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绿教案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1篇】《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瓶、拥挤、指挥”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不同的绿色,再说说大自然的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瓶、拥挤、指挥”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不同的绿色,再说说大自然的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颜色吗?(预设:赤橙黄绿青蓝紫······)嗯,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知道每一种颜色又可以细分为多少种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艾青笔下的《绿》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绿”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挤、叉”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瓶”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写了绿到处都是,各种绿色充斥着整个世界,整齐、有节奏的飘动,很美。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描写了那么多绿色,你最喜欢哪句?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到哪儿······绿得出奇。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文用丰富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这篇课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很好的作用。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需要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各不相同,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

2.难点:欣赏课文中的文学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文学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词语。

3.教学用具:准备教材、笔记本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0《绿》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0《绿》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10《绿》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绿》,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绿色的向往。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课文的意境。

3.激发学生对于环保的认识,引导他们珍惜大自然,爱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绿》的内容和主题。

•通过朗读和朗诵,展现课文的情感。

•激发学生对绿色的向往和对环保的认识。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抽象的意象和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提升词汇量。

三、教学过程1. 初步理解•老师简要介绍课文《绿》的主题和背景,引导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课前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词。

•整体分享课文理解,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象。

2. 深入学习•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重情感表达。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解释生词,理解意义。

•师生共同探讨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和作者的用意。

3. 情感表达•学生通过表演、朗诵等形式,展现课文的情感。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写下心得体会。

4. 知识拓展•探讨环保主题,引导学生认识绿色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环保知识,分享给同学。

四、课后反思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同时,结合教学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完善课程设计,确保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程目标的实现。

以上是《绿》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朋对《绿》的理解和感悟,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情感体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10 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8个词语,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叉”读“chā”,要读准,重点指导书写“瓶”右边的“瓦”。

2.阅读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板块一诗文引路,入《绿》之境1.图画导入。

(1)师导入一组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

(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①师: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②示例: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有意思了。

(2)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

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

(3)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示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2)板书课题,(板书:绿)生齐读课题。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学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围绕“寻找蓝绿色的宝贝”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绿色,增加对环境和生活的敏感性。

二、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2.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口头表达故事情节;3.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的生字;4.能借助图片理解课文,感知生活中的蓝绿色,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朗读和理解生字;2.教学难点:能正确书写生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展示一些蓝绿色的物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谈论这些蓝绿色的事物。

2. 学习课文(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重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 讲解生字(10分钟)教师通过课文中的生字,逐个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用笔抄写生字。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展示他们对文中蓝绿色宝物的理解和想法。

5. 情感表达(10分钟)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蓝绿色事物进行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说话、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应牢记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本上《10绿》一课的课后练习,包括课文默写、生字抄写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好,但在生字的书写上还存在较大困难,需要加强生字的训练。

下节课要着重练习课文生字部分,确保学生能够准确书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绿》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绿色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写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想象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忱,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绿》中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生课本、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绿》。

2.导入话题: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种颜色。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师生共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绿》。

2.师生共学:解释词语,理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第三步:诗歌欣赏(15分钟)1.欣赏诗歌:播放《绿》的音频,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第四步:情感抒发(10分钟)1.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对诗歌《绿》的感受,以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

2.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背后的心情和感受。

第五步:诗歌表演(10分钟)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诗歌的朗诵表演,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表演展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诗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第六步:家庭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体会诗歌《绿》带给他们的感受,写一篇对自然的感悟或者写一首以“绿”为主题的小诗。

五、课堂总结(5分钟)1.课堂反思: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展望下节课: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期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绿色世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韵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朗读和情感的把握。

3.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春天的绿色世界,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课文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解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形象比喻,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绿色世界。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情感的把握。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珍惜生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掌握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的发音、书写和认读。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视家园、热爱土地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学会正确书写并背诵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绿》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过程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介绍并讲解生字词的发音、意思和书写。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4.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5.情感渗透: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1.综合能力训练: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绿色,体会自然之美,写下感悟体会。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绿》。

2.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对绿色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绿色,体会绿色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绿》。

2.掌握词语“翠绿”、“绿树成荫”、“波绿”、“青翠欲滴”等的意思。

3.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描绘绿色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课本或挂图。

2.教学投影仪。

3.课堂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学投影仪呈现一些绿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绿色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对绿色的描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想象力,描绘“绿”的美好,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写下自己对绿色的感受或描绘。

5. 创作绘画•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绿色的景象,展示并交流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绿》的学习,深入理解绿色的美丽,并通过讨论和创作,体会到绿色的情感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意的表达理解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描绘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我还会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诗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者。

只有让学生内化诗意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深层次地爱上语文,激发文学创作的兴趣。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以上就是本次《绿》课的教学反思和教案,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情节和意义。

2.能够背诵课文。

3.能够感受课文的意境,领悟其中的道理。

4.能够感受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意义。

2.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3.探讨自然风光对人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领悟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点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绿色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绿色的理解,并引出“绿”这个话题。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理解整个课文。

3.分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3. 感悟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2.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背诵课文1.学生分段背诵课文,逐段展示。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诵的语调和感情。

5. 拓展活动1.带领学生走到校园或户外,感受大自然的绿色。

2.让学生观察、记录身边的绿色,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倡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紧凑,学生的参与度高,课文内容理解度较好。

改进之处在于可能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教案,希朥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统编(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0《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统编(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0《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统编(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10《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这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起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对比感受《西湖漫笔》中的“绿”,想象诗歌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你们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它?(板书:绿)“绿”这个颜色给我们什么感受?(生机、希望)让我们走进诗歌《绿》,去感受艾青绿的世界。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并圈出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卡片。

生字:瓶挤叉挥3.学生分小组“开火车”读生字,小组交流识记生字。

教师强调:“叉”在本课中读“chā”。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流利、顺畅。

2.学生分小组接力读。

思考:读完诗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满眼都是绿色)如果让你将它画出来,你会怎样画?(想象绿色的泼洒,理解“倒翻”“到处”)3.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总写到处都是绿色。

第二部分:(2—5)分写绿的形态、样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1.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读完之后进行生字听写。

二、学习第二部分1.分小组自主学习第二部分。

2.组内自由朗读,交流问题与理解。

3.班级汇报,教师点拨。

(1)理解感悟第2小节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形容绿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不同的绿的列举)引导学生照样子再说几个词语。

体会“绿”的颜色丰富。

(2)理解感悟第3小节想象画面: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风中的(禾苗)是绿的;雨中的(树叶)是绿的;水中的(倒影)是绿的;阳光下的(田野)是绿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这篇课文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春天的绿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诗意、感受作者情感方面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还需加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天的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诗意的表达,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词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

3.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确保正确理解。

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诗意表达。

5.讨论展示: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展示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大自然的生机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展示以及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和帮助。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生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所写,描述了春天绿色的美好景象。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绿色的各种形态,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理解绿色的丰富内涵。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春天的概念和绿色的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理解绿色象征意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绿”的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绿色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感受春天美好景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绿色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朗读和情感的把握。

3.绿色象征意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情境、讨论交流、朗读感悟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讨论问题清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绿色。

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绿》。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绿色的句子,并圈画出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绿色象征着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绿色象征着生命、希望和活力。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绿色?这些绿色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感受?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绿色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珍惜绿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绿》是一篇描绘大自然色彩美和生命活力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种绿色事物的描绘,表现了绿色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语言优美,意蕴深刻,旨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绿色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会写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体会课文的描绘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体会课文的描绘方法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自然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音频资料: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的绿色景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绿色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适时进行字词教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中的绿色事物有哪些?(2)这些绿色事物分别给你什么感受?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绿为主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理解绿的内涵,提高对自然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春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绿的深入理解和诗歌的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绿的丰富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3.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对春天的认识。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纠正发音,讲解生字词。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同时,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们心目中的春天。

可以采用写作、绘画等形式进行展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绿的内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10绿文本分析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大地中的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整首诗也是绿色的,读后,我们深受感染。

教学目标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嫩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像诗人一样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大千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喜欢红色,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色,因为它宁静悠远;有人喜欢紫色,因为它神秘莫测。

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绿色,例如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等,当然他们也留下了不少千古名句,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背诵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艾青也喜欢绿色,在他的笔下,绿是多姿多彩的,绿是铺天盖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歌——《绿》。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他的成名诗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又陆续出版了诗集《北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贯特点。

《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墨水瓶pínɡ 挤jǐ 交叉chā 指挥huī◆需注意的字音、字形:“瓶”是后鼻音,读“p ín ɡ”,不要读成“p ín ”;书写时倒数第二笔是“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草坪上的美丽景色。

2.能够品味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用课文中的情景进行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

3.黑板、彩色粉笔。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让学生观看课文中相关图片,引导他们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2.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步:学习课文(30分钟)1.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文字描述的景色。

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与课文中的情景产生共鸣。

第三步:课文梳理(20分钟)1.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2.以小组方式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思想碰撞。

第四步:创作活动(40分钟)1.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绿色为主题的作文创作。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对绿色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学生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课文《绿》中描写的景色,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感悟课文作者的用心之处。

在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每个作品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以上是本次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大家的聆听!The End。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10《绿》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10《绿》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10《绿》带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美好景象,通过作者对绿色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课文后,对春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这篇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绿色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性的语言有一定的感悟。

但在对春天和绿色的认识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春天的美好,理解绿色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春天和绿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绿色的情感,感受生命的美好。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描绘性语言的感悟和运用。

3.对春天和绿色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欣赏等方式,感受春天的美好,理解绿色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如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等。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绿色的描述,如“嫩绿、浅绿、嫩黄、翠绿”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绿色景象的理解。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解释卡片上的生字词。

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家乡的春天景色。

四下《10 绿》教学设计(含反思)

四下《10 绿》教学设计(含反思)

10 绿教学目标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点、难点重点:1。

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特色。

突破方法:1学生自主识字,仔细观察笔画偏旁的位置,通过临写等方式熟悉生字的书写。

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突破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读中体味,对比阅读感受。

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体验法、自读自悟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教师手持图片)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你们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师: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板书课题:绿)2.全班齐读课题。

(边读边想象画面)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轻声读课文,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教授生字“瓶”“挤”,注意读音。

3.学习其余生字:“叉、挥”。

(1)小组自学生字:在组长的带领下先读准这些生字的字音,再说说自己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2)抽读生字字音。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瓶、挤、叉、挥”。

师:这些生字大多是表示动作的词,我们现在一起来做“我说你做一做”的游戏。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叉”字。

它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相似?(又)4。

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组织全班同学评价生字书写情况,激励大家把字写得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认识“挤、叉” 2 个生字, 会写“瓶、挤”等 4 个字, 会写“墨水瓶、墨绿”等11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体会诗人的情感, 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 结合“阅读链接” , 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 (出示春天绿色的图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景色属于哪个季节吗?你有什么感受?
2. 绿不仅是春天的象征, 更是希望的象征。

现代诗人艾青也非常喜欢“绿” , 他笔下的“绿”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 我们就跟随他去欣赏那绿意盎然的美丽画卷吧。

(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 检查预习。

1. 作者简介。

艾青(1910 —1996), 浙江金华人, 著名诗人。

他的诗作努力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和命运, 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 突
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 风格朴素雄浑。

他是继

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等。

2. 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随时正音。

3. 指导书写“瓶”字: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瓦”字的写法
共四笔, 第二笔是竖提。

三、再读诗歌, 理解内容。

1. 配乐范读, 学生思考: 诗人看到了哪些绿?
2. 学生交流。

出示: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3. 第二小节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说明还有很多绿,启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你还知道哪些绿?(草绿、苹果绿、橄榄绿⋯⋯)
4. 难怪作者说: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
(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 齐读。

5. 这各种各样的绿, 绿得发黑, 绿得出奇。

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特别)
(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 齐读。

6. 在作者眼中, 什么是绿的?(风、雨、水、阳光)在你的眼中什么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树是绿的⋯⋯)仿照第三小节写一写你眼中的绿。

7. 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 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读读诗歌第四、五小节。

找出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你体会到什么?(“挤”“重叠”“交叉”“指挥”“飘动”。

所有的绿色都源于诗人心中,所以一切的绿色都会随着诗人愉快的心情,按着节拍飘动。

)读诗想象: 所有的绿交叉在一起,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的画面。

8. 朗读全诗。

指名读, 齐读。

9. 读了这首诗, 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物复苏的生动画面。


10. 朗读诗歌, 你有什么体会?(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四、拓展延伸。

1. 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 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2. 学生读《西湖漫笔》中的段落, 体会并说说感受。

雨中去访灵隐, 一下车, 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道旁古木参天苍翠
欲滴, 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 有的绿得发黑, 深极了, 浓极了; 有的绿得发蓝, 浅极了, 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 布满青苔, 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3. 学生交流。

4. 总结: 这段选文主要写的是西湖六月时的绿色。

作者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绿。

有苍松古木的浓绿, 有小径青苔的嫩绿。

有的绿, 深得发黑; 有的绿, 绿得发蓝。

连小径、石头缝里的青苔都被勾勒出来, 可见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2. 春天的大自然充满了生机, 充满了绿色, 与家长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绿”。

绿
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风雨水阳光
挤重叠交叉指挥飘动
1. 在学习诗歌之前, 先介绍作者艾青, 让学生对本诗作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也为理解诗歌做铺垫。

2. 朗读诗歌。

读, 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 配乐朗读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

《绿》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 优美的音乐与优美的文字巧妙结合,增加了诗歌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