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知音—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三)
关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格的探究
关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格的探究作者:孙小玲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02期摘要:老子所阐述的“上善治水”治理理论以德慧智经典诵读为载体在现代教育中落地开花,全面实践。
德慧智经典诵读就是始终遵循以培育道德心灵、培养德性品格、开发科学头脑、慧智智双运的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坚持经典诵读,成功让经典的高能量浸润学生干渴的心田,滋养学生匮乏的身心,使学生发现和恢复自我本心,从而唤醒他们与生俱来的真善美。
笔者就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格做一探究。
关键词:德慧智经典诵读;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格“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肃,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踵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老子所阐述的观点,而这一“上善治水”治理理论以德慧智经典诵读为载体在现代教育中落地开花,全面实践。
德慧智经典诵读就是始终遵循以培育道德心灵、培养德性品格、开发科学头脑、慧智智双运的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坚持经典诵读,成功让经典的高能量浸润学生干渴的心田,滋养学生匮乏的身心,使学生发现和恢复自我本心,从而唤醒他们与生俱来的真善美。
笔者就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格做一探究。
一、诵读智慧经典唤醒感恩意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作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与其朝夕相处的就是教师与同学,建立和谐自然的师生关系成为教学的基石。
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老师具有高度的信任感,同时怀有一课感恩之心接受教师的教诲,没有心理阻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民主。
师生之间没有焦虑和紧张,学生对教师的教诲真诚接受,并发自内心感谢教师的包容与理解。
然而在当前教育中,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却似乎成为表面现象,学生敷衍老师,不少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的心理就像是无底洞,怎么都探不明白,而且越来越难教,师生关系的相处处于微妙状态。
在这种大环境下,催生学生的感恩意识,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尤为困难。
德慧智图文想象经典诵读方法及其原理
德慧智图文想象经典诵读方法及其原理中国文化,分为古文、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
真正的古文,是指两千五百年以前特别是西周时期形成的文化。
经典文言古文,在东周以前以四言最为常用,一般以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最为常见,最多不会超过九言。
古人采用这种行文方式,是为了方便人们在身体内进行同步的图文想象诵读。
经典中的三言行文格式,要求在念诵吟咏时,主动从上到下对应于人体的三腔,也就是内观颅脑腔、胸腔、腹腔的正中央;四言格式,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加上人体内的“地”,即小腹区。
五言格式,在四言格式对应位置基础上再加胃区;六言格式,在五言格式对应位置上再加颈椎区;七言格式,在六言格式对应位置基础上再加头顶百会区;八言格式比较少见,观想对应位置与七言格式相同。
九言行文,则为添加外环境中的天心和地心两个相应想象点,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征。
故历史上,古文使用九言句式的情况并不多见,而以七言以下的行文格式居多,分别对应体内百会、颅脑区、咽喉、胸腔、上脘、腹腔、小腹区这七个不同点。
德慧智图文想象经典诵读,可以激活图文思维能力。
图文思维法的培养,实际上有两重意义:第一重意义,就是主动与经典蕴藏的道德正能量同频共振,补充生命能量的不足;第二重意义,就是通过图文图像主动激活右脑思维。
这两重作用一旦在体内同步产生时,经典诵读就会越诵越精神,而且记忆力会越来越好。
每个人都具备潜在的图文思维能力,可以主动进行图文思维培养,调整自我健康,完成心脑慧智。
在人生六阶段中,8岁以前的儿童天然存在图文思维生理功能、童话思维生理功能和神话思维生理功能三种情况。
对于学生来说,为了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和慧性思维的能力,早晚坚持图文想象诵读,可以维持旺盛的精力,减轻学习压力。
在学习实践德慧智图文想象经典诵读时,把握住老子五千言《德篇》第一章《论德》和《道篇》第一章《观眇》即“双一章”这两把钥匙进行实践,即能产生全面深刻的生理改变效果,早期、中期不必加入其他章节。
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熊春锦目录什么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1什么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原理?2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适用于哪些人?3如何实施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4为什么采用老子《德道经》作为主要的诵读教材?5什么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创始人----国学名家熊春锦先生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工程”之“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欧洲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促进会第一主席欧洲康复养生院院长新加坡人类道德促进会永久名誉主席“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涵义道德品格,道德能量,营养慧智先天慧识,灵感思维,潜在意识后天智识,逻辑思维,习性意识以两经一书为主,老子《德道经》、《周易》、《大学》以其他典籍为辅,如《论语》、《黄帝内经》等听诵背诵,熟读成诵依照文字,出声朗读教人修德,教人求真“德”的含义----五德能量仁义礼智信德五行物质能量性五德精神品格性肝木性能量肺金性能量心火性能量肾水性能量脾土性能量仁德魂义德魄礼德神智德志信德意道德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是身心健康的根本保障原来“德”在外体现为人的精神系统,在内则与人的五脏息息相关。
某个内脏不健康就很可能是欠缺某种德行的表现呀!五德与五脏、五行每个人都存在先天五德五行能量不足不同出生时空点仁义礼智信五德差异五脏生理功能欠缺形成不同性格特征影响后天体质和健康五德五行能量不足不同人生际遇仁礼信义智丰厚造就将来性格仁德慈柔至善无恶宽容忍辱柔和畅达举止端正礼德明亮光明圆通秉规持范明白道理不争不躁信德无疑忠信诚实稳重厚道宽宏敦实笃信不疑义德道情济安拔危助人为乐处善聚缘助弱扶危智德变通虚怀若谷处下不争声色不迷欲淡不贪丰厚造就健康身体双目有神慈眉善目筋柔形舒印堂明亮神足少疲行为端正齿坚唇红形无赘肉身轻体健气无促喘中岳黄明肤泽柔润精足无淫骨筋强壮耳聪血清仁礼信义智缺乏导致将来性格自傲抗上不服人管怒气常生白眼冷对性情急躁无理争胜虚荣爱美记恨憎人猜忌多疑蠢笨蛮横疑神疑鬼埋怨人非残忍妒忌虚伪好辩口舌是非恼人自贡愚鲁迟钝多愁善感忧虑自生自寻烦恼缺乏导致易患疾病怒气伤肝气滞血瘀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胸闷腹胀耳鸣牙痛瘫痪中风恨人伤心神志紊乱失眠颠狂五心烦热忡悸健忘上焦气滞音哑疔疮怨人伤脾消化系病胸闷腹胀嗳气吞酸胃肠溃疡腹痛吐泻虚弱气短恼人伤肺呼吸系病口舌溃疡咽喉疾病气喘咳嗽肺痨咳血皮肤发疾烦人伤肾泌尿系病生殖障碍骨质病变腰腿病痛阳萎遗精耳聋耳鸣德、慧、智的关系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关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格的探究
关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格的探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儿童道德教育。
而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便是其中一种方法,它旨在通过让儿童诵读经典,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格。
本文将探究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在培养儿童道德品格方面的作用。
首先,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儿童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故事和人生哲理,从中了解到什么是公正、什么是真正的责任。
例如,《三字经》中有“晏子使楚,忘其送者”这一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懂得要对人对事负责,不能忘恩负义。
经常读这些经典,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义感和责任感,这是培养良好道德品格的重要一步。
其次,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爱心和同情心。
在经典故事中,有很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的情感,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深情,以及在荣府倒塌时黛玉对晴雯的同情和关心。
让孩子们去理解这种情感,会让他们感同身受,从而培养出一颗关心他人的心。
最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忍耐力和坚韧心。
这些经典中,很多都涉及到人生坎坷和遭遇挫折的情况,例如《论语》中“三年无改于父之丧”的故事,教孩子们要坚强勇敢,敢于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困难。
这种磨练感情和意志的方法,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出一种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
综上所述,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在培养儿童道德品格方面有着深远的作用。
通过读经典,可以让孩子们从中认知到许多道德观念和实践方法,使其逐渐形成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心态,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注重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开展,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
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时间:2009-11-25 11:45来源:出版物《德慧智慧性图文思维教育作者:道德知音点击:1164次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德慧智经典的界定与选择:当前国学经典诵读热的形成,反映出社会精神营养的普遍缺乏,反映出人们心身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反映出人们对人生、社会、世界发展前途的迷茫,反映出对智慧和健康真谛的本能探寻。
但是,现在的国学经典诵读状态并不乐观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德慧智经典的界定与选择:当前国学经典诵读热的形成,反映出社会精神营养的普遍缺乏,反映出人们心身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反映出人们对人生、社会、世界发展前途的迷茫,反映出对智慧和健康真谛的本能探寻。
但是,现在的国学经典诵读状态并不乐观,很多现象已经偏离了准确把握根文化当中能够开启我们大智大慧的教育内容,被商业化。
急功近利,有病乱投医现象严重。
经典诵读在“有之以为利”的驱使下,逐渐滑入了商业图利的歧途之中。
非经非典的读物,充斥于经典诵读领域;不具备上善属性和能量的读物,摆满了书架籍柜。
“经”与“书”的概念,混淆杂呈。
“经典”之多,涉及之广,使人目不暇接,甚至将唐诗宋词都作为经典罗列于市,使家长们和老师们在选经择典中无所适从,难以抉择。
大量经典诵读宣传者推出的诵读方法,过于简朴。
对于“经”和“书”的选择,在推广和介绍中杂乱无章,没有主次分别。
人心浮躁,对经典的解读缺乏“修之身”的基础,媚俗有余,守本不足。
以智解慧,夹杂了大量人欲、私心、贪利,难以发挥经典诵读开慧启智、守德持正的作用,反而有沦为人们争取名利、附庸风雅的手段和遮羞布的趋势。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圣人的经典所包含的智慧与能量,能給人们的心灵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用于滋养和启迪每个人的慧识和自性光明。
选经择典,就如同中医开方一样,必须要辨证施治,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各尽其用,恰到好处地适用于人生发展的各种不同时期,适应于人体内环境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适应无为慧识与有为智识的需求。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三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三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系列三第三课熊春锦本课内容提要第二章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第二节、科学识水知圣言;(1)水具有聆听功能对教育观念的启迪;(2)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3)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教育(4)集体祝福水变美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大家好!以上二课我们完成了民族的复兴需要慧智双运型教育一章中的三节内容的讲解。
下面我们讲解一下第二章。
这一章的题目是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下面共分二节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第二节科学识水知圣言;其中又分为水具有聆听功能对教育观念的启迪;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教育等三部分。
好现在我们开始讲。
近代的几百年由于人们受西方精神与物质对立理念的深刻影响将精神能量物质人为地强行非物质化未能解读出老子给我们揭示的大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德辩证法的理念不能认知精神与物质都是物质只是各有阴阳属性的不同。
而且更难以深知物质与精神这一对阴阳在德一的中气以为和的主宰下能够完美和谐统一。
长期深陷于太极阴阳内的唯物与唯心之争使我们对生命的理解长期局限在有限的智识水平之中。
经典诵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教育方法是民族文化薪火承传的法宝。
民族振兴首在教育的振兴。
但是迄至今天经典诵读活动还是民间社会行为并没有纳入国家教育的总纲之中还需要我们共同的继续努力。
人们对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科学性仍然存在着种种疑虑还在观望与等待之中。
经典诵读的科学原理其实早就蕴藏在《老子·德道经》对生命的深刻揭示之中近代科学对水的研究水结晶成果的出现也再一次验证了老子思想理论的无比科学性。
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老子·德道经》对人的生命进行了全面而且深刻的揭示她既是一部生命科学的经典也是一部民族教育的经典。
老子早在几千年前他就深刻地指出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老子·德道经》)。
上善治水上善为什么能够治水?用上善治什么水?这一点在汉代以后文化人由于缺乏深刻的内修实践已经不能解析老子的原意不能解析上善治水。
“德慧智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人生启迪
抑扬顿挫 . 使传统语 文的学 习更具一番风昧 ( 三 将表演手段融入其中 我 国经典诗文有着悠久的历史 .并且在 历史上 留下 了十分璀璨的一笔 无论是汉赋 唐诗 . 还是宋词元曲 . 都彰显着我 国五千年文
在塑造别开生 面的语 文课 堂的同时 .对学生 的未来 给予启示 。 “ 德 慧智经典 ” 朗读的概念界定 在理念上 . “ 德慧智经典 ”诵 读是通过对 传统文化与道德经典 的诵读 . 使 生命与灵魂 得到最深层 的精华 对小学生来讲 . 更能够从 小培养他们高 尚的道德思想 .为 日后成为德 才兼备 的栋梁之才奠定 良好 的基础 “ 德” : 可理解为道德 的能量性与 品格性 。 是能够 凌驾 于宗 教信 仰之 上 的道德 理 念与 信仰 “ 德” 兼具能量性 与品格性 . 是人生活 中不 可获取的营养思 维 . 是 人精 神系统 重要 的组成部 分 “ 慧” : 指 的是 慧识 与思识 , 是一种潜在 的 思维灵感与 意识 . 是人本性 的一种流露 . 生成 与人思想 的深层 “ 智” : 是人生活 中对新知识 、 新事物的积 累. 这种意识在人 的大脑皮层活动 “ 德慧智 ”是完整 统一 的系统 .互 相联 系、 相辅 相成 。其 中 “ 德” 的作 用最 为 明显 , 是“ 德慧智 ” 的根 本 。 德 性 的修 养是养神 、 养 心的 过程 . 能够 保证 心脑 的通 畅 . 在此 基础
一
上. 活跃 慧 识 . 从 而 培养 身 心健 康 、 德 才 兼 备、 创造 力非凡 的人才
二、 “ 德 慧智经典 ”诵读 对学生身心发展 的作用
千百年来 .劳动人 民的智慧都 在经典中 得 以充分展现 学生在学 习与诵读 的过程中 能够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在这一过 程中能够 将 自身心灵 的世界变得更加 丰富 .并且提升 文学 的素养 . 通过文化的熏 陶. 将 自己培养成 为真正 的文化塑造者 在这 一完 善和提高的 过程 中 . 我们应 该以 朗诵 “ 德慧 智经典 ” 为主 要方式 . 不但培养学生 的语文读 写技能 . 而且
幼儿养性(3)
中华德慧智教育
道德智慧型人才的培养 必须高度重视三因论
本身的努力勤奋程度占30% 本身所具有的先天禀赋 约占40% 父母本身和教育者本身的 人文素养和教育方法以及 环境因素占30% 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老子· 德道经》
借鉴西方研究成果需要把握正确原则
中华德慧智教育
西方教育理念,并没 有全面深刻地关注生 命的深层现象,对于 生命客观存在的慧性 方面所知较少。
德慧智教育是三生人才的科学方法
中华德慧智教育
德慧智教育理念,始终把握 住以德育主宰、指导超常智 识的开发。
只有将“德慧智”这个“三”的 整体把握住,并及时善加应 用,才是最佳的人才培养之 法、幼儿教育之法。
中华德慧智教育
知识≠智商
智力≠创造力
单纯片面地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提升智识,虽然可能 短期内将智商的结果升高,但是远期效果却并不能说 明孩子具有创造性,并不能具备“天才”的素质和潜 在能力。
单纯智力培养 片面地促使孩子大脑过早成熟,也 就无异于拔苗助长,竭泽而渔。
《伤仲永》的德慧智教育意义
中华德慧智教育 中华德慧智教育
没有道德精神营养哺育,慧识迟早都 会萎缩与退化。
德育的缺失,必定导致人才的奇缺; 德育的缺失,必然造成创造力的丧失。
只有将“德慧智”整体把握住,并且及时 善加应用,才是最佳的人才培养之法
中华德慧智教育
德慧智教育是三生人才的科学方法
中华德慧智教育
1、先天慧识能够充分驾驭后天智识正确充分形成 2、修补、提升先天禀性中五德品格残缺和五德能量不足 3、充分提升后天智识,全面认识有相世界事物
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的方法
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的方法1,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核心读本《德道经》,《周易》,《大学》,《中庸》,《论语》,《黄帝内经》,《七小经合壁》,德慧智,就是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德育教育核心体系。
通过经典诵读潜移默化地滋养道德心灵(以《老子·德道经》为主),同时注意开启智慧头脑(以《周易》为主),以及入世做人的准则(以《大学》《中庸》《论语》为主,及《七小经合璧》等经典),可以使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阶段的成长.2,志向高远是高尚的道德品格培养形成的基础用道德的真信让我们的青少年树大志,立大愿,使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学习风气在我们的课堂中涌现;使范仲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胸怀气节在我们的青少年身上出现。
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也有此作用。
3,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基本要求是:(一)听诵、跟诵到背诵:德慧智经典诵读,不要贪多,比如诵读《老子·德道经》,首先要抓住双一章(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进行诵读,熟记,这是根本。
在此基础上再去诵读和熟记其他章节。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听诵、跟诵再过渡到背诵。
因为,双一章(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是全篇文章的纲领,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整篇文章的精髓浓缩在了里面,先从双一章入手,从简到繁地诵读,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而且字数不多,好记好背,不用占用很多的时间,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如果能够尽心尽力,每天两次各抽15分钟时间把这两篇诵诵,那么《老子·德道经》的能量,她对你人生智慧的启迪,对于生命身内五德能量的补充,就会启动起来,达到调节心、调节身和心灵幸福的结果。
无论是什么时候,遇到挫折也好,不论是在考试的时候难以过关也好,不论是失意还是失败的时候,都别忘了有一部《老子·德道经》,可以解决你的困惑!充满信心地去念诵她,坚持早晚15分钟的诵读,一定能够解决我们大量的心理问题!有条件的先跟诵,跟诵的过程是先使自己的声和录音的声的频率要合起来,然后使自己的音与录音的音的频率相合起来,进而过渡到使自己的心音与录音的心音相合起来,也就是说跟诵的过程,就是要使自己声音的频率、心音的频率与录音的频率合拍,与录音的这种场的频率合拍,所以要跟诵一个阶段,不要贪多,抓住双一章。
“德慧智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人生启迪
“德慧智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人生启迪作者:秦玉观来源:《学周刊·C》2014年第03期摘要:一个民族的经典是其存在的根源,也是本民族文化的奇艺瑰宝,记载并传承着文化发展的优秀基因,是促进文明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对后世的启迪与教诲。
因此,我们应该对圣贤保留下来的经典诵读侵润,以此来实现心灵的启迪,感悟生命中的意义。
而对经典的感悟应从学生抓起,在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诵读“德慧智经典”的兴趣与能力,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民族经典思想诵读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都在经典中得以充分展现。
学生在学习与诵读的过程中能够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将自身心灵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并且提升文学的素养,通过文化的熏陶,将自己培养成为真正的文化塑造者。
在这一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朗诵“德慧智经典”为主要方式,不但培养学生的语文读写技能,而且在塑造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堂的同时,对学生的未来给予启示。
一、“德慧智经典”朗读的概念界定在理念上,“德慧智经典”诵读是通过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经典的诵读,使生命与灵魂得到最深层的精华。
对小学生来讲,更能够从小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思想,为日后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德”:可理解为道德的能量性与品格性,是能够凌驾于宗教信仰之上的道德理念与信仰。
“德”兼具能量性与品格性,是人生活中不可获取的营养思维,是人精神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慧”:指的是慧识与思识,是一种潜在的思维灵感与意识,是人本性的一种流露,生成与人思想的深层。
“智”:是人生活中对新知识、新事物的积累,这种意识在人的大脑皮层活动。
“德慧智”是完整统一的系统,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其中“德”的作用最为明显,是“德慧智”的根本。
德性的修养是养神、养心的过程,能够保证心脑的通畅,在此基础上,活跃慧识,从而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创造力非凡的人才。
二、“德慧智经典”诵读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一)有助于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小学生识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
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体系,由著名国学家、教育家、道医学家熊春锦先生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圣贤的优秀传统学习方法而创立,以“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为教学目的,以经典诵读为主要方法,旨在培育具备道德心灵、智慧头脑、科学创造力的全面平衡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经过海内外十多年的公益推广普及,拥有数十万实践者,通过大量反馈结果验证,在培育道德、提升智慧方面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彰显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核心灵魂是“德、慧、智”三个字。
这三个字,既是德慧智经典诵读区别于其它经典诵读形式的根本特色,也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
德、慧、智,三者是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德”在教育和学习中具备重要地位和意义。
人类大脑的后天智能的发展和先天慧性的开发,都依于赖道德心灵能量的支撑。
只有心脑合一综合教育,德、慧、智同步发展,才能有效规避有才无德或有德无才以及只重知识缺乏创造的教育偏颇。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方法却至简至易。
根据“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福”人生六阶段的生理变化、能量规律和慧智特点,运用不同的经典和独特的诵读实践方法,对应性地弥补人体能量的损耗,培育道德心灵,构建心脑合一、慧智双运的思维模式,激发科学创造力。
恢复公众道德精神,提升民族生命素质,推进社会和谐,复兴中华文明,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使命与愿景。
祈愿更多的民众走进经典,走近圣贤,徜徉在辉煌灿烂的中华道德传统文化中,开启大智大慧之门,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获得生命的净化和提升。
心脑合一教育以道德育心灵为根本统帅同步开发大脑慧识和智识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智----后天智能“智”,是后天每“日”所“知”,是后天学习知识的积累,储存在大脑皮层的浅表层德----道德品格与道德能量“德”,是指超越宗教观念的全民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
道德知音—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五)
人们常常本末倒置,将法律的治理作为至高无上的经典进行重复,而放松了对精神领域的滋养与教化。在最古老的先天《河图》中,也同样数喻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真理。“天一”,其深刻内涵和物质性也就是天德,就是德一。这一 “真空妙有”的能量施之于地、作用于地,地上一切后天万物的变化之中都将蕴含着“象数理气”中数“六”的规律性变机。人类社会发展六阶段和人的生命发展的六个时期,都包含在这个“地六成之”的总规律之中。
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丰富和完善我们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理念。
第四章 运用德慧智教育塑造德治社会和德道人生
第一节 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德慧智教育
《老子·德道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老子在德篇开卷章中,就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六个阶段的必然性。
家长是孩子们灵魂的主导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民族的振兴,道德的复兴,国家的昌盛,希望都寄托在对后代道德心灵培养、慧智同步开发、科学创造力孕育的教育过程之中。家长自身的道德素质,教师自身的道德品格和能量,都是德慧智教育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和前提。家长和教师的知经、识经、重经、用经,以及“明明德”,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尽为人父母之责,尽诲人不倦之职,都是德慧智经典诵读德一居中而用的旋极图之“象”,就是解决这一矛盾,使其和谐发展和长期保持稳定的根本方法。用德一驾驭这一对阴阳,就能实现“我无爲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德慧智教育诠释
“德慧智”详解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就是贯彻实践老子“上善治水”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使人体生命中70%的水不断地变善,而利益我们的生命,内成外就,使身外的一切水也都逐步变善,利益我们的外环境,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健康美善,共同建设我们的德道心灵,开发右脑慧识,提升左脑智识,使大脑皮层意识和眼耳鼻舌身这前六根,为道德人生和创造力的形成而服务,既符合生命存在的真相,同时符合生存法则需求的修身治世的教育思想。
德:是指道德品格性与道德能量性,是超越宗教观念的全民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
“德”既具有品格性,同时具有能量性,是营养思维、心理等精神系统的重要物质,是慧识和智识同步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最佳营养,是大慧和上智的能量源泉,是仁慈大爱的乳汁。
德性能量的自然获得,取决于五种德性品格的修持状态,取决于仁德阳木、义德阳金、礼德阳火、智德阳水、信德阳土五种德性能量成份是否充盈淳厚。
只有将这五种德性的品格和能量同时培补淳厚,才能获得真正上善的德一能量物质,善、正、真地修身,从而在精中修复心身,“明明德”而在气中更好地净化与治理我们的生命之水,在音中提升气的品质,从而在光中激发我们的慧识,达到慧智双运,同时健康心身。
对德性能量的培补修持,上善经典的专业性诵读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这也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关键所在、特色所在。
慧:是指以道德心灵为体,右脑慧识为用,从而产生的思识,也称之为“慧识”。
它包含着灵感思维、潜在意识和直觉的透发。
五德能量养精神。
人人皆具有先天慧性,只有通过对德性品格和能量的同步修持,才能使其开启并且作用于智识而展现。
慧与心密切相关,居于大脑的质层和核心层,右脑是其生理功能表现的主体。
古代著名的医典《黄帝内经》说过:“心藏神,心为神之臟,脑为神之腑。
”只有心脑相通、左右大脑和谐统一的人,才能天人合一,成为大智大慧者。
人类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储存在大脑皮层。
如果没有德性能量的激发启动,没有慧性的培养,没有道德心灵的主动校正生成,那么我们一生这个大脑质层的功能都难以调动,难以具备这个深层次的智慧——大智慧。
徳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净化心灵
徳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净化心灵徳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我国古代行之有效的优秀教育,经历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实践证明,徳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对学生的德行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三位一体的立体系统。
德:是指道德品格与道德能量,是超越宗教观念的全民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
我们平时所说的某个人德行怎样,实际上仅仅是指他的道德品行,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个“德”字,它的含义已经在道德品行的基础上有所超越,道德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一种能量,它滋养着生命个体的良好发展。
慧:是直觉和灵感,是大脑的深质层意识,是先天本性的自然流露。
只有道德的“上善治水”,才是慧识生成和迸发的上善能量。
智:是禀性和习性,是大脑的浅表层意识,是后天知识的长期积累。
我们经常所说的“智慧”这个词,其实应该是两个词,也就是“智”和“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智”,就是知识,“慧”才是智慧。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就是通过经典诵读的方法,从而达到提升道德素质,开启智慧的目的。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德行教育的重要性,升学主义导致了分数至上,形成了没有慧性的愚智教育,而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乃至长治久安,只有以德统领智和慧,才能形成真正的盛世安康的局面。
因此,面向全社会乃至全球所有学生以及其它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进行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是提升社会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上善治水的理念是经典诵读提升学生德行的理论依据。
1.上善治水是提高我们道德品格的重要方法。
老子在《德道经》中深刻指出“上善治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潚。
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汉代以后,文化人由于缺乏深刻的内修实践,已经不能解析老子的原意,不能解析“上善治水”,因此就篡改成“上善若水”,将这个“治”改成了“若”。
而这一改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完全改变了“上善治水”的根本要义。
道德知音—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四)
历史中我们的这个世界,曾经存在着七大母语文化,现在已经有六个都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亡了。母语文化就是原生文化,只有我们中华文化还能够以她本身特有顽强生命力和慧智的强大能量得以保存下来。但是,我们却也曾经“积极主动”不经思考草率武断地试图把她消灭掉。国外有些学者在赞叹中华古文化的同时,却也对我们的文字改革甚为疑惑不解。在没有达到先圣们的智慧水平时,我们的保护犹嫌不足,怎么会愚蠢到自己毁灭自己的文化。当我们看了水结晶的试验和下面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后,的确应当深刻地进行反思。
从汉字到由汉字组合而成的中华“古文”,汉字在古文中就是古代圣贤们慧与智的特殊记录方法,是他们慧观和智观成果的转换记录,应当将它们称之为慧智文章。这些内涵的信息和能量,只有运用一元四素的方法论,才能完整地打开和认识到它们的客观存在。汉字是我们民族智慧与文明的载体,民族发展的薪火承传,离不开汉字作为最佳载体和工具。颠覆汉字,就是颠覆民族的灵魂。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国语言和文字,揭开它们的科学奥秘,全面科学地运用中国语言和文字以及优秀的古文,这才是复兴民族的正确道路。
这些科学成果所揭示的是中西文化不同的千古之秘!所揭示的就是中国文字语言的科学性,验证了民族语言文字对于人体同步开发慧性和智性的奥秘,祖先们给后代所设计的语言和文字,是建立在最科学的人体生命科学基础之上。
综合一下科学界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中国文化进行解析,我们不难看出:
东方的文化、科学、哲学,都建立在“无之以为用”“中气以为和”的系统之内;
根据(《羊城晚报·新闻周刊》188期)报导,我们也可以佐证这一特点。 “一名叫米尼的少年,因脑外伤不幸患上了失读症。费城的心理学家尝试用汉字来治疗米尼的失读症。在一张纸上,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求米尼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米尼毫不费力地把英语句子读了出来,而以前单看英语他是念不出来的。在汉字的不断“提醒”下,米尼慢慢恢复了阅读英语的能力。
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
德慧智经典内观式诵读德慧智经典的界定与选择:当前国学经典诵读热的形成,反映出社会精神营养的普遍缺乏,反映出人们心身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反映出人们对人生、社会、世界发展前途的迷茫,反映出对智慧和健康真谛的本能探寻。
但是,现在的国学经典诵读状态并不乐观,很多现象已经偏离了准确把握根文化当中能够开启我们大智大慧的教育内容,被商业化。
急功近利,有病乱投医现象严重。
经典诵读在“有之以为利”的驱使下,逐渐滑入了商业图利的歧途之中。
非经非典的读物,充斥于经典诵读领域;不具备上善属性和能量的读物,摆满了书架籍柜。
“经”与“书”的概念,混淆杂呈。
“经典”之多,涉及之广,使人目不暇接,甚至将唐诗宋词都作为经典罗列于市,使家长们和老师们在选经择典中无所适从,难以抉择。
大量经典诵读宣传者推出的诵读方法,过于简朴。
对于“经”和“书”的选择,在推广和介绍中杂乱无章,没有主次分别。
人心浮躁,对经典的解读缺乏“修之身”的基础,媚俗有余,守本不足。
以智解慧,夹杂了大量人欲、私心、贪利,难以发挥经典诵读开慧启智、守德持正的作用,反而有沦为人们争取名利、附庸风雅的手段和遮羞布的趋势。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圣人的经典所包含的智慧与能量,能給人们的心灵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用于滋养和启迪每个人的慧识和自性光明。
选经择典,就如同中医开方一样,必须要辨证施治,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各尽其用,恰到好处地适用于人生发展的各种不同时期,适应于人体内环境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适应无为慧识与有为智识的需求。
老子《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德慧智经典观诵的基本准则:采信和使用老子“上善治水”双可教育法,主动天人合一,全面提升精、气、神,开启慧识生理功能。
运用老子“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的益损教育法,规范意识和智能,进入善、正、德人生品格的佳境,使慧识能够顺利透发产生。
尊道贵德,敬天爱地,用“善正德”的道光德能,天德养神,地气养形,为心脑同步教育的展开而护航。
道德知音—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七)
① 经典教材的选用: ② 诵读经典的方法:③ 聆听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录音:
附录故事一、二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的课程我们进入讲义的第七课,讲解一下第五章。第五章为起点,我们就开始分别介绍一下人生六大阶段不同特点和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方法。
今天主要是介绍第一人生阶段,胎婴养虚部分的内容。这一部分掌握好了以后,其它各个人生阶段,也就有了基本的理论原则,可以举一反三地展开,所以这一章我们将稍微详细一点地予以介绍,时间可能稍长一点。 请大家见谅,并且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文王的母亲太任和父亲王季,都是具有很深道德修养水平的人,在怀了文王之后,作为母亲的太任,言行举止符合德性,而且运用
“颂诗、道正事”的经典诵读法进行胎教;眼耳清虚,感道德而孕虚无,常保胎儿的淳正厚德,良好的道德胎教方法,才能得以孕育出一代圣人。
明末清初时的启蒙学家王相,在为宋人王应麟所著的《三字经》所作注中说:“妇人有妊,坐不跛倚,行不乱步,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不出乱言,不食邪味,常行忠孝、友爱慈善之事,往往生子聪明,才智贤德过人,此未生之胎教也。”后来,清代的衡阳人贺兴思又在《三字经注解备要》中,将王相所“注”的内容,提炼为一个“正”字。指出:凡母之正者,而生子自然无不正也。
古人对胎婴养虚,各有不同角度的参悟,但都不离“以德养神形”、“上善治水”这些古代圣哲的教导。德思、德仪、德行,是对孕期妇女的基本要求。要想孕育出具有道德心灵和聪明智慧的后代,首先孕妇自己必须具备妇德,具备上善的心灵、上善的品格、上善的言行。只有自己本身具备这个上善,才能够用上善治水。用上善治自己体内的水,治不断进入体内的水,治子宫中胎水不可或缺的羊水,治自己不断提供给胎儿的体液之水。孕妇自己体内的水能够被上善所治,这才是胎婴养虚能够正确进行、并且取得确切成果的前提和基础。
“德慧智教育”之歌诵读词
个人收集整理-ZQ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孩子甲问:妈妈,我们读地是什么呀?
妈妈甲回答:孩子,我们诵读地是很久很久以前老子爷爷写地一本书,叫《德道经》.
孩子甲:哦!
孩子乙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诵读啊?
妈妈乙回答:孩子呀,诵读《德道经》能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漂亮!
孩子乙回答:那太好了,我要天天诵读《德道经》.
第二场景:八个小孩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第三场景:一个小孩唱《上善治水》歌.
第四场景:家长孩子齐诵《上善治水》
“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
夫唯不爭,故无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五场景:齐诵“诵圣贤经典兴道德文化杨核心价值圆中华梦想”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是万物之灵,人是宇宙万物的全息缩影。水被德性化以后,既能利益我们的生命,也能利益外环境中的万物。“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身中的水被德善以后就能使人清静,使人的精神得到净化,使人在静定之中得到升华。“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静,就是寂然不动,在静定之中才能“感而遂通”知达万物。我们都知道,动与静是一对阴阳,在人的一生之中少儿期是最好动的一个人生时期。近代儿童多动症发病率相当高,是一个令家长们头疼的大问题,那么老子在这里所开出的医治处方,不是镇静剂而是最根本的根治方案,“水善”则“有静”。孩子们体内的水被经典给净化了,被德善所改变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温文尔雅,“有静”可以产生了。我们在德慧智经典诵读推广中,大量的事例验证了这个处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在了解到法国科学家的试验结论以后,一直有志于进一步寻找这方面更多的、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后来忽然悟出了雪花结晶独一无二的原理(历史上世界各地亿兆粒出现过的雪花,没有两粒是图案完全一样的),于是他就开始观察不同来源的水所结出来的冰粒,晶状图案有甚么分别。江本胜博士(Masaru Emoto)等人多年来研究水的秘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不断改良仪器与方法,终于发明了水结晶拍摄技术,自1994年起,以高速摄影技术来观察水的结晶,得到了惊人的发现。
这张图片能使我们对中国的象形文字产生新的理解,中文就是慧智型文字。而且,对老子为什么在几千年以前就能提出“上善治水”的生命理论和方法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他超常的大智慧产生由衷的崇敬。江本胜博士也曾说过:“中文字体非常好。我用繁体字做实验,结晶非常美丽。”
在对中文的简体与繁体字的结晶作以比较时,他也曾经说,水结晶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中文的繁体字信息非常好,比如“愛”,繁体“愛”是用心,简体“爱”是用友,而友谊不用心,没有了繁体“愛”字原来所存在的内涵。
江本胜博士书中的第一张照片特别意味深长,这第一张照片是冰即将融化、但还未达到水的状态的形象,但是所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图片,却完全是中文字“水”的完美图形!而且,我们看完所有正向性带美善意韵的所有水结晶照片,没有哪一张不是六角形,丑恶信息的结晶则没有这一共性特征。中国古老河图中所揭示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名言,也就自然地浮现出来。天一,就是德一,所生之水,上善为质,形具六数。这一奇观似乎告诉我们,古代中国祖先们的确是在大智慧的慧观下创造出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并且揭示事物的本质,他们具有对微观的深刻洞察力。
第一节 上善治水利物有静
《老子·德道经》对人的生命进行了全面而且深刻的揭示,她既是一部生命科学的经典也是一部民族教育的经典。老子早在几千年前他就深刻地指出“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老子·德道经》)。上善治水,上善为什么能够治水?用上善治什么水?这一点在汉代以后,文化人由于缺乏深刻的内修实践,已经不能解析老子的原意,不能解析上善治水。因此就篡改成“上善若水”,将这个“治”改成了“若”。这一改就将老子对生命的深刻观察所得出方法论全部丢弃了,只留下了理性描述的朦胧,殊为可惜。
第二章 上善治水论德慧智教育
近代的几百年,由于人们受西方精神与物质对立理念的深刻影响,将精神能量物质人为地强行非物质化,未能解读出老子给我们揭示的大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德辩证法的理念,不能认知精神与物质都是物质,只是各有阴阳属性的不同。而且更难以深知物质与精神这一对阴阳,在德一的“中气以为和”的主宰下能够完美和谐统一。长期深陷于太极阴阳内的唯物与唯心之争,使我们对生命的理解长期局限在有限的智识水平之中。
众所周知,人在胎儿时期,完全浸泡在水(羊水)之中,体内分布着95%以上的水;而在婴幼儿时期(4-8岁),身体内占有90%的水分;即使在成人时期,体内的水分也高达70%。可见水是我们生命的主体成分,那么人的一生也就毫无例外地在以水为占主导地位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中完成生命的全部进程。
我们一生的胎婴时期、幼儿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人时期、老年时期的六大人生阶段,抓住了治水,也就是抓住了一生的德道实践。用上善治理终生的水,也就抓住了人生的根本。我们一生都应当善加利用“上善治水”的这一科学原理,主动运用上善的淳德治理我们生命体中的水,因为对水用善治之,就能使水发生德性的改变,从而利益于万物的生长发展。
水结晶实验运用简洁、直观、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精神能量的物质性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本身就是科学发展中非常不容易的惊人成果。这个实验触及到了人的精神对物质的影响和作用力这个大的课题,而这方面的科学实验并不多见。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人们争论了几百年的课题。今天能够通过一个简明的实验来探索这个关系,并且得出结论,使人们的智识产生正确的认知,从而证明老子大唯物主义的真理性,其意义非常巨大。
他们新近发表了实验结果《来自水的信息》一书,证明带有“善良、感谢、神圣”等的美好信息,会让水结晶成美丽的图形,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的信息,会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而且无论是文字、声音、意念等,都带有信息的能量。
他《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书插入了大量水结晶的图片,令人对水的认识耳目一新。拍出来的照片显示天然水的结晶都十分漂亮,但是自来水以及受人类工业文明污染的水,结晶却丑陋无比,不少甚至根本结不成冰。
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三):第 三 课
熊 春 锦 本课内容提要:第二章 上Fra bibliotek治水论德慧智教育
第一节、上善治水利物有静; 第二节、科学识水知圣言;
(1)水具有聆听功能对教育观念的启迪; (2)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
(3)从水具有分辨语言文字的功能看教育 (4)集体祝福水变美
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大家好!
老子本意所讲的上善治水,就是指对我们的生命之水用上善的德进行治理、管理和调治,从而使人生完成性命在德道之路上的回归;上善治水,就是用感恩和赞美之心对待万事万物。
上善治水,其实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圣人之治的方法论,是“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教育总纲,也是具体实践的指导方法。而且我们也可以从这四个字中窥见出:老子就是中国风水学的鼻祖,是外环境学的创始人。所以,我们在校勘中坚决恢复了老子思想的原貌。
经典诵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教育方法,是民族文化薪火承传的法宝。民族振兴,首在教育的振兴。但是,迄至今天经典诵读活动,还是民间社会行为,并没有纳入国家教育的总纲之中,还需要我们共同的继续努力。人们对于经典诵读的重要性、科学性仍然存在着种种疑虑,还在观望与等待之中。经典诵读的科学原理,其实早就蕴藏在《老子·德道经》对生命的深刻揭示之中,近代科学对水的研究水结晶成果的出现,也再一次验证了老子思想理论的无比科学性。
经典诵读,对于人生的前四阶段而言,并不在于弄懂弄通经典的内涵。而主要是多听,多读,多看,从而熟练掌握,乃至于能够背诵,重点是在于使经典中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在无为之中充分被吸收进入体内的水中,产生无意识的作用。这就是运用经典诵读,进行上善治水的简单方法。
诵读经典不仅是一个大脑接受、心灵呼应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体内的“水”同步在接受、在感悟、被治理的过程。因为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水能聆听,水能观看,水能分辨,水能记忆。在持续的诵读经典过程中,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体内不断被上善所治之“水”将会把经典中的信息源源不绝地带入全身细胞之内,渗入DNA之中,既能修补先天的不足,又能丰富后天的储存,经典的能量信息将潜移默化地在全身发生置换与储存。
但是,最近俄罗斯社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科学家斯坦尼斯拉夫·泽宁与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又分别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两位科学家都发现,当水面对美好信息时,结晶就会显示出美丽的图形,而遭遇不良信息的水结晶只会显示出离散丑陋的形状。
最重要的是,日俄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水能识别文字、图片、声音、意念等不同的信息载体。如此一来,老子的“上善治水”也就得到了科学的验证。此外“水为心之镜”,“柔情似水”和“女人是水做的”,“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等等民间的一些说法,就显得更有道理了。人们总是认为水没有生命,但是这些科学家却认为水其实有“感应”有“思想”有“记忆”,而且日本科学家则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共同的震动频率和共振波,因此水有生命并不奇怪。
在对经典“被动”听诵和“主动”自诵的较长时期内,孩子的大脑或许不容易理解经典中所蕴涵的上善内涵,但是体内的“水”却可以明白、可以接受、分辨、记忆、形化经典中的信息,经典能量不断地反复浸润渗透于体内的水之中。虽然体内的水在不断地摄入和排出,但是通过坚持不懈的诵读,源源不断进入体内的水始终不停地被经典诵读产生的上善能量所“治”理,体内的“水”也就因此上善的治理而变得纯净,产生健康、智慧和愉悦的生理作用,孩子的道德心灵品格与慧性以及慧智型头脑也就必然因之而在纯净、有静的状态中生成、开发和提升。从而实现众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实现我们振兴整个民族的希望。
目前许多人还在怀疑经典诵读的功能和作用,怀疑儿童的吸收能力,其实这些现象所显示的是成人的“无知”,不明“上善治水”之理。我们后天意识暂时还不能知道的,其实孩子们的无为先天思识都“知道”。胎婴期的孩子反而知道得更为深刻和全面,因为他们体内的水知道这些答案。
第二节 科学识水知圣言
水结晶的科学研究成果,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所揭示的理念,帮助我们冲开了智识认知的局限性。人们即使仍然咬着牙不肯承认人具备先天慧识,不肯承认精神也是物质,也必须首先承认水本身就存着智慧。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水结晶的这一科学研究成果也就为我们复兴道德,为“德慧智经典诵读”提供了全新的科学依据。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展开德慧智经典诵读,让经典诵读成为全民的共识。让经典诵读营养我们精神系统的慧识与智识,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