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隧道工程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一隧道分类
0隧道: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下面的条形建筑物,空洞内部净空断面在2m⒉以上者均为隧道。
1 按岩层分为:岩石隧道(软岩,硬岩)、土质隧道。
2 按隧道长度分为:特长隧3000;长隧道1000-3000; 中长隧道500-1000;短隧道500;
3 按断面面积分为:特大断面隧道100大断面50-100中等断面10-50小断面3-10极小3
第二章隧道的勘察
1 隧道勘察的方法,主要有:收集与研究既有资料、调查与测绘、勘探、实验与长期观察。
2 调查与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
3 勘探按岩石的物理性质可采用挖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挖探主要为:坑探和槽探。
4 工程地质调查主要有:直接观察和访问当地群众
第三章隧道总体设计
1 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平面位置选择是指隧道穿越分水岭的不同高程及不同方向的垭口选择,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A 路线总方向上的垭口B 地质条件C 隧道长度D 两侧展线难易程度E 工程量大小以及路桥隧总体线形
2 哑口位置选择应考虑:A 优先考虑在路线总方向上或其附近的低垭口,此时垭口在两侧具有良好展线的横坡时,一般越岭隧道最短。B 虽远离路线总方向,但垭口两侧具有良好的展线条件,又不损失越岭高程的垭口。C 隧道一般选在分水岭垭口两边河谷标高差不多,并且两边河谷平面位置接近处。D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的垭口。
3、越岭隧道高程的选择:考虑运营条件的改善和通航能力的提高,宜采用低高程方案,但必须进行地形、地质、施工、运营、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综合比较来确定最优隧道高程。
3不良地质条件主要:有滑坡,崩坍,松散堆积,泥石流,岩溶及含盐,含煤,地下水发育
不良地质隧道的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详细分析,深入调查,制定相应施工方案和措施,备注材料,组织设计,使工程优质、安全、高效。2)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
4 隧道洞口位置选择原则:A 洞口应尽可能地设在山体稳定、地质较好、地下水不太丰富的地方; B 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不要与水争路;C 洞口应尽可能设在路线与地形等高线相垂直的地方,使隧道正面进入山体,洞门结构物不致受到偏侧压力;D 隧道标高应在洪水位以上;E 考虑洞口稳定性,边坡以及仰坡均不宜开挖过高;F 洞口附近有水沟或沟渠横跨路线时,应慎重处理,设置桥涵净空不宜过小;G 洞口以外应当留有生产活动的场所。(洞口位置选择是隧道勘测设计的重要环节)
5 隧道的平面线形设计:隧道平面线形,一般采用直线、避免曲线。如必须设置曲线时,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并确保视距要求。
6 隧道净空断面与横断面
隧道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隧道建筑限界、通风及其它所需的断面积。
建筑限界:指隧道衬砌等任何建筑物不得侵入的一种限界。
7 设计衬砌断面积主要解决:内轮廓线、轴线、厚度。
第四章隧道围岩工程性质、分级与围岩压力
1 地面结构:一般由结构和地基组成。
地下结构:由周边围岩和支护结构所共同组成并相互作用的结构体系,其中以围岩为主。
2 围岩压力:是指隧道开挖后,围岩作用在隧道支护结构上的压力,时隧道支撑或衬砌结构的主要荷载之一。
3隧道围岩: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岩体。
4 岩体的构成要素:1)不同尺寸和类型的岩块(结构面)2)岩块间的填充物3)岩块间相互作用的应力状态4)环境因素(地下水,地温)
5 隧道围岩分级方法:A 按岩石强度为单一岩性指标的分级方法(代表为土石分类法)B 以岩体构造、岩性特征为代表的分级方法(代表为泰沙基分级法)C 以地质勘探手段相联系的方法(代表为弹性波速度分级法和RQD法)D 多种因素的分级方法(代表为“岩体质量—Q”分类法)E 以工程对象为代表的分类法(代表为围岩分级法)
6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按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性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进行初步分级
A 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坚硬、较坚硬、较软、软、极软。定量—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
B 岩体完整程度:定性—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定量—岩体完整性系数Kv表示。分级需考虑的指标和因素:a岩体结构的特征与完整性b岩石强度c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 d地下水等影响因素
7 质量指标BQ修正值 P61 修正值(BQ)=BQ -100(K1+K2+K3) 注:K1地下水的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8 深埋隧道围岩压力的确定采用—工程类比法为基础
9 浅埋和深埋隧道分界原则按荷载等效高度值并结合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判定
10 影响坑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1)客观存在的地质因素:A 岩土体结构状态(通常用其破碎程度或完整状态表示B 岩土的工程性质C 地下水状态D 围岩的初始应力场
2)设计、施工因素,或人为因素A 隧道形状和尺寸B支护方法和时间C 施工方法D 埋深
第五章隧道结构构造
1 公路隧道结构构造:主体构造物和附属构造物
1)主体构造物:A 洞身衬砌 B 洞门构造物(明洞)
2)附属构造物A 通风 B 照明 C 排水、消防、通讯等
2 洞身衬砌组合类型:喷混凝土衬砌、喷锚衬砌以及复合式衬砌。
3 支护分为:初期支护(一次支护):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加固围岩和阻止围岩的坍塌而设置二次支护(永久支护):为了保证隧道的净空和结构的安全而设置的永久性衬砌结构
4 洞门:指隧道两端的外露部分,也是联系洞内衬砌与洞口外路堑的支护结构。(必考)
5 洞门主要作用:(必考) A 保证洞口边坡的安全和仰坡的稳定,引离地表水B 减少洞口土石方开挖量C 作为隧道的标志性建筑物
6 洞门形式:A 端墙式洞门—适用于地形开阔,石质较稳定的地区B 翼墙式洞门—适用于洞口地质较差,山体纵向推力较大,以及需要开挖路堑的地方。C 环框式洞门—适用于石质坚硬稳定,地形陡峭无排水要求的地方。D 台阶式洞门—适用于傍山侧坡地区,洞门一侧边仰坡较高E 遮光棚式洞门——
7 洞门的构造要求:A 仰坡坡脚至洞门端墙顶帽背的水平距离,一般不超过1.5mB 洞门端墙顶宜高出仰坡坡脚不小于0.5m; C 洞门端墙与仰坡之间水沟沟底至衬砌拱顶外缘的高度,一般不小于1m; D 一般隧道门端墙、翼墙、挡土墙设计为仰斜式墙身时,墙背坡度不宜缓于1:0.3
8 常用明洞类型:拱形明洞和棚式明洞
拱形明洞:A 路堑对称型—适用于洞顶地势平缓,路堑两侧地质条件基本相同。B 半路堑单压型—适用于靠山侧或原山坡有坍塌、落石等情况,外侧地形陡峻无法填土地段C 路堑偏压型—适用于两侧山坡高差较大的路堑,高侧边坡有坍塌、落石或泥石流;D 半路堑偏压型—适用于半路堑靠山侧边坡较高,有坍塌、落石或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而外侧地面较宽敞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