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源性心理伤害

合集下载

师源性心理问题

师源性心理问题

所谓“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是指由于教师教育行为的不当,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里障碍或心理疾病。

为什么会出现师源性心理问题?我的思考如下:
一、由于一些学生调皮、不听课、捣乱等不良的行为,老师出于责任心必须去教育这些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就有可能采用不适当的方式,例如讽刺、责罚、打骂等;而采用这些不当的方式去教育往往那个结果适得其反,学生可能产生厌恶心理,更加讨厌上课,丧失学习兴趣。

有些学生在老师的打骂可能产生更消极的心理,甚至想到自杀。

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工作中,被学生气、职称评定、教学任务繁重、以学生成绩为主的量化考评等等,这些矛盾、压力等都有可能使教师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忧郁等心理感受。

而这些心理感受,没有及时得到疏导、调节,久而久之,心理就会出现健康问题。

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会变得粗暴,采取讽刺、挖苦、打骂等不当的教育方式。

怎么消除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呢?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每个学生都不一样,要去发现他们的优点,你一旦发现他们的优点,调皮的学生也会变得可爱。

要用爱去温暖学生,而不是暴力。

多多地鼓励学生,鼓励往往比批评起到更好的效果。

教师遇到烦恼、感到压力大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跟同事倾诉一下,做做运动、唱唱歌都是不错的方式。

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教出人格健全优秀健康的学生。

从心理咨询个案看师源性心理伤害

从心理咨询个案看师源性心理伤害

《教学与管理》2008年7月20日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即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教学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1]。

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教师在学校所应承担的角色之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的做法显然是与此背道而驰的。

由于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关注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外,如何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

下面,笔者将通过几个心理咨询个案来分析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消极影响、产生原因以及预防对策。

一、心理咨询个案个案1:大学男生小A,因英语学习困难而寻求帮助。

咨询中,小A谈到,记两个字母、三个字母的英语单词对他来说都很困难,学英语不到半小时就会出现头痛症状,而学习其他学科却不存在这一问题。

经了解,小A初一时对学习英语还是有兴趣的。

然而,在初二的一次英语课上,因未能回答上老师所提问题,被老师叫到黑板前面罚站。

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极强的他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他当时心里特别气愤,但又不敢对老师的做法表示反抗。

从此以后,他把对老师的怨恨转移到了英语课上,再也不愿学习英语。

由于中考、高考只要总分上线就行,所以,尽管英语成绩很差,他还是勉强升入了高中、大学。

可是上了大学后,英语必须过四级才能拿到学位证书,而且累计三次以上功课不及格就要留级,为此,他不得不面对这个已形成多年的问题,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来克服他的英语学习障碍。

然而,由于他的问题已存在多年,加上英语学习上欠下的账太多,并非短时间就能彻底改观,所以他最终未能逃脱留级的命运。

个案2:小学四年级男孩小B,已辍学在家,无论如何不愿再上学。

当其母亲带他寻求心理咨询,来到笔者所在大学的门口时,他才得知这也是一所学校,于是愤怒地冲他母亲喊道:“除非世界上所有的老师都死完了我才进去!”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年仅10的孩子对老师充满了如此的深仇大恨?从孩子母亲那儿得知,孩子天性较为急躁好动,上课时常坐不住,与同学之间也常有冲突,因而常常受到老师的斥责与惩罚。

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鼓励教师参加心理疏导团体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对教师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的 心理问题。
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了 解学生心理状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 学生心理变化情况
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重点关注, 提供个性化辅导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育观念落后: 过分强调分数 和升学率,忽 视学生的心理 健康和个性发

教师素质参差 不齐:部分教 师缺乏必要的 心理学知识和 技能,无法有 效应对学生的
心理问题
教育评价单一: 以成绩为主要 评价指标,忽 视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个性特

缺乏有效的心 理辅导机制: 学校缺乏专业 的心理辅导教 师和机构,无 法及时为学生 提供必要的心 理支持和辅导
Part Four
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心理辅导证书考试,获取相关资质。 建立心理辅导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心理辅导资料和案例。 开展心理辅导实践交流活动,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
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设立教师心理疏导热线,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Part One
Part Two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定义: 指由于教师的教育教学 行为、态度、人格等方 面的问题,导致学生产 生心理上的伤害。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类型: 包括情感虐待、言语虐 待、忽视、过度保护等。
添加标题
伤害的严重性: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 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师源性心理伤害

师源性心理伤害

“师源性心理伤害”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其表现形式有:教师打骂学生;侮辱性的批评或嘲讽;教学方法简单粗暴,不讲道理等。

从而引发学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恐惧等,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有关研究发现,教师心理问题是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如果不及时调整,则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乃至教育教学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师源性心理伤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一、讽刺挖苦学生,不尊重学生。

有些教师不能以朋友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常常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学生,甚至用刁钻、刻薄的语言对学生讽刺挖苦。

常常有“你真笨”,“没出息”,“你就不是念书的材料”,“你怎么本性难移?”,“你真是不可救药”,“没见过你这样蠢的”,“我对你失去了信心”,“你什么都差,还不如回家。

”等等。

这种言语,严重伤害了一个孩子的自尊。

二、对学生心存歧视和偏见。

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对学生态度冷漠。

在师生交流中时有流露。

一位平时成绩不佳的学生最近上课时,精神很不集中,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老师问:“为什么最近精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这位同学默不做声,在老师的再三追问下,这位同学才说是他的外祖母去世了,老师不假思考地说:“外祖母去世了,你思想不集中有什么用?难道你思想不集中她就能活了?”殊不知这位单亲家庭的学生,从小由外祖母抚养长大,老师的几句不假思索的话,犹如一盆凉水猛地浇在这位同学的头上,此时的学生更需要的是安慰和同情,却被这位偏见和冷漠的老师彻底地击倒了。

三、教育方法简单,情绪失控迁怒学生。

有些教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良情绪不能得到合理的疏导,他们往往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

学生迟到了,不让进教室听课,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或者错误较多,罚学生重做十几遍甚至几十遍。

上课时学生说话,或者有小动作,便罚站,或者赶出教室。

学生行为有过失,有的被罚劳动,有的不让学生按时回家,学生犯错就向家长告状,借助家长的口与手惩罚学生。

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分析

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分析

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分析【摘要】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教育体制、师生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幼儿园环境以及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

教育体制问题、师生互动不当、家庭教育方式、幼儿园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压力都可能导致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教育体制、加强师资培训等建议。

通过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教育体制、师生互动、家庭教育、幼儿园环境、社会压力、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体制改进、师资培训。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一种心理伤害现象。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儿园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

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不仅仅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业产生严重影响。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心理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可能会因为缺乏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对幼儿心理特点的不了解,导致在师生互动中出现一些不当的行为,从而造成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及其影响,本文将对教育体制问题、师生互动不当、家庭教育方式、幼儿园环境因素以及社会压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促进幼儿师源性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为有效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教育体制、师生互动、家庭教育方式、幼儿园环境以及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分析,探讨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多维度影响机制。

通过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提高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防范意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为改进教育体制、提升师资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试述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概念

试述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概念

试述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概念
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教育者在教学、辅导或管理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烦恼的现象。

这种伤害可能是意外的或无意的,也可能是有意的。

比如,教育者可能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能力和人际互动技巧,而无意中对学生产生了心理影响;也可能是教育者的个人偏见、情绪冲动或意识形态观点导致了对学生的心理伤害,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或政治宣传方面。

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剖析

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剖析
研究意义:通过对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为 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
研究目的和方法
要点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深入研究,分析 其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影响后果,提出相应的应对 策略,为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学校管理与评价制度的不合理
总结词
评价制度片面化、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缺乏 心理辅导与关怀、校园文化氛围不足
详细描述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将学生 的心理健康问题排除在教育评价体系之外。 同时,一些学校的管理方式较为简单粗暴, 例如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惩罚而不是进行 引导和帮助。此外,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心 理辅导老师和关怀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处 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因素之 一,如家庭教育方式、家 庭经济状况等。
危害与后果
危害
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健康和社 会适应能力,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
后果
包括学习成绩下降、自我评价降低、社交能力不足、心理问 题持续影响等。
03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问题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支持
识别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了解学 生的个体差异,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心路历程
该学生在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通过心理咨询、学习 辅导等方式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重拾了信心和勇气 ,最终克服了困难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幼儿园中师源性心理伤害之我见

幼儿园中师源性心理伤害之我见

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即为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伤害。

就主客体而言,其涵盖的内容有以下两方面:其一为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伤害的行为,其二为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受到教师的伤害。

这种心理状态的特征具有持续性、积极性与平衡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含以下三点:第一,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与评价;第二,对他人、集体、社会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第三,对自我情绪、学习与工作状态能有效掌控。

“生源性心理伤害”是对师源性心理伤害产生的反应,因而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并且会反作用于教师身上。

一、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一)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良的教育体制。

部分学校往往只重视升学率,家长只关注分数,教师缺乏多元化的评价体制。

教师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因考试成绩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资、绩效等方面,因此,教师头脑中始终存在“分数至上”的错误教育理念。

(二)部分教师素质亟待提高,教学思想和能力不够成熟。

一直以来,分数占统帅地位,教师对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的提升不够重视。

加上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大部分教师的学历和培训与发达国家的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为存在沉重的教学任务,大量教师对于教学研究不够重视,甚至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形成了过于简单的教学思想,或因为教师自身的懈怠所致。

(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欠缺对学校教育构成的压力和冲击。

由于部分家长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造成他们在教育上的认知水平不高,集中体现在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问题。

评价能力有限和认知不足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现象的普遍性,并且将会导致严重的危害。

二、师源性心理伤害存在的几种情况(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形成对个别幼儿的伤害。

教学内容主要是适合某一年龄段的大部分幼儿发展水平的,然而针对群体情况而言,也会存在具有特殊性的个体,因此,在选课、备课时,必须将特殊幼儿的情况也全面考虑在内,防止在教学内容上无意伤害了幼儿。

例如,我们班级中有一个早产儿,自幼身体不佳,在体育活动中,当要求学生过平衡木时,他很畏惧,并且大哭,此时教师若一味对其与其他小朋友一样的要求,则会深深伤害孩子,因为不同的个体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发展进度存在差异。

“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生活、心灵的导师,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引路人。

班主任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既决定班级管理的好坏,又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暂把由班主任引起的学生心理障碍称之为师源性心理问题予以提出,与大家切磋。

一、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分析从学生方面看。

学生中受师源性心理问题影响常见的表现,一是学生害怕班主任。

学生一见到班主任内心不由自主地就会紧张起来,产生担心害怕的胆怯心理,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学习效率低。

表现出情绪压抑,经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二是学生不愿与班主任主动沟通。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时,学生常常带有疑虑和戒心,情绪抵触不愿交谈交心,惟恐说错受班主任批评和责备。

三是学生不愿意与班主任合作。

学生常以消极态度对待班主任的教育,我行我素,师生之间心灵不能相容,行为上不能合作,有时会发生摩擦和对抗。

从班主任方面看。

师源性心理问题主要源于班主任的自身心理素质和对育人认识理解的偏差。

一是工作情绪化。

班主任心理健康欠佳时,容易烦躁不安、喜怒无常、简单粗暴,有时将学生出现的一个小小问题看成是严重的错误,有时将心头的无名之“火”下意识地转嫁到学生身上,拿学生出气,甚至做出违背教育常规的过激行为。

二是浮躁、理想化。

面对复杂的教育对象,未能意识到育人的复杂性,工作中过于理想化,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期盼教育一步到位。

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现象易产生急躁、厌烦情绪;对学生训斥多于鼓励,冷落大于关爱;对学生思想教育只停留于表层,不愿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有针对性地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

三是职业的倦怠。

班主任工作辛苦、琐碎、耗时、费心、精神压力大、成就感少,长期的疲劳工作,久而久之在心理上易产生畏难怨职情绪。

其产生原因,从客观上分析,班主任对学校提出的工作要求和各项考核一时难以理解,在工作过程中,自感压力大、责任重、力不从心;从主观上分析,对班主任专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到位,自律要求不严,工作努力不够,对班主任工作缺乏饱满的热情、激情和进取的精神。

“师源性心理障碍”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师源性心理障碍”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30 ・
马雪玉 : 师源性心理障碍 ” “ 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尤其对于那些本身心理素质较差的教师, 更是不堪重 f 把 础, 理健康作为未来教师任职资格之一。 负, 极易出现焦虑 、 情绪不稳 、 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 l 2 . 做好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工作 题, 难免做出一些有违师德, 给学生造成较大心理伤 l 在职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同样也很重要。 教师的
问题 和心理疾病 , 包括 自卑 、 退缩 、 厌学 、 紧张 、 焦虑 、 “ 心病 ” 没用 “ 心药”医 , 导致学生的心理 问题更加严
恐惧等心理问题。所以说 “ 师源性心理障碍” 不但会 J 重和复杂化。 给学生造成暂时的心理伤害, 甚至会影响学生的终身 J ( 教师 自身的心理不健康 3)
发展


l 1

近年来 , 我国教 育界开始关 注学生 的心理健康教
“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1 , 对教师的心理健康 问题却重视不够 , 但 育 造成一 些
1 . 教师本身因素 () 1 教师错误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i 教师根本 没有 自我心理 管理意识 , 更没有相关的心理 f 健康知识 和调控 自己不 良心态与行为的能力 , 这也是
《 教学与管理 》
20 年 1 月 2 08 1 0日
“ 师源性心理障碍’ ’ 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米
◎河北邢 台学院 马 雪玉
“ 师源性 心理障碍”是指 由于教师 自身 的心理素 l 不认 为有 多严 重 ;对 于有 攻击 性 行 为 的学 生 , 但
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引起对学生的不当教育行 l 4 7 . %的教师认为是道德品质差 。教师对学 生心理 33 为, 如讽刺、 挖苦、 体罚等, 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 1 问题认识的偏差 ,导致教师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法 ,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表现及解决途径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表现及解决途径

师源性心理障碍解决途径
1、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 水平 3、改变心境和学生换位 思考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表现 及解决途径
英山小学 洪碧云
由老师对学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 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 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 题,学校恐惧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 等心理疾病,我们称之为师源性心理障碍。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
1.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有厌学情绪。 2.学生产生了学习障碍。 3.学生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一些精神疾病。 4.学生有敌对情绪,产生了报复行为。

试论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

试论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
如 :教师在表扬好学生时, 也有表扬错的地方 , 教师不了解学 生的情况就作出表扬, 从表扬动机来说也是善良的, 但是结果
只会增强学生的这种错误做法, 使学生无形之中 强化了 欺骗
的行为。 (4) 由于教师受到封建社会教师“ 权威至上” 的影响, 在教
育过程中常常会选择一些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教育 方法。 如训斥学生、 挖苦学生、 甚至体罚学生等, 认为对教师不
地对待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盾。如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 认为学生的升学率越高, 自
己的工作就做得越好。升重点或大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毕 竟无缘,使得学生在追求升学率的氛围中难以接受,难以见 人, 有的甚至走上绝路 , 这是惨重的教训。 (3)师生在时间、 空间上都不可能常处在一块 , 使得教师
(2)增进自 身素质是基础 教好功课, 搞好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要给学生一杯 水, 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它体现了教师学而不厌, ” 严谨治学的 精神和崇高的职责感。 努力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 掌握其基本 理论和基本知识, 使学生学得活、 学得多, 达到教学目的。 努力向书本学习, 向社会、 同事学习, 还要向学生学习。 弥 补自己知识的空白和不足, 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才能真正搞
好教学 。
(3)形成适宜行为是关键
教师在教育中有适宜的行为非常重要 ,教师适宜的行为 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适宜行为是: 善于因材施教。我们还是要承认学生是有先天和后天的 差异的, 不要有“ 人定胜天” 思想, 其实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
不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 也使学生不了 解教师的许多做法。 例
( 1)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 所处的地位不同, 履行的职
能也不 同。教师都力求学生学得多一些 ,品德形成得 良好一 些。 但有的学生常常错误地把整天玩耍, 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 的时间当成 自己的最高利益 ,而把学习看成是教师强给 自己 的一种额外负担。 为此, 教师就需要采取他自己看来最有效的 方法或形式, 有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和冲突。 (2) 由于受到不正确思想的影响,致使师生关系产生矛

师源性隐性心理伤害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师源性隐性心理伤害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师源性隐性心理伤害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曾灿(韶关学院教育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摘要:师源性隐性心理伤害是指由于教师的有意或无意的非暴力行为导致学生的心理、情感方面受到伤害。

相对显性伤害,它具有更大的隐蔽性、不确定性、伤害的延迟表现性等特征。

伤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以教师的原因为主。

关键词:学生;师源性;隐性心理伤害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等问题,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

教师作为普通大众的一员,在教书育人的工作过程中,难免由于自身存在的弱点而做出某些挫伤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情绪紧张,心理健康指数下降,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的行为,这些行为统称为师源性心理伤害行为。

近年来,师生关系紧张,侮辱、责打学生致其受伤,强迫学生相互扇耳光等恶劣事件屡见报端,更有一些中小学生因遭到教师的误解、责骂、体罚等而离家出走、精神失常甚至自杀等恶性事件,2012年媒体曝光的浙江温岭女教师虐童事件更是让全社会对教师伤害学生的讨论趋于白热化。

师源性伤害中外在易见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我们称为显性伤害。

随着社会的进步,显性伤害饱受各界的极大质疑,人们越来越多认识到,体罚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产生心理伤害,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保护,2011年修订通过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即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从而,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对学生的伤害行为。

由于体罚行为的外在可见性,孩子可以诉诸监护人,或被他人察觉,相对来说更容易得到外界的监督。

还有一类伤害,我们称之为隐性伤害,相对于显性伤害,这类伤害具有更大的隐蔽性、不确定性、伤害的延迟表现性等特征。

因此,外界对这种伤害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隐性伤害的定义及分类目前,对隐性伤害的概念,教育界尚未定论,不同学者意见不一致,如李向辉认为,师源性隐性伤害是指由教师对学生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受到身体、精神、心理方面的打击和伤害(1)。

师源性心理伤害感受

师源性心理伤害感受

听《师源性心理伤害》讲座有感五一路小学王毅谈到教师对学生的伤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体罚或是变向体罚,其实与体罚相比,心理伤害具有隐敝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也更大。

体罚主要指对学生的身体、肉体伤害,那么心理伤害则是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或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当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时候,可称之为心理伤害。

因此,对教育行为中的这些心理伤害进行调查、剖析并指明其危害,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现代教育。

下面我将分三个方面阐述中学教师对学生心理伤害的现象:一、对后进生的心理伤害——被轻视、惩罚后进生或者不听话的学生,是最不受欢迎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教师的眼中是没有希望的。

教师对他们的轻视和蔑视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时常溢于言表,并“及时”表现在教育教学行为中。

伤害的表现之一是教师经常用打骂、侮辱、讽刺、挖苦、嘲笑等多种方式发泄他们对后进生的不满。

如有教师用诸如此类的语言侮辱学生:你让我失望透了、你是一只猪、我再也不会管你的、你再说话就……等等。

这些对学生极端否定和人格侮辱的语言,不关心学生、歧视学生的行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这种阴影可能会持续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发展。

有些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行为,成为其今后对待他人的态度。

教师似乎忘记后进生也是有自尊的,他们的心灵同样是脆弱和稚嫩的,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鼓励和称赞的憧憬与期盼。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

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上小学时有一次上课,他趁老师不在时与其他同学一起大叫一声,老师发现后,勒令其放学后不准回家,必须学狗叫才行。

这位学生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

无奈之下,他哭着请求老师允许他学狗爬。

这位教师以猫玩老鼠的心态观看了学生的表演,然后在学生屁股上踢了一脚,扬长而去。

这位学生写到:“是这位老师教会了我恨,恨老师,恨这个社会,恨所有的人,使我久久不能面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生活。

如何预防师源性心理伤害

如何预防师源性心理伤害

伤害了学生了 自尊,将 自尊向 自 卑转化 ,使学生对他人 、集体和社会形成了错 误的认识 ,人 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严重扭曲,造成不可估量的不 良后果

2 .师源性心理伤害会恶化师生关系 ,破坏教师 的美好形象 。提到教师 , 人们 常会 用 “ 蜡烛 ”、 “ 园丁 ” “ 人类灵魂 的工程师 ”这些圣洁的语言来形容 他们 。然而 ,由于教师 时有 的有意或无意地在学生心灵 中造成的伤害使教师在
如何预 防师源性心理伤 害
辽 宁省 盘锦 市盘 山县教 师进修 学校
近 日来 , 一 系 列 的新 闻 报 道 引 起 了 社 会 的 广 泛 关 注 :石 家 庄 一 初 中 女 教 师 当全 班 同 学 的面 殴打 一 学 生 , 并 威胁 学 生 说 : “ 事 闹 大 找 你 们 !” 山 东 省 一

( 二 )师 源 性 心 理 伤 害 造 成 的 消 极 后 果 1 .师源性心理伤害会损害学生 的心理健康 ,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 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一举一动都会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对 学 生 的 生 活 和 学 习 都会 产 生 重 要 的 影 响 。 师源 性 心 理 伤 害 对 学 生 的重 要 影 响 是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常常对他们眼里所谓 的 “ 差等生 ”态度冷漠 ,心存 歧视;因中等生成绩不好不坏、默默无 闻,就会忽视他们的存在 ;对待优等生 则是过 分重视、额外关注 。 2 . 粗暴语言 、变相体罚对学生的伤害 些教师 口中的语言带 有 “ 暴力 ”,他们挖 苦式、讽刺式 、侮 辱式、威 胁 式语 言像刀子一样 “ 划伤 ”学生,轻而易举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有些教师 对学生多种多样的变相体罚 ,如:罚站、罚跑、发抄写、罚不许上课等,都 以 严 重地摧残 了学生的身心 ,影 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自身压力迁怒学生对学生的伤害 有 些学校存在 工作条件差 、教师 少、教学设备 不齐全、体制落 后、工资 待遇低等现象 ,这些给教师造成 了很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 他 们常会因 自身压力情绪失控而迁 怒于学生 ,学 生无形中便成 了他们泄 愤 的替罪羊 。面对这样 的教师,学生常会承受紧张、恐惧、焦虑的折磨,有的 学 生会 因此而变得 内向、压抑 。 4 . 猥亵、性侵害学生对学生的伤害 近 些年来,发生在教 师队伍 中对学 生的猥亵、性侵 害现象屡见报 端。一 些道德 品质极度 恶劣 的男教师对未成年 的女学生猥 亵、性侵害以满足 自己的兽 欲 ,这对学生 的身心产生 了不可挽回的永久性伤害 5 . 教育观念过于传统对 学生的伤害 传统的教育观念常常过分重视分数的高低,而忽视对学生良好性情的培养 。 拥有乐观 、自信的心态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建立 良好的人 际关系, 更能提高学 习效率 。但 由于传统教育不 重视 培养情 商,致 使一些 学生长期生活 在压抑、焦虑的消极情绪 中,很少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最终导致性格的扭曲。

浅析独立学院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

浅析独立学院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

与普 通高校学生相 比, 独立学 院多数学生没有 养成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 学习兴趣不浓 、 学习主动性不够 , 学习动机 的激发较多 的 依赖教师的教学行为 。但是 由于独立学 院是一种新 的办学模式 ,
1 不能以身作则 . 4 学生的纪律问题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项 重要 内容 , 无论是早 操、 上课 、 就寝 还是考试 , 辅导员对学生都有严格的要求 。但是有
理 弹 性 I 。
教师的态度 、 情绪和问题行 为等心理状态通过教学活动 中的 语言和行为作用于学生 , 对学生 的身心健康产生着重要 的影 响。
任 课 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表 现 出 来 的 不 良心 理 状 态 会 给 听 课 学 生 造 成 心理 伤 害 。 1 教师 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影响 . 1
的发 展 。
1 . 教师 的不 公 正 行 为 .3 3 些教师 素质低下 , 出于某种功利心理 , 对学习优秀的学生

毫不掩饰 地表现出一种偏爱行 为。教师的这种不公平行为降低 了某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动机水平 , 同时也容易滋生同学之 间的 嫉妒 和相互 敌视或攻击等不 良心 理和行为表现。教师 的偏爱行 为不仅会使学习不好 的学生产生一种严重的 自卑心理 , 而且也会 使学习优秀的学生产生一种 自满心理 , 缺乏应对挫折和失败 的心
关键词 : 独立学院 师源性心理伤害 表现 成 因 解决途径
中 图分 类 号 : 4 . G687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03 6/.s. 7 — 11 001.1 OI1. 9js 1 2 8 8 . 1. 0 7 9 in 6 2 0
师源性心理伤害 , 是指由于教师 自身 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 问题 , 引起对学生不 当的教育教学行为 , 而给学生造成 的心理 从 伤害 。对个 体而言 , 心理 伤害会给学生造成极大 的痛 苦 , 响学 影 生 的全面健康 成长 ; 就群 体而言 , 理伤害是影响群体 和谐 的重 心 要潜在 因素 , 极易激发群体 的不满情绪 , 导致 一些恶性 “ 群体性” 事件 的发 生u 。尤其是独 立学院学生 , 方面 由于独立学 院这种 一 新 的办学模式尚在 不断完善与发展中 , 使得他们对各种问题 非常 敏感 , 对未来不确定 的因素更 多 ; 另一方 面由于他们本身 的 自我 控制 能力 、 自我成熟度显 著低 于普 通高校学生 , 更容易受到外界 环 境 的影 响 , 以在 独 立 学 院 中 由教 职 员 工 对 学 生 引起 心理 伤 害 所 的可能性也更 大。因此 , 索和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师源性心理伤 探 害的表现 、 危害 、 因及对策对维护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成 维 护 校 园 稳定 和 和谐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和 实践 意义 。

警惕师源性心理伤害

警惕师源性心理伤害

警惕师源性心理伤害什么叫师源性心理伤害?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的心理受到了来自于教师的伤害。

师源性心理伤害犹如一把锋利的宝剑,深深地刺进了学生们纯真的心灵。

这种伤害的程度是非常严重的,其影响也是极大的。

一、师源性心理伤害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有一种向师性。

老师在他们心中有着崇高的位置。

尤其是学生,他们尊敬老师,相信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

但是,一旦教师伤害了他们的心理,后果是教师无法预料的。

请看这样两个真实的案例(其中没有半点虚假成分)。

案例1:学生甲是一个老实听话的孩子,从来不违反纪律。

在下课时,他因为肚子饿,吃了十几颗花生。

上课了,语文老师——高大严厉的教师A走进教室,开始讲课。

A老师一边讲课,一边用敏锐的目光注意地观察着全班学生。

突然,正在专心听讲的学生甲被A老师点名了。

他莫明其妙地站起来。

A老师责问道:“你刚才干什么了?”学生甲回答说:“我没干什么。

”“把嘴张开,刚才我明明看见你吃东西了。

”学生甲无可奈何地张开嘴。

A老师立即指着学生甲嘴里的白色花生屑,得意地说:“我明明看见了,你还狡辩!”学生甲倍感无辜,委屈地说:“我上课时真的没有吃花生,我是在下课时吃的。

”A老师冷笑着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说是牛屎,你硬要说是豆酱。

”老实的学生甲在A老师威严的逼迫下,只好“低头认罪”。

这件事在学生甲的心灵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虽然在这以后,他还是认真地听语文课,但A老师的形象在他的心中已经成为一种强权的象征。

多年以后,他还是忘不了A老师的那句“名言”,他永远忘不了自己在全班学生面前受到的尴尬和耻辱。

案例2:学生乙天资聪颖,但是身上有种叛逆性,经常犯错误,经常挨批评。

上午最后一节课是化学课。

下课了,化学教师B因为有急事,顾不上收拾实验器材,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没想到,B老师下午来取实验器材时,却发现不少器材被损坏了。

他大发雷霆,决定找出“罪魁祸首”。

可是B老师再三追问,也无人站起来“认罪”。

于是,B老师把目光投到了学生乙身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源性心理伤害”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其表现形式有:教师打骂学生;侮辱性的批评或嘲讽;教学方法简单粗暴,不讲道理等。

从而引发学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恐惧等,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有关研究发现,教师心理问题是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如果不及时调整,则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乃至教育教学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师源性心理伤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讽刺挖苦学生,不尊重学生。

有些教师不能以朋友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常常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学生,甚至用刁钻、刻薄的语言对学生讽刺挖苦。

常常有“你真笨”,“没出息”,“你就不是念书的材料”,“你怎么本性难移?”,“你真是不可救药”,“没见过你这样蠢的”,“我对你失去了信心”,“你什么都差,还不如回家。

”等等。

这种言语,严重伤害了一个孩子的自尊。

二、对学生心存歧视和偏见。

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和关爱,对学生态度冷漠。

在师生交流中时有流露。

一位平时成绩不佳的学生最近上课时,精神很不集中,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老师问:“为什么最近精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这位同学默不做声,在老师的再三追问下,这位同学才说是他的外祖母去世了,老师不假思考地说:“外祖母去世了,你思想不集中有什么用?难道你思想不集中她就能活了?”殊不知这位单亲家庭的学生,从小由外祖母抚养长大,老师的几句不假思索的话,犹如一盆凉水猛地浇在这位同学的头上,此时的学生更需要的是安慰和同情,却被这位偏见和冷漠的老师彻底地击倒了。

三、教育方法简单,情绪失控迁怒学生。

有些教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良情绪不能得到合理的疏导,他们往往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

学生迟到了,不让进教室听课,作业没有按时完成,或者错误较多,罚学生重做十几遍甚至几十遍。

上课时学生说话,或者有小动作,便罚站,或者赶出教室。

学生行为有过失,有的被罚劳动,有的不让学生按时回家,学生犯错就向家长告状,借助家长的口与手惩罚学生。

类似这样的惩治都是不足取的。

违背学生心理和教育规律的惩治,只能适得其反。

上述种种现象,这对处在中学时代的青少年有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如何有效地减少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来自于教师的伤害,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源性心理伤害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在受到教师的伤害之后,会因为对教师的反感而不愿学习,对学习丧失兴趣和动力,以至于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而对于正处于学习的大好时光并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的儿童和少年来说,厌学、辍学所影响的又岂止是他们当前的学习?他们的美好前程可能因此而葬送。

二、师源性心理伤害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呵护。

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之一的教师,理应在教育过程中,从人性出发,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爱护、帮助和引导,使学生始终保持健康、向上、乐观的心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然而,来自教师的心理伤害却导致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危害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很多患有“学校恐惧症”的学生,就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之中,不良情绪无法合理排解而产生的。

三、师源性心理伤害恶化师生关系。

任何时候,无论哪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无论做什么,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于别人的评价非常在意,而教师的态度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几句真心的赞美也许会创造出奇迹,而来自教师的心理伤害却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破坏正常的师生关系,甚至导致师生间激烈的冲突,使得有的教师成为学生心中仇恨和报复的对象。

可见,在教师排斥学生的过程中,学生也在排斥教师,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交流与合作也就荡然无存。

四、师源性心理伤害会破坏教师形象。

“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教师是园丁,精心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对教师圣洁形象的讴歌。

然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有的教师都不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教师所担负的神圣使命,相反却用体罚、侮辱、威胁、恐吓等方式打击学生,滥施教师的权力。

有的教师甚至强词夺理、推卸责任,把过错一概归咎于学生。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却成了“学生心灵的摧残者”。

这些教师的做法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既伤害了学生,又伤害了自己。

这种专制、无情的教师很难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教师应有的形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为人师表的要求在这些教师身上大打折扣。

长此以往,这些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社会舆论,从而严重破坏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良教育体制。

家庭、社会和学校对于人格和个性的轻视使得教育偏离了它应有的轨道。

学校注重升学率,家长注重分数,教师评价体制单一,教师只好注重考试。

考试成绩甚至与教师工资、奖金挂钩。

这样,“分数至上”等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教育观念就盘踞在部分教师的头脑里。

二、教师素质的不合格,教学思想和能力不成熟。

由于分数挂帅,教师忽视了自身和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锤炼和提高;由于中国特有的国情,我国教师在学历、培训等多方面还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很多教师无暇进行教学研究,导致教学思想的简单和教学能力的低下;还可能是由于教师自身的懒惰。

三、我国教师生存状态还比较艰难,教师在健康、经济生活、工作、医疗等方面压力很重;不良社会风气对教师的影响也危害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工作效果。

作为社会人的角色体验对教师的思想和态度、情绪的影响很容易体现在教学中。

四、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欠缺对学校教育构成压力和冲击。

现在很多家长由于历史原因错过了教育的黄金时期,导致他们在教育上的肤浅和无知,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在人格个性上的缺陷。

认识和评价能力的先天不足使得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更似“闲庭信步”,危害也就更加深远。

师源性心理伤害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笔者认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种伤害的发生。

一、更新教育观念。

针对某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的现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

教育观涉及的问题包括: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进行教育?等等。

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
地得到实现。

这一观点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是有积极启示的。

正确的学生观则要求,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感情、有意识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即使是年幼的孩子,得到尊重也是其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二、加强师德教育
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如何对待教育事业,如何对待学生、同事以及自己等方面。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如何对待学生上非常功利,完全不顾自己的不当言行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观念以及自身形象等造成怎样的影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所担负的职责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还应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

“尊师爱生”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写照,而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首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以符合职业规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更有必要加强师德教育,促使每一位教师努力探索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避免使用体罚、变相体罚等手段来迫使学生服从自己的权威,或是不惜以伤害学生来发泄自身的不良情绪。

三、严格执行相关法规。

尽管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相关法规对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行为是明令禁止的,然而一些教师却缺乏相关的法制意识。

这不能不说是与相关法规未能得到严格执行有关。

有些学校对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伤害学生身心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教师不用担心自己会因为这种行为而受到处分或被解雇。

可见,学校对于教师不当行为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师源性心理伤害能否减少。

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很有必要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规,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四、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因此,在强调严格执行相关法规的同时,还应重视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面对社会和学校的高期望,繁重的教学任务,过长的工作时间,激烈的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求每一位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特征,这样,在面临各种冲突与压力时才能从容应对,对学生的过失行为才能更具有宽容之
心。

为了帮助教师维护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有关部门和学校可尝试通过教工之家、联谊会、教师俱乐部、教师成长培训班、教师心理门诊、教师心理保健咨询热线、网上咨询等途径,帮助教师及时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

只有教师心理健康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更有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