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者眼中的希特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者眼中的希特勒


希特勒,一个深刻影响20世纪历史并为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有人把他看作天才的政治领袖,有人把他看作政治小丑,有人把他看作疯子或神经病患者。那么,希特勒究竟何许人也?如何理解这个人?如何看待他的性格?在一些心理分析学者看来,希特勒这个独特的人物作为一个极端的案例恰好为心理分析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我们这里要介绍的是精神分析学者弗洛姆对希特勒所做的性格分析。


埃里希•弗洛姆(1900-1980),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1934年,离开德国到美国。作为一位杰出的精神分析学者,他批判地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思想,成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著述很多,其代表作品有《逃避自由》、《爱的艺术》、《自为的人》、《人心》、《健全的社会》、《人类的破坏性剖析》等。


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弗洛姆一直对希特勒给予了相当之关注。早在其影响深远的成名作《逃避 自由》中,弗洛姆就开始了对希特勒的心理分析。


在这部书中,弗洛姆认为希特勒提供了一个施虐-受虐性格的典型例子。与弗洛伊德的理解不同,弗洛姆的虐待症概念并不特别涉及性,或者说性方面的虐待(和被虐待)只是虐待症里的一小部分;另外大部分都是跟性没有关系的虐待行为。在弗洛姆看来虐待症本质上是一种致人痛苦的欲望。施虐狂旨在用破坏性的方式支配、控制一个人,使之痛苦,成为意志下无可自助的人,并从中获取快乐。与之对照,受虐狂旨在屈从于他人,渴求被支配、被控制。正如弗洛姆所观察到的,施虐症与受虐症,在表面上看上去相反,但实则却是一体的两面,密不可分;施虐与受虐往往统一于同一个人身上。对这种施虐-受虐性格,弗洛姆又称之为独裁主义性格。用弗洛姆的话说就是:“独裁主义性格的实质一直被看作虐待狂和受虐狂冲动的同时并存。”这种性格的人对位于其上的人躬腰弯背,对位于其下的人就用脚踢。他既需要统治他人,同时又具有一种先天的服从性。



这类人所钦佩的唯一东西是力量。他赞美有力量的人,崇尚强权,向强权屈服。他厌恶软弱,蔑视无权者。对那些没有力量或权力,不能反击的人,他轻视,想控制他们。因此,追逐权力,往往是这种典型的施虐-受虐狂的特征之一。这正好可以解释希特勒的权力欲、征服欲及他大量的政治行为。此外,希特勒在他的文字与演说中,也经常表露出一种想控制力量薄弱的人的施虐欲望。那么,如何理解希特勒的受虐倾向

呢?弗洛姆认为希特勒的受虐渴望表现在他服从上帝、命运、必然、历史、自然等高一级的权力上。“所有这些词对希特勒具有同一意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权的象征。”在希特勒自己看来,至高的权力不是他,而是命运,是进化律。这种屈服的需要,深探根植在他的被虐待性格中。


希持勒同女人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他的施虐-受虐性格。


希特勒所感兴趣的女人,可依社会地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敬的”女人,这是有财富、有社会地位的女人,或成功的演员。另一类是在社会地位上比他“低”的女人,如他的外甥女捷丽·劳伯尔,和跟他许多年的情妇爱娃·布朗。对第一类让他赞美的女人,无论是在年青时还是日后他总是有些羞怯胆小,似乎一直留在远远赞美的地步。有资料显示希待勒与这类女人交往中有受虐待症行为。韩夫斯坦格说,希特勒对他的太太便有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到韩氏家去,韩离开了片刻,希特勒就双膝脆在韩太太面前,称自己为她的奴隶,哀怨命运使他她相见恨晚,使他感到既痛苦又甜蜜。对后一类他不赞美也不敬的女子,希特勒的方式完全不同。他似乎只与这类女子有性关系。有关资料显示,希特勒对她们很少体贴顾念。比如爱娃生日的时候,希特勒会叫他的副官买—些便宜的首饰和义务性的花朵给她。而且希特勒很少顾念到她的情感。在她面前,他会说:“一个非常聪明的男人一定要配一个原始的、愚矗的女人”,好像她不在场似的。简单说,希特勒对他所赞美的女人主要是被虐待性的,而对他不赞美的女人则主要是虐待性的。


在弗洛姆看来,虐待狂和受虐狂这两种倾向看似相反,实则有着共同的根基,其产生都是由于隔绝的个人无力保持孤独而需要克服这种孤独的共生共存关系。因此,这是一种补偿性暴力,是对致命的极严重的无能感,对残缺和空虚生活的一种病理性替代解决方式。


在弗洛姆看来希特勒个性的另一方面是他的极端自恋。


希特勒只关心他自己,他的计划,他的权力,他的愿望。他没完没了地谈论他的观念,他的过去,他的计划;世界只在做他的计划与欲望的目标时,才是有用的,他才关心;别人只在有益于他,有利于他时,才有重要性;他对任何事情永远比任何人都更知道。对自己的观念与计划的这种确信,是强烈的自恋的典型特征。希特勒有一种自我祟拜。他被一种几乎神秘的信念所控制,即是他相信自己做国家与战争的领袖,是永不错误的。弗洛姆认为希特勒具有磁力的眼睛可以提供其自恋性格的

另一证据。弗洛姆认为极端目恋的人眼睛里常闪烁着一种特别的光亮。另有一个典型例子可以清楚地表现出希特勒的自恋。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曾经叫人把希特勒的一些演说录了音。希特勒每次去看他,他都把那些录音播给他听;希特勒则会“投身到”一把又大又软的椅子里,像进入催眠状态似的享受他自己的声音,正像那古希腊的少年,悲剧性的爱上自己,对平静的水面里自己的影子赞美不止,而投身淹死在水里。



弗洛姆指出自恋具有良性与恶性两种形式。对于前者而言,自恋与现实具有联系,自恋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后者则不同。恶性自恋缺乏矫正成分。这种恶性自恋者的伟大不需要与任何人或事情发生联系,在保持其伟大形象中,他越来越将个人与现实分离,且不得不增强自恋强度,以便更好地防备自己在自恋中夸大的自我可能被揭示为个人想象的产物这种危险。这样,恶性自恋就不是自我限制。一个极端自恋的人甚至无力察觉外部世界中正在发生着的一切。在弗洛姆看来,希特勒的极端自恋就是一种恶性的自恋。。


与希特勒极端自恋密切相关的是他情感的缺乏与他的退缩态度。


作为一个极端自恋者,在希特勒整个一生中,除了他自己以外,他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对于他的母亲或朋友所关心的事情他都兴致索然,几乎没有感情。他对任何人或任何事都缺乏兴趣,除了他自己以外,他只关心对他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对任何人都冷漠遥远。实际上他没有朋友,他生活在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



他的退缩态度表现在他经常脱离事实,退回到自己的幻想世界之中。这是他自小就开始形成并在日后固定下来的面对失败的逃避办法。如在中学当他的功课开始跟不上时,他没有变得更努力,而是越来越沉迷于游戏的幻想世界。他沉迷于幻想的另一个表现,是强烈的喜欢卡尔·麦依的小说。



情感的缺乏、退缩的态度、自恋这三者自希特勒小的时候就已联结在一起,而且随着他所经历的成功与挫折,这一构成希特勒性格内核的部分非但没有被击碎,而且被进一步互相强化并最终巩固下来。



在生命的最初五年中,由于受到母亲的宠爱,希特勒的自恋开始形成。在小学中,他的功课一直不错。这维护了他的自恋。但在中学的时候,他的功课开始跟不上。随后几年,希特勒在现实生活中碰到越来越多的钉子。甚至有短期沦落到街头流浪。这些经历都打击了他的自恋。然而这个缺乏情感、高度自恋的人,采用的方法是回避事实,从事

实退缩。每一次失败都没有使他向事实迈进,而是让他进一步退回到自我世界中,退入幻想世界中,与人离得更远,越来越远离事实。对他来说,幻想变得比事实更真实。他越来越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中。妄想伟大,这解救了他。然而这却阻止了他去适应现实。当他辉煌的梦想进一步膨胀时,它们与他的实际成就之间的深沟就裂得更宽了。从这个深沟中又产生了怨、怒、恨和更加强烈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取得的成就越微小,希特勒就越加沉缅于梦幻之中。这形成了一个不断重复下去的恶性循环。希特勒越来越深陷于其中。战争的爆发,使他终于找到了一条避免使自己陷入疯狂的道路。这种对自恋个体而言更为满意的解决途径是:通过改变现实使之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与他的自恋式的自我形象相一致。这正是希特勒在后来所做的事情。作为一个极端的自恋者,他通过取得数以百万人的赞同和意志一致来阻止他潜存的精神病的公开爆发。假如他没能成功地使千百万人相信他的自我形象,接受他的关于“第三帝国”的黄金时代的宏伟幻想,甚至通过改变现实向他的追随者证明似乎他是正确的,他也许已经患了明显的精神病。他通过找到大量拥护者,得以暂时地改变现实而适合了他的自恋。然而,这样的解决方式只能是一种饮鸠止渴。当他逃避疯狂的行为看似取得成功时,他已越来越坠入了疯狂之中。




在后来的学术研究中,弗洛姆转向对希特勒破坏性的分析。这集中体现在他后期作品《人心》与《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中。由此,弗洛姆给出了希特勒的一幅新画像,在这幅新画像中希特勒最为重要的性格特征被描绘为恋尸症。



弗洛姆认为个体的人格定向最为根本的有两种。一种是爱生。这类人热爱生活。另一种是爱死。这类人不爱生活,更倾向于厌恶生活,他们被无生命的东西所吸引,最终为死亡所吸引。这是一种对死亡、毁灭以及一切无生命的东西的热爱。对后者,弗洛姆引入了“恋尸症”来刻画。



具有恋尸定向的人会被所有没有生气的和死的东西所吸引和迷狂,诸如死尸、腐物、粪便和污垢。恋尸者喜欢谈论病症、埋葬和死亡。希特勒在这一点上是十足的恋尸类型的例证。他为破坏所迷狂,死亡的气味对他来说是甜美的。在他成功的那些年里,他似乎仅仅要毁灭他认为是他的敌人的那些人,而当他最后在感到世界末日到来的日子里,他表现出最大的满足是亲眼看到一切的毁灭:德国人的毁灭,他周围的人的毁灭和他自己的毁灭。


对于恋尸者来说,使用暴力不是为

环境所迫而作出的短暂行为,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的最大成就就是破坏生活。这可以解释希特勒真正迷恋暴力的原因。



恋尸的人被黑暗和夜晚所吸引。高度恋尸的人常常可以通过他的外表和姿势看出来。他冷淡无味,皮肤看起来死一般的,脸上常常出现一种嗅到臭味似的表情。在希特勒的脸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表情。



对于恋尸的人来说,正义意味着正确的分割,他们情愿为他们叫做正义的东西去杀或去死。恋尸者是“法律和秩序”的冷淡无情的信徒。“法律和秩序”是他们的偶像,他们感到威胁法律和秩序的任何东西都是对他们的最高价值的恶毒进攻。


简单说,弗洛姆描述的恋尸症表现特征,我们都可以在希特勒身上找到。因此,弗洛姆指出,希特勒是具有这种人格定向的一个最好例证。


在希特勒的行为与思想观念中,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这就是希特勒对共有同一血缘的种族的狂热献身,对他来说,似乎只有那些共有同一血缘或土地的人才被认为是人。他受到为拯救德意志民族以阻止其血统被玷污的观念的困扰。在《我的奋斗》中,他表示要把他的民族从梅毒中拯救出来。另外,他要拯救德意志民族不受犹太人的亵渎。为了对希特勒这些表现作出解释,弗洛姆提出恶性乱伦症概念。在弗洛姆看来,希特勒上述看似反常的各种行为与思想都是恶性乱伦症的表现。弗洛姆进一步分析说,希特勒对母亲的固着,不是五岁小孩子对母亲温暖的、爱恋的情感;他一直是冷漠的,没有突破他自恋性的驱壳;对他来说,他母亲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是土地、命运与死亡的象征。



在弗洛姆看来,最恶毒和最危险形式的人格定向是恶性自恋、恶性乱伦与恋尸三者的结合。弗洛姆称之为:衰败综合症。它促使人们为破坏而破坏,为憎恨而憎恨。希特勒由于恰好兼具这几者,因此成为患有衰败综合症的最好例子。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总结出弗洛姆为希特勒的性格画的像了。


在弗洛姆看来,希特勒是一个施虐-受虐者,是一个缺乏情感的人,是遇到挫折退缩回内心的人,是一个衰败综合症者,或者具体点说是一个极端自恋的具有恶性自恋形式的人,是一个具有恶性乱伦症的人,是一个恋尸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