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efca4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c.png)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想象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繁华的城市,也有宁静的乡村。
乡村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代诗人翁卷笔下的乡村四月,去感受那里的独特风光。
2、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自读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
4、指导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节奏和重音。
(三)理解诗意1、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四)感悟诗情1、想象画面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乡村四月的画面。
2、体会情感提问: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交流,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有感情朗读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拓展延伸1、对比阅读出示另一首描写乡村风光的古诗,让学生对比阅读,感受不同诗人笔下乡村的特点。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0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24f9e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5.png)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理解诗意,想象画画,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
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
(板书:乡村四月)二、弄懂诗题。
1、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的古诗。
)2、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
(师书翁卷)三、知晓作者。
1、有谁了解翁卷?抽名学生介绍:(生:南宋诗人。
)2、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熙、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一生不曾做官,他特别喜欢田园生活,尤其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1、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2、出示多音字。
1iǎo(一目了然、了解)了liào (同“瞭” 望)1e(吃了,买了,走了,算了)3、教师范读(播放录音)4、生自由读(读三遍)5、指名读。
6、学生齐读。
五、知诗情,悟情意。
1、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我们就来理解古诗的意思,先学头两句(生齐读这两句)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四年级语文《乡村四月》教案
![四年级语文《乡村四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9e443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a.png)
四年级语文《乡村四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乡村四月》。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3.学会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诗意的想象和创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朗读、背诵《乡村四月》;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诗意的想象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乡村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乡村的印象和感受。
(二)学习《乡村四月》1.教师范读《乡村四月》,学生跟随朗读。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如“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等。
4.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感受。
(三)深入解读诗歌1.教师提问: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句,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进行诗意的想象和创作。
4.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创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朗读、背诵诗歌1.学生自选伙伴,互相背诵《乡村四月》。
2.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以“乡村四月”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四、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诗歌创作指导要更加细致,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2.在课堂讨论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感受诗歌。
3.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乡村四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也激发了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认为《乡村四月》中的“绿遍山原白满川”是如何描绘乡村景色的呢?学生回答:我觉得这句话是在形容山和原野上绿色植物遍布,河川里白色的水花四处飞溅。
2.教学难点:教师提问:那么,“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诗,你们又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我觉得这句话是在描述细雨中,子规的鸣叫声和如烟的雨雾交融在一起,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2023最新-《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最新-《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83d5b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3.png)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3篇)《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该页是可爱的为大伙儿分享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3篇)。
《乡村四月》教案篇一一、写作背景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温州)人。
布衣终身。
在“永嘉四灵”中年事最高。
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
翁卷有很多诗歌,是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
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
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
二、教材分析《乡村四月》是四年级下册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
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诗人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再插田,实际上可能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d95e7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4.png)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乡村四月篇1教学目标1、会写“蚕桑”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想象意境,理解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意思。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谁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板书课题。
解释:四月3、检查一下学生们的预习情况1、背诵古诗2、解释::绿遍白满川子规才了3、说说:蚕、桑的记忆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
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
(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1、师:同学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2、品读,感悟“绿遍山原白满川”。
(1)理解“山原”(出示图片)(2)品读“绿”。
(3)理解“白满川”。
(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满目亮白。
(4)抽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3、品读,感悟“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
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
(完整)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
![(完整)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https://img.taocdn.com/s3/m/2e37a93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6.png)
【教学目标】1、会读写“蚕、桑”两字,通过字义和字形来理解“蚕、桑"两字。
2、通过联系注释、 想象画面、 抓关键字、 联系插图、 朗读等方法感受乡村四月的 “景美”和 “人 忙”,从而感受作者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叹。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读写生字;感受乡村四月的“景美”和“人忙”;背诵古诗。
难点:用自己的话还原诗意,体味乡村四月的景美。
1、师:孩子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
看--—— 自己读读这两 首诗,说说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描写乡村田园体面的古诗)让我们用心地读一读 这些诗句吧。
2、师:乡村的美景在你们的朗读声中越发显得迷人,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细 细地感受乡村风情。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乡村四月)村居(清)高 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 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一起读读。
你读懂了什么?生 1:这首诗写的是乡村的四月(四月里的乡村)。
师:你读到了时间和地点。
师追问:四月说明是什么季节?生 2:晚春时节.师:让我们赶紧去感受诗人笔下四月的乡村吧。
看看与我们这的田园体面有何异同。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边读边思量你的眼前浮现了哪些画面?2、读准字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请你来读读。
(1) 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读古诗不忘作者,而且还把作者的名字读对了,作者是宋代诗人翁 ju ǎn。
以前的人喜欢给自己取两个名字,两个名字之间又意思相近或者是相反,比如韩愈的另一个名字叫退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意思相反;再比如屈原的另一个名字叫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意思相近。
而我们的翁卷有一个小名,叫灵舒,有个成语是“云卷云舒”,因此作者叫翁卷。
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
(2):(谁再来读读翁卷的《乡村四月》?)“蚕桑”这两个字 ,前鼻音和后鼻音放在一起,十分难读,你读得很到位。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d692d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60.png)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乡村四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
《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⑴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⑴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理解的意思: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
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1、作者简介: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
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1b1f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7.png)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引言概述:
《乡村四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它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乡村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欢乐心情。
本篇教案将围绕该古诗展开,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1.1 介绍《乡村四月》的创作背景
1.2 介绍古诗《乡村四月》的作者白居易
1.3 分析作者对乡村四月景色的感受与表达方式
二、诗歌意境与主题
2.1 揭示《乡村四月》所表达的主题
2.2 分析诗歌中所描绘的乡村景色
2.3 探讨诗歌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与情感表达
三、诗歌的韵律与修辞手法
3.1 解读《乡村四月》的韵律格律
3.2 分析诗歌中的比喻与拟人手法
3.3 探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对意境的营造作用
四、诗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
4.1 解读《乡村四月》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4.2 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
4.3 分析诗歌中所传递的美好生活态度与价值观
五、诗歌的现代意义与启示
5.1 分析《乡村四月》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5.2 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当代生活的启示
5.3 总结《乡村四月》对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作用
结语:
通过对《乡村四月》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学生将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诗歌中所传递的美好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将对学生的成长和人生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乡村四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力量,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754a9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3.png)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
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讨论、朗读、交流中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生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田园,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诗情画意。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乡村孩子在田野里尽情奔跑、玩耍的写照!“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是乡村独特的风景。
多少诗人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农村景色的诗篇。
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跟随诗人到乡村去走一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回忆古诗的学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作者简介:教参28页。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三月,春天将结束,四月,夏天刚来到,称初夏)引导学生看23页四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诗人用一首什么样的诗来描绘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的呢?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
认读生字。
3、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绿遍山原: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苗,满眼皆是绿色。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61445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2.png)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引言概述:古诗《乡村四月》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四月乡村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感。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首古诗,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乡村四月》教案的设计。
正文内容:一、诗歌背景介绍1.1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杨万里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1.2 诗歌背景:分析《乡村四月》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二、诗歌内容解读2.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体裁、韵律和结构特点。
2.2 描写乡村景色:详细解读诗中描绘的春天乡村景色,如绿树成荫、花开如海等。
2.3 表达情感:分析诗中表达的情感,如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景色的赞美等。
三、诗歌语言特点3.1 用词精准: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精确的词语来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
3.2 比喻手法:解析诗中使用的比喻手法,如将春天比作画笔、花朵比作明珠等。
3.3 对仗押韵: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押韵手法,如平仄对仗、押韵的节奏感等。
四、教学方法与步骤4.1 情感渗透:通过欣赏诗歌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诗中表达的情感。
4.2 语言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4.3 朗读与演绎: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演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4.4 创作与仿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进行创作或仿写类似的乡村诗歌。
4.5 评析与欣赏:引导学生对不同版本的《乡村四月》进行评析和欣赏,培养审美能力。
五、教学目标与评价5.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
5.2 教学评价:制定评价标准,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结: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乡村四月》教案的设计应该从诗歌背景介绍、诗歌内容解读、诗歌语言特点、教学方法与步骤以及教学目标与评价等五个大点出发。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诗《乡村四月》的美妙之处。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7bd65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ff.png)
《乡村四月》教案教案:《乡村四月》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四月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文本分析和解读。
2.乡村四月的情节和人物描写。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乡村四月中的情感表达。
2.分析乡村四月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学准备:1.《乡村四月》的文本。
2.学生姓名表和讨论问题的提纲。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乡村四月》的基本情节。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阅读和分析(30分钟)1.分组阅读《乡村四月》的文本,并给每组分配不同的章节。
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比如主要人物是谁?情节如何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冲突和转折点?3.分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第三步:人物分析(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乡村四月》中的人物形象。
2.给学生几个关于主要人物的问题,比如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们的感情变化是如何描述的?有什么重要的对话或事件帮助我们了解他们?3.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或个人思考后,分别回答问题。
第四步:情感表达(20分钟)1.与学生分享乡村四月中的一些情感表达,比如爱情、友情、亲情等。
3.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感对作品的整体主题和意义有何影响。
第五步:总结和展望(10分钟)1.结合学生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总结整个课程的要点和重要观点。
2.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感想,比如他们对作品的喜爱和不喜欢之处,以及对未来故事发展的预测。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乡村四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分析文本中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也有了更多的讨论和思考空间,培养了文学鉴赏和审美情趣。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更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文学作品的内涵。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33321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e.png)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乡村四月》的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学习,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诵诗歌。
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程内容1、背景及主题介绍《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描绘农村初夏风光的诗歌。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农村画卷,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2、诗歌内容讲解课程将详细讲解诗歌中的每一句诗句,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例如,“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等词语,既描绘出乡村的自然美景,又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
3、诗歌朗诵训练课程将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使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同时,通过反复朗诵,帮助学生记忆诗歌内容。
4、小组讨论与交流课程将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对诗歌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互相交流,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课程评估1、考试/测试评估课程结束后,将进行一次考试,测试学生对《乡村四月》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考试形式可以是简答题或论述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表现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朗诵表现、小组讨论贡献等进行观察和评估。
这些表现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
3、作业评估课后,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关于《乡村四月》的简短赏析文章或读后感,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这也是对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检验。
四、教学材料1、诗歌集、诗歌音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课程将提供《乡村四月》的诗歌集和音频文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跟读诗歌,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调。
2、PPT演示文稿课程将使用PPT演示文稿来呈现《乡村四月》的背景介绍、内容讲解和朗诵技巧等内容。
PPT演示文稿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同时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0e17140975f46526d3e191.png)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知识技能目标:1、学习生字“蚕”。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能领会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美育目标: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田园风光,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吉他弹唱录象、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四月的暖风去看看江南乡间的美景,好不好!二、配乐欣赏图片,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田园风光图片和农民忙碌耕种的图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
因此我让学生观赏乡村美丽的风光,领悟乡村生活的美好,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三、学习赞美。
多美的田园风光呀!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自己看到景或人吗?(学生练习赞美自己看到的景色或人)四、愉快学习古诗。
1、诵读古诗。
多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呀!宋代诗人翁卷还为此写下了一首诗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示范→学生练习读诗)(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因此指导学生读诗时注重节奏和音律的指导,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做到抑扬顿挫,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灵秀之美。
)2、品析诗中字词,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即写景又写人的诗,仔细读读,看看哪句写景哪句写人。
(1)指导学生品读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理解诗句并读感情诵。
仿写练习:春雨如烟夏雨如()秋雨如()冬雨如()(2)总结学法:我们以读、品、诵的方法学习了1、2句诗。
请同学们用这一方法自学3、4句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通过品字词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诗句。
)3、学生合作自学3、4句。
4、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巧记生字“蚕”;学习多音字“了”。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f26e0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0.png)
古诗《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
引言概述:
古诗《乡村四月》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是著名诗人林徽因。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四月的美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教学中,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一、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1.1 《乡村四月》的创作背景
1.2 作者林徽因的生平事迹
1.3 林徽因的文学风格与代表作品
二、诗歌内容解读
2.1 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2 描述乡村四月的景象
2.3 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情感转折
三、诗歌语言特点分析
3.1 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
3.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3 诗歌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目标与方法
4.1 教学目标的设定
4.2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4.3 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实施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
5.1 学生的学习反应和表现
5.2 教学效果评估和改进
5.3 诗歌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通过对《乡村四月》教案的详细分析与讨论,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诗歌教学,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这篇教案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人教版语文《乡村四月》教案
![人教版语文《乡村四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94bc5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8.png)
《乡村四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乡村四月》,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描绘的乡村景象和农忙情景的关键词汇。
o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诗的背景、作者及诗歌风格,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采用诵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o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想象和描述,将诗歌中的景象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态度。
o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乡村景象和农忙情景。
o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o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将诗歌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o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价值观融入日常行为中,培养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乡村风光图片、视频等)•古诗朗读音频•预习任务:学生预习古诗,尝试理解诗句意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情境创设:o播放一段乡村风光的视频,展示乡村的宁静、美丽和淳朴。
o提问:你们对乡村有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2.揭示课题:o板书课题《乡村四月》,学生齐读。
o提问: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o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o指名学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
2.理解诗句意思:o学生尝试解释诗句意思,教师相机引导,纠正错误。
o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3.整体感知:o引导学生归纳古诗的主要内容,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
o提问: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三、再读古诗,深入理解1.精读诗句:o学生逐句朗读古诗,思考每句诗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景象。
o提问:每句诗写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重点诗句品析:o“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c471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7.png)
乡村四月教案【乡村四月教案】一、教案背景乡村四月教案是针对乡村地区的四月教学活动所设计的教案。
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提高乡村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我们制定了这份乡村四月教案。
二、教案目标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学术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使他们在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案内容1. 教学主题:乡村四月,快乐学习2.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学习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
b.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自信心。
3. 教学活动:a. 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乡村四月的主题活动,如植树活动、环保知识讲座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b. 学科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有趣的学科教学活动,如语文课堂上的小品表演、数学课堂上的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农田观察、动植物标本制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巩固所学知识。
d. 创新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如科技制作、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e.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如小组讨论、展示活动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教学评价:a.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发言等方式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b.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
c.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促进彼此的进步。
乡村四月 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72ad1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d.png)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乡村四月是一份针对乡村地区的教学设计,旨在提供一种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模式。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以乡村为主题,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社会和艺术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乡村生活和农业知识- 乡村环境和资源保护- 乡村文化和传统艺术- 乡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2.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 项目制学习:学生通过参与乡村实践项目,了解乡村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合作学习: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乡村调研和实践任务,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 实地考察:学生参观乡村,了解农业生产和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
- 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1. 了解乡村生活和农业知识:-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和观看视频,了解乡村的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乡村生活和农业的认识和体验。
2. 调研乡村环境和资源保护:- 学生分组进行乡村环境调研,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
-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村民,了解乡村环境保护的问题和挑战。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乡村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
3. 了解乡村文化和传统艺术:- 学生学习乡村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如民间音乐、舞蹈、手工艺等。
-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展示自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和创作。
4. 探讨乡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讨论,了解乡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和反馈1. 评估方式:- 学生小组展示和报告:学生通过小组展示和报告,展示自己在项目中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作品评估: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包括调研报告、艺术作品等。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418b6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1.png)
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四年级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和农忙时节的紧张气氛。
3、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想象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乡村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乡村的景色。
(2)提问:同学们,你们眼中的乡村是什么样的?(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乡村四月的古诗——《乡村四月》。
2、作者简介简单介绍诗人翁卷的生平及创作风格,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3、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正音和指导。
4、理解诗意(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句诗描绘了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的景象。
“绿遍”“白满川”写出了乡村四月景色的繁茂和色彩的鲜明。
“雨如烟”形象地写出了细雨迷蒙的样子。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两句诗写乡村四月里人们忙碌的情景,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忙着插秧。
“闲人少”突出了农忙时节,人们都在辛勤劳作。
5、想象画面(1)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中的画面,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和劳动人民的忙碌。
乡村四月 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6bef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4.png)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来描绘乡村四月的景色和生活情景。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乡村四月的图片和相关词汇。
2. 教学素材:乡村四月的图片、视频等。
3. 学生练习册:包括观察和描述乡村四月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乡村四月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乡村四月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色和生活情景。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来描述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的特点。
3. 指导(2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乡村四月的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词语,如花朵、绿树、田地、农民等,帮助学生进行描述。
4. 练习(15分钟):学生进行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可以自由发挥进行描述,也可以根据课堂上的指导进行描述。
5. 汇报(10分钟):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描述,进行口头汇报。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描述能力。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乡村四月的美丽和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热爱乡村生活。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乡村四月的图片,进行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乡村四月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到乡村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进一步了解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观和乡村生活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描述能力的提高情况。
2. 评价学生在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完成情况和描述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宋朝诗人翁卷的代表作,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诗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意境优美,处处散发出诗的魅力,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卷、了”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乡村美景图、朗读课件、伴读音乐、事物卡片;学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
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
(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
(教师板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一)、自由读(二)、指名读(三)、教师范读(四)、指名读(五)、齐读
五、知诗情、悟诗意
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
但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在诗中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起的?。
(生自学古诗。
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一)、品读美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并粘贴事物卡片:(见板书设计)师:诗人是如何将这八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根据回答整理板书,把古诗补充完整)
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借助课件讲解“白满川”。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师(板书:景美,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播放乡村美景图。
(二)、品读人勤
师: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导入后两句的学习,重点体会“闲人少”“才了---又---”进而理解
这里人的繁忙与勤劳)指导学生用“才了---又---”作诗。
体会“闲人少”的用法。
师:(板书:人勤,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教师归纳(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
(播放音乐)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
请读出陶醉之情。
----生:(一生读出陶醉之情)。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
请读出敬佩之情。
----生(一生读出敬佩之情)。
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 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
进了这一首诗《乡村四月》。
齐读古诗,读出赞美之情
-----众生(读出赞美之情)。
师: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这是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生(背诵古诗)
师: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
师: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
听过吗?想听吗?(播放古诗唱词)
与学生共同唱古诗,学生齐唱。
师:大家唱的真不错!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调去唱你喜欢的古诗。
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
七、拓展阅读:
师: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比如说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还记得吗?(并引导学生读)王维也曾写过一首《山居秋暝》还有印象吗?学习田园诗,有一位诗人大家一定要知道,他叫范成大,他写了60首田园诗,教材中也选了其中的一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师诵读)课后我们可以把他写的田园诗都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下课。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景美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人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