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第一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上个学期末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次课外作业,在暑假进行一次课外实践调查活动。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选择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情况的调查”这个主题,而这次实践调查活动的地点选择在广东东莞沙田镇一家大型出口玩具厂,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工业化程度高,大小工厂众多,聚集了大量的农民工,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情况。
同时,我本人也在这里进行暑期工活动,一边工作一边进行调查,调查主要以访谈的形式进行,为期一个半月。
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已经成了社会就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特有的现象。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社会农民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解决他们的问题有助于社会更好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城镇建设中来。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该工业镇农民工就业环境和生存状况有所改善,但部分农民工仍然面临着工资待遇偏低、工作强度大、子女上学难等问题。
一、沙田镇农民工进城务工基本情况1、多项措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
近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与克扣问题。
如某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缴纳农民工工薪预留金的规定》,要求建筑中标的工程项目,首先到劳动保障部门申报,按工程造价中工资总额的20%收取农民工工薪预留金,如果建设单位或建筑企业不能按期支付农民工工资,则直接从预留金中支付。
2、农民工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
为帮助农民工提高维权意识,保护其合法权益,全县各乡镇积极开展农民工务工前法律培训,免费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借助新闻媒体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务工农民的法律意识,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
为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近年来有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
关注进城农民工调查报告
关注进城农民工调查报告简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的劳动力和社会基础。
这些人被称为进城农民工。
但是我们发现,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权益保障也面临很大的问题。
本报告通过对进城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数据文献的分析,探讨了进城农民工的现状及问题。
调查结果基本信息问卷共调查了100名进城农民工,其中男性占比75%,女性占比25%。
年龄以25-39岁为主,占比65%;其次是40岁以上,占比30%;20-24岁的人群占比只有5%。
大多数进城农民工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收入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60%的进城农民工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20%的人月收入在2001-3000元之间,剩余20%的人月收入在3001元以上。
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资,占比达到90%以上。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工作状况大部分进城农民工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日长达8小时以上。
同时,加班时间也相对较长,约有40%的人每周加班工作超过10小时以上。
另外,近70%的进城农民工没有享受到法定节假日的休假,而只有20%的人能享受正常的带薪年假。
此外,有30%的人表示曾遭遇过工伤,但只有10%的人通过劳动仲裁获得了赔偿,剩余的人未能获得赔偿。
其他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进城农民工表示目前没有家庭成员在身边陪伴,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约30%的人表示曾遭遇过歧视或不公正待遇。
分析通过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进城农民工面临很多问题。
首先,收入问题是他们最大的问题。
近60%的进城农民工收入在2000元以下,生活难以维持。
其次,工作时间较长,而休假时间较少,工资水平也相对较低。
同时,未来他们的工作保障、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问题也令人担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改善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况。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进城农民工的工资水平,确保他们获得合理的收入;•确保进城农民工能够享受到法律规定的各种社会福利;•搭建进城农民工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现状,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加强宣传,提高对进城农民工的认识和关注,消除歧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024年多民族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状况调查研究》范文
《多民族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状况调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我国的经济大潮中,进城务工成为众多多民族地区居民为了寻求更好生活条件而采取的重要方式。
本篇研究旨在全面探讨多民族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为相关社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方向,同时也为进城务工人员自身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多民族地区的进城务工人员数量逐年增加。
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涌入城市。
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
同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四、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状况分析1. 经济状况进城务工人员的经济状况普遍较为困难。
他们往往从事低收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收入水平较低。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责任,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同时,他们还需要面对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如住房、教育、医疗等。
2. 居住状况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差。
他们往往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农民工聚集的社区。
这些地方的居住环境较差,设施不完善,缺乏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他们也面临着租房难、房价高的问题。
3. 社交状况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交圈相对狭窄。
他们往往与同乡、同事等形成较为紧密的社交关系。
由于工作忙碌、语言障碍等因素,他们与城市居民的交往相对较少。
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感到孤独、无助。
4. 心理健康状况由于生活压力、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他们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需要关注和帮助。
五、建议与对策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提供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降低生活成本。
进城农民工调查报告
进城农民工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与之相应的是,城市工作机会的增加和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而这一切的功臣就是城市建设者们,其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进城农民工。
在城市发展中,农民工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他们的生活和就业状态如何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本文对农民工进行了调查,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这次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以及对农民工问题的一些思考。
调查背景本次调查主要面向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民工,调查时间为2021年8月份,所选定的城市是全国大中城市的代表。
调查结果1.农村转型无法解决农民工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工取得城市工作机会是因为农村土地的流转和转型所带来的机会,然而,这些机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不断减少,甚至有正在劳动的农民工被迫返回农村,这就暴露了农村转型无法扭转农民工现状的事实。
2.农民工待遇和权益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普遍获得的待遇与消费水平差距较大,他们一般租住简陋的住房或者集体宿舍,收入也很有限,因为他们没有获得劳动保障、社保以及其他福利保障。
这是由于农民工常年居留在城市,却缺少城市户口和有效工作证明等原因,使得他们在城市的就业和生活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3.未来发展前景的缺乏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的农民工从事着工程建设、垃圾清理、餐饮服务等比较底层的工作,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这些工作有可能会被机器和技术所代替,这就使得农民工将来发展前景缺乏保障。
结论和建议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社会发展,在未来,如何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将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命题。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建议:1.农村转型进一步增强支持力度,尤其是农村土地的流转与资产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促进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
2.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及职业技能提升,使农民工能够适应城市新型职业的需求。
3.政府部门应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关注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的福利和薪酬水平,并规范农民工的市场化劳动关系,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
鄱阳进城务工调研报告
鄱阳进城务工调研报告鄱阳进城务工调研报告根据对鄱阳县进城务工现状以及问题进行的调研,本报告总结如下:当前,鄱阳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0%的家庭有至少一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务工人数持续增长。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就业压力大等原因。
一方面,鄱阳县进城务工人员普遍获得了经济收入的增长,改善了家庭生活水平。
务工人员多数从事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力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
据调查,进城务工人员的平均月收入高于在农村务工的人员。
另一方面,鄱阳县进城务工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由于缺乏教育和技能培训,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较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其在就业市场上更加容易失业。
其次,务工人员在城市中缺乏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一旦发生意外,面临较大经济风险。
再次,进城务工还导致农村家庭空心化,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在农村内缺乏照顾,家庭关系紧张。
此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集中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压力,导致农村留守人口增加,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其次,完善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机制,包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确保农民工权益得到保护。
再次,加大对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关爱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最后,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鄱阳县进城务工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希望政府、社区和农民工本人各方共同努力,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调查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进城务工一族。
他们在为城市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出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急需改善,社会地位也需要提高,面对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社会和政府需要尽快采取相应措施,以便能够保障农民工的生活,构建和谐社会。
为进一步了解我镇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现状及权益落实状况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大限度地把进城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使其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充分调动和发挥进 1城务工人员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现作如下调查:一、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按现有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率计算,种植业最多容纳2亿人,扣除转移到乡镇企业及其他方面的1.5亿人口,目前大约有1.5亿之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数目如此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倘若得不到合理安置,必定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诸如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等,我们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了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必然的选择。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极快,单靠城市现有的劳动力必定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目前,我国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用工短缺,便是这一问题的最好例证。
于是,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基于各方面的原因,纷纷向城市转移。
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1亿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
他们有的为了下一代着想,有的是为了跟风,想去大城市闯荡一番,也有的也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或者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摆脱世代种地为生的枷锁,一批又一批的农村青壮年男女走向街头巷尾,用他们的真诚、勤恳为数不清的大中小城市默默奉献着。
二、农民工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找工作难,且大多数工作主要是体力劳动。
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而且大多也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很难在比较象样的工作,他们大多数靠着卖苦力,干些又粗又重的体力活,而且有时又不稳定,随时有被炒鱿鱼的可能.更令人难发的是,他们大都是干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活,却还要遭受着城市居民的歧视。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调查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成为进城务工一族。
她们在为城市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出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急需改进,社会地位也需要提高,面对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社会和政府需要尽快采取相应措施,以便能够保障农民工的生活,构建和谐社会。
为进一步了解我镇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现状及权益落实状况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大限度地把进城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使其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充分调动和发挥进城务工人员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现作如下调查:一、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按现有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率计算,种植业最多容纳2亿人,扣除转移到乡镇企业及其它方面的1.5亿人口,当前大约有1.5亿之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数目如此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倘若得不到合理安置,必定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诸如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等,我们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了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必然的选择。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极快,单靠城市现有的劳动力必定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当前,中国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用工短缺,便是这一问题的最好例证。
于是,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基于各方面的原因,纷纷向城市转移。
据统计,当前中国有超过1亿的农民工在城市打工。
她们有的为了下一代着想,有的是为了跟风,想去大城市闯荡一番,也有的也是为了改进自己的生活或者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摆脱世代种地为生的枷锁,一批又一批的农村青壮年男女走向街头巷尾,用她们的真诚、勤恳为数不清的大中小城市默默奉献着。
二、农民工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找工作难,且大多数工作主要是体力劳动。
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而且大多也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很难在比较象样的工作,她们大多数靠着卖苦力,干些又粗又重的体力活,而且有时又不稳定,随时有被炒鱿鱼的可能.更令人难发的是,她们大都是干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活,却还要遭受着城市居民的歧视。
《2024年多民族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状况调查研究》范文
《多民族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状况调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多民族地区的进城务工人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为了生计和家庭,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工。
本文旨在通过对多民族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工作状况、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问题,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二、研究背景多民族地区进城务工人员是指来自少数民族地区,为了生计而进入城市打工的人员。
他们大多数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或者是在家乡难以找到工作的年轻人。
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就业机会等多种因素,这些人员不断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然而,他们的生活状况却存在诸多问题,如住房困难、劳动权益保障不足、子女教育问题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多民族地区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调查研究。
具体而言,我们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城市和地区,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同时,我们还对一些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工作状况和社会融入情况。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观察,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四、研究结果1. 生活状况多民族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普遍较为困难。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农村的农民工宿舍中,住房条件较差。
同时,由于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语言沟通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城市生活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2. 工作状况多民族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状况也不容乐观。
他们中的大多数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和简单的手工劳动,工作强度大、收入低。
同时,他们的劳动权益保障也不足,存在着欠薪、工伤等问题。
此外,由于缺乏技能和知识,他们也很难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3. 社会融入多民族地区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社会融入的问题。
由于文化背景、语言沟通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往往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针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现状的调查
针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现状的调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其中不少人选择了进城务工。
在这一群体中,他们的生活境况和生存状态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基于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探究他们的现状。
一、文化教育水平低进城务工大都来自农村,文化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据调查显示,有60%的进城务工人员只完成了初中以下程度的学业。
这类人员在城市中若想获得更好的薪资和生活,有必要提高文化和教育水平。
但是,这一群体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去学习,基于生存的原因,劳动力需求极大,总要有人来做体力、技能、低薪的工作,因此他们只能为了生计而疲于奔命。
二、收入低、福利少据统计,超过60%的进城务工人员每月的收入仅在2000元以下。
即使较多享受五险一金(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工资依然很低。
因此,在这一群体中,缺乏稳定的收入,很难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同时,也缺乏福利保障,如医疗、退休等,大多数人连像样的社保都没有。
如果有疾病或意外事件,他们的经济负担将非常重。
三、生活质量不高很多进城务工人员都住在基层的租房或集体宿舍中,一般来说,这些住处的卫生条件较为拥挤和环境差。
在休息时间,他们只能闲逛,随意聊天或看看电视,生活不能有特别的丰富内容。
同时,很多人在城市中没有亲人和家人,没有孩子有活力增加;离乡背井,这个城市不是自己的归宿。
在城市里,很多进城务工者还受到一些歧视,譬如在找工作或接受教育时遭遇不公平待遇,这些也会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缺乏归属感。
四、缺乏职业提升机会进城务工,主要是靠劳动力来换取微薄的工资。
这样,他们缺乏职业发展的机会,工作性质稳定可靠性低。
如果在同一岗位从事的时间较长,那么他们会迅速失去职业的生活热情和创造精神,进而滋生出工作内容缺失、价值感缺失等方面的问题。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现状非常不容乐观。
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努力打破障碍、推动现代化的转型,进城务工群体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未来,也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5篇)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5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1调查人:***调查日期: 20xx年9月—20xx年10月调查地点:**************************小学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
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3000万左右,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有近20xx万。
流动儿童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刚结束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有近1/4的流动儿童因认为受歧视而自卑,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一些民工子女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关注其健康成长已刻不容缓。
*************小学全校共有学生343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193人,约占全校学生的56%,是学校在校生的主流,研究其教育问题是该校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了解当前民工子女的基本状况,简要分析其特点,为社会、学校及家庭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帮助。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一)调查内容本人于20xx年10月份对(3—5)年级的191名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状况、人际交往、课堂参与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
本人自编问卷调查内容共34项,为选择题,共发出问卷190份,收回190份,收回率达100%。
2.程序:A 问卷B 材料整理、分析三、调查的结果和分析(一)问卷调查结果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状况你家居住的房子是属于A、自己的 0%B、租用的` 90.5%C、寄居亲友家中9.5%家庭住房面积A、30平方米以下 19%B、40平方米以下 42.8%C、50平方米以上 38.2%父母月收入A、八百元以下 33%B、二千元以下 43%C、二千元以上 20%父母经常干活到晚上A、5-7点 52%B、8-10点 28%C、10—12点 20%父母文化程度A、文盲 4%B、小学 42%C、初中 38%D、高中 16%E、大学 0%父母更喜欢A、女孩 0%B、男孩 5%C、无所谓 95%你的家庭准备流动吗A、随时准备流动 19%B、长期在这里 23%C、不知道 58%父母对你读书的要求A、读完初中 15%B、读完高中 55%C、考上大学 30%父母对你的学习的好坏A、从来不过问 0%B、经常过问 57%C、偶尔过问 43%你犯了错误父母采用的教育方法A、一顿打骂 5%B、放任不管 0%C、耐心教导 95%在休息日,你在父母工作中A、充当小帮手 25%B、跟己无关 32%C、有时帮忙 43%双亲负担兄妹的教育费用A、丝毫不成问题 38%B、感到困难 23%C、勉强可以 39%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际交往状况在放学的路上,你A、经常玩耍 0%B、浏览风景 9%C、不留意,径直回家 91%你有几个最要好的同学或朋友A、1个 4%B、2个 9%C、3个以上 87%在平时与同学关系A、互帮互助 91%B、独来独往,毫不搭界 9%C、有时要打架骂人 0%你对教室内的公物A、认真保管 85%B、不闻不问 15%C、当作玩具玩耍 0%你自己东西没带,要用时你对同学的东西会采取什么态度A、向同学借,并及时归还 100%B、借了不还 0%C、私自拿取 0%被人说了坏话,你会采取A、不管它 80%B、独自难过 20%C、立即报复 0%你认为同学对你的态度A、很友好 90%B、看不起你 0%C、不好也不坏,一般 10%看到同学打架,你会A、劝架 100%B、不理睬 0%C、喊“加油” 0%和同学在一起,你认为自己是A、其中的领导者 0%B、其中一员 95%C、多余的 5%与老师的关系A、好 65%B、一般 30%C、差 5%与父母亲沟通A、好 62%B、一般 38%C、差 0%与其他亲戚关系A、好 48%B、一般 47%C、不好 5%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情况对学习的信心A、没有信心的 0%B、很有信心 71%C、信心不大 29%当众说话会A、紧张或脸红 43%B、泰然自若 57%最喜欢的学科A语数英 68%B其他学科 32%认为在学校中自己各方面表现A、很好 38%B、一般 57%C、几乎处处不如别人 5%刚转入本校时,你的学习状态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报告2一、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状况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又称作“农民工”、“民工”、“进城务工人员”,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
进城务工人员暑期社会调查活动总结: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
进城务工人员暑期社会调查活动总结: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2021年暑期,各地进城务工人员暑期社会调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本文旨在对这次调查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发现的问题、原因和提出的建议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调查结果调查范围覆盖了各大工业城市和发达城市。
参与调查的对象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家属。
调查内容包括他们的生活、工作、家庭、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下:1. 生活条件问题。
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条件较差,甚至基本生活设施都不齐全。
环境嘈杂、卫生条件差、交通不便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2. 教育问题。
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学校条件差,而且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不够浓厚,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 医疗问题。
由于医疗资源有限,且医疗费用较高,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去医院治疗,缺乏主动的预防保健意识。
4. 就业问题。
输血模式下,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只能从事低薪的劳动工作,且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
二、问题分析针对调查结果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分别查找了原因。
1. 生活条件问题。
造成生活条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城市规划不合理,缺乏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关注和考虑。
同时,这些人群由于收入较低,很难承受高昂的生活费用,只能选择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居住。
2. 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城市教育资源的不足和教育机构的混乱。
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只能在低水平的小学和初中学校就读,甚至有很多孩子都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3. 医疗问题。
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缺乏对健康的认识,医疗体系和保障机制也未能对其提供充分的支持。
无保障的就医方式成为他们获得医疗服务的主要手段。
同时,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服务,导致疾病的加重或者恶化。
4. 就业问题。
输血模式下,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只能从事低薪的劳动工作,且缺乏升级和发展的机会。
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根据对外来务工者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得出以下结论:
1. 就业状况:大多数外来务工者在城市从事低端劳动力工作,如建筑、清洁等行业。
工作时间长,工资水平较低,许多外来务工者没有签订正式合同,社会保障待遇有限。
2. 居住条件:外来务工者通常居住在工厂宿舍、出租屋或拥挤的低收入社区。
居住条
件非常简陋,缺乏基本设施和卫生条件。
3. 教育问题:许多外来务工者的子女无法享受城市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只能就读于
劳动力子女学校或民办学校。
教育质量有限,教学条件差。
4. 医疗保障:外来务工者很少能享受城市的医疗保障制度,他们通常只能自费就医或
寻求廉价的医疗服务。
5. 社会融入: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外来务工者在城市的社会融入程度较低。
他们往
往面临歧视和排斥,缺乏社会支持和保障。
总体而言,外来务工者的生活状况较为困难。
他们在城市中承担重劳动、低收入、缺
乏社会保障和受到限制。
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保障和支持,提供更好的就业、居住、教育和医疗资源,促进他们的融入和发展。
当前农民工进城务工情况调查报告
当前农民工进城务工情况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调查了当前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情况。
通过对农民工的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就业状况、生活状况以及面临的困境。
调查发现,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逐年增加,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低工资、劳动保障问题等。
为了改善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状况,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关注和支持。
一、引言农民工是指在农村户口,为了谋生而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人。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数量逐年增加。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当前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情况,以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结构化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两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民工的个人信息、就业状况、薪资待遇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实地走访则通过与农民工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困境。
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农民工。
三、调查结果1.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主要从事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
其中,建筑业占比最高,达到40%,其次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占比30%和20%。
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整体稳定,但存在大量的临时工和长期就业不稳定的情况。
2.薪资待遇调查显示,农民工的薪资待遇普遍偏低。
近一半的农民工薪资在2000元以下,仅有不到10%的农民工薪资超过5000元。
薪资水平低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3.劳动保障问题调查发现,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普遍面临劳动保障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拖欠以及工伤和社会保险的缺失。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生活质量。
4.生活条件农民工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多数居住在简陋的宿舍或租房中,住房条件差,卫生环境不佳。
此外,农民工的休息时间较少,工作强度大,生活压力较大。
四、问题分析1.薪资待遇低的原因农民工的薪资待遇低主要与其技能水平和就业形势有关。
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教育背景,很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低技能工作,而这种工作的薪资水平普遍较低。
长沙市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湖南商学院暑假社会调查汇报题目长沙市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状况调查汇报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经济1301学号学生姓名刘玉龙指导教师彭炳忠职称教授2023年 9 月 6 日长沙市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状况调查汇报一、调查时间我于二零一五年七月十五号到八月一号在长沙市为期两周旳实地调查。
二、调查地点长沙市内旳小区,既有大市场、工业园区,学校所在地,也有城郊结合部;尚有建筑工地,街道马路,餐馆酒楼等。
三、调查目旳根据学校对本科生旳实习规定,我在长沙市对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状况进行了为期两周旳调查,分析进城务工人员中存在旳问题,探讨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旳发展变化趋势,并针对所发现旳问题提出对应旳提议。
四、调查过程(一)调查内容和措施本次调查以进入长沙市务工、经商人员为调查对象,我将采用配额抽样方式,选择1000名在长沙市城区工作或从事个体经营旳外来人员。
在组织问卷调查及调查过程中,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式,第一阶段抽选进城务工、经商人员较多旳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雨花区、开福区、长沙县六个区县;第二阶段从六个区县中每个区县抽选3个小区,每个小区调查50份问卷,合计抽选18个小区,900个样本开展调查。
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共调查100个样本。
(二)基本信息资料900名被调查务工人员信息显示:长沙进城务工人员旳男性比例略高,七成以上已婚,八成为青壮年;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少数;六成参与过技能培训;仅两成来自市农村。
(三)就业与收入状况1、进城前多数亦农亦工。
被调查旳900名务工人员在进城之前,有23.1%旳人在家务农,12.9%旳人经商,12.1%旳人有时务农有时经商,16.1%旳人是乡镇企业工人,此外尚有35.8%旳人从事其他职业,如司机、学生等。
2、进城八成在一线工作。
目前旳职业状况调查表明,900名进城务工人员中,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旳比例最高;另一方面为个体私营业主;再次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企业主占少数。
务工摸底情况汇报
务工摸底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务工摸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
根据我们的调查,务工人员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年龄集中在25-45岁之间。
大部分务工人员来自农村,他们有着较为丰富的农业经验,但在城市务工的工作经验相对较少。
此外,我们还发现务工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初次外出务工,对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还不够适应。
其次,我们对务工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工地、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等行业。
在工作中,他们普遍面临着工资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
尤其是在建筑工地和家政服务行业,务工人员的工作时间较长,工资待遇较低,劳动保障不够完善。
另外,我们还对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
据我们了解,务工人员大多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集中居住区或者出租屋里。
由于生活成本较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同时,由于工作时间较长,他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交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最后,我们对务工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
据我们了解,由于城市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环境的不稳定性,务工人员普遍存在着焦虑、孤独、不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尤其是在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困难时,他们往往缺乏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务工人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提高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劳动保障,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助力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务工人员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城市劳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现状调查报告2014年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现状调查主要通过务工人员生活状况、就业和社会保障、市民化意愿等三方面的内容,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四川省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现状,调查结果已分三期报告进行了分析。
本期报告将对整个调查结果作综合分析,为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和服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更为系统、深入的决策参考。
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的稳定性较强,整体劳动权益保障水平不高,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保障性住房、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社会福利待遇有待进一步与城市并轨;有93.7%的进城务工人员表示习惯城市生活,但愿意落户城市的只有10.7%,对农村承包土地、房产等既得利益的维护,以及对城市养老、住房和就业存在较大顾虑,是不愿转户的主要原因。
进城务工人员作为农村落户者和城镇就业者,在市民化进程中面临双重利益和双重问题的权衡考量,就目前情况看,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进一步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待遇诉求,做好权益保障工作。
一、城务工人员进城务工平均累计时间较长,举家随迁的占近五成,城市已购房或打算购房的均有两成多,在城市生活有较强的稳定性调查显示:目前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务工平均累计时间较长,为6.6年;与配偶、子女一起生活在务工城市的比例较高,占48.5%;在务工城市拥有自购房的比例占22.5%,没有在城镇购房的进城务工人员中,未来三年有城镇购房意愿的占23.7%,以上结果反映出,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二、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在职业技能培训、保障性住房、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方面需求较高,享受城镇社会保险的比例较低,社会福利待遇有待进一步与城市并轨调查显示:目前只有5.9%的进城务工人员接受过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专业技术、实用技能培训”、“创业、经营培训”和“法律知识、自我权益保护培训”的需求比例都较高,分别占51.1%、38.1%和32.4%;在未来三年有城镇购房意愿的进城务工人员中,有申请购买政府保障性住房需求的占34.9%;与配偶、子女一起在务工城市生活的进城务工人员中,随迁子女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占46.2%;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或商业医疗保险参保率为82.5%,但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居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比例较低,其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比例为29.9%,参加失业保险的只有13.5%。
以上结果表明:当前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保障性住房、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需求较高,享受城镇社会保险的比例较低,相关保障工作应同步跟进,让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福利待遇进一步与城市并轨。
三、进城务工人员目前的劳动权益保障水平不高,维权意识不强,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有26.8%的进城务工人员表示进城务工期间遇到过“随意加班加点或加班后少给甚至不给报酬”、“变相克扣工资甚至拖欠拒发工资”等不公正对待,遇到不公正对待时,选择“忍气吞声”占46.8%。
在单位上班的进城务工人员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为39.6%,用人单位为其购买保险或住房公积金的比例为39.1%。
总体来看,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劳动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自身维权意识不强,相关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四、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一方面表示习惯城市生活,但另一方面落户城市的意愿又较低,对农村利益的维护和对城市社会保障的顾虑是不愿转户的主要原因目前有93.7%的进城务工人员表示习惯城市生活,但明确愿意将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只有10.7%,“农村户口比城镇户口更有优势”是不愿转户的首要原因,选择比例为51.6% 。
“养老得不到解决”(选择比例50.4%)、“住房没有保障”(选择比例44.4%)、“失业或找不到工作”(选择比例38.5%)是进城务工人员转为城镇户口担心的三大问题。
如果转为城镇户口,希望家中土地维持现状不变和有偿流转的比例分别占35.7%和23.6%;希望农村住房维持现状不变的占57.4%。
以上结果表明,对农村既得利益的维护,对城市养老、住房和就业存在较大顾虑,是不愿转户的主要原因。
五、改善生活工作住房条件、当遇到特殊困难时进行救济是进城务工人员目前对政府帮助的两大诉求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对政府帮助工作的诉求以选择“帮助改善生活、工作、住房条件”的比例最高,占34.3%;其次是“当遇到特殊困难时进行救济”,占29.4%;“帮助解决子女进城读书问题”和“监督用工单位购买社会保险”的选择比例并列排第三位,为23.7%(详见图1,此题为多选,相加不等于100%)。
图1 进城务工人员目前对政府帮助的诉求分地区看:XX市进城务工人员对政府帮助的主要诉求与其他城市存在一定差异,其中XX市希望“帮助解决子女进城读书问题”、“监督用工单位购买社会保险”、“当遇到特殊困难时,进行救济”的比例排前三位,而其他城市希望“帮助改善生活、工作、住房条件”、“当遇到特殊困难时,进行救济”、“监督用工单位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比例排前三位。
六、进城务工人员对进一步做好权益保障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调查中,广泛搜集了受访者对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和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具体内容如下:一是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待遇,提高工资水平,降低工作强度,能享受正常的带薪节假日休假。
二是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加强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工资,购买保险等的监管,及时帮助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
三是希望相关部门更加务实,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城市化福利保障,应该逐步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平等的保障性住房、子女教育等福利待遇,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是希望放宽进城务工人员贷款条件,简化申请程序,降低贷款利率,在进城务工人员创业方面(尤其是年轻人创业)给予更多的支持。
五是希望工商、城管等政府部门不要歧视、刁难进城务工人员,要为外来务工人员营造更加平等宽松的从业环境,能让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里生活多一点保障。
县辖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95万,已婚育龄妇女15.5万人。
近年来,我县的人口计生工作在省市党委政府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始终坚持国策首位不动摇,按照“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全力“稳低促统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先进集体”、“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等8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全省计生系统行风建设十佳单位”等20个省级荣誉称号。
近5年来,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3.69‰,合法生育率97.5%,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人口环境。
为全面了解群众生育意愿及性别偏好情况,XX县人口计生局于4月上旬组成调研组随机挑选全县80个行政村,通过座谈、访问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群众生育意愿及性别偏好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在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实际收回8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调查对象为镇、村干部和育龄群众。
在有效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中,男性公民22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8.12%,女性公民575人,占调查总数的71.88%;从年龄段来看,20岁及以下9人,占调查总数的1.12%;21-30岁324人,占调查总数的40.5%;31-40岁351人,占调查总数的43.88%;41-50岁116人,占调查总数的14.5%。
受教育程度,大学64人,占8%;大专74人,占9.25%;高中239人,占29.88%;初中364人,45.5%;小学57 人,占7.13%。
已婚者772人,占96.5%,未婚者16人,占3.5%;个人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705人,占88.12%。
问卷共分5大项26题。
在对群众生育意愿调查中,想生1孩子的209人,占26.13%;想生2个孩子的562人,占70.25%;想生3个孩子的15人,占1.88%;想生4个以上的8人,占1%;不想生育的7人,占0.088%。
在对生孩子的原因调查中,选传宗接代292人,占36.5%;选养老送终473人,占59.13%。
在对生育子女的性别偏好选择中,选择无所谓的406人,占50.75%,选女孩的85人,占10.63%,选男孩的306人,占38.25%。
在对已有一个女孩希望第二个孩子的性别选择中,选男孩的449人,占56.13%;在对不有计划生育政策,想生几个孩子的选择中,想生2个孩子的592人,占74%;在对是否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选项中,62.5%人选择不会。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群众的生育数量意愿趋于理性。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若不考虑政策因素和实际生育现状,愿意只生育一个子女的人群占全部被调查对象的比例很小;愿意生育两个子女的人群涵盖了所有受调查的年龄段,共有562人,占70.25%,占据绝对优势;愿意生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人群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共有19人选择,占所有被调查对象的2.38%。
这一数据说明,群众对生育子女数量要求在逐步减少,传统的“儿孙满堂”、“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在逐渐淡化,育龄群众更趋向于少生,绝大多数人的生育数量意愿是2个子女,二孩家庭成为当前农村主要的家庭模式。
统计数据还显示,育龄群众对子女的性别偏好有所改变。
在对生育子女的性别偏好选择中,选择无所谓的406人,占50.75%,选女孩的85人,占10.63%,选男孩的306人,占38.25%。
当前农村群众更愿意家庭中子女比例协调,选择最多的是一男一女的家庭子女性别模式。
性别选择偏好及理由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村群众完全同意“理想的家庭中应当有1个男孩和1个女孩”。
在调查中,我们在假定已生育两个孩子的前提下,调查他们是否愿意再生时,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如果前两胎是女孩的话希望能再生一个;如果前两胎是男孩的话,坚持再生的不足6%;而如果育有一男一女,则很少有人表示愿意再生育。
由此可以基本断定,当前农村超生行为与生育男孩意愿有很大的关系,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就在于农民群众的生育性别偏好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
进一步降低群众生育性别偏好,促进人口性别比长期平衡,对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还发现,育龄群众生育目的更加多元化。
在对生孩子的原因调查中,选传宗接代292人,占36.5%;养老送终473人,占59.13%。
综合来看,在生育目的上,农村多数群众仍然倾向于“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结婚的目的就是要孩子”。
同时,“增加家庭乐趣”、“维系夫妻关系”、“人生完整的重要环节”、“每个人的社会义务”等观念在农村也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