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文综历史卷word版有答案(加精)

合集下载

2020年贵州贵阳普通高中高三考试历史及答案详解

2020年贵州贵阳普通高中高三考试历史及答案详解

2020年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高三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的西周大盂鼎是我国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鼎内铭文记述周康王册命贵族盂之事。

文中记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等,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 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该文物不能用于研究A.西周手工业的发展B.西周的饮食文化C.先秦文字发展概况D.西周的分封制度2.春秋战国以前,黄河流域仅有防洪排涝的零星沟渠工程;战国时期,才出现了大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铁制生产工具发展B.自然灾害日益严重C.黄河流域经济发达D.国家重视农业生产3.下表是汉朝统治者围绕盐铁生产经营实行的政策,这反映了汉朝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B.工商业者地位出现根本转变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D.政治权力干预社会经济发展4.魏晋时期,为摆脱官场残酷、朝廷更迭频繁造成的政局动荡,许多士人寄情山水、崇尚自然,以追求个性的真实与自由,摆脱环境对精神的羁绊,这就是后世所说的“魏晋风度”。

下列能体现“魏晋风度”的作品是A.展子虔的《游春图》B.王冕的《墨梅图》C.顾恺之的《洛神赋图》D.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5.秦至西汉,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职,丞相对监察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有很大影响; 隋朝废除台主任命御史台官署的制度,改由三省长官推荐;自唐高宗永徽以后,监察御史“多是敕授”。

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A.监察官员职级提升B.监察权力的扩大C.相权被有效地削弱D.皇权得到了加强6.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之父,伍子胥被迫逃离楚国进人吴国,后引吴军攻破楚国。

汉代以前,对伍子胥复仇破楚的行为基本持肯定态度;宋代后,批判伍子胥复仇是不忠的观点愈演愈烈。

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观念的削弱B.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C.程朱理学的影响D.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第1页共11页7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商 贾往往以此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 鬻之”;杭州的丝织品“转而至燕、秦、晋楚、蜀、滇、黔、闽、粤衣被几遍天 下”。

贵阳市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卷

贵阳市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卷

2020年贵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卷(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2020.3.18姓名座位号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仅有一项符合要求。

)24.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王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下表材料。

比较表格内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论是()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B.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D.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25.西汉建立后,儒者叔孙通等人定朝仪、封禅等制度;儒者陆贾、贾谊等宣扬儒家德治相对法家政治的优越性;儒家经典在“受命”“改制”等观念的影响下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

这表明汉代儒学()A.分化为不同的派别B.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理论体系丰富完善D.紧密结合现实政治26.《唐律》把“父母在,别籍异财”规定为“十恶”重罪中的“不孝”罪状之一,予以严惩。

宋朝法律虽继承了《唐律》这一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凡民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始娶,便析产异籍”的情况十分普遍。

这一变化表明()A.唐代“三教合一”冲击B.对国家基本伦理形成严重挑战C.宋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唐宋主流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27.与明代帝王对“非汉”政权基本持忽视态度不同,清朝皇帝强调“汉人”政权和“非汉”政权都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认为“中华统绪,不绝如缕”。

清朝皇帝旨在()A.强调清朝政权的正统性继承B.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C.体现超越前代的视野和气魄D.凸显自身“非汉”政权的属性28.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实际是用“以夷制夷”的好办法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认为“协议关税”是通过关税包干性质的固定税率,来减少中外通商冲突和增加清廷财政收入。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B.逐步卷入世界市场C.在外交上取得较大主动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29.抗战期间,日本在青岛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日语课,逼令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使用日语且组织名目繁多的日语雄辩会、日语作文比赛等活动。

(详细解析版)贵州省贵阳市2020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模)-

(详细解析版)贵州省贵阳市2020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模)-

贵阳市2020 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一)(详细解析)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表1示意2000-2010年贵阳市部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单位:万公顷)。

据此完成1-2 题。

表 11.根据表推测,2000-2010年贵阳市A.中心城区绿地面积大幅增加B.减少的耕地全部转化为林地C.城市郊区林地面积增加较快D.城市扩张导致水域面积增加2.贵阳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会导致A.居民平均通勤时间增加B.城市热岛环流减弱C.城郊农业发展速度减慢D.城区地下水位抬升汽车生产工艺复杂,产业链长,生产车间主要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其中涂装车间为无尘车间,对环境质量要求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网,中国企业展现出惊人的团结和贵任感,超过3000家企业跨界转产口罩等医疗物资。

2月6日,W 汽车企业宣布生产口罩,三天后第一批口罩下线,践行了“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

”的承诺。

同时多家汽车企业纷纷跟进,调整生产线生产口罩。

据此完成3-5 题。

3.汽车生产企业最适合用于生产口罩的车间是A.冲压车间B.焊装车间C.涂装车间D.总装车间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汽车企业调整生产线生产口罩,可以A.延长产业链B.充分调动产能C.转移下岗工人D.升级产业结构5.疫情期间,多采用航空运输运送口罩,这是因为A.口罩属于稀缺物资B.空运连续性强C.口罩属于无菌产品D.空运更为及时我国贺兰山脉东坡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

贺兰山森林主要是常绿针叶林,集中分布在海拔1900米至3100米之间,包括青海云杉林(林冠郁闭)和油松林。

有学者运用10m x10m 的样方对该地森林群落进行调查。

图1示意贺兰山东坡各样方平均胸径(距地面约1.3 米处乔木主干的直径)、平均树高、乔木株数和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

(精校版)2020年全国卷Ⅰ文综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精校版)2020年全国卷Ⅰ文综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

该作品体现了图4 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

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

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

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2020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包含答案)

2020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包含答案)

贵州省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24.《史记》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秦之先,帝颛顼之茁裔。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琐高阳。

高阳者,黄帝 之孙,昌意之子也。

”据此可知,司马迁A .主张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B .强调华夏族的统颁地位C .认识到宗法制影响力较大D .倡导华夷同源的历史观25.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刑事审判权的行使。

宋代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 掌管路的司法、 刑狱,并规定凡死刑需报中央,由刑部复核执行, 有时皇帝还派人到各地处 理案件,井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

其目的是A .提高依法办事的行政效率B .建构与维护统治秩序26.明代谢杰在 《虔台倭纂》 中写道:“寇与商同是人, 市通则寇转为商, 市禁则商转为寇⋯⋯ 蔡愈严而寇愈盛。

片板不许入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 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 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其意在说明B .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保障国家安全D .对外贸易并非明朝发展必然需求 段著名书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B .市民阶层兴起促进书法演变 D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28.甲午战争以前,容闳就曾立志: “予虽贫,自由所固有。

他日竟学,无论何业,将择其 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

”甲午战争以后,无数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志向。

蒋梦麟就 曾以“中国人得到幸福和温饱”作为学业选择的出发点。

这表明A .个人选择和国家命运相结合B .革命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C .民族工业发展促进思想觉醒D .洋务运动推动西学东渐的发展29.下表为清末民初福建新设立的工厂数,对此表理解最准确的是(单位:家)C .建立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D .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A .海禁政策并非长治久安之策 C .明代对世界形势的了解片面 27.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贴》中提到尚态。

贵州省高三3月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贵州省高三3月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贵州省高三3月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一模)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

……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观点的是()①汉初沿袭周朝分封制②汉承秦制体现在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③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贯穿汉代④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建立的封建政权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2. (2分)(2016·西城模拟) 以下中国古代有关君主的各种言论,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③“今世天子,兵强马壮者则为之耳”④“君为阳,臣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A . ①④③②B . ②③①④C . ③①②④D . ④①②③3. (2分) (2020高一下·唐山月考)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

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A . 汉代江南地区B . 唐代关中地区C . 宋代太湖地区D . 明代苏杭地区4. (2分)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

为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当时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

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 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B . 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C . 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D . 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5. (2分) (2019高二上·衡阳月考) 瞿秋白曾说“中国民族几十年来受剥削,到今日才感受殖民地的况味。

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

贵州省贵阳市2020年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贵州省贵阳市2020年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贵州省贵阳市2020年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24.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王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下表材料。

比较表格内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论是A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B .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C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D .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25.西汉建公后,儒者叔孙通等人定朝仪、封禅等制度;儒者陆贾、贾谊等宣扬儒家德治相对于法家政治的优越性,儒家经典在“受命”“改制”等观念的影响下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

这表明汉代儒学A .分化为不同的派别B .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 .理论体系丰富完善D .紧密结合现实政治26.《唐律》把“父母在,别籍异财”规定为“十恶”重罪中的“不孝”罪状之一,予以严惩。

宋朝法律虽继承了《唐律》这一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凡民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始娶,便析产异籍”的情况十分普遍。

这一变化表明A .唐代“三教合一”冲击B .对国家基本伦理形成严重挑战C .宋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 .唐宋主流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27.与明代帝王对“非汉”政权基本持忽视态度不同,清朝皇帝强调“汉人”政权和“非汉”政权都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认为“中华统绪,不绝如缕”。

清朝帝王旨在A .强调清朝政权的正统性继承B .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C .体现超越前代的视野和气魄D .凸显自身“非汉”政权的属性28.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实际是用“以夷制夷”的好办法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认为“协议关税”是通过关税包干性质的固定税率,来减少中外通商冲突和增加清廷财政收入。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史料A《诗·齐风》:公田“维莠骄骄”。

《国语·周语》:“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攻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

史料B《墨子》:“农夫蚤(早)出暮入,耕嫁树艺,多聚菽栗”。

《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贵州省2020届高三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加精)

贵州省2020届高三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加精)

贵州省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24.《春秋》载,公元前651年,因周王力不能及,齐相公乃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流通;《孟子》提到治水的有11次,其中有一段直接指责当事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行为。

这些史实反映了A.王权衰微分封制被破坏 B.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C.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 D.儒家学者高度关注民生25.汉初史官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日》中这样概括儒家:“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据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理论体系庞杂使儒学难有实际功用 B.公家学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C.强化伦理道德规范是儒学主要功能 D.政治形势影响司马谈对儒学的认识26.唐以前,家庭财产的经营方针主要是节俭和量入为出。

所谓“皆粗布之衣”,“脱粟之饭”, “中食而肉不足”。

宋明以后.经背方针有了一定的变化,增加了以诚信为本的经营方针。

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明时期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商业环境的宽松C.消费水平的提高 D.对外贸易的繁荣27.明朝洪武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这就是六科制度。

六科官职品级虽低。

然职权很高。

可参与“廷议”“廷推”,可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可反对皇帝的意旨。

由此可见,六科制度A.削弱了皇帝的实权 B.有利于权力的制衡C.有助于朝政的改善 D.奠定内阁制的基础28.费正清说:“一般说来,引起反基督教暴乱的,似乎首先不在于民众的迷信恐惧心理,而多半在于中国士绅的嫉妒心理,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的特权地位受到这批享有特权的外来文化侵略者的直接成胁。

”据此可知,中国士绅反洋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A.中国传统文化价仇体系 B.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栩神C.士绅的政治和法律权成 D.乡村社会的文化正统性29.学者张鸣在《再说戊戌变法》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2020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一)(精品)

2020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语文试题(一)(精品)

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模拟试题(一)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理想是指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包括以下内容:一定社会阶级及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体系的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还不能为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

道德理想内容的第一方面,涉及到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

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有联系的一面。

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它包含着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性质、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广义上也包含着对即将到来的社会面貌的预见。

以恩格斯的观点来看,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本来就是一回事,道德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也是那些与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来社会观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这也就是说,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必然有部分重合。

比如,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就不仅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而且是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

当然,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之间也还存在着差异。

其一是从内容上看,它们的着重点不同。

如果说社会理想更加注重勾画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话,道德理想则注重勾画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

其二,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最初往往是以道德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得很清楚的科学理想的。

在一种社会理想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制度未来的轮廓构想首先表现为一种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

虽然就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而言,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不能和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但它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

比如,社会主义理想就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以道德预测和理想的形式得到了首次表现。

作为精神力量,它对当时人民群众和早期无产阶级自发斗争起了感奋作用,给社会的发展从道德上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它自己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

贵州省2020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贵州省2020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贵州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24.《史记》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秦之先,帝颛顼之茁裔。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琐高阳。

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据此可知,司马迁A.主张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B.强调华夏族的统颁地位C.认识到宗法制影响力较大D.倡导华夷同源的历史观25.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刑事审判权的行使。

宋代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并规定凡死刑需报中央,由刑部复核执行,有时皇帝还派人到各地处理案件,井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

其目的是A.提高依法办事的行政效率B.建构与维护统治秩序C.建立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D.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26.明代谢杰在《虔台倭纂》中写道:“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蔡愈严而寇愈盛。

片板不许入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其意在说明A.海禁政策并非长治久安之策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保障国家安全C.明代对世界形势的了解片面D.对外贸易并非明朝发展必然需求27.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贴》中提到一段著名书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其意在强调A.时代特征影响书法特色B.市民阶层兴起促进书法演变C.中国书法艺术成果丰硕D.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28.甲午战争以前,容闳就曾立志:“予虽贫,自由所固有。

他日竟学,无论何业,将择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

”甲午战争以后,无数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志向。

蒋梦麟就曾以“中国人得到幸福和温饱”作为学业选择的出发点。

这表明A.个人选择和国家命运相结合B.革命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C.民族工业发展促进思想觉醒D.洋务运动推动西学东渐的发展29.下表为清末民初福建新设立的工厂数,对此表理解最准确的是(单位:家)——摘自潘健《辛亥革命前后福建近代经济发展的比较与分析——基于统计数据的分析》A.统计途径与数据不同导致了趋势相悖B.“清末新政”客观上推进福建近代化C.民国的成立推动了地方工业快速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30.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区别于国民党军事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主力军、地方军与民兵、自卫队相互转化、相互依靠、三位一体的军事体系……中共能在敌后长期游击的“秘诀”并不在于“游击战术”,而在于数量庞大的地方武装、人民武装。

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贵阳市 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历史2024年2月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莲鹤方壶是春秋早期郑国国君的随葬品,其完美融合了楚国、周王室及晋国青铜器的三种风格,造型上从下到上依次呈现出严肃神秘、中规中矩、自由飞扬的特点。

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上层盖顶盛开的双层莲瓣,中央伫立着一只引颈欲鸣、展翅欲飞的仙鹤。

仿佛冲破了商周青铜世界的神秘威严。

这反映了A. 郑国文化受其他国家的影响B.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C. 春秋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风貌D. 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2.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 “免老告人以为不孝,谒杀,当三环(“环”通“原”,宽宥)之不?不当环,亟执勿失。

”汉简《奏诚书》中提到:“教人不孝,次不孝之律。

不孝者弃市,弃市之次,黥为城旦春。

”这表明A. 秦朝法律中也含有儒家的思想B.秦汉律法具有一定沿袭性C. 中国古代外儒内法的治国特点D. 秦以法治国、汉以儒治国3.魏晋阮籍在《乐论》云:“乐者,使人精神平和,天地交泰,远物来集,可乐也。

”嵇康《琴赋》中也说: “(音乐)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 。

这反映了魏晋士人A.对玄理哲思的热衷B.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C. 审美趣味非常高雅D. 纵情流连山水之间4.宋代佃农在户籍中专门被列为“客户”,租佃土地须订立正式契约,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他们还可以参加一些商业活动来增加自己的收入。

这说明A.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的减轻B.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C. 宋朝不再以职业来区分贵贱D. 宋朝契约精神的逐渐加强5.乾隆年间,全国人口已达3亿,为解决粮食问题,乾隆下令嘉奖对农业有贡献的人。

贵州省高三文科综合历史适应性月考(一)试卷

贵州省高三文科综合历史适应性月考(一)试卷

贵州省高三文科综合历史适应性月考(一)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20·广州模拟) 商代女性可以参与军事、主持祭祀等;周代女性逐渐被束缚在纺纱织布等生产活动范围内。

这一变化反映了周代()A . 井田制瓦解B . 礼乐制度推行C . 宗法制完备D . 纺织技术提高2. (2分) (2020高三上·银川月考) 孔子说: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变)也。

”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并相互辩驳、请难,但他们的共同宗旨皆是以“其学易天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 . 诸子百家源出一脉B . 礼崩乐坏亟需革新C . 百家争鸣同大于异D . 儒家得到普遍认同3. (2分)“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 .B .C .D .4. (2分) (2019高三上·汕头期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

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 .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 .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 .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 .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5. (2分)(2020·新乡模拟) 北宋理学家孙复(992﹣1057年)在研究《春秋》时,把其中的“尊王攘夷”之说凸显出来,并且更突出地强调“尊王”。

这可以用来说明理学()A . 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B . 曲解传统典籍C . 已经成为正统的官方哲学D . 倡导复古思想6. (2分) (2017高二下·黄陵期末) 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解析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解析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解析一、选择题24.《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道德经》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人文精神 B.民本思想 C.天人感应 D.唯物主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人文精神【解析】从题干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惟人,万物之灵”“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等信息可知,上述材料都体现了人的地位和作用,故A项正确;民本思想是要求君主以民为基础,以民为根本,要求君主实行仁政,以此来巩固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题干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题干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唯物主义是指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即物质第一,意识第二,题干中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A25.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弈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

”材料主要反映了( )A.闭关锁国的影响 B.小农经济的脆弱C.海禁政策的恶果 D.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海禁”政策【解析】清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A项错误;B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从题干中“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等信息可知,作者主要强调了明朝的海禁政策给沿海一带以海为生的百姓带来了极坏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突出海禁政策给沿海人民带来的影响,不能说明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卷一、选择题部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共48分)24、西周时,文字多刻在青铜器皿上,青铜铭文内容丰富,为后人提供了祭祖、征伐、册命、赏赐等详实记载。

这反映出西周()A、青铜铭文追求审美功能B、青铜工艺水平提高C、文化传承意识增强D、宗法礼仪渐趋崩溃25、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学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的深究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26、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大珍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B、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D、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27、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在筹建期间借用公款,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

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崇明办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

这反映了()A、民族资本家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B、中国社会传统阶级结构出现裂变C、封建势力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D、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28、“时装”是近代社会才出现的概念,其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和随意性。

“时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可以不受某种人为的限制,随意选择。

“时装”概念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了()A、近代社会的变迁B、思想观念的变化C、西方文化的影响D、制衣技术的进步29、1884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中国宗教》一书中提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

”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时,陈登原编写的《高中本国史》最早出现“四大发明”一目。

当时把“四大发明”的概念引入历史教科书是为了()A、强调西方传教士的论述B、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C、印证古代科技的影响力D、证明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30、邓小平曾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下列直接得益于该讲话精神的举措是()A、闽、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B、国企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C、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1、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

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A、实现国共再次合作,推动台湾和大陆统一B、两党平等谈判是解决两岸关系的合适方式C、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反对外部势力干涉D、“一国两制”打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32、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打算落空后,进而试图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可法国人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记忆犹新,结果是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在1877年进一步澄清。

史学家普遍认为这()A、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B、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延续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33、十九世纪以来西方文学领域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其中重要的文学流派。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揭露社会黑暗面B、鼓吹暴力革命C、真实地再现历史D、塑造英雄形象34、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

“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全体一致的原则。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B、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严重分歧C、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D、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35、《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提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为迷惑。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C、全球化加剧国家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D、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二、非选择题部分(52分)40、(25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

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

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

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材料二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

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

“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

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

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

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

(15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

(10分)(1)变化:①从地域(范围)上看,汉朝丝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

②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

③从对象上看,汉代以西域和中亚地区国家为主;唐朝扩大到南亚、西亚等国。

影响:①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壮大了唐军实力;②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③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④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⑤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2)原因: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国家重视发展对外(丝路)贸易;③古代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开放包容特性对周边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④中外商人对丝路贸易的推动;⑤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

41、(12分)“科学不仅是改变物质世界最强大的力量,而且是改变精神世界最强大的力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牛顿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发现自然界按照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揭示了隐藏在黑暗中的自然界和自然规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材料二 18世纪下半期,英国的各类工匠具有惊人的理论知识,最普通的风车木匠,通常也能够计算出机器的速率、能量和功率。

1763年,瓦特开始改进纽卡门的蒸汽机,制商马修·博尔顿为瓦特筹措了相当昂贵的实验和初始模型的资金。

1776年,第一批新型蒸汽机制造成功并应用于实际生产,1782年,瓦特的双向式蒸汽机取得专利。

詹姆士·瓦特的小儿子小瓦特与商人博尔顿合资组建了专门制造蒸汽机的索霍制造厂,批量生产蒸汽机,推向市场,将蒸汽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资本。

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专利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那么,对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

”——节选自《全球通史》、《公司的力量》、《大国崛起》材料三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的深入,日趋复杂的国家管理工作,推动19世纪的英国进入制度全面变革时代。

经过议会改革、文官制度改革、行政和司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将知识精英引入国家管理体系,巩固和扩大议会改革的成果,为政府的透明化和民主化创造条件。

英国的大国地位不仅是物质的,也是道义和精神的,为现代世界提供了示范。

——节选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是改变世界最强大的力量”,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示例:(论题)科技进步引领人类文明进程论证:科学理论的突破,引发了从观念到内容的革命。

开拓了科学视野(如牛顿力学的创立,揭示了自然规律);改变了科学研究方法与思维(如重视实验、观察;运用逻辑分析、推理等),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科学理论的新发现引领技术革命。

如牛顿力学的创立,为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技术创新与资本相结合,催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成为世界工厂。

科技发展与制度建设相互促进,成为国家强大、改变世界的动力。

英国的《专利法》保护发明者的专利权益,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科技与经济持续发展,引发制度的全面变革,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结论:科学理论的创立和科技的进步,极大地引领了世界文明进程。

44、(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蕞尔岛国,矿产有限,库藏空虚,一有战事,则纸币不能流通,商贾为之远引,厘市萧条,盖藏告匮,其困乏可立而等也。

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

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21日材料二窃以为弃台民之事小,散天下民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日本一小岛国夷耳……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