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形态理化鉴定

合集下载

细菌鉴定流程

细菌鉴定流程

细菌鉴定流程细菌鉴定细菌形态学鉴定16S rDNA 鉴定生理生化鉴定一、细菌形态学鉴定1.从-80˚Ϲ冰箱中取出菌株放4˚Ϲ复苏,轻柔混匀后用接种环接一环菌液在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活化,根据菌株来源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2.放入培养箱倒置培养,实验室一般采用28˚Ϲ培养,特殊菌株依据该菌最适条件(时间、温度)培养24-48h。

3. 纯化:从活化培养基平板上挑取单菌落继续划板培养。

4. 观察记录菌落形态特征:大小(mm)、形状、干湿、透明度、颜色、边缘整齐还是,,,,,,,形状干湿透明度颜色边缘细菌大小(mm)注意事项:①接种划线应在酒精灯旁边操作②培养时应倒置培养,防止污染二、革兰氏染色1.涂片固定将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滴一滴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上,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落均匀涂布水滴中,使其自然干燥,菌面向上,经火焰固定。

注意事项:菌液涂片时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

固定时通过火焰1~2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染色一般包括初染、没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1)加上结晶紫后,染色1分钟,水洗。

(2)加上碘液染色1分钟,水洗。

(3)加上95%酒精,摇动玻片,根据涂片厚度,脱色约20~60秒,水洗,吸去水分。

(4)加上蕃红后,染色1分钟,水洗。

(5)吸干或在空气中晾干后,油镜镜检。

3.结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以均匀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都常呈现假阳性。

注意事项:①标本涂片不能太厚,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

若涂片较厚,应延长脱色时间,直至不再出现紫色为止。

②玻片通过火焰温度不能太高。

③碘液变透明,则不能使用。

④水洗时动作要轻,沿载玻片对角线方向用洗瓶冲洗,以免把菌体冲掉。

三、16S rDNA 鉴定(16S rDNA只能鉴定到属,需进行生理生化、药敏实验等鉴定到种)1. 细菌复苏、活化、纯化同细菌形态学鉴定3. 挑取单菌落至少2-3个接到含有1ml灭菌纯水的1.5ml离心管中混匀。

微生物试验-细菌的人工培养及形态学检查

微生物试验-细菌的人工培养及形态学检查

实验一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空气中细菌的检查:每班两个血平板,标记 方法:在室内选择一处放一个平皿,揭开皿盖,
暴露放置10min,即盖上皿盖,放入37℃温箱 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2.人体表面细菌的检查---手 指(每组1个平皿)
方法:取一普通平皿培养 基,一部分标记“前”, 另一部分标记“后”,然 后将手指在标记“前”的 部分沾一下,洗手后在标 记“后”的部分沾一下。 放入37℃温箱培养24h后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呼吸道咽部常驻菌群种类较多,正常人咽部需氧菌 中,甲型链球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奈瑟球菌属和表 皮葡萄球菌。
二、 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紫外线
原理:紫外线主要作用于 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 的两个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成二聚体,从而干扰 DNA 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3.人体内部细菌的检查--咽喉部
方法:用“咳碟法”进行检查,取一个血琼脂平 皿培养基,打开平皿盖,置于口腔前约 10cm, 对着平皿咳嗽几次,标记时间,姓名,然后放 入37℃温箱培养24h后观察菌落特征。
二、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1.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紫外线:全班两份普通平板:一组大肠杆菌, 一组葡萄球菌,比较紫外线对G+,G-的抑制作 用。
满足a充足的营无菌
(三)分类:1、按物理性状
分类:
+0.3~0.5%琼脂
+1.5~2.5%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观察细菌动力 大量繁殖细菌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短期保存菌种
固体平板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原理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原理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原理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原理是通过研究细菌在生理和生化特性上的表现来确定其种属和特征。

这种鉴定方法是通过对细菌的形态学、生长特性、代谢能力和化学成分进行综合分析来实现的。

细菌的形态学特征是鉴定的首要依据之一。

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菌的大小、形状、结构和染色性质等方面。

比如,革兰氏染色能够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从而提供了重要的区分依据。

此外,细菌的胞外结构如菌落形态、胶囊、鞭毛和纤毛等也是鉴定的重要特征。

生长特性也是细菌鉴定的重要方面。

不同细菌对于温度、pH值、氧气需求和营养要求等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不同,这些特征可以用来筛选并确认细菌的种属。

比如,某些细菌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繁殖,而对于大多数细菌来说则无法生长。

此外,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也可以作为鉴定的参考依据。

代谢能力是细菌鉴定的重要标志之一。

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通过研究其对特定底物的利用能力和生成产物的特征可以推断细菌的种属和特征。

鉴定方法包括对特定酶活性的检测以及特定代谢产物的分析等。

化学成分也为细菌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线索。

细菌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和核酸等。

比如,细菌的细胞壁成分可以通过特定染色方法进行检测,如革兰氏染色可以判断细菌是否具有胞壁,并进一步分析细菌的细胞壁组分。

此外,核酸序列分析技术如16S rRNA测序可以用于细菌鉴定,通过比对细菌的核酸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已知细菌进行比对,可以确定细菌的种属和基因亲缘关系。

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是综合分析多个指标和依据,通过不同特征之间的关联和差异来进行细菌的分类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传统的生理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基于质谱和光谱的分析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细菌鉴定研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医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基础。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

3. 熟悉细菌的分类方法,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微生物的一种,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等特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基本结构,以及鞭毛、荚膜、芽孢等特殊结构。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操作台、无菌试管、酒精灯、火柴、镊子、滴管、染色液(结晶紫、碘液、番红)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涂片制作(1)取无菌试管,加入适量的细菌培养液。

(2)用无菌镊子取少量细菌培养液,滴于载玻片上。

(3)用无菌盖玻片轻轻压在细菌培养液上,使细菌均匀分布。

(4)用酒精灯对载玻片进行轻微加热,使细菌固定。

2. 细菌染色(1)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结晶紫染液于载玻片上的细菌涂片上。

(2)染色约1分钟,然后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碘液。

(3)染色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4)用番红染液复染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3. 细菌观察(1)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调整光圈和焦距,使视野清晰。

(2)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形态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菌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染色特性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2. 革兰氏阴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红色。

3. 革兰氏阳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4. 革兰氏阴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细菌的形态检查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检查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检查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检查实验报告》
在生物学实验室中,细菌的形态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
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结构和特征,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对不同类型的细菌进行了形态检查,并取得了一些有趣的
发现。

首先,我们从不同的环境样本中分离出了一些细菌,并在琼脂平板上进行了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观察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有的呈现出球状,
有的呈现出杆状,还有的呈现出螺旋状。

这些不同形态的细菌为我们提供了很
多有价值的信息。

接下来,我们对这些细菌进行了染色处理,使用了革兰氏染色和折射染色两种
方法。

通过这些染色方法,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和形态
特征。

我们发现,一些细菌在革兰氏染色后呈现出紫色或蓝色,而在折射染色
后呈现出粉红色或红色。

这些染色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帮助我们进
一步了解细菌的特性。

最后,我们利用显微镜对这些细菌进行了观察。

通过放大镜头,我们可以清晰
地看到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我们发现,不同形
态的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对细菌进行分类
和鉴定。

通过这次形态检查实验,我们对细菌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了解
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病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我们
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人类健康和
医学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目 录 末页
革兰染色法
结晶紫、碳酸钠初染,30秒 碘液媒染30秒
丙酮酒精数滴,脱色约5秒
碱性复红液2~3滴,5秒钟
待干,镜检。
注:每一步均需 细流水冲洗。
目 录 末页
• 油镜观察结果1000倍
放大倍数:10×100
目 录 末页
• 白色念珠菌革兰染色1000倍
放大倍数:10×100
目 录 末页
革兰氏染色意义:
注明 菌名:大肠杆菌 染色法: 放大倍数:10×100
目 录 末页
细菌形态示意图绘图要求
绘细菌的
形态 排列 染色性 特殊结构
目 录 末页
目 录 末页
1.涂片
① 接种环置于酒精灯的外焰中烧灼灭菌。
目 录 末页
(二)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1.涂片
② 取1~2环生理盐水(NS)置于载玻片上,接种 环用火焰烧灼灭菌。
目 录 末页
(二)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1.涂片
③ 小指和手掌小鱼肌侧拔掉棉塞,并烧灼试管口灭菌。 用已灭菌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试管中取适量菌,注意勿使沾 有菌液的接种环触及试管壁及试管口。
目 录 末页
(二)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
3.固定
目的:使细菌蛋白变性,菌 体牢固黏附于玻片上,还可杀 死细菌。
玻片有菌膜一面向上,在火焰的外焰钟摆 样速度通过三次,时间约3秒钟。
目 录 末页
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初染(结晶紫.碳酸钠) 媒染(碘液)
脱色(95%乙醇) 复染(复红)
• 玻璃折射率: n=1.52
• 香柏油折射率: n=1.515
目 录 末页
二、细菌标本染色检查法

鉴别细菌的方法

鉴别细菌的方法

鉴别细菌的方法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其大小范围从0.2到2微米不等,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为了识别和鉴别不同的细菌,科学家们发展了许多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鉴别细菌的方法。

1. 形态学鉴别法形态学鉴别法是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形状、胞外结构和运动等特征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分析其细胞壁、荚膜、鞭毛等结构,还可以观察其运动情况。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不同,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的细菌。

2. 生理生化鉴别法生理生化鉴别法是通过检测细菌对不同环境的反应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包括细菌对养分、PH值、盐度、气体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反应。

例如,某些细菌只能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生长,而另一些细菌只能在无氧环境中生长。

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并比较其生理生化特征,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的细菌。

3. 分子生物学鉴别法分子生物学鉴别法是通过检测细菌的DNA序列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PCR技术将细菌DNA序列扩增,然后通过比较DNA序列的差异来鉴别不同的细菌。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因此在现代细菌学中被广泛应用。

4. 免疫学鉴别法免疫学鉴别法是通过检测细菌所产生的抗原和抗体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抗原是一种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分子,而抗体是机体针对外来抗原产生的免疫反应产生的分子。

通过检测细菌所产生的抗原和抗体,可以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鉴别细菌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鉴别结果。

细菌鉴定的原理

细菌鉴定的原理

细菌鉴定的原理
细菌鉴定的原理是基于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遗传特征进行分析和比对。

具体步骤如下:
1. 形态特征鉴定: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状、大小、颜色等。

常用的方法有显微镜观察、染色和细菌培养。

2.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检测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营养需求、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等,来鉴定细菌种类。

常用的方法有碳源利用能力测试、酶活性检测和药敏试验。

3. 分子遗传特征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细菌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包括16S rRNA序列分析、全基因组测序和PCR扩
增等。

这些方法能够揭示细菌的亲缘关系和物种分类。

细菌鉴定的原理是通过对细菌的多个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其分类和身份。

由于不同种类的细菌在形态、生理和遗传特征上存在差异,因此通过比对已知的参考菌种和数据库中的细菌数据,可以辨认未知细菌的种属。

细菌鉴定在医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和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
细菌生理生化鉴定是通过对细菌在特定生理和生化条件下的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的过程。

这通常包括一系列实验,涉及对细菌代谢途径、酶活性、生长条件等方面的研究。

以下是细菌生理生化鉴定的一些常见方法和实验:
1.形态学观察:
形状:观察细菌的形状,可以是球形(球菌)、杆状(杆菌)、螺旋形等。

结构:使用显微镜检查是否有胞壁、胞膜、纤毛、鞭毛等结构。

2.生理特性:
生长条件:观察细菌在不同温度、pH值和氧气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营养需求:测试细菌对不同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矿物质等)的利用能力。

3.生化反应:
大肠杆菌的IMViC测试:Indole(吲哚)测试、Methyl Red(甲基红)测试、V oges-Proskauer(V-P)测试、Citrate(柠檬酸)测试、
4.氧化还原反应:观察细菌对不同氧化还原指示剂(如甲基红、溴亚甲蓝)的反应,推断其对氧化还原条件的适应性。

5.酶活性测试:
氧化酶:使用氧敏感指示剂观察酶的活性。

淀粉酶:利用淀粉琼脂板,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发生淀粉分解带。

蛋白酶:使用明胶板检测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

6.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纸片扩散法或肉汤稀释法进行。

7.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RNA测序:通过测序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种类鉴定。

8.培养基选择:利用特定培养基,如MacConkey琼脂培养大肠杆菌等,根据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初步鉴定。

细菌标本形态学检验

细菌标本形态学检验

细菌标本形态学检验形态学检查方法是细菌检验中极为重要的鉴定手段之一,它不仅有助于细菌的初步识别,同时也是决定进行生化反应鉴定的重要步骤。

如痰中的抗酸杆菌、脑脊液中脑膜炎球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的淋球菌等。

通过形态学检查得到初步的诊断。

由于细菌体积小,无色透明,因此利用光学显微镜直接检查只能观察到细菌的动力,对形态、大小、排列方式、染色特性及特殊结构的判定,还须借助于染色标本的观察。

要研究其细菌的超微结构,还需用电子显微镜。

一、不染色标本检查法不染色标本的检查用于观察活菌状态,常用以检查细菌的动力或运动状况。

1.湿片法:用接种环取细菌培养液两环,置于载玻片中央,轻轻覆以盖玻片。

菌液要适量,不可外溢,不可有气泡。

高倍镜下观察。

2.悬滴法:加一小滴菌液在盖玻片中央,在另一凹玻片凹窝的周围涂少量凡士林,将凹面向下,对准盖玻片中央,盖在凹玻片上,迅速翻转玻片,用小镊子轻压,使盖玻片与凹玻片粘紧,密封凹窝边缘。

高倍镜下观察。

3.毛细管法:本法适用于观察厌氧菌动力。

先将待检菌接种在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经厌氧过夜培养后,以毛细管(长60~70nm ,管径0.5 ~1.0nm )接触培养物,使菌液进入毛细管中,用火焰封闭毛细管两端,将毛细管固定在载玻片上,镜检。

二、染色标本检查法(一)基本方法细菌胞浆无色透明,不易识别。

常用适宜的染料使细菌着色后,以观察其形态和特殊构造,且可按染色反应进行分类。

1.原理(1)物理吸附作用:由于毛细管现象和渗透作用,使染料进入细胞内被溶解吸收。

此外,细菌等电点较低,pH值2 ~5,在一般情况下细菌带负电荷,易和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相结合。

(2)化学反应:菌体内某些化合物和染料相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使细菌着色,而且不易被脱色剂所脱色。

(3)其他因素:细胞膜的通透性、膜孔的大小、细胞结构完整与否以及培养基成分,染色液中电解质含量、pH值、菌龄等都是影响细菌着色的因素。

2.方法(1)涂片:临床标本大多可直接涂抹在洁净的载玻片上。

细菌鉴定方法范文

细菌鉴定方法范文

细菌鉴定方法范文细菌鉴定是确诊细菌种类的过程,通常用于医学诊断、食品卫生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细菌鉴定的主要目标是确定细菌属、种,并了解它们的特性和致病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鉴定方法。

1.形态学鉴定法形态学鉴定法是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比如形状、大小、旋转、着色、胞壁、胞内结构等来进行鉴定。

实验室通常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镜检表型,然后使用染色和培养等技术对其进行进一步确认。

例如,革兰氏染色方法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细菌的颜色和形态可以提供一些信息。

2.生理生化鉴定法生理生化鉴定法通过检测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和代谢特性,来鉴定细菌。

常见的方法包括营养需求、产酶反应、氧气需求、乳酸发酵、蛋白质降解以及酵素浓度等的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并提供一些初步的信息,例如细菌的营养类型和代谢能力。

3.免疫学鉴定法免疫学鉴定法主要是利用细菌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免疫沉淀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凝试验和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其中一种细菌是否具有特定的抗原,从而确定其种属和亚型。

4.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是通过检测细菌的核酸序列来进行鉴定。

这些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杂交、DNA测序等。

通过扩增和测序研究细菌的特定基因或基因区域,可以得到更精确的细菌鉴定结果,并可以用于分子进化分析和种间关系研究。

5.质谱鉴定法质谱鉴定法是使用质谱仪来检测细菌样品中的分子和离子,并通过比较其质谱图与数据库中已知细菌的质谱图来进行鉴定。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鉴定大量样品,并且对细菌种类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技巧]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技巧]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适用对象] 中医学(骨伤方向)、针灸推拿学专业[实验学时] 3学时一、实验目的1、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方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胞)。

3、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

4、了解细菌的动力。

二、实验原理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 观察细菌必须用放大1 000倍左右的油镜。

油镜的透镜极小,工作焦距最短,光线通过玻璃和空气,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射人镜筒的光线极少,视野暗、物象不清晰。

如在玻片与镜头(透镜)之间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像。

2、革兰染色法的原理:主要是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有差异,另外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比革兰阴性菌低,与碱性染料的亲和力强。

三、仪器设备1、显微镜2、细菌标本片:(1)葡萄球菌(革兰染色)(2)大肠杆菌(革兰染色(3)霍乱弧菌(革兰染色)(4)伤寒杆菌(鞭毛染色)(5)肺炎球菌(荚膜染色(6)破伤风杆菌(芽胞染色)萄球菌、绿脓杆菌的琼脂斜面18~24小时培养物。

4、染色液有结晶紫、碘液、95%酒精、稀释石炭酸复红。

四、相关知识点细菌是一类体积微小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活的菌体小而透明,当把细菌悬浮于水滴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时,由于菌体和背景没有显著的明暗差,因而难以看清它们的形态,更不易是别其结构,所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往往要先将细菌进行染色,借助于颜色的反衬作用,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状及某些细胞结构。

因此,为了研究细菌的形态特征和鉴别不同类群的细菌,细菌的染色及形态构的观察是位生物学实验中十分重要的基本技术。

五、实验步骤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显微镜使用方法①将显微镜平稳的安放在试验台适宜处②用低倍镜对光,调节反光镜,天然光源用平面反光镜,人工光源或光线较弱使用凹面反光镜。

检查染色标本要用强光,应将聚光器升到最高,光圈完全开大;若检查未染色的活体标本则用弱光,聚光器适当下降,光圈适当缩小。

细菌形态学鉴定方法

细菌形态学鉴定方法

细菌形态学鉴定方法细菌形态学鉴定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鉴定手段,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这种鉴定方法简单直观,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细菌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菌形态学鉴定方法。

细菌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菌体大小、形状、结构和排列方式等。

菌体大小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常用的单位是微米(μm)。

细菌的形状有球形、杆状、弧形、螺旋形等,可以通过镜检或染色方法进行观察。

细菌的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胞质膜、胞质和核酸等,可以通过染色方法或电镜观察。

细菌的排列方式有单胞、链状、堆状、群体等,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细菌的染色特性也是形态学鉴定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培养基染色等。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最常用的染色方法,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染色后呈紫色或黑色,而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后呈红色或粉色。

抗酸染色主要用于鉴定结核分枝杆菌等抗酸杆菌,这类菌染色后呈红色。

培养基染色是一种通过染色剂与培养基中的成分反应而改变颜色的染色方法,常用于鉴定某些特定的细菌。

细菌的孢子形态和芽孢形成方式也是形态学鉴定的重要内容。

某些细菌能够形成孢子,通过观察孢子的形态和芽孢的形成方式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孢子形态有单胞孢、双胞孢、链胞孢等,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芽孢的形成方式有内芽孢和外芽孢两种,可以通过培养和染色方法进行观察。

细菌的运动方式也是形态学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细菌的运动方式有游动、耐酸性运动、滑动等,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

游动的细菌可以通过鞭毛或纤毛的运动来实现,耐酸性运动的细菌可以在酸性环境下产生蠕动运动,滑动的细菌则通过分泌胶状物质在固体表面滑动。

细菌形态学鉴定方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细菌鉴定手段,通过对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性、孢子形态、芽孢形成方式和运动方式等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虽然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在细菌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的生化鉴定

细菌的生化鉴定

试验三细菌的生化鉴定试验目的:掌握常用细菌生化鉴定方法和结果判定熟悉细菌生化反应的临床意义,试验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电冰箱、蒸汽高压灭菌器、超净工作台、电子天平、普通光学显微镜、鼓风电干燥箱、电磁炉、微波炉、生物安全柜等试验材料:菌种:大肠埃希菌培养基:EMB、KIA、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蔗糖试剂:革兰染液试验步骤:1、分离培养:EMB平板制备,并分离划线;2、形态学观察:①菌落形态观察;观察比较三种细菌在EMB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有何区别,并加以描述。

②菌体形态观察;革兰染色,将三种细菌涂在一张载玻片上,镜下观察细菌形态3、生化鉴定:穿刺接种五糖管、双糖铁4、血清学鉴定:伤寒沙门菌、志贺菌5、结果报告①菌落形态特征描述;②菌体镜下形态画图③生化鉴定结果;以列表形式给出,KIA用 -/-或+/-或-/+表示④血清学鉴定结果6、讨论:针对试验出现问题加以讨论。

讲解:1、细菌鉴定的基本步骤:①分离培养观察菌落形态特征:大小、湿润度、边缘、特征等。

②革兰染色:观察镜下菌体形态特征及染色性。

③生化鉴定:不同系均具有各自独立的酶系统,因而对底物的分解力各不相同,其代谢的产物也各异。

这些代谢产物又个具有不同的生物化学特征,可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测定这些代谢产物以鉴定细菌。

在临床细菌检验工作中,除根据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外,对绝大多数分离的未知菌的属、种的鉴定无论是应用手工鉴定还是自动化仪器鉴定,都需要通过这些生物化学试验来实现,可见掌握各种生化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是细菌鉴定的基础。

因此依托前两项(特性观察和染色性)的结果,选择特征性的生化试验,是细菌鉴定的必要步骤。

④血清学鉴定:在以上结果符合所检定的目的菌时,选择相应的鉴定血清做进一步鉴定菌种。

2、培养基成分及原理、接种方法及用途:①伊红---美兰培养基(EMB):该培基中含有4%伊红和6.5%美兰两种指示剂及0.5%的乳糖和0.5%蔗糖,若被检菌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培基的pH下降,则促使伊红与美兰结合成紫红色或紫黑色复合物,并附着于菌落的表面,且使菌落表面带有金属光泽;而碱性环境中二者不结合。

细菌的理化性质实验报告

细菌的理化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细菌的理化性质,包括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生长条件以及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为进一步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复杂的化学组成和生物学特性。

本实验主要观察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生长条件以及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的内容。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等。

3. 试剂:孔雀绿、碱性品红、番红、甲基红、吲哚试剂等。

4. 仪器:显微镜、高压灭菌锅、酒精灯、接种环、试管、移液枪、滴管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的化学组成(1)称取一定量细菌,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制成菌悬液。

(2)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3)用适当的方法测定滤液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等成分。

2. 细菌的物理性质(1)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颜色等。

(2)观察细菌的鞭毛、荚膜、芽孢等特殊结构。

(3)测定细菌的相对表面积、带电现象、半透性、渗透压等物理性质。

3. 细菌的生长条件(1)观察细菌在不同酸碱度、温度、营养物质、氧气等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通过实验验证细菌的最适生长条件。

4.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1)观察细菌的色氨酸酶、吲哚酶、甲基红反应等生理生化反应。

(2)观察细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等糖类的发酵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的化学组成实验结果显示,细菌主要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等组成。

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约占细菌总重量的50%以上。

2. 细菌的物理性质(1)细菌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实验观察到细菌具有不同的形态,如球状、杆状、螺旋状等;大小差异较大,一般在0.5-5.0μm之间;颜色为无色、淡黄、绿色等。

(2)细菌的特殊结构:实验观察到细菌具有鞭毛、荚膜、芽孢等特殊结构。

(3)细菌的物理性质:实验结果显示,细菌的相对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细菌具有带电现象、半透性、渗透压等物理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形态理化鉴定1形态学特征1.1菌落形态培养到24h后观察平板上单菌落形状、大小、颜色与突起特征。

1.2细胞形态光学显微镜观察菌体的形态、大小、运动性等。

1.3革兰氏染色取无油迹的干净载玻片,滴上一滴无菌蒸馏水,用接种环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边缘轻轻涂几下。

自然风干,在火焰上通过几次,固定涂片。

滴加结晶紫液,染1min,用水冲净结晶紫液。

滴加碘液冲净残水,并覆盖约lmin。

用水冲去碘液,将片上的水甩干。

滴加95%乙醇液脱色约20-30s,并立即用水冲净乙醇。

用番红液染l-2min。

用水洗净番红,风干,用显微镜油镜观察涂片。

1.4芽孢染色取培养24h左右的菌体涂片、干燥、固定。

滴加3-5滴孔雀绿染液于已固定的涂片上。

用木夹夹住载玻片在火焰上加热,使染液冒蒸汽但勿使沸腾,切忌使染液蒸干,必要时可添加少许染液。

加热时间从冒蒸汽时开始计时约4-5min。

倾去染液,待载玻片冷却后水洗至孔雀绿不再褪色为止。

用蕃红水溶液复染lmin,水洗。

待干燥后,置油镜观察,芽孢呈绿色,菌体呈红色。

1.5荚膜染色按常规取菌涂片,空气中自然干燥。

用1%的结晶紫水溶液染色2min。

以20%的硫酸铜水溶液冲洗,用吸水纸吸干残液。

干后用油镜观察。

菌体染成深紫色,菌体周围的荚膜呈淡紫色。

2生理生化特性实验1、尿素酶(Urease)试验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酚红呈粉红色。

尿素酶不是诱导酶,因为不论底物尿素是否存在,细菌均能合成此酶。

其活性最适pH为7.0。

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大量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管中,摇均,于36±1℃培养10,60和120min,分别观察结果。

或涂布并穿刺接种于琼脂斜面,不要到达底部,留底部作变色对照。

培养2,4和24h 分别观察结果,如阴性应继续培养至4天,作最终判定,变为粉红色为阳性。

培养基配制方法:蛋白胨:1 g ;NaCl:5 g ;KH2PO4 :2 g ;葡萄糖1 g ;琼脂:15 g;酚红:0.012g;蒸馏水1000 ml。

除酚红外,溶解上述成分,并调节PH为6.8~6.9,然后加入酚红指示剂,使培养基呈橙黄色,分装,115℃灭菌20min。

待培养基冷至50℃左右,加入预先过滤除菌的20%尿素水溶液,使其终浓度为2%。

试验方法:挑取18~24h待试菌培养物大量穿刺接种于琼脂斜面,不要到达底部,培养1~4d观察结果,如为阴性应继续培养一下,作最终判定,变为粉红色为阳性。

2、氧化酶(Oxidase)试验 氧化酶亦即细胞色素氧化酶,为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终末呼吸酶,氧化酶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

试验方法:在琼脂斜面培养物上或血琼脂平板菌落上滴加试剂1~2滴,阳性者Kovacs氏试剂呈粉红色~深紫色,Ewing氏改进试剂呈蓝色。

阴性者无颜色改变。

应在数分钟内判定试验结果。

注意事项:(1)盐酸二甲基对苯撑二胺溶液容易氧化,溶液应装在棕色瓶中,并在冰箱内保存,如溶液变为红褐色,即不宜使用。

(2)铁、镍铬丝等金属可催化二甲基对苯撑二胺呈红色反应,若用它来挑取菌苔,会出现假阳性,故必须用白金丝或玻璃棒(或牙签)来挑取菌苔。

(3)在滤纸上滴加试剂,以刚刚打湿滤纸为宜,如滤纸过湿,会防碍空气与菌苔接触,从而延长了反应时间,造成假阴性。

3、过氧化氢酶的测定过氧化氢酶又称接触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水和氧。

1.试剂:3-10%过氧化氢(H2O2)2.菌种培养:将测试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斜面上,适温培养18-24h。

3.试验方法:取一干净的载波片,在上面滴1滴3-10%的H2O2,挑取1环培养18-24h的菌苔,在H2O2溶液中涂抹,若有气泡(氧气)出现,则为过氧化氢酶阳性,无气泡者为阴性。

也可将过氧化氢溶液直接加入斜面上,观察气泡的产生。

4.注意事项:过氧化氢酶是1种以正铁血红素作为辅基的酶,所以测试菌所生长的培养基不可含有血红素或红血球。

4、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通用,培养于36±1°C或30°C(以30°C较好)3~5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1ml,加甲基红指示剂1~2滴,阳性呈鲜红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为黄色。

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5天仍为阴性、即可判定结果。

甲基红为酸性指示剂,pH范围为4.4~6.0,其pK值为5.0。

故在pH5.0以下,随酸度而增强红色,在pH5.0以上,则随碱度而增强黄色,在pH5.0或上下接近时,可能变色不够明显,此时应延长培养时间,重复试验。

5、V-P试验某些细菌在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后者在强碱环境下,被空气中氧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胍基生成红色化合物,称V-P (+)反应。

平板。

可用于测定的底物种类很多,有单糖、双糖、糖醇、脂肪酸、羟基酸及其他有机酸、醇、各种氨基酸类胺类以及碳氢化合物等。

糖的含量一般为1%,醇类酚类等的含量一般为0.1-0.2%,氨基酸的含量一般为0.5%。

因碳氢化合物不溶于水,可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或加入到45℃的固体培养基中,振荡后立即倒成平板。

有些底物不宜用高压灭菌,可用过滤法灭菌后加入已灭菌的基础培养基中,某些醇类和酚类不必灭菌。

接种和观察结果:菌种最好做成悬液,避免带入少量碳源干扰试验结果。

平板培养用接种环点种,液体培养则用直针接种。

每一测定菌必须接种未加碳水化合物的空白基础培养基作对照。

适温培养2、5、7天后观察,凡测定菌在有碳水化合物的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明显超过空白培养基的生长量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假若两种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差别不明显,开在同一培养基上连续移种3次,如差别仍不明显则以阴性论。

(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木糖、甘露醇、纤维二糖、乳糖、麦芽糖、纤维素粉、甘油、甘露糖。

)(1)菌株对碳源的利用Mandel盐营养液[54]:NaNO32.0g/L,K2HPO4 1.5g/L,CaCl21.5g/L,MgSO4 0.3g/L,FeSO4·7H2O 5.0mg/L,MnSO4·H2O 1.6mg/L,ZnSO4·H2O1.4mg/L,CoCl2 0.5mg/L.Mandel盐营养液+2%琼脂+2%碳源。

碳源分别为: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胨水培养基1000mL糖发酵培养基: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2mL,另配20%糖溶液10mL调节pH7.6,115℃灭菌30min,备用。

木糖、甘露醇、纤维二糖、乳糖、麦芽糖、纤维素粉、甘油、甘露糖。

每支试管内装10mL培养基,制成斜面培养基,无菌下接种,每种碳源接种二管,一支不接种做对照,31℃培养。

连续3代移种,生长者为阳性。

(2)菌株对氮源的利用无氮的Mandel盐营养液+2%琼脂上铺无菌滤纸+1%不同的氮源。

氮源分别为:NH4+、NO3-、蛋白胨、酵母膏、尿素,每种氮源制三个斜面,其中一个做对照,无菌条件下接种,31℃培养4d,观察结果。

7、葡萄糖的氧化发酵试验(O-F实验)在细菌鉴定中,糖类发酵产酸是1项重要依据。

细菌对糖类的利用有2种类型:1种是从糖类发酵产酸,不需要以分子氧作为最终受氢体,称发酵型产酸;另一种则以分子氧作为最终受氢体,称氧化型产酸。

前者包括的菌种类型为多数。

氧化型产酸量较少,所产生的酸常常被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分解时所产生的胺所中和,而不表现产酸。

为此,Hugh和Leifson提出一种含有低有机氮的培养基,用以鉴定细菌从糖类产酸是属氧化型产酸或发酵型产酸。

这一试验广泛用于细菌鉴定。

一般用葡萄糖作为糖类代表。

也可利用这一基础培养基来测定细菌从其他糖类或醇类产酸的能力。

(1)接种:以18-24h的幼龄菌种,穿刺接种在上述培养基中,每株菌接4管,其中2管用油封盖(凡士林:液体石蜡=1:1混合后灭菌),约加0.5-1厘米厚,以隔绝空气为闭管。

另2管不封油为开管,同时还要有不接种的闭管作对照。

适温培养1、2、4、7天观察结果。

(2)结果观察:氧化型产酸――仅开管产酸,氧化作用弱的菌株往往先在上部产碱(1-2d),后来才稍变酸。

发酵型产酸则开管及闭管均产酸,如产气,则在琼脂柱内产生气泡。

8、糖或醇类发酵试验原理: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糖类的能力有很大差异,或能利用或不能利用,能利用者,或产气或不产气。

可用指示剂及发酵管检验。

有些细菌分解某些糖(醇、苷)产酸(符号:+)、产气(符号:○),培养基由紫(蓝)变黄(指示剂溴甲酚紫或溴百里酚蓝由紫或蓝遇酸变黄的结果),并有气泡;有些产酸,仅培养基变黄;有些不分解糖类(符号:-),培养基仍为紫(蓝)色。

培养基配制:一般细菌常用休和李夫森二氏培养基:蛋白胨:2g ,K2HPO4 :0.2g ,NaCl:5g ,糖(醇、糖苷):1% ,水洗琼脂:5~6g,蒸馏水:1000mL,PH:6.8~7.0,溴百里酚蓝:1%水溶液3mL(先用少量的95%乙醇溶解后,再加水配成1%水溶液)。

先调PH 后再加指示剂。

芽孢杆菌培养基配制:(NH4)2HPO4:1g ,MgSO4:0.2g ,KCl:0.2g ,酵母膏:0.2g ,糖(醇、糖苷):1%水洗琼脂:5~6g ,蒸馏水:1000mL ,溴甲酚紫:0.4%乙醇液2mL,PH:6.8~7.0。

先调PH后再加指示剂。

将以上培养基分装试管,培养基高度约为4~5cm ,115℃灭菌20min。

测定的糖(醇、糖苷)类可以包括:葡萄糖、蔗糖、甘露糖、乳糖(1.5%)、半乳糖(1.5%)、D-山梨醇、果糖、阿拉伯糖、麦芽糖、纤维二糖、木糖、水杨苷等。

注意:以上亦可用液体培养基。

接种和观察结果:用18~24h的幼龄菌种,用穿刺针接种于培养基中,适温培养1d,3d,5d后观察,颜色变黄为阳性,不变为阴性;有气泡产生为产气。

结果记录:产酸:+,产气:○,不产酸长气:- 。

法2 试验方法:以无菌操作,用接种针或环移取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发酵液体培养基管,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用接种针作穿刺接种。

接种后,置36±1.0°C培养,每天观察结果,检视培养基颜色有无改变(产酸),小倒管中有无气泡,微小气泡亦为产气阳性,若为半固体培养基,则检视沿穿刺线和管壁及管底有无微小气泡,有时还可看出接种菌有无动力,若有动力、培养物可呈弥散生长。

本试验主要是检查细菌对各种糖、醇和糖苷等的发酵能力,从而进行各种细菌的鉴别,因而每次试验,常需同时接种多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