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水平物价与经济增长
2024年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年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
2024年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公务员工资改革不是小事,它涉及到国家公务员的薪酬体系、激励机制和公平性问题。
所以,咱们这个方案得从大局出发,既要考虑公务员的待遇,也要兼顾国家的财政负担。
一、改革目标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务员工资体系,使公务员薪酬水平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2.强化公务员激励机制,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效能。
3.确保公务员薪酬分配的公平性,消除地区、部门之间的差距。
二、改革措施1.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合理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确保公务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建立工资水平正常调整机制。
每年根据物价涨幅、经济增长等因素,对公务员工资水平进行调整,确保公务员收入与国家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3.完善津贴补贴制度。
对公务员的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解决公务员的后顾之忧。
4.建立绩效工资制度。
对公务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5.调整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
合理设置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标准,体现公务员职务和级别的价值。
6.优化工资结构。
逐步减少固定工资比例,增加浮动工资比例,使公务员工资更加灵活。
7.强化工资分配的公平性。
消除地区、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确保公务员薪酬分配的公平性。
8.加强工资管理。
建立健全工资管理制度,确保工资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改革实施步骤1.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改革目标和措施,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时间节点、任务分工和责任主体。
3.推广改革成果。
在试点基础上,将改革成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逐步实现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全面实施。
4.加强监督评估。
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改革方案。
四、预期效果1.公务员薪酬水平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2.强化公务员激励机制,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效能。
3.消除地区、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确保公务员薪酬分配的公平性。
浅议职工工资与物价指数的联动关系
浅议职工工资与物价指数的联动关系作者:赵振淇来源:《绿色科技》2010年第09期摘要:介绍了职工工资与物价指数的联动关系即指数挂钩关系,分析了工资物价联动关系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对职工工资进行补偿的相应方法。
关键词:工资;物价指数;联动关系中图分类号:F249.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142-021 引言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搞好经济,发展生产,并且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和人民整体的生活质量。
这里说的“职工工资收入”是指职工的实际工资收入。
由于我国所处的经济阶段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所以现有条件下我国的基础工作应是重点发展商品经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市场调整物价政策,把经济搞好搞活。
与以前高度集中的计划和集中指令性经济相对比,现在的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显著。
因此,观察职工工资的收入情况,只考虑货币工资的数量,不同时考虑物价的浮动变化已不可行。
务必要将职工工资收入与物价指数浮动紧密结合,仔细考虑货币工资的真实价值,这样才可以显示出职工工资真实的水平。
2 职工工资与物价指数的联动关系职工工资与物价指数的联动关系相协调,确保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跟得上物价的上涨,是国家这些年以来多次重点提及的一件事情。
要将职工工资的收入与物价的浮动密切结合,可运用“指数挂钩”,即工资的货币数额与物价的浮动相同步。
避免了传统方法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种调整工资水平的方法实现了依据客观规律进行经济决策,有助于促进职工工资组织与工作管理的法制化,同时增加职工对于工资分配的信任和安全感,更加有效地激发和鼓励全体职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主动的配合物价方面的改革。
3 工资与物价联动关系的基本特征(1)工资同物价挂钩的目的是为了争取保证工资价值不变,并不是为了单纯求取工资的上涨,也就是说职工的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总价值量并没有变动。
通货膨胀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探究
通货膨胀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探究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成为了一个经济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议题。
它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工资水平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一、通货膨胀对工资水平的影响1. 实际工资下降: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导致同样的工资购买力下降。
许多工人的实际工资可能无法跟上物价的上涨,造成生活负担加重。
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会因为通货膨胀而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
2. 劳动者的失利:通货膨胀可能导致工人的谈判能力下降。
雇主可能会借助通货膨胀来限制工资增长,以减少成本并提高利润。
在通货膨胀较高的情况下,劳动者很难争取到他们希望的工资增长。
3. 不公平的分配:通货膨胀还可能造成不公平的工资分配。
不同行业和职位的工资增长速度可能不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高技能工作岗位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增长,而低技能工作岗位则容易受到忽视。
二、通货膨胀影响工资水平的原因1. 成本推动的通胀:由于生产和运营成本的上升,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这会对消费者产生压力,从而推高整体物价水平。
然而,劳动力成本是一项企业成本,通货膨胀导致的工资增长可能会反映在产品价格上。
2. 需求拉动的通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由消费者需求上升引起的。
当经济繁荣和就业机会增加时,劳动力供应相对较少,从而推动工资水平上涨。
这导致了产品价格的上升,通货膨胀的出现。
三、缓解通货膨胀对工资水平的影响的解决办法1. 稳定物价:政府和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避免价格的过度上涨。
这有助于保持工资水平的相对稳定,避免实际工资下降。
2. 加强劳工组织和谈判能力:劳工组织可以帮助劳动者争取更好的工资待遇,尤其是在通胀压力下。
通过加强谈判能力,工人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确保工资的公平增长。
3. 提升教育和技能水平:提高教育和技能水平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力。
高技能岗位的需求相对较高,工人可以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来争取更高的工资增长。
工资和物价上涨的经济学解释
中 图 分 类 号 :2 F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 1 0 2 0 0 17 8 8( 0 8) 2—0 6 0 6— 0 3
一
、
问题 的提 出
致相 同 , 大 中产 阶层 的 比例 , 现 共 同富裕 。除 扩 实
运用博 弈论 研究 政府 和市 场 的经 济行 为 , 键 关 在 于把政 府 当作 一 个 独 立 的经 济 人 来 考 虑 。政 府 同市 场一 样有 自己的 目标 政 策 , 决策 中也受 到 一 在
对一些 特殊行 业 的公务 员 工资 下 调外 , 国家 自 20 06 年 7月起 给 大部分 国家公 务 员 、 政 事业 单位 工 作 行 人员 提高 工 资 水 平 。工 资 的上 涨 在 全 国引 起 了较 大 的经济 效应 。
二、 资和物 价上涨 的博 弈论解 释 工
( ) 府和 市场行 为 的博弈 分析 二 政 物 价上 涨 和工 资上 涨 完 全 可 以看 作 政 府 决 策 和市场 反应 的 一场 博 弈 。政府 可 以 选择 涨 工 资 和 不涨工 资 , 市场反应 完 全取 决 于 市场 如 何预 期 以及 如何 对政府 的决 策作 出反应 。作 为相 继 抉择 , 场 市
涨 和物价 全 面 上 涨并 存 的 现象 ? 在 这 次 工 资 和 物 价上涨 中政 府 和 市场 各 自扮 演 了 怎样 的 角色 ? 又 有怎样 的政 策 效 果 和 经 济 效应 呢? 下 面 我 们 将 利 用非零 和博 弈来 分析 这些 问题 :
( ) 一 前提假 设 条件
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物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物价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运行状况是好的,但由于受国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态势还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正确处理好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理论上讲,根据货币恒等式MV=PQ,推导P=MV/Q;所以,假如Q增加,货币供给M和货币周转率V不变,那么物价就会下降;假如Q减少,M和货币周转率不变,那么P就上升。
理论上来讲,物价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并不简单。
实际之中,经济增长在长期内由资源投入和资源使用效率决定,所以在长期内如果上述两项内容未变,则Q不变,P的变动和经济增长无关,只会和M和V的变动有关。
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和P相关,当P上升时,由于工资刚性,企业的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家雇佣劳动增多,进而提升产量Q。
所以在经济增长时,PPI领先或与经济增长同时好转,而后CPI 上升。
总结:如果分析10年20年之类长期的价格变动,那么与经济增长无关;分析年度的物价变化,则和经济增长有关。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着矛盾,理论界对此看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物价稳定才能维持经济增长。
这种观点认为,只有物价稳定,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势头。
一般而言,劳动力增加,资本形成并增加,加上技术进步等因素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货币总支出的增加。
由于生产率是随时间的进程而不断发展的,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也是随生产率而增加的。
只要物价稳定,整个经济就能正常运转,维持其长期增长的势头。
这实际上层供给决定论的古典学派经济思想在现代经济中的反映。
2.轻微物价上涨刺激经济增长。
这种观点认为,只有轻微的物价上涨,才能维持经济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因为,通货膨胀是经济的刺激剂。
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凯恩斯学派认为,在充分就业没有达到之前增加货币供应,增加社会总需求主要是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而物价上涨比较缓慢。
根据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消费者收入增长率分析近年来我国消费者的生活状态
论文题目:根据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消费者收入增长率分析近年来我国消费者的生活状态“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这句话对于很多中国消费者而言,已经不是玩笑,“除了气温在降,别的什么都在涨”,也不仅仅再是调侃的话语。
伴随着通货膨胀的“敲门”声,“不确定期限的未来通胀”的担心和判断将影响消费者行为,消费者消费的动机将趋于复杂化,直接导致消费行为的改变和新的一些消费趋势的产生。
一、由通货膨胀下消费者行为的选择分析消费者均衡及其变动1、现状---CPI涨幅总体走低CPI指在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通常作为观察该国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它的变化幅度常常被理解为一国通货膨胀轻重。
通俗的讲,CPI就是市场上的货物价格增长百分比。
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认为CPI增长率在2%~3%属于可接受范围内,当然还要看其他数据。
CPI过高始终不是好事,高速经济增长率会拉高CPI,但物价指数增长速度快过人民平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就一定不是好事,而一般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很难超越3-4%。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7%,同比涨幅创年内新低。
10月CPI同比涨幅1.7%,较9月涨幅下降0.2个百分点,略低于市场预期。
但CPI涨幅回落在预料之中,主要原因和食品价格的稳定和翘尾因素的减少相关。
业内人士预计,年内CPI将缓慢下行,全年CPI同比涨幅将不超过3%,为政策调控留下更多空间。
由此可见,2012年物价总水平增长呈回落态势。
CPI和PPI都显示着我国的经济正在温和复苏。
从通货膨胀的周期来看,无疑现阶段仍处在下降通道,环比涨幅为负也说明了年内CPI缓慢下行的趋势,尽管可能有一些波动,但全年CPI同比涨幅不会超过3%。
CPI涨幅总体走低,避免了物价较快上涨加重百姓生活负担的局面出现。
同时,也为宏观政策预备了更大的调控空间,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严重恶化,货币政策还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CPI与民众购买力之关系及工资增长与CPI联动机制
CPI与民众购买力之关系及工资增长与CPI联动机制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与民众购买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工资增长与CPI之间的联动机制。
CPI与民众购买力的关系CPI是衡量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通常被用来衡量通货膨胀水平。
CPI的变动直接影响着民众的购买力。
当CPI上升时,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也随之上涨,民众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和服务所需的金钱会增加,从而降低了购买力。
相反,当CPI下降时,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下降,民众购买力会增强。
工资增长与CPI联动机制在CPI上升的情况下,工资增长与CPI之间存在一种联动机制。
通常情况下,当CPI上升时,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为了保持员工的购买力相对稳定,企业会倾向于提高工资水平。
这样,员工的实际购买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
然而,联动机制的实际运行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工会活动、劳动力市场条件等。
影响CPI与民众购买力关系的因素影响CPI与民众购买力关系的因素有许多,其中一些重要因素包括:- 基本生活成本:食品、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成本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民众的购买力。
- 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和利率的变化会对通货膨胀和CPI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民众的购买力。
- 政府政策:政府的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等都会对民众购买力产生重要影响。
结论CPI与民众购买力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CPI的上升会降低民众的购买力,而CPI的下降则会增强民众的购买力。
工资增长与CPI之间存在联动机制,但其运行受多种因素影响。
了解CPI与民众购买力的关系以及工资增长与CPI的联动机制,可以帮助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其他因素对CPI和民众购买力的影响,以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保护民众的购买力。
(以上内容根据个人理解,无法确认引用内容,请勿引用)。
物价涨工资不涨的原理
物价涨工资不涨的原理物价涨工资不涨的原理一般涉及到宏观经济的层面,涉及到多个因素和机制。
在这份回答中,我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原因:1. 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一方面,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货币价值下降,造成物价上涨。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运行。
然而,当物价上涨时,央行可能选择提高利率控制通胀,这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压力增加,工资增长受限。
2.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对工资水平产生着重要影响。
当供应超过需求时,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不需要提高工资以吸引和保留员工。
此外,工资的否决机制(用人单位决定是否提高工资)也可能导致工资水平不涨。
当工人不具备足够的议价能力时,工资上涨的空间就较小。
3. 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工资水平通常与劳动生产率相关。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工资的上涨,因为提高生产效率可能使企业有余力提供更高的工资。
然而,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无法满足物价上涨的幅度,那么工资可能会相对滞后。
此外,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可能受到技术进步和教育程度的限制。
4. 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物价上涨意味着企业的成本也增加了。
当企业的利润面临压力时,提高工资可能导致企业的经营不可持续。
因此,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抑制工资增长,以保持利润率的稳定或提高。
5. 经济增长的不均衡分配:经济增长并不一定能够以同等比例影响到所有层面。
有时,经济增长可能更加倾向于资本拥有者,而劳动者的利益可能被忽视。
这可能导致工资增长滞后于物价上涨。
6. 政府政策和法律的限制:政府政策和劳动法律也可能对工资增长产生影响。
有时政府可能采取措施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但这一标准可能无法跟上物价的上涨。
此外,一些政府政策可能导致企业对工资上涨持谨慎态度,如高税收和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增加。
综上所述,在物价上涨而工资不涨的现象中,涉及到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经济增长的不均衡分配、政府政策和法律的限制等多个因素。
工资、物价、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
、
引言
,
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现有的文献中, 大都只简单的分析了他 既包括长期增长、 产出和失业的动 们之问的因果和相关关系, 目 而 这种分析只限于时间序列间的相互
实证分析 了三者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相 关性 和 GD P与这 些名 义变量的协 同变动 关 系。通过 分析 , 们认 为 G 我 DP增
长与货 币供 给 、- X 资指数和 消费者价格指数之 间的 波动基 本上是一致 的, DP的增 长与居 民消费价格指 数和物价 G
增长的波动表现为 比较强的顺周期 , 而与 M2的顺周期 关系则比较弱 。
维普资讯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  ̄ 0 In r 州 h K t + L e or fn e M k &u 1 nv mr S a ㈣ l F io ) Adn
20 0 8年第 2期 ( 1 第 0卷
总第 3 期 ) 8
我国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到了这ff之间的这种关系, 电f ] 在实行经济
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同时,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手段在不 断提高, 货币稳定、 平稳物价、 经济增长等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 标。因此, 对物价、 工资、 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之j 司的相互关系进行
l P 因此 △I n , ∞ l
二、 j蝴 与计量模型的建立 数jj 暑
1 据的选取 . 数
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增 长、 低通胀的 良好态势, 人民的生活水平 也得 到了明显的 : 善。 物价、 工资、 货币供虚和经济增 长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内容, 它们的变化和发展协调与否直接央定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
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和调整依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和调整依据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手段,其制定和调整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和调整的依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以期为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文章首先介绍了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
随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明确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分析了中国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和调整的主要依据,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生活成本、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实证分析,文章揭示了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和调整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文章提出了完善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发展、就业状况和生活成本的联动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加强最低工资制度的宣传和普及等。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最低工资制度的理解,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最低工资标准概述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单位应当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普遍应用,旨在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
在中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和调整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范,并受到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等多方关注。
中国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和调整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二是就业状况,包括失业率、岗位供求情况等,这些指标影响着劳动市场的平衡和劳动力的供需关系;三是行业特点和地区差异,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成本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最低工资标准也需要因地制宜、因行业而异。
通货膨胀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工资水平的影响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情况,导致一定时间内货币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不仅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工资水平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
一、通货膨胀对实际工资水平的影响通货膨胀对实际工资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当通货膨胀率高于工资增长率时,工资水平实际上在下降。
这是因为工资的增长速度无法赶上物价的上涨速度,导致工人购买力的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工资水平相对下降,工人的消费能力受到制约。
二、通货膨胀对个人储蓄和投资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对个人的储蓄和投资产生影响。
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相同的储蓄额度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的实质价值将不断减少。
这会削弱个人的储蓄能力和积累财富的能力,进而影响到个人的投资决策。
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以抵消通货膨胀对储蓄的侵蚀。
然而,这也带来了投资风险的增加。
三、通货膨胀对企业利润和就业的影响通货膨胀对企业经营和利润产生影响。
通货膨胀导致企业成本的上升,包括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
虽然企业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应对通货膨胀,但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弹性也会受到影响。
一旦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产品需求减少,企业可能面临销售困难和利润降低的局面。
这可能导致企业降低投资和扩招计划,从而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四、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产生复杂的影响。
适度的通货膨胀能够激发消费和投资,并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高通胀率持续存在可能导致经济萎缩和不稳定。
通货膨胀带来的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和个人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从而减少对投资和消费的愿望。
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就业机会减少。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对工资水平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通货膨胀导致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削弱个人的消费能力和储蓄能力。
同时,通货膨胀也对企业利润和就业产生影响,并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通货膨胀,以确保工资水平的正常增长并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论物价上涨与居民收入变化关系
论物价上涨与居民收入变化关系摘要:近年来物价的飞速上涨给国家政策、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究其主要原因不过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过大、劳动力价格攀升、物流中间环节过多、财富分配不均、基础产品价格涨幅过大、房地产市场膨胀等。
在物价上涨后,最先受到冲击的是低收入群体,导致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大部分属于政策因素:户籍制度、社会等级、教育体制、社会福利等,对此政府应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扶持和帮助,例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加低收入家庭的就业率、关注弱势群体等。
我认为最好的应对物价上涨的方法就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赚得多了,就不怕花了。
关键词:物价上涨,居民收入,国家政策2013年的网络论坛里,进行了一个2010年汉字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显示“涨”字遥遥领先,成为网络上最受关注的字眼。
近年来,物价飞速上涨,居民收入水平却“无动于衷”,这给国家政策以及老百姓的生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物价问题,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问题,需要当代大学生予以关注。
关注民生问题是心系国家胸怀人民的体现,同时也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为国家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尽一份应尽的责任。
我们不止一次在新闻报道里听见“涨价”这个“明星词汇”。
对公众而言,物价上涨也就意味着“钱毛”了,“钱毛”就是钱不顶用,钱不顶用就是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首先体现在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上——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总的来说,当今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没有一样是不涨价的。
个别涨幅较高的生活必须品还被网友戏称为“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
飞涨的影响正悄悄地渗透到我们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也在随着这些物品的上涨而增加。
一、物价上涨的原因(一)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过大,导致货币超发。
近些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刺激经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如社会的资金大幅度增加。
然而现有的物资增长有限,流通货币却大幅度增加,最终导致了物价不断攀升。
人社部工资调整方案
人社部工资调整方案简介人社部是负责管理和监督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部门,其主要职责之一是负责制定和监测工资调整方案。
本文档旨在介绍人社部针对工资调整所制定的方案,并详细阐述方案的内容和执行步骤。
背景工资调整是保障劳动者权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工资调整已经成为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人社部在制定工资调整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物价涨幅以及社会稳定等多个因素。
方案内容人社部制定的工资调整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工资调整的对象范围:方案明确了适用范围,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其他形式的劳动关系。
2.调整的依据和方法:方案规定了工资调整的依据和计算方法,一般采用按比例调整的方式,并结合劳动力市场状况、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等因素进行灵活调整。
3.调整的周期和频率:方案设定工资调整的周期和频率,一般为每年一次或每两年一次。
同时,方案还规定了调整的时间节点,以确保及时和有效地进行工资调整。
4.调整的核准和公示:方案规定了工资调整的审核和核准程序,包括各级人社部门的审核和市场竞争性工资调查。
同时,方案要求工资调整信息需要进行公示,以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
5.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案考虑到一些异常情况,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会对工资调整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方案规定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工资调整的稳定和合理性。
执行步骤人社部工资调整方案的执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方案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调研和信息收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等。
在这个阶段,人社部会收集各种数据,如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物价指数、工资水平等,作为方案制定的依据。
2.制定方案:人社部根据前期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制定出工资调整方案。
方案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如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
3.审核和核准:制定好的方案需要进行审核和核准。
这个过程主要由人社部的专业人员进行,包括对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和审查。
我国GDP增长与人民就业及生活水平的关系分析
我国GDP增长与人民就业及生活水平的关系分析摘要:在中国经济发展重要阶段,对经济增长模式提出新要求的现在,我组本着经济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长与人民就业及生活水平的关系的分析,对我国原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作出粗浅的考查,再联系现实情况,引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绿色GDP。
关键词:GDP,名义GDP,实际GDP,绿色GDP,人民生活水平,消费,经济福利,就业人数,就业规模,投入,产出,资源,经济发展模式一、引言 GDP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既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一国的总收入与总支出①,其效应是多方面的,GDP的增长与人民物质生活得水平改善和丰富,就业情况的发展,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及政治地位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被认为是社会经济福利最好的一个衡量指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
然而GDP增长的原因很多,有必然原因,有偶然原因,有可持续性增长,有破坏性增长。
对资源破坏性开发,对劳动力破坏性使用,都可能使GDP快速增长。
GDP 是经济运行的结果,这个结果只有定量意义,没有定性意义,不能反映经济运行的质量。
经济要以人为本,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十分重要关口,对经济增长模式提出新的要求的现在,我们有必要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人民就业及生活水平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
模型的建立与修正本文采用了1978-2002年的我国国内GDP、就业和平均工资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如下表: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就业总人数职工平均工资 1978 3624.1 40152 615 1979 4038.2 41024 6681980 4517.8 42361 762 1981 4862.4 43725 772 1982 5294.7 45295 7981983 5934.5 46436 826 1984 7171 48197 974 1985 8964.4 49873 11481986 10202.2 51282 1329 1987 11962.5 52783 1459 1988 14928.3 54334 17471989 16909.2 55329 1935 1990 18547.9 64749 2140 1991 21617.8 65491 23401992 26638.1 66152 2711 1993 34634.4 66808 3371 1994 46759.4 67455 45381995 58478.1 68065 5500 1996 67884.6 68950 6210 1997 74462.6 69820 64701998 78345.2 70637 7479 1999 82067.5 71394 8346 2000 89468.1 72085 93712001 97314.8 73025 10870 2002 104790.6 73740 12422 变量设定:Y:GDP值 :全国就业总人数 :全国的职工平均工资 1模型的设定 (1)初始模型:最小二乘回归:(2)变换模型为对数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回归:lnY=-11.76329+1.338849ln+0.899991ln+ Se: (2.386913) (0.253883) (0.053772) t= -4.928243 5.273493 16.73724 =0.995761 =0.995375 F=2583.852 d=0.654905 可以看出:对数模型的拟合程度更好,具体分析对数模型拟合结果:和都很接近于1,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
经济学的工资名词解释
经济学的工资名词解释工资作为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交易形式,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经济学中与工资相关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名义工资名义工资(Nominal wage)指的是劳动者在某一时间段内所获得的货币报酬,通常以货币单位(如美元、人民币等)表示。
名义工资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薪酬水平,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通货膨胀对工资的影响。
二、实际工资实际工资(Real wage)是指劳动者通过消费能够购买到的物品和服务的数量。
实际工资与名义工资不同,它考虑了通货膨胀等因素对货币购买力的影响。
实际工资的变化可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劳动生产率以及物价水平的波动。
三、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是指单位劳动所创造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带来工资的增长,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意味着同样的劳动投入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能力提供更高的工资。
四、边际产出边际产出(Marginal product)是指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能带来的额外产出。
边际产出递减的原理说明了劳动者增加的边际产出在递减,这意味着当劳动力市场出现过剩,雇主不太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来雇佣额外的劳动力。
五、供求关系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劳动力供求的影响。
当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劳动者竞争激烈,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应时,企业会愿意为了吸引和保留劳动力而提高工资。
供求关系在解释工资水平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工资差距工资差距(Wage gap)是指不同劳动者之间工资水平的差异。
工资差距通常包括性别差距、教育差距、职业差距等。
性别工资差距是指男性和女性之间工资收入的差异,它反映了性别歧视和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
教育差距是指不同教育程度劳动者之间工资水平的差异,而职业差距则是指不同职业之间工资水平的差异。
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关联分析
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关联分析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居民收入水平是两个最为核心且密切相关的指标。
CPI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一篮子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而居民收入水平则是指人们的收入水平和财富状况。
本文将对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
一、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影响因素消费者物价指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货币供应量、生产成本、需求与供应关系等。
这些因素决定了商品与服务的价格相对于时间的变动趋势。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往往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而生产成本的增加也会反映到商品价格上。
此外,需求与供应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水平。
二、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居民收入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就业市场的情况、劳动生产率、社会保障政策等。
就业市场的好坏决定了居民的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动工资的增加。
此外,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也会对居民的收入水平产生影响。
三、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关联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居民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当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升,消费支出相应增加。
如果居民的收入水平无法跟上物价上涨的步伐,他们将面临购买力下降的风险,生活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相反,如果居民收入水平增加速度快于物价上涨的速度,他们的购买力将增强,从而提高生活水平。
四、政府调控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政府在促进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当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过快时,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控制通货膨胀,以保护居民的购买力。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货币政策调整、监管市场竞争等。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利于就业的政策、提高教育水平等来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五、案例分析: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关联以中国为例,近年来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和居民收入水平呈现了一种复杂的关系。
工资与价格的关系
工资与价格的关系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物价涨了,工资却没涨啊!”、“老板总想压住工资,但是生活成本却越来越高了!”等等。
这些声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听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工资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1. 工资和价格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工资和价格的含义。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工资是指企业支付给员工的报酬,价格是指物品、服务、资产等的价值。
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工资是劳动者为了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报酬,价格是为了购买某个物品或服务而支付的成本。
2. 工资和价格的关系工资和价格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W = P × MP其中,W表示实际工资水平,P表示物价水平,MP表示劳动生产率。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工资水平取决于物价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简单来说,如果物价水平上升,但是劳动生产率不变,那么工资水平就会下降。
反之,如果物价水平下降,但是劳动生产率上升,那么工资水平就会上升。
3. 物价水平的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化对工资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价格上升会导致通货膨胀,工资也会相应地上升;但是如果价格上升过快,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就会降低,企业可能会寻求更便宜的劳动力来削减成本,从而抵消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工资上涨的影响。
同时,物价上涨会增加劳动成本,这可能会导致企业降低投资和扩张计划,因为企业必须面对更高的生产成本。
4. 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在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关系也会影响工资水平。
如果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市场需求,而劳动力供应不足,那么企业就不得不提高工资来吸引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员工。
反之,如果劳动力过剩,那么工资就会下降,因为企业可以通过招聘更多的员工来降低劳动成本。
此外,对于非熟练工人和低技能工人来说,供给相对不足,因此他们的工资水平可能会更高。
而对于拥有高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工人来说,供给相对充足,因此他们的工资水平可能会更高。
5. 社会政策的影响政府的社会政策也会影响工资水平。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
最全常用经济指标及解释经济指标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
在经济领域,有许多常用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以帮助分析家和决策者了解经济的运行情况。
本文将介绍最全常用的经济指标,并对其含义和解释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我们对经济指标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经济指标及其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主要指标。
一般分为实际GDP和名义GDP,前者考虑了物价因素,后者未经物价调整。
2.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篇短文的水平变动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一篇短文一篇短文的购买力变化,并用以评估通货膨胀的程度。
CPI的计算方法通常涉及各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的加权平均价格。
3.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篇短文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价格的指标。
PPI的变动可以预测价格潮流,对企业决策和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
4. 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空闲程度的指标。
它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没有找到工作但主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对经济有重要的影响,高失业率意味着经济不景气,低失业率则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
5.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总量。
它通常被分为不同的货币供应量,如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而减少则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6. 对外贸易顺差/逆差对外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贸易上出口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超过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逆差则相反,表示进口超过出口。
对外贸易顺差/逆差是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指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 投资增长率投资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度增长百分比。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直接用于生产的固定活动资产,如房屋、设备、土地等。
月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增加
月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增加
首先,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普遍增加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情况的。
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劳动者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能够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同时,这也有利于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提高月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有效减少劳动者的贫困风险,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这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另外,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普遍增加也对企业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提高月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对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压力。
另一方面,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也有利于增加消费,扩大市场需求,对企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将成为一个持续的趋势。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月最低工资标准的监督和调整力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发展。
总之,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普遍增加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它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对劳动者、企业和整个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月最低工资标准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和执行,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1期。
工资水平、物价变动与经济增长刘丽任保平(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摘要]协调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新剑桥学派从收入分配出发,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而托宾和凯恩斯从劳动力、资本和产品三市场出发,讨论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三者应该存在的数量关系,但是这些研究都存在其局限性。
本文利用了动态总量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有关三者关系的几个结论,揭示了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应该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工资水平物价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一、引言及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物价水平相对较低,居民的工资水平呈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和谐性。
因此,研究工资水平、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就极其重要,遗憾的是现有关三者关系的经济理论难以为这种研究提供有利的分析工具。
以琼·罗宾逊夫人和卡尔多为代表的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把国民收入分为利润和工资,从长期角度分析了工资、物价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然而其假设条件的明确界定致使分析范围比较狭隘,分析内容不完全。
托宾和凯恩斯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把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有机结合,从而为弥补有关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的传统理论的缺陷提供了可能,但是他们只是研究在封闭经济条件的动态经济增长,并且忽视了技术进步的有效作用。
如此看来,对于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还有深入认识的必要。
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通过一个动态总量经济增长模型来解释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
全文共分四部分,首先是文献综述,接着设定模型并得出结果,然后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是简短的结论及说明。
二、文献综述经济增长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摆脱贫困、失业率下降、居民收入增加和社会稳定,它是衡量各国或各地区经济政策绩效的主要手段。
“经济增长主要归因于消费品领域和相关的服务。
由于实际工资、以工资收入的人数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和提高等三重因素的作用,经济增长具有了内生性”。
[1]也就是说,工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内在性的协调关系。
这种协调关系主要体现在:经济高速增长产生的收入效应使工资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提高的工资水平在促进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也因为增加了生产成本带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因此,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发展关系需要很好的协调,否则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经济史上,关于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有两条不同的研究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琼·罗宾逊夫人从收入分配角度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琼·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增长模型前提假定主要是将国民收入分为两类,即资本家的利润和工人的工资,并且资本家的储蓄倾向高于工人的储蓄倾向,在此基础上,琼·罗宾逊夫人揭示了在一定的储蓄倾向下,经济增长率越高,利润的相对份额越大,工资的相对份额越小,同时由于名义工资率的提高会推动物价上涨,不利于真实工资率的上升,所以应利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调节两阶级之间的收入差距,改变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状况,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2]显而易见,在琼·罗宾逊(J.Robinson)夫人的经济增长理论中,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提高工资在国民收入的份额,提高真实工资率,来实现长期充分就业下的经济增长,这种思路被其后的许多经济学家所继承,卡尔多(N.Kaldor)以投资率决定国民收入中利润比例大小,发展和完善了琼·罗宾逊夫人的储蓄率决定收入分配份额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率提高后,应增加工人的工资,以提高其储蓄率带动投资率的增加,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社会达到充分就业,从而又推进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第二条线索是托宾和凯恩斯从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三者结合的角度研究工资、物价与动态经济增长问题。
这条线索可以说是在对新剑桥学派有关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济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剑桥学派理论虽然抓住了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关系,但是却有其不足之处:一是其前提假定明显有不合理的因素,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有出入的地方。
二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收入分配来解释的,分析比较片面,而没有找到三者之间的内在性联系。
导致新剑桥学派理论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三者关系作了舍象。
“古典”的经济增长模型是假定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从静态角度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与产品市场三者均衡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从而把工资水平、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明确的演示出来。
其后凯恩斯把这种研究思路作了发展,但是其模型舍弃了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假定,要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节劳动力市场、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才能达到均衡[3]。
托宾把三个市场的静态最优化问题变为动态的跨时最优化问题,从而使“解决宏观总量的经济增长问题其效果是无与伦比的”[4]。
其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名义工资率与价格正相关;实际工资率与一般价格水平负相关;价格与产出负相关;实际工资率与产出负相关。
这些观点在解释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时能够得到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历程的支持,但是其研究是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并且忽视了技术进步的影响,因而在探讨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上不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
综上所述,无论是新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解释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还是托宾和凯恩斯从劳动力、资本、产品三市场出发分析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都有其不足之处。
可能原因是,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多重的内在关系,下文将从劳动力、资本和产品市场入手,利用一个经济增长动态总量模型来说明这种关系。
三、模型的建立 (一)模型建立的前提假定(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多个完全竞争的厂商,并且生产同质产品,因此社会总的生产函数是这多个厂商生产函数之和;(2)居民只拥有货币和债券;(3)政府依靠税收(T )来平衡支出(G ),但其支出包括行政性支出和国民收入再次分配的转移支出,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发行政府债券(B )募集所需资金,并掌管货币(M )的发行;(4)资本市场是“完全的”,厂商完全可以根据其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自由调整其资本存量;(5)价格和货币工资都遵循这样的路径:()tp t pe φ= , ()t w t we φ=,其中φ为通货膨胀率;(6)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产出等于边际成本;(7)社会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8)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9)在开放经济条件,社会总产出包括净出口额,但不考虑汇率因素对模型的影响。
(二)模型的建立据此可以用得到一个经济增长动态总量模型:'/(,)N w p F K N = (1)(,)Y AF K N =(2)C C Y r p ⎛⎫M +B =-T -δK -φ,-φ ⎪⎝⎭(3)'K F r =-φ+δ (4)Y C I G X K =+++∆+δ (5)/(,)M p m r Y = (6)其中内生变量为:N (投入的劳动力数量)、Y (社会总产出)、C (居民消费)、I (厂商投入)、r (利息率)、p (价格水平);外生变量为:A (技术水平)、T (税收)、G (政府支出)、K (资本投入)、B (政府债券)、M (货币总量)、w (货币工资)、φ(通货膨胀率)、δ(折旧率)、∆X (净出口额)。
由此可见,此处模型构建的基本思想来源于托宾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5],但是我们在考虑到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影响下作了拓展和深化。
在以上方程中,(1)是货币工资决定函数,用来衡量名义工资水平的高低。
(2)是生产函数,产出量Y 取决于技术进步、劳动和资本的净投入量,并且满足条件:'0K F >,'0N F >,''0KK F <,''0NN F <,''0KN F >。
(3)是居民消费函数,影响其变化的变量是可支配收入和实际物价增长率(r φ-)。
可支配收入=实际工资(w/p )+实际股息(wY K pδ--)-税收(T )-政府债券价值预期的实际资本损失(()/M B p φ+),消费函数随投资函数的变化作以调整。
(4)是资本投入函数,r φδ-+实际上是资本市场的资本租用价格,也就是资本成本。
(5)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
(6)经济生活中实际流通的货币总量,而政府的约束和金融资产的组合及其行为都是不变的。
在整个经济模型中,把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有机结合,为探讨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三者内在关系有其重要作用。
对上面6个式子求全微分,可得:2''''//NN NK dw p wdp p F dN F dK -=+ ('1) ''K N dY AF dK AF dN =+ ('2)''()Yd r M B M B dp dC C dY dT dK d C dr d p p p φδφφφ-⎛⎫++=--++- ⎪⎝⎭ (3') ''''KN KK F dN F dK dr d φ+=- ('4)dY dC dI dG d X dK δ=+++∆+ ('5)''r Y dM M dpm dr m p p p-=+ ('6) 由此,可以得到关于6个微分变量,,,,,dN dY dp dr dC dI 的矩阵形式的线性方程组:'''2'''''''210000000000100000()0101011N NN KNY r Yd Yd r AF w F p F M m m pC M B C C p φφ-⎛⎫- ⎪ ⎪-- ⎪ ⎪- ⎪⎪ ⎪⎪⎪+ ⎪--- ⎪ ⎪--⎝⎭ dY dN dp dr dC dI ⎛⎫⎪ ⎪ ⎪ ⎪ ⎪ ⎪ ⎪ ⎪⎝⎭=''''''''()()/K NK KK Ydr Yd AF dK dw p F dK d F dKdM p C dT dK C C M B p d dG d X dK φφδφδ-⎛⎫ ⎪-+ ⎪⎪+ ⎪ ⎪⎪⎡⎤-+-++⎣⎦ ⎪ ⎪+∆+⎝⎭为了简单起见,在此文中假设0M B +=,并且A >0,即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起推动作用。
利用MATLAB 软件,可以将微分变量全部解出,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工资、物价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本文只考虑dY 和dp 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