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创始人陈青来钢筋论谈

合集下载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平法———建筑结构领域的成功之作本报记者朱启同关于平法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

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由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世界上不存在结果,只存在一个接一个的过程,或者说无数的结果汇集成了过程。

平法极其重视过程,因此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陈青来1995年8月8日,一篇题为《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的文章在《中国建设报》头版显著位置的刊登,在我国建筑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因为,10天前刚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下称“平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65~80%;若以工程数量计,这相当于使绘图仪的寿命提高三四倍;而设计质量通病也大幅度减少;以往施工中逐层验收梁的钢筋时需反复查阅大宗图纸,现在只要一张图就包括了一层梁的全部数据,因此大受施工和监理人员的欢迎。

弹指一挥间,十年倏忽过。

迄今为止,作为平法的创始人,山东大学教授陈青来先生已先后出版有关平法的国家标准设计技术专著及论文达35篇、册,其中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累计发行数量逾百万册。

接受全国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学会、土木工程学会、各大设计院、大专院校之邀,陈青来教授已做平法讲座70余场次。

2005年3月29日,应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邀请,陈青来教授十年之后再次来广东就平法的应用技术进行推广讲学,趁此机会,本报记者在上海鲁班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冯天秀的安排下对其进行了专访。

新视野启发新思路从事建筑行业的人,特别是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至90年代末的详图法(又称配筋图);二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应用的梁表法;三是90年代至今普及的平法。

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解答

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解答

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答疑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答疑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平法已在全国全面普及并向纵深发展。

平法追求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平法会不断地否定自身并进一步完善。

随着平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也要求我们在对平法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理论和技术。

今年的6月-9月,广联达公司在全国陆续开展了21场陈青来平法讲座,希望通过此类讲座能够提升广大造价人员对平法的应用能力,在讲座最后的答疑环节,很多造价人员围绕新图集06G101-6和03G.11G系列图集提出了自己多年来对平法的疑问,本期我们特选择了答疑环节的部分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平法。

本期专家支持:冯俊国2000年毕业后从事施工工作,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

2003年进入广联达公司后,担先后担任过公司的钢筋、图形软件高级应用讲师及服务经理,精通平法,曾多次担任大型平法讲座的讲师。

目前为广联达总公司钢筋产品经理。

06G101-6问题1、06-6P45第三条如ex尺寸大,较大者方向钢筋设置在下,请问到底是哪个方向?答:图集中注解第5条已经明确规定了水平为X方向,垂直为Y方向,而且图示也已经非常清晰了,ex指的是x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ey,指的是y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二者要判断大小,哪个值大,哪个方向的钢筋就放置在下。

2、06-6基础梁端无外伸构造与04G101-3P29不同,为什么?答:06G101-6和04G101-3所涉及的基础类型不同,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在新的图集中也考虑了一些新的处理方式,像柱的插筋构造也是有区别的。

3、06101-6P53柱宽基础梁时,加腋筋竖筋如¢8@200在封闭范围内全部布置吗?还是仅图上示意根数?答:在加腋的这个位置,布置的是钢筋网片,如果只是图上的3根,那要200的间距干嘛!只是在计算的时候La长度范围是不用布置的,图示主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平法标注相关解说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平法标注相关解说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平法标注相关解说(基础部分)基础说明基础一、1、04G101-3图集第6页关于“加腋”注写的规定:“b×hYc1×c2”,“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但是,基础梁有两种“加腋”,一种是侧腋,另一种是顶腋。

第6页没有说明此标注是侧腋还是顶腋?不过,看了第33页“基础主梁梁高加腋注写图示”与第38页“基础次梁梁高加腋”的图形语言,我认为第6页说的是“梁高加腋”。

——这个认识对吗?2、而且,我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础主梁加侧腋”,设计时,在施工图上是不必进行注写的,施工人员“自动”按照第31页“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来进行操作即可。

——这个认识对吗?答:1.对.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2.对.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二、1、看了青来教授12月8日关于基础梁保护层的一个回复:“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

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38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定(保护层)为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保护层)将大于40。

但对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再对比04G101-3图集第25页,感到现在有发布“勘误”的必要。

2、第25页“保护层”表中,“基础底板”的数据表现方式是好的,就是分别对“顶筋”和“底筋”列出保护层的厚度。

请教青来教授:括号里面的“防水:50”也是指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吧?3、建议“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也按“顶筋”和“底筋”分别列出。

你看好吗?答:由于高板位筏形基础应用不多(中板位更少),所以不计划在101-3的构造详图中公布高板位和中板位的构造,而25页的通用构造主要服务于本图集的构造,且由于38页的构造中已明确梁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应用中不存在问题.对于低板位筏基,即便上翻基础梁中也可能有回填土,但属于无水"封闭土",不象自然土对钢筋有侵蚀性,所以基础梁侧面及梁顶的保护层不必采用40.就目前101-3所包括的低板位筏基构造,25页不存在勘误问题,但宜以加注解的方式适时修正以求全面.另外,防水为50系指低板位的板底筋三、在高层建筑中,有很多采用桩基方案,但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底下室,此时的底板和我们常说的筏板有什么区别呢?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采用怎样的计算模型呢?在这里柱下是独立的承台,承台之间设有拉梁,且底板的厚度也比较厚,一般都是500左右。

陈青来和他的平法

陈青来和他的平法

一、基本情况姓名陈青来性别男职称教授单位土建与水利学院邮编250061电话2026172电子信箱qlchen@二、主要学历1978.9—1982.7,湖南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1990.1—1991.2,Trondheim University, Norway2001.1—2002.2,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USA三、主要任职经历1992年为高级工程师,同年任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设计室主任1995年任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1998年为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员,2002.11转入山大,2004.1为山东大学教授四、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建筑结构设计:方向为结构设计的系统与整合方法(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方向为结构设计的广义标准化建筑减震减灾:方向为建筑结构的隔震、消震与制震五、正在研究中的主要项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基础与楼板结构设计规则与标准构造(首位)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建筑隔震实用技术及耐久性设备研究开发(首位)六、发表的主要论著(均为首位)国家建筑标准设计96G101与00G10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1,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2,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4G101-3,符合国家2000系列新规范的(筏形基础)《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湖南大学学报,1994.12《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结构施工图章节(大学本科教材) 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12《建筑结构的现代设计思想和方法》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1995.4《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中国建设报1995.8.8《全新的结构设计法与PIEMCAD》中国建设报1995.9.12《结构设计方式的系统化与标准化》(15期系列讲座)建筑知识1997.8—1999《制定(国家一级结构工程师)考前复习计划的基本思路》建筑知识1998.6《贯穿新规范体系的普遍性问题》建筑知识1998.8七、迄今为止获得主要荣誉1997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为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1999年荣获我国最高设计奖“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金奖”(首位)1997年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1996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首位)本人科技成果“平法”1997年列为国家级“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996年为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先进工作者1996年为山东省“八五”建设科技先进工作者八、现任学术兼职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结构专家并担任结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首批)MIStructE, Chartered Structural EngineerMember of The Institution of Structural Engineers, Commonwealth of Nations英联邦国家法定注册结构工程师,英联邦国家结构工程师学会正会员书香世家的熏染,深厚文化底蕴的辐射,使他成为一代宗师。

平法识图和钢筋计算

平法识图和钢筋计算

1 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本章在这里主要介绍平法识图概述、钢筋计算的主要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为后面各章具体的技术内容讲述奠定基础。

1.1平法识图概述1.1.1 平法及其产生1)什么是平法“平法”系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

它是我国目前现行的具体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方法。

为简化起见下面统以“平法”进行表述。

“平法”其表达形式概括起来,就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施工图。

2)平法的产生平法的创始人是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在创立平法的时候,他在山东省建筑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设计任务非常繁重,为了加快结构设计的速度,简化结构设计的过程,他吸收了国外的经验,结合中国建筑界的具体实践,创立了平法。

3)平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1)“平法”是我国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所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是国家科委和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它的推广及应用,具有其重要意义与作用:(2)“平法”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由于它把构件尺寸和配筋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使其结构施工图的数量大大减少,这不但减少了绘图的工作量,而且,结构设计的后期计算,如每根钢筋形状和尺寸的具体计算、工程钢筋表的绘制等,也都免去而不作了。

这样,它不仅精简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绘图)的程序,极大地的解放了结构设计师的繁重劳动,加快了结构设计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设计的质量。

(3)平法实施以后,对施工企业来讲,首先是施工人员到工地携带的图纸少了,并且还减少了结构施工图的阅读时间。

因此,“平法”制图规则不仅是结构设计师者完成柱、墙、梁平法施工图的设计依据,而且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结构施工图的依据。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答疑(翻样必看)

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

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

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

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答:问设计院。

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

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答:对。

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

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6》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答:不知道。

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7》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8》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注:现参照11G101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9》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10》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1》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

如板底筋要求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指的是水平段外包长必须伸至梁中线并不小于5d,但面筋要求伸入梁内La,此时弯钩已包含在La内。

平法讨论:梁第三排支座负筋长度的取值

平法讨论:梁第三排支座负筋长度的取值

平法讨论:梁第三排支座负筋长度的取值负筋的长度取值标准,对三排以上的梁支座负筋在梁跨内的延伸长度未作出规定。

如果框架梁支座负筋分三排或三排以上设计,设计又没规定长度,那么如何确定梁第三排支座负筋的长度?陈青来在平法答疑中关于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作如下说明:03G101-1标准图集只给出了第一排钢筋和第二排钢筋的情况,如果发生第三排支座负筋,其延伸长度应该由设计师给出。

如果施工图上没有任何关于第三排支座负筋延伸长度的说明,则按第二排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处理。

这可看作支座负筋延伸长度的最权威回答。

然而在陈青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一书第287页中,第三排支座负筋长度为L0/5,L0为该支座相邻跨度中的大者。

说法不同反而让人无所适从。

平法创始者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有新的发现和认识,但标准和规范是严肃的事,不能把不成熟的学术观点或没经过实验的理论去指导工程实践。

L0的取值,03G101与08G101也是不同的。

03G101中,L0为该支座相邻跨度中的大者。

08G101中,L0在大跨内取大跨净跨,在小跨内取大跨净跨与小跨净跨之和的1/2;当小跨净跨值不大于大跨净跨值的1/2时,支座负筋在小跨内贯通。

新旧图集规定是不同的,陈青来的前后观点也不统一,说明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透不深,因而出现自相矛盾前后不一的情况,认识仍不清晰,也说明这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08G101-5图集与03G101-1图集这种支座负筋长度的取值有科学依据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受力钢筋节点截断要在内力不需要这根钢筋的地方加一个锚固长度。

精确求解内力不需要的点确实难度很大,所以也是根据梁包洛图,用模糊思维大致确定受力钢筋的截断点范围,如第一排L0/3,第二排L0/4,约定俗成了,所以,所谓的平法图集L0取值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这只有行政依据。

配置三排以上纵筋,说明此梁的荷载肯定很大,或者跨度很大,第三排钢筋起的作用是抗扭和抗剪的,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根据L0/3,第二排L0/4递减成L0/5,除非设计明确按L0/5。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图集的答疑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图集的答疑

平法答疑问:在现浇楼板施工中存在以下问题:十字节点处由于有两层梁筋,两层板筋常无法满足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

为了盖住钢筋只能增加砼厚度,还有由于起拱梁中部也存在此问题。

比如梁的保护层为25 上部板筋为∮14 保护层剩余最多11不能满足不小于15且不小于钢筋的直径的要求,而在中部起拱位置则几乎没有保护层。

03G101中是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那么是否可以适当减小箍筋高度答:板的保护层厚度小于梁的,因此板筋与梁箍筋在一个层面。

你提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向的框架梁在框架柱内交叉时,结构设计工程师是不是已经考虑一个方向梁的计算高度应该多减去一个相交叉的纵筋直径(这是必须应该考虑的,否则施工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保护层最小厚度要明白“最小”的含义,当一个方向梁顶保护层为最小时,另个方向的梁顶保护层应该比保护层最小厚度再多出一个钢筋直径,否则无法符合规范要求。

问:现浇钢筋砼板的上皮负弯距钢筋的锚固是否按03G101-1中的la,上皮负弯距圆钢钢筋深入支座弯锚后还要180弯钩吗?答:板扣筋(光圆钢筋)在施工界的习惯做法是不加弯钩,跨内端这样处理没有问题,但在端支座就要看原设计假定。

如果设计的端支座负弯矩筋为构造配置,则可不加180度小弯钩;如果端支座按刚接考虑(如以剪力墙为端支座并按刚接),则宜做180度小弯钩以保证满足锚固要求。

问:1、常见的筏板基础是梁底与板底一平,梁顶有可能比板顶高。

现在图纸上有另一种有梁式筏板,却是梁顶与板顶一平,梁底比板底低,为方便称呼,姑且称之为“倒筏板”(也许有更规范的名称,请陈教授指正)。

2、现在的问题是:“倒筏板”梁的上部纵筋放在筏板上层钢筋网的上面还是下面?(设计上什么也没有写,也问不出来)我的分析是:地基土压力通过筏板钢筋传递给梁,所以“倒筏板”上层钢筋网放在基础梁上部纵筋的下面。

您说对吗?3、“倒筏板”的上层钢筋网,其长向钢筋与短向钢筋哪一种钢筋放在上面?我的分析是:“倒筏板”的上层钢筋网,其长向钢筋放在下面,短向钢筋放在上面。

陈青来答疑2

陈青来答疑2

陈青来答疑2问:陈教授,我有个问题多肢箍时,外箍是包住梁主筋,内箍包住几跟钢筋呢?比如梁主筋为5根,我的内箍应该怎么箍法?谢谢回答~答:我的观点是:1、梁的主筋(不论是上部纵筋还是下部纵筋),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具体说是应该在外箍宽度的范围内)均匀分布。

2、采用“大箍套小箍”方式的梁内箍的每个垂直肢(不论是双肢箍还是单肢箍的垂直肢),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对称分布。

3、根据上述原则,当“梁主筋为5根”时,梁内箍应该箍住第2、4两根梁主筋。

再问:谢谢您,还想问的是,如果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六根这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答:再补充一下“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的问题:6、最近和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介绍了他们在工程施工中的习惯做法: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

梁的5根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与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分别上下对齐,梁上部纵筋的第3根就布置在梁的正中央。

(按四肢箍)其内箍套住梁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也就是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这样保证了内箍的垂直肢是垂直的。

7、这样,又得出了梁钢筋布置的一条原则:纵向受拉钢筋优先均匀布置。

(在本例中,梁的下部钢筋是纵向受拉钢筋,所以优先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

)再问:陈教授要是按您的说法,那么小箍与外围大箍的重叠部分不是太长了吗?答:1、为了“实现受力纵筋的均匀分布”,有时小箍与外围大箍的重叠部分长了一点,也是在所难免。

2、“小箍”宽度的计算,应该以“实现受力纵筋的均匀分布”为控制条件,而不应以“箍筋立柱均匀分布”为控制条件。

问:03G101-1图集关于纯悬挑梁(XL)和各类梁的悬挑端配筋构造有哪些规定?其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各有什么特点?答:纯悬挑梁(XL)和各类梁的悬挑端的主筋是上部纵筋。

03G101-1图集第66页是这样说的:1、第一排上部纵筋,“至少两根角筋,并且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纵筋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设计相关问题的答复汇总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设计相关问题的答复汇总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设计相关问题的答复汇总一、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 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laE )②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 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④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⑤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

是这样的吗?⑥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

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的吗?■答柱问题(1):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2003年底陆续推出)。

现在简单答复如下:①⑤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

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②③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④⑥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平法———建筑结构领域的成功之作本报记者朱启同关于平法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

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由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世界上不存在结果,只存在一个接一个的过程,或者说无数的结果汇集成了过程。

平法极其重视过程,因此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陈青来1995年8月8日,一篇题为《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的文章在《中国建设报》头版显著位置的刊登,在我国建筑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因为,10天前刚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下称“平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65~80%;若以工程数量计,这相当于使绘图仪的寿命提高三四倍;而设计质量通病也大幅度减少;以往施工中逐层验收梁的钢筋时需反复查阅大宗图纸,现在只要一张图就包括了一层梁的全部数据,因此大受施工和监理人员的欢迎。

弹指一挥间,十年倏忽过。

迄今为止,作为平法的创始人,山东大学教授陈青来先生已先后出版有关平法的国家标准设计技术专著及论文达35篇、册,其中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累计发行数量逾百万册。

接受全国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学会、土木工程学会、各大设计院、大专院校之邀,陈青来教授已做平法讲座70余场次。

2005年3月29日,应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邀请,陈青来教授十年之后再次来广东就平法的应用技术进行推广讲学,趁此机会,本报记者在上海鲁班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冯天秀的安排下对其进行了专访。

新视野启发新思路从事建筑行业的人,特别是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至90年代末的详图法(又称配筋图);二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应用的梁表法;三是90年代至今普及的平法。

陈青来平法讲座

陈青来平法讲座

已获大奖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1. 03G101-1,适用于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 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2. 03G101-2,适用于混凝土板式楼梯; 3. 04G101-3 ,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楼面板和屋面板; 4. 04G101-4,适用于板式和梁板式筏形基础; 5. 08G101-5,适用于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 6. 06G101-6,适用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 承台
1. 未充分掌握结构的功能与概念; 2. 未充分掌握构件的功能与概念; 3. 未充分掌握构造的功能与概念; 4. 未充分掌握材料的功能与概念; 5. 未充分掌握与结构、构件、构造、材料密
切相关的抗震与非抗震概念
平法的基础理论
平法创新建立了解构理论, 以其作为平法设计规则与 构造规则的基础理论。
结构理论与解构理论的区别
受力钢筋平法构造原则
●1、主要功能原则——由主要功能决定构造方式 ●2、足强度锚固原则——受力钢筋必须足强度锚固 ●3、足强度连接原则——受力钢筋必须足强度连接 ●4、全包裹混凝土原则——受力钢筋必须被混凝土全包裹 ●5、非接触搭接原则——受力钢筋必须采用非接触搭接
●6、非接触锚固原则——受力钢筋必须采用非接触锚固
5. C101-5,适用于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2015年出版) 6. C101-6,适用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2015年出版)
已出版发行的 平法通用设计C系列与解读类著作
C系列:混凝土主体结构平法通用设计C101-1 混凝土楼梯平法通用设计C101-2
11G101-1、-2、-3解读系列:
5 、关于节点主体构件: 节点属于节点主体构件,节点主体构件
的功能是支承节点客体构件;任何情况下节点主体构件的纵向钢 筋和横向钢筋必须完全贯通节点,节点混凝土标号与主体构件混 凝土标号相同。

平法--陈青来

平法--陈青来
? 标准构造设计的实质是图形化的构造规则;由设计师完成构造设计缺少充要条件:1、结构分析结果不包括节点内的应力;2、以节点边界内力进行节点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不充分;3、节点设计缺少足尺试验依据;
? 构造设计缺少试验依据是普遍现象,现阶段由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将其统一起来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
平法基本原理(3)
平法的应用理论三要点:
? 1、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
? 3、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构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平法构造关于钢筋锚固的若乾要点
? 要点一: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支座)问题。具体为:基础结构为柱及剪力墙的支座,柱为框架梁的支座,梁为板的支座,剪力墙为板或梁的支座。
? 要点二:抗震框架梁下部钢筋在中间支座的直锚长度,应为过柱中线加5d与laE的较大者。如果贯穿支座到梁跨下某部位连接,应经设计人出具变更。
? 由于历史形成的辨证思维习惯,使规范和规程中存在许多非同一之处、摸棱两可之处、矛盾之处、理由不充分之处。
? 我国结构学术界与现行规范偏爱使用“抽象术语”,“抽象术语”比“形象术语”难懂且距离自然较远,容易使人们在理解术语时脱离“源概念”。
? 在处理科学技术问题方面,错把技术研究与科学方法研究误为科学研究,错把追求技术成果误为追求科学成果,从而迷失了技术研究的目标。
平法基本原理(1)
平法的系统科学原理为: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基础结构 、柱墙结构、梁结构、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相对完整性。

2陈青来06G1016解疑 学习资料共享 栋梁之财.doc

2陈青来06G1016解疑  学习资料共享 栋梁之财.doc

2陈青来06G101-6解疑-学习资料共享栋梁之财.txt “我羡慕内些老人羡慕他们手牵手一直走到最后。

一交话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话那么值钱。

否则太厚了。

4、抗震框架梁的底筋能搭接吗?在哪个位置搭接?答:抗震框架梁的底筋是可以搭接的,只要不在梁下部跨中位置就可以了。

5、箍筋两个弯钩的总长度应该是多少倍d?答:箍筋两个弯勾如果是135度,抗震的情况下是11. 9d,不抗震的时候是6. 9d06、当暗柱过长时,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是否应当伸至暗柱端或考虑与暗柱箍筋搭接?答:不管暗柱有多长,暗柱都属于墙的加强,它是墙的一部分,不是墙的支座,所以应该伸至暗柱的端部,不可以搭接。

7、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与圈梁,哪个是支座?答:在砖混结构中,二者都属于整个建筑物的构造加强构件,柱肯定是梁的支座,但是,在实际作用的时候,砖混结构中主要的承重构件是墙不是构造柱,所以,这种关系不像框架结构那么明显。

8、非框架梁L的底筋锚固长度是12d还是按03G101-1第33页第3点: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少于250mm?答:这个直接取12d就可以了,L的下部钢筋支座处属于受压区域,和框架梁不同,250mm 指的是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9、板负筋的分布筋与另一方向的负筋搭接长度是多少?答:分布筋的功能是使主筋绑扎成网,浇捣混凝土时主筋位置不发生偏离。

另一功能是提高主筋的连接长度。

具体的取值范围,平法中没有明确,一般取150mm即可。

10、梁上部钢筋中(2B20)标识的钢筋在遇到有悬挑梁时,如何处理?是将支座钢筋延伸还是布置(2B20)钢筋.(悬挑梁上部未配置有钢筋)答:悬挑梁上部未配置有钢筋有可能是漏写了,或者没有按照平法的要求来布置,这种情况一定要咨询设计人员。

11、满堂基础中地基梁与承台两者之间交接处钢筋如何配置?答:基本上要看承台的钢筋是不是双层钢筋。

而且基础梁不一定要贯穿承台.高抗力等级要贯穿承台.这个具体的要咨询设计了。

陈青来教授平法讲座之心得体会Word文档

陈青来教授平法讲座之心得体会Word文档

陈青来教授平法讲座之心得体会陈青来教授进行为期半天的“平法应用技术讲座”,初次得见陈教授,教授果然具有大家风范,学识渊博、平易近人、谈吐风雅,声如洪钟铿锵有力,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走道、台阶上或站或座者有,都在认真聆听教授的一字一句。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教授那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吸引着大家,受益良多。

现本人总结了几点且窃以为是大家在实际工作当中容易忽略或理解上存在歧义的地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教益,将是本人最感欣慰。

一、平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要点解析:1.梁受拉钢筋在端支座的弯锚,其弯锚直段≥0.4laE,弯钩段为15d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且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的原则(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2.受力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的原则,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 3.当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锚固时,纵筋应过中线+5d 且≥laE的原则; 4.梁受拉纵筋受力弯钩为15d、柱偏拉纵筋弯钩、钢筋构造弯钩为12d 的原则;5.墙身的第一根钢筋、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最近构件内的相平行钢筋为墙身与板筋分布间距1/2的原则;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7.节点内钢筋锚固不应平行接触的原则。

二、问题解答和本人的理解总结3.03G101-1 P48 注1: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的构造与框架柱相同。

这就与上面的说法矛盾了,陈教授说了03G101-1 P48 注1属于谬误将在以后的版本中纠正,但端柱同框架柱。

4.连梁侧面的水平钢筋按剪力墙的水平钢筋拉通连续布置,但要遵循:(要点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

5.对于梁端支座节点,梁纵筋弯锚构造中:梁纵筋伸至柱外侧(柱纵筋内侧),且≥0.4L ae的意思是梁纵筋伸至柱外侧(柱纵筋内侧)是一带区而不是柱纵筋内侧的一个点位,也即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只要梁纵筋进入该锚固带区且≥0.4Lae,梁纵筋就没有必要再往外伸了,也就是此时梁纵筋的端支座锚固长度为≥max(0.4Lae,hc/2+5d)+15d,最短的时候可以等于 max(0.4Lae,hc/2+5d)+15d。

陈青来教授钢筋混凝土平法讲座和答疑

陈青来教授钢筋混凝土平法讲座和答疑

陈青来教授钢筋混凝土平法讲座和答疑国家建筑标准设计G101-X系列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应用技术讲座主讲人: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qlchen@讲座主要内容:●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含哲学与逻辑问题)●平法基本原理●平法规则与构造应用要点解析●平法制图规则与施工构造●答复问题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一1.混凝土结构原理承载多元理论(1) 承载可靠度理论——解决结构的安全度问题(2) 承载力学理论——解决作用(荷载)与作用效应(内力与变形)问题(3) 承载材料理论——解决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问题(4) 承载抗力理论——解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5) 承载节点构造理论——解决构件的连接问题●——基础理论用于发现世界和解释世界,存在发现、更新而非创新●——应用理论的实质属于方法范畴,用于改造世界,存在不断创新●——方法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基础理论不具备直接用于实践的功能,基础理论通过方法用于实践●——基础理论发展极其缓慢,而方法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方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相当重要地位●——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均是方法的发明而不是理论的发明●——很多问题的解决往往难在方法上而不是难在基础理论上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二结构工程界的五板块划分:(1)理论板块、(2)规范规程板块、(3)技术规则板块、(4)技术措施板块、(5)技术监督板块概念:●理论板块——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规范规程板块——为国家的技术法规●技术规则板块——主管政府部门批准发行的指导性技术文件●技术措施板块——工程技术类专著,用于辅助解决工程问题●技术监督板块——主要进行材料、设计与施工的质量监督现状:●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板块——应为其他板块的基础——但目前落后于规范规程板块及技术规则板块(教科书滞后)——至今尚未全面完成“构件”到“结构”的转变——没有解决好节点问题●规范规程板块——由于我国采取追踪、引进国外技术的路子——现阶段奇怪地走在最前沿——实际缺少国内理论板块的支撑——内容不稳定——修订频繁——因错位——失误属自然结果或属正常现象●技术规则板块——系规范规程的应用细则延伸——更具体化及细化——具明确且实际的技术指导作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承担起了这个重要功能——如G101系列与G329——设计制图规则——标准构造详图为图形化的构造规则●技术措施板块——在我国比较成熟——主要用于工程界——在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以外●技术监督板块——属新兴板块——由设计审图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行使职责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三关于辨证思维与逻辑思维:●辨证方法是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方法,而逻辑方法更适合于解决与处理问题●辨证思维的力量强于逻辑思维的力量,但辨证思维更适合于研究人文和历史,而逻辑思维极适合研究工程技术●虽如此,但却忽略了简单与复杂的辩证关系●历史上,中国人过早地以辨证思维否定了逻辑思维,结果没有给逻辑思维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因此,中国人在逻辑思维方面有显明不足,体现在:概念往往没有明确的涵义(讲究“意会”、“领悟”)/ 判断往往没有明确的前提/ 推理往往没有明确的过程/ 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多年来在政治上对形而上学的批判错误地延伸到科学技术领域,正是基于形而上学才有了如此多的科学定理●由于历史形成的辨证思维习惯,使规范和规程中存在许多非同一之处、摸棱两可之处、矛盾之处、理由不充分之处●平法的规则化,实质是将结构设计和结构构造的规则化平法基本原理(1)平法的系统科学原理:●——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1)基础结构、(2)柱墙结构、(3)梁结构、(4)板结构●——各子系统有明确的层次性、关联性、相对完整性●——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关联性:基础→关联→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关联→板(以梁为支座)●——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无柱或墙的设计内容;→柱墙自成体系,无梁的设计内容;→梁自成体系,无板的设计内容;→板自成体系,仅有板自身的设计内容平法基本原理(2)平法的应用理论(三要点):●——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合并构成完整的结构设计●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说明:标准构造设计的实质是图形化的构造规则;由设计师完成构造设计缺少充要条件:1、结构分析结果不包括节点内的应力;2、以节点边界内力进行节点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不充分;3、节点设计缺少足尺试验依据;构造设计缺少试验依据是普遍现象,现阶段由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将其统一起来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平法基本原理(3)●平法将对结构领域中、下游技术产生很大影响●平法将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成长.技术科学在否定中前进,在肯定中静止.●平法是上游技术的改革,在改革时不宜过多顾及中、下游技术●上游技术的改革将推动中、下游技术的发展●上游技术的改革为中、下游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关于平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要点解析●要点一:结构与构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要点二:结构的刚度问题●要点三: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支座)问题●要点四:平法设计规则要点——1、注写方式与截面方式相结合;2、集中注写与原位标注相结合;3、特殊构造不属于非标准化内容●要点五:构件钢筋的锚固与连接问题——1、锚入支座钢筋内侧的原则(不可全部走保护层);2、受拉钢筋弯锚直锚段≥0.4laE的原则;3、梁往柱支座内锚固过中线+5d的原则;4、锚固钢筋弯钩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的原则;5、受拉钢筋锚入支座钢筋内侧的原则;6、受力弯钩15d、构造弯钩12d的原则;6、非抗剪钢筋距离平行“边缘”为分布间距的1/2的原则;7、节点内非平行接触连接与非平行接触锚固的原则关于平法制图规则与施工构造,具体见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x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G101中若干问题答复墙●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平法讲座(陈青来)

平法讲座(陈青来)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国庆60周年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国庆60周年 作用显著标准设计项目大奖名单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 详图》系列 ►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 《2001年200亿斤国家储备粮库通用图》 2001年200亿斤国家储备粮库通用图》 ► 《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 《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 凝土双线简支 箱梁》 ► 《公路桥梁上部结构通用图》 ► 《建筑构造通用图集》 ► 《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混凝土岔枕及12、18号 6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混凝土岔枕及12、18号 单开道岔转换
半刚性关联还是非刚性关联。 半刚性关联还是非刚性关联。
► 要点五:明确节点主体构件的纵向钢筋与横向钢 要点五:明确节点主体构件的纵向钢筋与横向钢
筋在节点贯通设置;明确节点关联构件的钢筋在
平法构造的要点提示(二) 平法构造的要点提示(
► 要点六:宽主体节点锚固最可靠。如遇双侧同面 要点六:宽主体节点锚固最可靠。如遇双侧同面
►邮箱:qlchen@ 邮箱:qlchen@
讲座主要内容: 讲座主要内容:
►全国影响面最广、应用最普遍、作用 全国影响面最广、应用最普遍、
最显著的平法G101 最显著的平法G101系列国家建筑标准 G101系列国家建筑标准 设计的要点
►关于08G101-5箱形基础和地下室结构 关于08G101 08G101-
► 4 、 按构件与构件的支承关系判断谁为节点主
体,谁为节点关联。如基础支撑柱,基础为节 谁为节点关联。如基础支撑柱,
构造原理要点提示(三): 构造原理要点提示(三):

5、关于节点主体: ①节点属于节点主体构件,节点主体构 关于节点主体: 件的功能是支承节点关联构件;②任何情况下节点主体构件 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必须完全贯通节点; 6、关于节点关联: ①节点不属于关联构件,节点关联构件 关于节点关联: 本体从节点边缘起算;②确定构件的关联强度(刚性关联, 本体从节点边缘起算;②确定构件的关联强度(刚性关联, 半刚性关联,非刚性关联);③宽主体节点关联构件的纵筋 半刚性关联,非刚性关联);③宽主体节点关联构件的纵筋 锚入或贯通节点,但箍筋通常不进入节点; ④宽关联节点 关联构件纵筋锚入或贯通节点,箍筋应配合纵筋在节点内设 置; ⑤双侧同面节点关联构件纵筋的直线锚固与主体构件 双侧同面节点关联构件纵筋的直线锚固与主体构件 纵筋发生冲突,关联构件纵筋走节点主体纵筋内侧还是外侧 遵循“锚固可靠”原则(走内侧锚固、连接较可靠,走外侧 应有箍筋配合); ⑥单侧同面节点关联构件与节点主体构 单侧同面节点关联构件与节点主体构 件各有一侧纵筋在同一层面发生冲突,该侧关联构件纵筋的 锚固或贯通可有不同方式;等等。

钢筋计量

钢筋计量

钢筋计量浅述钢筋计量的几点具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来自建设探讨)在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中,钢筋工程作为土建工程的一个主要分部,极大地影响着工程质量,而且,成本所占的比重也是很高的。

根据多年的从事预结算工作实际体会,对一些易产生计量错误及易引起对数双方争议之处及其解决方案加以阐述,同时,一定程度上兼顾考虑设计及施工中钢筋使用的经济合理性。

一、首先,看图与识图,是预算人员开始工作的首要步骤。

对于现今普遍推及的“钢筋平法制图”,本人的最深体会是:“平法制图”简化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内容,同时减轻了设计人员的绘图工作量,但相应地也造成预算人员看图识图的难度增大。

应该说“平法制图”地突出特点,表现在梁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上。

“集中标注”是从梁平面图上引线标注出梁的编号、跨数、挑梁类型、截面尺寸、箍筋直径间距肢数、通长筋(底筋或面筋)的直径和根数、梁侧面纵向构造或受扭钢筋的直径和根数等。

如“集中标注”中有通长面筋时,则“原位标注”中的支座负筋数量包含通长面筋的数量。

另外,在“集中标注”设计中,取消了梁端45度或60度弯起钢筋的设置,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加密箍筋来承受斜截面的抗剪强度。

在“集中标注”的设计图纸当中,较容易引起争议的是“梁底筋的布置形式”。

很多时候是连续梁中各跨的底筋配置相同的情况,设计人员即将梁底筋的配置进行集中标注,这样就看似给了施工及预算人员一个信号:该道连续梁的底筋是通长布置的而非分跨锚入支座,也就是有人通常说的“能通则通”的做法。

对于“能通则通”是否正确,现阶段还找不到权威可靠的依据,按照03G101-1第35页画法应理解为分跨锚入(个人理解,图集中未有详细文字说明),即左跨梁底筋直锚进入支座左侧,右跨梁底筋弯起一个钢筋直径高度后直锚进入支座右侧,但这种做法似乎会使结构柱因梁筋水平锚入过多形成“断层”(因为四个方向的梁底筋同时分别锚入支座),看起来不是很合适。

本人曾登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网》中G101论坛中看到03G101-1图集主要编著人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留言写道:“‘能通则通’是我国施工界包括很多设计人员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错误作法,需要逐步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法创始人陈青来教授回答G101问题大家好!我们可以通过G101栏目研讨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也可以讨论有关的结构问题,谢谢各位!山东大学陈青来以下是陈教授答复(一)●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

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

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

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

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

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

●梁问题(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

” ■答梁问题(2):laE是直锚长度标准。

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 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

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

● 梁问题(3):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

” 然而在后面两本图集中,这一条不见了,但“图4.2.4a”依然存在中间一跨的上部跨中进行原位标注的实例。

再以《03G101图集》的“图4.2.7”为例,在KL3、KL4、KL5的中间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写”的方法,可见这种方法还是很适用的。

建议在《03G101图集》中,肯定《96G101图集》“原位标注”中的“第4条”。

■答梁问题(3):应该在03G101修版时还原该条规定。

● 梁问题(4):《03G101-1图集》第24页“注: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为la 或laE ”。

现在的问题是:当抗扭钢筋伸入端支座时,若支座宽度(柱宽度)太小,不满足直锚时,是否进行弯锚?如果进行弯锚,“弯折长度”如何取定?我想到两种办法:(1)弯折长度=laE - 直锚部分长度(这可能不合适)(2)弯折长度为“多少倍的d ” (不会是“ 15d ”吧?)■答梁问题(4):应当勘误。

应改为“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 墙问题(3):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答墙问题(3):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

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

请参看03G101勘误: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 墙问题(4):请问陈总在03G101第47页中“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为什么取消了原00G101第33页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工,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中比较困难。

■答墙问题(4):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

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

● 墙问题(5):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2)条是否和第(1)条相联系的,即:如果设置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如果设置补强纵筋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1)条“洞口每边加钢筋≥2Φ12 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执行。

这样的“缺省”标注规则对圆形洞口是否适用?首先是圆形洞口允许不允许“缺省标注”?如果允许的话,其缺省值是否可用2Φ12 ?(例如,在第(4)、(5)、(6)条中)■答墙问题(5):两条规定互相联系,在逻辑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的两个不同的小前提。

由于圆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断一个方向上的钢筋,例如梁中部圆洞只切断箍筋,却需要在洞口上下补强纵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标注的做法不适用于圆形洞口。

● 墙问题(6):关于圆形洞口补强钢筋设置方式的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5)条规定:洞口上下左右每边都设置补强钢筋;但第(4)条只在上下设置、而不在左右设置?■答墙问题(6):03G101-1的洞口规则与构造仅适用于剪力墙上(含墙身、墙梁与墙柱)开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开洞,其构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

梁与墙梁的主要受力机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竖向荷载,连梁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剪力墙承受横向地震荷载;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梁的(受剪)强度而设,连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连梁的刚度而设。

所以,当设置在连梁中部且直径不大于1/3梁高的圆洞切断了连梁的箍筋时,并不会使连梁的受剪强度减弱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却会影响连梁的刚度。

所以,第(4)条规定仅需在洞口上下设置“补强钢筋”(严格的说法应是“补刚钢筋”)。

● 墙问题(7):《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6)条说明了“直径不大于800时”的开洞做法,对于“直径大于800”的圆形洞口怎样处理?■答墙问题(7):在剪力墙上开直径800的圆洞情况比较少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一般主要解决普遍性问题(偶尔涉及特殊性问题)。

如果圆洞直径大于800,建议按17页第(3)条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处理,并在圆洞四角45度切线位置加斜筋,抹圆即可。

● 墙问题(8):当(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口上下使用了补强暗梁以后,洞口左右就不须设置补强钢筋了?其中有什么道理?■答墙问题(8):不设置补强钢筋是因为补强钢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所以要在洞口两侧按(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配筋,见17页第(3)条规定。

● 墙问题(9):关于“补强暗梁高度”计算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第(3)条:“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400,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

” 这里的“梁高400” 是指混凝土的高度还是箍筋的高度?从第53页右上角图中看来,应该是“箍筋高度”。

■答墙问题(9):图上已经指示为箍筋高度。

● 墙问题(10):在03G101第48页中“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大样图中的“墙柱是否包括端柱还是指暗柱?■答墙问题(10):墙柱有10种,详见第12页第3.2.1条和第3.2.2条关于墙柱的定义。

● 墙问题(11):在03G101第48页中“注:1、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

”根据该条的规定,端柱、小墙肢在顶部的锚固构造做法是否也得考虑其是边柱、角柱或是中柱?若是边柱、角柱那么其构造就是按照37页或43页,若是中柱那么其构造就按照38页或44页。

■答墙问题(11):应该这样理解。

顺便指出,关于剪力墙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未得出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之前,现时可以套用框架柱的某些做法。

● 墙问题(12):在03G101第21页中,C-D/1-2间,YD1 D=200下面的“2Φ16 Φ10@100(2)”是代表什么意思?■答墙问题(12):请见第17页第4条第(4)小条的规定。

● 综合问题(1):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Ⅳ级钢筋时,它得锚固长度应该如何计算?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混凝土验收规范上都没有出现Ⅳ钢筋,是否国家已经取消了该级别的钢筋用于建筑工程中。

谢谢!■答综合问题(1):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中,受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的限制,强度过高的钢筋发挥不出其全部作用(这正是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不设Ⅳ级钢筋的理论依据)。

所以,即便是Ⅳ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与Ⅲ级钢筋相同),且当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时只能按300N/mm2取用。

因此,高于Ⅲ级的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按Ⅲ级钢筋即可。

还有,Ⅳ级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级钢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并不合适,也不经济。

● 综合问题(2):03G101与03G329有矛盾时依谁为准?■答综合问题(2):03G101在编制时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与03G329协调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