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专题9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专题09 文化与生活一、判断题1. (2022·06浙江高考真题)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经济社会的集中表现。
()【答案】错误【详解】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本题错误。
2. (2022·01浙江高考真题)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答案】正确【详解】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故本题说法正确。
3. (2022·01浙江高考真题)某些”网红打卡地”终因缺乏文化内涵而沉寂,可见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答案】错误【详解】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某些”网红打卡地”终因缺乏文化内涵而沉寂,说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较大,但并不是说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故答案错误。
4.(2021·浙江高考真题)徜徉于祖国名山大川,家国情怀油然而生,可见自然山川也是文化。
(______)【答案】错误【详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可见,“自然山川”是纯粹“自然”的东西,不属于文化。
故题干观点错误。
5.(2020·浙江高考真题)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______)【答案】正确【详解】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故该观点正确。
6.(2020·浙江高二学业考试)文化对人的影响,就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______)【答案】错误【详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就表现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故题中观点错误。
二、单选题7. (2022·06浙江高考真题)“天下治乱,系乎风俗”是我国古人总结的一句有关廉洁文化的警句。
课件3:9.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 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第 20 页
(3)作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4)结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由之路)。
合作探究 你怎样看待“叫好”又“叫座”的问题?
当代文化发展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坚持“二为服务”“双百方针”
《经典咏流传》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有何启示?
第 24 页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仍有借鉴价值 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 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第 26 页
6.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创作导向,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 有乾坤。 7.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 华文化新辉煌。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 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 式推广开来。
知识拓展
第 29 页
参考消息网9月11日报道 美媒称,《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第六部在单一市 场揽下7亿美元票房的电影。《哪吒》的成功(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拿下 2.35亿美元票房,《哪吒》几乎是其3倍)有助于提升现阶段中国国产大片的 吸引力,也许《哪吒》本身就得益于目前中国观众对超级英雄大制作日益高 涨的热情。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九课 第一框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九课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1 .历史证明:论、等主张,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全盘西化文化复古主义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国运兴、民族强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 _____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和和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是是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持发展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为指导,坚守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伟大实践先进文化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社会主义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 .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
2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坚持百花齐放,坚持百家争鸣。
3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协调社会主义服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情境链接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点探究点 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历程重要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作者:黄延敏来源:《人民周刊》2018年第01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战略地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根基,将其作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资源。
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地位的论述,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论述,对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根基,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历史基因习近平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因此,“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和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上述论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新厘定,更是我们深刻理解、透彻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的最好注脚。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元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源。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使命和任务
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使命和任务作者:杨永恒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2018年第1期[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与提升公民素质之间,具有根本的、不可忽视的内在逻辑关系。
同时,构建被社会和公民广泛接受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可以大大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因此,文化建设的内容不仅仅在于文化设施、载体和活动开展,更重要的是人的教化和道德培养,最终支撑国家治理。
因此,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必须发挥文化在培育弘扬主流价值、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人的价值塑造和对于国家治理的支撑。
[关键词] 新时代;文化建设;使命;任务;挑战[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一、对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形势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旺盛,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位置更加凸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中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
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要在以标准化、均等化为手段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以多样化、特色化的文化产品,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第二,要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文化融入群众生活,培育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第三,要跳出文化建设看文化建设,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看待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让文化成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第四,要以国际视角和全局视野看待文化建设,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中华文化的全球交流和展现,共塑包容并茂的世界文化格局,助推全球范围内的民心相通,使中华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撑力量。
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课件)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
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中华文化的特征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源远流长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博大精深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包容性
1.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 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 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4. 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5.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 民族精神
内涵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 核心 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
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产 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 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 内 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 涵 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
5.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 和发展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前后联系)
(1)民族精神与塑造人生。弘扬民族精神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 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 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三年高考2012018政治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9文化与生活解析版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2018年高考题1(2018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政治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
这说明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葡响,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
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③⑷正确。
故选口。
2(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9)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
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这一成就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成为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
这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②③正确;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并非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①说法错误;④中“确立了……话语主导权”说法错误。
最新9.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年最新公开课课件)ppt课件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一对建设社 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8分)
【答案】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 觉和文化自信。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 新。
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宁芸 宣威市民族中学
教育技术概念 对AECT’94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 我在教学中使用教育技术的情况
一、教育技术概念
教育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 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 理论与实践。
躺在公园长椅上的人 在草地上肆意践踏的人们
变脸的户外广告
宣传牌的遭遇
4、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 发展。
如何推动精神文明发展?(P100)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2014年福建卷,39-1)文化积淀着一个 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 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 的色彩。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 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 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 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专题复习(五)文化建设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专题复习五、文化建设(一)文化自信材料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设问1、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哪里?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3、为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去做?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宣传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从小事做起,掌握一门中华传统文化技能,保护文化遗产;等等。
青年的理想与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未来、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好哪些准备?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志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等等。
(二)《厉害了,我的国》《经典咏流传》材料:《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成为拉动全球经济的第一引擎。
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中国、共享小康、开放中国几个角度对中国根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集中展现。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对国家实力的极佳写照。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考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什么、为 点 什么、怎么办); 展 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怎么办)
③树立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示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开 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 现实依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③理论依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 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重要性: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 会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推 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民政治素养。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推 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 争力。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 文明程度的提高。
(6)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依靠人民群众 ,着眼于 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发扬民族文化的优 秀传统, 共同参与。
(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 国特 色社 会主 义文 化发 展道 路
是什么:先进文化,科学发展,强基固本,
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之路
为什么:
①决定因素 ②必然选择、唯一正确道路、 必由之路: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 (共14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2、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
3、了解中华传统美德,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
问题引领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用8分钟的时间,自读 课本44-49页,完成学案。
1、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 2、革命、建设、改革、精神动力 3、创造力、包容力 4、文化自信 5、中华传统美德 6、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 文化自信的水之源 木之本。
如何坚 定文化 自信?
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 中丰富发展。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一 中华文化根
什么是中华文化?
语言文字、
文化典籍、
科技工艺、
文学艺术
等
导入新课
36处世界文化遗产,3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个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1.羌年
2.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3.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4.麦西热甫 5.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6.活字印刷术 7、赫哲族伊玛堪
“太行新愚公”李保国
青岛“微尘 ”
我们应该如何发扬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 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课堂小结 回扣目标
2018版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
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 期间,乡村振兴的一系
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
列举措令广大农民得实
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两会的政策导向十分明确:尊重知
惠。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强化对
识,尊重人才,让创造成果的科技
深度贫困地区支持,中央财政新增扶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企业家:投资经营安心放心
农民:增收得实惠,环
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 服改革,保护企业家权利和财产安 全……两会期间,一系列优化营商环
幸福不幸福,看看两 会导向
境更优美
发展“互联网+农业”,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境的改革,让企业家们感到温暖和振 奋。
2014度感动中 国十大人物
于敏,朱敏才 孙丽娜;赵久富;张纪清;----
2013度感动中 国十大人物
黄旭华,方俊明,刘盛兰,陈俊贵,-----
2012度感动中 国十大人物
林俊德,陈斌强,何玥,陈家顺,------
学生阅读历年 感动中国十大人 物后,把自己触 动最深刻的人物 事迹讲述给大家 听。(班课资源)
有建档立卡贫困人 对于2018年高校的820多万毕业生来说, 口和农村特困人员、 如何找到心仪的工作是目前最紧迫的需求。 农村低保对象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
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
“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要促进多
渠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退役军人:将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组建退役军人事务 部,职责包括负责军队转业干部、复员干 部、退休干部、退役士兵的移交安置工作 和自主择业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待遇保障 工作,组织开展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优待
2018考研政治名师解读汇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资源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所谓的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
尤其随时当前经济、政治的突飞猛进,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与世界上的一些文化强国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要看到,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已经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
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更是我国文化发展难得的机遇。
因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强文化自觉自信,以主动承担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就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力量。
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05.10•【文号】教体艺函〔2018〕5号•【施行日期】2018.05.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教体艺函〔20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不断创新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着力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经研究,决定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支持高校围绕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项目建设传承基地。
现就相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建设目标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探索构建具有高校特色和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在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
三、建设原则(一)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彰显美育、体育特点和校园特色,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体育人。
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2018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20张PPT)2018
代表人物康有为:中 国立国数千年,礼义 纲纪,云为得失,皆 奉孔子之经,要“冒 万死以力保旧俗,存 礼教而保国魂”。
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走出误区
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
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
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2、曙光初现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 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华文化开启了复兴 之路)
①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 新期待。
②要加快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 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③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 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注意:
区别: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 它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文化产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 其产品。 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产业(营利性) 联系: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它们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胸中有大义、 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②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梦的关系)
③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 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与各项事业 的关系)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政治 时事热点材料解读五 文化建设-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试题
2018年中考时事热点材料解读五《文化建设》背景材料材料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材料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冬奥会、冬残奥会。
材料四:2017年9月1日,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播出。
《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通过“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丝绸新路”这五节课,多角度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旨在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树立为共产主义远某某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考点①正确对待不同文化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③发展先进文化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解答1.十九大报告为什么要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答: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只有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1. 前言中华民族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份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也是中国社会前进的指引。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传承和发扬这份传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密切的关系。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为人所熟知。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华传统文化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道德和智慧的提升。
这一点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世界各国都为之瞩目。
然而,与欧美国家的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经济结合起来,使中国文化在现代化的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4.1 价值观的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道德经济等方面的规范。
这些价值观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和谐”,在现代化建设中可以体现为关注社会公平和人民的福祉,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繁荣的社会。
4.2 形象的塑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经典形象,如孔子、孟子、文天祥等,具有耐人寻味的智慧和榜样意义。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这些形象可以被用作塑造和表达中国文化的象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4.3 创新的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创造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研究和对人类发展的思考,可以灵活应用于现代化建设中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文社会发展。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五年(2018-2022)高考政治真题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判断题1.(2022·06浙江高考真题)国产电影《长津湖》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答案】正确【详解】国产电影《长津湖》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了人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故本题正确。
2.(2021·浙江高考真题)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答案】正确【详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故本题说法正确。
3.(2020·浙江高考真题)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目的。
()【答案】错误【详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文化创新不是被动的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故该观点是错误的。
4.(2019·浙江高考真题)传统文化中能满足人精神需要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
()【答案】错误【详解】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和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故说法错误。
5.(2019·浙江高考真题)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案】正确【详解】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因此,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本题判断正确。
6.(2018·浙江高考真题)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错误【详解】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第二讲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基础精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文化自信
1、含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 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4、舆论工作要尊重差异,推动意识形态的多元发展( ) 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党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链接高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022全国乙卷)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高炉卫士”孟泰、“两弹元勋”邓
稼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知识工人”邓建军、“白衣圣人”吴登云,再到新时代的“走钢
名词解释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1、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具 有创造性和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如:博物馆、图书馆等 2、文化产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带有消遣性、 娱乐性、益智性和营利性。如:旅游业、影视业
易混易错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优先发展。(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来源: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⑧_伟__大__实__践_的深刻把握;对自身⑨__文__化__价___值的充 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对中华文化⑩_发__展__前__途_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⑪__发__展__道__路_充满信心、对 社会主义⑫文__化___强__国__目标充满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核心知识·巧整合·[核心考点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①文字的重要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的重要性: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
(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①文学艺术a.作用: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b.特点: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②科学技术a.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b.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c.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①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①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重要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指向如何处理好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1)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3)作为文化的一种,它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中华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和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有哪些?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注意:结合名言或俗语、典型事例等区别和理解各自的具体内涵。
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4)其他:可以将文化的一般作用、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根据题目要求加以选择和运用于此处。
[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举办的各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活动的原因或意义;可以将其作为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分析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
如2015全国卷Ⅱ·39(2)。
7.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应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6)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7)其他:结合材料信息指向,将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的有关措施类内容加以选择、提炼和运用。
[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可以与其他知识一起分析针对某些问题的文化发展措施。
如2016全国卷Ⅰ·39(2)。
8.为什么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举办各种与爱国主义密切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的原因,可以分析公民维护国家利益的各种行为或现象。
如2015全国卷Ⅱ·39(2)。
9.怎样高扬爱国主义旗帜?(1)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要辛勤劳动、建设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10.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原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主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中华民族精神在当前的传承和培育,可以用于分析备受关注的各种与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的纪念、宣传活动,可以与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等结合起来分析问题。
如2015全国卷Ⅱ·39(2)。
1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是怎样的?(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文化生活现状和文化强国建设] 1.如何把握当前的文化现状及原因?2.如何正确区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含义①落后文化是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②腐朽文化是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2) 危害①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
②腐朽文化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3)态度:对落后文化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针对当前文化现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1)市场管理角度: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文化产品角度: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3)人民群众角度: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即我们所提倡的面对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4)不良文化角度:对于落后文化,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于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5)发展方向角度:在提倡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要奏响文化主旋律。
要始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要让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6)文化性质角度: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真题印证]上述知识可以用于分析我国当前文化领域的热点时政,包括国家实施的大政方针和公民关注的文化焦点,既可以是原因分析,又可以是措施分析。
如2016全国卷Ⅰ·39(2)。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怎样的?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6.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是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8.如何理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是什么①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怎么办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