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远程教育西方文化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西方文化(公共选修)”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阅读以下节选,回答问题:
要求:结合本学期所学内容、对西方文化的全面认识以及个人的生活体验,思路活跃,结构清晰,独立思考,请勿抄袭。
我初到香港时,住在一个曲径通幽的旧山村,村民爱养猫,满村是猫,人称隔猫村。邻里有个十五岁光景的女孩子,叫Yukine。一天我用余食喂猫,有两只小猫来食。一只干瘦,长得不好看,一只长得圆润,特别好看。我驱赶长得不好看的小猫,想只让长得好看的小猫食,不料被Yukine看见了。
Yukine趴在围墙上对我说:“我刚学英文时,不懂I am born是什么意思。‘我出生了’?中文的动词是主动态,英文是被动态,直译成中文应该是‘我被出生了’。我觉得英文的意思对。我的生命起点不在我自己手里,不是由我决定的。我不能决定我的身体的美或丑、我的心性的明朗或忧暗、我的意志的坚韧或软弱,我自己的诞生完全是偶然的造化,不是我出生了自己,而是我被出生了。我读的语文课本中有儒家的道德命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充满主动态的九个字令我好生恐惧,觉得像我这样生性弱小的人的生活希望被剥夺了。这样的道德命令没有给被出生就生性脆弱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想象的余地,比如我天生就没有修身齐家的能力。在这九个字的道德命令面前,丑小猫没有能力去践行一种主动态的道德生活,只有自己倒霉,只有暗自哭泣。丑小猫倒霉全因为自己如此被出生了,它活该?谁会给丑小猫带来安慰?”
(摘自刘晓枫《沉重的肉身》)
1、结合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谈谈西方文化是如何解决小女孩提出的问题的?答:作者主要是站在伦理学的角度从叙事纬语上讲述两位现代叙事大家——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和米兰·昆德拉的同中有异的伦理观和叙事策略,探讨了现代人艰难的生存处境和心理状态。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十诫》等作品与昆德拉的“理论(或伦理)小说”在伦理学叙事纬语上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叙事策略上,更为主要的还是在两人伦理观具体的信仰上的分歧。基氏主张神义论的现代伦理思想,认为上帝“虽然不存在”,但我们“可以信奉自己心中的上帝”。昆德拉则属于人义论的现代伦理学阐释者,用刘小枫的话说就是“罗伯斯庇尔人民民主伦理的承继者”。他不仅认为上帝不存在,而且还惯于利用宗教教义和学说本身的矛盾用谐谑化的语言驳斥进而攻击宗教的荒谬性。在昆德拉看来,世界上其实只存在三种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小说里他借用苏格拉底向柏拉图讲述的赫拉克勒斯与两
个女人(分别代表“丰盈的轻逸”的卡吉娅和代表“美好的沉重”的阿蕾特)的故事将之置于现代社会环境下重新演绎,以此来说明两千年来人类伦理观的转变历程。现代的赫拉克勒斯(即昆德拉小说中的托马斯)同样面临艰难抉择,是选择萨宾娜的“轻逸”还是选择特丽莎的“沉重”,这的确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昆德拉让托马斯最终还是选择了萨宾娜,这是两千多年后的重大改变。用昆德拉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华丽的转变”。的确,这表明现代人已经从旧的审美观和伦理框架中走了出来,体现了一种更为机智和现实的生存态度。这也表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看法,以及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答:不记得是谁说的这句话了:人的一生,就是一场精神与肉体之间的肉搏。我甚至认为这简直就是一场上帝判决给人类的无期徒刑,一场人类永远打不完、也永远赢不了的战争。“打不完”从哲学层面来说是因为“人自身的局限性”是永恒存在的,这是人摆脱不了的宿命;而“赢不了”则是说,人的精神追求与肉体欲望是相互冲突的,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统一完满。这是伦理学上最大的悖论,也就是现代人最艰难的生存困境。
“昆德拉人义论自由伦理承认自身的欠缺,肉身的偶然存在,但乐于在自身的欠缺中沉醉,在既不知生又不知死的生存迷雾中找寻和选择兴奋的瞬间。”
“基斯洛夫斯基神义论自由伦理承认自由伦理是艰难的,而且是欠然的自由,即便具有这既艰难又欠然选择自由的人,也无从推开自己的自由选择的道德承负。基斯洛夫斯基搂抱如履薄冰的生存者。”
我觉得被刘小枫带着兜了一大圈,说大家不要相信群体神义,遵从个体人义,最后又提及人义是欠然的,大家还是投入神义的怀抱。人义和神义,这是两种信仰,可标准呢?作者避而不答。
没有标准,大抵因为从人民公意转至自由个体伦理,社会中个人的作用在一瞬间凸显,我不管社会,只管自我张扬。大概可以套用那句老掉牙的话“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所以你不该强求一,因为人民公意的社会已经不再了。地球上人太多了,所以我们的信仰就不应该有一个标准,而该个体、个性化。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的现代社会,可没有标准,过得很累。太杂太乱了,可惜偏偏是个体自由,乱作乱有理。东有理,西有理,放在策划上就是策划者眼里一切东西都是原材料,放在经济上就是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卖,大家的价值观念放平了,没有所谓的良莠,一切都是歌舞升平,可实际上,个体的呼声愈发强烈,良和莠渐变地获得同等的价值之后,其实这个社会变得异常地糟糕。个体自由后,人与世界的关系越发地变少而清晰,为何?功利性越发地强烈,只因为这世界没有一个标准,与世界联系的唯一标准,让这世界不要太过功利。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精神与肉体之间的肉搏。在古代社会,肉体这个牢笼困
住了精神的超脱,人们摒弃易朽的肉体赞颂精神的永恒;而在现代,肉体寻求解放,却因为精神的被困而反受限制,这时的人们才意识到了肉身的沉重感。
提交截止日期:2013年12月27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