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类和鉴定

合集下载

各类细菌的分类鉴定

各类细菌的分类鉴定
③相位变异:具有双相H抗原的沙门 菌变成只有其中某一项H抗原的单项 菌。
④V~W变异:失去全部Vi抗原的变异。
变形 杆菌 属
G-b
有周身鞭 毛(摩根 菌属的部 分菌株在 30℃以上 不形成鞭 毛) 无芽孢 无荚膜
营养琼脂和血琼脂平板:迁徙扩散生 长(普通变形和奇异变形),可被0.1% 苯酚、4%硼酸、5%~6%琼脂及同型血清 或胆盐所抑制。普罗威登斯菌和摩根 菌属无迁徙生长现象。
H2O2(+);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能分 解甘露醇产酸、液化明胶和产生血浆 凝固酶。
①蛋白抗原:SPA蛋白 (存在于葡萄球菌表 面,结合在细胞壁的黏 肽部分,具有抗吞噬作 用),有种属特异性。
②多糖抗原:有型特异 性。
1.侵袭性疾病:①皮肤及软组织感 染(毛囊炎、疖、痈);②全身性 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③呼 吸道感染;④医院内感染
伯菌

G-b
无鞭毛 无芽孢 有荚膜
血平板:圆形,凸起,灰白色,不溶血的菌 落。有时菌落呈黏液性,用接种环挑取时呈 长丝状。
肠道选择培养基:乳糖产酸菌落。
液体培养基:浑浊生长,可形成菌膜与黏性 沉淀物。
糖类发酵:发酵乳糖;h2o2(+);脲酶(+);OX(-);鸟氨酸(-);动力(-)。
本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 对产ESBLs菌株的治疗可用 碳青酶烯类、B-内酰胺类抗 生素/酶抑制剂或头孢菌素 类进行治疗。
糖类发酵:发酵乳糖;
OX(-);DNA酶(-);
^夫
尼亚
菌属
G-b
无荚膜 无芽孢 有周鞭毛
糖类发酵: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可利用枸橼酸盐、乙酸盐和丙二酸 盐作为唯一碳源;
H2S(-);山梨醇(-);DNA酶(-);赖氨酸( +);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细菌的分类及命名

细菌分类学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
一.细菌分类:根据细菌各自的特征,并按照亲缘关系分类,以 不同等级编排系统。分类有两种:
1. 细菌的生理生化分类法,包括有传统分类法和数值分类法。 细菌核酸、蛋白质结构的同源程度进行分类法,称种系分类或自然分类。
细菌命名:在分类基础上,给每种细菌一个科学名
01
称,便于交流并保证所有的科研工作者给予同样名
○ 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 ○ 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组成如:产气荚膜梭菌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 属名在前,字首字母要大写,其余小写 ○ 整个属名及种名在出版物中应排成斜体 ○ 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二.分类学文献中的细菌拉丁文学名, 属名和种名之后,往往还要加上首次 定名人(加括号)、现名定名人和现 名定名年份,这些均用正体排字。
○ 如 Micrococcus sp.表示微球菌属的一个种, ○ Micrococcus spp. 表示微球菌属的一些种。
如果是新种,在新种的 拉丁文学名之后还要加 上“sp.nov。”,nov 是novel的缩写。
例如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gen.Nov. sp . Nov., 译为:胞内劳森菌,新 属新种。
○ 一般兽医学及医学微生物学文献中,属名和 种名之后的部分均予省略。
○ 如:Escherichia coli
例如
大肠埃希菌的学名全名是:Escherichia coli(Migula) Castellani et Chalmers l919 指的是Migula于1895年命名此菌为Bacillu coli, Castellani及Chalmers于1919年改为现名。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命名规则

细菌得分类与命名细菌分类学细菌分类学(taxonomy)就是指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鉴定得一门学科。

它得任务就是在全面了解细菌得生物学特征得基础上,研究它们得种类,探索其起源、演化以及与其她类群之间得亲缘关系,进而提出能反映自然发展得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加以分门别类.它包括三个方面:分类(classification)、命名(nomenclature)与鉴定(identification)。

一、基本概念1、细菌分类就是根据每种细菌各自得特征,并按照它们得亲缘关系分门别类,以不同等级编排成系统。

分类有两种:①以细菌得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为依据得表型特征分类法,包括有传统分类法(classicalclassification)与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classification);②用化学分析与核酸分析,以细菌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结构得同源程度进行分类称种系分类(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或自然分类(natural classfication)。

2、细菌命名在分类基础上,给予每种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使之在生产实践、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工作中相互交流成为可能。

按照细菌命名得法规,能保证所有得科研工作者以同样方式给予细菌命名。

3、细菌鉴定将未知细菌按分类原则放入系统中某一适当位置与已知细菌比较其相似性,用对比分析方法确定细菌得分类地位。

若与已知细菌相同即采用已知菌得名称,不同者则按命名原则确定一个新名称。

二、分类等级细菌得分类等级与其她生物相同,依次为界(kingdom)、门(division)、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包括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与螺旋体.分类等级拉丁字尾比较固定,表示方法如下:目—ales、亚目-ineae、科-aceae、亚科—oideaae、族—eae、亚族-inae。

食品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食品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食品细菌的分类和鉴定一、细菌的分类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以及人类和动物的体内。

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特征和遗传特征,可以将细菌分为不同的分类群。

目前,细菌的分类主要基于其形态特征、代谢方式和基因组序列等方面。

1. 形态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细菌可以分为球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杆菌(如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弯曲菌(如弯曲菌属)和螺旋菌(如梅毒螺旋菌)等。

形态分类是最早也是最常见的细菌分类方法之一。

2. 代谢分类根据细菌的代谢方式,细菌可以分为厌氧菌和好氧菌。

厌氧菌是指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和繁殖的细菌,而好氧菌则是指只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和繁殖的细菌。

此外,还有一类兼性厌氧菌,即可以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

3. 基因组分类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组序列成为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细菌的基因组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将它们分为不同的分类群。

这种基于基因组序列的分类方法被称为系统发育分类。

二、细菌的鉴定细菌的鉴定是指通过对细菌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以确定其属于哪个分类群的过程。

细菌的鉴定对于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 形态鉴定形态鉴定是最直观、最常用的细菌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分类群。

例如,链球菌是一种球形细菌,呈成串状排列;大肠杆菌是一种杆状细菌,呈短杆状。

2. 生理鉴定生理鉴定是通过观察细菌的生理特征,如代谢产物、酶活性等,来判断其分类群的方法。

例如,大肠杆菌可以产生酸和气体,而结核杆菌则不能。

这种方法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一系列的生理实验,需要一定的实验技巧和经验。

3. 分子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分子鉴定成为了细菌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取细菌的基因组DNA,并使用特定的引物扩增目标基因,然后通过测序和比对,可以确定细菌的分类群。

常用的分子鉴定方法包括PCR、16S rRNA测序等。

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一)生理学与生化学分类法
主要以细菌的形态、染色以及细菌的特 殊结条件等等。 主要有两种方法 1、传统分类法
2、数值分类法
1、传统分类法
主要以细菌的形态、生理特征为分类基 础,选择一些较稳定的生物学性状如细菌的 形态结构、染色性、培养特性、生化反应、 抗原性等作为依据,然后按主次顺序逐级区 分。
(二)生理生化特征
包括营养类型、与氧的关系、对温度的适应 性、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 代谢试验及的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各种酶类试 验、抑菌试验等等。 生理生化特征特点: 对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也是对微生物 基因组的间接比较; 测定生理生化特征比直接分析基因组要容易;
六、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根据微生物分类学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可 把它们分成四个不同的水平:
①细胞形态和行为水平; ②细胞组分水平; ③蛋白质水平; ④基因组水平。
在微生物分类学发展的早期,主要的分类鉴 定指标是以在细胞形态和习性为主,可称为经典 的分类鉴定法
七、细菌的分类方法
生物分类的传统指标
1、DNA G+C mol%测定
DNA分子两条链上4种碱基的总分子量 为100,测定其中G+C或A+T摩尔百分比, 能反应出细菌间DNA分子的同源程度,习惯 上以G+C 作为细菌的分类标记。 不同菌属间的G+C mol%范围很大,在 25%~75%之间,但同一种细菌G+C mol% 相当稳定,不受菌龄、培养条件和其它外界 因素影响,亲缘关系越近的细菌,它们G+C mol%越接近(但并非G+C mol%越接近, 亲缘关系就越近???)。
细菌的命名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 的规 定,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即每一种 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构成,属

食品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食品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食品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食品细菌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和鉴定。

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方法和鉴定技术:
1. 形态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和结构等,将细菌分为球形菌(球状、椭圆状)、杆菌(短杆菌、长杆菌)、螺旋菌等。

2. 生理生化分类:根据细菌的生理和生化特性,如营养需求、产生的代谢产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其他特定分类。

3. 基于DNA序列的分类:利用细菌基因序列的比较和分析,
如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全基因组测序等,将细菌进行系
统进化分析和分类。

食品细菌的鉴定常用的技术有:
1. 培养和形态学鉴定:通过将细菌分离培养在适宜的富养基上,观察其菌落形态、生长特征、染色性质和形状等,以确定细菌种类。

2.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检测细菌的生化酶活性、代谢产物、利用碳源的能力等特性,运用生理生化试剂盒或标准试剂盐评价,进行细菌鉴定。

3. 免疫学鉴定:利用免疫学方法,如免疫沉淀、荧光抗体和酶
标记抗体等,检测细菌的表面抗原、抗体反应和细菌抗原抗体反应,确定细菌的种类。

4.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技术、DNA测序或基因芯片等方法,对细菌的DNA序列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获得更准确的细菌鉴定结果。

综合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对食品细菌进行分类和鉴定,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植物病原细菌是引起植物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对植物健康生长和农作物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植物病害,了解和鉴定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的基本知识。

一、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植物病原细菌按照形态、生理特性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革兰氏阳性细菌:这类细菌的细胞壁含有厚重的胞壁,染色时会呈现出紫色或蓝色。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有红单胞菌、普通炭疽菌等。

2. 革兰氏阴性细菌:这类细菌的细胞壁较薄,染色时会呈现出红色或粉红色。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普通立枯病菌、普通溶藻菌等。

3. 袋状杆菌属:这类细菌的细胞形态呈现出袋状或棒状,常见的有普通炭疽杆菌、普通溶藻杆菌等。

4. 黄单胞菌属:这类细菌的细胞形态为杆状,呈现出黄色。

常见的黄单胞菌有黄单胞菌、黄病单胞菌等。

二、植物病原细菌的鉴定鉴定植物病原细菌的方法主要包括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1. 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细胞形态、大小、颜色等。

形态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分类。

2.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对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试,如对不同营养源的利用能力、产酶能力、氧气需求等进行检测。

这些特性的差异可以帮助鉴定细菌的种属。

3.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DNA测序等技术进行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通过比对细菌的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已知的基因序列,可以准确鉴定细菌的种属和亚种。

以上是鉴定植物病原细菌常用的方法,不同方法的组合使用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是植物病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病原细菌的特性和致病机制,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加强对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和鉴定研究,对于保护农作物健康生长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的分类及鉴定

细菌的分类及鉴定
①易于观察比较,尤其是具有特殊形态结 构的细菌; ②是多基因表达,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01:26
【细菌鉴定依据/形态学】
染色反应
各种细菌对染色反应相对稳定,但也常受 到一些因素影响,需要作标准菌株对照。
影响染色反应的因素: ①菌龄
②营养成分 ③pH ④染料 ⑤染色技术
01:26
细菌形态
01:26
【细菌的鉴定依据/核酸差异】
01:26
【细菌分类系统】
❖目前国际上最负盛名的细菌分类鉴定系 统是《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并不强调细菌在进化中的相互关系,其 目的在于提供为细菌鉴定用的系统。
依据形态、染色反应、细胞壁化学成分、 对氧的需求、生理生化特性而编排。
01:26
【细菌的分类/分类地位】
细胞型生物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真菌界(Fungi) 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细菌、放线菌、 蓝细菌等
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界(Vira)
01:26
【细菌的分类/等级】
分类单位与普通生物相同
01:26
01:26
【细菌鉴定】
❖细菌鉴定是指借助于现有的细菌分类 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 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细菌所 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细菌鉴定依据】
形态学 生理生化特征 噬菌体分型鉴定 其他鉴定方法和技术
01:26
【细菌鉴定依据/形态学】
形态特征是细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原 因是:
如:枯草芽孢杆菌的黑色变种

《微生物学 》第五章 原核生物

《微生物学 》第五章 原核生物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
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
(1)形状:
细菌的基本形状
二、细菌的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最多
杆菌
其次 球菌
螺旋菌
最少
自然界中哪种最多?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表型特征:形态学、生理生化学、 生态学等,推断微生物的系统发育。
微生物系统学: 按亲缘关系和进 化规律分类
表型特征结合分子水平上的基因型特 征(如16S rRNA),探讨微生物进化地 位、系统发育关系并进行分类鉴定。
第一节
细菌分类和鉴定
微生物分类学的三个任务:分类、鉴定及命名 分类 (classification) 是根据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微生物归入不同 的分类类群。 鉴定(identification) 通过系统测定,确定菌株在类群中的所属关系。
ATCC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模式菌种保藏 中心
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过某学名时,后面的可将其属名缩写成 1~3个字母。 如:Escherichia coli 可缩写成 E.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可缩写成 S. aureus
细菌(Bacteria)
微生物的类群
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等
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 且与后者关系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真细菌较为接 近,同属于原核生物。
第一节
细菌分类和鉴定
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 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的科学。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一、名词解释:01.系统学(systematics):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及其分类和演化关系的科学。

分子系统学是检测、描述并揭示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多样性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了群体遗传结构、分类学、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等领域。

02.系统树:在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中,常用一种树状分支的图型来概括各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这种树状分支的图型也称为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

03.分子系统树:通过比较生物大分子序列差异的数值构建的系统树称为分子系统树。

04.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例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的科学,其具体任务有三,即分类、鉴定和命名。

05.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文献资料,经过科学的归纳和理性的思考,整理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

即解决从个别到一般或从具体到抽象的问题。

06.鉴定(identification):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名称纯种微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对其知类、辨名的目的。

即解决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问题07.命名(nomenclature):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的过程。

08.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

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

如果某一培养物是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产生的,就称之为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09.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

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10.标准菌株:指能代表这个种的各典型性状的一个被指定的菌株。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黄海
2014.3
.
1
一、细菌的分类概述
(一)通用分类单元 (二)微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二、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一)生物分类的两种基本原则 (二)细菌分类鉴定的指标 (三)细菌分类鉴定的实验室技术
.
2
一、细菌的分类概述
(一)通用分类单元 (二)微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
3
•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是一 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 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的科学。
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rRNA 和rDNA的序列分析为整个生物 界系统发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子系统发育学已经表明,传 统的魏泰克五界系统并不完全代表生物的五个进化谱系。伍斯(Woese) 和伍夫(Wolfe)提出原核生物在进化上有两个重要分支,应将原核生 物分为二界:古细菌界(甲烷菌、极嗜盐菌和嗜热嗜酸菌)和真细菌 界(包括古细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蓝藻、真细菌等)。真核生物 分四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因此,提出六界 分类系统。1990年,伍斯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资料,对生物分类提 出新的建议,认为整个生物界可以区分为三个独立起源的大类群,即 形成三个原界:古细菌原界、真细菌原界和真核生物原界。
• 具体任务 – 分类(classification) – 鉴定(identification) – 命名(nomenclature)
.
4
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一定的原则对微生物进行分群 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 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 行鉴定。
.
23
*

第七章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及鉴定.

第七章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及鉴定.

其特点是随机的和非系统的。
2、数值分类法
又称表现型分类法。其原理是将多种分类依据如形态、着色性、 有无鞭毛和芽孢、生化反应、营养需要及致病性等全部等同编号, 并将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运算和比较,从数字角度来计算细 菌间的相似值,从而确定各种细菌间的亲缘关系。即将拟分类的细 菌按其性状相似程度归类定位。其特点是采用多项分类依据。
菌株
是不同来源的某一种细菌的纯培养物。同一种细菌可以有许多菌株,其主 要性状应完全相同,其次要性状可稍有差异。
(三) 细菌的分类方法
1、传统分类法
该方法是采用传统的双歧法进行分类,即主要依据形态特征,
其次是生理生化特征,然后在细菌的各种性状中,选择一项或数 项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基本性质,作为分类指征,在最高一级的分 类等阶上将细菌分成若干类别;然后在这些类别中选择数项次要 性状为指征,将细菌作次一等阶分类,依此类推,一直划分到种。
及蓝细菌、紫色光合细菌等。
(二) 细菌分类单元
细菌分类单位和动植物一样,也有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 类单元,其次是属。

是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与其他属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属之间的 16SrRnA序列有较大的差异,但尚未提出差异的量化标准。

是微生物学分类的最基本单元,种可认为是一群性质相似的菌株,它 与其他菌株群体有明显差异。凡是16SrRNA序列同源性大于 97%的两株细菌 即可确定为同一种。
形 态 学 检 查
病 原 学 检 查
血 清 学 检 查
报告鉴定结果
(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病料的采集
正确采集病料是细菌分离鉴定的重要环节。采集病料时力求在濒死时或 死后数小时内无菌或尽量减少杂菌污染进行采集。通常可根据所怀疑病的类型 和特性来决定采取哪些器官或组织的病料。一般要求采取病原微生物含量多、 病变明显的部位,同时易于采取,易于保存和运送。如果缺乏临诊资料,剖检 时又难于分析诊断可能属何种病时,应比较全面地取材,例如血液、肝、脾、 肺、肾、脑和淋巴结等,同时要注意带有病变的部分,如怀疑炭疽,则非必要 时不准作尸体剖检。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三)分子分类法
分类的依据:遗传特征(背景知识点:教材P45)
1、G+C百分比的测定
G+C百分比值=
G+C ×100%
G+C+A+T
A-腺嘌呤 T-胸腺嘧啶 G-鸟嘌呤 C-胞嘧啶
原 理:
(1)同种细菌DNA中的碱基对的顺序、数量和比例稳定。 (2)不同细菌G+C百分比值的变化幅度较大(27-75%)
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
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 (3)细菌结构与染色反应
与细菌鉴定有关的细胞结构: 细胞壁 芽孢 荚膜 鞭毛 内含物
细胞结构的光学鉴定方法: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 芽孢染色法 荚膜染色法 鞭毛染色法
第七节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 的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半 胱氨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 遇到培养基中的铅盐(醋酸 铅)或铁盐(硫酸亚铁),则形 成黑褐色硫化铅或硫化亚 铁沉淀物
正反应(黑色) 负反应(黄色)
氧化酶试验 (Oxidast test )
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 终呼吸酶 底物:1%盐酸四甲基对苯 二胺或1%盐酸二甲基对苯 二胺
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二分 子丙酮酸缩合成乙酰甲基甲醇。 若在培养液中加入氢氧化钾, 生成红色化合物,称为V-P阳性。 反之则为V-P阴性。
左 未接种 中 正反应(红色) 右 负反应(黄色)
硝酸盐还原试验(Nitrate reduction test)
有些细菌具有还原硝酸盐的能力,可将 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氨或氮气等。 亚硝酸盐的存在可用硝酸试剂检验。 试验方法:试剂a(磺胺酸冰醋酸溶液) 试剂b(α-萘胺乙醇溶液),10min内 呈现红色即为试验阳性,若无红色出现 则为阴性。

细菌分类方法

细菌分类方法
(一)传统分类法
19世纪以来,以细菌的形态、生理特征为依据的分类奠定了传统的分类基础,它选择一些较为稳定的生物学性状,如细菌的形态结构、染色性、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性作为分类依据,然后按主次顺序逐级区分。这种方法使用方便,分类亦较为明确,但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
(二)数值分类法
20世纪60年代,随计算机的应用而发展的细菌分类方法。它对细菌的各种生物学性状按“等重要原则”进行分类,一般需选用50项以上的生理、生化指标逐一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机分析各菌间相似度,划分细菌的属和种,并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细菌分类方法
细菌的分类是在对细菌的大量分类标记进行鉴定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用作细菌的分类标记有形态学、生理生化学、免疫化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性状。近年来,应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研究细胞的化学结构和化学组成,分析它们的来源关系,为发展细菌分类学开拓了前景。
一、按表型特征分类法
细菌的形态、染色以及细菌的特殊结构是最早和最基本的分类依据,众多的理化特征如细菌生长条件、营养要求、需氧或厌氧、抵抗力、菌体成分、能否利用某些糖类和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代谢途径、代谢产生、呼吸酸、毒性酶、毒素、致病力等也一直作为分类依据。目前,以生理生化学作为细菌分类方法有两种,即传统分类法和数值分类法。
细菌种属鉴定一般采用形态学观察作初步鉴定,包括革兰氏染色、夹膜、鞭毛、运动性观察等。
然后进行生理生化实验做进一步鉴定,包括厌氧、好氧实验,完全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培养实验,降解性实验等系统的生理生化实验研究。
最后进行16sRNA序列扩增测序,将测到的序列与GENEBANK中已知的细菌序列相比较,根据亲缘关系远近最终确定种属。一般来说,90%以上的同源性就可以确定到属,确定到种的可能性很小。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对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生物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准确的微生物分类和鉴定方法对于研究微生物、开展微生物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分类是根据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遗传信息等方面的差异而进行的。

目前,微生物主要被分为以下几类: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无细胞核的微生物,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根据细菌的生理特性、代谢途径和环境需求等,可以将其细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2.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它们通过孢子繁殖,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真菌可以根据生殖方式和菌丝结构的特点进行分类。

3.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能通过感染宿主生物来进行繁殖。

病毒可以根据核酸类型、外壳结构和感染宿主范围等进行分类。

二、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微生物的鉴定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技术手段来确定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别微生物的种类。

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有: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来确定其分类。

例如,细菌的形态鉴定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真菌的鉴定可以通过观察菌落和菌丝结构。

2.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如生长适宜温度、代谢产物等,来判断其分类。

例如,酸碱度试验可用于区分细菌的鉴定。

3.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DNA测序等,对微生物的核酸序列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这种方法通常具有高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免疫学鉴定:通过检测微生物与抗体的相互作用,例如免疫沉淀试验、免疫荧光染色等,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综上所述,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是通过对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遗传信息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实验,来确定其分类和鉴定。

微生物的鉴定与分类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与分类方法

微生物的鉴定与分类方法微生物是指在肉眼下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类型。

微生物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有益处也有危害。

因此,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微生物的鉴定与分类方法。

一、细菌的鉴定与分类方法1. 形态学方法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包括菌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类别。

2. 染色法常用的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法、酸杆菌染色法等。

这些染色方法可以通过染色后的颜色反映出不同细菌的内部构造和化学成分。

3. 生化试验法利用不同细菌对同一物质的不同反应进行分类。

比如利用MM测试葡萄糖在酵母菌中的代谢反应情况,初步判断出酵母菌的种类。

二、真菌的鉴定与分类方法1. 形态学方法真菌的形态学特征与细菌相似,包括菌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真菌子实体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真菌的类别。

2. 细胞壁化学成分分析法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多糖、蛋白质和小分子化合物组成,通过分析细胞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可以对真菌进行分类。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扩增真菌的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对真菌进行鉴定和分类。

三、病毒的鉴定与分类方法1. 组织培养法通过利用感染病毒的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的病变情况并检测病毒复制情况,确定病毒类型。

2. 免疫学方法利用病毒所携带的特异抗原,通过免疫学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和抗原,对病毒进行鉴定和分类。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扩增病毒的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对病毒进行鉴定和分类。

总之,微生物的鉴定与分类方法有多种,需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类型采用不同方法。

除了以上三类微生物外,还有其他微生物如真菌的一种子类物质被称作酵母菌,氧化器类蛋白與乙白酒酵母等微生物也需要进行分类和鉴定,才能最大程度地了解其性质和应用前景。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实验室技术发展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实验室技术发展
实验方法:
数码鉴定法基本原理
3)自动化的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系统
细菌数码分类技术是细菌自动化鉴定技术的基础,细菌鉴定自动化是把生化反应数字化技术进一步电脑化,数据库用电脑管理,结果用电脑分析和鉴定。 鉴定系统的工作原理因不同的仪器和系统而异。不同的细菌对底物的反应不同是生化反应鉴定细菌的基础,而试验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鉴定系统配套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培养物浓度、孵育条件和结果判定等。 大多鉴定系统采用细菌分解底物后反应液中pH的变化,色原性或荧光原性底物的酶解,测定挥发或不挥发酸,或识别是否生长等方法来分析鉴定细菌。
生理生化反应 营养要求:能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酶:产酶种类和反应特性等; 代谢产物:种类,产量,显色反应等。
生态特性: 生长温度,对氧的需要,宿主种类等; 生活史特点: 在生活史中出现的菌体变化特点及其规律性; 血清学反应: 利用抗原构造上的差别进行鉴定; 噬菌体的敏感性; 其他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Intens. [a.u.]
4000
4500
5000
5500
6000
6500
7000
7500
8000
m/z
质谱图:多数为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s) 信号
大肠杆菌 (E.coli)
步骤 2:采集谱图
Calculation of a matching score based on: Rel Score % matches of the reference spectrum (e.g. 6 / 10 = 0.6) Rel P-Num. % matches of the unknown spectrum (e.g. 6 / 20 = 0.3) I-Corr. value of intensity correl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
生物分类的传统指标 分子生物学指标 微型、简便、快速或自动化鉴定技术 细菌的数值分类
细菌分类和鉴定
生物分类的传统指标
形态学特征 生理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
从不同层次,用不同学科的技术方法来研究和比较 不同微生物的细胞、细胞组分或代谢产物,从中发现的 反映微生物类群特征的资料。
属(Genus) (Genus) 种(Species) (Species)
细菌分类和鉴定
常用的细菌分类学术语:
1)培养物(culture):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 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
等。 2)菌株(strain):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
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对不同
模式菌株应送交菌种保藏机构保藏,以便备查考和索取。 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 德国微生物及细胞保藏细中菌分心类和(鉴定DSM)
细菌分类命名权威杂志: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IJSEM) 任何分离鉴定的新细菌的有关论文应在该杂志发表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细菌分类和鉴定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150万, 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 在不断增加。
细菌分类和鉴定
生物分类的二种基本原则:
a)根据表型(phenetic)特征的相似程度分群归类,这种 表型分类重在应用,不涉及生物进化或不以反映生 物亲缘关系为目标。
b)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相关性水平来分群归类,其目标 是探寻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建立反映生物系 统发育的分类系统。
从进化论诞生以来,已经成生物学家普遍接受的分类原则
细菌分类和鉴定 生物系统学(systematics)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界 (Kingdom) (Regnum) 门 (Phylum) (Phylum) 纲(Class) (Classis) 目(Order) (Ordo) 科(Family) (Familia)
细菌分类和鉴定
二、 原核微生物分类系统
(一)《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细菌学教授伯杰(D.Bergey)(1860-1937)
伯杰氏手册: 是目前进行细菌分类、鉴定的最重要参考书, 其特点是描述非常详细,包括对细菌各个属种的特征及进行 鉴定所需做的实验的具体方法。
Pasteurella multocida subsp. septica
细菌分类和鉴定
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 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 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
种和亚种指定模式菌株(type strain); 亚属和属指定模式种(type species); 属以上至目级分类单元指定模式属(type genus);
细菌分类和鉴定
几种不同的书写情况:
• 属名重复出现,可缩写
如:E.coli (大肠杆菌); S. pullorum(鸡白痢沙门氏菌)
• 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某一株细菌
Salmonella sp.
• 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若干菌株
Salmonella spp.
• 亚种用subsp.(正体)表示
(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第一版 1984年问世,至1989年出齐,共4卷。 第二版 由George Garrity主编分为5卷,将从2000年起 陆续出版。这一版纳入了研究核糖体RNA测序所产生 的许发育)分类系统。
菌株与型的区别: 菌株之间不存在鉴别性特征的差异,命名不同的菌株无需分 类学依据,不同型的细菌之间存在鉴别性特征的差异,命名 或鉴定不同的型必需有分类学依据。
4)种(species): 物种,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
微生物的种: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与其 他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
细菌分类和鉴定
一、态学特征
培养特征、 细胞形态及其染色特性、 特殊的细胞结构、 运动性、 等等
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
a)易于观察和比较,尤其是真核微生物和具有特殊 形态结构的细菌;
b)许多形态学特征依赖于多基因的表达,具有相对 的稳定性;
细菌分类和鉴定
二、生理生化特征
细菌分类和鉴定
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
1923年以来已出至第九版(1994); 第九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设立35个群,将古细菌部 改编为5个群,全书描写了约500个属。 划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真细菌 第二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真细菌 第三类 无细胞壁的真细菌 第四类 古细菌
细菌分类和鉴定
细菌分类和鉴定
二、细菌的命名
细菌的命名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 的规定, 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所谓“双名法” 就是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两部 分构成,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均应小 写(即使种名以人名或地名命名)。整个属名及 种名在出版物中应排成斜体。 如:Escherichia coli 属名+种名 Salmonella pullorum (S. pullorum)
来源的同一种细菌称为该菌的不同菌株。同一种细菌
可有许多菌株,其主要性状应该完全相同,次要性状
可稍有差异,通常用地名或动物名的缩写加编号作菌
株名。
细菌分类和鉴定
3)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
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 细分为不同的型。(如不同血清型、噬菌型等)
细菌分类和鉴定
四、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根据微生物分类学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可把它们分成四个不同的水平: • ①细胞形态和行为水平; • ②细胞组分水平; • ③蛋白质水平; • ④基因组水平。 • 在微生物分类学发展的早期,主要的分类 鉴定指标是以在细胞形态和习性为主,可 称为经典的分类鉴定法
细菌分类和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