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选修《汉家寨》教案
《汉家寨》教案(配合课件使用的教案)
汉家寨张承志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汉家寨荒凉、死寂的环境特征。
2、体会作者内心的细腻感受,理解作者所颂扬的“坚守”的精神。
教学重点:1、体味景之荒凉,把握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探讨理解稳重“坚守”的意义教学难点:1、对汉家寨人在荒凉中的坚守2、对作者“坚守”的理解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走近作者张承志,回族。
生于北京,1968-1972年在内蒙古插队当牧民。
197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从事考古工作,1981年获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中亚、新疆、甘宁青伊斯兰黄土高原的历史宗教考古调查。
游历美国、日本,使用数种外语。
张承志以小说的名义挖掘出了人潜在的巨大精神能量,写出了信仰对于人的根本性的意义。
他以内蒙古草原为基点,在北方边陲作自由漫游和寻觅,作品处处显示出作家对于理想的坚守和追求,而且具有强烈的批判气质和人文主义精神。
张承志是个个性独特的作家,作品表现出的厚重和沧桑,让人觉得这才是男人写的东西。
“当你们感到愤怒的时候,当你们感到世俗日下没有正义的时候,当你们听不见回音找不到理解的时候,当你们仍想活得干净而觉得艰难的时候——请记住,世上还有我的文学……”——张承志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章的行文线索。
线索:作者的行踪走近汉家寨(1-6) 走进汉家寨(7-30) 离开汉家寨(31-36)四、仔细阅读全文,划出作者走近汉家寨、走进汉家寨、离开汉家寨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一)走近汉家寨1、走近汉家寨的路途中,作者看到的环境是怎样的呢?所见:空山绝谷铁色戈壁酥碎的红石淡红色的焦土狞恶的尖石棱所闻:单调的马蹄声2、面对这样的环境,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死寂茫然“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
(二)走进汉家寨(已近日落时分)1、走进汉家寨,作者所见到的汉家寨周围的环境又是怎样的?第(8、10、13、16、25)段走进汉家寨,作者看到了谁?他们面对“我”的到来有什么样的反应?在这样的环境,面对这样的人物,作者想到什么?老汉:无言摇摇头微微摇了一下摇头钻进泥屋小女孩:七八岁穿破红花棉袄一动不动凝视在汉家寨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坚忍的精神顽强的生存能力在这样的万里“绝地”里,这就是他们的坚守!(三)离开汉家寨(次日下午)离开汉家寨时,作者所见到的汉家寨的周边环境是怎样的?作者想到了什么?汉家寨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所见:景物闪着白光的黑砾石黄褐色的泥屋天山万顷铁石人物小女孩的身影破红棉袄所感: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汉家寨》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1.1.2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1.1.3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1.2 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1.3 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1.2 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1.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4.1.2 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4.1.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5.1.2 课文中蕴含的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5.1.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5.2.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表达。
5.2.3 学生能够提高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教学PPT,包含课文内容、知识点讲解、教学过程等。
6.1.2 课文原文,方便学生查阅和朗读。
6.1.3 相关文学作品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6.2 学具准备6.2.1 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知识点和课堂笔记。
6.2.2 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回答问题。
6.2.3 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7.1.2 学生分享他们对相关话题的了解和看法。
《汉家寨》教案
《汉家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阅读使学生感知文章形象化、有张力的语言特色。
②体会意境,掌握大量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感悟及表达能力。
②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其自主探究及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文章“坚守”的内涵,明确这种精神的意义及价值,感受张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
二、教学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坚守”的内涵,并帮助学生将“坚守”的精神内化。
(2)探索文章在写景叙事、抒情写意中传达出的地域文化象征、个体生命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情境引入:小孩子很可爱吧?猜猜她是谁?没错,是小时候的我。
大家从这几张照片中除了看到了我和我的家人以外,还看到了什么?对,是老房子。
那是我生活了近十年的家。
在座有没有来自农村或老家在农村的同学?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同我一样,无论距离相隔多远,也不管时光跨越多久,都会常常牵念着它,哪怕那个家低矮、破旧?我曾经居住的家让我魂牵梦绕、无法忘怀,有一个人,有几间房子并非他的家园,却让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时时想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几间破旧的泥屋,走进张承志笔下的《汉家寨》。
(二)自学检测:1、通过课前对本文的自读,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为大家讲述“印象汉家寨”。
讲讲汉家寨周围的景与生活的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们在讲述“印象中的汉家寨”时,会在不知不觉中被那由碧绿色的毒草、酥碎的红石、淡红的焦土等大量的景物描写组成的苍凉、广阔的宏大的背景深深吸引。
用一个词来概括环境的特点那就是——恶劣(板书:环境——恶劣)2、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地描写汉家寨周围的环境?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①营造氛围:作者通过对天山南麓空旷宁静、悲凉恐怖的戈壁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悲凉、空寂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
②抒发感情:作者一路走来,满眼看到的是大地从繁盛到荒僻,写的是荒凉的景,抒的是寂寥的情。
在这个空旷宁寂令人心惊世界里,一老一小两个汉家寨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汉家寨》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文学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汉语语言表达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2)领悟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汉家寨》是当代作家阿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汉家寨寨主杨大头一家三代人坚守寨子,维护民族尊严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汉家寨》的作者阿来及其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内心世界。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中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念。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汉家寨》的人物分析文章。
2.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详细的文本解读。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中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
汉家寨-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汉家寨-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材背景本篇教案是针对人教版选修课程中,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一章的教学内容。
其中,选取了蒋捷与梁实秋的作品《汉家寨》,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汉家寨》的内涵和作者意图;•掌握较为高级的语法和词汇;•培养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感受与理解《汉家寨》的情感内涵;•描写语言分析与解读;•阅读课文中的困难词汇,包括“控制”, “底蕴”, “梦呓”等较为抽象的措辞;•阅读与掌握课文中的旧时代背景和文化元素。
3.2 教学难点•加深对于作者意图的理解和把握;•控制文言词汇的使用;•分析文本中的隐含叙述。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引说:教师对于本次课的教学主题进行简单介绍,包括本篇散文的作者,文本叙述的主题等。
2.学生讨论:教师以“山林田野”为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自然风光的描述,介绍各自喜欢的景点。
4.2 阅读与分析课文1.整体阅读:请学生默读全文,并借助教师提供的讨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思考。
2.分段注释: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汉家寨》的内涵,教师会对课文进行逐段地注释、分析和解读。
3.语法分析:在注释的同时,教师也会对于一些较为高级的语言和语法进行解析和分析,比如:对于“只能控制住外表”的词语进行注释,同时进行一定的讲解。
4.词汇难点: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和抽象词汇,教师会提供相关的解释和词汇运用的方法,使学生可以顺利地掌握这些词汇。
例如:将“底蕴”和“昭示”进行强调和对比。
5.主题分析:针对本篇散文中的主题进行主题讨论,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方式,加深对于文本内涵的理解。
4.3 个人思考与写作练习1.思考:教师布置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设立“时代与情感”两大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两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2.写作: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篇1000字的读后感和思考文章,要求学生将自己对于《汉家寨》的读后感和思考,以较为自由的形式进行文字表达。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汉家寨》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学设计年级:高二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并根据文本提出两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2、方法与过程目标使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概括汉家寨周围景物的特点以及汉家寨的特点,概括老人和女孩的形象特点;使学生在联系材料与文本,理解汉家寨人坚守的意义以及作者在汉家寨找到的人生答案;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说一说在现代社会中坚守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汉家寨人生命的尊严与力量,意识到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坚守精神家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汉家寨人身上生命的硬度与韧性。
使学生在联系文本与材料的同时,说出汉家寨人坚守的意义以及作者在汉家寨找到的人生答案。
【教学方法】1、诵读法(全班集体来诵读文章中描写汉家寨的精彩片段)2、PPT展示(有关乡土中国的资料、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3、小组合作探究(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坚守什么?)4、自主学习法(课前预习,提出问题)【教学设计简图】读者·延伸(我们应该坚守什么)作者•拓展(坚守的意义与内涵)文本•感知(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作业:请每位同学认真阅读文本,根据作者的行踪给文章分层;请每位同学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之上提出2个问题。
导入:异域的风光总是令人着迷,大漠荒野的神秘也总是令人心向往之,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张承志的脚步,走近茫茫戈壁,走进汉家寨。
将学生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展示,总结归纳出4个最主要的问题:1、作者为何用大量篇幅来描写汉家寨周围的环境?2、作者为何觉得小女孩的眼睛便是自己的女儿的眼睛?3、汉家寨人为何要坚守在这片土地上?4、作者在三岔口前找到的人生答案是什么?我们就以这四个问题为切口,来深入分析张承志的这篇《汉家寨》。
环节一:文本·感知(一)作者为何用大量篇幅来描写汉家寨周围的环境?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的1—6自然段,画一画作者在走近汉家寨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并总结概括此地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汉家寨》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2)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刻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作品中的成语、俗语及地域文化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通过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物精神风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汉家寨》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中的线索设置、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
3. 写作手法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象征意义、成语、俗语等,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 文化内涵讲解:讲解作品中所涉及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汉家寨》的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了解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运用写作手法分析具体情节,领会作者的用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汉家寨》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情节设置、人物刻画等。
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主题思想,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写作手法分析:分析作品中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文化内涵讲解:讲解作品中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2. 分析《汉家寨》中的一个写作手法,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进行运用。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探讨作者的表达意图。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作品背景介绍:《汉家寨》是辽宁省作家金宇辉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汉族与满族文化交流和冲突的故事。
作品主题分析: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探讨作品所反映的文化认同、民族关系和个体命运等主题。
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综合素养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作品背景与文化内涵的理解。
作品主题思想的分析和探讨。
文学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2.2 教学难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个性化表达的指导。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分析作品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思考,通过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案例分析与实地考察相结合: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增强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材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讨论区和作业提交功能,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写作评价工具:使用写作评价工具,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评价4.1 教学安排课时安排:本章节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作品背景介绍(2课时)、作品主题分析(4课时)、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2课时)、综合素养培养(2课时)。
汉家寨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汉家寨(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汉家寨(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汉家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深入理解“坚守精神”。
2、学习作者独特的表现手法。
3、学习散文诗一般的语言。
能力目标学习散文的语言和写作手法德育目标学习坚守的精神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的个性化语言及写作特点。
2、把握文中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一、导入二、整体感知1、课题、作者简介(出示投影)2、疏通生字词。
(投影)3 、学生阅读全文,谈谈对本文的总体感受。
4、文章划分层次,概括每部分的大意三、分析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1、请你仔细阅读这个部分,并概括这个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2、赏析写景的语言。
要求从这个部分中找出各自最欣赏的写景句子,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边读边品。
(二)、赏析第二部分1、朗读第二部分,概括汉家寨一老一小两个人物的特点。
2、文中作者走进汉家寨的时候,看见三道巨大的戈壁滩觉得三个方向都像是“可怕的暗示”。
它们暗示了什么呢?3、作者反复写那位穿红色破棉袄的小女孩,这是为什么,小女孩又是代表什么?(三)、赏析第三部分1、生一起朗读第33、35段,进一步体会作者自身的精神提升: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有坚守的意念。
2、问:老人和小女孩在坚守什么? 老人和小女孩的坚守,与作者张承志内心深处的坚守有何不同与相同?3、思考:这篇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坚守”的信念。
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这种坚守有什么价值?它与“发展”的观念会不会产生矛盾冲突?四、写作特点五、作业:假设多年以后那位穿红花棉袄的小姑娘因某种原因走出这块绝境,而后又回到汉家寨,请设想一下她离开的原因、在外界的经历、为什么又回去?回去之后的生活有什么变化?描述时注意润色你的语言。
板书设计汉家寨张承志一、景色特点空旷宁静,死寂无边。
语文版高二必修《汉家寨》教案
语文版高二必修《汉家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汉家寨》的背景及主题。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艺术特色。
2.难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及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简要介绍汉家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介绍作者阿城的生平、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了解。
(2)小说梗概通过讲述或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让学生了解《汉家寨》的故事梗概。
(3)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阿Q、赵七等,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命运及相互关系。
(4)情节安排分析分析小说的情节安排,如故事的起承转合、高潮部分等,让学生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
(5)艺术特色分析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如语言风格、叙述手法、象征意义等,让学生感受阿城的文学魅力。
3.课堂讨论(1)主题探讨让学生结合小说内容,探讨《汉家寨》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2)人物评价让学生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3)艺术特色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讨论小说的艺术特色。
4.作业布置5.教学反思(2)反思教学方法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期末考试成绩评价结合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汉家寨》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汉家寨》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为今后的文学创作和阅读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人物形象分析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阿Q这个角色在小说中代表了什么?他的性格特点有哪些?”(2)情节安排分析教师提问:“小说的高潮部分在哪里?它是如何推动故事发展的?”2.教学难点补充(1)主题探讨教师提问:“通过阅读《汉家寨》,你们认为这部小说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小说通过阿Q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小人物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汉家寨》是一部描绘中国西北汉人村落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贾平凹。
通过讲述寨子里的人物故事,揭示了汉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以及人们在变革中的困惑和挣扎。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汉家寨》的作者、作品背景及主要人物。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的能力。
1.2.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体会汉人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1.3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汉家寨》的作者、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通过阅读选段,使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人物形象概述本章重点分析《汉家寨》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寨子里的老人、青年和儿童。
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他们在小说中的作用。
2.2 人物形象分析2.2.1 老人形象分析老人形象的沧桑与坚守,以及他们在传承汉人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2.2.2 青年形象探讨青年形象在追求现代文明过程中的矛盾与挣扎,以及他们在小说中的成长与转变。
2.2.3 儿童形象关注儿童形象的天真与纯朴,以及他们在汉家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章:主题理解3.1 小说主题概述本章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家寨》的主题,探讨作品所反映的汉人村落生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3.2 主题分析3.2.1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分析小说中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3.2.2 文化传承与断裂探讨汉家寨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文化传承与断裂的问题,以及作品对此的思考。
3.2.3 人性的坚守与挣扎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在困境中的坚守与挣扎,以及作品对人性的揭示。
第四章:教学实践与拓展4.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小说中的某一人物、情节或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汉家寨相关话题的讨论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汉家寨的历史、文化和现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学生能够关注和思考民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课文《汉家寨》。
课文介绍了汉家寨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通过描写汉家寨的自然景观、传统建筑、民族服饰、节日习俗等,展现了汉家寨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魅力。
2. 教学重点:(1)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理解。
(2)课文的大意和结构的理解,能够提炼出关键信息。
(3)通过课文学习,对汉家寨的历史、文化和现状有深入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汉家寨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对汉家寨有直观的认识。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标记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解决生词和重点句子的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小测验,检查理解程度。
3. 深入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和细节,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汉家寨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内容小测验,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汉家寨》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
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中华文化的情感。
2. 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汉家寨》是当代作家阿来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作者童年时在汉家寨的生活为背景,描述了汉家寨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村民的生活状态。
文章展现了汉家寨人民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2.2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汉家寨》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创作意图。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3 教学难点:1. 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汉家寨》的作者阿来及其创作背景。
2. 提问:同学们对家乡有什么印象?家乡有哪些特点和习俗?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3 合作学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
3.4 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汉家寨的风土人情和村民的生活状态。
3.5 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感受家乡的美好。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汉家寨》,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提升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汉家寨》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作品地位。
2. 文本分析: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及艺术特色。
3. 重点难点:作品中的寓意、人物性格刻画、语言风格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汉家寨》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作品基本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家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在考试中对于《汉家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汉家寨》文本及相关辅导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提高课堂趣味性。
3. 网络资源:搜集与《汉家寨》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景点,加深对作品背景的了解。
六、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3. 对比教学:将《汉家寨》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对比,突出其独特之处。
七、教学步骤1. 导学:介绍《汉家寨》的作者、创作背景及作品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作品基本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2024年《汉家寨》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文学作品:《汉家寨》作者:阿来教学目标:1. 理解《汉家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的分析。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深层主题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手册和教科书。
2. 相关的研究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阿来及其作品《汉家寨》。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汉家寨》,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
4. 深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中的深层主题和象征意义。
5. 文学鉴赏: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
6. 批判性思维: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7.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二、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和批判性思维,提供指导和支持。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学生总结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作者阿来及作品《汉家寨》介绍1. 介绍作者阿来的背景和作品《汉家寨》的背景。
2. 分析作品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第二节: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1. 学生自主阅读《汉家寨》,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汉家寨(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一、《汉家寨》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
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惜墨如金地描写人物--而深刻的主题便蕴含在描写之中,在言外,耐人咀嚼。
遗憾的是,却有不少中学生读者对如此美文妄加褒贬。
有的说:作者被洗脑了,写出这篇荒诞的作品,用混乱的视象与病态的想象,充斥读者理性的头脑。
有的说:景物描写所用篇幅太多了,作者似乎在卖弄自己的文采,故意写得极晦涩。
对这篇散文的阅读,将使慧心犹在的学子明白:一篇有诗意的散文,才是上乘的散文;一个品得出诗意的读者,才是有品位的读者。
二、这篇散文主题深刻,足以振聋发聩,惊世警人。
“坚守”的主题,绝不仅仅局限于汉家寨于不毛之地中坚守着生存,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有人在物欲横流中坚守着清贫,有人在庸俗泛滥中坚守着高雅,有人在寂寞孤独中坚守着理想,有人在“游戏人生”中坚守着作为,有人在“众人皆醉”中坚守着“独醒”,有人在急功近利中坚守着“治本”,有人在“全盘西化”中坚守着民族精华……对这篇散文的学习,将使良心未泯的学子思考与选择正确的“坚守”,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光彩照人。
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荟集的一个点。
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若是没有这匹马弄出的蹄音,或许还好受些。
300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
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
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
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和北麓的蓝松嫩草判若两地--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
除开一种维吾尔语叫uga的毒草是碧绿色以外,岩石是酥碎的红石,土壤是淡红色的焦土。
山坳折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汉家寨》教学设计(辽宁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汉家寨》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运用文本细读和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探讨作品的细节和主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家族、民族文化的关系,培养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简要介绍《汉家寨》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分析作品中的重要事件和冲突,以及它们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2.2 象征意义解读:分析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汉家寨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探讨作品中的其他象征物和象征动作,如寨旗、守望等,以及它们所传达的主题。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汉家寨》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2 教学难点:解读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和文化背景知识。
深入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和比较阅读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视觉和文化背景信息。
开展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以及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2 终结性评价:布置课后作业,如作文或研究报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进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步骤设计6.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汉家寨的图片和介绍其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偏远的小寨子会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6.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汉家寨》,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汉家寨 教案教学设计
汉家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3)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汉家寨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2)老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理解程度。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老师呈现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记忆。
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让学生自由交谈,谈论自己的家乡和文化特色。
2. 课文导入:(5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汉家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3. 课文学习:(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2)老师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理解程度。
4. 生词和短语学习:(10分钟)(1)老师呈现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巩固记忆。
5.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和短语。
2. 练习课文中的对话。
3.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策略:1. 交际式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汉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荥阳市中小学教学优质课赛课参赛课题
汉
家
寨
荥阳高中夏伟宏
汉家寨
张承志
学习目标:
1、依据作者的行踪,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2、研读课文,运用作批注、写感悟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
3、联系现实,探讨“坚守”之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研读课文,运用作批注、写感悟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
2、联系现实,探讨“坚守”之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安排:
环节一:导入
那一年,落英缤纷。
一个武陵人无意间走进了一片桃花林。
从此,桃花源,便成了无数中国文人魂牵梦绕的仙境。
然而,桃花源中人却说,先人“避秦时乱”,不得已才“来此绝境”。
其实,在古时,又岂止桃花源人离开家乡,在异地他乡繁衍生息呢?
那一天,黄沙漫漫,张承志,这位“鲁迅之后的作家”,走进了另一个“绝境”,真正的绝境!
今天,我们就跟着他的脚步,去一探那真正的绝境吧。
环节二: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问题1:你能依据作者的行踪,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吗?
学生快速读课文,抓住文章中承上启下的句子,理清文章的结构。
明确:
第一层:走近汉家寨,沿途所见、所感。
第二层:走进汉家寨,作者的所见、所思。
第三层:走出汉家寨,作者的反思。
引导:你为什么这样分层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承上启下的句子。
第6段最后一句“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文章倒数第6段有“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等句子可作参考。
环节三:阅读与分享
问题2:你能就其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更深入地阅读,并与大家分享你的阅读体会吗?
具体操作:
(一)阅读:学生认真研读喜欢的部分,画出喜欢的句子,作出批注或者写下感悟。
(二)组内分享:说一说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对你感触最深的的地方(一种情、一句话或者一个词)等。
(三)班级展示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
第一部分:
(1)抓住第3段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很精彩,特别是重点赏析“天山南麓是大地被烤伤的一块皮肤”这句话,突出了环境的残酷
(2)抓住了作者的感受“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来分析,很到位,把环境的空旷甚至恐怖都写了出来。
第二部分:
(1)“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汉家寨真是绝境啊!
(2)三岔口,人生的答案,表达出了人的选择,突出的是汉家寨人的坚守。
(四)教师点拨,升化阅读
1、关于第一部分,走近汉家寨
问: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作者的所见、所感。
那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明确: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突出汉家寨人生活的不易写出了汉家寨人的坚守精神
2、对于文中“坚守”的理解
问:汉家寨人到底在坚守着什么呢?走出汉家寨的作者,又在坚守什么呢?
提示1,阅读文中关于汉家寨人的文字,思考汉家寨人的坚守
相关描写:破泥屋,汉服,对三岔路的摇头,破红花棉袄
明确:坚守祖先留给后人的土地,坚守自己的家园;
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坚守着文化,坚守着生存。
提示2,品读下面的句子,思考作者的“坚守”。
千年以来,人为着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
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②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
明确:作者坚守的是在荒凉悲绝的境地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
环节四: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周围也有很多坚守的故事。
你也一定看到、听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甚至你的心中就深埋着一个关于坚守的故事,那就说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感动吧。
学生讲述他们心中的坚守,教师适时点拨。
可能会出现:
1、友情的坚守。
送你一句话:人生得此知己足矣。
好好珍惜你们的友谊。
2、母亲的坚守。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母亲,姚厚芝。
她是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从她那里,我懂得了,坚守是一种力量。
教师小结:坚守是一种力量
《北京爱情故事》里林夏对于爱情的坚守让无数女生心疼,《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坚守则激励了无数男生;格桑德吉坚守的,是对家乡孩子的爱;而黄旭华的坚守,则是对于国家的爱。
他们坚守的其实是一种原则,一种信仰,一种感情,而正是这些坚守让我们少了几分抱怨,多了一些努力;少了几句指责,多了一些宽容;少了一丝浮躁,多了一些单纯;少了压抑,多了坦然。
环节五:作业
桃花源阡陌交通,汉家寨却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桃花源人“黄花垂髫”“怡然自乐”,汉家寨人一老一少,孤独贫穷。
然而作者却说:无论到哪里,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
桃花源和汉家寨属于不同的“绝境”,但它们都可以成为你我精神的栖息地。
你心中的精神家园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写出你心中的“桃花源”或者“汉家寨”吧。
板书设计:
汉家寨走近--------绝境家园
文化走进--------坚韧坚守
民族传统走出--------坚守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