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代建筑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对比共24页
中西方古建筑的风格差异
哥特式建筑风格
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 特点是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大量采用垂直线条和尖塔装饰,有强烈的上升趋 势,还大量采用高浮雕技术,使整个建筑更显得 轻巧玲珑,光彩夺目。排斥象征神权至 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 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 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 ,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 中心的建筑形体等。
西式屋顶则分为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 式、巴洛克式。
单檐庑殿顶 故宫弘义阁
硬山式屋顶
3、建筑结构不同
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 采用最为普遍。 斗拱——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
---独特的单体构成
一般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 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 屋顶。
巴洛克建筑风格
外形自由,富有动 感,追求富丽的装 饰和雕刻,并注重 强烈的色彩反差。
三、中西方古建筑风格的差异
1、建筑材料不同
中国古建筑绝大多数 采用的是木结构,而 西方古建筑却更多采 用的是石材。
木制建筑 VS 石制建筑
2、建筑屋顶不同
---屋顶的构造不同
中国建筑的屋顶构造使用插接、榫接等方式,并利用斗 拱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发展;西方建筑的屋顶构造则为 拱券、穹顶。 中式屋顶的构造方式灵活,便于修葺,讲究的是工艺; 而西式屋顶的构造方式庞大笨重,难于建造,注重的是 技术和人力。
---屋顶的造型不同
中国建筑的屋顶造型追求线条美,多种形式的飞 檐赋予了屋顶丰富的造型,或轻盈、或朴实、或 威严。
西方建筑的屋顶造型追求形体美,仿人体建造, 运用几何学,具有形式感和雕塑感。
中式屋顶有多种造型,以等级为基准,有硬山顶、 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Chinese hipped roof)等。 庑殿式最高级,只有皇家重要建筑、宫殿或大殿才使 用;而硬山式规格最低。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代建筑时期的对比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代建筑时期的对比放眼世界建筑史,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七个主要建筑体系,这些体系所使用的主体材料不外石、木、土三大类。
其中,古埃及建筑、古代欧洲建筑、古印度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以石为主;而使用木材作为主体结构材料的,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古代东亚建筑。
如今,东亚建筑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建筑体系。
他们当中,又以东亚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成就也最为辉煌。
东亚建筑体系以古代中国为中心,影响遍及亚洲东部众多国家,如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做个体系的建筑既有统一风格,又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
东、西方建筑特色鲜明、各有不同且时间延续都很长,下面我就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代建筑时期为出发点,通过时代背景,宗教与代表建筑,建筑技术、结构与施工,建筑类型与服务对象,建筑装饰,建筑师及著作,园林,建筑体量、空间与造型,感性、理性与理论传承,建筑与环境关系等多方面的阐述与对比,总结两者的特点,让我们以小见大,了解东西方建筑史的不同。
1时代背景“文艺复兴”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本意为再新或复兴。
13——14世纪,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资本主义关系逐渐形成,资产阶级悄然崛起。
在文化艺术领域,代表新兴政治力量的知识分子开始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才是文明发达的典范。
于是,他们掀起了一场气势磅礴的文艺复兴运动。
这场运动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鼎盛。
在这期间,人们力争通过“复兴”古典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来发扬新的时代精神;以人性的复苏来反对中世纪的教会禁锢一切的统治。
提倡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鲜明宗旨。
这场运动实际上就是一次对人类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和再生创造。
中国明代1368~1644年,明朝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基础上建立的汉族地主阶级政权。
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比较
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比较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说:“(建筑)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建筑之性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属于实物结构上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建筑的建造和使用离不开人类和人类的活动。
因此,应当从人的角度,从文化的高度,来审视建筑的内在价值和意义所在。
通过分析中西方某一特定时期建筑风格的差异,进而明确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基本处于同一时期,都产生了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
明代开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晚期,在建筑、造船、制瓷、纺织等诸多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这一时期的建筑样式,上承宋代营造法式的传统,下启清代官修的工程作法。
无显著变化,但建筑设计规划以规模宏大、气象雄伟为主要特点。
明初的建筑风格,与宋代、元代相近,古朴雄浑,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明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
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后波及至欧洲各国,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柱式结构要素,建筑的主题由宗教走向人生、由寺院变为宫室,建筑风格的特点是追求整体的和谐和稳定,力求对称,并将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
一、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建筑中国明代建筑和欧洲文艺复兴建筑都是在继承早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创造了许多杰出的建筑作品。
(一)享誉世界的中国宫殿——紫禁城。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兴建,始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虽已历尽沧桑,却依然可见当日的壮丽与辉煌。
故宫的建筑外围构成一个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的矩形,矩形平面内,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浅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清时期雕塑艺术品的比较 2
浅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明清时期雕塑艺术品的比较先从社会大背景来看。
14世纪后, 腐败的教会利用基督教为他们的权利扩张服务, 越来越多的人因而对基督教产生失望情绪。
与此同时, 由于商业经的发展, 在与外界的交往中, 发现了许多的现世生活的乐趣, 对苦行生活方式产生厌烦情绪。
人们意识到1000多年的基督教没有给他们带来实际好处,天堂的美好和地狱的苦难也是个悬案。
他们从上帝那里空手而归后, 便返回人间寻找出路。
具有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意大利人, 又怀念起古希腊人的自由生活, 开始像古代人那样追求世俗享乐, 争取个人生活的健全和完美。
因此文艺复兴时期整体的艺术特点即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恢复和发扬。
这个时期的雕塑也不例外。
我们在这些雕塑作品中看得到很多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影子:古希腊雕塑通常以古希腊神话作为创作源泉,古希腊神话体现了“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艺术家们都按现实中的人的形象来塑造神。
古希腊人爱好体育,运动员毫不介意地脱掉衣服参加竞赛,健美的身体得到观众的赞美。
因此对男女人体美的欣赏爱好便自然地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培养起来,融合成了精心表现人体美、将理想与现实融为一体的雕塑艺术。
这一点在文艺复兴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诸如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塑造的人体形象健美、匀称, 全身肌肉处在绷紧鼓胀状态, 加强了力量感。
在此基础上,文艺复兴的雕塑还对古希腊罗马进行了发扬光大。
其创作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表现出与在宗教神学思想笼罩下的中世纪雕塑截然不同的特征。
首先是对人体美的歌颂。
从多纳泰罗到米开朗基罗,这些大师们创造了一尊又一尊完美的人体雕像,一次来肯定人多存在,赞美人的力量。
其次是人物形象的世俗化。
尽管这一时期许多作品仍取材于《圣经》,但他们充满了人情味和现实主义色彩,表现出艺术家对生活得热爱。
此外,作者在创作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使作品饱含生命的激情。
在艺术处理上,雕塑家们以古希腊罗马雕塑的表现形式为基础,用文艺复兴时期特有的求实精神,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观察的写实技法,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等,使雕塑艺术无论在圆雕还是浮雕方面都达到古典艺术之后的一个新的高峰。
美学-明代建筑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比较
(ニ)论理性和科学性
特点:北京故官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 筑都有较强的秩序感形式严谨、结构精准 但两者在思想上又有很大的区别。北京故宮 中轴对称的布局既代表帝王的意志也是儒 家即等级思想的体现。而文艺复兴时期的 建筑崇尚古典主义和理性主义反对中世纪哥 特式的神秘和宗教性质提倡个性解放在结 构、造型的设计上结合了科学的分析方法 特别是力学、透视学等。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 念古代皇帝即为“天子”象征至高无上 的权利。广泛意义上讲,“天”就是自 然。“天人合一”说明人与自然在本质 上是相通的因此人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达 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而欧洲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则 是将人作为万物的尺度人造物应该以人 为本人的需求才是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 归宿受这两种观念的影响中国艺术注重 “气”和“神”,西方艺术重视”形” 和“色”。
文艺复兴
佛罗伦萨的的潘道菲尼 宫一墙面作灰处理、大 和墙角却用粗环的条石 处理:立面没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但 窗框贴着薄壁柱窗上三 角形与弧形山花交替出 现,以增强肌理效果和 的律感。
中国明代
紫禁城建筑采用金黄色的璃瓦屋 顶,屋顶下是绿色调的彩画装饰, 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红色 门窗,整座宫殿坐落在白色的石料 台基之上,台下是深灰色的铺砖址 面。在色彩上,紫禁城的总体色彩 效果就是鲜明和强烈。
中国明代
(1)按照天圆地方、天三地四及三和四 倍数的8和9的数字运用体现建筑的 规格及主人的等级,如:故宫是皇 帝居住的地方,门每为九九八十ー 个,王爷家门钉最多使用八九七十 二个。 (2)民居建筑的木构架艺术、技 术建筑形象较为严谨稳重其装修、 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装修陈设 上也留下许多砖石、琉璃、硬木 等不同材质的作品砖已普遍用于 民居砌墙。
中西古建筑差异对比
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
中西方差异 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中
西
西方建筑
古
建
筑
中国古代建筑
差
异
对
比
总结
contents
中西方差异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 •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
中 西
西方建筑 •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
•万神庙是继希腊神庙艺术
•的又一发展,其特点是充分
•利用拱券技术,这种建筑结 中
•构最初来自伊特鲁里亚人 西
•的建筑,罗马人使希腊柱式 古
•结构与拱券创造性结合在一 建
•起,作为拱券式殿堂建筑,它 筑
•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建筑之 差
•一。
异 对
比
contents
中西方差异 西方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总结
中西古建筑差异对比
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
西方建筑
中西方差异
contents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
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
中西方差异 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
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能,使得中国与西方 中
对 比
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
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
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
式、巴洛克式等等。
contents
中西方差异 •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
中西思想的碰撞——中国明代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比较
从设计 风格上看 ,明代宫殿 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都具有 比较严格 的形式 ,体现出统一 、严 谨 、理性的视觉效果 。但 两者所蕴含 的设计 思想和文化意 蕴又有所不 同,明代宫殿的 规整 、宏大是传统 理学思想和至 高无 的皇权体现 ,而文艺 t z 复兴时期建筑更 多的是一种人文 主义精神 ,具有更 自由、科 学的设计思想 。因此 ,在艺术表 现上 ,欧洲文艺复必 时期建 筑的科学性 、人文 性要高于 明代 宫殿建筑 ,而 明代宫殿则显 出更强的政治性 和精巧性 。
艺木论坛
中西思 想 的碰 撞
— —
中国明代 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比较
刘玉磊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四川成都 6 0 6 10 5
摘 要 : 中 国明 代 与 欧 洲 文 艺 复 兴 处 于 同 一 时 期 ,都 为人 类 创 造 了无 数 艺 术 瑰 宝 , 特 别 是 建 筑 设 计 , 各 具 高 超 的 艺术 构
格
究 其根 本 ,艺 术 表现形 式 上 的不 同反映 了 中西 方人思 = 、中国 明代 与欧 洲文 艺 复兴 时期 建 筑 的设计风 格 想性格 的差异 。中国人 向来讲究 “ 中庸之道 ”,群体 意识较 分析
中 国经 济在 明代 发展 繁荣 ,开始 出现 资本 主义 萌芽 , 随着经 济水平 的提高 ,建筑材料 、技术 、工艺等都得到进一 步发展 , 为建 筑设 计的发展提供 了有力的保障 。明代初期 这 的封建帝 王在 土木营造方面 ,继承 了 自秦汉 、隋唐 以来 的贪 求 高巨、宏 阔的文化 传统。 因此 ,故宫的 巨大规模和雄伟气 势 ,不仅是高超 建造 工艺的结果 ,更 是封建社会皇权思想 的 高度体现。在建造规划上 ,故宫严格遵循了 《 周礼・ 考工记 》 中 “ 前朝后寝 ,左祖 右社” 的帝都 营建原则 ,处处体现 出皇 权 的至高无上 ;在区域划分和功能分类 方面 ,故宫体现 出森 严 的等级制度 ;在排 布形式上 ,采用左 右对称 的布局方式 , 但在细部也有巧妙细致的变化。
欧洲和中国的传统建筑:建筑风格的比较
欧洲和中国的传统建筑:建筑风格的比较传统建筑一直以来都是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独特风貌。
欧洲和中国作为两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建筑风格具有显著的差异。
在本文中,将对欧洲和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建筑材料的差异欧洲传统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砖块和木材,这些材料在欧洲地区易于获取。
而中国传统建筑则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采用榫卯结构与石材的护衬来提高其结构强度。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还常常使用瓦片作为屋顶材料,这与欧洲建筑使用的瓦片截然不同。
二、建筑形式的差异在建筑形式上,欧洲和中国传统建筑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欧洲传统建筑以对称的布局和大规模的细节装饰为特点,如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和教堂。
而中国传统建筑则以方形或矩形的布局为主,注重内部空间的布置与室内外的平衡。
特别是中国的四合院建筑,具有非常明显的中轴线布局。
三、建筑意义的差异欧洲传统建筑往往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和英国的白金汉宫。
这些建筑通常被用作政府机构、贵族住宅或宗教场所。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建筑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力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庭院和花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四、建筑风格的差异欧洲传统建筑的风格繁多,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建筑风格,如古典主义、哥特式、文艺复兴等。
这些风格对后世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欧洲建筑多样性的体现。
而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则以“中国式”的特点为主,如仿木结构的楼房、仿石结构的亭台和仿土结构的民居。
这些风格现在仍然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建筑设计中。
总之,欧洲和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材料、建筑形式、建筑意义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欧洲传统建筑注重装饰与细节,强调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而中国传统建筑追求自然和谐,注重人与环境的平衡。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建筑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通过比较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保护各自的传统建筑,丰富人类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建筑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中国传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代表着两个不同文化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的融合、整体性和平衡,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则追求人类对世界的控制、对称性和秩序。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建筑风格的设计特点以及它们在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差异和联系。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特点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艺术观念和建筑技术。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其设计特点包括:1. 木结构和斗拱:中国传统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使用榫卯技术将木材连接在一起。
斗拱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典型结构,它可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2. 庭院与对称性:传统中国建筑以庭院为核心,以建筑和自然景观的相互映衬为设计原则。
对称性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特点,表现为建筑中心轴线两侧的构件和布局的对称排列。
3. 多层次的屋顶和重檐结构:中国传统建筑通常采用多层次的屋顶和重檐结构,以精美的琉璃瓦覆盖。
这些屋顶和檐下的装饰细节表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细和丰富。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设计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是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标志着人类重新发掘并应用古罗马和古希腊建筑的理论和方法。
文艺复兴建筑的设计特点包括:1. 对称性和比例: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追求对称性和比例的完美。
建筑师使用几何形状和数学原理来确保建筑的整体和谐和视觉效果。
2. 圆顶和穹顶: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善于利用圆顶和穹顶来创造壮丽的室内空间。
这些圆顶为建筑增添了特殊的氛围,并成为建筑的标志性元素之一。
3. 罗马柱和装饰: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常使用罗马柱和柱廊来增强建筑的庄重和尊贵感。
装饰方面,建筑师注重细节,使用浮雕和壁画来装饰墙面。
三、两种建筑风格的差异与联系中国传统建筑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在设计风格上存在许多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两种建筑风格都注重对称性和平衡感,尽管表现方式和手法不同。
中国明代建筑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对比
文艺复兴
佛罗伦萨的潘道菲尼宫—墙面作抹 灰处理,大门和墙角却用粗琢的条 石处理;立面没有柱式,但窗框两 侧贴着薄壁柱;窗上三角形与弧形 山花交替出现,以增强肌理效果和 韵律感。
塔尔努夫市政厅——波兰
意大利城鸟瞰
中国明代
紫禁城建筑采用金黄色的琉璃瓦屋 顶,屋顶下是绿色调的彩画装饰, 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红色 门窗,整座宫殿坐落在白色的石料 台基之上,台下是深灰色的铺砖地 面。在色彩上,紫禁城的总体色彩 效果就是鲜明和强烈。
(三)“天人合一”与“人本主义”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古代皇帝即为“天子”,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利。广泛意义 上讲,“天”就是自然,“天人合一”说明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人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达 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而欧洲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本主义则是将人作为万物的尺度,人造物应 该以人为本人的需求才是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受这两种观念的影响,中国艺术注重“气”和“神”,西方艺术重视“形”和“色”。
中国明代
按照天圆地方、天三地四及三和四 倍数的8和9的数字运用体现建筑的 规格及主人的等级,如:故宫是皇 帝居住的地方,门钉为九九八十一 个,王爷家门钉最多使用八九七十 二个。
中国明代
民居建筑的木构架艺术、技术,建 筑形象较为严谨稳重,其装修、彩 画、装饰日趋定型化;装修陈设 上也留下许多砖石、琉璃、硬木 等不同材质的作品,砖已普遍用于 民居砌墙.
第三部分
总结与思考
总结与思考
明代是我国设计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初期与末也有很大的不同。文艺复兴是欧洲艺术 史上的一次重大思想变革,从迷信“神权”到追求“人性”,开启了人性解放的大门。通过对特定 时期典型建筑的对比,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中西方设计思想的差异性,中国设计师应该认清差 异,去粗取精,吸收西方设计思维的精华,使本国设计在创新性和人性化方面得到突破,使其在国际舞 台上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中国古代建筑与欧洲古典建筑的比较
中国古代建筑与欧洲古典建筑的比较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自汉唐以来,已逐步积累了不少的建造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
尤其是到了宋代,官方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使那些宫殿、寺庙、衙署等正统的建筑设计建造形成了制度,因此人们便把中国这种古代典范的正统建筑称之为中国古典建筑。
中国建筑中具有审美价值的特征形式和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以后,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艺术特征和欧洲古代建筑艺术比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
艺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①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
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中。
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②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
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
中西方古建筑的风格差异课件
西方建筑的结构特点 西方的传统建筑追崇一种雕 塑般的建筑美,显示宏伟壮 观的景象,西方传统建筑尤 其是神庙、重要建筑物的立 面上,一般都设以柱廊来抽 象的表现人体美。
二、西方的古建筑风格
古希腊建筑风格 建筑结构属于梁柱体系。 石柱以鼓状砌块垒叠而成,砌块之间有榫卯或金属销子连接。墙体也用石砌块垒成,砌块平整精细,砌缝严密,不用胶结材料。柱子多用垂直线条装饰,尤其是柱顶都有装饰花纹,形成独特的标志。
雅典赫菲斯托斯神庙
古罗马建筑风格 罗马人将火山灰加上石灰石和碑石后产生的天然混凝土具有很强的凝结力,利用这种混凝土可以建造大跨度的拱券,从而大大改进了建筑的受力状态,创造出券柱式和叠柱式的多层建筑形式。
哥特式建筑风格 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 特点是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大量采用垂直线条和尖塔装饰,有强烈的上升趋势,还大量采用高浮雕技术,使整个建筑更显得轻巧玲珑,光彩夺目。
米兰大教堂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
谢谢大家
巴洛克建筑风格 外形自由,富有动感,追求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并注重强烈的色彩反差。
三、中西方古建筑风格的差异
1、建筑材料不同 中国古建筑绝大多数 采用的是木结构,而 西方古建筑却更多采 用的是石材。
木制建筑 VS 石制建筑
2、建筑屋顶不同为本,基本上没有有关神的雕刻,而是体现皇权的龙刻或其他吉祥图案,以显示皇权的尊贵与至高无上。西方建筑内部基本上全部都是关于神的雕刻或雕塑,体现的是对神的崇拜与信仰。
中西方古建筑比较
中西方古建筑比较学号:1004122216姓名:张鹏经过在中国旅游文化选修课上的学习,我对中西方古建筑有了更多的了解。
本文从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建筑布局,建筑理念,价值观念,历史变化等方面对中西方古建筑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一、对比分析:1、建筑材料: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中国古建筑从历史上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到名不见经传的寻常百姓所居,一律都是土木的“世界”。
以土木为材,决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结构的发展方向。
以土木为材,墙只成为划分空间的一种手段,一般不用于承重。
一般而言,以土木为材的中国建筑质地熟软而自然,可塑性强,质感自然而优美。
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
西方古代建筑则多以石料砌筑。
古希腊的大量神庙,是石造的;古罗马的大量神庙以及广场等世俗类建筑,是石造的;一直到文艺复兴、17世纪古典主义建筑、18世纪的宫殿及宗教建筑,其主要形式也都是石结构的。
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可塑性弱,在质地上阳刚气十足。
2、建筑结构: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
西方建筑尤其欧洲建筑,并不执着于结构之美,而是追崇一种雕塑般的建筑美。
而欧洲建筑尤其是神庙以及其他重要建筑物的立面上,往往设以柱廊。
柱廊与柱式的设立,是为了抽象地表现人体美,这种抽象的“石质人体”是一种关于人体的抽象雕塑的美。
从外表看,欧洲石构建筑的雕塑感尤为强烈。
建筑师们带着强烈的追崇雕塑美的创作冲动与情结,来处理建筑的结构问题。
3、建筑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
小议明朝时期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陈设艺术(1)
同一时期中西方的室内陈设小议明朝时期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陈设艺术14世纪—17世纪是中国明代的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是继周朝,汉朝,唐朝之后的又一盛世。
在这个盛世的期间明代的室内装饰与陈设都已形成独特的格局,并产生了对后世不可估量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同一时期,在西方那里正在进行一场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它对当时欧洲的建筑、室内装饰、室内陈设的改变与革新起了推动作用。
那么这个同一时期的两个地区的室内陈设会有什么有趣的联系与区别呢?让我们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一看。
风格特征中国的文化从汉代以来就推崇儒家学说,所以文人们推崇儒雅、古朴、清新的生活方式,当然这也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当时的室内陈设。
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一般来讲是以木结构为主,其特点是梁柱承重,墙体起到围护的作用,室内空间较大,运用格扇门罩以及博古架等物件对空间进行多种划分,采用天花藻井,雕梁当柱,斗拱加以美化,并以中国字画和陈设艺术品等作为点缀,创造出一种含蓄而高雅的氛围,特别是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完善,到明代形成了中国建筑室内固有的传统风格样式。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人的需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描绘细致、丰裕华丽的风格,以及稍后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那种曲线优美、线条流动的风格常在居室装饰及家私陈设中出现。
这种风格深沉里显露尊贵、典雅浸透豪华的设计哲学。
文艺复兴风格样式的装饰装修具有冲破中世纪装饰的封建性和闭锁性而重视人性的文化特征。
将文化艺术的中心从教堂、宫殿移向了广大民众,以及在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再认识的基础上具有古典样式再生和充实的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室内装饰讲求丰满、完美,不露瑕疵。
装饰花纹繁杂,图案美观。
可以说整个装修就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风格由于该时期的文化交流而相互融合,使之变得更具有广泛性,较当时大多数欧洲人推崇,但因其过于强调整体的艺术性和协调性,近代装修中已经罕有运用。
明代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园林对比分析
明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对比分析第一部分:建筑举例,中国(山西襄汾丁村明代住宅,紫禁城)外国(佛罗伦萨主教堂,卢浮宫)中国山西襄汾丁村明代住宅——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境内房屋的布局都是三合院或四合院。
北房为正厅,是起居、会客、祭祖的房间;东西厢房和倒座是居室。
院落呈长方形,长宽比例一般为1:1.4至1:1.6;院落宽度和建筑高度之比约为1:1.8至1:2。
在居室的分隔上,一般采用“三破二”的做法,即将三开间的房屋从正中隔开,成为两个一间半的房间。
每个房间除去一个顺山炕外,尚有足够的活动面积。
大型住宅则采用“一明两暗”的传统分隔形式。
室内顶棚多作在高窗以下位置,使屋顶空间可以充分利用。
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
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
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
外国佛罗伦萨主教堂——建于1334年—1420年穹窿坐落于高达55米(180英尺)的鼓座之上,八边形对边跨度42米(138.5英尺),拱矢高度超过30米(100英尺),呈柔和的尖拱形状。
拱壳分内外两层,中间的夹缝藏起一条通往穹隆天顶采光亭的通道,总计463步台阶。
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
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
全长680米。
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将原先的哥特式“口”字形建筑改建为文艺复兴式样新宫殿,保留了意大利式的壁柱、檐廊,运用了雕刻品装饰手法。
第二部分:对比分析1.形态不同:明代建筑的空间形态是平行于地面沿着水平方向展开,展开的方式不是一个单一建筑的体量扩大而是以群体性的建筑进行扩大,按照中国传统的秩序形成建筑群落。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空间形式是向上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单体建筑的造型追求建筑单体量的扩张,以单个建筑来增加空间的高度和跨度,让建筑最大限度延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中国明代建筑与欧洲文艺复兴 时期建筑的对比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