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_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_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初级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参考论文(2)

初级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参考论文(2)

初级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参考论文(2)初级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参考论文篇2浅谈激活初级中学历史课堂的策略摘要: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相信是每一位历史教师梦寐以求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历史课堂却还是处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之中,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不能适应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

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激活历史课堂,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激活;历史课堂;课程改革;问题认识;怎样把历史课堂激活,如何使历史教学注入活力,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就必须探求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识和实验,使我有了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

”只有当学生的个体思维感到需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其思维才算真正启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就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怎样把问题意识引入课堂呢?具体来说,那就要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结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一步一步地把所设计的教学问题,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让他们亲自去领悟其中的道理,去探索知识的奥妙。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疑问与困惑,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要。

在课堂上,学生往往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提出一些问题与困惑,这些问题与困惑有时还能给老师带来惊喜、感叹、意外与启发。

如:在讲授《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的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变革时,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南斯拉夫被开除出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南斯拉夫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南斯拉夫有什么影响以及对社会主义阵营有何影响?反映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很明显,这些问题是学生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提出的,而这些问题又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学生的问题往往含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改伴随着整个国家教育改革的进程已几度春秋了,然而在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的旗号下“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

在现实中,初中历史课还不是很受重视的。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学生能把历史学得怎么样了。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教师教学方式的刻板教条,学生的厌学情绪,学校、家长与社会的漠视等等,无一不对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带来负面效应。

要克服这些难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站在一个专业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师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表一点浅见,以期对改变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窘境引发更多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能力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应培养的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历史性思维能力,即依据所给的历史材料去认识和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过程的能力。

历史性思维能力不仅适用于考察历史,而且在观察现实、认识社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下面谈谈我在近几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历史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两点体会。

1.诱导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教师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尽量选择一些既与教材有关的,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1)学会如何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历史课文。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语文的阅读分析迁移到阅读历史教科书中。

(2)学会独立思考。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要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面的问题。

二、开放与传统结合,适当运用多媒体以拓展教学空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绝大部分的学校都已实现了电教化教学。

作为历史教师再也不能固守那业已落后且不合时宜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情景,而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电教多媒体设备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不仅仅能节省几道板书的时间,多一些声电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为历史课堂教学展示更加丰富的历史背景信息,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历史情境,从而实现跨越古今的对话,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历史教学的特质——历史感与现实感的交融得以彰显。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历史是我们初中九大必修课程之一,他能够让我们了解我国的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能让我们学到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无论是对于做人、工作还是治家、治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把历史放在眼里,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比比皆是。

如何提升自己的上课的有效性,如何化枯燥为有趣,如何让自己的学生爱上历史,如何达到教学大纲的目标,这都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历史的重视还不够。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是文科,自己以后主修的科目是理科,研究历史没有必要。

这样的心理就使得他们不再好好研究历史,上课期间不是写别的学科作业,就是开小差。

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不管老师怎么费劲,有效性也不会有任何的提升。

学生不重视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中考的时候,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认为研究历史完全没有必要。

只需在书本上抄上足够的例题,考试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怕了。

于是都把重点放在了数理化的研究上面。

(二)学生对于历史研究毫无兴趣。

历史这一门学科本来就是文科性质的。

他需要学生理解研究,但是更需要的是记忆。

历史本身也是在说明之前古人发生的一些事,他自身的性质就是枯燥乏味的。

这就使得学生的兴趣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上来。

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也达不到。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被忽略,课堂讲授还是主要以老师为中心。

我们都应该晓得的是,我们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才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的脚步应该跟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初中历史老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按照讲授大纲和讲授方针一味地讲课,不论学生有没有听懂,不论学生有没有跟上,纯属为了完成自己的方针。

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威胁,学生上课也只是麻木地听老师讲课,丝毫不动脑子。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也根本不晓得老师在讲什么,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掌握度。

讲授的有效性也只是天方夜谭。

(四)历史老师本身的资历不够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课堂是艺术,承载课堂的教学语言当然不能等同日常的生活语言。

教学语言应该恰当地诠释教学流程,要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教学语言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启迪和震撼,引起思考和共鸣。

如何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讲清发展,注重提问的多样性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

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

2、一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

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

如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 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

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

再如讲《明治维新》,可从日本向西方学习获得巨大社会进步的事实,联系日本在奴隶社会末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先进东西,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

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该多样性,因课而异,因材而异,因受教育者的知识基础与生理心理特征而异。

特别是初中历史课所面对的全是11~13岁的少年,更应该注重提问的多样性。

变化多样的提问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机会。

另外,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

因为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不能绝对地说哪种方法比哪种方法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9篇【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9篇【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9篇第一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一、初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1.1历史老师方面的问题就历史老师而言,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可以说是完全按照框框条条来教学的,对于中考有要求的则大笔墨的进行描述,对于不在考纲之内的则完全不予考虑,这就给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造成零散的错觉,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对于历史发展的脉络把握不清楚,只能对历史进行片面的断章取义,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历史学习。

而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至于语数英处于次要的地位,不受到重视,历史老师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历史老师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并没有像语数英那样完全投入自身的精力,总觉得反正历史不是中考的目标,只是进行等级考试,就在心态上比较放松,往往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的新意,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1.2学生方面的问题在初中,语数英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因为其他科目不是中考考察的科目,往往只要通过了等级考试,就可高枕无忧,所以对于这些科目并没有多加用心,尤其是对于历史而言还是开卷考试,只要在考试前将书看一遍就可过关,因此学生并不把历史的学习放在心上。

此外,由于语数英老师布置了比较多的作业,有些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就会在其他课上进行主课的学习,比如说历史,这样就给历史的学习设置了障碍。

此外,历史老师无聊的言论和腔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缺乏兴趣,往往在历史课堂上开小差,睡觉等,这都是不利于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的。

二、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2.1历史老师方面要想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首先就要从历史老师身上抓起。

在历史课之前,历史老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只是将历史课本进行简单的梳理,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进行总结。

同时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两个有趣的和本堂课有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

在进行历史课的教授过程中,历史老师要掌握良好的授课技能,做到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要让班级每个学生听到你的声音,不能让自己的讲课成了学生的催眠曲。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资源的优化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高度集成性和综合控制性,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多媒体技术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突出学生主体、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方法和建议,探讨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模式,及多媒体技术成为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等现状。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整合;有效性1.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历史教学只能靠语言、文字、图表等较单调的媒体,让学生了解遥远的、已不复存在的过去。

可是,由于初中生心理特点、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觉得历史课枯燥无味、毫无兴致,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而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再现,动静结合的图示动画,丰富详实的历史图片,色彩醒目的文字,使呆板的史料在课堂上栩栩如生,甚至使学生身临其境。

将多媒体技术巧妙、合理地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把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不仅使学生更能直观地掌握较明确的历史概念并清晰的记忆,并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形成立体化、系统化、结构化的历史知识。

从而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历史教学方法,有利于解决历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教材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牵强附会地讲解这些知识点,费时费力,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效率较低。

运用多媒体技术,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安排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缩短历史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已知与未知的差距,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化,启迪思维。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免费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免费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免费范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对历史课堂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能够更好的对教学进行评价,及时地诊断教学问题,为学校和一线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帮助他们提升教学质量、调控教学方向。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免费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免费范文篇1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课堂摘要:近几年来,一些学者关于有效课堂的理论探讨已有不少,这些学者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功效阐述了创设有效课堂的方法。

从有效课堂的含义来看,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双重作用。

结合教学实践对有效课堂的创设,从教师的备课、课堂导入、讲授历史、史料的应用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有效课堂;预设生成;学生主体;教师指导有效课堂的含义有三层:第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

第三,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有效课堂的理论我们最常听到的声音就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甚至有些学校提出并且严格实施教师只讲10分钟,其他时间都交给学生,这种提法主要是从教学能否促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为标准来判断教学有效与否的,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导。

但是我们似乎忽视了从教师的视角来创设有效课堂,所谓教师的视角并不意味着回到以前的满堂灌一言堂,而是从教师的角度科学地去创设有效课堂。

本文叙述的是如何将学生主体与教师指导有效的、科学的、艺术的相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更加突出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业务能有不断的提高和教学方法能有所改进。

即试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指导性结合起来,探讨有效课堂的标准。

一、充分的备课,使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备课是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基本工作之一,没有哪位教师不备课就可以上好一节课的,即使是教书多年的老教师也是如此。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初中历史论文篇一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进行有效的备课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反思自身的备课备课就是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对课堂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引导索,只有把初步的教学方案完善,在课堂中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改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及时地反思自身的备课教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不断地总结自身备课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地加以改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师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有效教学的初中历史课堂关键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再好的教案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因此,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更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实践。

离开课堂教学实践,空谈备课教案,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切实地落实教案内容。

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下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那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创建有意思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中体会到历史文化的乐趣,缩小学生所生活的时代和历史课本中的时代的差距。

让学生从被动的位置转变到主动、积极的位置。

教师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用诗词歌赋、歌曲、历史故事、图片和影视资料等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这样导课,能够在课堂开始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历史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历史人物,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地感受历史文化,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变化,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初中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老师的“一言堂”变成现在师生的合作探究。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历史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

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互动,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符合教学要求的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那么怎样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备课备课主要是根据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流程,教师准备怎样有序地讲,而很少关心学生的学习。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备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考纲,吃透课标。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

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可以说研究透历史课程标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我们可以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本体部分的陈述,通过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面的内容进行不同水平的划分,这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从而有的放矢,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同时,对教学重难点要进行准确的把握,对于该挖掘的内容一定要讲到位,明确课程要达到的效果,这样教学程序才会十分流畅,学生学起来才会比较容易。

(二)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初中历史课改的突出特征是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通史体例变为模块专题式体例。

跟以往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点,而且知识容量大,一些章节线索不太清楚,尤其是个别字幕之间的衔接不紧密。

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结构的设计尤其重要。

备课前,要先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然后根据课标要求,对教材一些章节字幕重新调整组合,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体例,融入个人的理解和认识,重新设计课本的字幕及前后知识点间的联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篇一: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浅议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逐渐受到重视。

历史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为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应对初中就历史教学进行改革。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受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并未取得显著成果,从而导致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相对较低。

基于此,针对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教学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具体探讨,希望能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教育;历史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对传统教学政策做出的突破,也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注入全新活力。

然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因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政策的长时间影响,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无法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导致自身定位不准确,进而影响到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

针对这种现象,初中历史教师应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依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推进历史教学的改革,以便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从而达到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改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新课标的相关教学理念替代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便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在对“明朝君权加强”及其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历史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采用问答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即根据明朝君主专制及相关知识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或是结合答题比赛激励学生答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结合《范进中举》对明朝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分析,分析《范进中举》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等,利用情景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将《范进中举》编成短剧,在课堂上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文章的涵义,以此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便在历史知识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六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六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六篇)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对策初中阶段,历史科目所占的比重不及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重要,这让教师和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和热情降低不少,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有所下降。

为了解决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就对其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提出自己的意见。

1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抛开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变幻教学的花样,多利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加以诠释,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方便。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活动和小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既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的理清历史知识存在的关系,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历史纪念馆或者是革命圣地进行学习,通过实物让学生对我国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的学习更加立体。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进行课外拓展的学习和讨论,增强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3利用课本插图,加强学生记忆现在的教材上有很多插图,这里的插图基本上都是和历史事件有关联的,不是单单就这样存在的,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上的插图,帮助学生把历史事件内容与插图上的内容结合在一块,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方便的理解插图与历史事件的意义。

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对事件的讲解上了,而对于课本上的插图并没有加以利用,这样就浪费了插图的价值,学生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枯燥无味,有些抽象的内容还有可能无法理解和掌握。

如果教师能够把插图加以利用的话,有图像进行刺激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相互连贯的学习还能保证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历史是我们初中九大必修课程之一,他能够让我们了解我国的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能让我们学到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无论是对于做人、工作还是治家、治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把历史放在眼里,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比比皆是。

如何提升自己的上课的有效性,如何化枯燥为有趣,如何让自己的学生爱上历史,如何达到教学大纲的目标,这都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历史的重视还不够。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是文科,自己以后主修的科目是理科,学习历史没有必要。

这样的心理就使得他们不再好好学习历史,上课期间不是写别的学科作业,就是开小差。

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不管老师怎么费劲,有效性也不会有任何的提升。

学生不重视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中考的时候,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完全没有必要。

只需在书本上抄上足够的例题,考试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怕了。

于是都把重点放在了数理化的学习上面。

(二)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毫无兴趣。

历史这一门学科本来就是文科性质的。

他需要学生理解学习,但是更需要的是记忆。

历史本身也是在说明之前古人发生的一些事,他自身的性质就是枯燥乏味的。

这就使得学生的兴趣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上来。

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也达不到。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被忽略,课堂教学还是主要以老师为中心。

我们都应该知道的是,我们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才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的脚步应该跟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初中历史老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一味地讲课,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不管学生有没有跟上,纯属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

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威胁,学生上课也只是麻木地听老师讲课,丝毫不动脑子。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也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掌握度。

教学的有效性也只是天方夜谭。

(四)历史老师本身的资历不够好。

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初探摘要:新课改和中考要求确实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本文遵循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实际教学实践,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谈谈提高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历史课;有效教学;教学实践;看法国家义务教育历史学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全民族的科学素养。

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让歌声飞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一种注入了音乐灵性的开场白,往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在学习《难忘九一八》时,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沉重而悲凉的音调饱含着愤怒的感情,对东北同胞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九一八,九一八”反复出现四次,感情层层递进,把东北人民反对侵略者,要求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

“爹娘啊,爹娘啊”悲痛声中蕴藏了东北同胞要起来斗争的力量。

这一切都深深感染着学生,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

二、注重知识的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讲清块状的知识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知识的联系,讲出“发展”来。

所谓关联,应有三个方面:两节历史课的联系;每一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重视不够。

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

如讲到“日出之国”的日本时,可从日本在奴隶社会末期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史实,联系到今天日本的繁荣与富足,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东西,从而提高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视点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视点

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视点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目前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就历史学科而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注重学科价值和学科特点外,还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准确理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理解教学目标真正的含义。

他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特别重视三维目标中的后两项,对“知识与能力”目标却不敢深化,似乎强调了知识就不符合新课标要求,重视能力就会落入传统教学的俗套。

于是便有了一些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辩论、浅薄乏味的表白,看似华丽多彩,实则障眼烟云,完全是低效或无效的作秀。

事实上,新课程并不排斥或贬低知识本身,恰恰相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

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永远是第一位的。

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

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

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目前,有些教师盲目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的排斥几乎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似乎沾上了“讲授”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

其实他们崇尚的只是过程和方法的形式,而不是过程和方法的实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论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论文一、中学历史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进行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改进,这种指导思想本身是正确的,但是在“改”的同时不能忽略了传统教学的可取之处,真正优秀而且适合实际需要的课堂教学需要吸收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并据此进行创新,将之与新时代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相结合。

历史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结合“历史”本身实际,在历史教学中需要时刻有整体观,时时进行历史的印证、回顾与对比。

具体历史教学方法如下:1、情境导入:历史不是虚幻产生的,它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因此历史教学要将特定的历史知识还原到特定的时空当中。

这种还原式的导入既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有整体感,又可以使学生清晰事件的背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有助于学生理解即将“发生”的历史。

比如讲述宋代社会风貌的时候,在学生对课本内容有一定了解后,我们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假如你是一个商人,现在可以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古代,你最想回到哪个朝代?为什么?学生回答:宋代。

原因:《清明上河图》告诉我们宋代的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有从商的氛围和环境;宋代从事商业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我不用担心城管的追赶,挣钱又多又舒心;宋代城市市坊界限被打破,有了今天的“门市房”,为做生意提供了方便……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喜欢。

2、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数学、物理、化学等需要计算的学科相比,初中历史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景导入进入特定的历史课程之后,要适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当前“历史”中的`问题。

这一过程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了解历史事件,对“历史”形成初步印象。

学生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很多疑惑,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学生各小组内部的讨论进行初步解答。

学生自己探讨学习的优势在于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3、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自学并初步讨论后,必定会“存惑”,这个时候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可以体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比较热门的字眼,很多学校对此都已经试行、推广、完善。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开放性为目标,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课前预学、合作探究、展示讨论、质疑拓展、反馈矫正、当堂检测等环节。

操作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份好的导学设计,采取一个好的组织形式。

做好对小组的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展示,及时反馈矫正。

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中,自主是前提,导学是关键,合作是核心。

针对有效课堂的具体要求,联系我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有几点思考:
一、自主性的流失
自主是衡量主体是否具有主体性的重要指标。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考试的形式、比重等问题),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够重视,课前根本不能做到充分、自主的预习,有的学生上课前干脆就拿学优生的学案抄一抄,连课本都懒得翻一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选择在上课后的前几分钟让同学预习。

这样就会占用一部分课堂时间,使课堂学生讨论、探究的时间相对减少,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过程中,合作的“形式主义”
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我发现有时课堂合作变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互相抄袭,一遇到困难就想到互相讨论,原本一些经过自己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也等待和别人合作,进而渐渐减弱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尤其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表面上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但在活动的过程中只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另一方面,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往往受到能力强的学生的歧视。

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有些在别人看来很简单的问题,他们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甚至是可笑的。

即使他们想在小组中积极表现自己,但由于经常受到其他
人有意无意的嘲笑,进而变得胆怯和畏惧。

这样的合作无疑是形式的、低效的。

它既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积极性的培养。

三、小组的讨论是不是越多越好?
由于学生数较多,课堂上难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也不是课堂发言的学生越多的课就越成功,那种以学生发言次数的多少来评价一节课是相当片面的。

还是学生数的问题,当课堂上每个小组都在讨论时,教室客观上是嘈杂的,各小组间必然存在互相干扰。

这不仅与由于学生声音音量的大小有关,更与不同学生声音的频率不同有关。

而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容易疲劳的,所以我认为各小组的讨论不宜过于频繁。

而且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建议学生应先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质疑和讨论,一个说完接着一个说,这样才能真正听到不同的见解,才会有真正的共鸣,才能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从而使得讨论更实效、更有效。

四、教师课堂少讲就有效?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还课堂于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使得一部分教者不敢在课堂上讲得太多,怕自己有违课改的方向和初衷,所以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多议。

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为:教师该讲的时候必须得讲且绝不能少讲、而且必须讲清讲透。

这样才能从总体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才能在学生合作探究、展示讨论、质疑拓展的过程给学生明确的方向。

甚至有时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一起去质疑、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

五、真正做到有效的检测
一节课最终的效果是要通过检测才能体现的,那么是不是对全体学生的检
测题必须是一样,我认为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来进行具体的设计,检测题可以分为识记、理解、运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

对学优生来说应该把每个层次的习题掌握好,对中等生而言应把识记、理解层次的习题掌握好,对学困生而言把识记层次的习题掌握好就可以了,这样习题会做到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检测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样的检测可能较一个尺度的检测更有效,更能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从而增强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要想提高历史课的有效教学,就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同时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最后以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让我们以此共勉,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

关于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扫宋中学
郭永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