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试卷、答题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陵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22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6分)

自从有了shūjí,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精读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离不了A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bólǎn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小心求证,大胆假设”,这种zhìyí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和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诵读,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在文中A处填上正确的标点:▲(1分)

3.文中画线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

4.最近我们阅读了名著《朝花夕拾》,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5分)

【甲】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

【乙】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甲乙两段话中描写的人物分别是▲和▲。(2分)

(2)鲁迅从东京到仙台留学的经历不仅让他遇到了恩师——甲段中的“黑瘦的先生”,更让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促使他萌发了▲(填四个字)思想,认为救国救民必须先要改变人的精神。(1分)

(3)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请你给乙段写一两句赏析式

...的批注

..,谈谈自己的想法。(2分)

▲▲▲

5.阅读越来越受大家的重视,关于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们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有人认为应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它们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3分)

▲▲▲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2)油蛉在这里低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4)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6)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宽阔胸襟的名句是

▲,▲。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4分)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7.诗人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虚掩的柴门。一切和谐而富有诗意。(2分)

8.诗歌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

..和形象

..表现得巧妙而传神,请简要分析。(2分)

▲▲▲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3题。(17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9.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标一处)。(2分)

(1)险躁则不能治性

(2)匹夫不可夺志也

1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1)淫漫则不能励.精(▲)(2)年与时驰.(▲)

(3)人不堪.其忧(▲)(4)博学而笃.志(▲)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12.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作者还对“名利”和“为人”作了精辟的论述,后人也常借此作为座右铭以自策,这两句话是▲,▲。(4分)

13.甲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3分)

▲▲▲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17题。(12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

▲▲▲

15.本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请你品读下列细节,并按要求完成问题。(4分)

(1)母亲悄悄地躲出去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

.....我的动静。

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

▲▲▲

(2)“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

..般的神色。

“央求”能否换成”期待”?为什么?

▲▲▲

16.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

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3分)

▲▲▲

17.请你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3分)

▲▲▲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1题。(10分)

等鱼断气

胡展奋

⑴大概是 1969 年前后,母亲因肝病导致脸部浮肿。当时医生传授了一副消肿利水的奇药方——鲫鱼汤。需鲜活鲫鱼,且要三两以上,药效才好。

⑵这可难住了父亲,要知道那个时候,物质极度匮乏,菜市场里绝对没有活鱼供应。他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