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程序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党政工作部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
第四条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单位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制衡性原则、重要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
第六条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七条单位领导班子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当充分发挥单位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单位可以根据本规范的要求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或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岗位,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八条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
大额资金使用、大宗设备采购、基本建设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第九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决算编制和绩效评价、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物资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债务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
单位应当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的轮岗制度。
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替代采取专项审计、部门互审等控制措施。
2024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2024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合同目录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1.2 适用范围1.3 基本原则第二章:组织架构2.1 组织结构设计2.2 职责分工2.3 管理层职责第三章:风险评估与管理3.1 风险识别3.2 风险评估3.3 风险应对策略第四章:内部控制活动4.1 审批流程控制4.2 业务流程控制4.3 信息系统控制第五章:信息与沟通5.1 信息收集与处理5.2 内部沟通机制5.3 外部信息披露第六章:内部监督6.1 监督机制6.2 内部审计6.3 监督结果的应用第七章:内部控制的实施与评价7.1 实施计划7.2 内部控制评价7.3 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改进第八章: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8.1 持续改进机制8.2 改进措施的制定与执行8.3 改进效果的评估第九章:违规责任与处理9.1 违规行为的界定9.2 违规责任9.3 违规处理程序第十章:附则10.1 合同的解释权10.2 合同的修改与补充10.3 其他事项第十一章:签字栏11.1 签字人员11.2 签字时间11.3 签字地点以上为2024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目录。
合同编号______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本规范旨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使用效益。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运行。
1.3 基本原则内部控制应遵循合法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等原则。
第二章:组织架构2.1 组织结构设计明确组织结构,确保职责清晰、权责对等。
2.2 职责分工各部门、岗位的职责应明确划分,避免职责重叠或缺失。
2.3 管理层职责管理层应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和监督负最终责任。
第三章:风险评估与管理3.1 风险识别识别和分析单位运营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3.2 风险评估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3 风险应对策略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避免、转移、减轻和接受等。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内部控制管理规范》
内部控制管理规范负责部门:审计部受控状态:受控生效日期:发布之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内控实施 (4)第三章内控评价 (8)第四章内控检查 (10)第五章内控信息系统 (11)第六章内控体系运行效果考核 (12)第七章附则 (12)附件 (1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企业内控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简称:“内控”),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本规范目的是在国家规范的要求下,建立公司的内控管理体系,实现内控管理,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通过本规范,明确公司内控管理职责,内控运作要求,日常管理、考核,以及信息化相关要求。
内控管理采用以风险管理为主线,以内控检查为手段的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内控管理体系,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本规范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主要明确公司内控体系的运行规则,包含建立、运行、监督检查与评价考核等内控管理主要内容,是公司内控管理基础制度。
《内控管理手册》依托公司主要业务进行详细风险防控方法编制,包含流程图、风险控制表等,是对风险防控措施的具体分解,用以指导业务部门内控管理的执行,为本规范配套规范。
第四条本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项目部。
第五条内控管理组织及其职责依据《企业内控基本规范》第十二条~第十四条对内控体系组织建设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经营特点,本规范明确公司内控管理组织及其相应职责。
(一)董事会负责领导公司内控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议公司年度内控评价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升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连续发展,爱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差不多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等。
差不多规范规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差不多目标、差不多要素、差不多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差不多依据。
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按照差不多规范制定,是对企业有效执行差不多规范作出的具体规定和应用讲明。
第三条本规范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其他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中小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能够参照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四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治理层和全体职员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差不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一)企业战略;(二)经营的效率和成效;(三)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四)资产的安全完整;(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有义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企业,应当确保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具备条件的,还应同时实现其他控制目标。
第五条企业内部控制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项业务环节。
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能够结合实际情形,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然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差不多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妨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内部环境要紧包括管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二)风险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五)内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第四条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第五条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七条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
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章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第八条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會[2008]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會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會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會计法》和其她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以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地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她单位可已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地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會、监事會、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地、旨再实现控制目标地过程.内部控制地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地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再全面控制地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再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時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地变化及時加已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已适当地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地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地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時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地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對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以相应地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再可承受度之内.(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時、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地信息,确保信息再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风险识别-外部风险
添加标题
企业文化对企业产生的许多影响都被埋入企业行为的原始部位,处于行为动机的意识层面之下,以致于文化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由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无形性、软约束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使企业文化始终以一种不可抗拒的方式影响着企业。
案例:海尔兼并红星电器厂的文化改造
第一章
内部环境:企业文化
审批:检查已确立的授权条件得到满足的真实步骤。
控制活动: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
授权审批的种类
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这类授权通常以管理部门的文件规定一般性交易办理的条件、范围和对该交易的责任关系。
内部环境-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风险规避
风险降低
风险分担
风险承受
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内部控制流程规范
内部控制流程规范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为了保障公司财务、资产和业务的安全,预防和减少错误、失误、盗窃和舞弊等风险,所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制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流程规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长期可持续经营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部控制流程规范的内容和要点。
一、内部控制流程规范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流程规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它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实现对企业运营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通过规范内部控制流程,企业可以增加对各级员工行为的监督,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同时,内部控制流程规范还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降低各类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流程规范的基本原则1.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应该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地识别和评估,确定相应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
2.明确职责与权限:企业应该明确各级员工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级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履行其职责并做到适度的授权管理。
3.合理的信息系统: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且信息系统应具备风险预警和监控功能。
4.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类内部控制措施,提高对关键业务环节的控制和监督效果。
5.持续改进:企业应该不断优化和改进内部控制流程,适应经营环境和业务发展的变化,提高内部控制的效力。
三、内部控制流程规范的主要内容1.风险管理企业应该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等环节,降低各类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风险管理应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
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它能够对企业的财务、业务和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
内部审计应该定期进行,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估、合规性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3.业务流程控制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业务流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和审批流程。
通过规范业务流程控制,可以提高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并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
2023-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失控案例不断爆光,风险管理警钟常鸣
案例分析与警示
风险构成有哪些要素
• 风险因素——增加风险事故的时机,扩大损失幅度的条件
•
实质性风险因素
•
道德风险因素
•
心理风险因素
• 风险事故——引起损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
• 风险损失——实际或潜在利益的丧失
第二节 现代内部控制开展的启示
六、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开展的重要启示 反舞弊成为加强内部控制的内在需求 市场经济越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越重要 实施风险管理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的开展趋势 风险控制是防范经营失败的重中之重 失控导致失败是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强调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是一种思维创新,融合好,可以
• ?内部会计控制标准——根本标准〔试行〕? • ?内部会计控制标准——货币资金〔试行〕? • ?内部会计控制标准——采购与付款〔试行〕? • ?内部会计控制标准——销售与收款〔试行〕? • ?内部会计控制标准——工程工程项目〔试行〕? • ?内部会计控制标准——担保〔试行〕? • ?内部会计控制标准——对外投资〔试行〕? • ?内部会计控制标准——本钱费用〔征求意见稿〕? • ?内部会计控制标准——预算〔征求意见稿〕? • ……
第一节 正确理解内部控制
第一节 正确理解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权威解释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 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2021年6月28日由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 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并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根 本标准?中对内部控制最权威的解释。
第一节 正确理解内部控制
• 内部控制是一门包含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犯罪学等多门学 科知识的边缘学科。
内部控制六大业务流程及管控
内部控制六大业务流程及管控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了达到其业务目标,确保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可靠性和规范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机制。
六大业务流程及管控包括财务流程、采购流程、销售流程、库存流程、人事流程和资产管理流程。
1.财务流程:财务流程包括财务报告编制、财务审计、会计准则合规等环节。
在财务报告编制方面,内部控制应当确保会计准则的正确应用,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在财务审计方面,内部控制应当对审计程序和工作程序进行有效管控,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此外,内部控制还应当确保会计准则合规,遵守相关会计法规。
2.采购流程:采购流程包括需求确认、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验收入库等环节。
在需求确认方面,内部控制应当确保需求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避免无效的采购行为。
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内部控制应当建立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标准,确保供应商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在合同签订方面,内部控制应当确保合同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在验收入库方面,内部控制应当确保验收过程的规范和有效性,避免不合格产品的进入库存环节。
3.销售流程:销售流程包括客户订单接收、产品交付、收款等环节。
在客户订单接收方面,内部控制应当确保订单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虚假订单的产生。
在产品交付方面,内部控制应当确保产品的准确交付和交货的完整性。
在收款方面,内部控制应当确保收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收款遗漏或错误。
4.库存流程:库存流程包括库存管理、库存盘点、库存报废等环节。
在库存管理方面,内部控制应当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库存过多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在库存盘点方面,内部控制应当确保盘点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避免盘点错误或遗漏。
在库存报废方面,内部控制应当确保报废过程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5.人事流程:人事流程包括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环节。
在招聘方面,内部控制应当确保招聘程序的透明和公正,避免滥用职权或失职行为。
在员工培训方面,内部控制应当确保培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解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国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
国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为了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国资出入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国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从制定内部控制政策、明确责任分工、设立审计机构、加强资产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国资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制定明确的国资内部控制政策。
该政策应包括国资出入库的审批程序、授权要求、记录保管规定等内容,确保资产流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二、明确责任分工国资管理部门应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任务和权限,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责任制,确保各个部门和个人履行内部控制职责。
同时,国资管理部门还应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设立审计机构国资管理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负责对国资出入库业务进行审计,发现并纠正内部控制问题。
审计机构应与国资管理部门保持独立性,对国资出入库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加强资产管理国资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产登记、盘点、调拨、处置等流程,确保国资出入库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同时,国资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查资产的状态和使用情况,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或损坏。
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国资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国资出入库过程中的风险点和风险防控措施。
在资产出入库过程中,应对相关风险进行评估,采取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并备案相关风险防范措施。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资管理部门的领导重视,加强对内部控制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
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才能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以上即是国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的一些建议,通过规范国资出入库的流程和管理,可保证国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国有资产的价值和利用效率。
只有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学校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学校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第四条:学校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学校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学校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学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二)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到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学校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学校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六条:建立学校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为切实做好我校内部控制工作,我校成立内部控制工作领导组,统筹、协调本校内部控制工作。
组长:(校长)副组长:成员:内部控制工作领导组设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我校具体的内部控制工作。
第七条:学校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学校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第二章学校层面内部控制第八条:财务室为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
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第九条:学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学校建立健全集体研究决策机制。
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根本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了引导和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开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包括根本标准、具体标准和应用指南等。
根本标准规定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根本要素、根本原那么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具体标准和应用指南的根本依据。
具体标准和应用指南根据根本标准制定,是对企业有效执行根本标准作出的具体规定和应用说明。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和其他涉及重大公众利益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中小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可以参照本标准和具体标准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
第四条本标准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一〕企业战略;〔二〕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三〕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四〕资产的平安完整;〔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有义务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企业,应当确保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具备条件的,还应同时实现其他控制目标。
第五条企业内部控制涵盖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和各项业务环节。
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但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至少应当考虑以下根本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根底。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公司正常的业务运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公司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本公司下属的各办事处、经营单位等独立核算的会计实体。
第四条本制度由行政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公司各部门应严格遵照执行本制度。
第五条公司负责人对本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二章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和原则第六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应达到以下基本目标:(一)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一第七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以下主要基本原则:(一)内部会计控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内部会计控制应约束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任何业务都不得超越内部控制程序处理。
(三)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部门、岗位应合理设置,其职责权限应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应不断修订和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第三章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第八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
(二)实物资产内部会计控制。
(三)对外投资内部会计控制。
(四)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
(五)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
(六)筹资内部会计控制。
(七)销售与收款内部会计控制。
(八)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
(九)担保内部会计控制。
二(十)电算化管理控制。
(详见电算化管理制度)第九条公司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程序。
(一)货币资金是指公司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二)公司负责人对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及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负责。
(三)公司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项目的登记工作。
公司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四)配备合格的工作人员办理公司货币资金业务,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轮换。
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五)公司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六)审批人应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原则上,公司总裁或主管财务的常务副总裁对资金支付有裁决权,但需集体审议或联签的货币资金业务应按相关程序办理;对金额在人民币5000元以下的零星货币资金业务,可由享有裁决权的公司领导授权有关高层管理人员代为行使其审批权。
经办人应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
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三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七)公司应按照以下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1、支付申请。
公司有关部门或个人需请款(含报销)时,应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有效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采购计划及合法票据等。
2、支付审批。
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及审批程序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拒绝批准。
请款单据首先应经请款部门经理、部门主管副总裁批准,再由财务部、审核审计部等部门审核,之后报财务副总裁、常务副总裁或总裁依次审批。
如公司对款项支付实行定额分级授权审批制度,则相关请款单据可分别由享有审批权的领导在授权的定额范围内依次审批。
3、支付复核。
财务部应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准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的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
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4、办理支付。
出纳人员应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再次复核后,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并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八)公司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如相关工程项目建设、土地征拆补偿、固定资产购置、对外投资、偿付贷款股息、支付大宗购货款等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等行为。
对超过董事会授权的资产处置金额的货币资四金支付业务,除实行上述程序外,还应报董事会批准后方可执行。
公司业务用备用金借款必须执行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
(九)严禁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十)公司应加强对库存现金限额的管理,原则上公司每天库存现金余额不应超过人民币贰万元,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的现金应及时缴存银行。
(十一)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定以下业务属于现金的开支范围:1、员工工资、津贴、奖金、个人劳务报酬;2、各种劳保、福利费用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3、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4、出差人员需随身携带的差旅费;5、因采购、业务等需要借支的备用金(人民币5000元以下);6、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费用支出,如招待费、办公费等,公司结算起点原则上为人民币一千元,超过结算起点的费用支出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方可以现金支付;7、国家规定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的业务应通过银行办理转帐或汇款结算。
(十二)公司的现金收入应及时存入银行,不得直接用于支付公司自身的支出。
因特殊情况需坐支现金的,应事先报开户银行审查批准。
(十三)公司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帐,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帐外设帐,严禁收款不入帐。
五(十四)公司应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帐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帐户,办理存款、取款、结算等业务。
公司应定期检查、清理银行帐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公司应加强对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等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十五)公司应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不可签发无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可签发、取得和转让无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套取银行和他人资金;不可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不可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银行帐户。
(十六)公司指定财务部由专人定期核对银行帐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余额与银行对帐单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十七)公司应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
发现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十八)公司应对门票、停车票、股票、土地证、房产证、会员证、餐券等有价证券视同货币资金进行严格管理。
有价证券统一由财务部集中保管,需申领或借用有关有价证券的部门应参照货币资金业务审批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十九)公司应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如支票、汇款单、发票、收款收据等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账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
(二十)公司应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
公司预留银行印鉴包括单位负责人名章、财务专用章及常务副总裁和财务副总裁亲笔签名。
公司负责人名章由总裁保管,财务专用章六由财务部经理负责保管。
在印章保管人因公出差等特殊情况下,为不影响正常业务开展,保管人可授权有关人员暂时代为保管,并应办理临时交接手续。
不得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二十一)公司应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和检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十条公司实物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程序。
(一)实物资产是指公司用于销售的库存商品及办公、经营用房屋、基础配套设施、设备、交通工具、电器、低值易耗品等。
(二)公司建立实物资产的岗位责任制,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
(三)配备合格的工作人员办理公司实物资产相关业务,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轮换。
办理实物资产业务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公司对实物资产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实物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实物资产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五)审批人应根据实物资产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经办人应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实物资产业务。
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实物资产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七(六)公司应按照以下程序办理实物资产相关业务。
1、验收入库。
新进实物资产原则上均应通过仓管部验收,并由仓管部负责管理与调拨。
竣工房屋、基础设施等应由审核审计部、工程部、物业部等部门负责验收,并分别由物业部、工程部等部门负责管理和维护。
2、调拨领用。
各部门根据需要,填写《商品(物品)领用单》或《商品出库单》经部门经理、主管副总裁、财务副总裁、常务副总裁或总裁依次审批后,到仓管部办理有关领用手续。
如公司对商品、物品领用实行定额分级授权审批制度,则相关申请单据可分别由享有审批权的领导在授权的定额范围内依次审批。
仓管部负责将相关单据及时报送财务部、物业部,以便进行有关帐务核算和物品使用管理。
3、办理出库。
仓管部应对批准后的领用单据进行复核,复核商品、物品调拨、领用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准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数量、金额的计算是否准确等。
复核无误后,交由保管人员办理出库手续。
4、盘点清查。
每月月底,财务部分别会同仓管部、各营业部门等对仓库及门市存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并做好盘点记录。
如盘点出现损溢,则应填写《商品损溢处理单》由财务部签署处理建议后,报财务副总裁、常务副总裁或总裁审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