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雾峰林氏族谱--

合集下载

林氏家谱总汇

林氏家谱总汇

林氏家谱总汇林氏家谱总汇林4068【全国】锦江林氏家谱不分卷清光绪十四年(1888)刊本台湾美国注:该族散居福建晉江及台湾等地。

4069【全国】林氏宗谱二十一卷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九牧堂刊本二十册日本美国注:封面作《林氏宗图》。

该族散居江西、山东等地。

4070【全国】西河郡林氏谱系不分卷民国七年(1918)写本一册美国注:散居福建莆田、广东新会等地。

4071【全国】林氏开族统图谱一卷(民国)林光远堂裔孙修民国十三年(1924)刊本一册日本美国4072【全国】林光远堂族谱不分卷(民国)林氏光远堂众孙修民国九年(1920)修民国十九年(1930)贵县维新印务局铅印本一册广东中山图(二部)广西博日本美国注:散居广东番禺、广西贵县等地。

4073【全国】林姓宗亲录不分卷(民国)林清墩编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一册美国注:散居福建惠安及台湾等地,本书又名《西河九龙族谱》。

4074【河北青县林氏】族谱四册(清)林树桐纂清同治十二年(1873)石印本河北青县陈嘴乡大院村4075【辽宁旅顺】林氏谱书不分卷(民国)林尚贤修订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辽宁大连市图4076【江苏常州】迁常林氏家谱二卷(民国)林文涛主修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市图4077【江苏无锡】锡山林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林宗儒修钱钧等编辑民国十五年(1926)敦叙堂铅印本十二册北图4078【浙江】萧山东门林氏宗谱四卷(清)林荫深林卓生等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友庆堂木活字本历博日本美国4079【浙江】萧山东门林氏宗谱六卷(清)林凤歧重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友庆堂活字本北图人民大学辽宁图日本美国4080【浙江宁波】北郭林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清)林维柽林克瀚纂修清宣统元年(1909)崇礼堂木活字本天一阁(存卷首-9)4081【浙江宁波】镇海青墅林氏宗谱二卷首一卷(民国)林授经等辑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二册北图4082【浙江鄞县】桃源林氏家乘十一卷(清)林汝彰林生春等续录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录钞本四册,河北大学(二部)4083【浙江鄞县】新江林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林庆芳林纯等纂修民国十三年(1924)思敬堂木活字本四册天一阁4084【浙江】鄞西林家卤林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项世淮纂修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一册天一阁4085【浙江】慈溪林氏宗谱四卷(民国)林耘堂等修沈樾等纂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科图历史所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师大上海图天一阁日本美国4086【浙江象山】林氏宗谱不分卷(清)林竹汀修萧善鸣纂辑清咸丰三年(1853)钞本一册浙江图4087【浙江象山】林氏象派宗谱稿不分卷(民国)林永怀辑林曾安校订民国十八年(1929)稿本二册浙江图4088【浙江象山】岙底林氏宗谱一卷(民国)吴显龢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钞本浙江象山县文管4089【浙江上虞】古虞林氏宗谱五卷(清)林凤瑞纂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遗德堂活字本三册北图4090【浙江兰溪】西河林氏宗谱二十卷(民国)范兴宾重纂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浙江兰溪县水亭乡下蒋4091【浙江兰溪】吉祥林氏宗谱一卷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浙江兰溪县高潮乡4092【浙江永康】古丽坊林氏宗谱□□卷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活字本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6、7)4093【浙江衢县】东坑仓林氏宗谱三卷(民国)林珍器休昌茂等修民国三十二年(1943)木活字本一册浙江衢州市文管(二部)4094【浙江常山】材氏宗谱不分卷(民国)林维枢续修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浙江常山县青石乡高铺村注:谱初修於清道光间。

雾峰林家与中国近代史之关系(精)

雾峰林家与中国近代史之关系(精)

林幼春

林資修(一八七九至一九三九),字南強, 號幼春,晚年又號老秋,林痴仙之侄。十六歲初 通百家經史。一八九五年后積極投身進步文化運 動,成為一名抗日志士。為了爭取民主,光復台 灣,他致力于台灣文化協會工作,成為台灣民族 文化運動的一名重要人物,曾因『台灣議會設置 請願運動』而被捕入獄。他的詩風慷慨壯烈,各 體俱佳,七言古詩尤見功力,梁啟超譽之為『海 南才子』。張深切稱之為漢學界『第一才子』, 日治時代與胡南溟、連雅堂並稱為台灣三大詩人。 代表作《南強詩草》。
林獻堂

我們稱為頂厝的林文欽這一房,因為沒有 與清廷發生密切的關係,所以沒有人離開 臺灣,仍然繼續留居臺灣。從林文欽起, 霧峰林家開始接受正統的儒家教育,家族 氣質漸由武質士紳轉變為文質士紳。後裔 中林朝宗、林朝崧、林朝璇等紛紛中秀 才﹔林資修、林資鏗等走上民主革命的道 路。 其中林文欽的兒子就是在台灣歷史上 很有名氣的林獻堂。Βιβλιοθήκη 「目仔少爺」-林朝棟
林朝棟白幼習武,后當中軍統領。因他少 時練功傷去一目,人稱"目仔統領"。光緒 十年(一八八四),法軍侵犯台灣基隆。 林朝棟率霧峰鄉勇二千余人開抵台北幫助 劉銘傳堅守獅球嶺,其後又在五堵,將已 登陸而向臺北進軍的法軍擊敗,使法軍倉 皇逃回海上,大敗法軍,立下戰功,欽加 二品街,賞戴花翎。
霧峰林家與中國近代史之關係
源起


霧峰林家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因其發跡於阿罩 霧(今台灣臺中市霧峰區)而得名。自19世紀中 期以來,林家掌控了中台灣大量的田地,並協助 平定太平天國、戴潮春事件並參與中法戰爭,而 掌有數千精良兵勇,以及樟腦專賣權等特權,進 而成為清治時期台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 並維繫至國民政府遷台之後,霧峰林家家族成員 以經營彰化銀行於金融界發揮影響力。 霧峰林家在日治時期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 港辜家、高雄陳家並列為「台灣五大家族」。

林氏族谱

林氏族谱

林氏长林谱系简录受姓始祖(西周)坚公?之子,名泉,字长思。

周建立后,封比干墓,立铜盘铭文,又派人寻访和召见比干夫人。

比干正妃陈氏和儿子比泉,离开长林石室去参见武王。

武王以其生于林中石室,赐姓为林,命名改泉为坚。

武王以其商殷之胄,忠臣之裔,避纣之难,远害其身,以存遗孤,其智足以任政。

授太子三监,监诸北方。

食邑,爵候,封户三千,子孙世袭其爵。

祖妣姜氏,生子载。

载公字超,袭封候,领二百四十国,为,为林氏名人。

祖妣唐氏,生子三:磋、石、岩。

三世祖磋公字孟君,仍袭候,成王时为,为林氏名人。

祖妣台氏,生子五:鹏、龙、虎、凤、彪。

四世祖虎公字雄德,人,失封邑,成王命为卿士。

祖妣陈氏,生子:光。

五世祖光公字景珲,人,康王时为大夫。

祖妣高氏,生子三:相、杞、槐。

六世祖相公字世模,人,昭王时为大夫,仍作三监,监诸子男国。

妣薛氏,生子玄、生。

七世祖玄公字文通,穆王时为元士。

祖妣唐氏,生子四:鹤、鸽、鸣、凤。

八世祖凤公字智羽,又字圣明,恭王时为将军,授夏官。

祖妣赢氏,生子:翔、翊。

九世祖翊公字仪则,懿王时为司农,历王时为后将军。

祖妣赵氏,生子:苌。

十世祖苌公字茂端,宣王时为左将军,掌夏官。

祖妣越氏,生子三:栋、梁、材。

十一世祖(东周)材公字显士,齐国人,平王时任司马右将军,时,拜将军,总六军之师,从驾东徙。

为林氏历史名人。

祖妣邾氏,生子:考。

十考公字文表,齐国人,时为大夫.祖妣召氏,生子:回。

十三世祖回公字彦若,齐国人,惠王时为征士,晋灭虢时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走,时称贤人。

为林氏历史名人。

祖妣姜氏,生子:贞。

十四世祖贞公字,齐国人,惠王时为王朝卿士。

祖妣芋氏,生子:英。

十五世祖英公字,齐国人,襄王时为卿士,授太保。

祖妣周氏,生子四:浣、输、朝、乾。

十六世祖乾公字天德,襄王时为左将军。

祖妣王氏,生子:佐、保。

十七世祖保公字贵材,顷王时为内府少卿,左将军。

祖妣陈氏,生子三:集、雄、隽。

十八世祖隽公字商英,匡王时为畿内令。

林 姓 字 辈

林 姓 字 辈

林姓字辈 (上)名用字,一般选择吉祥或有褒扬、激励、劝勉意义的语词联缀而成。

并载人家谱或族谱,具有宗法的权威性,一代一字,秩序分明,使人一望而知其上下辈份。

在取字辈名中,还有分别确定名行与字行的。

名行一般用于未成年(未婚)人的取名,字行供结婚男子命名。

河南睢阳林氏明太祖洪武年间,福建林氏迁睢始祖带“原谱一部,遗像数幅,锦囊世系一轴(经核对均为“陶江林氏”世系)”任御前冠带总旗校尉,后调屯睢阳卫,居睢州,成为林氏人睢阳之始祖。

其昭穆辈份如下:守一邦国嘉,中春维玉思,立家传孝友,德泽亿兆兹。

太和自致福,广厚克培基,奕世循斯道,昌明光裕时。

河南洛阳林氏明朝嘉靖年间,由福建经山西洪洞县迁至洛阳西郊定居,传至十世林殿魁创修族谱。

其昭穆辈份如下:殿树玉枝茂,芳春荣家生。

华贵世界秀,光耀庆永成。

春辉兆东亚,福建本宗家。

尚书崇文章,振兴新中华。

山西文登林氏尊林玉为一世祖,自十一世林淇后,昭穆辈份如下:植光培钟汝,懋辉基钧治。

乐荣增鉴法,树炳坛锡济。

桂煜垣铨浚,楷(火昆)尧镜清。

本熙堂锦泽,朴焕在铭淞。

(荣成、威海、烟台、乳山、栖霞、牟平、海阳、大连等地林玉后裔各分支亦使用。

)湖北黄冈林氏尊福建迁来的林千一为一世祖,昭穆辈份如下:千万兆正祖,朝碧伯辅应。

安徽金寨林氏廷春先天映,际开光大时。

新祚从来远,承先启后生。

本源同有养,宗泽保长存。

(林育英、育南、育蓉均为“祚”字辈)因由黄冈分迁,同尊林千一为一世祖,昭穆辈份如下:千万兆。

正世子端伯。

仕大朝文希,添一生启之。

应景昌维英,承志兴作庭。

安徽潜山林氏始祖代六公、代七公,元代从莆田迁居潜阳。

潜山林氏在明清两代曾经多次续修族谱。

潜山林氏十四代孙林杞材倡修第七次族谱,并制定了十二世起使用昭穆辈行如下:国朝思荣远,声闻泰斗联。

诒谋宏燕翼,忠孝振家传。

本绍宜同庆,祥昭启大全。

立常崇善法,继盛敏名贤。

广西宾阳林氏始祖林怀远为山东青州府鹞鸭圹人氏,明武宗正德年间任宾州知州,定居宾阳。

林幼春家世家学考论

林幼春家世家学考论

林幼春家世家学考论作者:苗民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4期摘要:日据时期的著名诗人林幼春,是台湾五大家族之一雾峰林氏的子弟。

目前对于其家世家学的考察颇有一些存疑之处,这给相关研究带来了较大遮蔽。

其一,其祖父林文明在公堂上被正法后,家人曾经三次京控,而申诉的目的却主要是消除“谋逆”之罪名;其二,其父林朝选在日据前期为了家族之利益,与台中的日据当局过往密切,却在被任命为台中县参事后因故称病辞职;其三,其叔祖林文钦是家族风气由武转文的关键人物,其被迫转向的契机则是刘铭传与刘璈之派系斗争。

林幼春一生陷入过两个极具争议的事件即“寿至公堂”事件和首倡“非孝论”事件,这两个事件中的林幼春形象看似矛盾,却都体现出家世家学对林幼春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林幼春;家世;家学;非孝论;寿至公堂作者简介:苗民,华侨大学文字院/海外华人文学暨台港文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学思想史,海外华文文学(E-mail:miaoming1984@;福建泉州 362021)中图分类号:K8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19)04-0050-13林幼春,原名资修,字南强,号幼春,晚年又号老秋,台湾著名诗社栎社的发起人之一,与丘逢甲、连雅堂并称台湾三大诗人,是日据时期台湾诗坛公认的代表性人物。

台湾著名学者徐复观在为林幼春的《南强诗集》作序时,称其诗“以生人之大节激励其性情……实万劫不磨之民族精魂之所寄”[ZW(]徐复观:《林资修<南强诗集>序》,见《中国文学论集续编》,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第225页。

对其诗作中凸显的民族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作为一位声名颇著的诗人,又是台湾五大家族之一雾峰林家的子弟,其家世脉络在林献堂、林幼春等联合编撰的《台湾雾峰林氏族谱》已然非常清晰,其生平的诗文创作乃至社会政治活动等相关研究也颇为丰硕。

然而笔者通过历史文献的爬梳,发现既往的相关研究所倚重的《台湾雾峰林氏族谱》中一些记载颇有缺漏或不实之处。

林姓堂号渊源与对联典故

林姓堂号渊源与对联典故

林姓堂号渊源与对联典故原文地址:林姓堂号渊源与对联典故作者:林兴睦林姓堂号渊源与对联典故林姓堂号渊源与对联典故郡望堂号严格而言,郡望与堂号,乃是我国汉民族姓氏中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简而言之,郡望者,乃世居某地而为当地所仰望也。

郡望是指古代某一姓(氏)长期聚居在一郡或数郡地域内,而产生突出的声望与影响。

堂号则是家族(宗族)祠堂的名号,是家族的标志。

几乎已知的绝大多数姓氏,都可以找到他们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关于郡望以及各种堂号的命名。

注重祖籍、郡望,这可说是华夏民族的一种传统心理。

在南迁、外迁的客家人中,尤重郡望与堂号,至今不衰。

追溯其历史原因,是古代社会由于战乱或自然灾害等造成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中原(北方)人口多次大规模南迁。

这些背井离乡的移民,无不怀念中原(北方)故土,思念自己的出处根源或怀想昔日的鼎盛繁华。

而堂号与郡望有联系,又有区别。

堂号作为祠堂名号,是家族的标志,相对于一姓、一氏、一宗,范围要小一些,它体现的是血统关系与历史联系。

堂号分两种情况,一是取自本姓先祖的发祥地或生息地,又称郡号。

其中还可分发祥郡号(姓氏或宗族所由以诞生、发祥,族人所由以生息之地)和望出郡号(本姓氏、宗族所由以产生声望、形成影响之始发地)。

二是为纪念先祖的功业、德行、官爵、著述等而选立的堂号。

如林姓忠孝堂(宋仁宗阅侍御史林悦家谱后,题“忠孝有声天地老”诗句)等等,这些堂号都有某种特定的纪念意义或象征意义。

堂号之外,还有堂联。

这是贴(刻、挂)在祠堂两边的对联,一般是四字联,也有五字联、七字联,甚至有更长的联语。

其内容基本是:上联叙述本姓发祥、望出地的郡号,以与堂号相对应;下联宣扬宗功祖德,以表明家世,激励后人。

廓清郡望内涵与外延,对天下林氏的郡望之称同样应遵从订定郡之“显贵的世族”“为当地所仰望”的定称标准。

而“显贵的世族”的最低限应从该家族肇基祖始到后代中产生过显贵,其官职封建时代要相当于侍郎及以上,现当代相当于副部长(或院士)及以上。

雾峰林家:一个家族的史诗

雾峰林家:一个家族的史诗

雾峰林家:一个家族的史诗作者:陈子铭来源:《闽南风》2012年第08期一个漳州家族,在大清帝国的中晚期随移民潮登陆台湾,他们崛起于垄亩,因农而商,由商而仕,垦种习武,经世致用。

一百多年的家庭历史,创造、奋争,大起大落,愈挫愈勇,财富、权力、荣耀、牺牲,犹如这个家族的宿命。

他们的历史是台湾近代历史,甚至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

人们称他们是台湾世家,这就是雾峰林家。

2004年,中央电视台播出36集电视连续剧《沧海百年》,这个家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由两岸演员一起演绎得回肠荡气。

人们由此再次把焦点投射到这个神秘家族,以及那个时代的中国动荡不安的历史发展场景。

18世纪,台湾已经成了充满希望的土地,漳泉移民潮水般地涌到这个岛屿。

林石,漳州平和县埔坪乡一个18岁的农家子,随着乡里人来到这里,一个家族的史诗从此开始。

这一年是乾隆十二年,即1747年。

雾峰林家的先祖可以追溯到中原士族衣冠南渡时晋安郡王林禄。

他们中的一支辗转迁徙到漳州平和的埔坪村,旧日衣冠耐不住时光的消磨,早已成了山野田间的一介村夫。

我们所知道的林石这个时候正在因为父母的早逝,必须上奉祖母下抚幼弟而前景黯然。

不过,有一种传说令人疯狂。

“台地一年耕,可余七年食”,成了数十万漳州人不顾一切涌入台湾的诱因。

当年,台湾南部自颜思齐后已经大片开发。

但是,中部沃野千里,草深及膝,还是鹿群逐走的猎场。

在此之前,两个漳州军人——康熙四十五年(1710)的定海总兵张国和和雍正二年(1724)的南澳总兵蓝廷珍,已经在这儿招佃垦荒,他们创建了“张兴庄”和“蓝兴堡”。

对于那些数百年来局促于方寸之间精耕细作的漳州农夫来说,忽然面对这一幅徐徐展开的荒野,需要有一种方式对它表示敬畏,这就是垦拓——让丰茂的田地成为大自然祭坛上的献礼。

土地垦拓由此成为清代台湾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漳州移民一旦踏上莽荒之地,环境的挑战迫使人们以血缘、地缘关系建立起一个垦拓聚落,一些有能力的人成为“垦首”。

林姓辈分排列

林姓辈分排列

林姓辈分排列
林氏家谱的辈分如下:
一、山东济宁:英宪存凡发正祥。

二、山东聊城:希泽万际思学孟常。

三、福建漳浦:祥景邦,顺长道,世学克崇,绳日志绅士;庆华国,显大谟,家修丕振,守先耀宗祊。

四、台湾雾峰:文朝资正义武德在其功大鼎铭昭著元常纪伟庸。

五、福建平和:尔子克硕郁懋名章奕振滋光丕赞乃宏贻。

六、福建石狮:贤克日安邦载佑和亨贞,乔木蟠根大深谷奇兰鲜,忠孝家声远奕世子刊。

七、福建厚泽:式秉邦逊克承大勋敬章君德统绪为昭子孙千亿诗礼传家。

八、福建永春:联芳超祖德统绪尚仁慈才美启宗徽传心通孝友。

九、福建钞坑:孟元高振起辉光玉树荣时承雨露润日映枝叶新。

十、广东化州:芳朝秀士永可作圣贤名积德恒茂盛子孙万代兴。

林氏族谱考究

林氏族谱考究

林氏族谱考究中国人乐于“归根”,乃至海外华人都望有生之年能往“根”处走一趟。

根是一个中国人的相聚之本,因为如此,中华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古今中外闻明。

吃完晚饭休憩之余,突发其想,想知道关于自己姓氏的来源和辈分的排列,从网上搜索,将心得体会帖于此,期待同胞族氏者会于网,网缘与共。

[目录]林姓来源:比干林派,林开派,鲜卑丘林派,建州蛇种派.........................迁徙渊源:目前先放部分简单族谱郡望堂号:西河..,.十德..,.九牧..,.九龙.........,.济南..,.晋安..,.下邳..,.南安文化遗迹:比干墓、晋安王墓、九牧祠、湄洲妈祖庙宗亲协会:海内外宗亲协会情况人口分布:主要福建省漳州市各镇人口情况同宗关系:王、李、孔、柴、辜、尹、萧、沈、叶、尤、钟综合目录:根据国家档案局二处等编的,介绍林氏族谱综合目录历代名人:介绍从西周到清朝林姓名人林姓来源比干林源于子姓。

商朝末年,商纣荒淫无道,残害忠良,使国家处在危难之中。

商纣的叔父比干是个十分贤德的人,他冒死多次给纣王进谏,纣王恼怒之至,下令将比干剖心处死。

比干死时,他的妻子陈氏怀着身孕,为了躲避纣王的迫害,带着四名婢女逃奔到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卫辉西北)这个地方。

后来在深山老林的一个石洞中生下一个男孩,名叫泉,字长思。

周武五伐纣后,陈氏带着坚投奔周朝。

周武王因他是贤臣比干的后代,又出生在深山老林中,就赐姓为林,赐名为坚,称为林坚,并拜林坚为大夫。

林坚的后代就是林氏。

林开林源出于姬姓。

东周时,周平王有个儿子名开,字林,因为生母不是平王的正妻而没有继承王位。

林开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祖先,以他的字为氏,称为林氏。

本支现在也找不到了。

鲜卑林源出于鲜卑族。

北魏时,当朝的统治者出自鲜卑族,族人多为两字或两子以上的姓氏,至孝文帝时,为消除民族间的界限,下令把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其中一些姓“丘林”(邱林)的人,便改为林姓。

后来,来自鲜卑族的林姓进一步与汉族人融在一起,成为林姓的一个组成部分。

走出台湾雾峰,林氏闺秀的红色人生

走出台湾雾峰,林氏闺秀的红色人生

来 就在 眼前一片光 明的时候, “ 七七事变”爆发 ,日 本侵略者公 然对中国发起 了全面进攻 整个南京城 沸腾
起来 ,每一 个有 良知的 中 国人都 加入到 抗击 日本侵 略
者的战斗 中 母 亲和 同学 们离开了安静 的书桌,走 出学 校,参加 了南 京学生抗 日救 援会。他 们走遍南京的 大街 小巷,宣传抗 日救国的道理 ,组织 民众进行防空教 育和
仁.翻 山越 岭 徒步向重 庆走去。再苦 再累,他们 的内
■红岩春秋 / ON A HU U H GY N C N QI
起 别的 同学,她 必须 加倍 努力—— 她 需要从 头学 习 国 语 回到祖国的母 亲觉得天特别蓝 ,地特别大 ,又有姐 姐和 哥哥在身边, 自己就像一只快 乐的小乌, 又温暖,
啊!— —就在第二 天大清早
所有的城 门都被封锁了,
有台, 爱台先爱国!林家祖 祖辈辈都是 中国人,都是流 血牺牲抗击 外辱的英雄,决 不能做小 日本 的亡 国奴!父
心 要离开台湾 ,投^祖国怀抱 1 3 年秋天 ,母 亲满1 96 8 岁,她再也不 愿意等下去了 于 是她们姐妹 四人 商定了 离家出走的计 划。可临行前,三 个姐姐都犹豫 了,只有 母 亲一人不 退缩,她 记得父 亲的话 : 有国 才有台, 爱台
的 她产 生 了要 离开 这 个家 的 念头 如 果 说在 鼓 浪屿 受到
父 亲抗 日 思想 的影
响 ,那 么 在台 湾, 母 亲则 切切 实 实地
获准成为正式恢复中国国籍的第一位 台湾人 当孙中山先生派人 前来联络外祖父 林祖密时,他 义
无返 顾地参加 了国民革命军 并慷慨 解囊、出银缉 建了
演练。
启蒙 在刘老师和其他 许多进步教 员和同学 的带领下,

林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林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林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

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林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林姓姓氏源流1、林姓出自子姓,血缘始祖相传源自名臣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闻名,后被暴君纣王挖心,他的夫人妫氏逃难到今天河南卫辉、淇县一带的长林,生下一个儿子。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赐他儿子林姓,并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一带),此人就是林坚。

林姓由他最早发源,后人尊他为受姓始祖。

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著名的西河郡、济南堂、下邳、晋安林氏、九牧林等郡望,还有问礼、九龙、忠孝等堂号,成为林姓最大派系。

2、林姓的另一个起源出自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的小儿子姬开,他的子孙以他的字“林”为姓。

因起源于今河南洛阳一带,林姓家谱中就称为河南林。

3、此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将鲜卑族等原先丘林姓氏的都改成林姓,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

其他少数民族中有满族的林佳氏和布萨氏也都有改姓林。

总体上看,林姓的发源地还是今天的河南卫辉以北地区,那里的比干庙是众多林姓子孙前去祭祖的圣地。

史载:殷商太师比干被商王朝纣王所害,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长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牧野大战败商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觅其后嗣,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今卫辉)封墓,夫人携泉归周。

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赐姓林名坚。

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坚为大夫,食邑清河。

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故林氏总堂号为西河堂。

林姓的发源地是今天的河南卫辉以北地区,那里的比干庙是众多林姓子孙前去祭祖的圣地。

林姓迁徙分布今天的林姓后人,大多尊比干之子林坚为受姓始祖。

林姓从周朝初创姓以来人才辈出,他们不囿于一方,走南闯北,行东跑西,到处寻求施展才华的空间,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全国林氏字辈总汇

全国林氏字辈总汇

全国林氏字辈总汇本帖收集的字辈都有相应的世系对应,用字辈寻亲的宗亲,只要有连续三个字以上的字辈和夲帖字辈相同,即可认定你的字辈和夲帖相同字辈的相应世系相同。

夲帖字辈收集的资料来源是各家世谱字辈;本论坛字辈帖;各种相关杂志报刊;相关网等,收集到的字辈看似很多,但与字辈的实际存有量还差得远,所以字辈寻亲的宗亲能对得上的还是很少,只能寄望于今后的继续收集完善,我只是想为字辈寻亲的宗亲找条途径,有途径总比没途径好。

福建省福建长乐黄石林氏:七世至三十六世字行文字颖舜夫得均景伯汝思惟尚德宗永必时昌世克存中正天公定与祥兴黄石长乐林氏:二十一世至三十六世讳行朝廷有道俊彦亨通雍熙景象万化方隆黄石长乐林氏:三十七世至六十八世字行节豫谦丰咸临既济观升履益恒萃同人鸿烈超群笃生豪杰凤仪献瑞蔚起奇材讳行孝友传心经猷式焕勋名大显科甲联辉燕翼贻谋敬承祖武桂兰齐秀启黄石长乐林氏狮桥派:黄石祖世次二十四至三十七世讳行天士存有长盛世大道宏开振宗祥黄石长乐林氏定安派:黄石祖世次二十九世至四十六世讳行雍嘉景象万化方隆大振宗功端在长绵守礼字行中正书香继承先志聿兴祖德恒思远绍贻谋黄石长乐林氏傅筑派:黄石祖世次三十三世至三十六世讳行万化成崇黄石长乐林氏里厝房智房派:所立三十一世至三十五世字行学能仰圣贤长乐市文武砂镇壶井乡林氏:保公嫡孙武可公,是斯礼公三子,生阿成敬成俩兄弟,大约在清朝雍乾之间迁往天津北门外居住, 系长乐“中义林”后裔,是林慎思字伸蒙公后代字辈:可、久、谦、尚、则、益、光、道```(道后己传八代)福建陶江林氏由十二世始) 君若维能,天必昌汝(天降楷书)。

世克允德,宗永以兴(传梅续撰).用守是道,长发其祥(豫斋续撰)。

善继人志,绍衣闻言(支山续撰)。

孝友为本,弈叶攸敦(泽夫续撰)。

明哲作范,垂裕后昆(椒辰续撰)。

增进民权,致治大同(林森续撰)。

仁义礼智,合信则常(翰西续撰)。

修文振武,邦家之光(志棠续撰)。

福建濂江林氏: 始祖唐末自河南固始来闽肇基闽县林浦,前十世名讳毁于灾火。

长盛不衰的九牧林氏与阙下林氏1

长盛不衰的九牧林氏与阙下林氏1

长盛不衰的九牧林氏与阙下林氏分为九支,各自发展,形成许多林姓大族,彪炳于史册。

林披九个儿子为:林苇、林藻、林著、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葭,其后裔产生了许多著名支系及人物,现择其要略分别述之于后。

九牧一房林苇后裔开基海南琼州林氏、福建莆田前埭林氏、广东揭东锡场林氏等林姓分支,产生了林环,林文等著名林姓名人林苇生三子:林恕、林应、林惠。

林恕生林逢、林通。

林逢的孙子林永在唐昭宗大顺年间迁往莆田前埭,其后裔称为前埭林氏。

奉林永为前埭林的开基祖。

林通迁居福清,其第四子林裕因为做官迁居琼州,开基琼州林氏。

林永十六世孙林南陇于元代至正十三年(1353年)迁居广东揭东锡场,开基锡场林氏。

今揭东锡场镇现有林姓人口三万多人,加上历代分布在揭阳、揭东、潮安、潮阳以及江苏、江西乃至海外的泰国等地的宗亲,总人口约在十万人左右。

锡场林氏以林南陇之父林梅轩为太始祖,以林南陇为始祖。

林梅轩字潜夫,林南陇字焯以,从林潜夫始,锡场林氏制定了十分押韵的48字的字辈谱:潜焯功孟时景邦,世胤元国兴文章。

修齐伦美先以正,德盛道隆士乃贤。

声应凤歧锡开泰,名实光辉裕必昌。

纯举朝端永雄振,芳奕海宇耀茂长。

光绪元年(1875年),揭阳林氏合建了八房祠堂,并在辈序上作了调整,从德盛二字起统一调整为:德蛊昭宇宙,西河垂典型。

永元绳祖武,光宗显朝廷。

这个20字的字辈谱表达了林姓德耀海内、西河源流、光宗显祖等多方面的内容,读起来琅琅上口。

林苇后裔唐宋时期默默无闻,到明代前期出了两位了不起的人物,一得状元,一取探花。

林苇后裔在唐宋时期发展很快,但并没有特别有名的人物出现,到了明代,这支林氏出了一对兄弟进士,一位高中状元,一位取得探花,令人不得不为之侧目,这对兄弟进士就是林环、林文。

林环,字崇璧,明代莆田人。

唐代九牧林苇后裔。

自幼聪敏睿智,读书数遍即能背诵,孩提时代即下笔成章。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取得进士,在廷对中名列第一,高中状元。

初任翰林修撰,次年升侍讲,参与编修大型类书《永乐大典》,为书经总裁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氏世紀源流
殷太師比干公墓識語
周武王封比干墓銅盤銘
跋至聖先師孔子書「殷比干墓」
唐太宗追贈比干太師詔及祭文
重修太師殷比干祠墓碑記
晉安郡王祿公墓識語
宋仁宗皇帝〔御書「忠孝」〕題詩
長林仕籍考
林氏仕籍續考
仕籍考補遺
世系
民國壬申台中林氏宗廟,復有修譜之議,董其事者:從叔烈堂、獻堂、階堂、族叔秋金、宗兄耀亭,不才謬廁其列。夫修譜之難,既為上所述;重以處典籍無徵之地,丁彝倫失序之秋,則難之上復加難焉。議者又曰:『必續「士籍考」』;不獲已,乃取坊間共聞共見之「人名辭典」、「尚友錄」諸書排比而纂錄之。冷汗浹背,勉強成篇。嗟乎!是亦聊以塞責耳;抑何敢謂紹述先人、光揚祖烈哉!
本譜原載所有冠像及圖像、像贊、題字等全部刪除,茲詳如下。冠像有:比干、林堅、林放、林祿四幅;修譜董事圖像有:林獻堂、林幼春、林烈堂、林階堂、林秋金、林耀亭、林玉書七人;祖先圖像有:林奠國(附陳望曾撰像贊墨跡)、林剛愍、林文明、林文欽(附梁啟超撰像贊墨跡)、林蔭堂、林紹堂、林熙堂、林輯堂、林俊堂、林紀堂、林澄堂、林祖密計十二幅;繪圖及石刻插圖有:比干墓圖、比干銅盤銘圖、孔子墨跡石刻圖、晉安林祿墓圖、宋仁宗御書石刻圖、朱熹墨跡石刻圖;題字有:日據時期臺灣總督中山健及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之墨跡;此外,又有比干至唐林攢二十九人之像贊。
臺灣霧峰林氏族譜
書籍簡介
弁言
公譜
私譜
書籍簡介
本書(二冊三八六面二三一、六○○字)不分卷,臺中林獻堂等修輯。林撰「林氏家傳序:『顧念我族自始祖子慕公遷於莆坪(按福建平和縣屬),傳世十四至我太高祖石公,始入臺灣;初寓彰化,數遷至大里杙莊。………而我高祖母實挈我曾祖卜居於阿罩務莊,迄今百有四十餘年矣」(末署林氏紀元「三千七十年二月」,時民國二十五年(丙子)仲春也)。譜分兩帙,曰「公譜」、曰「私譜」。「公譜」載林石以上,溯其源流,「私譜」載林石以下,演其支派。原譜外題「西河林氏族譜」,由於內容詳於霧峰林石派下,因易今名。林石派下部分(即「私譜」)主要分兩目,一為家傳,林獻堂撰有「太高祖石公、「高祖考遜公」、「曾祖考甲寅公」、「祖考奠國公」、「先伯父文鳳公」、「先二伯父文典公」、「先考文欽公」諸「家傳」,林幼春撰有「曾祖考太對翁」、「先伯祖剛愍公」兩「家傳」、林資鑣撰有「先考蔭堂公家傳」及林德和撰有「先祖父志芳公家傳」;二為「世系」、「世譜」,誌歷世系統與列祖名諱、生卒、婚葬等項。霧峰林氏,代有其人與臺灣史事有關,其族譜實足資參考云。
本譜原分兩帙,據前帙「凡例」:『自堅公至子慕公兄弟,謂之「公譜」;自子慕公以下,謂之「私譜」』。後帙「凡例」:『自堅公至路下七祖,是為「公譜」;自路下七祖以下,是為「私譜」』。因於「公譜」、「私譜」各卷端,另加插頁標明,用示區分。
本譜原本間有日本年號者,一律改用我國正朔。【这个其实没有必要改,此话非丛刊作者写的】
一、堅公至放公,本表為二十三世,「鰲崗族譜」為十二世。考堅公受姓至放公出仕之年(周敬王三十年),計六百四十五年,一世相距至五十餘年,此又理之必無者也。
一、堅之子,本表所載日載、曰磋;「鰲崗族譜」所載曰鍾、曰銘;其他名字相同者,亦十無一、二。今以「仕籍考」及經史百家所載為據,無徵不信之語均付闕如。
民國二十三年(甲戌)仲冬,台中裔孫幼春謹撰。
·凡例
一、本譜著手之先,實集汕頭「西河林氏重修族譜」、廈門「鰲崗族譜」、廈門「輅存氏族系考」、秋金氏家藏手抄譜、耀亭氏家藏銅壺手抄譜、饒平縣子華祖派下族譜、「五全族譜」、先考家藏手抄譜,以資參考,力求減少過去之誤謬。雖見聞所限,誤謬或不能免;然心力既盡,吾宗必能諒之。
本譜原無目錄,茲為便於檢索起見,加編目錄冠於卷首。凡文或表原無目者,目並擬加(擬加者用方括弧表示之)。
本譜由於排印所需,若干表式或可省文字,略有變動或刪節,要亦無損內容實質耳(陳漢光、陳仁德)。
公譜
林氏宗廟修譜序
凡例
林氏正宗源流族譜序
晉安世譜校正序
·林氏宗廟修譜序
林氏舊譜,世傳出於唐林蘊之手。然觀各宗刻本,其首皆弁以溫彥博之序。彥博為太宗從龍之臣,而蘊實貞元朝士,則舊譜不始於蘊明矣。獨恨溫序不言此譜得自何人,來自何地;由今思之,貞觀之初,以海內一統,再定族望,意其時必嘗徵郡國名家之譜,使上之中書,故溫乃得見而序之耳。自爾以來,譜學特盛、林寶嘗萃之以著「元和姓纂」;今譜中有「古仕籍考」一篇,記載簡當、而引據又多秘籍,殊非後人所能;則寶與蘊二人者或居其一歟!宋、明迄今,修輯日繁,顧卷帙雖多,而名篇轉少;試覆而校之,除「仕籍考」、「世系表」而外,其足資考證者,僅有「林氏世紀源流」及明林誌「晉安世譜校正序」二篇。而所謂「世紀源流」者,既闕撰人名氏,又瑣碎不成片段;於是林誌一篇,乃益為鳳毛麟角矣。
一、萍公與九牧為從兄弟。萍公無生卒之年,乃以邁公出仕之年為據(唐光化二年)。舊譜載:萍公之孫和義公於宋末始入漳州漳浦。夫以唐光化二年,距宋末至於三百八十一年;如此悠久之間,僅傳三世,則其脫落又何待言。故老相傳:和義公以上不可知者至十四世。故明、清之際,修譜者稱和義公之父為十四郎公;然此語亦未可遽信,姑仍其舊,以俟咨訪。
弁言
本譜原名「西河林氏族譜」,惟其內容,則詳載平和莆坪林子慕之後;主要記錄,則為臺灣霧峰林石派下,乃易名為「臺灣霧峰林氏族譜」。
本譜原線裝十六開鉛字本;纂修於日據時期,當民國二十四年。翌年,印行於榖中市。董其事者:林獻堂、林幼春(以上編輯)、林烈堂、林階堂、林秋金、林耀亭、林玉書(以上校正)、林啟明、莊發(以上採訪)等是也。
一、本表以「輅存氏族系考」為藍本、與諸譜及「仕籍考」互相校對,從其可信而棄其可疑。
一、由比干上溯自軒轅三十三世是為林姓以前之族系,今以得姓為始,故列堅公為一世始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本表自堅公至祿公六十四世,而「鰲崗族譜」所載僅四十七世,相差至十七世。今以干支求之:自武王元年丁卯堅公受姓、至晉太康十年已酉祿公誕生,計年得千四百二十三;再以六十三世分之,每世相距二十二載有奇。設以「鰲崗族譜」四十六世分之,每世相距三十載有奇(祿公僅一載故不算)。以漢民族之早婚,則從每世相距二十二載之說,或較可信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