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等校高一高二学生写的2013年高考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大附中等校高一高二学生写的2013年高考作文(6篇)

(2013-06-14 12:52:26)转载▼

分类:教育大道理和小案例

标签:教

梦里江河的话:

教育部门的各种减负措施中,我最反感的是减少考试时间和降低考试难度。考试时间短了,为了得高分,考试之前就必须通过反复做题以求达到考试时不假思索随看随写的效果;考题容易了,为了得高分,考试之前就必须反复背诵标准答案以免在答题细节上被扣分。如此,学生负担更重了,但教育部门就是这么干的。在日常生活中,极少有人一个小时之内就能写出一篇满意文章的。古代王羲之、王勃他们即兴写的那些佳作,很可能都是前一天晚上就打了腹稿的。

北京青年报刊登的这些高一高二孩子写的高考同题作文,都是在没有压力情况下写的,可能还经过了一定时间的修改,从而提高了审美价值。

其中有3篇是人大附中14班孩子写的。从2004年起,人大附中高中的14班,几乎都是第一实验班。

当爱迪生面对手机......

2013/06/14 00:00:00 来源: 北青网

编者按:高考结束了。同每年一样,高考作文总是高考中最受关切的一道题。不仅因为作文是所有高考题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题,而且中国自古讲求“文以载道”。本报《中学作文》版请部分在校高一高二学生以今年北京高考作文为题,进行了创作,以飨读者。

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内心已无星空

◎人大附中高二(14)班许云宗

在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没有电灯也没有手机,他们到晚上只能看天上的星星,他们有了思念只能寄予漫天星辉。于是他们编出牛郎织女的传说,他们说:“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来我们不再有这样的情感,也再写不出这样的诗。再后来我们想仰望星空,却发现星星已经不太看得见了。

在19世纪,英国作家斯蒂文森说他愿当个点街灯的人,点亮别人的心。那时欧洲晚上是有人巡夜把灯点亮的。后来有了电灯,这个职业从此消失。现在城市的晚上已经很亮,不需要人来点灯也不需要人来点火。可人们总觉得城市冷。

人心并没有变得更亮。

再往后是我们的时代。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属于手机的时代,看起来如果没有手机这个世界会崩溃。没有手机提醒我们记不清日程,没有手机定位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哪,没有手机应用我们无法打发无聊时光,没有电话短信我们无法与人沟通,不刷微博我们会与世隔绝,不发状态我们会被世界抛弃。科技完全融入并左右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情感和行为就这样变迁,我们就这样被改变。这时你可能会理解文学家对手机的感叹。科技就这样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这种改变无法阻挡。它让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但同时你发现我们也丢掉了很多。

就在这个时代的某一天,你的手机出了故障。你绝望了,你以为世界要崩溃了。但几小时过去了地球还在转。然后你第一次认真面对你的生活。你发现关注1000个陌生人不如关注一个亲人,你发现与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天不如与现实的朋友交流,你发现在屏幕前消磨时间不如与家人多呆一会儿,你发现在现实中勇敢说出自己的观点比在网上更有力量,你发现静下来思考一会儿更能发现真实。最后你发现跟手机一起消失的,是别人的言论别处的新闻,是属于别人的世界。你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错当做了生活。

你突然怀念起《古诗十九首》,怀念起黑夜里的点灯人。

这时我们发现我们虽无法阻挡科技对生活的改变,但我们应思考我们该怎样被改变。科技总要进步,我们无法想象人类没有电灯没有手机的生活会倒退到什么样子,但如何随之变化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在科技进步的光环下不应混淆什么

是生活,什么属于自己。

只是——他皱了皱眉,瞟见教室后排的几个学生正浏览着最新资讯和商城信息,无暇理会老师的教诲。一个会议室里的人们也是如此。更奇怪的是,当他飘进一家餐馆,一家人正围成一桌吃饭。只是场面远不如他自己的时代那样温馨——暖色的烛光,飘香的饭菜,欢快的交谈声。而这家人,父母、儿女,人手一个手机,默默无言地等待饭菜,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处在同一个空间,可爱迪生觉得他们之间好像筑着几道厚厚的墙。而筑这墙的,仿佛正是他们手中代表“交流”的手机。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

爱迪生默默回到自己的房间,思考着白天见到的一切。手机确实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人类这样努力地发展通信,为什么却好像是努力地在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己之间筑起厚厚的壁障?难道是科技错了吗?他用手机打开微博,看着上面琳琅满目的状态,却越看越像人们为了隐瞒真实的自己而编织的谎言。他们修饰照片、修饰感情、修饰思想,你永远无法得知那一瞬他们内心的真实独白,正如你无法直视电话中与你交谈的人的双眸。他努力盯着这些信息,试图穿透他们,却看见了一群害怕孤独的孩子。他们渴望被倾听却又畏惧直接接触,他们无法控制面谈时的突发情况——因为每一个瞬间的停顿,都会暴露出最真实的自己。

而手机仿佛也在改变着人们本身。人们不停地点击“分享”,人们用每一刻闲暇关注着自己圈子内的新鲜事,或是打电话找朋友分享自己的想法,想以此证明自己的存在;可正是无数次转发别人的思想,让自己的存在淡化了。更或许他们只是害怕孤独。但他们忽略了,独处正是让自己思想凝聚的前提。没有独处,人们更无法反省自己、认知世界。说到底,这种矛盾其实是忙碌的信息时代的产

物。人们像陀螺一样旋转,却无力地让孤独在内心沉淀,让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远,这样,代代相传。

到底是科技错了,还是我们错了?

爱迪生无奈地叹口气。他发明电灯泡,可不是想让后辈们步入黑暗的。忽然,他眼晴一亮——网上一段视频里,女学者义正词严地探讨着手机与人的关系。他欣慰地想,不错,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其实抓住问题的根源,想解决并不困难。人们只需学习如何独处,凝聚思想,淡化焦虑。抵触交流是焦虑的并发症。如果人们肯投入真心,真诚地聆听彼此,从虚拟中回归现实生活,相信手机的联络功能会发挥得更好。女学者的演讲在掌声中落幕,嘴角噙着一丝笑意,爱迪生满意地回归了梦乡。梦中,一家人仍手持手机,却不复冷漠,言笑莹莹。

再睁眼,看看日历,爱迪生确定自己已经回归熟悉的年代。那么——看着升起的朝阳——他也该开始为人类的光明前途奋斗了。

没有影子的时代

◎人大附中高二(14)班许云贝

数年前,当托马斯·弗里德曼完成《世界是平的》时,他大概隐约看到了一个正在无限扩张的庞大文明群,地平线消隐处曙光渐趋于黯淡。但他也许并未意识到,在现代科技文明扩展着我们的平面世界时,另一个维度正在消失。世界在被压扁,人文的深度正在消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