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听课、观察、思考、会说”等方面。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会听课听课:即学生听教师讲课不仅要入耳,还要入脑、入心。
教师讲课时要求学生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做到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辨别出其他同学发言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与其他同学的见解相互比较,培养思维能力。
为了强化学生“听”的能力,可采取如下练习方法:(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3)教师口述归纳,学生记住解答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边听边想边记的习惯,增强学生有意识记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二、教学生学会观察观察: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一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用心观察,愿意观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吸引学生察看。
如教师的板书、演示、材料设计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二是循序渐进,训练学生观察的能力,即由教师首先只提供给学生“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逐渐做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
三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问题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培养学生自觉观察的能力。
如在学完“数的整除”后可安排这样的练习:观察下列各组数,请找出不同类的数,并说明理由。
(1)2、5、1/4、35、48(1/4不是自然数)(2)0、3.5、3、13、5、17(3.5不是整数)(3)8、12、88、56、17、66、4(17不是偶数)(4)18、21、29、51、57、65(18不是奇数,29不是3的倍数)又如学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后可进行如下练习:寻规律,填空。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都将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我认为,在教学的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数学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
活动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让“生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
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
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
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
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自己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三、组织游戏趣味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课上,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
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能力
如何培 养学生地理读 图能力
宁素春
(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 东明中学 内蒙古
题 不 一 定就 是 一 个 相 当复 杂 的 问题 , 它 甚 至可 以是 一个 很 简 单 或人 们 生 活 中相 当熟 悉 的问题 。 3 . 3 自主 探 索 、尝 试解 决 。这 一 过程 是 学生 主 动构 建 、积 极 参 与 的过 程, 是他 们真 正学 会积 极 思维 的过 程, 也 是其 个性 心 理 品质得 到 磨砺 的过程 。 为 了使 学 生真 『 F 地解 决 问题 , 教 师应 在 学 生 已有 的 心理 和 智 力 水平 的 条 件 下, 做好 以下几 项 工作 : ( 1 ) 创 设 自主学 习 的时 间和 空间 , 教材 上 学生 能看 懂 的 内容让 学 生 自学 、 做到 不讲 和 少讲 ; ( 2 ) 鼓 励 学生 大胆 地寻 找解 决 问题 的策 略
通辽
0 2图形 。 口诀 记 忆法 :学 习 中东 地 区时 ,把 中东 比喻 成 大 印,大 印的颜 色 是红 地黑 里 阿 ,该 口诀 中, 明确 中 东沟通 了两个大 洋 … 大西 洋 、 印度洋 ,临五 个海 域 ,分 别为 红海 、地 中海 、黑海 、里海 、 阿拉 伯海 。此 方 法 生动 有趣 ,记 忆深 刻 。记 忆黄 河流 经 省 区: “ 青 川甘 宁 内蒙 古 ,山西 陕西 河 南鲁 ”, 该 口诀 朗 朗上 口,便 于记 忆 。 另外 ,如 旅 游 景区 、 民风 民俗 采用 多媒 体展 示 ,给 学生 视 觉的 享受 ; 关于 美 国的领 土 组成 、俄 罗斯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特 点等 等 ,引入 故事 的方 法 , 给 学 生听 觉 的刺 激 ;各 地火 山 、地 震的 原 因 以及 震 后如 何 防御等 等 的讲 述 法 ,使学 生感 受 地理 知识 的 奥秘 与地理 学科 的 生活 化 3 利用 地理 图 像对地 理 事物 分析 评价 ,培 养学 生读 图 能力 。 3 . 1将 两 幅或 两 幅 以上 地区 或 国家 的 图像 进行 对 照 比较 ,可 认识 几 个 地 理 事物 或现 象 之 间的类 属 关系 及 发展变 化 。如 :通 过 我们 学 习的澳 大 利 亚与 巴西 的 比较 , 归纳 两个 国家 的位 置 的不 同点 、相 同点 ;资源 状况 及 经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或倾向,那就是教育的成功”。
习惯可以通过有意识练习形成,也可以是无意识地多次重复或只经历一次就形成。
习惯一经养成,便成自然,难以改变。
结合小学生性格特征,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综合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
这样,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
这样,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课堂教学是进行习惯培养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⑴爱学生,用爱心吸引学生认真倾听。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只有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在教学中,我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孩子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我就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学生学的非常轻松,认真倾听,这个好习惯,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⑵联系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认真倾听。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创设了两个孩子分月饼的有趣情境,让孩子们体会了分数的意义,从而形象的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在教学《可能性》时,通过游戏理解了“一定”、“不可能”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体验了成功,自信心增强了,注意力集中了,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也培养了。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⑴让学生轮当小老师,在竞争中培养。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经常组织学生通过轮流当小老师,并大胆放手,让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及时帮助同学纠正错误,并对负责任的小老师加以表扬鼓励,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们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特别的棒!⑵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会认真倾听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中自由发言,互查互评的活动,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思维真正活跃起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且能使学生注意力持久,认真倾听。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到 探 求 和 运 用 新 知 识 的 活 动 中 去 , 终 达 到学 会 知 识 、 解 知 识 、 最 理 运
1创设教学情境 。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 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 学教学 , 紧密联 系学生 的生活 “ 数 要 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出发 , 创设生动有趣 的情景。” 在数学课 堂教 学过程 中 , 创设生动有趣 的情 景 , 是数学教学 活动产 生和维持 的基本依 托; 学生 自主探究数学 知识 的起点和原动力 ; 是 是提 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的一种有效手 段。 “ 是孩 子的天性 。 玩” 曾经有个伟人提 出: 如果 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 情绪高 昂和智 “ 力振奋 的精神状态 , 就急 于传 授知识 , 不动情感 的脑 力劳动就会带 来疲倦 。 没有欢欣鼓舞 的心情 , 没有学习兴趣 , 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 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 , 创设一个 与学 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 , 又是学 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 , 唤起学生 的主观意识 , 让学生 自主调动 已有 的知识 、 经验 、 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 。 激活学生 的思维 。 引发学生 自主探究 , 使学 习活动生动 有趣 、 事半功倍 。如 : 教学“ 在 可能 性” 时, 我首先告诉 同学们 , 老师今 天和大家一 起做一个 摸球 的游 戏 。 我手上拿 的袋子里装着三种黄色球、 两种蓝色球 、 一种红色球 。 请一 名同学来 闭着 眼睛随手摸一个球 , 可能摸 到哪种颜色的球 呢?( 教 师摇晃袋子 内的球后 , 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 , 请 同时请学生们 猜一 猜他摸 到的可能是 哪种颜 色的球? ) 学生 甲 : 摸到 的可能是 黄色 他 球, 学生乙 : 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蓝 色球 , 也可能摸到红色球。学 生丙 : 我看他说不定摸到 的是黄色或蓝色或红色球。( 学生猜后 , 教 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 的球 。猜对 的同学欢呼 雀跃 ) 老师 : 想一 想, 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哪种颜色 的球吗?学生 甲: 不能 , 三种颜 色 的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学生 乙: 黄颜 色的球被摸到 的机会 多一些 。 老师 : 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红 色球 , 么我们可 以怎么办?学生 那 甲: 多放几个红色球。学生乙 : 不行 , 全部放红色球 。老师 : 要 为什 么?学生 : 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 , 只要有一个 球不是红色球 , 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 , 如果全部是红色球 , 随便你怎样摸 , 出的球 摸 肯定是红色球。创设以游戏情 境为 主线, 让学生在玩 中体验和理解 “ 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认识 “ , 预测某一事情发生 的可能性大小” 的应用价值 , 初步掌握“ 预测某一事情发生 的可能性大小” 的基本方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有效引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引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念、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一、理念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抵触情绪,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美丽和魅力。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实践与发现。
3.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数学思维是数学素养的核心,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习惯。
二、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疑问,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主动探索中达到对知识的积极建构。
2.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选择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数学知识和概念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3.组织数学活动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课,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探究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他的利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如一些学生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
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
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是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认真听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通过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提醒走神的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要做到眼睛看着老师或黑板,耳朵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培养仔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让他们明白课本中的概念、定理、例题等都是学习的重点。
在阅读时,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每一个数学术语和符号的含义,对于不懂的地方要做上记号,以便在课堂上请教老师或同学。
家长也可以在家中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数学课本,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要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例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让学生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对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的讲解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到答案。
四、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检验。
教师要布置适量的、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在做作业时,学生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书写工整,计算准确。
做完后要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不要让孩子边做作业边玩。
五、培养整理错题的习惯错题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整理出来,分析错误的原因,写出正确的解法。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拥有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价值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目标、方法以及学生素养的培养等方面来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很重要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数学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提供数学探究的机会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的表达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教学展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和符号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需要合作与探究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可以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精神,让学生能够互相合作、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题方法,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十分重要的。
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并能够独立构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探究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摘要: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数感的定义,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最后文章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研究了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有效策略,以期通过这些策略分析,为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数感课堂教学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重新阐述了数学学习的基本功能,教育部提出要进一步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培养学生所应具备的与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品格和能力。
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即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数感的培养进行分析。
一、数感及培养数感的意义数感是对数以及量的感悟,其主要对象是数、量、数与量之间存在的关系,课程标准表示,数感包括数与运算、数与数量、数与运算结果估计等不同问题的感悟,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充分理解现实生活中数量运算的意义,同时有助于深化小学生对具体数学情景中所展示的数量关系的体会。
数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合理性,可视为经验与思维的结合体,同时也是最基础的数学素养,反应了隐含的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数感的培养涉及到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育则将数感中所涉及到的数和运算的理解、基础算术运算的发展作为核心内容,数感的培养则是帮助小学生锻炼分解数字的基本能力,锻炼运算算术、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
我国所出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未对数感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具体描述,但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小数整数分数等数量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的数量关系及解题办法,这些都是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具体表现。
课程标准则指出,引导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在于数学活动的组织,还在于学生数感的培养,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其数感的培养主要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大数关系,充分了解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特点,认识到负数的概念,并将数量关系与现实情景相结合,掌握简单的估算技能,对于学生对日后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有着奠基性意义。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0 5 6 4 0 4)
先 声 诱趣 仅是 启开 新课 的大 门 ,但要达 到 教学 目的, 尚需继 续展 开 。 在探 索知 识 的过程 中 ,应不 断地 引发 兴趣 ,一 环紧 扣一 环 ,恰到 好 处地 引 导 ,激发 出 强烈 的求 知欲 如在 讲 《 圆 的认识 》一 课 时 ,当开始 诱 导出学 生对 数学 知识 的 兴趣 时,讲 授 第一 部分 内容“ 圆 的画 法” 。为 引起 学生 的注 意 ,我 出其不 意地 向全 体学 生提 出挑 战 :画 圆 比赛 。看 谁 画得又 圆 又快 。 全体 学生 用铅 笔在 草稿 上画 ,我 用粉 笔 、图钉 、细 绳在 黑板 上画 。当得 出 我 画得又 快又 圆 时 ,学生 的好 奇心被 激发 出来 了。这 时 ,我再 引导 学生观 察 、分析 ,原 因找 到 了,方法 也就 掌握 了 。
1 . 3 练 中生趣 一
练 习是 一种有 目的、有 步 骤、有 指 导的活 动 ,是学 生 心智技 能 和动作 技 能形成 的 基本途 径 。优化 练 习设计 是优 化课 堂 教学 的熏 要环节 ,设计 的 练 习要做 到 : ( 1 )练在 新 I H 知识 的联 结点 。 ( 2 )练在 突破 难 点、 重点 。 ( 3 )练在 强化 技能 。 ( 4 )练 习形 式的 多样性 、趣 味性 。适当编 一 些学 生 喜 闻乐 见 、声情 并茂 、贴近 生 活 、形式 多样 、趣 味性 的题 目,使 学 生在愉 快的心境中加深理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2创造条件。提供 自主学习机会 学 生有 了 自主学 习的 动力 ,还 需要 有参 与学 习的机 会 。教 师要 善于 根 据 教材 内容 、特 点和 班级 学生 的实 际 ,想方 设法 创造 条件 ,为 学生 提供 更 多 参与 自主 学习 的机会 。 2 . 1全 员参与 素质 教 育是 面 向全体 学生 的教 育 ,因此 教师 应最 大 限度地 让全 体学 生 参 与认 知 的过程 中来 “ 凡是学 生 能够发现 的知识 ,教 师决 不代 替 ;凡是 学 生 能够解 决 的 问题 ,教 师决 不能 暗示” 。 2 . 2 全 程参 与 教 师要 尽量创 造条 件 ,引 导学生 主动 动手操 作 ,动脑 思考 , 动 口表 达 , 让 全体 学生 都能 自始 至终 ,积极 主动参 与 到学 习的全 过程 中 ,真正 地把“ 学 数 学” 变成“ 做数 学” ,促 进学 生知 识与 能力得 到 同步发 展 ,此 时教师 的主 导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骈秀红 ( 河北省临漳县称勾镇楼郭联校 , 临漳 0 5 6 6 0 0 )
【 摘 要 】 促 进学 生个性 、 特长 和谐发展 , 从 而全 面提 高学生 的综合素 质。
【 关键词 】 自主合作 实际 能力 自学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中 ,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 每个 儿童的 够准确 , 并从 中调整 了一步教学 的1 人 J 容和方法 , 以恰当地解决学 教育 , 要 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 差异 , 努力培 养学 生学 习中存在的 问题 。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 中, 学生能够养成一种 生积极 的学 习态度 、善于与他人 合作的精神 以及 高度的责任感 善 于思考 、 勇于提 出 自己想 法的 习惯 , 这对 学生学 习新 内容 、 研
和道德感 , 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
究新 问题是 非常 重要的。相反地 , 在教学 中 , 教师如果不给学生
、
认 真 研 究 学 生 的 实 际 能 力
提供独立思考 的机会 , 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 的思 路走 , 一步一步
引导学生说 出正确的解题 方法 ,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
学习障碍。比如 , 在讲解新 的数学概念 时 , 教师应 尽可能地从实 识 、 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 , 智力水平也不断提 高。
际中引出问题 , 使学生了解这些数 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 同时又应
用于生活 实际 ,从而认 识到数学知 识在现实 生活 中的作 用 ; 同 时, 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 多的机 会 , 让他 们 自己从 日常生活 中
题所代表 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 。 但这并不是说 , 只要学 难 的学生。 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 瞑心理 , 对学生在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影响,还要认识到学生终身发展的意义,这些都需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支撑,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力增强的过程、一个习惯培养的过程。
习惯是一种能力,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学生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1.认真听课的习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认真听课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分配时间,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认真仔细的习惯数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学习中必须要有谨慎仔细的态度,不论是在运算还是在写的过程中都要学生认真地对待:书写要规范、工整,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出现;养成细心的习惯,认真审题、自信答题、检验改错,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有问题,却不敢提出,导致问题越积越多。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敢于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要勇于发言。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及时进行评价,保护好学生每一次的学习成果。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仍是以表象为主,动手操作是最直接,也是最快获得知识的途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知识,才能理解知识,并获得经验,这些经验对学生的学习亦是十分珍贵的。
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对家长的依赖心理仍然很重,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不去思考只寻求帮助,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
独立完成作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养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刻苦学习的习惯,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内在强大的动能。
当学生对某种事情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
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是我浅谈我的几点体会: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点燃学习兴趣在教学实际中,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而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的重要基础。
教师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教师,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有爱产生的积极情感带能转化为动力。
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温和亲切的语气与同学们交流,对学生的各种思考方法要及时加以肯定。
比如“你真喜欢思考,这种好习惯一定要保持下去……”等等。
对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及时地鼓励他们,比如说:“试试看,相信你能行!”之类的话语,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只有教师怀有满腔热忱,才能引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才会真正涌动生命的灵性,才会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二、利用教具,激发兴趣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爱玩、好动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特点。
如果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呆板单调,小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难保持。
教师采用形象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印象,或创设合理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学习方法。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三角形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三角形,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边组成,有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在这一系列动态的操作过程中,顺应了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认知领域,集中了注意力,培养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要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学好该学科不仅仅可以提升对于数字计算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更能够促进孩子们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認知水平。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为传授基础性知识,是培养能力和提升素养的重要平台。
在今后的课堂授课中,需要立足于现有课堂实行改革,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大家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浅谈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标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素养引言伴随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化进行,对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在进行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需要提高学习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素养的形成。
数学是每一名公民均需要拥有的基本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要让大家充分的认识到该门学科不仅仅停留于课本,更蕴含在生活之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未来遇到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获得较高的学科素养。
一、目前教学课堂中存在的误区长期以来,老师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未能对培养数学素养的概念及其深层次含义有足够的了解,在此方面的人才培养中未能寻求到正确的方式,存在着误区。
部分教师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依靠系统性的反复训练,做到熟练记忆。
此种观点不能体现该素养的真正内涵,“题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同学们解题的水平,但也限制了思维上的发展,难以达到培养的最终目的。
部分老师认为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在应用于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部分内容可以直接忽略,然而,老师忽略了素养的宽泛性,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包括了意识的同时,也包括了行为以及品质。
基于此原因,任何一结课均需要在课前认真的备课,将其作为培养同学的平台。
与此同时,部分人存在数学素养需要文化背景的支持这一概念,部分人过于注重文化背景,造成课堂上出现了唯文化论,该种情况的出现只会让教学变得形式化。
二、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同学核心素养的策略(一)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新时代的教师,面对素质教育的大环境,需要学会在思想上提高自己的认知,在行为上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培养《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这一主题,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主动参与。
1、建立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交往方式,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要扳着脸更不能训斥学生,真心尊重每个学生,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民主的学习生活,以民主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
2、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3、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要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与创造者。
于是,教师就要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凡是学生能直接”摘到”或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教师决不”摘”给学生”吃”。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促进思维发展在课堂上要不断强化”说”的训练。
1、学说一句完整话。
小学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又不完整,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于正确表述,教师就必须从头开始,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语言。
2、强化说运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如在教学笔算进位加法:45+17时,教师引导学生说:根据运算法则,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就是5和7,4和1对齐,从个位5和7加起,5加7等于12,满十向十位进一。
由于有了这样说的基础,就有利于以后更好的学习高年级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强化说解题思路。
如教学应用题:有黄花6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出基本的解题思路:求红花有几朵,首先得知道黄花的朵数,已知黄花有6朵,又知道红花比黄花多3朵,就是说红花跟黄花(5朵)同样多的情况下还比黄花多2朵。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也被提上了日程。
如何在现阶段开展更加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分析自身的教学情况开展教学改革。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倡改变教学方式,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发生了偏差,出现了种种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是不闻不问还是积极反思,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只有主动地发现问题,妥善地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文章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作简单的剖析,浅议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受到冲击并转变的同时,作用于课堂的教学行为方式也发生了轉变。
大多数教师一直以来致力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对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成效,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严重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基于此,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最适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目前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通常只能在考试中得以运用,而在生活中极少会运用到。
缺乏实践活动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就会觉得无趣、枯燥,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国实施新课程已经多年,由于广大教师不断地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课堂教学也呈现出勃勃生机。
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认识不到位,课堂教学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浅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浅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那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本文将从教师引导、课堂实践和家校合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需要通过一些独特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师要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当学生学习到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两个数字相加得到的结果有什么规律?”,“减法和加法有什么联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师需要倡导学生采用“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
在学习数字排列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一些数字木块,要求他们用这些数字木块排列出不同的数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需要思考排列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讨论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课堂探究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二、课堂实践除了教师引导之外,在课堂实践中,也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教学中,评改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这样的
作业,比如:“一棵大树高16厘米”、“一个鸡蛋重30
千克”、“每分钟走10米”、“爸爸的年龄比爷爷大多
少岁?”等错误的现象出现,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想有很多老师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作为一名老师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数学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认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学生的头脑中一点数感都没有。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呢?下面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体会:
一、在学生生活情境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发展学生数感离不
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好奇和想象,而生活是数学的宝库。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1的认识”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
来感受用“1”来表示事物:1个人、1本书、1杯水、1 棵树、1片森林、1个地球……然后引导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和很大的物体。
让学生感悟到“1”是这些事物的抽象实质。
再如:在学习
“千米的认识”后,量出1000米的长度,让学生亲自去
走一走、跑一跑,感受1000米的距离;在学过面积单位后,让学生到操场上量出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站在里面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一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如果给你一根1米长的直尺,你能画的面积最大有多少等等。
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表象,有了面积的大小“感觉”,
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再如在教学质量单位时,可以安排学生到商店或菜市去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一些物品和蔬菜的重量,感受1千克、100克、10克、1克等的实际重量。
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行为,
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二、在数的运算中发展数感
学生在运算中,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
计及对算法合理的解释,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在数的运算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一种最生活化的基本技能。
口算反映学生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的一种理解层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有助于发展学生更高的数学思维,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常常忽视口算能力的培养,以及笔算、估算中常常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口算训练,每节课上尽可能利用一点时间、精心设计一些口算题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也是数感培养的一个不可忽视重要方面,通过估算可以把握数的大致范围。
在教材中估算的内容较少,而且分布比较零散,加上学生长期受精确计算的影响,对估算的意识非常淡薄。
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从精确的计算中走出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只有学生有了估算意识才能自觉关注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让学生在精确计算时,经常尝试进行估算,并用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的一种手段。
例如:在学习百以内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估计是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在笔算。
再如:在学习“笔算除法”时,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
再通过实际算一算。
通过这样的估算,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把握数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还要学会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要多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
由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对数的具体感受不同,就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所以说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体验数感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会增强对
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
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
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
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
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和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
要使
学生从一个现实情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对结果
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
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
例如:星期天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坐4人,租金8 元。
全班50人,请学生设计一种租船方案,计算出钱数,比较一下哪种方案租金最省?并说说理由。
于是种种方
案就产生出来,经过比较发现租7条大船、2条小船租金最省。
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而且答案也
并非只有一个,因此结合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让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
运用计算的结果,也就能增强其数感。
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
一个过程。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决定,在他们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正经历着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各种形式的探索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数感。
比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平
均分1个苹果或6根小棒,并且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你们有几种分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充分体验,逐步认识到平均分的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几个物体。
如果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体验,即使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理解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更不能在生活中自然地、有意识地找到分数。
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们对单位“1”
就有了很清楚的理解,很容易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理解。
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否真正理解,还表现在学生是否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分数,所以,我又启发大家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还能用分数表示?举出生活中的分数。
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身边、在生活中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分数。
学生在根据不同的事物说出不同的分数时,不仅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实际意义,而且也了解了分数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当学生能够主动地或自
动化地在生活中找到分数、运用分数时,说明学生切实把分数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同时,学生在对生活中的分数的感悟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数感。
五、让学生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
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1平方米与
10平方米比较,再估算出教室的面积,也与10平方米进行比较,想象10平方米的大小。
再通过10平方米与100 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比较,体会较大的面积,进而估计校园的面积、广场的面积。
用这种比较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体会大数目的意义,使学生在比较中,通过能够见到的、感知到的比较小的数感受大数,数感也得到发展。
总之,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过程。
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
在教学中要抓住重点把对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有效融合与综合应用,让学生对数充分感知、感受和感悟,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