按E.胃脘隐隐灼痛答案:D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主证A.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B.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C.嗳气频繁D.舌苔薄白E.脉象弦数答案:D6.以下哪项不是阴虚胃痛的主证A.胃痛隐隐B.口燥咽干C.口不渴D.舌红少苔E.脉弦细答案:C7.治疗瘀血停滞型胃痛的主方为B.丹参饮C.血府逐瘀汤D.桃红四物汤E.失笑散合丹参饮答案:E8.治疗肝胃郁热胃痛的主方是A.保和丸B.柴胡疏肝散C.化肝煎D.一贯煎E.丹参饮答案:C9.保和丸可用于下列除哪项以外的病证A.饮食停滞型胃痛B.饮食积滞型腹痛C.食滞痰阻型积聚D.食滞肠胃型泄泻E.饮食停滞型呕吐答案:C10.吐酸一证,虽有寒热之分,总以治何脏为根本A.胃B.肝C.脾D.肺E.肾答案:B11.吐酸属寒证者,治疗方剂是A.良附丸B.香砂六君子汤C.黄芪健中汤D.香苏散E.理中丸答案:B12.吐酸属热证者,治疗方剂是A.温胆汤B.化肝煎C.左金丸D.丹栀逍遥散E.四逆散答案:C13.《景岳全书》日:"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隔懊依,莫可名状,或得食则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或渐见胃脘作痛"。
其为何病B.吐酸C.嘈杂D.嗳气E.呃逆答案:C14.瘀血停滞兼阴血不足胃痛的主方是A.调营敛肝饮B.复元活血汤C.加味四物汤D.当归补血汤E.桃仁红花煎答案:A15.一男性35岁患者,近日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嘈杂泛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内科学,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概述一、脾胃的生理功能与特点生理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与脾相表里。
脾胃——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赖以养生理特点:胃主纳,脾主化。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生化气血脾喜燥而恶湿,为太阴湿土之脏胃喜润而恶燥,为多气多血之腑二、脾胃的病理特征脾胃的病理主要表现在收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脾病多虚,胃病多实。
脾运化水谷功能减退→机体运化吸收功能失常→便溏、腹胀、倦怠、消瘦运化水湿功能减退→水湿内停→湿、痰、饮→泄泻→胃收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食欲不振→中气不能运行→胃痛、痞满、便秘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嗳气、恶心、呕吐、呃逆三、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肾脾虚化源不足→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滋养肾阳虚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泄泻肝生理: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病理:肝郁气滞→乘脾犯胃→胃痛、腹痛四、治疗要点1.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组方遣药常用甘凉滋润之剂①生理胃为阳土,喜润恶燥病理燥热易伤胃阴慎用辛香燥热之药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湿易伤脾——多用醒脾化湿之剂少用甘润滋腻之品②生理脾气主升——脾以升为健病理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之品胃气主降——胃以降为和多用和中、益胃、降逆之药③实则阳明——胃病多实、多热——多用消导、和胃、泄热之品虚则太阴——脾病多虚、多寒——常用健脾、行气温中之品④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治疗胃肠病证,常以通为主法2.久病注意活血通络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脘腹久痛、噎膈——注意活血通络、散结消瘀3.注意整体治疗由他脏病变引起之脾胃病证——全面考虑,注意整体治疗肝郁克脾——疏肝扶脾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心脾两虚——补益心脾脾胃有病也可波及其它脏腑,见于其它系统疾病第一节胃痛定义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释义胃——位于膈下,上口为贲门,接于食道,下口为幽门,连于小肠脘——胃腔。
中医内科学脾胃疾病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司二便,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其液为涎。
胃与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和降为顺,与脾相为表里,共有“后天之本”之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
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煦则运化健旺;胃有喜润恶燥之特性,胃不仅需要阳气的蒸化,更需要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通降胃气。
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则机体吸收消化功能失常,以致出现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调,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症;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中气不能运行,而发生口臭、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降而上逆,可致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证。
脾胃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化源不足,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所营;肾阳虚衰则脾失温煦,运化失职而致泄泻;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肝郁气滞易犯脾胃,引起胃痛、腹痛等。
依据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我们将胃痛(吐酸、嘈杂)、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泄泻、便秘等归属为脾胃病证。
上述病证虽归属于脾胃,但与其他脏腑亦密切相关,临证中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
此外,脾胃为人体重要脏腑,气血、津液、湿痰饮等方面的病证多与之有关,如便血有因脾失统摄所致,脾失转输,水津敷布失常,水湿停聚,可致痰饮或水肿等,但从编排、讲授角度着眼,分别将其归属气血津液及肾的病证等。
至于脾虚生痰、上渍于肺之咳嗽,脾胃气虚、血之化源不足、心失所养之心悸,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聚之臌胀等病证,依据其病证整体相关性,分别属于各个脏腑系统。
第一节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脾胃病证脾胃病证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
要点一概述“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
”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
”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痛为心痛,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
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说:“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大陷胸汤主之。
”这里的心下痛实是胃脘痛。
又如《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
”这里说的心痛也是指胃脘痛。
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叙论》曰:“夫心痛者,在《方论》有九痛,《内经》则曰举痛,一曰卒痛,种种不同,以其痛在中脘,故总而言曰心痛,其实非心痛也。
”直至金元时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
此后,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如《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曰:“或问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医学正传·胃脘痛》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
”《医学真传·心腹痛》还指出了要从辨证去理解和运用“通则不痛”之法,书中说:“夫通者不痛,理也。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症考点:痞满的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症考点:痞满的辨证论治关于“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中医内科学考点:痞满的辨证论治”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在关注,为方便大家了解,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痞满的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应首辨虚实。
痞满能食,食后尤甚,饥时可缓,伴便秘舌苔厚腻,脉实有力者为实痞;饥饱均满,食少纳呆,大便清利,脉虚无力者属虚痞。
次辨寒热。
痞满绵绵,得热则减,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饮,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涩者属寒;而痞满势急,口渴喜冷,舌红苔黄,脉数者为热。
(二)治疗原则治疗总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
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者补消并用。
扶正重在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或养阴益胃。
祛邪则分别施以消食导滞、除湿化痰、理气解郁、清热祛湿等法。
(三)证治分类1.饮食内停证证候主症: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尤甚,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不调,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停滞,胃腑失和,气机壅塞。
治法: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
加减:若食积较重者,可加鸡内金、谷芽、麦芽以消食;食积化热,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通腑消胀,或用枳实导滞丸推荡积滞,清利湿热;兼脾虚便溏者,加白术、扁豆等健脾助运,化湿和中,或用枳实消痞丸消除痞满,健脾和胃。
2.痰湿中阻证证候主症: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苔白厚腻,脉沉滑。
证机概要:痰浊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和。
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代表方:二陈平胃汤加减。
常用药:制半夏、苍术、藿香、陈皮、厚朴、茯苓、甘草。
加减:若痰湿盛而胀满甚者,可加枳实、紫苏梗、桔梗等,或合用半夏厚朴汤以加强化痰理气作用;痰湿郁久化热而口苦、舌苔黄腻者,改用黄连温胆汤;兼脾胃虚弱者加用党参、白术、砂仁健脾和中。
3.湿热阻胃证证候主症: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内科学 脾胃系病证
脾胃系病证第一节胃痛1.寒邪客胃临床表现: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有感寒或食冷病史,舌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邪客胃,暴遏阳气,气机郁滞。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
常用药:高良姜、砂仁温胃散寒;香附、陈皮、木香行气止痛。
若寒邪较著,加革笈、川椒、肉桂;恶寒、头痛等风寒表证者,加苏叶、桂枝;寒邪郁久化热,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2.饮食伤胃临床表现:胃脱疼痛,胀满拒按,暧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有暴饮暴食病史,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积滞,壅阻胃气。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
常用药:神曲、山楂、莱子消食导滞;茯苓、半夏、陈皮和胃化湿;连翘散结清热。
若脱腹胀甚者,加积实、木香、槟榔;食积化热,暖腐酸臭者,加黄连、栀子;胃脱胀瘩而便秘者,合小承气汤;胃痛急剧而拒按,伴见苔黄燥,便秘者,为食积化热成燥,则合大承气汤。
3.肝气犯胃临床表现:胃院胀痛,或攻撑窜动,牵引背胁,情绪波动诱发或导致疼痛加重,吸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常用药:柴胡、川芎、香附、陈皮散郁和中;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积壳、佛手、绿尊梅理气解郁而不伤阴。
若肝胃气滞突出,胃痛或伴有胁痛者,加川棟子、延胡索;暖气较频者,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等和胃降逆;泛酸者,加乌贼骨、浙贝母、煅瓦楞子、左金丸。
4.肝胃郁热临床表现:胃院灼痛,烦躁易怒,烦热不安,胁胀不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郁热伤胃。
治法:疏肝泻热,和胃止痛。
代表方:化肝煎。
常用药:丹皮、栀子清泻肝火;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青皮、陈皮疏肝和胃;浙贝母、泽泻清泻郁热;黄连、吴茱萸泻肝和胃。
若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甚者,加柴胡、香附、川芎等疏肝理气;口苦、口干者,加柴胡、黄芩、玉竹、麦冬等解郁清热,养阴生津;胃热壅盛,胃院灼痛,痞满,大便不畅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中医医师_中医内科学_脾胃系病症_A3A4题型_考试题_复习资料1
中医医师第 1题:A3/A4型题(本题1分)张××,男,40岁,因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弦。
根据上述患者的临床特征,按照中医辨证理论,此时辨证属于A.肝气犯胃B.肝胃郁热C.瘀血停滞D.饮食停滞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第 2题:A3/A4型题(本题1分)张××,男,40岁,因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弦。
若经治疗后未见好转,而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而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宜 A.柴胡疏肝散B.大柴胡汤加减C.逍遥散加减D.养胃汤加减E.化肝煎加减【正确答案】:E第 3题:A3/A4型题(本题1分)张××,男,40岁,因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弦。
若治疗后仍不见好转,症见吐血,面赤舌红,心烦便秘,脉弦数有力等,治疗宜A.黄土汤B.归脾汤C.泻心汤加减D.半夏泻心汤加减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第 4题:A3/A4型题(本题1分)张××,男,40岁,因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弦。
若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症见胃脘隐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此时治疗宜A.益胃汤B.理中汤D.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第 5题:A3/A4型题(本题1分)患者近一周来,出现吞咽之时哽噎不顺,不能进食固体食物,食入即吐,伴有胸膈痞塞满闷,情志不畅时更甚,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根据患者上述临床特征,此时患者中医辨证应诊断为A.痞满B.梅核气C.噎膈D.郁证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第 6题:A3/A4型题(本题1分)患者近一周来,出现吞咽之时哽噎不顺,不能进食固体食物,食入即吐,伴有胸膈痞塞满闷,情志不畅时更甚,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按照中医辨证理论,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此患者考虑辨证为A.痰气交阻B.津亏热结C.瘀血内结D.气虚阳微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第 7题:A3/A4型题(本题1分)患者近一周来,出现吞咽之时哽噎不顺,不能进食固体食物,食入即吐,伴有胸膈痞塞满闷,情志不畅时更甚,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如此,下列方剂中哪项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剂A.启膈散B.五汁安中饮C.通幽汤D.补气运脾汤E.右归丸【正确答案】:A第 8题:A3/A4型题(本题1分)贺××,男,56岁。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脾胃系病证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脾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第一节胃痛概念: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脾胃素虚病机:胃气郁滞,和降失司,不通则痛;中阳不足/胃阴受损,胃络失养,不荣则痛。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辨证要点: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1.寒邪客胃:良附丸—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辨证可用厚朴温中汤、用半夏泻心汤)2.饮食伤胃: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止痛(辨证可合用小承气汤、改用枳实导滞丸、合用大承气汤)3.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辨证选用化肝煎或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肝胃郁热际,理气药应选择香橼、佛手、绿萼梅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4.湿热中阻:清中汤—清化湿热,理气和胃(辨证选用二陈汤合平胃散)5.瘀血停胃:失笑散合丹参饮—化瘀通络,理气和胃6.胃阴亏耗: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益阴养胃,和中止痛(兼见嘈杂者,可合用左金丸)7.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无泛吐清水,无手足不温者,改用香砂六君子汤。
)(辨证可加理中丸、用附子理中汤、用补中益气汤)第二节痞满概念: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病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辨证要点:首辨虚实,次辨寒热。
治疗原则: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转归预后: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可见吐血、黑便、胃痛、积聚、噎膈等。
实痞:⑴饮食内停:保和丸—消食和胃,行气消痞(辨证可用枳实导滞丸、用枳实消痞丸)⑵痰湿中阻:二陈平胃汤—除湿化痰,理气宽中(辨证可合用半夏厚朴汤、改用黄连温胆汤)⑶湿热阻胃:连朴饮—清热化湿,和胃消痞(辨证可合用左金丸、改用泻心汤、用半夏泻心汤)⑷肝胃不和:越鞠丸合枳术丸—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辨证可改用五磨饮子、加用枳术丸)虚痞:⑴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辨证可合用理中丸)(若舌苔厚腻,湿浊内蕴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⑵胃阴不足:益胃汤—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第三节呕吐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
精选ppt课件最新
27
一女性患者,三十八岁,每日早起面部浮肿,冬季更 明显,月经后亦较甚。经来每月超前,色紫挟块,量或多 或少,多时较为舒畅,少则反觉头晕,浑身不适。经行净 后有四、五天腹痛,兼下坠感,腰连两下肢亦酸痛乏力, 手足冰冷不温,脉象沉细。患者就诊的目的主要为经后痛。 据述痛时气力毫无,最为难受。我从证状分析,肝肾虚寒, 冲任亏损,中气亦不能提挈。虽然经来色紫挟块,亦由血 海虚寒所致,不同于瘀热。处方用熟地、附子、仙灵脾、 艾叶、阿胶、藏红花、黄芪、白术、桂枝、白芍、茯苓。 先服十剂,无不良反应;再服十剂,经行量多,色转红, 净后腹痛轻减,仍有下坠感,原方去红花加升麻调养.
精选ppt课件最新
16
2.湿热壅滞证 主证: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 兼证:小便短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精选ppt课件最新
17
3.饮食积滞证 主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
病因病机
主症
发病 病程
寒 寒凝气滞不通则痛 腹痛暴做得热痛减 急骤 较短
热 邪热雍滞腑气不通 腹痛急迫痛处灼热 较急 较短
虚 气血不足脏腑失养 腹痛绵绵喜温喜按 较缓 较长
实 腑气不通传导失职 腹胀腹痛拒按有形 较急 较短
气 气机不畅腑气不通 腹痛胀满痛处不定 较急 较短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单选题]1.阴虚胃痛的主要病机是A.胃失温养B.胃失濡养C.气机不畅D.胃腑积滞E.瘀血内停正确答案:B参(江南博哥)考解析:胃喜润而恶燥,胃阴不足之胃痛,因胃失津液濡养所致。
掌握“胃痛-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
[单选题]2.胃痛的治疗,主要是A.调肝理气止痛B.调肝和胃止痛C.理气和胃止痛D.调理脾胃止痛E.调肝理脾止痛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
掌握“胃痛-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
[单选题]3.胃痛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A.肝肾B.肝脾C.胆肾D.脾肾E.心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4.外邪犯胃胃痛的发病以何邪最为常见A.风邪B.暑邪C.寒邪D.湿邪E.热邪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外邪犯胃胃痛的发病以寒邪最为常见。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5.胃痛发病的关键病机是A.气虚B.气怯C.气陷D.气滞E.气逆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胃痛的基本病机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所以关键是“气滞”。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6.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腹痛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者为A.疼痛的部位B.疼痛的性质C.疼痛的持续时间D.疼痛的兼症E.疼痛的诱因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7.与胃痛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肝、脾、胆B.肝、脾、胃C.肝、脾、肾D.肺、脾、胃E.肺、肝、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串讲:脾胃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串讲:脾胃病证胃痛、痞满胃痛辨证论证注意:1.胃痛寒邪客胃证与脾胃虚寒证的鉴别:例题A.健脾化湿B.温中健脾C.温中补肾D.散寒止痛E.散寒除湿胃痛(误会)1寒邪客胃--良附丸寒门出身的张良驸马2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搞得)将军生气,因为刚才疏远了将军3湿热中阻-清中汤失了清廉的忠臣,(很愧疚)胃痛4饮食伤胃--保和丸(请将军)大吃大喝一顿,表示和好5瘀血停胃-失笑散合丹参饮(二人)在雪中,边笑边饮酒6胃阴亏耗-一贯煎+芍药甘草汤应许一起同甘共苦7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相互包涵,一起建功立业痞满辨证论证呕吐、噎膈、呃逆例题A.胃失和降,逆气动膈B.胃气壅滞,气逆于中C.肝气犯胃,肝胃不和D.脾胃虚寒,胃中无火E.痰瘀互结,食道狭窄呕吐的辨证论证注意:1.呕吐饮食停滞证与痰饮内阻证鉴别例题噎嗝的辨证论治主症:进食哽噎感,或吞咽困难,饮食难下。
噎嗝1痰气交阻--启膈散(得了食道癌的)启哥叹气2津亏热结--沙参麦冬汤又热又干,啥东西也吃不下3瘀血内结--通幽汤通往幽门关的路又被积雪堵住了4气虚阳微--补气运脾汤再不补运些汤过来就要阳气虚脱了呃逆的辨证论证腹痛一、腹痛的概述概念略二、腹痛病因病机病机:不通则通、不荣则痛三、腹痛的鉴别诊断腹痛与胃痛:略四、腹痛辨证论证泄泻、痢疾、便秘泄泻辨证论治主症:排便次数增多或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例题痢疾的治则:(1)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温情并用,虚实夹杂攻补兼施。
(2)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
(3)忌过早补涩、峻下攻伐、分利小便。
例题痢疾辨证论治主症: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
注意:1.湿热痢与疫毒痢的鉴别例题A.湿热痢B.疫毒痢C.休息痢发作期D.寒湿痢E.以上均非便秘辨证论治注意:阳虚秘与冷秘的鉴别便秘1热秘--麻子仁丸热乎乎的麻仁2气秘--六磨汤六嬷嬷很生气3冷秘--温脾汤冰冷的啤酒4气虚秘--黄芪汤气喘嘘嘘一起去5阴虚秘--增液汤银白胡须的增爷爷6阳虚秘--济川煎没有阳光的济南六嬷嬷很生气,因为喝完冰冷的啤酒,便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常考病证汇总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和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占分值最多的科目,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中的脾胃病证都有哪些重要疾病呢?哪些是常考的知识点呢?医学教育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学习。
胃痛1.寒邪客胃证代表方:良附丸加味。
本方温胃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暴作、喜热恶寒的胃痛之证。
2.饮食伤胃证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本方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停滞,胃痛胀满,嗳腐吐食的胃痛证。
3.肝气犯胃证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本方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用于治疗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之证。
代表方:清中汤加减。
本方具有清化中焦湿热的作用,适用于痛势急迫、胃脘灼热、口干口苦的胃痛。
5.瘀血停胃证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前方活血行瘀,散结止痛,治血瘀内阻之胃痛。
后方调气化瘀,治胃痛因气滞血瘀所致者。
6.脾胃虚寒证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
本方甘温补虚,缓中止痛,适用于胃脘隐痛,喜温喜按之脾胃虚寒证。
7.胃阴亏耗证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痞满1.饮食内停证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本方消食导滞,和胃降逆,用于食谷不化,脘腹胀满者。
代表方:二陈平胃汤加减。
二陈汤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平胃散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共奏燥湿健脾、化痰利气之功,用于脘腹胀满,呕恶纳呆之证。
3.湿热阻胃证代表方:连朴饮加减。
清热燥湿、理气化浊。
4.肝胃不和证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本方有疏肝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腹痛走窜,牵引少腹或两胁之证。
5.脾胃虚弱证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本方健脾益气,升举清阳,用于治疗喜温喜按、少气乏力的脘腹胀满者。
6.胃阴不足证代表方:益胃汤加减。
本方滋养胃阴,行气除痞,用于口燥咽干、舌红少苔之脘腹不舒者。
呕吐1.外邪犯胃证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本方解表化浊,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恶心呕吐,胸膈满闷等症。
2.饮食停滞证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本方以消食和胃为主,兼有理气降逆之功效,适用于积食停滞,浊气上逆的呕吐。
3.痰饮内阻证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两方均有化饮降逆作用,治疗水饮停留在胃,呕吐清水痰涎等症,但前方以和胃降逆为主,后方则以温阳化饮为主。
4.肝气犯胃证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行气开郁,化痰降逆,用于七情郁结,气滞于胃,泛恶呕吐。
5.脾胃阳虚证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本方具有温补脾阳、甘温降逆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脾失健运,胃气不降之呕吐。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本方具有益胃生津、降逆下气功能,用于胃阴不足,润降失司之呕吐。
7.脾胃气虚证代表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呃逆1.胃中寒冷证代表方:丁香散加减。
本方温中祛寒,降逆止呃,适用呃声沉缓、得热则减、遇寒更甚之呃逆。
2.胃火上逆证代表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本方有清热生津、和胃降逆功能,用于治疗呃声洪亮、口臭烦渴、喜冷饮之呃逆。
3.气机郁滞证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本方有理气宽中降逆的作用,适用于呃逆连声、因情志改变诱发或加重之呃逆。
代表方:理中丸加吴茱萸、丁香。
本方温中健脾,降逆止呃,适用于呃声无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之呃逆。
5.胃阴不足证代表方:益胃汤加减。
养胃生津,治胃阴不足,口干咽燥,舌干红少苔者。
噎膈1.痰气交阻证代表方:启膈散加减。
本方有润燥解郁、化痰降逆之功效,适用于气滞痰阻之噎膈。
2.津亏热结证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本方有清热生津、滋阴润燥的作用,适用于阴津枯竭,燥热内结之噎膈。
3.瘀血内结证代表方:通幽汤加减。
本方有滋阴养血、破血行瘀作用,适用于瘀血内阻,食道不通,饮食不下,生化乏源,气血不能充养肌肤之噎膈。
4.气虚阳微证代表方:补气运脾汤加减。
本方具有补气健脾运中的作用,适用于脾肾阳虚,中阳衰微之噎膈。
腹痛1.寒邪内阻证代表方: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良附丸温里散寒,正气天香散理气温中,两者合用,共奏散寒止痛之效,适用于寒邪阻遏中阳,腹痛拘急、得热痛减的证候。
2.湿热壅滞证代表方:大承气汤加减。
本方具有软坚润燥、破结除满、荡涤肠胃的功能,适用于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腹痛拒按,发热汗出的腹痛。
3.饮食积滞证代表方:枳实导滞丸加减。
本方有消积导滞、清热祛湿的作用,适用于嗳腐吞酸,恶食呕恶,腹痛胀满之证。
4.肝郁气滞证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本方有疏肝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腹痛走窜,牵引少腹或两胁之证。
5.瘀血内停证代表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本方有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之效,适宜治疗腹痛如针刺、痛有定处的血瘀证。
6.中虚脏寒证代表方:小建中汤加减。
本方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形寒肢冷、喜温喜按、腹部隐痛之证。
痢疾1.湿热痢代表方:芍药汤加减。
本方调气行血,清热燥湿止痢,适用于赤多白少,肛门灼热之下痢。
2.疫毒痢代表方:白头翁汤加减。
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清热解毒之功,并有调气行血导滞作用对疫毒深重,壮热口渴,腹痛,里急后重,下痢鲜紫脓血者有良效。
3.寒湿痢代表方: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本方温化寒湿,可用于寒湿内盛、白多赤少之下痢。
4.阴虚痢代表方:驻车丸加减。
本方寒热并调,养阴化湿清肠,用治湿热痢久伤阴,下痢鲜血量少,或虚坐努责,口干心烦者。
5.虚寒痢代表方: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前方温中涩肠,后方兼能补虚固脱,两方合用,温补脾肾,涩肠固脱,可治疗脾肾虚寒,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滑脱不禁之久痢。
6.休息痢代表方:连理汤加减。
本方温中祛寒,兼清郁热,用于下痢日久,正虚邪恋,倦怠食少,遇劳而发,时发时止者。
泄泻1.寒湿内盛证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本方功能疏风散寒,化湿除满,健脾宽中,调理脾胃,适用于寒湿泄泻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者。
2.湿热伤中证代表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本方功能解表清里,适用于湿热泄泻,湿热由表入里,内陷阳明,泻下臭秽,身热口干,苔黄脉数者。
3.食滞肠胃证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本方功能消食导滞,和胃除湿,适用于饮食过度,宿食内停,脘痞腹痛,嗳腐呕吐,泻下臭如败卵者。
4.脾胃虚弱证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本方功能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之泄泻。
常用药: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平补脾胃之气;扁豆、苡仁、山药、莲子既可和胃理气健脾,又能渗湿而止泻,标本兼顾;砂仁芳香醒脾,促进中焦运化,畅通气机。
5.肝气乘脾证代表方:痛泻要方加减。
本方功能调和肝脾,适用于肝郁脾虚之痛泻。
常用药:白芍养阴柔肝以治肝体;防风胜湿,且可散肝以助肝用;白术化湿健脾;陈皮理气和中。
6.肾阳虚衰证代表方:四神丸加减。
本方功能温补脾肾,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肾虚寒,五更泄泻。
常用药:补骨脂温肾助阳,肉豆蔻温中暖脾,吴茱萸辛热散寒,五味子酸收止泻。
便秘1.热秘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本方有润肠泻热、行气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肠腑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
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麻子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
2.气秘代表方:六磨汤加减。
本方有调肝理脾、通便导滞的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失职之便秘。
常用药: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通便。
3.冷秘代表方:温脾汤加减。
具有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之功效。
主治阳虚寒积证。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常用药:方中附子配大黄为君,用附子之大辛大热温壮脾阳,解散寒凝,配大黄泻下已成之冷积。
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均为臣药。
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为佐。
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协力,使寒邪去,积滞行,脾阳复。
4.气虚秘代表方:黄芪汤加减。
本方有补益脾肺、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脾肺气虚,大肠传导无力,糟粕内停所致便秘。
常用药:黄芪补脾肺之气;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
5.阴虚秘代表方:增液汤加减。
本方有滋阴增液、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阴津亏虚,肠道失濡之便秘。
常用药:玄参、麦冬、生地滋阴生津;当归、玉竹、沙参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6.阳虚秘代表方:济川煎加减。
本方有温补肾阳、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积滞不行之便秘。
常用药: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泽泻升清降池;枳壳宽肠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