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测试性需求

合集下载

软件测试中的可维护性与可测试性

软件测试中的可维护性与可测试性

软件测试中的可维护性与可测试性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软件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智能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到企业中复杂的业务系统,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于用户的体验和业务的成功至关重要。

而软件测试作为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其中的可维护性与可测试性是两个关键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谈谈可维护性。

简单来说,可维护性就是指软件在其生命周期中易于修改、完善和扩展的能力。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软件在出现问题或者需要添加新功能时,开发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修改复杂的代码结构,那么这个软件的可维护性就很差。

相反,如果代码结构清晰、文档齐全,开发人员能够轻松地进行修改和扩展,那么这个软件的可维护性就很好。

那么,可维护性对于软件测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一个具有良好可维护性的软件能够大大降低测试的成本和风险。

当软件需要进行修改时,如果可维护性好,测试人员可以更容易地确定哪些部分的测试用例需要更新,哪些部分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样可以提高测试的效率,减少测试的遗漏,从而保证软件的质量。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开发人员需要遵循一些良好的编程实践和设计原则。

比如,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将软件的功能分解为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接口。

这样,当需要修改某个功能时,只需要关注对应的模块,而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

另外,编写清晰、规范的代码注释和文档也是非常重要的。

注释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代码的逻辑和功能,文档则可以提供关于软件架构、设计和使用方法的详细信息。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可测试性。

可测试性是指软件能够被有效地进行测试的能力。

这包括能够方便地对软件进行输入、观察输出、控制软件的执行过程以及判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等方面。

如果一个软件难以进行测试,那么就很难发现其中的缺陷和问题,从而影响软件的质量。

可测试性对于软件测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具有良好可测试性的软件能够让测试人员更高效地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更快地发现软件中的问题。

可测试性需求讲解

可测试性需求讲解

软件可测试性需求设计一、引言1、目的提高软件的可测试性,加快测试进度,提高测试效率。

2、范围描述的范围主要是可测性设计的特征,考虑方向及设计方法。

3、读者对象系统分析员、设计人员、开发人员。

二、测试所需文档1、需求规格说明书2、概要设计说明书3、详细设计说明书4、系统功能清单5、系统运行环境搭建指导书6、系统操作指导书三、可测试性设计需求可测试性主要是指被测实体具有如下特征:可控制性、可分解性、稳定性、易理解性、可观察性,该特征的主要要表现是设立观察点、控制点、观察装置。

需要注意的是可测性设计时必须要保证不能对软件系统的任何功能有影响,不能产生附加的活动或者附加的测试。

1、可控制性设计需求1)全局变量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该变量,包括获取、修改变量值等。

可以将全局类型的变量进行分类并封装到一个个接口中操作。

2)接口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各接口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调用对该接口进行操作,这里所谓的适当的手段主要包括使用测试工具和增加额外代码。

对于向外提供的接口的接洽处能够人为的对接,比如构造测试环境模拟接口对接,这里所指的开放接口主要是指相对于被测系统,即为被测系统外提供的接口。

接口接洽处人为对接时各接口所要求的条件和所需的参数人为的能够轻易达到和提供。

3)模块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对于每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设计好所需要的驱动和桩都能单独设计用例进行测试对应的功能,在测试运行期间模块异常时能够将其隔离而不影响测试。

4)业务流程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在测试环境满足的情况下能够控制任一单独业务流程,各业务流程具有流通性。

5)场景的可测性设计需求将一场景所涉及到的业务和接口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接口使其能够单独操作该场景。

2、可分解性设计需求1)业务流程的可分解性设计需求对于复杂的业务流程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2)场景的可测性设计需求对于复杂的场景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IPD_术语手册大全

IPD_术语手册大全

IPD_术语⼿册⼤全保密等级:绝密机密控制公开IPD术语⼿册编写⼈:XXX/YY.MM.DD审核⼈:XXX/YY.MM.DD/YY.MM.DD/YY.MM.DD批准⼈:XXX/YY.MM.DDYYYY-MM-DD发布YYYY-MM-DD实施发布⽬录1.0 IPD体系 (8)1.1 集成产品开发IPD (8)1.2 异步开发 (8)1.3 公⽤基础模块CBB (8)1.4 跨部门团队 (8)1.5 结构化流程 (8)1.6 项⽬管理 (8)1.7 管道管理 (9)1.8 客户需求分析 (9)1.9 投资组合分析 (9)2.0 PDT (9)2.1.1 IPMT (9)2.1.2 PDT (9)2.2 Charter (9)2.3 业务计划 (9)2.4 端到端的项⽬计划 (9)2.5 ⼯作分解结构WBS (9)2.6 WBS1/2/3/4级计划 (9)2.6.1 WBS1级计划 (9)2.6.2 WBS2级计划 (9)2.6.3 WBS3级计划 (10)2.6.4 WBS4级计划 (10)2.7 Charter............................................................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 PDT⾓⾊ (10)2.8.1 LPDT (10)2.8.2 FPDT (10)2.8.3 RDPDT (10)2.8.4 CSPDT (10)2.8.5 MNFPDT (11)2.8.6 PROPDT (11)2.8.7 MKTPDT (11)2.8.8 PQA (11)2.8.9 POP (11)2.8.10 SE (11)2.8.11 EE (11)2.8.12 SWE (11)2.8.13 ME (11)2.8.14 IDE (12)2.8.16 CSS (12)2.8.17 PP (12)2.8.18 AME (12)2.8.19 PRO (12)2.8.20 MAKE (12)2.8.21 S (12)2.8.22 LLMT (12)2.8.23引导者 (13)3.0 IPMT业务领域术语 (13)3.1 决策评审点 (13)3.2 概念决策评审CDCP (13)3.3 计划决策评审PDCP (13)3.4 可获得性评审ADCP (13)3.5 ⽣命周期终⽌决策评审EOL DCP (13)4.0 财务业务领域术语 (13)4.1 产品成本 (13)4.2 产品⽑利率 (13)4.3 项⽬开发费⽤ (13)4.4 投资回收期 (13)4.5 净现值 (14)4.6 现值指数 (14)4.7 内含报酬率 (14)4.8 投资报酬率 (14)5.0 开发业务领域术语 (14) 5.1 SE (14)5.1.1产品包 (14)5.1.2产品包概念 (14)5.1.3产品包需求 (14)5.1.4易⽤性需求 (14)5.1.5 RAS需求 (14)5.1.6设计需求 (14)5.1.7需求分解 (14)5.1.8需求分配 (15)5.1.9 Build (15)5.1.10产品包需求跟踪矩阵 (15) 5.1.11产品数据结构 (15)5.1.12基线化 (15)5.2硬件业务领域术语 (15)5.2.1基本逻辑 (15)5.2.2⼤规模逻辑 (15)5.2.3硬件概要设计 (15)5.2.4硬件详细设计 (15)5.2.5 EMC (15)5.2.7可制造性设计 (16)5.2.8可靠性设计 (16)5.3软件业务领域术语 (16)5.3.1⽤户(User) (16)5.3.2需求 (16)5.3.3软件需求 (16)5.3.4业务需求 (16)5.3.5⽤户需求 (16)5.3.6功能需求 (17)5.3.7⾮功能需求 (17)5.3.8需求分析 (17)5.3.9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17) 5.3.10统⼀建模语⾔UML (17)5.3.11⽤例图(use case) (17)5.3.12 IPO图 (17)5.3.13实体关系图(E - R图) (17)5.3.14数据流图 (18)5.3.15状态转换图 (18)5.3.16序列图 (18)5.3.17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 (19)5.3.18软件缺陷(bug) (19)5.4结构业务领域术语 (19)5.4.1结构件 (19)5.4.2定制结构件 (19)5.4.3标准件 (20)5.4.4外部电缆 (20)5.4.5线组件 (20)5.4.6 UCD(以⽤户为中⼼的设计) (20) 5.4.7⼯业设计 (20)5.4.8⼿板 (20)5.4.9塑料模具(简称塑模) (20)5.4.10冷冲裁、冲压模具(简称冷冲模) (20) 5.5 TE (20)5.5.1可测试性需求 (20)5.5.2可测试性 (20)5.5.3测试计划 (20)5.5.4测试报告 (20)5.5.5 SDV (20)5.5.6 SIT (21)5.5.7 SVT&SVT2 (21)5.5.8 Beta测试 (21)5.5.9实验局 (21)5.5.10回归测试 (21)5.5.12测试⽅案 (21)5.5.13测试⼯具 (21)5.5.14测试环境 (21)5.5.15⼊⽹测试 (21)5.5.16检验报告 (21)5.5.17⼊⽹证 (21)6.0 制造业务领域术语 (21)6.1 可制造性/制造可测试性 (22)6.2 制造策略 (22)6.3 制造计划 (22)6.4 制造⼯艺 (22)6.5 制造系统 (22)6.6 装备 (22)6.7 ⽣产测试设备 (22)6.8 初始产品 (22)6.9 试产产品 (22)6.10 量产产品 (22)7.0 采购业务领域术语 (22)7.1 Sourcing team (22)7.2 初始的供应商&物料供应计划 (22) 7.3 提前物料采购 (23)7.4 关键器件 (23)7.5 定制器件 (23)7.6 替代器件 (23)7.7 其它器件 (23)7.8 长货期 (23)7.9结构件新供应商(供⽅) (23)7.10备⽤供应商(供⽅) (23)8.0 市场业务领域术语 (23)8.1 RFA (23)8.2 ESP (23)8.3 销售配置器 (23)8.4 客户迁移计划 (23)8.5 市场需求 (24)9.0 客服业务领域术语 (24)9.1 可安装性 (24)9.2 可服务性 (24)9.3 客户迁移 (24)9.4 初验 (24)10.0 质量业务领域术语 (24)10.1 TR1/TR2/TR3/TR4/TR5/TR6 (24) 10.2 同⾏评审 (24)10.3 质量计划 (24)10.5 缺陷 (24)10.6 故障 (24)11.0 产品维护业务领域术语 (24) 11.1 设计变更 (24)11.2 CCB 变更控制委员会 (25)11.3 设计变更评审 (25)11.4 ECN ⼯程变更通知 (25)11.5 A类设计变更 (25)11.6 B类设计变更 (25)11.7 C类设计变更 (25)11.8 D类设计变更 (25)12.0 产品规划术语 (26)12.1 市场 (26)12.1.1需求 (26)12.1.2市场 (26)12.1.3市场细分 (26)12.1.4细分市场Segmenting (26)12.1.5客户customer (27)12.1.6⽤户user (27)12.1.7渠道 (27)12.1.8市场调研 (27)12.1.9市场营销管理 (28)12.2 产品 (28)12.2.1产品 (28)12.2.2新产品 (29)12.2.3产品⽣命周期 (29)12.2.4产品平台和产品平台战略 (29) 12.2.5产品线和产品线战略 (30)12.3 缩略语 (30)12.3.1 MM (30)12.3.2 SWOT (30)12.3.3 $APPEALS (30)12.3.4 SPAN (31)12.3.5 FAN (31)12.3.6 ANSOFF (31)附件:修订记录(本⽂档的任何变更应该在⾸次检视后在本附件进⾏跟踪)IPD术语⼿册1.0IPD体系1.1集成产品开发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IPD是⼀种领先的、成熟的产品开发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tst1t-产品可测试性需求模板

tst1t-产品可测试性需求模板

输出文档格式要求:在按照IPD模板内容执行IPD活动中,当输出文档时,请作者务必套用《IPD输出文档格式》,以保证文档格式的规范性。

Requirements for format of output documents: when you output documents while following IPD template to execute activities, Format of IPD Output Document must be followed to ensure that the format of documents are consistent and standardized.R&D-Template -Testability Requirements Guideline概念阶段确定可测试性需求指南-03.00.00活动号:TE-15Activity ID: TE-15Control Section文档控制Version 版本Date日期Change and reason更改及其理由By责任人Project Manager: __________________ Project: _________________ 项目经理: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_________________Project Phase / Decision Checkpoint:项目阶段/决策检查点:X Concept概念Develop开发Launch发布Interim临时Plan计划Qualify验证Life Cycle生命周期该模板仅作为确定可测性需求的指南,实际需求文档模板参照IPD《端到端产品包需求模板》。

1、概述 OVERVIEW目前可测性需求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面向产品的可测性需求,是为了提高产品的故障检测定位和隔离能力而考虑的可测性需求,直接影响产品问题故障检测定位和隔离的难易程度。

产品可测试性需求分析

产品可测试性需求分析

产品可测试性需求报告记录目录2范围................................................... 3术语................................................... 4引用文件............................................... 5测试文档...............................................5.1测试参考文档.......................................5.2测试提交文档....................................... 6测试安排和计划.........................................6.1测试重点...........................................6.2测试难点...........................................6.3测试计划........................................... 7测试资源...............................................7.1人力资源........................................... 8功能测试方案...........................................8.1XXX功能............................................8.1.1.............................. 功能测试需求分析8.1.2.................................. 主要功能描述8.1.3.................................... 测试点分析8.1.4.................................. 测试所需工具9性能测试方案...........................................9.1XXX性能............................................9.1.1.............................. 性能测试需求分析9.1.2.................................. 主要性能指标9.1.3.................................... 测试点分析9.1.4.................................. 测试所需工具10可靠性试验方案.........................................10.1 ................................ 可靠性试验需求分析10.2 ................................ 可靠性试验参照标准10.3 .................................... 可靠性试验分析11环境实验方案...........................................11.1................................... 环境实验需求分析11.2................................... 环境实验参照标准11.3....................................... 环境实验分析12附录...................................................1 目的描述本文档的目的,如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需要等。

产品文档的可测试性和可测量性关键指标与评估方法

产品文档的可测试性和可测量性关键指标与评估方法

产品文档的可测试性和可测量性关键指标与评估方法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文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产品文档不仅要能够准确地描述产品的功能和特性,还应当具备可测试性和可测量性,以便在测试和评估过程中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产品文档可测试性和可测量性的关键指标,并提供相应的评估方法。

通过合理地利用这些指标和方法,开发团队能够更加有效地测试和评估产品,提高质量和性能。

一、可测试性关键指标和评估方法1. 清晰的需求描述产品文档应当清晰地描述产品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界面需求等等。

评估产品文档的可测试性,可以从需求描述的明确性和完整性入手。

可借助如下方法进行评估:(1) 检查需求描述是否具备清晰的主题、具体的细节,并且没有二义性;(2) 确保需求描述的完整性,是否包含了所有必要的信息;(3) 验证需求描述是否能够通过测试用例来进行测试。

2. 易于验证的设计规范产品文档应当包含易于验证的设计规范,这有助于在开发过程中追踪和核对产品的设计。

评估产品文档的可测试性,可以从设计规范的详细性和准确性入手。

可采用如下评估方法:(1) 检查设计规范是否详细地描述了产品的设计细节和相关标准;(2) 确保设计规范能够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3) 核对设计规范是否能够通过测试进行验证。

3. 可测量性关键指标和评估方法1. 易于追踪的问题反馈机制产品文档应当包含易于追踪的问题反馈机制,能够帮助测试团队及时捕捉和解决问题。

评估产品文档的可测量性,可以从问题反馈机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入手。

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1) 检查问题反馈机制是否明确指明了问题的提交方式和时间要求;(2) 验证问题反馈机制是否能够及时捕捉和记录问题;(3) 确保问题反馈机制能够提供准确的问题描述和复现步骤。

2. 完备的测试计划和报告产品文档应当包含完备的测试计划和报告,以便测试团队能够系统地进行测试和评估。

评估产品文档的可测量性,可以从测试计划和报告的详细程度和完整性入手。

可测试性需求分析的维度

可测试性需求分析的维度

可测试性需求分析的维度可测试性是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指的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能够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的能力。

可测试性需求分析是为了设计和开发可测试的软件系统,以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可测试性需求分析的几个重要维度:1.可测性目标:定义软件系统中需要测试的方面和检验的标准。

例如,系统功能是否正确、性能是否达标、可靠性是否足够,等等。

这些目标应该明确、可衡量,并且与系统的其他需求和目标相一致。

2.可测性设计:在软件系统设计阶段,考虑如何使系统易于测试和评估。

这包括确定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设计测试工具和环境,以及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和技术。

可测性设计还包括模块化和接口规范,以便可以对每个组件进行独立的测试。

3.可测性需求规范:将可测性需求明确地规定在需求规范中。

这包括需求的可测性规则、测试用例和预期结果,以及测试环境和工具的要求。

可测试性需求规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理解和实施相应的测试策略,并确保测试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

4.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根据可测性需求规范,设计测试用例并执行测试。

测试用例应该能够覆盖系统的所有功能和性能,并且能够验证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测试用例的设计可以基于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性能测试等不同的测试方法和技术,以满足可测性目标。

5.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分析和评估测试结果,检查系统是否满足可测性目标。

这包括检查测试用例的覆盖率、错误率和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要求,以及验证系统是否满足其他非功能性需求,如可靠性和安全性。

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可以为软件开发过程的改进提供重要的反馈和指导。

6.可测性管理:对可测试性需求的管理和控制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包括确定测试资源的需求和分配,制定测试计划和进度,跟踪测试进展和结果,以及对测试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可测性管理可以确保测试工作的高效进行,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

总结起来,可测试性需求分析的维度包括可测性目标、可测性设计、可测性需求规范、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估,以及可测性管理。

软件需求评价指标

软件需求评价指标

软件需求评价指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需求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是保证项目成功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软件需求评价指标,包括完整性、准确性、可理解性、可实施性、稳定性、兼容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

1.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软件系统所需求的功能是否完整,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评价软件需求的完整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是否有遗漏了重要的功能?* 是否考虑了所有可能的业务场景?* 是否考虑了系统的边界条件?2. 准确性准确性是指软件系统所需求的功能是否准确,是否能够准确地实现用户的需求。

在评价软件需求的准确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是否有错误或不一致的需求?* 是否考虑了用户的真实需求?* 是否考虑了数据和计算的准确性?3. 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软件系统所需求的功能是否容易理解,是否能够让开发人员清楚地了解用户的需求。

在评价软件需求的可理解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是否使用了清晰、简洁的语言描述需求?* 是否考虑了开发人员的背景和经验?* 是否容易让开发人员理解并实现需求?4. 可实施性可实施性是指软件系统所需求的功能是否容易实现,是否能够在规定的开发时间内完成。

在评价软件需求的可实施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是否考虑了技术实现的难度?* 是否考虑了开发资源的限制?* 是否能够在规定的开发时间内完成?5.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软件系统所需求的功能是否稳定可靠,是否能够在长时间内稳定运行。

在评价软件需求的稳定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是否考虑了系统的容错性和恢复能力?* 是否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是否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稳定运行?6. 兼容性兼容性是指软件系统所需求的功能是否与其他的系统或设备兼容,是否能够与其他系统或设备协同工作。

在评价软件需求的兼容性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是否考虑了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对接?* 是否考虑了不同设备和浏览器的兼容性?* 是否能够与其他系统或设备无缝对接?7. 可测试性可测试性是指软件系统所需求的功能是否容易测试,是否能够通过测试验证其正确性。

ipd集成产品开发各阶段评审要素说明

ipd集成产品开发各阶段评审要素说明

ipd集成产品开发各阶段评审要素说明1. 需求评审阶段
- 需求完整性和一致性
- 需求可测试性和可追踪性
- 需求优先级和风险评估
- 需求与业务目标的一致性
2. 概念设计评审阶段
- 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 设计与需求的一致性
- 设计风险和约束条件的识别
- 设计方案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详细设计评审阶段
- 设计细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 设计与概念设计的一致性
- 接口定义和集成策略的合理性
- 设计文档的质量和可读性
4. 代码评审阶段
- 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
- 代码与设计的一致性
- 代码安全性和性能考虑
- 代码注释和文档的完整性
5. 测试评审阶段
- 测试用例的覆盖率和适当性
- 测试策略和测试环境的合理性
- 测试结果的分析和缺陷管理
- 测试文档的完整性和可追踪性
6. 发布评审阶段
- 产品发布准备的完整性
- 部署和运维计划的合理性
- 用户文档和培训材料的质量
- 发布风险和应急预案的评估
每个阶段的评审都需要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需求、降低风险和提高可维护性。

评审过程应该涵盖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反馈,以确保产品开发的高质量和成功交付。

性能测试需求分析及用例

性能测试需求分析及用例

性能测试需求分析及⽤例5.1.2性能测试需求提取复习了⼀些常见的理论概念后,我们开始性能测试需求的提取。

这个过程是⾮常重要的,往往测试失败,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得到确切的性能指标,⽽导致测试⽆法正常开展。

性能测试需求提取⼀般的流程如图5- 1所⽰。

图5- 1性能测试需求提取流程分析提取指标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中,会给出系统的功能、界⾯与性能的要求。

规范的需求规格说明书都会给出明确的性能指标,⽐如单位时间内访问量要达到多少、业务响应时间不超过多少、业务成功率不低于多少、硬件资源耗⽤要在⼀个合理的范围中,这些指标都会以可量化的数据进⾏说明。

如果,实际项⽬并没有这些正规的⽂档时,项⽬经理部署测试任务给测试组长时,⼀般就会说明是否要对项⽬的哪些业务模块进⾏性能测试,以及测试的要求是什么的。

最⿇烦的就是项⽬经理或者客户要求给出⼀个测试部门认为可以的数据,这样⾮常难做的。

可是“甲⽅”往往都是提要求的,“⼄⽅”只能“⽆条件”接受!对于正规的项⽬,⽤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般会给出类似表5- 1的性能测试要求:测试项响应时间业务成功率并发数CPU使⽤率内存使⽤率⽤户登录<=3秒>98% 20 <75% <75%表5- 1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性能要求表5- 1给出的指标⾮常明确,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只需收集⽤户登录模块的响应时间、登录成功率、并发数、CPU使⽤率、内存使⽤率的数据,然后与表5- 1的指标进⾏⽐较即可,通过的,就认为达到了客户要求的性能,未达到就分析原因,并给出测试报告及解决建议。

⼤多数是没有明确的需求,需要我们⾃⼰根据各种资料、使⽤各种⽅法去采集测试指标。

以OA系统为例,假设《FIX OA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并未指明系统的性能测试要求,需要测试⼯程师⾃⼰分析被测系统及采集性能衡量指标。

分析OA系统的结构,所有功能中仅有考勤模块可能是被测系统最终⽤户经常使⽤的业务点,那么我们的重点应该在放在该模块上。

9项非功能需求的含义及可能的定量评价指标。

9项非功能需求的含义及可能的定量评价指标。

**9项非功能需求的含义及可能的定量评价指标**非功能需求是指在软件开发中不能直接通过代码实现的需求,通常是系统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了解并定义好非功能需求对于确保软件质量至关重要。

而定量评价指标则是用来衡量这些非功能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指标。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9项非功能需求的含义以及可能的定量评价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非功能需求。

1. 性能- 含义:性能是指软件在特定条件下的响应速度、吞吐量和负载能力。

- 可能的定量评价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负载测试结果等。

2. 可靠性- 含义:可靠性是指软件在特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概率,以及软件出错时的恢复能力。

- 可能的定量评价指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平均修复时间(MTTR)、故障率、错误处理率等。

3. 可维护性- 含义:可维护性是指软件易于理解、修改和维护的程度。

- 可能的定量评价指标:代码复杂度、代码行数、修改成本、维护时间等。

4. 安全性- 含义:安全性是指软件在面对攻击和威胁时的稳定性和保护能力。

- 可能的定量评价指标:安全漏洞数、恶意攻击次数、安全审计结果、加解密性能等。

5. 可用性- 含义:可用性是指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软件的程度。

- 可能的定量评价指标:系统平均可用时间、用户平均操作时间、用户错误率、用户满意度等。

6. 可移植性- 含义:可移植性是指软件能够在不同评台上运行的能力。

- 可能的定量评价指标:跨评台兼容性、转移成本、代码修改量等。

7. 可扩展性- 含义:可扩展性是指软件能够适应新需求和变化的能力。

- 可能的定量评价指标:系统响应时间随用户增加的变化、系统功能扩展的成本、系统修改的复杂度等。

8. 可测试性- 含义:可测试性是指软件易于测试和验证的程度。

- 可能的定量评价指标:测试覆盖率、测试用例数量、测试执行时间等。

9. 成本- 含义:成本是指软件开发、维护和更新的费用。

- 可能的定量评价指标:开发成本、维护成本、更新成本、成本效益等。

测试需求及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及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及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及需求分析
• 1 测试需求概述
– 1.1 什么是测试需求
– 1.2 测试需求的特征 – 1.3 为什么需要测试需求 • 2 测试需求分析过程 – 2.1 需求采集 – 2.2 测试需求分析 – 2.3 测试需求评审
1.1 什么是测试需求
• 测试需求主要解决“测什么”的问题 ,即指明 被测对象中什么需要测试。 • 测试需求通常是以软件开发需求为基础进行分 析,通过对开发需求的细化和分解,形成可测 试的内容。
1.3 为什么需要测试需求
• 软件测试需求是开发测试用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依据。 • 有助于保证测试的质量与进度 。
• 测试需求是衡量测试覆盖率的重要指标。
2 测试需求分析过程
2.1 需求采集
• 需求采集的过程是将软件开发需求中的那些具有 可测试性的需求或特性提取出来,形成原始测试 需求。
• 可测试性是指这些提取的需求或特性必须存在一 个可以明确预知的结果,可以用某种方法对这个 明确的结果进行判断、验证,验证是否符合文档 中的要求。
2.2.1 测试要点分析-举例
原始需求描述 标识 1 2 3 一条完整的培训信息包括培训 的主题、证书、内容、起止时 间、费用、地点、机构,其中 培训的主题、内容、起止时间、 费用、机构为必填项。培训的 起始时间不能晚于截止时间, 培训费用精确到元角分。每一 个输入项的数据规格在数据字 典中可以得到。 9 10 11 8 6 7 4 5 测试要点 输入符合字典要求的各信息后执行保存,检查保存是否成功; 检查每个输入项的数据长度是否遵循数据字典的要求; 检查每个输入项的数据类型是否遵循数据字典的要求; 检查“培训费用”是否满足规定的精度要求; 检查在培训的起止时间早晚于截止时间时,所增加的记录是否保存 成功; 检查“培训主题”、“培训内容”、“起止时间”、“培训费用”、 “培训机构”是否为必填项; 验证系统对数据重复的检查。 针对页面中文字、表单、图片、表格等元素,检查每个页面各元素 的位置是否协调,各元素的颜色是否协调,各元素的大小比例是否 协调; 页面信息内容显示是否完整; 检查是否有功能标识,功能标识是否准确、清晰; 最大化、最小化、还原、切换、移动窗口时是否能正常的显示页面。

电子产品可制造性、生产可测试性需求模板

电子产品可制造性、生产可测试性需求模板

公司管理文件产品可制造性/生产可测试性需求模板文件编号 : 秘密等级:发出部门 : 颁发日期 : 版本号 : 发送至:抄送:总页数: 9附件:主题词:可制造性成产可测试性需求模板上级流程:编制 :审核 :批准 :文件分发清单分发部门/人数量签收人签收日期分发部门/人数量签收人签收日期文件更改历史更改日期版本号更改原因目录1目的 (3)2设计影响 (3)3设计方法论 (5)4制造方法论 (5)5制造能力 (6)5.1单板加工能力 (6)5.1.1单板加工整线设备工艺能力 (6)5.1.2单板/背板压接设备选用表 (6)5.1.35DX对板的要求 (6)5.1.4AOI对板的要求 (6)5.1.5ICT自动线体对板的要求 (7)5.1.6针床ICT对板的要求 (7)5.1.7飞针ICT对板的要求 (7)5.2工装夹具需求 (7)5.3特殊设备需求 (8)5.4人员的专项培训 (8)5.5如何判断废品 (8)6生产可测性设计需求 (8)1目的本指导书从设计、制造、制程等方面定义了可制造性对产品开发的影响,可作为AME 识别、分析、定义可制造性需求的指导性文件。

2设计影响a)现行设计能保证以经济的成本进行生产(Economic production)●尽量采用已有的标准部件进行组合,使CBB应用最大化,从而快速稳定制造质量,减少制造系统新增投入;●选用标准的结构平台,模块化结构设计,将避免结构上的频繁更改,也将避免由结构更改而导致的电缆设计、装配工艺频繁更改。

开发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可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良好的可生产性是以经济的成本生产的前提,成本控制的有效性80%发生在研发阶段。

b)制造技术能否简化●元器件布局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使制造过程容易实现、制造缺陷均可测量;●尽可能少地应用新器件,使单板制造技术的不成熟度降到最低;●新器件的采用需提前进行可制造性的工艺试验、生产测试准备;●选用的器件种类尽量少,尽量选用贴片器件,尽量减少加工工序。

需求设计的原则

需求设计的原则

需求设计的原则需求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和质量。

在进行需求设计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设计的需求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并且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落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需求设计原则。

一、需求明确性原则需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明确性,即需求描述应该清晰、具体、无歧义。

我们需要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和描述,以免引起理解的偏差。

同时,需求应该具备可衡量性,即能够定义明确的指标或标准来评估需求的完成情况。

二、可追溯性原则需求设计需要具备可追溯性,即每一个需求都能够追溯到其来源,能够清晰地知道该需求是由哪个利益相关者提出的,并能够跟踪需求的演变和变更。

这样可以确保需求的可控性,同时也方便后续的需求变更管理和项目管理。

三、一致性原则需求设计应该具备一致性,即不同需求之间不应该存在冲突或矛盾。

我们需要对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比较,确保各个需求之间是相互兼容的,不会引起冲突或不一致的情况。

一致性原则还包括与现有系统或已有需求的兼容性,以确保新的需求能够与现有系统或需求无缝整合。

四、可测试性原则需求设计应该具备可测试性,即能够明确地定义测试用例和测试标准,以验证需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我们需要在需求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测试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确保需求能够被有效地测试和验证。

五、可衡量性原则需求设计应该具备可衡量性,即能够定义明确的指标或标准来评估需求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我们需要在需求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需求的可衡量性,以便能够对需求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估。

六、可扩展性原则需求设计应该具备可扩展性,即能够灵活地适应未来的变化和扩展。

我们需要在需求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需求,以便在后续的系统升级和功能扩展时能够更加方便和高效。

七、可优化性原则需求设计应该具备可优化性,即能够对需求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我们需要在需求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需求的可优化性,以便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对需求进行优化和改进。

可测试性需求分析

可测试性需求分析

可测试性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了有效地进行测试,开发团队需要明确和详细的可测试性需求分析。

本文将讨论可测试性需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分析。

一、可测试性需求的定义和作用可测试性需求是指在软件需求中提供充足信息以便测试人员能够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的需求。

它不仅仅是指出软件的功能,还需要考虑如何测试这些功能。

可测试性需求的定义对于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阶段的顺利进行非常关键。

可测试性需求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软件功能正确性:通过明确可测试性需求,测试人员可以针对每个功能点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确保软件在各个方面的功能都能够正常运行。

2. 减少测试成本:通过清晰的可测试性需求,测试人员可以减少无效或重复的测试用例,从而减少测试成本和时间。

3. 提高开发效率:可测试性需求的明确和详细信息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需求,减少沟通成本并提高开发效率。

二、可测试性需求分析的步骤1. 定义功能需求:首先,需要对软件的功能需求进行明确和详细的描述。

例如,如果开发的是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功能需求可能包括用户注册、浏览产品、下订单等。

2. 划分功能点:将功能需求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功能点,每个功能点应该是独立且可测试的。

例如,对于用户注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填写注册信息、验证注册信息等功能点。

3. 确定测试目标:为每个功能点明确测试目标,即要验证该功能点的哪些方面。

例如,对于填写注册信息功能点,测试目标可能包括输入边界测试、错误输入测试等。

4. 识别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目标,识别适当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应涵盖各种可能的情况和边界条件,以确保对功能点进行全面的测试。

5. 编写测试用例:根据识别出的测试用例,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说明。

测试用例应包括输入数据、预期结果、执行步骤等。

6. 确定测试环境和工具:确定进行测试所需的测试环境和工具,如测试服务器、数据库等,以及测试工具,如自动化测试工具等。

产品中试管理——从样品到量产-最新

产品中试管理——从样品到量产-最新

产品中试管理——从样品到量产2012年4月19-20日北京 | 2012年4月23-24日上海 | 2012年4月26-27日深圳我们在为企业提供研发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从样机到量产的过程中(产品化过程)存在着共同的问题:1、新品没有经过中试或中试的时间很短,制造部门戏称研发的新品是“三无”产品,没有生产文件、没有工装、生产现场出了问题没人管;2、转产没有标准,研发想快点转产,生产对有问题的产品又不愿接收,希望研发把问题都解决了才转过来,而市场又催得急,经常被迫接收,长此以往,导致研发与生产的矛盾激化;3、有些企业开始成立中试部门,希望在中试阶段把产品质量问题解决掉,但中试的定位与运作也很困惑,发生质量与进度的冲突时,如何取舍与平衡,以前研发与制造的矛盾转化为研发与中试、中试与生产的矛盾,中试成了矛盾集散中心;4、市场的压力并不因中试的产生而减少,中试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满足产品的质量、进度的要求?中试的业务是面向研发还是面向制造,还是兼而有之?5、量产后才发现产品可制造性差、成品率低、经常返工,影响发货;6、产品到了生产后还发生大量的设计变更;7、产品到了客户手中还冒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致要研发人员到处去“救火”。

本课程将基于多年的实践、长期的研发咨询积累,总结出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可操作的方法,配以大量实际案例,以指导研发/试产/制造部门主管如何高效的实现产品从样品走向量产。

培训方式:案例分享、实务分析、互动讨论、项目模拟、培训游戏培训收益1、了解业界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品中试管理模式与实践2、掌握面向制造系统的产品设计(DFM)的方法与实施过程3、掌握面向生产测试的产品设计(DFT)的方法与实施过程4、掌握面向制造系统的新产品验证的过程与方法5、掌握在满足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缩短产品试制周期的方法和技巧6、了解如何建立从样品到量产的管理机制课程内容一、案例研讨二、从样品到量产概述1、企业在追求什么:技术?样品?产品?商品?2、研发与制造的矛盾:1)制造系统如何面对研发的三无产品?2)研发如何面对制造系统越来越高的门槛?3、研发与制造矛盾的激化:中试的产生成为必然4、中试的定位与发展:1)研发(RD)中试(D&P)生产(P)的关系2)中试的使命是什么?3)中试如何定位?4)中试的发展问题:◇大而全?◇专业化分工?◇产品线划分与共享平台◇中试人员的发展定位:广度与深度问题5、中试的业务范围1)中试业务:新产品导入(NPI)2)承上:如何面向产品的研发?3)启下:如何面向产品的制造?4)桥梁:中试作为连接研发与制造的桥梁,独木桥还是阳关道?6、演练与问题讨论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否需要建立并发展中试的职能?三、新产品导入团队1、新产品导入团队的构成1)工艺工程2)设备工程3)测试工程4)工业工程5)产品验证6)试生产(计划、生产、质量)2、新产品导入团队的职责3、新产品导入团队与产品开发团队的关系1)开发模式的演变:串行变并行2)并行工程在产品开发中如何体现?3)新产品导入团队如何提前介入研发?◇为什么要提前介入?◇提前到什么时候介入?◇提前介入做什么?4)新产品导入团队的管理◇新产品导入团队与产品开发团队、职能部门的沟通◇新产品导入团队成员的汇报、考核和管理机制4、演练与问题讨论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研讨建立新产品导入团队的时机四、面向制造系统的产品设计(DFM)1、如何在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进行可制造性设计1)从制造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2)工艺人员介入产品开发过程的切入点:从立项就开始3)工艺管理的三个阶段:工艺设计、工艺调制与验证、工艺管制4)工艺设计:◇如何提出可制造性需求?◇需要哪些典型的工艺规范?◇可制造性需求如何落实到产品设计方案中?◇工艺设计与产品设计如何并行?◇产品工艺流程设计◇电装、整装、包装与物流的可制造性设计分析◇如何确保可制造性需求在产品开发中已被实现?◇工艺评审如何操作?◇什么时候考虑工装?◇如何在开发过程中同步输出工艺文件与生产操作指导文件5)工艺调制与验证◇工艺验证的时机◇工艺验证方案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实施工艺验证?◇工艺验证报告的内容◇如何推动工艺验证的问题解决?◇研发人员如何配合新产品的工艺验证?◇制造外包模式下的工艺如何验证?6)工艺管制◇工艺管制的困惑:救火何时是尽头?◇工艺转产评审(标准、流程、责任)◇量产过程中的例行监控与异常管理2、演练与问题讨论1)分析学员企业的工艺管理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差距?3、工艺管理平台建设1)谁负责工艺平台的建设?2)工艺委员会的产生:责任与运作模式3)如何进行工艺规划?4)基础工艺研究与应用5)支撑工艺管理平台的四大规范:◇品质规范◇设备规范◇工艺规范◇设计规划6)工艺管理部门如何推动DFM业务的开展?7)工艺体系的组织构成、发展与演变8)工艺人员的培养与技能提升4、演练与问题讨论1)分析学员企业的工艺平台建设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改进?五、面向生产测试的产品设计(DFT)1、基于产品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测试策略1)研发测试(Alpha)试验局测试(Beta)生产测试2、研发测试(Alpha)与BETA测试1)测试人员介入产品开发过程的时机(提可测试性需求的时机)2)可测试性需求需要考虑的内容(示例)3)单元测试、模块测试、系统集成测试、专业化测试、BETA测试的重点分析4)产品开发过程中测试业务流程分析5)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开展测试的相关工作(短平快的项目测试工作如何开展)3、面向生产测试业务的产品设计与开发1)生产测试业务流程分析2)典型的部品测试、整机测试方法介绍3)开发专门的生产测试工装的条件分析4)生产测试工装的开发管理5)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如何实施面向生产测试的产品设计?◇如何提出可测试性需求?◇可测试性需求如何落实到产品设计方案中?◇研发面对众多的需求如何取舍?可测试性需求的优先级分析◇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同步开发生产测试工装?◇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同步输出生产测试所需的操作指导文件?◇如何进行测试工装的验证?◇如何推动测试验证问题的解决?6)如何推动可测试性设计(DFT)业务的开展7)如何进行测试平台的建设?4、演练与问题讨论1)分析学员企业的DFT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改进?六、产品试制验证管理1、影响产品试制周期的因素分析2、研发人员对试制准备提供的支持3、试制团队的构成、职责与定位(设置试制部门的时机与优缺点分析)4、试制人员介入产品开发过程的时机1)如何进行试制准备(准备要素示例)5、面向制造系统的验证1)研发人员如何在试制过程中进行产品设计的优化2)制造系统的验证策略与计划3)制造系统的验证方案4)如何实施制造系统的验证:◇工艺验证(工艺流程、工艺路线、单板工艺、整机工艺、包装工艺、物流工艺)◇工装验证(装配工装、测试工装、生产设备)◇结构验证◇产品数据验证(BOM验证、制造文档验证)◇产品试制验证(质量、效率、成本)5)批次验证报告,验证多少批才合适?6)如何推动验证问题的解决?6、转产评审1)研发人员如何支持新产品的转产工作2)转产评审的评审组织如何构成?3)评审标准是什么?4)如何判定是否转产?5)评审流程与运作机制7、产品转产后的管理1)新产品的试制效果评价2)新产品的质量目标达成情况3)工程变更管理4)缺陷与问题管理5)质量审计8、演练与问题讨论1)分析学员企业的产品试制验证过程,分析差距,提出改进建议。

产品可测试性需求分析

产品可测试性需求分析

产品可测试性需求分析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产品可测试性需求报告文档修订记录目录1目的描述本文档的目的,如解决什么问题,满足什么需要等。

本模板的目的是定义产品设计的可测试性需求,要审视以前开发项目的测试经验教训以便理解产品设计中可能需要的改进。

2范围描述本文档适用的范围。

3术语4引用文件5需求设计操作指导a)确保产品可测试性需求能够在产品设计中得以体现。

任何与公司规范不符之处及其原因要在产品需求规格中加以说明。

b)早期应收集各项目组成员提出的产品需求的概念,并结合公司已往同类产品的开发和测试经验,从产品的使用情况、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析,来提出产品的可测试性需求。

c)如果公司内部没有相关产品的测试经验,可调查或购买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进行分析,提出产品的可测试性需求。

d)分析产品在实际应用中会可能出现的一些故障,分析对产品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在定义可测试性需求中必须要对各种情况进行详细考虑。

e)为了提高产品的测试质量,需要对出现的所有故障问题进行记录、判断和分析。

在测试中尽量使每一个故障能够测试或定位。

f)设计可测试性需求,需要与PDT项目组各成员进行充分沟通,重点要与系统工程师进行交流,收集相关产品开发设计文档,了解最新的产品需求信息,及时对可测试性进行相应更改。

g)在设计可测试性需求时可参考本文挡“定义产品可测试性需求”的五方面内容。

在具体设计产品的可测试性需求时,可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考虑选用具体条目。

如在定义中没有列出需求,设计人员可自行增加需求。

总之,在产品中定义可测试性需求时需要慎重。

过多的考虑可测试性需求可能会增加产品的成本和开发时间。

h)对可测试性需求需要进行优先级排序,方便系统设计工程师进行判定和设计。

i)设计可测试性需求要考虑节约成本的预测。

j)完成需求设计后需要与系统工程师进行沟通,对可测试性需求的内容和优先级进行确认。

TSTT产品可测试性需求格式范文

TSTT产品可测试性需求格式范文

输出文档格式要求:在按照IPD模板内容执行IPD活动中,当输出文档时,请作者务必套用《IPD输出文档格式》,以保证文档格式的规范性。

Requirements for format of output documents: when you output documents while following IPD template to execute activities, Format of IPD Output Document must be followed to ensure that the format of documents are consistent and standardized.R&D-Template -Testability Requirements Guideline概念阶段确定可测试性需求指南-03.00.00活动号:TE-15Activity ID: TE-15Control Section文档控制Versio Date Change and reason ByProject Manager: __________________ Project: _________________项目经理: 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_________________Project Phase / Decision Checkpoint:项目阶段/决策检查点:XConcept概念Develop开发Launch发布Interim临时Plan 计划Qualify验证LifeCycle生命周期该模板仅作为确定可测性需求的指南,实际需求文档模板参照IPD《端到端产品包需求模板》。

1、概述 OVERVIEW目前可测性需求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面向产品的可测性需求,是为了提高产品的故障检测定位和隔离能力而考虑的可测性需求,直接影响产品问题故障检测定位和隔离的难易程度。

可测试性需求分析的维度

可测试性需求分析的维度

可测试性需求分析维度一、引言1、目的提高软件的可测试性,加快测试进度,提高测试效率。

2、范围描述的范围主要是可测性设计的特征,考虑方向及设计方法。

3、读者对象系统分析员、设计人员、开发人员。

二、测试所需文档1、需求规格说明书2、概要设计说明书3、详细设计说明书4、系统功能清单5、系统运行环境搭建指导书6、系统操作指导书三、可测试性设计需求可测试性主要是指被测实体具有如下特征:可控制性、可分解性、稳定性、易理解性、可观察性,该特征的主要要表现是设立观察点、控制点、观察装置。

需要注意的是可测性设计时必须要保证不能对软件系统的任何功能有影响,不能产生附加的活动或者附加的测试。

1、可控制性设计需求1)全局变量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该变量,包括获取、修改变量值等。

可以将全局类型的变量进行分类并封装到一个个接口中操作。

2)接口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各接口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调用对该接口进行操作,这里所谓的适当的手段主要包括使用测试工具和增加额外代码。

对于向外提供的接口的接洽处能够人为的对接,比如构造测试环境模拟接口对接,这里所指的开放接口主要是指相对于被测系统,即为被测系统外提供的接口。

接口接洽处人为对接时各接口所要求的条件和所需的参数人为的能够轻易达到和提供。

3)模块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对于每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设计好所需要的驱动和桩都能单独设计用例进行测试对应的功能,在测试运行期间模块异常时能够将其隔离而不影响测试。

4)业务流程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在测试环境满足的情况下能够控制任一单独业务流程,各业务流程具有流通性。

5)场景的可测性设计需求将一场景所涉及到的业务和接口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接口使其能够单独操作该场景。

2、可分解性设计需求1)业务流程的可分解性设计需求对于复杂的业务流程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2)场景的可测性设计需求对于复杂的场景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可测试性需求设计一、引言1、目的提高软件的可测试性,加快测试进度,提高测试效率。

2、范围描述的范围主要是可测性设计的特征,考虑方向及设计方法。

3、读者对象系统分析员、设计人员、开发人员。

二、测试所需文档1、需求规格说明书2、概要设计说明书3、详细设计说明书4、系统功能清单5、系统运行环境搭建指导书6、系统操作指导书三、可测试性设计需求可测试性主要是指被测实体具有如下特征:可控制性、可分解性、稳定性、易理解性、可观察性,该特征的主要要表现是设立观察点、控制点、观察装置。

需要注意的是可测性设计时必须要保证不能对软件系统的任何功能有影响,不能产生附加的活动或者附加的测试。

1、可控制性设计需求1)全局变量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该变量,包括获取、修改变量值等。

可以将全局类型的变量进行分类并封装到一个个接口中操作。

2)接口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各接口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调用对该接口进行操作,这里所谓的适当的手段主要包括使用测试工具和增加额外代码。

对于向外提供的接口的接洽处能够人为的对接,比如构造测试环境模拟接口对接,这里所指的开放接口主要是指相对于被测系统,即为被测系统外提供的接口。

接口接洽处人为对接时各接口所要求的条件和所需的参数人为的能够轻易达到和提供。

3)模块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对于每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设计好所需要的驱动和桩都能单独设计用例进行测试对应的功能,在测试运行期间模块异常时能够将其隔离而不影响测试。

4)业务流程的可控制性设计需求在测试环境满足的情况下能够控制任一单独业务流程,各业务流程具有流通性。

5)场景的可测性设计需求将一场景所涉及到的业务和接口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接口使其能够单独操作该场景。

2、可分解性设计需求1)业务流程的可分解性设计需求对于复杂的业务流程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2)场景的可测性设计需求对于复杂的场景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3、稳定性设计需求测试模块发布合理,不能在后期追加的模块为前期所测模块引入新的不必要的测试活动。

4、易理解性设计需求1)设计文档的易理解性设计参考标准内容描述主次要分清依赖关系描述明确2)接口的易理解性接口功能明确参数有意义3)业务的易理解性4)场景的易理解性5、可观察性设计需求1)业务执行状态和过程可观察性设计需求2)异常情况可观察性设计需求6、测试驱动和桩的设置为单个测试接口、测试业务、测试场景预留测试驱动和桩的接入点。

7、适合增量式开发的可测性设计在增量式开发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测试桩和测试驱动实现的难易程度和真实性。

8、可查询设计对系统级别的全局变量或者状态设置查询接口;某一业务或场景调用接口设置接口路径查询。

9、自愈合功能在某一场景中局部出现故障时设置多路选择或者其他干涉进行跳转执行使其具有正常逻辑功能。

10、输出结果对于任何一项操作都要能产生预期的输出,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甚至是异常的。

测试结果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数据、现象等,不管是以什么方式表现,都要有依可寻,在设计文档中要有说明。

对于测试结果易于判断,具有可分析性、可获得性。

在设置的各个控制点或观察点的结果易于查询、修改等。

11、提供统一的操作执行面板操作面板元素主要由输入和输出元素组成,如所执行的操作和对应的输出,但由于被测系统可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由多个可以独立的模块组成,涉及到的操作和输出比较多,各操作之间的关联也比较复杂。

在设计时统一的做一个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成为一个可以执行整个被测系统操作的独立模块,一种是以命令的形式执行操作,直接以printf语句的形式输出查看,另一种是以GUI的形式,输入(执行的操作)输出均在界面上执行和体现,这样比较直观。

特别对于执行某一场景时要跟踪该场景的关键过程和执行后的输出参数,给出一系列可以分析的数据,该场景可以以执行过程分阶段监控,将监控范围内的数据输出以供测试人员分析。

[讨论] 需求的可测试性需求需求敏捷模式中强调User Story的可测试性。

我觉得在传统模式中,强调需求的可测试性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1. 用户需求以文字性描述居多,如果需求有测试通过标准,那么开发和测试人员都可以有一个容易遵循的规则。

2. 需求有通过标准,说明开发测试以及需求分析人员都达成了共识,减少工作中的分歧。

3. 既然要研究测试通过标准,那么自然就要求QA从需求分析阶段就开始工作。

我想这是所有QA都期盼的结果。

4. 如果团队无法设计出需求的通过标准,那可能是需求不够明确或者团队缺乏相关的知识。

总之,大家可以在开发前就可以知道这个需求多半是无法完整实现的。

应该还有其他的好处,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

软件可测试性设计发布时间: 2009-8-06 17:27 作者: Vince 来源: 文斯测试技术研究中心字体: 小中大| 上一篇下一篇| 打印| 我要投稿| 推荐标签:软件测试技术一、概述随着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软件测试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所重视,然而开发出来的软件直接就可以拿出来做测试吗?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设计软件时事先没有对软件的可测试性进行周密设计和部署的软件在测试时总是很难于进行,直到测试无法进行下去为止。

被测软件在编码时需要考虑给测试和后期的产品维护提供必要的手段和接口支持,即要求软件具有可测试性。

基于可测试性的目标考虑,良好的架构设计,完备的接口,使得软件测试更加高效和可行,同时产品维护也更加便利。

本文描述的范围:可测试性定义、可测试性特征、可测试性设计。

读者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

参考文献:1、《软件可测试性需求设计》Vince2、《高质量C++/C编程指南》林锐3、《软件工程思想》林锐二、软件可测试性定义2.1 可测试性定义软件的可测试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前提下,进行测试设计、测试执行以此来发现软件的问题,以及发现故障并隔离、定位其故障的能力特性。

简单的说,软件的可测试性就是一个计算机程序能够被测试的容易程度。

一般来说可测试性很好的软件必然是一个强内聚、弱耦合、接口明确、意图明晰的软件,而不具可测试性的软件往往具有过强的耦合和混乱的逻辑。

2.2 可测试性特征1、可操作性:“运行得越好,被测试的效率越高。

”1)系统的错误很少;2)没有阻碍测试执行的错误;3)产品在功能阶段的演化(允许同时的开发和测试)。

2、可观察性:“你所看见的就是你所测试的。

”1)每个输入有唯一的输出;2)系统状态和变量可见,或在运行中可查询;3)过去的系统状态和变量可见,或在运行中可查询(例如:事务日志);4)所有影响输出的因素都可见;5)容易识别错误输出;6)通过自测机制自动侦测内部错误;7)自动报告内部错误;8)可获取源代码。

3、可控制性:“对软件的控制越好,测试越能够被自动执行与优化。

”1)所有可能的输出都产生于某种输入组合;2)通过某种输入组合,所有的代码都可能被执行;3)测试工程师可直接控制软件和硬件的状态及变量;4)输入和输出格式保持一致且有结构;5)能够便利地对测试进行说明、自动化和再生;6)接口和模块易控制;7)业务流程和场景易控制。

4、可分解性:“通过控制测试范围,能够更快地分解问题,执行更灵巧的再测试。

”1)软件系统由独立模块构成;2)能够独立测试各软件模块;3)业务流程和场景易分解。

5、简单性:“需要测试的内容越少,测试的速度越快。

”1)功能简单性(例如:特性集是满足需求所需的最小集合);2)结构简单性(例如:将体系结构模块化以限制错误的繁殖);3)代码简单性(例如:采用代码标准为检查和维护提供方便)。

6、稳定性:“改变越少,对测试的破坏越小。

”1)软件的变化是不经常的;2)软件的变化是可控制的;3)软件的变化不影响已有的测试;4)软件失效后能得到良好恢复和隔离。

7、易理解性:“得到的信息越多,进行的测试越灵巧。

”1)设计能够被很好地理解并遵循行业规范;2)内部、外部和共享构件之间的依赖性能够被很好地理解;3)设计的改变被通知;4)可随时获取技术文档;5)技术文档组织合理;6)技术文档明确详细;7)技术文档精确性稳定;8)相关环境配置说明与操作指导。

三、软件可测试性设计3.1 可测试性设计软件的可测试性特征主要表现是设立观察点、控制点、观察装置、驱动装置、隔离装置。

需要注意的是可测试性设计时必须要保证不能对软件系统的任何功能有影响,不能产生附加的活动或者附加的测试,采取合适的设计模式对软件进行设计。

1、坚持测试驱动设计(测试先行)的方法。

优先编写测试代码,这是标准的XP方法。

不是说应该一次性编写全部测试代码后,再一次性全部实现。

先写验收测试,再写单元测试,编写一些测试代码,实现它们,再编写一些测试代码,再实现它们等等是个更好的办法。

设计以这种方式得以进展;在实现阶段捕捉错误并在下一组测试中改正它,以这种方式编写测试也更少会使人畏缩。

2、尽量做到每个操作对应一个函数,使函数小型化。

使用小型函数说明和重载带缺省参数的函数将使在测试中调用这些函数变的愉快的多。

否则,在测试这些函数时将不得不构造额外参数,如果参数很大,那么将很快导致代码膨胀。

更糟的是,它会诱使你编写比在其它情况下更少的测试。

3、数据的显示与控制分离把代码移到GUI 视图的外面。

然后各种GUI 动作就能成了模型上的简单方法调用。

这样,对GUI测试者来说,通过方法调用测试功能比间接地测试功能容易的多。

另一个好处是它使修改程序功能而不影响视图变的更容易。

4、可控制性设计1)全局变量的可控制性设计I. 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该变量,包括获取、修改变量值等;II. 可以将全局类型的变量进行分类并封装到一个个接口中操作。

2)接口的可控制性设计各接口在外界使用适当的手段能够直接调用对该接口进行操作,这里所谓的适当的手段主要包括使用测试工具和增加额外代码。

对于向外提供的接口的接洽处能够人为的对接,比如构造测试环境模拟接口对接,这里所指的开放接口主要是指相对于整个被测系统,即为被测系统以外提供的接口。

接口接洽处人为对接时各接口所要求的条件和所需的参数人为的能够轻易达到和提供。

3)模块的可控制性设计对于每个相对独立的模块设计好所需要的驱动和桩都能单独设计用例进行测试对应的功能,在测试运行期间模块异常时能够将其隔离而不影响测试。

4)业务流程的可控制性设计在测试环境满足的情况下能够控制任一单独业务流程,各业务流程具有流通性。

5)场景的可测试性设计将一场景所涉及到的业务和接口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接口使其能够单独操作该场景。

5、可分解性设计1)业务流程的可分解性设计对于复杂的业务流程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2)场景的可分解性设计对于复杂的场景需合理设定分解点,在测试时能够对其进行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