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时期建筑共21页文档
中国建筑史图表整理

中国建筑史一、原始社会(距今9000-4000年)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仰韶文化(距今9000-4000年)1.浙江余姚河姆渡最早木结构建筑干阑式木结构榫卯技术出现长江流域;母系氏族2.西安半坡村遗址木骨泥墙半地穴式建筑大房子黄河流域原始社会时期聚落3.陕西临潼姜寨最早典型的农耕聚落龙山文化父系氏族 1.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小,有窖穴;2.建筑技术进步为地面铺“白灰面”;3.建筑构造技术中出现石灰干燥、陶化以及彩绘装饰做法4.建筑空间出现“吕”字形平面木结构的特点:1.穿斗式:云南白族民居;2.抬梁式:北京四合院;3.井干式:4.干阑式:广西侗族民居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夏前2070年~前16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最早的廊院式建筑 1.两处遗址,一号宫殿最大,二号最完整2.未见瓦,“茅茨土阶”。
1.奴隶社会大发展时期2.大量使用青铜器、已有甲骨文3.商——我国城市雏形出现。
商前1600年~前1046年1.郑州商城商王仲丁的隞都2.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3.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并排三座殿堂4.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遗址5.殷虚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布局已具庭院的雏形,世界文化遗产。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1.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中国第一四合院 1.严格的等级制度,出现,《周礼考工记》“三朝五门”春秋战国成书,记述周代王城建设制度。
2.瓦的发明,脱离了“茅茨土阶”2.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干阑式建筑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秦都城雍城出土了36cmx14cm*6cm青灰色砖、花纹空心砖;备注:1.人物:鲁班 2.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 3.开始修长城 4.瓦大量使用 5. 有建筑装饰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末商初宫殿遗址殷虚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秦都城雍城山西平顺明惠大师塔单层塔;多属高僧墓塔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已知唐塔中用八角形平面的首例洛阳白马寺河北赵县安济桥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雅安高颐墓阙神通寺四门塔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嵩山嵩岳寺塔大雁塔玄奘墓塔小雁塔登封法王寺塔大理寺千寻塔明惠大师塔净藏禅师塔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五代907年~960年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由唐代方形单层塔壁转变为宋代多边形平面、有塔心室的首例 1.由席地危坐到垂足坐的转变(家具大变革)2.哲匠喻浩《木经》南京栖霞山舍利塔石塔宋960年~1279年宋建都汴梁(河南开封)城市的里坊制被突破,形成开放城市。
中国古代建筑史(年代图表)

中国古代建筑史
老子《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肖何刘邦未央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
明计成《园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三山五园:清漪、静明、静宜、畅春、圆明圆。
(畅春圆仿寄畅圆)中国古建筑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转变于宋代。
木构类型:穿斗式、抬梁式(或加井干式)
计心造、偷心造(偷心造:斗栱有一挑上横栱少掉)
福建五凤楼:“三堂两横”,前厅、大厅、中厅三座堂,横屋、横楼两横。
云南一颗印:“三间四耳”,正房三间,厢房东西各二间。
副阶周匝抄手游廊雕刻分类彩画分类。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地面建筑
仰韶文化时期(新石 器时代晚期)
用柱子支撑屋顶 ,木构架
雏形,初步掌握了伐木、 绑扎和夯土等技术 。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新石器时代建筑:巢居---干阑式建筑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3、建筑理论
《考工记》:是 中国第一部有关 建筑方面的书。
“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面朝后市,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战国 《考工记》,最早的关 于城市规划的记叙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前221年~589年)
一、秦(前221~前206年)
◆1) 阿房宫 杜牧的<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楚人 一炬,可怜焦土。
出现四合院建筑
代表实例: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陕西扶凤召陈遗址(复原)
西周中晚期,扶凤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量就比较多了,实现了建筑的升级; 瓦保护了屋顶,同时也助推了木构架的发展。
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前
221)
青铜时代进而演进为铁器时代,生产工具 多样化;
两汉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主要表现在:
1)形成了建筑的基本 类型: 宫殿、陵墓、 苑囿等;明堂辟雍、 宗庙;第宅;佛寺、 园林建筑 。
◆汉长安明堂辟雍
2)木构架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出现
3)斗拱----广泛使用
4)屋顶形式极大丰富,多层重楼兴盛,建筑 组群规模庞大
5)砖石类建筑开始多用,出现了板梁式结构 与拱券结构。
中国不同时期的建筑

在清代建筑群实例中,群体布 置与装修设计水平已达成熟。尤 其是园林建筑,在结合地形或空 间进行处理、变化造型等方面都 有很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建筑技艺仍有所创 新,主要表现在玻璃的引进使用 及砖石建筑的进步等方面。这一 时期,中国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 灵活多样的自由式建筑较多。 风格独特的藏传佛教建筑在这 一时期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样, 打破了原有寺庙建筑传统单一的 程式化处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 建筑形式,以北京雍和宫和承德 兴建的一批藏传佛教寺庙为代表。 清代晚期,中国还出现了部分 中西合璧的新建筑形象。
中国不同时期的建筑
主讲人:陈蓉 班级:2011级2班 指导老师:熊欣
二、中国不同时期的建筑
1、唐代:颜色体现等级
到了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管,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唐 朝时期的建筑,一律采用朱红与白色的组合,产生了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 美。 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 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 利益。
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
2、宋代:色彩反映主流
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油漆的大量使用,以及印度 佛教的影响,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这一时期的色彩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宋代 喜欢稳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是受了儒家的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 代社会思想所致。 宋代的建筑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 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虎丘斜塔是苏州云岩寺塔
的俗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 丘山上,建于五代后周末期 (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 (961年),比意大利著名的比萨 斜塔早建200多年。该塔为仿楼 阁式砖木结构,共七层高47米。 由于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 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从 明代起,虎丘塔就开始向西北 倾斜,现在塔尖倾斜2.34米, 塔身倾斜度为2.48度。塔身设 计完全体现了唐宋时代的建筑
各时代建筑特点以及成就

噢中国原始社会建筑成就及特点群体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多种类型建筑的形成单体建筑空间的组织与发展建筑技术的多方面发展夏、商时期建筑成就及特点我国古代各主要建筑类型的雏形已逐渐形成“城以卫君,郭以守民”的建城原则“前朝后寝”的宫室布局土圹木椁墓葬制度的确立夯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抬梁式木架成为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其他建筑技术的长足进步周代建筑成就及特点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建筑体系的主要格局建筑中表现的封建等级制度十分明显木架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陶质建材的推广使用促进了建筑的发展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建筑文献--《周礼·考工记》建筑模数尺度的定规与应用秦代建筑成就及特点建成多项举世闻名的巨构始皇陵开辟我国帝陵建设新篇章确立边城防卫体系广建皇家宫室苑囿,推动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取得组织与施行特大工程的实施经验对两汉及后代建筑产生直接和巨大影响汉代建筑的成就及特点1. 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帝都新格局2. 宫殿的多功能趋向及大量离宫苑囿的兴建3. 祭祀建筑的发展与定制4. 佛教传入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建筑带来影响5. 大木结构基本定型6. 改良陶质建材,推动建筑发展7. 建筑装饰题材与形式多样,反映了当时思想之活跃隋唐建筑的成就及特点城市形制严整完备,影响深远城市形制严整完备,影响深远木构架基本成熟构件雄壮粗大建筑构件色彩简洁明快宋、辽、金建筑成就及特点城市巨大变革世界领先水平的建筑控制系统:《营造法式》多民族对峙给佛教建筑发展带来契机从写实写意并存转向写意的造园艺术元代建筑成就及特点元大都的建设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典型代表汉地传统与蒙古习俗相结合的皇室建筑佛教和喇嘛教建筑兴盛建筑技术上有所突破明代建筑成就及特点建筑设计水平提高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新风格的形成造园艺术复兴,出現了造園理論名著《園冶》清代建筑成就及特点多民族建筑艺术的综合江南建筑艺术的北移建筑群体艺术的深化建筑装饰艺术的工艺品化建筑技术上有所进步1.中国民居4个类型,举例,画图,形成原因,特点2隋唐长安与北宋东京异同比较画图结合文字。
中国历史重要建筑年表

中国历史重要建筑年表公元前2100年-1600年:夏朝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的重要建筑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该时期的建筑物以城墙、宫殿和祭祀建筑为主,如夏商时期的石墩、太庙遗址、二阳宫庙址等。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时期,室町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建筑表现出明显的祭祀特征。
著名的商朝文化遗址包括殷墟、九鼎山墓等,其中殷墟是商朝的都城遗址,发掘出大量宫殿、墓葬和祭祀场所。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西周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三个朝代,西周时期的建筑以宫殿、庙宇建筑为主。
周朝的建筑特色是严谨庄重,尤以都城镐京的宫殿建筑为代表,如西周时期的周公宫遗址。
同时,此时的建筑技术也有较大发展,出现了复式檐、重檐次梁等建筑构件。
公元前475年-公元221年: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分裂期,战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地方特色明显。
例如齐国招遗墓中的楼阁建筑、魏国的郑国公墓遗址等都有独特的风格。
此时还有著名的阴山墓地,其中的墓葬均采用木结构和精细的石雕装饰。
公元前221年-公元6世纪:秦汉时期,秦朝和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和第二个封建王朝。
秦汉时期的建筑继承了周朝的传统,并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如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长城的修筑、洛阳白马寺的建设等。
公元6世纪-10世纪:隋唐时期,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大一统王朝和第四个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的建筑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如隋朝的大运河、陕西洛阳的龙门石窟、唐长安城墙等,这些建筑代表了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公元10世纪-13世纪:宋辽金时期,中国北方历史上较为动荡的时期,建筑多受到战乱的影响。
此时期的建筑主要有佛塔、宫殿、庙宇等。
如雁栖寺、青城山等都是该时期较为著名的建筑。
公元13世纪-14世纪:元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五个大一统王朝。
元朝建筑继承了宋辽金时期的传统,发展出独特的蒙古族风格,如北京的天坛、忻州木塔等。
中国近代以来建筑的变化PPT课件

第25页/共2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6页/共26页
北京香山饭店
第20页/共26页
国家大剧院
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筑
改革开放后代表建筑
上海东方明珠
第21页/共26页
上海陆家嘴建筑群
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筑
改革开放后代表建筑
北京鸟巢
第22页/共26页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筑
改革开放后代表建筑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第23页/共26页
香港会议中心
改革开放后的建筑特征:
第24页/共26页
总结
中国近代以来建筑的变化体现在: 中国近代建筑:
中西建筑风格交汇及其相互渗透、融合。中国建பைடு நூலகம்呈现欧洲古典式的“殖 民地式”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时期:
总体发展缓慢。但也有一些建筑格调质朴清新,在吸收古今中外建筑长处 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国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
改革开放后建筑:
摆脱狭隘的、封闭的单一模式,逐步趋向开放、兼容、多元化,中国建筑 已经迈上现代化、国际化。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建筑事 业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对内搞活经济,对 外实行开放”的改革方针推进了建筑现代化的进程。 引进外资、引进外来材料设备、引进国外设计、广 泛介绍国外建筑理论等,进一步活跃了建筑学术思 想和建筑创作活动。
第16页/共26页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建筑
扬州道台吴引孙宅第中专门第用4页来/共接2待6页外国客人的欧式小楼
中国近代建筑
停滞期
从1937年到1949年,中国陷入了持续12年之久 的战争状态,建筑业极为萧条。这是近代中国建筑活 动的一段停滞期。
中国各代建筑特点总汇

清代社会和建筑概况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一个在经济、政治上带有特殊性质的社会阶段,是封建主义经济日趋没落,并逐步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的历史阶段。
满洲贵族入主中原,建立清王朝,形成文化落后的民族统治全国的政治局面。
因此,清朝政府在各方面建立积极的民族政策,全面接受汉族文化,任用汉人为官,学习汉语及传统的文学艺术等。
同样,在建筑上也接受了汉族的建筑艺术与技术,保留了明代的北京宫殿建筑,陵寝制度亦是沿袭明代规制,少有改进,至于民居方面更普遍地接受了汉族的四合院形制。
同时,清廷对蒙古族、藏族亦实行“怀柔”政策,“因俗习为治”,大力提倡藏传佛教,以为统治的助力。
清初经几十年的努力,配合以武力镇压,终于在中国巩固了多民族的国家体制。
在建筑上也出现了各民族建筑之间相互交流的情况。
例如:藏式碉房建筑形式移入蒙古族地区及京畿热河地区;回族建筑接受了汉式结构方式及装饰手法;苗族、壮族、彝族的一部分地区亦采用汉族的建筑方式等。
清初平定三藩之乱以后,中原得以休养生息,在康熙、乾隆时期形成了一个经济复兴小高潮,史称“康乾盛世”。
国家积累了财力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建设,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宏伟的离宫、园林及宗教建筑,至今仍为古代建筑遗产的重要实例。
特别是宫苑建造集历代造园经验之大成,规模之大也是历史上罕见的。
在民间,中产阶级也将园林引入宅内,形成宅园建造的高潮。
清代对宗教采取普遍开放的政策,尤对藏传佛教给予极大的重视,成为协助政府统治蒙藏的得力工具。
藏传佛教建筑具有神秘的艺术色彩,其空间布局、艺术造型、装饰风格等方面都有创造与发展,为传统佛教建筑增添了新的艺术营养,并为其他宗教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清代的府、州、县等地方城市基本沿用明城,数量增加不多,但规模多经改造扩展。
同时,集镇、村落的数量增加很多。
城乡居民点中的公共建筑,如书院、祠堂、旅店、饭馆等有了巨大的增长。
同时由于人口繁殖,用地紧张,许多地区的民居加高了层数,并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典型形制。
中国古代建筑历代特色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 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 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 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
目录
一、原始社会建筑 二、夏商周社会建筑特征与成就 三、秦汉建筑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隋唐五代建筑 六、 宋、辽、金建筑特色 七、明清建筑特色
•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五台县东 冶镇李家庄旁。该寺创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 年),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 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明间装板门,次间 装直棂窗,转角处额不出头,阑额上不施普拍枋,斗栱为 五铺作双抄单拱偷心造,用材颇大,唐代作风明显。此殿 体量虽小,但让人感到内力深蕴;好似一名昂首挺立的战 士,蓄势待发,充满自信与力量!
下一节
返回目录
保定阁院寺
文殊殿
保定阁院寺一角
七、明清建筑特色
•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今 天所见到的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这两个 朝代的。明清两代的建筑较之于唐宋时代 的建筑缺少创造力,趋向程式化和装饰化 。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经验,仍体现在 城市规划、宫室建筑和园林建筑之中。建 筑的地方特色和多种民族风格在这个时期 得到充分的发展。
日本法隆寺五重塔
云冈石窟内方形塔柱
• 我国现存最古的塔是公元520 年建的河南嵩山嵩岳寺十二 角十五层密檐式砖塔。此塔 造型特殊,砖建密檐式,平 面正十二角形,佛塔中仅见 此一座,塔身有用莲瓣作柱 头(希腊风格)和柱基的八角柱, 有用狮子作主题的佛龛(波斯 风格),有火焰形的券间(印度 风格),形式十分优美。它的 艺术处理虽十分成功,但却 不是南北朝时期的代表塔型。
下一节 返回目录
各历史时期的中国建筑

各历史时期的中国建筑各历史时期的中国建筑先秦建筑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包括建筑技术与艺术在内的中国古代文明,有它自己的独立系和鲜明特色。
这体系,这特色,肇始于新石器时代,初步形成于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均栖身于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洞穴,人工建筑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
河南新郑县裴李岗文化(公元前5600~前4900)和河北武安县磁山文化(公元前5400~前5100)的半地穴建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的新石器时期建筑遗址。
中国新石器时期的建筑形成、发展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先是人工挖掘、搭建的地穴、巢居,后逐步演变为半地穴、地面建筑和干栏式建筑,建筑空间则由单室发展为多室。
与此同时,极具中华文明特色的木骨泥墙、夯墙、木构架、榫卯等技术也陆续出现了。
公元前2070年左右,夏王朝开始修筑城市和宫殿,其“廊院式”建筑空间模式开启了中国建筑体系院落空间布局之先河。
此后,殷商王朝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一步融合了中国南北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
公元前1046至前771年,西周统治者制定了比较成熟的建筑等级制度,其建筑布局更趋严谨,建筑类型更加多样。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阡陌纵横,城市林立,各国诸侯纷纷打破周代礼制的羁绊,建筑庞大的都城,“高台榭,美宫室”遍及天下。
从穴居、巢居到地面建筑、干栏式建筑、再到规模宏大的高台建筑;从原始氏族聚落的住宅群到建筑密集的都市,先秦时期中国建筑的技术和艺术逐步沉淀、凝集,最后终于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牢牢地在中华大地扎下了根基。
秦汉魏晋南北朝建筑中国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发展,在秦汉魏晋时期出现了第一个高峰。
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秦始皇好大喜功,在建筑上也颇有作为。
他每灭一个国家,就在咸阳仿造被灭国家的宫殿。
统一中国后,秦不仅建造了阿房宫等众多宫室,使咸阳城“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同时,还修了长城和秦始皇陵,无休止的浩大工程、穷兵黩武和严刑峻法,使秦帝国建立不久便迅速瓦解。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建筑

石窟寺
南朝都城建康
五:隋、唐时期的建筑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 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 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隋朝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经营了长 江下游的江都(扬州)。还动用百万人力,修筑万里长城。 唐代前期,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建规模巨大 的宫殿、苑囿、官署。在全国,出现了许多着名地方城、 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泉州等。由于工商业 的发展,这些城市的布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 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山佛光寺 大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 等。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能正确地 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知运用以「材」为木构架设 计的标准。
东都洛阳 西安慈恩寺大雁塔
六: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分裂战乱时期, 建筑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再没有长安那么大规 模的都城与宫殿了。
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 艺术,都有不少提高与突破。在建筑技术方面,前期的 辽代较多的继承了唐代的特点,而后期的金代,建筑上 则继承辽、宋两朝的特点而有所发展。在建筑艺术方面, 自北宋起,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向细腻、纤 巧方面发展,建筑装饰也更加讲究。 建 筑 装 饰
河南偃师汤泉沟穴居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房屋榫卯
半坡村原始社会方形住屋
二: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筑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 经过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 营建了许多都邑,夯(hāng)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 造台(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此时木构技术较 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 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 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 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 有高大的城门。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 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 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 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 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 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中国古建筑案例分析讲义共21页文档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中国古建筑案例分析讲义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国古代建筑史

清代建筑特征
砖石承重;砖木混合结构
梁柱直接榫接
平坐、平坐围廊,悬空抱厦
清代建筑
布达拉宫
乾州文庙大成宝殿
屋顶
屋顶
屋顶
建筑 进步
西周文物
西周象尊
西周颂壶
西周原始青瓷盉
西周建筑特征
夯土高台建筑、前后两进院落 墙表与屋内地面抹有混合“三合土”
屋顶采用立柱和横梁组成框架
屋脊、天沟用瓦覆盖 墙内有柱础石
西周建筑局部尺寸
凤雏建筑基址 墙体 墙皮 屋顶 厚580—750mm 厚10mm 厚70—80mm 厚800mm -
召陈建筑遗址
台基 柱础
立柱 深度
高1300mm;南北长45.2米、东西宽 32.5米 -
高760mm;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0.4米 直径900—1000mm
直径500—700mm 入土100mm
西周遗址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陕西扶风召陈西周建筑遗址
西周建筑复原图
西周
召陈发现的柱础,虽然仍在地表面以下,但立柱埋下的深度已减至 10厘米 左右,实际上已不是栽柱,近乎在台面上立柱。这也反映了当时营造的木构建筑, 其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又有所提高。西周遗址出土的瓦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年代最 早的陶瓦,陶瓦的发明在建筑技术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年代 特征
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元代建筑承金代建筑,因建筑工程技术低落,故依赖汉人工匠营造。元 代建筑特点是粗放不羁,更大胆地减省木构架结构。多用原木作梁,外 观粗放。元代建筑多用白色琉璃瓦。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建筑发 展也基本处于凋敝状态,大部分建筑简单粗糙。 阳和楼、永乐宫、慈云阁、漳州桥、观星台等 郭守敬 佛教、喇嘛教兴盛;汉地与蒙古习俗结合
夏,商,西周时期建筑

河南登封王城岗发掘的「奠基坑」
·夏朝建立了军队、修城郭、 制定了刑法、修监 狱,筑 宫室台榭。
· 夏朝使用了铜器,史籍中 有禹铸九鼎记载。二里头 遗址中,不但发现了青铜 器,而且还发现冶铜、铸 铜遗址。
· 目前夏朝的史料不足,还看 不到它的全貌。
▪ 从遗址规模、居民分布、职业和大量作坊看,是 城市遗址。
▪ 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
▪ 夯土墙遗址在城北,尚有数段露出地面。遗址宽 4-6m,最宽处约7-8m,高4m,最高达 9m。
▪ 采用版筑技术
2·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
位于湖北黄陂盘龙湖畔,商代前期城市遗址,建 于公元前15世纪前后, 面积约1.1平方公里
商朝灭亡。后人称这段历史为殷朝,此地也称殷 都。殷都被西周废弃之后,逐渐沦为废墟,故称 殷墟。
二· 城市、宫殿
1· 郑州商城(嚣,或西亳)
▪ 遗址在郑州附近,发现大片遗址和一段夯土墙。 约25平方公里范围内,断断续续地分布着居住遗 址和各种作坊,大部分遗址在郑州市区,无法探 明
▪ 《竹书纪年》:“帝仲丁迁于嚣”
1· 岐山凤雏村甲组建筑遗址 ▪ 1976年发现,凤雏建筑基址有2组 ▪ 甲组建筑坐北朝南,面积1469平方米,是一座高台
建筑 ▪ 建筑分前后两进院落,沿中轴线自南而北布置了广
场、照壁、门道及其左右的塾、前院、向南敞开 的堂、南北向的中廊和分为数间的室(又称寝)。 中廊左右各有一个小院,室的左右各设后门
以藩屏周 灭商第二年,武王病死,由周公摄政,武王弟管叔、 蔡叔与商王后裔武庚叛乱 。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 叛乱,迁部分商遗民于洛邑(今洛阳),建造东都 成周。同时,大封诸侯,“以藩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