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历任浙江巡抚

合集下载

清代历任浙江巡抚---文本资料

清代历任浙江巡抚---文本资料

清代历任浙江巡抚萧起远顺治二年十月丙午——顺治十一年秦世祯顺治十一年四月丁亥——顺治十二年十二月甲戌陈应泰顺治十二年十二月甲戌——顺治十五年五月甲辰佟国器顺治十五年六月壬寅——顺治十七年二月辛丑史纪功顺治十七年三月甲子——顺治十八年正月朱昌祚顺治十八年四月丙午——康熙三年六月蒋国柱康熙三年六月丙辰——康熙七年范承谟康熙七年十二月庚辰——康熙十年七月癸亥袁懋功康熙十年七月丙子——康熙十年七月丁未范承谟康熙十年七月丁未——康熙十一年十月壬子田逢吉康熙十一年十月丁卯——康熙十三年十一月庚辛达都康熙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十三年十二月陈秉直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已巳——康熙十八年八月甲戌李本晟康熙十八年九月戊戌——康熙二十一年王国安康熙二十一年六月甲辰——康熙二十三年赵士麟康熙二十三年二月巳酉——康熙二十五年四月丁亥金鋐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康熙二十八年三月戊午张鹏翮康熙二十八年三月已未——康熙三十五年线一信康熙三十五年正月癸未——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戊戌张敏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辛丑——康熙三十九年十月辛巳张志栋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四十一年赵申乔康熙四十一年正月巳酉——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乙未张泰交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四十五年王然康熙四十五年二月甲寅——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丁巳黄秉中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四十九年王度昭康熙四十九年九月丙午——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乙亥徐元梦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癸未——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壬午朱轼康熙五十六年二月辛卯——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戊寅屠沂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六十一年六月辛未吕犹龙康熙六十一年六月辛巳——康熙六十一年十月李馥康熙六十一年十月癸酉——雍正二年二月戊午黄叔琳雍正二年二月——雍正二年八月壬午佟吉图(署)雍正二年八月石文倬(署)雍正二年八月——雍正二年十一月甲寅法海雍正二年十一月——雍正三年六月已亥甘国奎(署)雍正三年六月——雍正三年八月法敏(署)雍正三年八月丙寅——雍正三年十月李卫雍正三年十月戊申——雍正七年三月丙寅蔡仕舢(署)雍正七年三月——雍正九年王国栋(署)雍正九年九月辛未——雍正十年七月庚子程元章(兼)雍正十年——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丙戌嵇曾筠(兼)雍正十三年——乾隆三年卢焯乾隆三年九月癸亥——乾隆六年六月巳酉德沛(署)乾隆六年六月——乾隆六年十二月常安乾隆六年十二月辛亥——乾隆十二年九月壬子顾琮乾隆十二年——乾隆十三年三月乙未爱必达乾隆十三年三月乙未——乾隆十三年三月辛亥方观承乾隆十三年三月——乾隆十四年七月壬子永贵乾隆十四年——乾隆十六年闰十二月壬寅雅尔哈善乾隆十六年——乾隆十九年五月已亥鄂乐舜乾隆十九年五月——乾隆十九年十月甲寅周人骥乾隆十九年——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庚戌杨廷璋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壬辰明山(署)乾隆二十四年三月——乾隆二十四年四月庄有恭乾隆二十四年四月戊午——乾隆二十四年十月辛卯熊学鹏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丙戌永德乾隆三十三年——乾隆三十四年十月乙卯熊学鹏(署)乾隆三十四年——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辛未富勒浑乾隆三十五年——乾隆三十七年六月丙戌熊学鹏(署)乾隆三十七年——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壬辰三宝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丁亥王亶望乾隆四十二年——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壬辰李质颖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四十六年正月癸卯三宝(兼署)乾隆四十六年陈辉祖(兼)乾隆四十六年——乾隆四十七年九月辛亥福崧乾隆四十七年十月甲申——乾隆五十一年三月癸未伊龄阿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乾隆五十一年八月庚戌琅?#092; 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庚戌顾学潮(护)乾隆五十五年八月海宁乾隆五十五年八月——乾隆五十五年十月壬申福菘乾隆五十五年——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丙子长麟乾隆五十七年——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庚午吉庆乾隆五十八年——嘉庆元年六月丙子玉德嘉庆元年——嘉庆四?br />书麟(护)嘉庆四年八月壬子——嘉庆四年十月阮元(署)嘉庆四年十月戊子——嘉庆十年闰六月乙巳清安泰嘉庆十年——嘉庆十二年十二月癸未阮元嘉庆十二年——嘉庆十四年八月庚戌蒋攸铦嘉庆十四年——嘉庆十五年十月甲子庆保(护)嘉庆十五年十月同兴嘉庆十五年十月蒋攸铦嘉庆十五年十月已亥——嘉庆十六年九月乙未铁保嘉庆十六年九月——嘉庆十六年九月辛丑高杞嘉庆十六年九月——嘉庆十八年三月甲戌方受畴嘉庆十八年三月——嘉庆十八年七月甲申李弈畴嘉庆十八年七月——嘉庆十九年四月壬午许兆椿嘉庆十九年四月——嘉庆十九年五月丙申王绍兰嘉庆十九年五月陈豫嘉庆十九年五月——嘉庆十九年七月辛亥颜检嘉庆十九年七月——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壬子孙玉庭嘉庆二十年——嘉庆二十一年五月辛卯张映汉嘉庆二十一年五月——嘉庆二十一年六月壬戌杨护嘉庆二十一年——嘉庆二十三年七月辛亥程国仁嘉庆二十三年——嘉庆二十四年三月丙午陈若霖嘉庆二十四年——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丙午承瀛嘉庆二十五年——道光四年九月壬寅黄鸣杰(署)道光四年——道光五年三月甲辰程含章道光五年三月——道光六年刘彬士(署)道光六年——道光十年十月戊子富呢扬阿(护)道光九年——道光十年富呢扬阿道光十年——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庚辰乌尔恭额道光十四年——道光二十年六月甲申刘韵珂道光二十年——道光二十三年五月戌辰宋其沅(护)道光二十年——?卞士疲ㄊ穑?道光二十二年五月癸酉吴其浚道光二十三年五月——道光二十三年闰七月甲午管橘群道光二十三年闰七月——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王植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壬午程懋采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道光二十三年十二月甲辰梁宝常道光二十三年十二月——道光二十八年六月丙辰存兴(护)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庚午傅绳勋道光二十八年六月丙辰——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庚午刘尧海(署)?吴文溶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庚午——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丙午常大淳道光三十年——咸丰二年五月庚申黄宗汉咸丰二年——咸丰四年九月丁亥春寿(署)?何桂清咸丰四年——咸丰六年十一月庚申晏端书咸丰六年——咸丰八年七月庚子胡兴仁咸丰八年——咸丰九年九月甲戌罗遵殿咸丰九年——咸丰十年三月丁酉王有龄咸丰十年——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丁丑左宗棠咸丰十一年——同治二年三月甲子曾国荃同治二年——同治三年左宗棠(兼署)?马新贻同治三年九月壬寅——同治六年十二月丁酉左宗棠(兼署)?李瀚章同治六年——同治八年十二月甲辰杨昌浚同治八年——光绪三年二月癸巳梅启照光绪三年——光绪五年八月庚午谭钟麟光绪五年——光绪七年八月壬午陈士杰光绪七年——光绪八年十二月辛酉德馨(护)光绪八年十二月任道熔光绪八年十二月辛酉——光绪八年十二月癸亥德馨(护)光绪八年十二月刘秉章光绪八年十二月——光绪十二年五月已亥卫荣光光绪十二年五月庚子——光绪十四年十月乙未许应(金+荣)(护)?崧骏光绪十四年——光绪十八年二月已巳刘树棠(护)光绪十八年二月——光绪十八年八月崧骏光绪十八年八月庚申——光绪十九年十一月戊戌廖寿丰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庚辰——光绪二十五年正月乙亥刘书棠(护)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光绪二十年四月庚午刘树棠光绪二十五年——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壬寅恽祖翼光绪二十六年——光绪二十七年四月辛丑任道熔光绪二十七年——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壬辰聂缉规光绪二十八年任命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已巳——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壬午上任诚勋(护)光绪二十八年——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庚寅翁曾桂(护)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张曾扬光绪三十一年九月癸未——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丁巳瑞兴(兼署)?冯汝(马+癸) 光绪三十三年——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丙戌信勤(署)光绪三十四年三月柯逢时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光绪三十四年四月戊午增韫光绪三十四年——宣统三年九月戊寅。

阮元简介_阮元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阮元简介_阮元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阮元
阮元
(1764~1849) 清代汉学家。

字伯元,号芸台。

江苏仪征人。

乾隆进士。

乾隆、嘉庆、道光间,历任浙江、河南、江西巡抚及漕运、湖广、两广、云贵总督。

道光十八年(1838)以体仁阁大学士致仕。

二十九年卒。

谥文达。

其学平实精详,所涉甚广,尤长于治经及文字训诂。

身历乾嘉汉学鼎盛之时,敦崇经史之学,主持编刻图书,颇多提倡之力。

乾隆末,参与编纂《石渠宝笈》,校勘《石经》。

嘉庆间,先后在浙江建诂经精舍,在广东建学海堂,聘请名儒,培养人才。

主持撰成《经籍纂诂》一百零六卷、《十三经校勘记》二百四十三卷,以及《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山东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

又创编清史《儒林传》、《文苑传》及《畴人传》,重修《浙江通志》、《广东通志》。

并购进四库未收古书一百数十部,每得一书,则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撰《提要》一篇。

道光初,集清代前期诸家经说,汇为《皇清经解》一百八十余种,凡一千四百余卷。

一时知名学者著述,多赖以刊行。

自著为《揅经室集》。

历任闽浙总督

历任闽浙总督

历任闽浙总督闽浙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闽浙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总督疆臣之一,总管闽浙(今浙江省、福建省与台湾,台湾于1895年被割让给日本)的军政、民务。

沿革顺治二年(1645年),设立浙闽总督,总督府驻福州,兼管浙江。

顺治五年(1648年),总督府迁往衢州,仍兼管福建。

顺治十五年(1658年),两省各设总督,福建总督府驻漳州,浙江总督府驻温州。

康熙十一年(1672年),将福建总督府迁往福州。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福建总督更名闽浙总督。

雍正五年(1727年),特授李卫总督浙江,整饬军政吏治,并兼巡抚事;闽浙总督专辖福建。

雍正十二年(1734年),撤销浙江总督,仍合为一。

乾隆元年(1736年),诏依李卫例,特授嵇曾筠为浙江总督,闽浙总督郝玉麟仍专辖福建。

乾隆三年(1738年),嵇曾筠入阁,郝玉麟仍总督闽浙如故。

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取消福建巡抚,由闽浙总督兼任。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末任总督因闽军举事,而兵败,吞金殉国。

历任总督范承谟盛京(今辽宁沈阳) 隶汉军镶黄旗刘兆麒顺天宝坻(今天津宁河)隶汉军康熙九年范承谟盛京(今辽宁沈阳) 隶汉军镶黄旗康熙十一年李之芳山东武定康熙十二年(1673年)王骘山东福山康熙二十七年高其倬辽宁铁岭雍正三年李卫江苏砀山(今属安徽) 雍正五年(1727年)程元章河南上蔡雍正十年(1732)郝玉麟汉军镶白旗雍正十二年(1734年)嵇曾筠江苏无锡乾隆元年(1736年)德沛乾隆四年(1739年)喀尔吉善满洲正黄旗乾隆十一年杨廷璋汉军镶黄旗乾隆二十四年苏昌满洲正蓝旗乾隆二十九年崔应阶湖北江夏(今武汉) 乾隆三十三年钟音顺天大兴(今北京) 隶满州镶蓝旗乾隆三十五年富明安满洲镶红旗乾隆三十八年富勒浑蒙古镶白旗乾隆四十七年(1782)?常青满洲正蓝旗乾隆五十一年觉罗长麟满洲正蓝旗乾隆六十年李侍尧汉军镶黄旗乾隆五十二年程祖洛安徽歙县嘉庆十二年方维甸安徽桐城嘉庆十四年汪志伊安徽桐城嘉庆十六年王懿德河南祥符(今开封) 咸丰二年庆瑞咸丰八年耆龄满洲正黄旗同治元年左宗棠湖南湘阴同治二年吴棠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 同治五年马新贻山东菏泽同治六年李鹤年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 同治十年文煜满洲正蓝旗光绪二年何璟广东香山(今中山) 光绪二年杨昌浚湖南湘乡光绪十年卞宝第江苏仪征光绪十四年谭钟麟湖南茶陵光绪十八年边宝泉奉天辽阳(今属辽宁) 隶汉军镶红旗光绪二十年许应骙广东番禺(今广州) 光绪二十四年锡良蒙古镶蓝旗光绪二十九年李兴锐湖南浏阳光绪二十九年魏光焘湖南隆回光绪三十年升允蒙古镶蓝旗光绪三十一年嵩蕃满洲镶蓝旗光绪三十一年端方满洲正白旗光绪三十一年周馥安徽建德(今东至) 光绪三十二年丁振铎河南罗山光绪三十二年松寿满洲正白旗光绪三十三年。

阮元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阮元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阮元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

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

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四步读书法阮元在人才培养上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与他在书院内实行的一套完善的读书训练法密不可分。

阮元的读书训练是个完整的工程。

文献记载,它由四个部分组成。

一个部分算是一个步骤,循此四步建下去,即可学有所成。

这四步是:句读要求学生分清书文的句读,即读通所读诗文。

所谓读通,首先要能认字,即认读,把字音读准;其次要掌握断句,即停顿;第三要能读通,即初步了解其字句的含义;第四要能读通顺,不能读起来疙疙瘩瘩。

评校校是校雠、校正,即拿所读书文与其他版本进行对校,勘定正误。

评是评点、评说,即在校订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评定其是非正误和优劣长短。

中国古代有评点读书法,读者可将阅读感受,以及对所读书文从字句到内容的评价,写在字里行间、文前文后或者天头地角。

阮元这里的评即有评点之意。

抄录阮元要求在读通读懂文字后,将所读书文的精要加以抄写,以加深对它的理解,巩固对它的记忆。

著述这是指对阅读所获的迁移运用。

它要求学生不但要读通、读懂、熟记所读书文,还要能将阅读所得撰成著作,公之社会,遗教后人,为社会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阮元的四步读书法,是中国古代创造的读书原则——读思结合、读习结合、读行结合的发挥和运用。

它把阅读建立在认读基础之上,经过深入思考和熟读记忆,达到形成自己的学术见解和主张,并笔之于纸,形之为文,或与同辈交流,或遗教后世。

它不但十分完整,符合人类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而且将读用结合起来,从而与八股式读书区分开来,显示出了它的科学性、建设性。

历任闽浙总督

历任闽浙总督

历任闽浙总督闽浙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闽浙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总督疆臣之一,总管闽浙(今浙江省、福建省与台湾,台湾于1895年被割让给日本)的军政、民务。

沿革顺治二年(1645年),设立浙闽总督,总督府驻福州,兼管浙江。

顺治五年(1648年),总督府迁往衢州,仍兼管福建。

顺治十五年(1658年),两省各设总督,福建总督府驻漳州,浙江总督府驻温州。

康熙十一年(1672年),将福建总督府迁往福州。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福建总督更名闽浙总督。

雍正五年(1727年),特授李卫总督浙江,整饬军政吏治,并兼巡抚事;闽浙总督专辖福建。

雍正十二年(1734年),撤销浙江总督,仍合为一。

乾隆元年(1736年),诏依李卫例,特授嵇曾筠为浙江总督,闽浙总督郝玉麟仍专辖福建。

乾隆三年(1738年),嵇曾筠入阁,郝玉麟仍总督闽浙如故。

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取消福建巡抚,由闽浙总督兼任。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末任总督因闽军举事,而兵败,吞金殉国。

历任总督范承谟盛京(今辽宁沈阳) 隶汉军镶黄旗刘兆麒顺天宝坻(今天津宁河)隶汉军康熙九年范承谟盛京(今辽宁沈阳) 隶汉军镶黄旗康熙十一年李之芳山东武定康熙十二年(1673年)王骘山东福山康熙二十七年高其倬辽宁铁岭雍正三年李卫江苏砀山(今属安徽) 雍正五年(1727年)程元章河南上蔡雍正十年(1732)郝玉麟汉军镶白旗雍正十二年(1734年)嵇曾筠江苏无锡乾隆元年(1736年)德沛乾隆四年(1739年)喀尔吉善满洲正黄旗乾隆十一年杨廷璋汉军镶黄旗乾隆二十四年苏昌满洲正蓝旗乾隆二十九年崔应阶湖北江夏(今武汉) 乾隆三十三年钟音顺天大兴(今北京) 隶满州镶蓝旗乾隆三十五年富明安满洲镶红旗乾隆三十八年富勒浑蒙古镶白旗乾隆四十七年(1782)?常青满洲正蓝旗乾隆五十一年觉罗长麟满洲正蓝旗乾隆六十年李侍尧汉军镶黄旗乾隆五十二年程祖洛安徽歙县嘉庆十二年方维甸安徽桐城嘉庆十四年汪志伊安徽桐城嘉庆十六年王懿德河南祥符(今开封) 咸丰二年庆瑞咸丰八年耆龄满洲正黄旗同治元年左宗棠湖南湘阴同治二年吴棠安徽盱眙(今安徽明光) 同治五年马新贻山东菏泽同治六年李鹤年奉天义州(今辽宁义县) 同治十年文煜满洲正蓝旗光绪二年何璟广东香山(今中山) 光绪二年杨昌浚湖南湘乡光绪十年卞宝第江苏仪征光绪十四年谭钟麟湖南茶陵光绪十八年边宝泉奉天辽阳(今属辽宁) 隶汉军镶红旗光绪二十年许应骙广东番禺(今广州) 光绪二十四年锡良蒙古镶蓝旗光绪二十九年李兴锐湖南浏阳光绪二十九年魏光焘湖南隆回光绪三十年升允蒙古镶蓝旗光绪三十一年嵩蕃满洲镶蓝旗光绪三十一年端方满洲正白旗光绪三十一年周馥安徽建德(今东至) 光绪三十二年丁振铎河南罗山光绪三十二年松寿满洲正白旗光绪三十三年。

两位封疆大吏一对悲剧人物

两位封疆大吏一对悲剧人物

上海集邮//邮史钩沉/两位封疆大吏一对悲剧人物◎唐承达多年前笔者在中国嘉德邮品拍卖会上,拍得一件双挂号红条封(图1),正面贴伦敦版蟠龙红2分2 枚、绿1角1枚(平信邮资2分,双挂号邮资1角),销“戊申冬月廿四”南昌英汉腰框戳,旁盖南昌全英文长框挂号戳、“A.R.”双挂号指示戳,封背 盖江苏南京全汉文腰框到达戳,书写字体隽秀,全封品相上佳。

笔者研藏清代国家邮政史相关邮品20余年,所图1见红条封不可谓不多,寄送各省制台、抚台的也见过一些,但此封的特别之处,在于是由时任江西巡抚冯汝躱寄给时任两江总督端方的亲笔信封,封背 盖冯的私章“星岩启事” 2枚。

冯汝骥,字星岩,河南开封人,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任浙江巡抚,次年(1908年,即戊申年)转任江西巡抚,一直在赣抚任上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南昌兵变,民军推举他出任江西都督,冯坚辞不从,旋乘船出走,经过九江时被民军软禁在花园别墅里,遂吞食鸦片自尽。

托忒克•端方,字午桥,满洲正白旗人,光 绪八年(1882年)中举,历任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湖南巡抚等要职,1905年曾代表清政府出国考察宪政(史称五大臣出洋),回国后于1906年至1909年出任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被委任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后奉命率部入川,途中新军哗变,在资州被杀。

按清代官制,总督的地位、品级高于巡抚,总督偏重于军事,巡抚偏重于民政,但巡抚并非总督的部属。

两江总督的辖地为江苏、安徽、江西三 省(原为江南、江西两省,故称“两江”,江南省于康熙初年分治为江苏、安徽),江西巡抚致信两 江总督用呈文形式。

端方是满人中殉清之最高级别者,冯汝骥则是汉人为数不多的殉清者且也是最高职位的。

这两位晚清的封疆大吏,曾经风光八面,权倾一时,最后却在时代的洪流中悲情谢幕。

爭信郎疑丽駆)晁对朝备筠信餌舅奇谢◎李国庆50年代初期,邮资随着物价水平调整,准确地说,是随着小米价格而波动。

浙闽巡抚刘兆麒

浙闽巡抚刘兆麒

浙闽巡抚刘兆麒杨国奎按:提起丰台刘巡抚,可谓声名显赫,遐迩闻名。

有关刘巡抚的传说,在丰台一带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传说,刘巡抚是个大贪官,他先后两任湖广巡抚,专事搜刮,有“穷了湖广两省,富了刘府一家”之说,当地人疾之如虎,所以当他第一次卸任时,楚人皆弹冠相庆,并书“虎去山还在”匾以讽之。

刘巡抚自恃有靠山(据说他是孝庄太后的义子),盛怒之下,放言“山在虎还来”,针锋相对地向楚人示威。

果然,时隔不久他便再次谋得此任,重返湖广。

这一次搜刮更狠,竟将当地地皮刮下一层,用大船载运回乡。

据说刘巡抚家族墓地的坟山即是用湖广之土堆成。

 这个传说与事实恐怕很有出入。

据考,刘氏曾有两代三任湖广巡抚。

首代为刘兆麒,只做一任,并未再任。

两任湖广巡抚的是刘殿衡,他的生父刘兆麟,是刘兆麒亲兄。

刘兆麟生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曾中顺治辛丑(1661年)科武进士,但因当年其弟刘兆麒被任命为湖广巡抚往外省赴任,刘兆麟以才不如其弟,遂自愿不仕而奉亲在乡,并因其弟已过壮年尚无子嗣,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刘殿衡过继给刘兆麒为嗣。

刘兆麟死后,因其亲子刘殿衡显贵,被追赠为光禄大夫、湖广巡抚,是其有巡抚之名而无巡抚之实。

刘兆麒在湖广任职八年,卸任后,楚人经请示有司,为其建生祠于武昌;之后三十余年当刘殿衡履任湖广时,“遗民故老犹有拥马首问公(指刘兆麒)起居者”,可知其人誉不错,即使不是廉吏,也够不上贪官。

 刘殿衡首任湖广十年后遭父丧(刘兆麒去世)丁忧释官,守孝三年期满又复任,后来死在任上,竟至“身殁萧然无余财”,可知也非贪官。

如此看来,传说并不足凭信,刘巡抚身后所负贪名有点冤枉。

 那么,何故而有“虎去山还在,山在虎还来”之说呢?推测原因如下:当刘兆麒任湖广巡抚时,江南的反清斗争方兴未艾,李来亨(李自成农民军将领李过之子)领导的农民军仍活动于荆襄的群山之中,后于康熙三年(1664年)在清兵的重围下粮尽援绝,李来亨全家自杀,农民军大部壮烈牺牲。

李卫墓志铭内容

李卫墓志铭内容

李卫墓志铭内容
摘要:
1.李卫墓志铭的概述
2.李卫的生平及成就
3.李卫墓志铭的意义和价值
正文:
李卫墓志铭,是清朝雍正年间名臣李卫的墓志铭文。

李卫,字又玠,号坦园,清朝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

他历任云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巡抚,以及河道总督、兵部尚书等职,为清朝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卫的生平及成就:
李卫生于清朝康熙年间,他起初在康熙帝的宫廷中担任侍卫。

后来,因为表现出色,逐渐升迁至云南巡抚。

在任期间,他积极整顿治安,发展经济,深得百姓的信任和爱戴。

此外,李卫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任职期间,都取得了显著的政绩。

他还曾担任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淮河等水系,使得河道畅通,减轻了水患。

在军事方面,李卫在西北地区担任将领,参与抗击准噶尔部的侵略。

李卫墓志铭的意义和价值:
李卫墓志铭详细记录了李卫的生平事迹,对于研究清朝历史以及李卫的生平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墓志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卫在政治、军事、水利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和显著成就。

同时,墓志铭还反映了当时清朝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以及历史背景,为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清代历任浙江巡抚

清代历任浙江巡抚

清代历任浙江巡抚萧起远顺治二年十月丙午——顺治十一年秦世祯顺治十一年四月丁亥——顺治十二年十二月甲戌陈应泰顺治十二年十二月甲戌——顺治十五年五月甲辰佟国器顺治十五年六月壬寅——顺治十七年二月辛丑史纪功顺治十七年三月甲子——顺治十八年正月朱昌祚顺治十八年四月丙午——康熙三年六月蒋国柱康熙三年六月丙辰——康熙七年范承谟康熙七年十二月庚辰——康熙十年七月癸亥袁懋功康熙十年七月丙子——康熙十年七月丁未范承谟康熙十年七月丁未——康熙十一年十月壬子田逢吉康熙十一年十月丁卯——康熙十三年十一月庚辛达都康熙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十三年十二月陈秉直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已巳——康熙十八年八月甲戌李本晟康熙十八年九月戊戌——康熙二十一年王国安康熙二十一年六月甲辰——康熙二十三年赵士麟康熙二十三年二月巳酉——康熙二十五年四月丁亥金鋐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康熙二十八年三月戊午张鹏翮康熙二十八年三月已未——康熙三十五年线一信康熙三十五年正月癸未——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戊戌张敏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辛丑——康熙三十九年十月辛巳张志栋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四十一年赵申乔康熙四十一年正月巳酉——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乙未张泰交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四十五年王然康熙四十五年二月甲寅——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丁巳黄秉中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四十九年王度昭康熙四十九年九月丙午——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乙亥徐元梦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癸未——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壬午朱轼康熙五十六年二月辛卯——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戊寅屠沂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六十一年六月辛未吕犹龙康熙六十一年六月辛巳——康熙六十一年十月李馥康熙六十一年十月癸酉——雍正二年二月戊午黄叔琳雍正二年二月——雍正二年八月壬午佟吉图(署)雍正二年八月石文倬(署)雍正二年八月——雍正二年十一月甲寅法海雍正二年十一月——雍正三年六月已亥甘国奎(署)雍正三年六月——雍正三年八月法敏(署)雍正三年八月丙寅——雍正三年十月李卫雍正三年十月戊申——雍正七年三月丙寅蔡仕舢(署)雍正七年三月——雍正九年王国栋(署)雍正九年九月辛未——雍正十年七月庚子程元章(兼)雍正十年——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丙戌嵇曾筠(兼)雍正十三年——乾隆三年卢焯乾隆三年九月癸亥——乾隆六年六月巳酉德沛(署)乾隆六年六月——乾隆六年十二月常安乾隆六年十二月辛亥——乾隆十二年九月壬子顾琮乾隆十二年——乾隆十三年三月乙未爱必达乾隆十三年三月乙未——乾隆十三年三月辛亥方观承乾隆十三年三月——乾隆十四年七月壬子永贵乾隆十四年——乾隆十六年闰十二月壬寅雅尔哈善乾隆十六年——乾隆十九年五月已亥鄂乐舜乾隆十九年五月——乾隆十九年十月甲寅周人骥乾隆十九年——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庚戌杨廷璋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壬辰明山(署)乾隆二十四年三月——乾隆二十四年四月庄有恭乾隆二十四年四月戊午——乾隆二十四年十月辛卯熊学鹏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丙戌永德乾隆三十三年——乾隆三十四年十月乙卯熊学鹏(署)乾隆三十四年——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辛未富勒浑乾隆三十五年——乾隆三十七年六月丙戌熊学鹏(署)乾隆三十七年——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壬辰三宝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丁亥王亶望乾隆四十二年——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壬辰李质颖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四十六年正月癸卯三宝(兼署)乾隆四十六年陈辉祖(兼)乾隆四十六年——乾隆四十七年九月辛亥福崧乾隆四十七年十月甲申——乾隆五十一年三月癸未伊龄阿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乾隆五十一年八月庚戌琅?#092; 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庚戌顾学潮(护)乾隆五十五年八月海宁乾隆五十五年八月——乾隆五十五年十月壬申福菘乾隆五十五年——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丙子长麟乾隆五十七年——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庚午吉庆乾隆五十八年——嘉庆元年六月丙子玉德嘉庆元年——嘉庆四?br />书麟(护)嘉庆四年八月壬子——嘉庆四年十月阮元(署)嘉庆四年十月戊子——嘉庆十年闰六月乙巳清安泰嘉庆十年——嘉庆十二年十二月癸未阮元嘉庆十二年——嘉庆十四年八月庚戌蒋攸铦嘉庆十四年——嘉庆十五年十月甲子庆保(护)嘉庆十五年十月同兴嘉庆十五年十月蒋攸铦嘉庆十五年十月已亥——嘉庆十六年九月乙未铁保嘉庆十六年九月——嘉庆十六年九月辛丑高杞嘉庆十六年九月——嘉庆十八年三月甲戌方受畴嘉庆十八年三月——嘉庆十八年七月甲申李弈畴嘉庆十八年七月——嘉庆十九年四月壬午许兆椿嘉庆十九年四月——嘉庆十九年五月丙申王绍兰嘉庆十九年五月陈豫嘉庆十九年五月——嘉庆十九年七月辛亥颜检嘉庆十九年七月——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壬子孙玉庭嘉庆二十年——嘉庆二十一年五月辛卯张映汉嘉庆二十一年五月——嘉庆二十一年六月壬戌杨护嘉庆二十一年——嘉庆二十三年七月辛亥程国仁嘉庆二十三年——嘉庆二十四年三月丙午陈若霖嘉庆二十四年——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丙午承瀛嘉庆二十五年——道光四年九月壬寅黄鸣杰(署)道光四年——道光五年三月甲辰程含章道光五年三月——道光六年刘彬士(署)道光六年——道光十年十月戊子富呢扬阿(护)道光九年——道光十年富呢扬阿道光十年——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庚辰乌尔恭额道光十四年——道光二十年六月甲申刘韵珂道光二十年——道光二十三年五月戌辰宋其沅(护)道光二十年——?卞士疲ㄊ穑?道光二十二年五月癸酉吴其浚道光二十三年五月——道光二十三年闰七月甲午管橘群道光二十三年闰七月——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王植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壬午程懋采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道光二十三年十二月甲辰梁宝常道光二十三年十二月——道光二十八年六月丙辰存兴(护)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庚午傅绳勋道光二十八年六月丙辰——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庚午刘尧海(署)?吴文溶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庚午——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丙午常大淳道光三十年——咸丰二年五月庚申黄宗汉咸丰二年——咸丰四年九月丁亥春寿(署)?何桂清咸丰四年——咸丰六年十一月庚申晏端书咸丰六年——咸丰八年七月庚子胡兴仁咸丰八年——咸丰九年九月甲戌罗遵殿咸丰九年——咸丰十年三月丁酉王有龄咸丰十年——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丁丑左宗棠咸丰十一年——同治二年三月甲子曾国荃同治二年——同治三年左宗棠(兼署)?马新贻同治三年九月壬寅——同治六年十二月丁酉左宗棠(兼署)?李瀚章同治六年——同治八年十二月甲辰杨昌浚同治八年——光绪三年二月癸巳梅启照光绪三年——光绪五年八月庚午谭钟麟光绪五年——光绪七年八月壬午陈士杰光绪七年——光绪八年十二月辛酉德馨(护)光绪八年十二月任道熔光绪八年十二月辛酉——光绪八年十二月癸亥德馨(护)光绪八年十二月刘秉章光绪八年十二月——光绪十二年五月已亥卫荣光光绪十二年五月庚子——光绪十四年十月乙未许应(金+荣)(护)?崧骏光绪十四年——光绪十八年二月已巳刘树棠(护)光绪十八年二月——光绪十八年八月崧骏光绪十八年八月庚申——光绪十九年十一月戊戌廖寿丰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庚辰——光绪二十五年正月乙亥刘书棠(护)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光绪二十年四月庚午刘树棠光绪二十五年——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壬寅恽祖翼光绪二十六年——光绪二十七年四月辛丑任道熔光绪二十七年——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壬辰聂缉规光绪二十八年任命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已巳——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壬午上任诚勋(护)光绪二十八年——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庚寅翁曾桂(护)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张曾扬光绪三十一年九月癸未——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丁巳瑞兴(兼署)?冯汝(马+癸) 光绪三十三年——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丙戌信勤(署)光绪三十四年三月柯逢时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光绪三十四年四月戊午增韫光绪三十四年——宣统三年九月戊寅。

关于阮元的个人简介

关于阮元的个人简介

关于阮元的个人简介阮元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阮元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

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

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生平阮元于高宗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府城一个以文兼武的世家。

他的祖父阮堂武进士出身,官湖南参将,曾率军征苗,活捉苗人数千人。

父亲阮承信系国学生,修治《左氏春秋》,为古文大家。

母亲林氏也出身于仕宦之家,通晓诗书,有修养。

阮元5岁开始跟从母亲学字,6岁进私塾就学。

他的母亲对他偏重于文字的教育,他的父亲则令他通文义和立志向学。

阮承信熟读《资治通鉴》,对阮元讲“成败治乱,战阵谋略”,并教他骑马和学射箭,并对他说“此儒者事,亦吾家事也”,希望他文武兼备。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廿五岁的阮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

一年后因学识渊博,受高宗赏识升任少詹事,入值南书房、懋勤殿,迁任詹事。

1793年至1795年,提督山东学政,曾数游济南名泉,留下不少赞泉诗,写有《小沧浪笔谈》,杂记济南掌故风物等;广交山东及寓鲁金石学家,遍访山东金石文物,在毕沅主持下,撰成《山左金石志》24卷,对山东乾嘉之际金石学的兴盛贡献颇巨。

后历任浙江学政,仁宗嘉庆三年(1798年)返京,任户部左侍郎,会试同考官,未几又赴浙江任巡抚,抚浙约十年。

在任期间,除吏治军政之外,又纠合浙江文人,编书撰述不辍。

浙闽巡抚刘兆麒

浙闽巡抚刘兆麒

浙闽巡抚刘兆麒杨国奎按:提起丰台刘巡抚,可谓声名显赫,遐迩闻名。

有关刘巡抚的传说,在丰台一带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传说,刘巡抚是个大贪官,他先后两任湖广巡抚,专事搜刮,有“穷了湖广两省,富了刘府一家”之说,当地人疾之如虎,所以当他第一次卸任时,楚人皆弹冠相庆,并书“虎去山还在”匾以讽之。

刘巡抚自恃有靠山(据说他是孝庄太后的义子),盛怒之下,放言“山在虎还来”,针锋相对地向楚人示威。

果然,时隔不久他便再次谋得此任,重返湖广。

这一次搜刮更狠,竟将当地地皮刮下一层,用大船载运回乡。

据说刘巡抚家族墓地的坟山即是用湖广之土堆成。

 这个传说与事实恐怕很有出入。

据考,刘氏曾有两代三任湖广巡抚。

首代为刘兆麒,只做一任,并未再任。

两任湖广巡抚的是刘殿衡,他的生父刘兆麟,是刘兆麒亲兄。

刘兆麟生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卒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曾中顺治辛丑(1661年)科武进士,但因当年其弟刘兆麒被任命为湖广巡抚往外省赴任,刘兆麟以才不如其弟,遂自愿不仕而奉亲在乡,并因其弟已过壮年尚无子嗣,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刘殿衡过继给刘兆麒为嗣。

刘兆麟死后,因其亲子刘殿衡显贵,被追赠为光禄大夫、湖广巡抚,是其有巡抚之名而无巡抚之实。

刘兆麒在湖广任职八年,卸任后,楚人经请示有司,为其建生祠于武昌;之后三十余年当刘殿衡履任湖广时,“遗民故老犹有拥马首问公(指刘兆麒)起居者”,可知其人誉不错,即使不是廉吏,也够不上贪官。

 刘殿衡首任湖广十年后遭父丧(刘兆麒去世)丁忧释官,守孝三年期满又复任,后来死在任上,竟至“身殁萧然无余财”,可知也非贪官。

如此看来,传说并不足凭信,刘巡抚身后所负贪名有点冤枉。

 那么,何故而有“虎去山还在,山在虎还来”之说呢?推测原因如下:当刘兆麒任湖广巡抚时,江南的反清斗争方兴未艾,李来亨(李自成农民军将领李过之子)领导的农民军仍活动于荆襄的群山之中,后于康熙三年(1664年)在清兵的重围下粮尽援绝,李来亨全家自杀,农民军大部壮烈牺牲。

清朝名臣李卫的生平简介

清朝名臣李卫的生平简介

清朝名臣李卫的生平简介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清代名臣。

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朝名臣李卫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卫的生平简介李卫(1687年2月2日-1738年12月3日),字又玠,江南铜山人(今江苏徐州丰县大沙河镇李寨人),雍正时期,与鄂尔泰,田文镜并称为“三大模范”。

李卫康熙年间入朝为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李卫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浙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乾隆三年病逝,谥敏达。

李卫并不是出身于市井的小混混,而是江苏丰县一家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识字不多,好习武,武艺精湛,善于治盗。

史载“凡盗之巢薮、火伴,访制如绘。

临期以一锦囊付将弁,并往调教,即时擒获。

康熙五十六年,李卫花钱捐了一个官。

《清史稿·李卫传》载:李卫“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

康熙五十八年,迁户部郎中。

”据《小仓山房文集》载,李卫在户部供职期间干了一件让当时还是亲王的胤禛刮目相看的事:当时分管户部的一位亲王每收钱粮一千两,加收平余十两。

李卫屡次谏阻都不听,于是在走廊上置一柜,写着“某王赢钱”,使这位亲王十分难堪,只好停止多收。

雍正十分看重李卫“勇敢任事”的优点,一继位就任命李卫为云南道盐驿道,次年擢升为布政使掌管朝廷重要税源的盐务。

雍正三年 1725年又被擢升为浙江巡抚兼理两浙盐政,雍正五年,李卫“寻授浙江总督,管巡抚事”;翌年,朝廷又以“江南多盗”,而地方官又“非戢盗之才”为由,命李卫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盗案,“将吏听节制。

”雍正七年,李卫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太子太傅,雍正十年又内召署理刑部尚书,寻授直隶总督。

李卫在浙江期间,雍正全面推行“摊丁入亩”。

在到浙江之前,浙江巡抚曾试图推行,因地主土豪的阻挠而作罢。

其上任后,明确表示了坚定的改革决心。

雍正四年(1726年)七月,在任上制止了一些富户刻意制造的骚乱,自此“摊丁入亩”得以实施。

雍正枥力称赞李卫,甚至在奏折上批道“此筹是,览而不嘉悦者,除非呆皇帝也。

“嘉靖大倭寇”期间历任浙江巡抚生平史事小考

“嘉靖大倭寇”期间历任浙江巡抚生平史事小考

“嘉靖大倭寇”期间历任浙江巡抚生平史事小考作者:芮赵凯卢丹丹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02期摘要:在“嘉靖大倭寇”的背景下,明廷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设浙江巡抚,首任巡抚朱纨,在“大倭寇”期间由王忬、李天宠、胡宗宪、阮鹗四人先后继任。

阮鹗在职不足一年即调任福建巡抚,此后该职由胡宗宪长期兼理。

朱纨、王忬、李天宠、胡宗宪四人在任时,皆为嘉靖年间的平倭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快了“嘉靖大倭寇”的完结。

然而,值得唏嘘的是,此四人的人生际遇,亦因担任此职而有了不尽相同的走向。

关键词:嘉靖大倭寇;浙江巡抚;朱纨;胡宗宪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179-05明代的倭寇问题是明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因其持续时间之长,牵涉国家之多、产生影响之大而为当时亲历者与后代史家所关注。

学术界常把明代倭寇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指洪武二年(1369)开始有倭寇记载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而嘉靖三十一年之后的十余年便作为明代倭寇的后期。

前期倭寇来犯次数少,规模亦小,并未对明朝带来很大的麻烦,而后期倭寇的侵扰则到达了高潮,其规模之大、入侵次数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史学界一般称之为“嘉靖大倭寇”。

“嘉靖大倭寇”的爆发虽在嘉靖三十一年,然而酝酿却早在嘉靖二十余年便已经开始。

面对可能形成的倭寇肆虐这一严峻现实,明廷始设浙江巡抚。

学术界关于浙江巡抚的研究,专论较少,较多散落在介绍嘉靖年间抗倭名将的书籍或文章中。

同时,以往在介绍嘉靖年间抗倭统帅时,往往将历任浙江巡抚与在其后设置的东南五省平倭总督一职的担任者两相混同,导致了在对浙江巡抚及东南五省平倭总督二职具体研究时的略显无序。

本文仅就“嘉靖大倭寇”期间五任浙江巡抚生平及任职期间抗倭史事进行初步考察,以图对“嘉靖大倭寇”浙江巡抚一职设立的原因、功绩、人员流转情况等作出一个清晰的勾画,并帮助对掩盖在东南五省平倭总督一职下的浙江巡抚一职的理解。

八府巡抚—搜狗百科

八府巡抚—搜狗百科

八府巡抚—搜狗百科官名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

又称抚台。

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指掌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之事,系临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明巡抚之名,始见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命懿文太子巡抚陕西,亦系临时差遣。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巡抚。

永乐十九年(1421),蹇义等26人分巡各省,产生巡抚制度。

宣德五年(1430),于谦、周忱等6人分抚南北直隶等处,从此各省常设巡抚官渐成制度。

巡抚初设,仅为督理税粮,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后遂偏重军事。

明代巡抚多进士出身。

其初,内陆巡抚由吏部会同户部推举,边地巡抚由吏部会同兵部推举;嘉靖十四年(1535),始不分内陆、边地,由九卿廷推。

也有总督兼巡抚者,合称为督抚。

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

同时,巡抚每年要赴京师议事,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

明后期巡抚的易置往往受朝廷门户左右,而最后点定之权又重归权阉。

清因明制,在各省设置巡抚。

清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

设置的开始(1)洪武说认为巡抚之名始于洪武二十四年敕遣皇太子巡抚陕西(郑晓《今言》卷二之一一)。

(2)永乐说认为明代巡抚始置于永乐十九年王彰巡抚河南。

修《历代职官表》赞同这一看法,并对洪武说提出质疑:王彰奉敕,为有明设巡抚之始。

先是洪武二十四年遣皇太子巡抚陕西,盖暂一行之,非定制也。

(3)宣德说认为明初未有巡抚,宣德间始以侍郎、都御史为之。

孙承泽《天府广记》肯定了这一说法,认为:洪熙初,尝命广西布政使周干巡视直隶、浙江。

乞命廷臣往来巡抚,庶民安田里。

遂命广西按察使胡概为大理寺卿,同四川参政叶春巡抚直隶及浙江诸郡。

此设巡抚之始。

如果将巡抚作为一项制度来考虑,其设置当有两个前提:一,专抚一地;二,相对稳定。

清代浙江提督沿革及历任年表考略

清代浙江提督沿革及历任年表考略

2020年3月第16卷 第1期Mar. 2020Vol.16 No.1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清代浙江提督沿革及历任年表考略夏志刚(中共舟山市委组织部 ,浙江舟山 316021)摘 要:清代的浙江与南明史、海盗史、中外交通史、海防史、战争史、开放史等密切相关,浙江提督作为海防的主要人物非常重要。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为后人从事清史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但限于出版时代的局限,普通研究者使用仍然非常不便,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错讹缺失之处。

文章主要就该表之浙江提督部分予以校勘及补遗,并提供一份相对完整的清代历任浙江提督年表。

关键词:《清代职官年表》;《浙江军事志》;浙江提督;校勘;补遗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志码 :AOn Evolution and Chronology of the Governors ofZhejiang Province in Qing DynastyXia Zhigang(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CPC Zhoushan Committee , Zhoushan 316021, China)Abstract: The history of Zhejiang in the Qing dynas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Ming dynasty, the history of piracy, the history of traffic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 history of coastal defense, the history of war and the history of opening up. Zhejiang governor, as the main figure of coastal defense was very important. Qian shifu's Qing Dynasty Official Chronology provides great convenienc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study Qing history, but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publishing age, it is still very inconvenient for ordinary researchers to use it. This paper mainly collates and addendum the Zhejiang governors in part of the list, and provides a relatively complete calendar of successive Zhejiang governors in the Qing dynasty.Key words: Qing Dynasty Official Chronology; Military History of Zhejiang; Zhejiang governor; collating; addendum清代的浙江历经南明鲁王政权、郑成功和张煌言的拉锯战争,又经历三藩之乱、海禁、收复台湾、蔡牵之乱,后又有英使觐见、太平天国、两次鸦片战争等重要历史现场,可谓在近现代中国史、世界史中不可或缺,与南明史、海盗史、中外交通史、海防史、战争史、开放史等密切相关。

明清历任浙江巡抚

明清历任浙江巡抚

明清历任浙江巡抚•浙江巡抚浙江巡抚,是明清时期中国浙江省的巡抚。

明朝称为巡抚浙江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

明朝(前期~中叶)•明朝永乐初年,朱棣曾派遣尚书治两浙农事。

此后或者以巡视身份、或者以总督身份派遣。

•洪熙元年,设巡抚职。

•正统四年,改巡视两浙清理盐法。

•正统十四年,称镇守巡抚浙江等处,安民备倭。

•景泰七年,罢镇守巡抚,其职责由浙江布政使和浙江都指挥使分掌。

•成化六年,再设浙江巡视。

成化十年罢。

•弘治元年,设巡视浙江等处沿海地方兼清理浙闽盐法,赈济两浙水灾。

•嘉靖十年,罢职,改钦差大臣定期清理浙闽盐法。

姓名生卒年字籍贯出任年卸任年备注明朝永乐元年四月始设浙江巡抚夏原吉1366年—1430年维喆湖广湘阴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三年(1405年)永乐元年夏四月往浙西巡视诸郡治水、并督农政;永乐三年秋八月召回掌户部事。

俞士吉1354年—1430年用贞浙江象山永乐三年(1405年)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三年六月往浙江赈济、并督农政;永乐五年五月自浙江巡视民瘼还上。

胡濙1375年—1463年源洁南直隶常州武进永乐十六年(1418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永乐十六年六月以礼部左侍郎巡浙;永乐十九年春三月事必还朝,掌部事。

虞谦1366年—1427年伯益南直隶金坛永乐十九年(1421年)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十九年夏四月以左副都御史巡视,永乐二十二年底事必还朝。

叶春1370年—1433年景旸浙江海盐洪熙元年(1425年)洪熙元年(1425年)正月以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巡按浙西苏松诸路,八月回京,后迁南直隶巡抚。

熊槩1385年—1434年元节江西丰城洪熙元年(1425年)宣德五年(1430年)洪熙元年八月以广西按察使加升大理寺卿,巡抚两浙,宣德五年三月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赵伦约1379—1440年秉溪陕西邠州宣德五年(1430年)宣德七年(1432年)宣德五年九月以兵部郎中加升户部右侍郎衔任;宣德七年秋七月时有言,其用督粮赋用峻法,吏民不胜苦,召还朝。

湘军督抚名单

湘军督抚名单
湘军督抚名单(排名以笔划为序)
揭畅整理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清末八大名臣: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 李鸿章
姓名 丁宝桢 丁日昌 卫荣光 马新贻 王之春 毛鸿宾
左宗棠
田兴恕 江忠源 刘典 刘岳昭 刘蓉
刘长佑
刘锦棠 刘坤一 许振祎 严树森
杨昌濬
安徽巡抚 陕西巡抚 云南巡抚、云贵总督 陕西巡抚 广西巡抚、广东巡抚,两广总督、 直隶总督、云贵总督 新疆巡抚、兵部尚书、钦差大臣 江西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 东河总督、广东巡抚 河南巡抚、湖北巡抚、广西巡抚
浙江巡抚、漕运总督、闽浙总督、 陕甘总督
陕甘总督
李宗羲 李续宜 李兴锐 李瀚章 李孟群
何璟
两广总督、直隶总督
湖南巡抚、广西巡抚
广东巡抚
新疆巡抚、云南巡抚、陕西巡抚、 陕甘总督、云贵总督、两江总督、
闽浙总督、湖广总督
士、一等侯爵
曾国荃 湖南湘乡
谭钟麟 湖南茶陵
潘鼎新 蒋益澧
安徽庐江 湖南湘乡
魏光焘 湖南隆回
1824-1890
1822-1905 1828-1888 1833-1875 1837-1916
陕西巡抚、山西巡抚、河东总督、 陕甘总督、署两广总督、署礼部尚
书、两江总督
陕西巡抚、浙江巡抚、陕甘总督、 工部尚书、闽浙总督、四川总督、
安徽六安
陕西大荔
浙江嘉兴
江西南昌
安徽望江
湖南衡阳
湖南湘乡
1818-1884 1822-1863 1827-1904 1821-1899 1828-1859
?-1888
1820-1879 1831-1900 1798-1860 1808-1872 ?-1884 1812-1861 1837-1903 1817-1871 1793-1866 1824-1875 1824-1902 1809-1876 1818-1891

清代浙江巡抚设置及职掌探微

清代浙江巡抚设置及职掌探微

清代浙江巡抚设置及职掌探微
杨海燕;熊冰玉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3)003
【摘要】清代浙江巡抚,始设于顺治二年(1645),驻地杭州,是清朝最早设立的巡抚之一,也是有清一代驻地、辖区、名称最为稳定,延续时间最长的巡抚.因此探述这样一个特殊职位设置和职掌的情况,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清代督抚制度,全面理解浙江地区在清王朝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更准确地把握清王朝历史演变的概况.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杨海燕;熊冰玉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9
【相关文献】
1.清代盐运使的职掌与俸银、养廉银及盐务管理经费r——清代盐业管理研究之四[J], 陈锋
2.从吏治到兵政:清代巡抚军事权力演变的历史考察--以巡抚绿营兼辖权为中心 [J], 杨军民
3.清代巡抚张泰交与浙江“官风”之整肃 [J], 周向阳
4.清代热河驻防八旗的沿革与职掌(1702─1810) [J], 许富翔
5.清代直隶总督的职掌及其作用 [J], 杜家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代山东巡抚

清代山东巡抚

历任山东巡抚凡152人,名单如下:方大猷,浙江乌程人,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任。

丁文盛,辽东广宁人,顺治二年(1645年)任。

张儒秀,辽东人,顺治四年(1647年)任。

吕逢春,辽东人,顺治五年(1648年)任。

朱国柱,辽东人,顺治五年(1648年)任。

夏玉,辽东人,顺治六年(1649年)任。

耿燉,辽东贡生,顺治十一年(1654年)任。

许文秀,奉天人,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

蒋国柱,奉天人,顺治十八年(1661年)任。

周有德,奉天辽阳人,康熙二年(1663年)任。

刘芳躅,顺天宛平进士,康熙七年(1668年)任。

袁懋功,顺天香河人,浙江进士,康熙九年(1670)任,死后谥曰“清献”。

张凤仪,直隶宣化进士,康熙十年(1671年)任。

赵祥星,奉天义州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任。

施维翰,江苏上海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任。

徐九龄,浙江钱塘进士,康熙廿二年(1683年)任。

张鹏,江苏丹徒进士,康熙廿三年(1684年)任。

郎永清,奉天人,康熙廿五年(1686年)任。

钱珏,浙江嘉兴举人,康熙廿六年(1687年)任。

佛伦,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廿八年(1689年)任。

桑格,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卅一年(1692年)任。

杨廷耀,奉天海城人,康熙卅四年(1695年)任。

李炜,直隶武清举人,康熙卅五年(1696年)任。

王国昌,奉天官学生,康熙卅七年(1698年)任。

赵世显,奉天人,康熙卌三年(1704年)任。

蒋陈锡。

江苏常熟进士,康熙卌八年(1709年)任。

李树德,汉军正黄旗人,康熙五十年(1711年)任。

谢赐履,广西全州举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任。

黄炳,满洲正白旗人,雍正元年(1723年)任。

陈世倌,浙江海宁进士,雍正二年(1724年)任。

布兰泰,满洲正白旗人,雍正三年(1725年)任,死后谥曰“慤僖”。

塞楞额,满洲正白旗进士,雍正四年(1726年)任。

岳浚,四川成都荫生,雍正六年(1728年)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历任浙江巡抚
萧起远顺治二年十月丙午——顺治十一年
秦世祯顺治十一年四月丁亥——顺治十二年十二月甲戌
陈应泰顺治十二年十二月甲戌——顺治十五年五月甲辰
佟国器顺治十五年六月壬寅——顺治十七年二月辛丑
史纪功顺治十七年三月甲子——顺治十八年正月
朱昌祚顺治十八年四月丙午——康熙三年六月
蒋国柱康熙三年六月丙辰——康熙七年
范承谟康熙七年十二月庚辰——康熙十年七月癸亥
袁懋功康熙十年七月丙子——康熙十年七月丁未
范承谟康熙十年七月丁未——康熙十一年十月壬子
田逢吉康熙十一年十月丁卯——康熙十三年十一月庚辛
达都康熙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十三年十二月
陈秉直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已巳——康熙十八年八月甲戌
李本晟康熙十八年九月戊戌——康熙二十一年
王国安康熙二十一年六月甲辰——康熙二十三年
赵士麟康熙二十三年二月巳酉——康熙二十五年四月丁亥金鋐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康熙二十八年三月戊午
张鹏翮康熙二十八年三月已未——康熙三十五年
线一信康熙三十五年正月癸未——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戊戌张敏康熙三十六年十一月辛丑——康熙三十九年十月辛巳张志栋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四十一年
赵申乔康熙四十一年正月巳酉——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乙未张泰交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四十五年
王然康熙四十五年二月甲寅——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丁巳黄秉中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四十九年
王度昭康熙四十九年九月丙午——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乙亥徐元梦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癸未——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壬午朱轼康熙五十六年二月辛卯——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戊寅屠沂康熙五十九年——康熙六十一年六月辛未
吕犹龙康熙六十一年六月辛巳——康熙六十一年十月
李馥康熙六十一年十月癸酉——雍正二年二月戊午
黄叔琳雍正二年二月——雍正二年八月壬午
佟吉图(署)雍正二年八月
石文倬(署)雍正二年八月——雍正二年十一月甲寅
法海雍正二年十一月——雍正三年六月已亥
甘国奎(署)雍正三年六月——雍正三年八月
法敏(署)雍正三年八月丙寅——雍正三年十月
李卫雍正三年十月戊申——雍正七年三月丙寅
蔡仕舢(署)雍正七年三月——雍正九年
王国栋(署)雍正九年九月辛未——雍正十年七月庚子
程元章(兼)雍正十年——雍正十三年十二月丙戌
嵇曾筠(兼)雍正十三年——乾隆三年
卢焯乾隆三年九月癸亥——乾隆六年六月巳酉
德沛(署)乾隆六年六月——乾隆六年十二月
常安乾隆六年十二月辛亥——乾隆十二年九月壬子
顾琮乾隆十二年——乾隆十三年三月乙未
爱必达乾隆十三年三月乙未——乾隆十三年三月辛亥
方观承乾隆十三年三月——乾隆十四年七月壬子
永贵乾隆十四年——乾隆十六年闰十二月壬寅
雅尔哈善乾隆十六年——乾隆十九年五月已亥
鄂乐舜乾隆十九年五月——乾隆十九年十月甲寅
周人骥乾隆十九年——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庚戌
杨廷璋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壬辰
明山(署)乾隆二十四年三月——乾隆二十四年四月
庄有恭乾隆二十四年四月戊午——乾隆二十四年十月辛卯
熊学鹏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丙戌
永德乾隆三十三年——乾隆三十四年十月乙卯
熊学鹏(署)乾隆三十四年——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辛未
富勒浑乾隆三十五年——乾隆三十七年六月丙戌
熊学鹏(署)乾隆三十七年——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壬辰
三宝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丁亥
王亶望乾隆四十二年——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壬辰
李质颖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四十六年正月癸卯
三宝(兼署)乾隆四十六年
陈辉祖(兼)乾隆四十六年——乾隆四十七年九月辛亥
福崧乾隆四十七年十月甲申——乾隆五十一年三月癸未
伊龄阿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乾隆五十一年八月庚戌
琅?#092; 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庚戌
顾学潮(护)乾隆五十五年八月
海宁乾隆五十五年八月——乾隆五十五年十月壬申
福菘乾隆五十五年——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丙子
长麟乾隆五十七年——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庚午
吉庆乾隆五十八年——嘉庆元年六月丙子
玉德嘉庆元年——嘉庆四?br />书麟(护)嘉庆四年八月壬子——嘉庆四年十月阮元(署)嘉庆四年十月戊子——嘉庆十年闰六月乙巳
清安泰嘉庆十年——嘉庆十二年十二月癸未
阮元嘉庆十二年——嘉庆十四年八月庚戌
蒋攸铦嘉庆十四年——嘉庆十五年十月甲子
庆保(护)嘉庆十五年十月
同兴嘉庆十五年十月
蒋攸铦嘉庆十五年十月已亥——嘉庆十六年九月乙未
铁保嘉庆十六年九月——嘉庆十六年九月辛丑
高杞嘉庆十六年九月——嘉庆十八年三月甲戌
方受畴嘉庆十八年三月——嘉庆十八年七月甲申
李弈畴嘉庆十八年七月——嘉庆十九年四月壬午
许兆椿嘉庆十九年四月——嘉庆十九年五月丙申
王绍兰嘉庆十九年五月
陈豫嘉庆十九年五月——嘉庆十九年七月辛亥
颜检嘉庆十九年七月——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壬子
孙玉庭嘉庆二十年——嘉庆二十一年五月辛卯
张映汉嘉庆二十一年五月——嘉庆二十一年六月壬戌
杨护嘉庆二十一年——嘉庆二十三年七月辛亥
程国仁嘉庆二十三年——嘉庆二十四年三月丙午
陈若霖嘉庆二十四年——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丙午
承瀛嘉庆二十五年——道光四年九月壬寅
黄鸣杰(署)道光四年——道光五年三月甲辰
程含章道光五年三月——道光六年
刘彬士(署)道光六年——道光十年十月戊子
富呢扬阿(护)道光九年——道光十年
富呢扬阿道光十年——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庚辰
乌尔恭额道光十四年——道光二十年六月甲申
刘韵珂道光二十年——道光二十三年五月戌辰
宋其沅(护)道光二十年——?
卞士疲ㄊ穑?道光二十二年五月癸酉
吴其浚道光二十三年五月——道光二十三年闰七月甲午管橘群道光二十三年闰七月——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
王植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壬午程懋采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道光二十三年十二月甲辰梁宝常道光二十三年十二月——道光二十八年六月丙辰存兴(护)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庚午
傅绳勋道光二十八年六月丙辰——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庚午刘尧海(署)?
吴文溶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庚午——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丙午常大淳道光三十年——咸丰二年五月庚申
黄宗汉咸丰二年——咸丰四年九月丁亥
春寿(署)?
何桂清咸丰四年——咸丰六年十一月庚申
晏端书咸丰六年——咸丰八年七月庚子
胡兴仁咸丰八年——咸丰九年九月甲戌
罗遵殿咸丰九年——咸丰十年三月丁酉
王有龄咸丰十年——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丁丑
左宗棠咸丰十一年——同治二年三月甲子
曾国荃同治二年——同治三年
左宗棠(兼署)?
马新贻同治三年九月壬寅——同治六年十二月丁酉
左宗棠(兼署)?
李瀚章同治六年——同治八年十二月甲辰
杨昌浚同治八年——光绪三年二月癸巳
梅启照光绪三年——光绪五年八月庚午
谭钟麟光绪五年——光绪七年八月壬午
陈士杰光绪七年——光绪八年十二月辛酉
德馨(护)光绪八年十二月
任道熔光绪八年十二月辛酉——光绪八年十二月癸亥
德馨(护)光绪八年十二月
刘秉章光绪八年十二月——光绪十二年五月已亥
卫荣光光绪十二年五月庚子——光绪十四年十月乙未
许应(金+荣)(护)?
崧骏光绪十四年——光绪十八年二月已巳
刘树棠(护)光绪十八年二月——光绪十八年八月
崧骏光绪十八年八月庚申——光绪十九年十一月戊戌
廖寿丰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庚辰——光绪二十五年正月乙亥刘书棠(护)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光绪二十年四月庚午刘树棠光绪二十五年——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壬寅
恽祖翼光绪二十六年——光绪二十七年四月辛丑
任道熔光绪二十七年——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壬辰
聂缉规光绪二十八年任命
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已巳——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壬午上任诚勋(护)光绪二十八年——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庚寅
翁曾桂(护)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张曾扬光绪三十一年九月癸未——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丁巳瑞兴(兼署)?
冯汝(马+癸) 光绪三十三年——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丙戌
信勤(署)光绪三十四年三月
柯逢时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光绪三十四年四月戊午
增韫光绪三十四年——宣统三年九月戊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